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医院感染控制文化建设对手卫生依从性的影响
1
作者 章琦 李倩 +5 位作者 张雪琴 王晓艳 李宝珍 平宝华 楚萌 叶峰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47-252,共6页
目的评价医院感染控制文化建设对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的影响,进而为加强医院感染管理提供依据。方法选取西安市某院医务人员为研究对象。以世界手卫生日为契机,举办手卫生暨医院感染防控系列宣传活动。2024年4月1—30日为活动前阶段,2... 目的评价医院感染控制文化建设对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的影响,进而为加强医院感染管理提供依据。方法选取西安市某院医务人员为研究对象。以世界手卫生日为契机,举办手卫生暨医院感染防控系列宣传活动。2024年4月1—30日为活动前阶段,2024年5月1—31日开展手卫生暨医院感染防控系列宣传活动,2024年6月1—30日为活动后调查阶段,2024年12月1—31日对全院包括重点科室等分批次开展手卫生依从性调查。比较不同阶段手卫生依从情况。结果自手卫生暨医院感染防控系列宣传活动后,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率提高。护理人员手卫生依从率由70.15%上升至85.11%;接触患者前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率由47.83%上升至78.3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024年12月1—31日对全院包括重点科室等分批次开展手卫生依从性调查结果表明,重点部门医疗、护理人员手卫生依从率高于全院相同岗位人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重点部门无菌操作前和接触患者后手卫生依从率均高于全院相同手卫生时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手卫生暨医院感染防控系列宣传活动可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率。医院感染管理人员应当加强对普通科室的关注,进而全面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院感染 手卫生 依从性 文化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动力学疗法在感染性疾病中的应用 被引量:1
2
作者 潘甜甜 刘成程 叶峰 《医学综述》 2020年第15期3033-3038,共6页
感染性疾病依然是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疾病,抗生素及抗病毒药物是主要治疗手段。由于近年广谱抗生素的滥用致使耐药菌不断产生以及新型病毒的发现及传播,传统的治疗方法已无法满足目前感染性疾病的治疗。光动力学疗法(PDT)是一种新的治... 感染性疾病依然是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疾病,抗生素及抗病毒药物是主要治疗手段。由于近年广谱抗生素的滥用致使耐药菌不断产生以及新型病毒的发现及传播,传统的治疗方法已无法满足目前感染性疾病的治疗。光动力学疗法(PDT)是一种新的治疗方法,可以有效地杀灭致病菌而不产生耐药,具有高选择性、安全、廉价等优势,为感染性疾病提供了一种治疗的新思路。但光动力抗菌化学疗法和PDT抗病毒作用的研究在我国起步较晚,至今仍未被大众所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染性疾病 光动力学疗法 细菌 真菌 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学亚专科制在留学生感染科临床实习中的应用 被引量:1
3
作者 杨楠 闫涛涛 +4 位作者 朱丽 李建州 任丹凤 赵英仁 何英利 《教育教学论坛》 2020年第49期241-243,共3页
传统实习培训方法忽略了留学生教育的特殊性。我们借鉴诊疗亚专科分类的概念,建立了感染科肝病、出血热、发热待查疾病和出疹性疾病4个教学亚专科,以及教师固定制、科室内轮转制和双向考核制。留学生感染科实习教学亚专科制度保障了教... 传统实习培训方法忽略了留学生教育的特殊性。我们借鉴诊疗亚专科分类的概念,建立了感染科肝病、出血热、发热待查疾病和出疹性疾病4个教学亚专科,以及教师固定制、科室内轮转制和双向考核制。留学生感染科实习教学亚专科制度保障了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增强了教师的带教意识,提高了留学生实习的积极性,极大地提高我科留学生的教学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留学生教育 临床实习 亚专科 感染病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例皮肤真菌感染合并梗阻性黄疸患者的个案护理 被引量:1
4
作者 王丽丽 张娅娟 《中国医药指南》 2018年第15期254-254,共1页
播散性皮肤真菌感染在临床上较少见,本文对该病例的个案护理进行探讨总结护理措施,即对加强病情观察,皮肤护理,环境护理,饮食护理心理护理尤其是对患者皮肤护理,以期指导临床。
关键词 真菌感染 皮肤 个案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感染病科护理实习生的教学管理方法
5
作者 杨鑫 杜芬静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6年第1期135-136,共2页
我科从2011年5月开始规范临床教学管理制度,建立教学档案,带教老师竞聘上岗,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注重教学质量评价,持续改进教学方法,经过4年的实践与完善,逐渐提高了教学质量。
关键词 临床护理教学 管理 教学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晨交班教学模式在本科生传染病学临床实践的应用
6
作者 闫涛涛 任丹凤 +1 位作者 何英利 刘锦锋 《教育教学论坛》 2024年第32期22-25,共4页
