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思维导图在口腔本科实习生牙体牙髓疾病诊断教学中的实践 被引量:5
1
作者 薛冰洁 刘琛 +5 位作者 陈蕾 郭晶 强文娟 贺敏 亓坤 王丽颖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23年第1期105-110,共6页
目的本研究将思维导图学习融入口腔本科实习生的临床带教过程中,探讨此种教学方式在帮助实习医生对牙体牙髓疾病正确诊断的促进作用。方法将西安交通大学2017级口腔五年制本科生共66名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3名,试验研究时间为2... 目的本研究将思维导图学习融入口腔本科实习生的临床带教过程中,探讨此种教学方式在帮助实习医生对牙体牙髓疾病正确诊断的促进作用。方法将西安交通大学2017级口腔五年制本科生共66名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3名,试验研究时间为2021年7—12月。试验组在临床实习前先进行思维导图绘制分析,对照组进行常规带教。牙体牙髓疾病实习结束后,通过客观成绩及主观感受两方面评价学生对实习内容的掌握以及教学效果。结果试验结束后,试验组的理论考核客观成绩高于对照组,主观评价结果中知识理解掌握情况、临床思维培养和临床诊断能力自我评分中,试验组较对照组评分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团队协作能力评分中,试验组评分与对照组相比评分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思维导图作为一种先进的思维工具,应用在口腔本科生临床实习中,在牙体牙髓疾病的教学方面可显著提高学生知识掌握能力,可有效培养学生临床思维、对疾病诊断能力和执业自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教育 临床实习 教学模式 思维导图 牙体牙髓病 口腔本科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腔癌组织中GSDME、SAA1的表达情况及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
2
作者 郭晶 李迎楼 曹荔 《广西医学》 CAS 2024年第5期674-679,共6页
目的分析口腔癌组织中Gasdermin E(GSDME)、血清淀粉样蛋白A1(SAA1)的表达情况,并探讨两者与口腔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102例口腔癌患者,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GSDME、SAA1的表达情况。分析不同... 目的分析口腔癌组织中Gasdermin E(GSDME)、血清淀粉样蛋白A1(SAA1)的表达情况,并探讨两者与口腔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102例口腔癌患者,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GSDME、SAA1的表达情况。分析不同临床病理特征患者口腔癌组织中GSDME、SAA1的表达情况。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分析癌组织中GSDME、SAA1的表达情况与患者预后的关系。采用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口腔癌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口腔癌组织中GSDME表达阳性率低于癌旁组织,SAA1表达阳性率高于癌旁组织(P<0.05)。相比于高中分化程度、无颈淋巴结转移、TNM分期Ⅰ~Ⅱ期患者,低分化程度、有颈淋巴结转移、TNM分期Ⅲ期患者癌组织的GSDME表达阳性率较低,SAA1表达阳性率较高(P<0.05)。GSDME表达阴性患者的3年无进展生存率低于GSDME表达阳性患者(P<0.05);SAA1表达阳性患者的3年无进展生存率低于SAA1蛋白阴性患者(P<0.05)。分化程度、颈淋巴结转移、TNM分期、癌组织GSDME和SAA1表达情况是口腔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口腔癌组织中GSDME表达降低、SAA1表达升高,两者与患者的TNM分期、肿瘤细胞分化程度、颈淋巴结转移及预后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癌 Gasdermin E 血清淀粉样蛋白A1 临床病理特征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思维导图在口腔解剖生理学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3
3
作者 陈诚 张琳梅 《科教文汇》 2020年第13期89-90,共2页
