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鲍曼不动杆菌基因型检测及其耐药性分析
1
作者 周晓丹 冀国发 叶新丽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22年第4期599-601,共3页
【目的】探讨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患者鲍曼不动杆菌基因型检测及其耐药性。【方法】选取2017年12月至2019年12月在本院ICU住院的100例VAP患者,采集VAP患者下呼吸道深部痰液进行细菌培养及药敏实验,并对其中的鲍曼不动杆菌进行基因型... 【目的】探讨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患者鲍曼不动杆菌基因型检测及其耐药性。【方法】选取2017年12月至2019年12月在本院ICU住院的100例VAP患者,采集VAP患者下呼吸道深部痰液进行细菌培养及药敏实验,并对其中的鲍曼不动杆菌进行基因型检测及耐药性分析。【结果】共分离得168株致病菌,其中革兰阴性菌占74.40%(125/168),而鲍曼不动杆菌占革兰阴性菌比例最高,占28.80%(36/125)。36株鲍曼不动杆菌中,OXA-51样基因型检出率最高(100%),其次是OXA-23(50.00%)、TEM(36.11%)及OXA-24基因(30.56%),所有菌株均未检出OXA-58基因。抗生素的敏感实验显示:鲍曼不动杆菌对大多数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性较高,其中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亚胺培南和环丙沙星100%耐药,其次是阿米卡星及头孢他啶,耐药性均>90%,仅有多黏菌素(Colistin)、米诺环素对鲍曼不动杆菌具有较高抗菌活性。【结论】本院VAP患者致病菌中鲍曼不动杆菌占比最高,携带OXA样基因型及TEM样基因型可能是导致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较高的原因;鲍曼不动杆菌对Colistin和米诺环素的耐药性较低,故可将两种抗生素用于VAP患者治疗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 呼吸机相关性 不动杆菌属 基因 药物耐受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R-125b和miR-146a在AECOPD患者血清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4
2
作者 周晓丹 高学飞 叶新丽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21年第1期61-64,共4页
【目的】探讨miR-125b和miR-146a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血清中的表达水平及其意义。【方法】选择106例AECOPD患者(AECOPD组)、99例稳定期COPD患者(COPD组)和101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实时荧光定量... 【目的】探讨miR-125b和miR-146a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血清中的表达水平及其意义。【方法】选择106例AECOPD患者(AECOPD组)、99例稳定期COPD患者(COPD组)和101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检测并比较三组患者血清miR-125 b和miR-146a相对表达量,分析miR-125b和miR-146a与炎性因子白三烯B-4(LTB-4)、白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IL-8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相关性及miR-125b和miR-146a在AECOPD患者中的诊断价值。【结果】AECOPD组患者血清miR-125b相对表达量均显著高于COPD组和对照组,AECOPD组患者血清miR-146a相对表达量均显著低于COPD组和对照组,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COPD组和对照组血清miR-125b、miR-146a相对表达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ECOPD组患者入院d1、d7、d14和d28血清miR-125b相对表达量随着治疗时间延长呈降低趋势,miR-146a随着治疗时间延长有升高趋势,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AECOPD组患者血清miR-125b相对表达量与TNF-α、IL-6、IL-8和LTB-4水平均呈正相关(均P<0.05),miR-146a相对表达量与TNF-α、IL-6、IL-8和LTB-4均呈负相关(均P<0.05)。miR-125b+miR-146a和miR-125b鉴别AECOPD的曲线下面积(AUC)均高于miR-146a单独检测的AUC,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miR-125b和miR-146a在AECOPD患者血清中表达异常,且与炎性因子水平密切相关,其检测有助于诊断AECOP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疾病 慢性阻塞性/病理学 急性病 微RNAs/血清 白三烯B4/血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R-1226靶向MUC1对非小细胞肺癌细胞吉非替尼敏感性的影响
3
作者 冀国发 胡静怡 任徽 《临床肺科杂志》 2021年第2期240-244,共5页