调查晨交班教学模式在本科生传染病学临床实践教学中的效果和教学质量反馈,为进一步提升临床实践教学质量提供数据支持。设计关于晨交班教学模式相关的调查问卷,随机抽取105名医学生完成问卷调查,进行数据统计及分析。在被调查的医学生... 调查晨交班教学模式在本科生传染病学临床实践教学中的效果和教学质量反馈,为进一步提升临床实践教学质量提供数据支持。设计关于晨交班教学模式相关的调查问卷,随机抽取105名医学生完成问卷调查,进行数据统计及分析。在被调查的医学生中,超过99.0%的医学生表示晨交班教学模式对提高临床实践能力,尤其是临床思维能力有帮助;98.1%的医学生表示晨交班教学模式提升了自身的总结概括能力;98.1%的医学生建议对该教学模式进行推广。由此可知,晨交班教学模式可显著提高医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且有助于提高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学生 晨交班教学模式 临床实践能力 临床思维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链DNA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王西强 杨丹丹 +3 位作者 刘静 范修德 马爱群 刘平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990-994,998,共6页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的发生与双链DNA (dsDNA)含量的相关性。方法随机入选发病12 h内入住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重症监护室行急诊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的STEMI患者145例,抽取外周动脉血、梗死相关冠状动脉血,...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的发生与双链DNA (dsDNA)含量的相关性。方法随机入选发病12 h内入住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重症监护室行急诊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的STEMI患者145例,抽取外周动脉血、梗死相关冠状动脉血,另抽取3例正常人外周动脉血作为对照。应用免疫荧光染色及免疫酶标法检测中性粒细胞外诱捕网(NETs)骨架结构及dsDNA含量,并同时检测心肌酶、肌钙蛋白、白细胞等提示心肌梗死的相关指标。分析dsDNA与心肌梗死相关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STEMI患者梗死相关冠状动脉血中dsDNA含量和NETs骨架结构明显高于STEMI患者外周动脉血,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7,P=0.027);dsDNA含量与肌酸激酶、肌酸激酶同工酶、肌钙蛋白T及白细胞水平呈正相关(r=0.185,P=0.030;r=0.168,P=0.049;r=0.337, P=0.003;r=0.181,P=0.033)。结论 dsDNA可能与STEMI的发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 双链DNA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服避孕药与克罗恩病患病风险相关性的Meta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王小云 范修德 +2 位作者 周亚琼 王西强 许君望 《循证医学》 CSCD 2018年第2期106-112,121,共8页
目的 评价口服避孕药与克罗恩病患病风险的相关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中国知网和万方医学网数据库,查找关于口服避孕药与克罗恩病相关性的队列研究或病例对照研究,检索时间均为从建库至2017年11月10日。由两位研究者分... 目的 评价口服避孕药与克罗恩病患病风险的相关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中国知网和万方医学网数据库,查找关于口服避孕药与克罗恩病相关性的队列研究或病例对照研究,检索时间均为从建库至2017年11月10日。由两位研究者分别严格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文献质量,采用Stata 13.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最终共纳入17篇文献,累计样本量共308747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口服避孕药可增加克罗恩病患病风险[比值比=1.42,95%可信区间(1.24,1.61),P<0.001],现在使用口服避孕药发生克罗恩病的风险[比值比=2.07,95%可信区间(1.27,3.38),P=0.004]高于曾经使用口服避孕药[比值比=1.36,95%可信区间(1.07,1.74),P=0.027]。结论 口服避孕药可增加克罗恩病的患病风险,现在使用组较曾经使用组发病风险增加,但所纳研究缺乏足够使用时间及剂量相关数据,未能进行时间-效应和剂量-效应关系的探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罗恩病 口服避孕药 炎症性肠病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析护理管理在预防院内感染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6
9
作者 王娟 《当代医药论丛》 2016年第1期50-51,共2页
目的 :探讨分析护理管理在预防院内感染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对2013年3月-2015年3月期间我院住院部收治的150例患者及同期在我院住院部工作的40名护理人员的相关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将2013年3月-2014年3月期间我院住院部收治的7... 目的 :探讨分析护理管理在预防院内感染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对2013年3月-2015年3月期间我院住院部收治的150例患者及同期在我院住院部工作的40名护理人员的相关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将2013年3月-2014年3月期间我院住院部收治的75例患者设为对照组,将2014年4月-2015年3月期间我院住院部收治的75例患者设为观察组。自2014年4月起,我院对住院部的护理人员进行护理管理。护理管理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院内感染的发生情况。结果 :护理管理结束后,观察组患者院内感染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 :对住院部的护理人员进行护理管理的效果显著,可有效地减少院内感染的发生。此护理管理方法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理管理 医院感染 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用典型病例的情境式教学培养传染科见习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 被引量:3