思维导图是一种较新的教学方法,本文通过设置传统教学班级以及思维导图教学班级,对学生进行课程教授。实验组学生基本掌握导图制作以及相关软件应用的技巧,并绘制了下颌第一磨牙解剖形态知识汇集导图,且认为思维导图的方法可提高课程的... 思维导图是一种较新的教学方法,本文通过设置传统教学班级以及思维导图教学班级,对学生进行课程教授。实验组学生基本掌握导图制作以及相关软件应用的技巧,并绘制了下颌第一磨牙解剖形态知识汇集导图,且认为思维导图的方法可提高课程的新颖性、启发性、条理性。最后,导图教学班级认牙考试的成绩提升与传统教学班级相比有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维导图 口腔解剖生理学 教学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TENp1作为miR-21吸附“海绵”在口腔鳞癌中调控PTEN的表达 被引量:5
4
作者 张琳梅 陈诚 +2 位作者 张耀超 高岭 李少明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713-717,共5页
目的阐述肿瘤抑制因子假基因(PTENp1)在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中调控PTEN mRNA表达的作用,从而为OSCC的预防、治疗及预后提供新靶点。方法收集42例OSCC患者以及癌旁正常组织标本,提取RNA,通过qRT-PCR技术检... 目的阐述肿瘤抑制因子假基因(PTENp1)在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中调控PTEN mRNA表达的作用,从而为OSCC的预防、治疗及预后提供新靶点。方法收集42例OSCC患者以及癌旁正常组织标本,提取RNA,通过qRT-PCR技术检测PTENp1、PTEN以及miR-21的表达,Pearson相关分析其相关性。培养HEK293细胞并分组分别转染PTEN的3′UTR的荧光素酶质粒和miR-21模拟剂(mimics)或抑制剂(inhibitor)或者全长PTENp13′UTR质粒,通过荧光素酶活性检测验证PTENp1在PTEN-miR-21轴中的调节作用以及促癌功能。结果qRT-PCR检测发现,OSCC组织标本中PTEN(85.7%)、PTENp1(90.4%)均呈现缺失,而miR-21(76.2%)呈高表达趋势。Pearson相关性分析发现,PTEN与miR-21表达呈负相关(R=-0.1235,P<0.001),而PTEN与PTENp1表达存在正相关(R=0.0518,P=0.01)。荧光素酶活性检测显示,高表达PTENp1可显著上调PTEN的表达,提示PTENp1可靶向竞争性结合miR-21调节PTEN的表达。结论PTENp1作为PTEN的内源竞争性RNA(ceRNA)竞争性结合miR-21,对于OSCC的早期标记物预测及靶向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鳞状细胞癌 肿瘤抑制因子假基因(PTENp1) 人第10号染色体缺失的磷酸酶及张力蛋白同源基因(PTEN) MIR-21 内源竞争性R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CIRP和TLR4蛋白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9
5
作者 张琳梅 高岭 +1 位作者 李少明 陈诚 《贵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0年第1期91-96,共6页
目的:探讨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组织中冷诱导RNA结合蛋白(CIRP)和Toll样受体4(TLR4)的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确诊的40例OSCC患者癌组织标本作为研究组、瘤周正常组织作为对照组;收集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采用免... 目的:探讨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组织中冷诱导RNA结合蛋白(CIRP)和Toll样受体4(TLR4)的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确诊的40例OSCC患者癌组织标本作为研究组、瘤周正常组织作为对照组;收集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CIRP和TLR4蛋白的表达;电话随访患者或其家属,收集死亡患者的生存时间,采用Kaplan-Meier法分析死亡患者CIRP和TLR4表达对预后的影响。结果:研究组CIRP和TLR4蛋白阳性检出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癌组织CIRP蛋白高、低表达组的患者TNM分期、临床分期、组织病理学分期及淋巴结转移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癌组织TLR4高、低表达组患者的性别、TMN分期、临床分期、组织病理学分级以及淋巴结转移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结果显示,癌组织CIRP高表达患者术后的生存率明显低于低表达患者(χ2=6.651,P=0.009),癌组织TLR4高表达患者术后的生存率明显低于TLR4低表达患者(χ2=8.473,P=0.004)。结论:CIRP与TLR4在OSCC癌组织中呈高表达,并与患者TNM分期、临床分期、组织病理学分期、淋巴结转移以及较差的生存率有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OLL样受体4 口腔鳞状细胞癌 免疫组织化学 病理学 临床 冷诱导RNA结合蛋白 肿瘤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腔颌面囊肿及囊性病变行开窗引流术治疗的观察研究