目的研究miR-1226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吉非替尼敏感性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NSCLC细胞株人肺癌耐吉非替尼细胞株(PC9GR)和人肺腺癌细胞(PC-9);将PC-9组细胞设置为正常组,PC9GR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miR-1226 mimic组和... 目的研究miR-1226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吉非替尼敏感性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NSCLC细胞株人肺癌耐吉非替尼细胞株(PC9GR)和人肺腺癌细胞(PC-9);将PC-9组细胞设置为正常组,PC9GR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miR-1226 mimic组和miR-1226 NC组,并进行转染;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法检测转染后各组细胞miR-1226及黏蛋白1(MUC1)mRNA表达情况;采用蛋白印迹分析法检测转染后各组细胞MUC1蛋白表达情况;采用MTT法检测转染后各组细胞对吉非替尼的敏感性;Transwell法检测转染后各组细胞的侵袭能力;采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验证miR-1226与MUC1的靶向关系。结果与正常组相比,对照组和miR-1226 NC组PC9GR细胞miR-1226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IC50值、MUC1 mRNA及MUC1蛋白相对表达量、细胞侵袭数量显著升高(P<0.05);与对照组和miR-1226 NC组相比,miR-1226 mimic组PC9GR细胞miR-1226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IC50值、MUC1 mRNA及MUC1蛋白相对表达量、细胞侵袭数量显著降低(P<0.05);与MUC1-3′UTR-WT+miR-1226 NC组比,MUC1-3′UTR-WT+miR-1226 mimic组荧光素酶活性降低(P<0.05)。结论miR-1226过表达可能通过靶向下调MUC1表达,提高人非小细胞肺癌细胞吉非替尼敏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R-1226 MUC1 非小细胞肺癌 吉非替尼 敏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三烯调节剂及沙美特罗治疗对支气管哮喘的疗效及对患者FeNO、血清IL-10、hs-CRP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5
4
作者 叶新丽 李娜 +2 位作者 谷俊 赵珊 高学飞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21年第8期1479-1483,共5页
目的:探究白三烯调节剂及沙美特罗治疗支气管哮喘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呼气一氧化氮(fractional exhaled nitric oxide,FeNO)、血清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e-10,IL-10)和超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hs-CRP)... 目的:探究白三烯调节剂及沙美特罗治疗支气管哮喘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呼气一氧化氮(fractional exhaled nitric oxide,FeNO)、血清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e-10,IL-10)和超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hs-CRP)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3月至2020年3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60例支气管哮喘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均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接受沙美特罗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白三烯调节剂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FeNO、血清IL-10、hs-CRP水平、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the percentage of 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predicted value,FEV1%)、呼气峰流量(peak expiratory flow,PEF)和哮喘控制测试(asthma control test,ACT)的变化及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患者FeNO、血清hs-CRP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血清IL-10水平、FEV1%、PEF和ACT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白三烯调节剂联合沙美特罗对支气管炎哮喘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能够显著改善患者机体炎性状态,同时调节患者的肺功能,且治疗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三烯调节剂 沙美特罗 支气管哮喘 呼气一氧化氮 白细胞介素-10 超敏C反应蛋白
原文传递
帕拉米韦氯化钠注射液对流感病毒A型肺炎患儿的成本-效益分析 被引量:6
5
作者 刘燕汝 刘丽 +2 位作者 孙青 李娜 周晓丹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21年第4期678-682,共5页
