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计算散射光谱术赋能早癌检测研究进展(特邀)
1
作者 穆廷魁 阿卜杜萨拉木·图尼亚孜 +1 位作者 秦斌 程妍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59-183,共25页
散射光谱术(Light Scattering Spectroscopy,LSS)是一种无创的光学检测方法,能够在细胞和亚细胞层面识别并表征早期癌变及其他人体组织变化。LSS技术通过捕获上皮细胞的单次散射光,并应用Mie散射理论推断细胞核的形状、尺寸和折射率等... 散射光谱术(Light Scattering Spectroscopy,LSS)是一种无创的光学检测方法,能够在细胞和亚细胞层面识别并表征早期癌变及其他人体组织变化。LSS技术通过捕获上皮细胞的单次散射光,并应用Mie散射理论推断细胞核的形状、尺寸和折射率等关键参数,从而利用这些信息进行疾病诊断。然而,将LSS技术应用于人体组织时,如何有效消除底层组织引起的漫散射光对单次散射光的干扰,仍是一个技术挑战。为应对这一挑战,研究者引入了空间门控和偏振门控等先进技术,通过利用光子的特定属性变化,实现单次散射光与背景漫散射光的有效区分和分离。经过20年的技术演进,基于这些门控技术的新型LSS系统不断涌现,并在早期癌症检测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果。这些成果不仅凸显了LSS技术在早期癌症检测中的巨大潜力,还强调了其进一步研究和推广的必要性。综述全面回顾了LSS技术在早期癌症检测中的原理、单次散射光的捕获方法和系统设计,深入探讨了其历史发展、当前研究状态及最新进展。文章还讨论了LSS技术目前面临的一些关键挑战,并展望了未来的研究方向。该综述不仅使读者可以快速了解该领域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也为LSS技术的进一步应用和推广提供了坚实的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散射光谱 早癌检测 偏振 光谱调制 MIE散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次谐波辐射与X射线量子光学(特邀)
2
作者 付逸飞 赵迪 +1 位作者 李蓬勃 李福利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39-47,共9页
高次谐波产生过程是一种广泛、成熟、可行的制备相干量子光源的方案,在新兴的X射线量子光学领域有望得到应用。目前,量子光学已经在微波和可见光波段研发了诸如压缩态制备、诱导透明、高次谐波产生、多波混频等应用。X射线因其高精度、... 高次谐波产生过程是一种广泛、成熟、可行的制备相干量子光源的方案,在新兴的X射线量子光学领域有望得到应用。目前,量子光学已经在微波和可见光波段研发了诸如压缩态制备、诱导透明、高次谐波产生、多波混频等应用。X射线因其高精度、高衍射极限、鲁棒性、穿透性和聚焦能力在理论上优于目前广泛采用的微波和可见光波段,在X射线波段下研发量子光学模型、量子信息单元和量子光学元件,有助于推动其向精密化,小型化发展。最近的研究将量子光学推广至X射线波段,产生了诸如X能标下的量子系统、单光子、脉冲、高次谐波产生相干X射线脉冲等创新性研究成果,发展了阿秒级的相干X射线量子光源。X射线光学与量子光学的交叉正在引来越来越多的关注,成为一个具有显著突破意义和应用前景的研究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量子光学 谐波产生 非线性光学 超快激光 X射线光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HIAF装置的高能量密度物理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赵永涛 张子民 +48 位作者 程锐 HOFFMANN Dieter 马步博 王友年 王瑜玉 王兴 邓志刚 任洁茹 刘巍 齐伟 齐新 苏有武 杜应超 李福利 李锦钰 杨杰 杨建成 杨磊 肖国青 吴栋 何斌 宋远红 张小安 张世政 张琳 张雅 张艳宁 陈本正 陈燕红 周征 周贤明 周维民 赵红卫 赵全堂 赵宗清 赵晓莹 胡章虎 弯峰 栗建兴 徐忠锋 高飞 唐传祥 黄文会 曹树春 曹磊峰 盛丽娜 康炜 雷瑜 詹文龙 《中国科学:物理学、力学、天文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31-53,共23页
高能量密度物理的研究对象是能量密度超过1011J/m3或压强超过100 GPa极端状态的物质,这种物质广泛存在于恒星和大质量行星内部,同时也短暂存在于核弹爆炸和惯性约束聚变等高功率加载过程中.高能量密度物理研究是科技强国在国防安全、天... 高能量密度物理的研究对象是能量密度超过1011J/m3或压强超过100 GPa极端状态的物质,这种物质广泛存在于恒星和大质量行星内部,同时也短暂存在于核弹爆炸和惯性约束聚变等高功率加载过程中.高能量密度物理研究是科技强国在国防安全、天体物理及聚变科学技术等重大领域竞相追逐的前沿热点,也是国内外大型高功率激光装置、Z箍缩装置以及重离子加速装置的重要科学目标.本文将主要介绍基于强流重离子加速器装置(High Intensity heavy-ion Accelerator Facility,HIAF)的高能量密度物理研究.HIAF装置将可以提供极高功率的强流重离子束,单脉冲能量和功率将分别达到100 kJ和TW量级.如此高功率的离子束直接加热金、铅等固体材料,可以产生密度接近原固体密度、温度约10 eV、空间尺度mm–cm量级的状态均匀的高能量密度物质(能量密度达到1013J/m^(3)量级),为实验室研究高能量密度物质的产生、物态性质及其演化规律提供先进的研究平台.基于HIAF的高能量密度物理研究主要包括:(1)强流离子束驱动高能量密度物质的产生及其发展规律;(2)离子束在稠密物质或等离子体中的能量沉积与输运性质;(3)离子束驱动高能量密度物质关键诊断技术.本文还将重点介绍上述三个关键科学技术问题的研究现状和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能量密度物理 强流重离子加速器装置 离子束与等离子体相互作用 尾场调制 高能电子成像