6
作者 张瑾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2022年第S01期0178-0179,共2页
分析应用开窗引流术治疗口腔颌面囊肿及囊性病变临床效果。方法:选取 2020 年 6 月~2021 年 6 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口腔颌面囊肿及囊性病变患者 80 例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 A 组(40 例)和 B 组(40 例),A 组行开窗引流术进行治疗,B 组患者... 分析应用开窗引流术治疗口腔颌面囊肿及囊性病变临床效果。方法:选取 2020 年 6 月~2021 年 6 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口腔颌面囊肿及囊性病变患者 80 例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 A 组(40 例)和 B 组(40 例),A 组行开窗引流术进行治疗,B 组患者应用传统开放手术治疗方案。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成功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和手术及预后相关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A 组患者的手术成功率、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手术及预后相关指标均优于 B 组(P<0.05)。结论:在临床治疗此类疾病过程中,开窗引流术的应用对于改善手术状况、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具有具有较大帮助,同时能够优化手术及预后相关指标,应加大临床应用力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颌面囊肿 囊性病变 开窗引流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腔根管治疗在牙髓根尖周病中的临床效果研究
7
作者 张瑾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2022年第S01期0082-0082,共1页
讨论牙髓根尖周病患者选择口腔根管治疗的效果,以加快患者病情康复。方法:将 120 例牙髓根尖周病患者作为对象,患者治疗日期 2020 年 6 月-12 月期间。随机划分参与研究的患者,常规组(60 例、药物治疗)、观察组(60 例、口腔根管治疗)。... 讨论牙髓根尖周病患者选择口腔根管治疗的效果,以加快患者病情康复。方法:将 120 例牙髓根尖周病患者作为对象,患者治疗日期 2020 年 6 月-12 月期间。随机划分参与研究的患者,常规组(60 例、药物治疗)、观察组(60 例、口腔根管治疗)。医护人员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以及口腔恢复时间进行比对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95.00%)高于常规组患者治疗有效率(78.33%),数据差异存在统计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口腔恢复时间(10.02±3.02)d 及口腔炎症消退时间(12.63±2.05)d 均早于常规组患者口腔恢复时间(16.63±4.11)d 及口腔炎症消退时间(17.16±2.66)d,数据差异存在统计意义,P<0.05。结论:口腔根管治疗应用在牙髓根尖周病患者治疗中,能改善治疗效果,减少口腔恢复时间,对口腔炎症消退产生促进作用,该治疗方法安全性较高,应该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髓根尖周病 口腔根管治疗 治疗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翻瓣技术拔除下颌中位水平阻生智齿对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影响研究
8
作者 刘苗 雷冰 +1 位作者 王昱新 姚天华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24年第4期120-123,共4页