目的:探讨帕拉米韦氯化钠注射液对流感病毒A型肺炎患儿的成本-效益。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96例流感病毒A型肺炎患儿,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96例患儿分为A组及B组,每组48例,A组患儿给予磷酸奥司他韦颗粒,B组患儿给予... 目的:探讨帕拉米韦氯化钠注射液对流感病毒A型肺炎患儿的成本-效益。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96例流感病毒A型肺炎患儿,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96例患儿分为A组及B组,每组48例,A组患儿给予磷酸奥司他韦颗粒,B组患儿给予帕拉米韦氯化钠注射液,对比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临床症状消失时间、住院时间、用药成本、成本-效益,对比两组患儿治疗前及治疗后的血常规及肝肾功能,对比两组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B组患儿的治疗有效率明显较A组高(P<0.05)。观察组患儿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明显较对照组低(P<0.05)。A组患儿的平均用药成本明显低于B组(P<0.05),A组的成本-效益较B组低。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患儿的中性粒细胞总数明显升高,白细胞总数、淋巴细胞总数明显降低(P<0.05);而治疗前后,两组患儿的血常规指标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两组患儿的肝肾功能对比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A组高,但组间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磷酸奥司他韦相比,帕拉米韦氯化钠注射液对流感病毒A型肺炎患儿的疗效更佳,但其成本-效益较低,临床上可根据患儿实际情况选择用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拉米韦氯化钠注射液 磷酸奥司他韦 流感病毒A型肺炎 成本-效益 不良反应
原文传递
替雷利珠联合白蛋白紫杉醇治疗晚期肺癌的疗效分析及对T细胞亚群的影响 被引量:15
6
作者 周晓丹 冀国发 +2 位作者 刘亚 叶新丽 高学飞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22年第11期2128-2132,共5页
目的:研究替雷利珠联合白蛋白紫杉醇治疗晚期肺癌的疗效分析,并探讨其对T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7月到2021年10月在院接受治疗的晚期肺癌患者80例,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单一治疗组和联合组,每组40例。单一治疗组患者接受白蛋... 目的:研究替雷利珠联合白蛋白紫杉醇治疗晚期肺癌的疗效分析,并探讨其对T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7月到2021年10月在院接受治疗的晚期肺癌患者80例,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单一治疗组和联合组,每组40例。单一治疗组患者接受白蛋白紫杉醇治疗,联合组患者接受替雷利珠联合白蛋白。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不良反应以及治疗前后血清IgA和IgG含量,以及外周血CD4^(+)和CD8^(+)T细胞亚群。结果:(1)联合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为87.5%,显著高于单一治疗组67.5%的临床治疗有效率(P<0.05);(2)两组患者治疗后肝肾损伤、呕吐、乏力、白细胞减少、神经毒性以及手足综合征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3)联合组患者治疗后血清Ig A和Ig G均显著高于单一治疗组患者(P<0.05);(4)联合组治疗后CD4^(+)和CD4^(+)/CD8^(+)T淋巴细胞比例均显著高于单一治疗组(P<0.05),而CD8^(+)T淋巴细胞比例均显著低于单一治疗组(P<0.05)。结论:替雷利珠联合白蛋白紫杉醇治疗可以显著提高晚期肺癌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但不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并可有效改善患者免疫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替雷利珠 白蛋白紫杉醇 肺癌 T细胞亚群
原文传递
无创正压通气治疗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临床疗效和预后影响 被引量:8
7
作者 高学飞 李娜 +2 位作者 南航莉 叶新丽 樊晴伶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21年第13期2479-2483,共5页
目的:考察无创正压机械通气(noninvasive positive-presure ventilation,NIPPV)对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Severe community acquired Pneumonia,SCAP)的治疗效果和预后的影响。方法:以2018年7月-2020年2月我院收治的80例SCAP患者为研究对象... 目的:考察无创正压机械通气(noninvasive positive-presure ventilation,NIPPV)对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Severe community acquired Pneumonia,SCAP)的治疗效果和预后的影响。方法:以2018年7月-2020年2月我院收治的80例SCAP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无创组和常规组,各40例。两组患者均在在入院后均接受常规治疗,无创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NIPPV治疗。详细记录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1 h、24 h的体温、呼吸、血压、心率、血二氧化碳分压(arterial partial pressure of CO_(2),PaCO_(2))、氧合指数(PaO_(2)/FIO_(2))、气管插管率、病死率、ICU住院天数,对患者入院的第1、3、7 d的血清可溶性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受体(soluble urokinase-plasminogen activator receptor,suPAR)、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及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的水平进行检测。结果:治疗后1 h和24 h,无创组患者呼吸、心率、PaCO_(2)、PaO_(2)/FIO_(2)和PH均显著的改善(P<0.05),显示NIPPV可明显改善患者肺部气体交换,减慢呼吸频率、提高氧和指数,降低二氧化碳分压;第1 d两组患者的PCT、CRP和suPAR的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相对于第1 d,两组患者第3 d和第7 d的PCT、CRP和suPAR水平均明显的降低(P<0.05);相对于常规组,第3 d和第7 d无创组患者的PCT、CRP和suPAR水平有显著的降低(P<0.05);与常规组相比,无创组患者的插管率、ICU住院天数和死亡率统计学上无显著差异(P>0.05),但均有一定程度上的降低。结论:NIPPV能显著改善SCAP患者的呼气情况,降低血清PCT、CRP和suPAR水平,对降低气管插管率、缩短ICU住院天数,降低患者死亡率有一定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创正压通气 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 PCT CRP su PAR