10
作者 陈红梅 赵英仁 蔺淑梅 《医学与哲学(B)》 2012年第1期62-63,共2页
临床思维贯穿于疾病诊断、观察、治疗的全过程。临床思维能力的提高源自扎实的医学理论基础知识及不断的临床实践。采用典型病例情境式教学,使见习学生逐渐熟悉临床思维的过程,形成系统和全局的观念,培养其科学的临床思维能力,顺利完成... 临床思维贯穿于疾病诊断、观察、治疗的全过程。临床思维能力的提高源自扎实的医学理论基础知识及不断的临床实践。采用典型病例情境式教学,使见习学生逐渐熟悉临床思维的过程,形成系统和全局的观念,培养其科学的临床思维能力,顺利完成由医学生向临床医生的转变。同时,模拟教学过程亦有非真实性及不全面等不足之处,期望在临床教学实践中逐渐得到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典型病例教学 情境式教学 临床思维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DIC评分与F1+2、FPA、FPB的相关性分析
11
作者 贾小洲 李燕平 +1 位作者 宋红波 刘正稳 《疑难病杂志》 CAS 2020年第2期147-150,共4页
目的分析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评分与人凝血酶原片段F1+2(F1+2)、纤维蛋白肽A(FPA)、FPB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2月西安交通大学附属西安市第八医院感染性疾病科收治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60例,依据DIC评... 目的分析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评分与人凝血酶原片段F1+2(F1+2)、纤维蛋白肽A(FPA)、FPB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2月西安交通大学附属西安市第八医院感染性疾病科收治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60例,依据DIC评分高低分为A组(DIC评分4~6分,n=19)、B组(DIC评分7~9分,n=27)、C组(DIC评分10~12分,n=14)。观察3组患者发热期、低血压休克期、少尿期、多尿期、恢复期的F1+2、FPA、FPB差异,同时分析DIC评分与5个时期F1+2、FPA、FPB的相关性。结果 A组、B组、C组不同时期血清中F1+2、FPA、FPB均依次增高(F/P=10.835/0.000、14.968/0.000、26.983/0.000、3.737/0.030、6.219/0.004,27.183/0.000、38.867/0.000、38.007/0.000、8.157/0.001、10.725/0.000,21.119/0.000、22.856/0.000、6.370/0.003、7.958/0.001、16.840/0.000)。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DIC评分与发热期、低血压休克期、少尿期、多尿期、恢复期血清中F1+2、FPA、FPB均呈正相关(r/P=0.535/0.000、0.600/0.000、0.582/0.000,0.513/0.000、0.739/0.000、0.601/0.000,0.668/0.000、0.707/0.000、0.410/0.001,0.297/0.021、0.474/0.000、0.439/0.001,0.422/0.001、0.522/0.000、0.640/0.000)。结论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DIC评分与F1+2、FPA、FPB呈正相关,F1+2、FPA、FPB可能与DIC的发生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综合征出血热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人凝血酶原片段F1+2 纤维蛋白肽A 纤维蛋白肽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防治指南(2024年版) 被引量:7
12
作者 中国医师协会感染科医师分会 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 +5 位作者 赵英仁 李兰娟 张文宏 刘锦锋 曾庆磊 纪泛扑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557-1566,共10页
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制定的《中国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防治指南(2019年版)》(简称2019版《指南》)对国内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阻断流程的规范化起到了良好的指导作用。临床实践指南和共识需要随新研究证据的出现,及时更新以更好地... 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制定的《中国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防治指南(2019年版)》(简称2019版《指南》)对国内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阻断流程的规范化起到了良好的指导作用。临床实践指南和共识需要随新研究证据的出现,及时更新以更好地指导临床实践和研究。中国医师协会感染科医师分会和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联合多学科专家,基于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结合临床实践,对2019版《指南》进行了更新和补充,为临床医师和妇幼保健工作人员提供指导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母婴传播 预防 治疗 指南 更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人机料法环测”管理模式的疑似白喉在医疗机构中的防控策略