目的:研究不翻瓣技术拔除下颌中位水平阻生智齿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6月-2023年2月就诊于笔者医院口腔综合科的410例下颌中位水平阻生智齿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207例,对照组203例。观察组采用不翻... 目的:研究不翻瓣技术拔除下颌中位水平阻生智齿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6月-2023年2月就诊于笔者医院口腔综合科的410例下颌中位水平阻生智齿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207例,对照组203例。观察组采用不翻瓣技术,对照组采用传统翻瓣技术。比较两组术后出血、疼痛、肿胀、感染、张口受限、干槽症的发生情况以及PoSSe评分比较,采用SPSS21.0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术后出血、疼痛、肿胀、张口受限的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PoSSe评分(71.24±5.01)分,高于对照组的(52.09±9.48)分(P<0.05)。结论:不翻瓣技术用于拔除下颌中位水平阻生智齿时可以减轻患者术后疼痛、开口受限、面颊部肿胀等并发症,宜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翻瓣技术 下颌阻生智齿 并发症 术后生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树脂分层修复与全瓷修复体在前牙缺损修复中的应用比较
9
作者 郭晶 李迎楼 安佰利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24年第12期168-171,共4页
目的:探讨复合树脂分层前牙修复与全瓷修复体在前牙缺损修复中的效果及美学价值。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选取2021年3月-2023年3月西安交通大学口腔医院口腔综合科收治的120例前牙牙体缺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A组和B组,每组6... 目的:探讨复合树脂分层前牙修复与全瓷修复体在前牙缺损修复中的效果及美学价值。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选取2021年3月-2023年3月西安交通大学口腔医院口腔综合科收治的120例前牙牙体缺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A组和B组,每组60例。A组患者采用复合树脂分层修复前牙,B组患者采用全瓷修复体修复前牙缺损,对比两组患者修复后6个月、12个月的美学效果,牙龈出血指数、牙周探诊深度及龈下菌斑标本病原菌检出率的差异。结果:治疗后6个月、12个月,B组患者的边缘适合性、颜色匹配效果、修复体固位效果、修复体边缘染色、牙龈健康程度按照USPHS评分标准为A级的患者占比显著高于A组(P<0.05);治疗后6个月、12个月,B组患者的牙龈出血指数及牙周探诊深度均低于A组(P<0.05);治疗后12个月,B组患者的龈下菌斑中的中间普菌、福赛坦菌检出率与A组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的牙龈卟啉单胞菌、具核梭形杆菌、伴放线放线杆菌检出率均低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2个月,B组患者治疗效果总体优于A组(P<0.05)。结论:复合树脂分层修复与全瓷修复体在前牙缺损修复后均能取得较好的效果,但是全瓷修复体更有利于提升修复的美学效果,降低修复后的牙周损害,总体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树脂 分层修复 全瓷修复体 前牙缺损 美学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统和3shape Trios口内印模技术制作全瓷高嵌体的临床效果比较 被引量:11
10
作者 赵许兵 程政 +1 位作者 姚天华 陈诚 《口腔颌面修复学杂志》 2018年第4期205-208,212,共5页
目的:评价并比较3shape Trios口内印模技术与传统硅橡胶印模技术在全瓷高嵌体修复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需行全瓷高嵌体修复的80颗患牙随机分为直接组和间接组(40颗/组)。直接组采用3shape Trios口内扫描仪采集数字化模型,间接组采用硅... 目的:评价并比较3shape Trios口内印模技术与传统硅橡胶印模技术在全瓷高嵌体修复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需行全瓷高嵌体修复的80颗患牙随机分为直接组和间接组(40颗/组)。直接组采用3shape Trios口内扫描仪采集数字化模型,间接组采用硅橡胶印模翻制石膏模型后,再从石膏模型上制取光学模型,分别记录取模时间、患者舒适度。修复体试戴时记录修复体调改时间,修复完成后2个月采用改良的美国公共卫生署(USPH S)标准对修复体进行评价。结果:直接组取模时间和修复体调改时间显著短于间接组(P<0.05);取模时患者舒适度显著优于间接组(P<0.05);制作的修复体边缘适合性及颜色显著优于间接组(P<0.05);两组间修复体外形和质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硅橡胶印模相比较,3shape Trios口内印模技术在全瓷高嵌体临床应用中效果更佳,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shape TRIOS 硅橡胶 印模 高嵌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Shape Trios口内扫描仪在E.max铸瓷高嵌体临床应用中的效果评价 被引量:4
11