原文传递
Speed of Sound in Asymmetric Quark Matter
4
作者 XIE Chonglong HE Weibo +1 位作者 LI Zhipeng SHAO Guoyun 《原子核物理评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87-593,共7页
The speed of sound in quark matter is an important physical quantity for studying the properties and the spacetime evolution of quark-gluon plasma(QGP).The behavior of the speed of sound with respect to temperature an... The speed of sound in quark matter is an important physical quantity for studying the properties and the spacetime evolution of quark-gluon plasma(QGP).The behavior of the speed of sound with respect to temperature and density can reveal to some extent the equation of state and the phase structure of QGP.Building upon the previous studies on the speed of sound in symmetric quark matter,the formulae for calculating the speed of sound in asymmetric quark matter in the temperature-density space are further derived.The PNJL model is then used to calculate the dependence of the speed of sound on isospin asymmetry.Furthermore,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magnitude of the speed of sound and the QCD phase structure is discussed,and the regions where the acoustic equation fails are indicated under different physical conditions.It is found that the boundary of vanishing sound speed in asymmetric quark matter is smaller than that in symmetric quark matter,meaning that the range where the acoustic wave equation fails in asymmetric quark matter is smaller than that in symmetric quark matter.The results also indicate that in most of the stable phase,the speed of sound in asymmetric quark matter is slightly larger than that in symmetric quark matt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uark-gluon plasma equation of state speed of sound
原文传递
近红外二区激发多光子荧光成像 被引量:8
5
作者 王少伟 雷铭 《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28-46,共19页
基于近红外光激发的多光子吸收效应的多光子荧光成像以特有的深穿透、高时空分辨、高信噪比和低毒性等优点,在生物成像,尤其是在活体深层组织成像中被广泛应用。相比传统单光子生物成像中使用的紫外可见光光源,近红外光的引入极大地提... 基于近红外光激发的多光子吸收效应的多光子荧光成像以特有的深穿透、高时空分辨、高信噪比和低毒性等优点,在生物成像,尤其是在活体深层组织成像中被广泛应用。相比传统单光子生物成像中使用的紫外可见光光源,近红外光的引入极大地提高了多光子荧光成像的穿透深度。近些年来,位于近红外二区(1000~1700 nm)的光源由于在生物组织中具有更小散射和更大的穿透能力,在单光子和多光子荧光成像中均受到广泛关注和研究,进一步提高了生物成像的深度。介绍了多光子荧光成像的基本原理和近红外光在生物组织中的特性,讨论了近红外二区光源激发下的多光子荧光成像的研究进展,最后总结分析了这一先进成像技术的未来发展和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光子荧光 近红外二区 深组织成像 双光子 三光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