13
作者 章琦 李倩 +5 位作者 李宝珍 平宝华 王晓艳 陈萍 楚萌 叶峰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4年第11期155-159,共5页
白喉是由白喉棒状杆菌引起的死亡率高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是我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乙类传染病。感染者咽喉部可出现白色伪膜,同时出现发热、声音嘶哑、犬吠样咳嗽、呼吸困难等症状,严重感染患者可能会产生全身性中毒症状,甚至诱发... 白喉是由白喉棒状杆菌引起的死亡率高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是我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乙类传染病。感染者咽喉部可出现白色伪膜,同时出现发热、声音嘶哑、犬吠样咳嗽、呼吸困难等症状,严重感染患者可能会产生全身性中毒症状,甚至诱发周围神经麻痹和心肌炎,曾严重危害人民健康。虽然现阶段白喉在我国属于罕见传染病,但国内仍有散发病例出现,与此同时,非产毒菌分离率呈上升趋势。本研究通过对西安市某三甲医院检出的疑似白喉患者的防控策略进行梳理,旨在有力、有序推进医疗机构内发现疑似白喉等罕见传染病的防控策略,为医疗卫生行业疑似白喉的医院感染防控提供先进成熟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疑似白喉 “人机料法环测”管理模式 医疗机构 感染防控 成熟经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莫西沙星联合卷曲霉素对耐多药肺结核患者痰菌转阴率及免疫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9
14
作者 刘杰 赵英仁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20年第14期37-40,共4页
目的探讨卷曲霉素联合莫西沙星对耐多药肺结核患者血清T细胞亚群、降钙素原(PCT)水平的影响。方法将82例耐多药肺结核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41例。对照组给予左氧氟沙星联合卷曲霉素,实验组给予莫西沙星联合卷曲霉素。比较2组痰菌转阴率... 目的探讨卷曲霉素联合莫西沙星对耐多药肺结核患者血清T细胞亚群、降钙素原(PCT)水平的影响。方法将82例耐多药肺结核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41例。对照组给予左氧氟沙星联合卷曲霉素,实验组给予莫西沙星联合卷曲霉素。比较2组痰菌转阴率、不良反应、血清T细胞亚群(CD4+CD25+/CD4+、CD4+CD25+CD127 low/CD4+)变化、炎性因子指标[PCT、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7(IL-17)、白细胞介素-1(IL-1)]、肝功能指标[总蛋白(TP)、碱性磷酸酶(AKP)、丙氨酸转氨酶(ALT)]。结果实验组痰菌转阴率为90.2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0.73%(P<0.05)。2组心率过快、白细胞减少、肝功能损伤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CD4+CD25+CD127 low/CD4+、CD4+CD25+/CD4+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实验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IL-17、TNF-α、IL-1、PCT水平较治疗前显著改善,且实验组TNF-α、IL-1、PCT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IL-17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ALT、AKP水平显著高于治疗前,TP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但2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耐多药肺结核患者采用莫西沙星联合卷曲霉素治疗安全、有效,可提高痰菌转阴率,调节血清T细胞亚群水平,降低血清PCT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多药肺结核 卷曲霉素 莫西沙星 左氧氟沙星 T细胞亚群 降钙素原 总蛋白 碱性磷酸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肝脏弹性长期动态演变的观察 被引量:2
15
作者 任丹凤 闫涛涛 +6 位作者 刘锦锋 杨楠 朱丽 杨瑗 陈天艳 赵英仁 何英利 《中国循证医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766-771,共6页
目的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者接受抗病毒治疗能阻滞、延缓或逆转肝纤维化,但未接受抗病毒治疗患者的肝纤维化演变规律仍有待研究。本研究观察了未达到抗病毒指征患者肝脏硬度值(liver stiffness measure-ment,LSM... 目的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者接受抗病毒治疗能阻滞、延缓或逆转肝纤维化,但未接受抗病毒治疗患者的肝纤维化演变规律仍有待研究。本研究观察了未达到抗病毒指征患者肝脏硬度值(liver stiffness measure-ment,LSM)、病毒学和生化学的长期动态变化。方法回顾性纳入2012年9月至2018年3月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被诊断为慢性HBV感染、未达到抗病毒标准、有2年以上临床资料的患者220例。根据基线与随访期间LSM动态变化,分为缓解组、无进展组和进展组,分析各组患者的病毒学、生化学特征。结果153例(69.5%)患者LSM分级无进展,谷丙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HBV DNA、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除少数存在升高或略微下降外,绝大多数维持在相对稳定状态;该组89.5%(137/153)的患者基线LSM为F0级。58例(26.4%)患者LSM分级自发性改善,LSM年变化−0.460 kPa,基线ALT为1~2 ULN的患者LSM下降与ALT正常组患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该组82.8%(48/58)的患者基线LSM为F1~F3级。9例(4.1%)患者LSM分级进展,但不能用病毒复制或肝脏炎症解释。结论未达到抗病毒指征的HBV感染者,基线LSM为F0级患者大部分无进展,LSM为F1~F3患者在随访期间LSM下降,4.1%患者出现LSM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病毒 感染者 抗病毒治疗 肝脏硬度值