作者 赵许兵 陈诚 +1 位作者 姚天华 程政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18年第11期93-95,共3页
目的:评价3Shape Trios口内扫描仪在E.max铸瓷高嵌体临床应用中的早期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0月-2017年10月在西安交通大学口腔医院综合科行E.max铸瓷高嵌体修复的37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参照标准程序制作全瓷高嵌体,并采用3Shape Tr... 目的:评价3Shape Trios口内扫描仪在E.max铸瓷高嵌体临床应用中的早期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0月-2017年10月在西安交通大学口腔医院综合科行E.max铸瓷高嵌体修复的37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参照标准程序制作全瓷高嵌体,并采用3Shape Trios口内扫描仪采集数字化模型。修复完成后1周患者复诊并填写修复体满意度调查表,修复完成后2个月采用改良的美国公共卫生署(USPHS)标准对修复体进行评价。结果:共制作E.max铸瓷高嵌体40个,患者总体满意度为94.6%,根据改良的USPHS标准,各检查项目均达到B类以上标准,其中87.5%的修复体所有检查结果均符合A类标准。结论:3Shape Trios口内扫描仪在E.max铸瓷高嵌体临床应用中可获得较好的早期临床效果,患者满意度高,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shapeTrios CAD/CAM 高嵌体 口内扫描 数字化印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个性化重建板辅助游离腓骨重建上颌骨半侧缺损的优化设计 被引量:2
12
作者 陈诚 张琳梅 +4 位作者 任文豪 高岭 李少明 程政 郅克谦 《上海口腔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455-460,共6页
目的:利用CAD/CAM以及3D打印技术体外辅助游离腓骨瓣重建上颌骨半侧缺损。方法:利用CAD/CAM建立游离腓骨瓣重建上颌骨半侧缺损的三维模型,设计个性化重建板、截骨导板辅助重建完成,通过3D打印技术生成术前模型、截骨导板以及重建板,模... 目的:利用CAD/CAM以及3D打印技术体外辅助游离腓骨瓣重建上颌骨半侧缺损。方法:利用CAD/CAM建立游离腓骨瓣重建上颌骨半侧缺损的三维模型,设计个性化重建板、截骨导板辅助重建完成,通过3D打印技术生成术前模型、截骨导板以及重建板,模型外科模拟手术。采用SPSS18.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快速建立了3段式游离腓骨重建上颌骨缺损的数字化模型,并设计生成原发灶截骨导板和重建辅助个性化重建板。定点测量显示,模型外科模拟重建精度与计算机模拟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优化设计的辅助措施和个性化重建板可以增加游离腓骨重建上颌骨缺损的准确性,有助于临床上精确外科重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颌骨缺损 游离腓骨瓣 3D打印 CAD/CA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导改变对大鼠颞下颌关节滑膜中iNOS及COX-2表达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姚天华 李雨轩 +4 位作者 谭文宏 韩会芳 翟桐 白乐康 肖敏 《口腔医学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24-28,共5页
目的:探讨实验性前导斜度改变对大鼠颞下颌关节(temporomandibular joint,TMJ)滑膜中诱导型一氧化氮合成酶(iNOS)及环氧合酶-2(COX-2)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低速金刚砂轮打磨大鼠上下前牙,建立前导缺失模型。在大鼠上前牙粘结舌侧增大15... 目的:探讨实验性前导斜度改变对大鼠颞下颌关节(temporomandibular joint,TMJ)滑膜中诱导型一氧化氮合成酶(iNOS)及环氧合酶-2(COX-2)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低速金刚砂轮打磨大鼠上下前牙,建立前导缺失模型。在大鼠上前牙粘结舌侧增大15°、30°金属冠,建立相应前导增大15°、30°模型;3、7、14、28d每组各取2只大鼠一侧TMJ及另一侧TMJ滑膜组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immunohistochemistry,IHC)及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eal-time PCR)检测TMJ滑膜iNOS和COX-2的表达情况。结果:前导斜度增大30°组COX-2、iNOS表达较对照组显著增强(P<0.008)。其中COX-2在3d时表达最高,3、7d较28d有统计学差异(P<0.008)。iNOS在7d时表达最高,较3、14、28d表达无统计学差异。结论:iNOS及COX-2可能是前导异常造成颞下颌关节滑膜炎的重要分子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导斜度 动物模型 颞下颌关节滑膜 环氧合酶-2 诱导型一氧化氮合成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ax在普萘洛尔诱导人血管瘤内皮细胞凋亡中的作用 被引量:2