原文传递
吡非尼酮联合乙酰半胱氨酸治疗IPF患者的疗效及机制分析 被引量:6
8
作者 周晓丹 冀国发 +2 位作者 蔡婷婷 叶新丽 高学飞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21年第6期1064-1068,共5页
目的:探讨吡非尼酮联合乙酰半胱氨酸治疗特发性肺纤维化(idiopathic pulmonary fibrosis,IPF)患者的疗效及可能机制。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我院收治的78例IPF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38例)及对照组(40例)。对照... 目的:探讨吡非尼酮联合乙酰半胱氨酸治疗特发性肺纤维化(idiopathic pulmonary fibrosis,IPF)患者的疗效及可能机制。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我院收治的78例IPF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38例)及对照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吡非尼酮,观察组给予吡非尼酮联合乙酰半胱氨酸,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治疗前及治疗后1 d的肺功能指标、血清肺纤维化指标、肿瘤坏死因子、转移生长因子β-1水平的变化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明显升高(P<0.05)。治疗后,两组弥散量、用力肺活量、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且观察组以上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高(P<0.05)。治疗后,两组的透明质酸、层粘蛋白、Ⅲ型胶原、Ⅲ型前胶原、尿素氮、血清肿瘤坏死因子、转移生长因子β-1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观察组以上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6.32%,对照组为30.00%,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单独应用吡非尼酮相比,吡非尼酮联合乙酰半胱氨酸可提高IPF患者的治疗效果,可能与其可改善患者的炎症因子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吡非尼酮 乙酰半胱氨酸 特发性肺纤维化(IPF) 疗效 作用机制
原文传递
阿魏酸钠对肺结核模型小鼠免疫功能及肺泡巨噬细胞吞噬功能的调控作用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王婉如 郭乐 +2 位作者 刘莉 李晓晓 周晓丹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22年第19期3640-3644,共5页
目的:探讨与分析阿魏酸钠对肺结核模型小鼠免疫功能及肺泡巨噬细胞吞噬功能的调控作用。方法:肺结核模型小鼠(n=36)随机分为模型组、利福平组、阿魏酸钠组,每组各12只。利福平组、阿魏酸钠组分别给予100 mg/kg剂量的利福平与阿魏酸钠,... 目的:探讨与分析阿魏酸钠对肺结核模型小鼠免疫功能及肺泡巨噬细胞吞噬功能的调控作用。方法:肺结核模型小鼠(n=36)随机分为模型组、利福平组、阿魏酸钠组,每组各12只。利福平组、阿魏酸钠组分别给予100 mg/kg剂量的利福平与阿魏酸钠,模型组小鼠灌胃等量生理盐水,1次/d,给药6周,观察与记录所有小鼠的一般特征;分别于给药第2周、第4周、第6周,HE染色观察小鼠的病理特征;MDA检测试剂盒和总SOD活性检测试剂盒测定肺组织MDA水平与SOD活性;流式细胞仪检测小鼠T淋巴细胞亚群-CD3^(+)T淋巴细胞、CD4^(+)T淋巴细胞水平;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清IL-6、IL-8含量;AnnexinV-FITC检测肺泡巨噬细胞凋亡率。结果:利福平组、阿魏酸钠组给药第2周、第4周、第6周的肺组织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水平低于模型组(P<0.05),超氧化物岐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性高于模型组(P<0.05),利福平组与阿魏酸钠组对比也有明显差异(P<0.05)。利福平组、阿魏酸钠组给药第2周、第4周、第6周的血液CD3^(+)T淋巴细胞、CD4^(+)T淋巴细胞比例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阿魏酸钠组也高于利福平组(P<0.05)。利福平组、阿魏酸钠组给药第2周、第4周、第6周的血清IL-6、IL-8含量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阿魏酸钠组也低于利福平组(P<0.05)。利福平组、阿魏酸钠组给药第2周、第4周、第6周的肺泡灌洗液(broncho alveolar lavage fluid,BALF)巨噬细胞凋亡率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阿魏酸钠组也明显低于利福平组(P<0.05)。结论:阿魏酸钠在肺结核模型小鼠的应用可抑制炎症因子的表达,并改善氧化状况,还能增强小鼠的免疫功能,降低肺泡灌洗液巨噬细胞凋亡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魏酸钠 肺结核 炎症因子 氧化应激 免疫功能 肺泡灌洗液 巨噬细胞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