14
作者 姚天华 Krishna Regmi +4 位作者 杜婧婷 史婧怡 虎小毅 李立峰 屠军波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19年第1期100-104,共5页
目的:通过不同浓度的普萘洛尔干预体外培养的血管瘤内皮细胞,探讨Bax基因在普萘洛尔诱导血管瘤内皮细胞凋亡中的作用。方法:体外培养人增殖期血管瘤内皮细胞,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普萘洛尔药物干预,选择适宜的研究浓度及观察时间。构建Ba... 目的:通过不同浓度的普萘洛尔干预体外培养的血管瘤内皮细胞,探讨Bax基因在普萘洛尔诱导血管瘤内皮细胞凋亡中的作用。方法:体外培养人增殖期血管瘤内皮细胞,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普萘洛尔药物干预,选择适宜的研究浓度及观察时间。构建Bax基因高表达及低表达组,检测其表达差异对于血管瘤内皮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经普萘洛尔干预后细胞呈凋亡形态学改变,且随着药物浓度和药物作用时间的增加,细胞凋亡率也相应增加,其中300μmol/L的普萘洛尔干预24h时细胞凋亡率为28.49%,此为本实验中普萘洛尔诱导血管瘤内皮细胞凋亡的最佳药物浓度和时间点。Bax高表达组细胞构建成功后,经普萘洛尔干预,BAM7+普萘洛尔组>DMSO+普萘洛尔组>普萘洛尔组>BAM7组>空白对照组。Bax低表达组构建成功后,经普萘洛尔干预,BaxsiRNA+普萘洛尔组>N.CsiRNA+普萘洛尔组>转染试剂+普萘洛尔组>普萘洛尔组>空白对照组。结论:300μmol/L的普萘洛尔干预24h,是普萘洛尔诱导血管瘤内皮细胞凋亡的最佳药物浓度和时间点。Bax与普萘洛尔诱导血管瘤内皮细胞凋亡密切相关,Bax表达量越高,普萘洛尔诱导血管瘤内皮细胞凋亡的能力越强,Bax表达量降低,血管瘤内皮细胞凋亡无明显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萘洛尔 血管瘤 凋亡 BAX BAM7 SIR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姜黄素介导光动力疗法对具核梭杆菌的体外抑菌效应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王冬青 潘慧 张凤秋 《北京口腔医学》 2021年第4期203-206,共4页
目的体外分析蓝光LED联合姜黄素对具核梭杆菌的杀菌效果。方法实验对象具核梭杆菌标准菌株ATCC10953,分为三组:单独蓝光照射组(A组)、单纯姜黄素溶液组(B组)和光动力组(C组)。A组:采用蓝色LED光固化灯照射,功率密度0.3 W/cm^(2),照射时... 目的体外分析蓝光LED联合姜黄素对具核梭杆菌的杀菌效果。方法实验对象具核梭杆菌标准菌株ATCC10953,分为三组:单独蓝光照射组(A组)、单纯姜黄素溶液组(B组)和光动力组(C组)。A组:采用蓝色LED光固化灯照射,功率密度0.3 W/cm^(2),照射时间20、40、60 s。B组:按照姜黄素溶液的浓度5、10、20、40μmol/L处理,不进行蓝光照射。C组:加入20μmol/L的姜黄素溶液后采用蓝光分别照射20、40、60 s;将0.12%葡萄糖酸氯己定处理的的菌液作为阳性对照;生理盐水处理的菌液作为阴性对照。所有实验后的菌液连续稀释,取10^(3)、10^(4)、10^(5)倍稀释菌液各10μl涂布在固体培养基上,厌氧培养1周后计算菌落形成单位(colony-forming units,CFU),取CFU的对数值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单独蓝光照射20、40、60 s后具核梭杆菌的菌落数减少,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单独蓝光LED照射相比,姜黄素溶液在20μmol/L下单独使用时菌落数数量的减少较明显(P<0.05)。而20μmol/L姜黄素溶液处理联合60 s蓝光照射时杀菌效果最佳(P<0.05)。结论蓝光LED单独照射对具核梭杆菌的杀菌和生长抑制作用较弱,但联合姜黄素后杀菌效果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动力疗法 姜黄素 蓝色发光二极管 具核梭杆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x健康互动模式在慢性牙周炎患者口腔卫生指导中的效果研究 被引量:8
16
作者 雷冰 赵珊梅 +2 位作者 刘瑾 薛伟旗 张丽梅 《临床口腔医学杂志》 2022年第11期659-663,共5页
目的:探讨Cox健康互动模式在慢性牙周炎患者口腔卫生指导中的应用效果,为慢性牙周炎患者口腔健康教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2020年4月~2020年10月对我院就诊的112例慢性牙周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6例... 目的:探讨Cox健康互动模式在慢性牙周炎患者口腔卫生指导中的应用效果,为慢性牙周炎患者口腔健康教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2020年4月~2020年10月对我院就诊的112例慢性牙周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干预,观察组实施Cox健康互动模式干预,干预3个月后评价效果。结果:共失访4例,最终参与本研究对照组55例,观察组53例。干预3个月后,两组软垢指数、牙石指数、牙龈指数、出血指数较干预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自我效能量表各维度及总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每天刷牙次数≥3次、每次刷牙时长≥3 min、每天使用牙线或牙缝刷、使用正确刷牙方法占比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ox健康互动模式是一个有效的健康教育方法,能提升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和健康行为,促进了良好的口腔卫生行为,改善慢性牙周炎患者的健康结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x健康互动模式 慢性牙周炎 菌斑控制 口腔卫生指导
原文传递
牙周病患者菌斑控制情况及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
17
作者 刘苗 刘瑾 +3 位作者 王昱新 程百祥 程政 雷冰 《新乡医学院学报》 CAS 2023年第12期1126-1130,共5页
目的探讨牙周病患者菌斑控制情况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方法选择2018年5月至2022年5月就诊于西安交通大学口腔医院的350例牙周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均行全口龈上洁治术,术后7~10 d复诊时对患者进行全口菌斑评估及检测、... 目的探讨牙周病患者菌斑控制情况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方法选择2018年5月至2022年5月就诊于西安交通大学口腔医院的350例牙周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均行全口龈上洁治术,术后7~10 d复诊时对患者进行全口菌斑评估及检测、口腔一般检查及口腔卫生行为的问卷调查。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菌斑控制效果的因素。结果本研究共发放350份问卷,收回有效问卷340份(97.14%)。患者总菌斑指数为(68.42±16.93)%;上颌菌斑指数低于下颌(P<0.05),前牙区菌斑指数低于后牙区(P<0.05);左半口和右半口菌斑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区与2区菌斑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区与4区菌斑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区和4区菌斑指数分别高于1区和2区(P<0.05)。远中和舌侧面菌斑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牙面菌斑指数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不同性别、不同文化程度、不同疾病严重程度、不同刷牙时间、不同刷牙方法患者的菌斑指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疾病严重程度和刷牙方法是影响菌斑指数的因素(P<0.05)。结论牙周病患者菌斑控制总体情况不理想,疾病严重程度和刷牙方法是菌斑指数控制效果的影响因素,应加强口腔卫生宣教以促进牙周病患者的菌斑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引导生物膜疗法 牙周病 菌斑控制 横断面调查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菌斑控制记录系统管理平台的构建及应用
18
作者 雷冰 孙辉 +3 位作者 彭静茹 张丽梅 薛伟旗 刘瑾 《护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27-31,共5页
目的 构建菌斑控制记录系统管理平台并验证其应用效果,为慢性牙周炎患者的菌斑控制提供系统性管理方法。方法 2020年5月由构建菌斑控制记录系统管理平台研究团队构建菌斑控制评估模块、口腔卫生维护方法评估模块、健康教育模块3个部分... 目的 构建菌斑控制记录系统管理平台并验证其应用效果,为慢性牙周炎患者的菌斑控制提供系统性管理方法。方法 2020年5月由构建菌斑控制记录系统管理平台研究团队构建菌斑控制评估模块、口腔卫生维护方法评估模块、健康教育模块3个部分组成的菌斑控制记录系统管理平台。采用方便抽样方法选取2020年6月—2021年5月慢性牙周炎患者104例,使用该平台进行管理。比较传统方法和菌斑控制记录系统管理平台计算菌斑指数所用的时间,口腔卫生指导前后菌斑指数、软垢指数、牙周袋深度≥4 mm百分比、探诊出血阳性率及口腔卫生保健行为。结果 菌斑控制记录系统管理平台应用后,计算菌斑指数所用的平均时间由(30.90±14.01)s缩短至(5.99±0.85)s,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应用菌斑控制记录系统管理平台进行口腔卫生指导后,菌斑指数、软垢指数、牙周袋深度≥4 mm百分比、探诊出血阳性率、口腔卫生保健行为较应用前均有好转,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菌斑控制记录系统管理平台有良好的实用性,有助于慢性牙周炎患者的系统管理,为临床科研提供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菌斑控制 管理平台 口腔卫生指导 口腔保健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BCT评价中国西北地区人群的腭中缝分期和骨密度比率的特点分析
19
作者 白坤宏 向婷 +1 位作者 程政 王菲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23年第11期82-86,共5页
目的:研究中国西北地区不同年龄段、不同性别之间腭中缝的锥形束CT(ConicalbeamCT,CBCT)分期特点,以及不同分期阶段腭中缝骨密度比率的特点,为上颌骨宽度不足患者的腭开展提供评价依据。方法:从2019年7月-2022年9月在西安交通大学口腔... 目的:研究中国西北地区不同年龄段、不同性别之间腭中缝的锥形束CT(ConicalbeamCT,CBCT)分期特点,以及不同分期阶段腭中缝骨密度比率的特点,为上颌骨宽度不足患者的腭开展提供评价依据。方法:从2019年7月-2022年9月在西安交通大学口腔医院综合科就诊患者的CBCT影像中选取140份符合纳入标准的影像资料,年龄4~36岁。采用Angelieri分型法根据CBCT影像学资料将腭中缝分为A、B、C、D、E期,ChadEvansLarson骨密度比率计算方法测量每位患者的CBCT腭中缝骨密度值。采用Prism9.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包括腭中缝分期在不同年龄组、不同性别之间的分布差异;各年龄及男女之间腭中缝骨密度比率平均值和不同分期腭中缝骨密度比率的平均值的比较。结果:同一年龄段存在不同的腭中缝分期,不同分期的腭中缝骨密度比率在男、女之间均无显著性差异;不同年龄组仅在C期表现出骨密度比率平均值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15~18岁组和18~36岁组中,其C、D、E期的腭中缝骨密度比率平均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腭中缝分期处于A与B期的骨密度比率值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腭中缝分期处于A与C期、A与D期、A与E期、B与C期、B与D期、B与E期、C与D期、C与E期、D与E期时,各期之间的腭中缝骨密度比率值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不同性别之间,腭中缝分期和骨密度之间无明显差异,但在各个不同年龄段之间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性,尤其表现在15岁以上的年龄段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颌骨宽度不足 腭中缝分期 腭中缝骨密度比率 上颌快速扩弓 腭开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ROOT BP PLUS与Theracal LC在年轻恒牙牙髓切断术中的应用对比研究
20
作者 张瑾 陈诚 +2 位作者 胡玉娇 王琛琦 张翠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2024年第24期4676-4678,共3页
目的:比较年轻恒牙牙髓切断术中应用iROOT BP PLUS与Theracal LC的治疗效果。方法:研究对象为2021.2-2024.3我院收治的需进行牙髓切断术患儿80例。根据术中应用不同盖髓剂材料将其分为两组,iROOT组与Theracal组均40例,比较两组相关指标... 目的:比较年轻恒牙牙髓切断术中应用iROOT BP PLUS与Theracal LC的治疗效果。方法:研究对象为2021.2-2024.3我院收治的需进行牙髓切断术患儿80例。根据术中应用不同盖髓剂材料将其分为两组,iROOT组与Theracal组均40例,比较两组相关指标。结果:治疗后1、3、6、12个月,两组成功率比较无差异(P>0.05);治疗后1、3个月,两组患儿VAS均降低,与i ROOT组比,Theracal组更低(P<0.05);两组患儿牙根吸收程度、治疗后6、12个月VAS评分比较无差异均(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年轻恒牙牙髓切断术中采用iROOT BP PLUS与Theracal LC成功率均较高,且安全性相当,但Theracal LC对于减轻患儿早期疼痛方面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髓切断术 年轻恒牙 盖髓剂 牙本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