原文传递
加强针对临床专业医学生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系统化教学 被引量:10
16
作者 任丹凤 闫涛涛 +5 位作者 刘锦锋 杨楠 杨瑗 朱丽 陈天艳 何英利 《教育教学论坛》 2020年第50期346-348,共3页
通过调查临床专业医学生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认知程度及教学需求,为改进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课程提供数据支持。设计关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教学相关的调查问卷,随机抽取138名临床专业医学生完成问卷调查,进行数据统计及分析。发现在被... 通过调查临床专业医学生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认知程度及教学需求,为改进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课程提供数据支持。设计关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教学相关的调查问卷,随机抽取138名临床专业医学生完成问卷调查,进行数据统计及分析。发现在被调查的医学生中,仅12.32%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非常了解;52.17%认为类似新冠肺炎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距离自己很遥远,和自己关系不大;绝大多数医学生认为,即使在非特殊时期也需要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课程列入常规教学范畴;在教学内容方面,医学生想了解的知识依次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控措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性质特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危害影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历史发展;多数医学生建议进行线上与线下结合的教学模式,对加强实践教学有较高的呼吁。调查后结论为:在医学生的培养中,应当加强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课程的系统化教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临床专业 医学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西地区不明原因发热的病因分析 被引量:2
17
作者 任丹凤 安小翠 +2 位作者 赵英仁 陈天艳 张曦 《临床内科杂志》 CAS 2021年第8期556-557,共2页
不明原因发热(FUO)最早由Petersdorf和Beeson于1961年提出,是内科常见疑难杂症,诊断标准包括:(1)发热时间>3周;(2)体温>38.3℃;(3)经完整的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及常规实验室检查不能明确诊断。FUO的病因可分为五大类:感染性疾病、... 不明原因发热(FUO)最早由Petersdorf和Beeson于1961年提出,是内科常见疑难杂症,诊断标准包括:(1)发热时间>3周;(2)体温>38.3℃;(3)经完整的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及常规实验室检查不能明确诊断。FUO的病因可分为五大类:感染性疾病、肿瘤性疾病、非感染性炎症性疾病(NIIDs)、其他疾病和仍未明确病因的疾病[1],其中前4类为引起经典型FUO的病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明原因发热 感染性疾病 非感染性炎症性疾病 肿瘤
原文传递
基于指南的临床教学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8
作者 朱丽 闫涛涛 +2 位作者 任丹凤 刘锦锋 何英利 《教育教学论坛》 2022年第10期25-28,共4页
为提高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质量,探索以指南为基础的教学模式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总结感染性疾病科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开展以临床指南为基础的临床教学经验。基于指南的临床教学,建设规范化及同质化的师资团队;通过规... 为提高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质量,探索以指南为基础的教学模式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总结感染性疾病科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开展以临床指南为基础的临床教学经验。基于指南的临床教学,建设规范化及同质化的师资团队;通过规范化、系统化及高质量的临床教学,加强住培学员对理论知识的掌握,提升住培学员的临床思维能力和科研意识;结合临床实践加深对指南的理解,激发住培医师的主动性和创造力;在教师点评及学员反馈中进一步优化教学模式。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基于指南的临床教学有助于培养高质量的住院医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住院医师 规范化培训 指南 临床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损伤和肝癌过程中凋亡和坏死的动态变化 被引量:2
19
作者 陈娜 刘敏 《肝脏》 2012年第7期516-517,共2页
生命体的发生发育过程中。死亡是必经之路。细胞死亡有两种斤式:凋亡和坏死。目前对凋亡已有了明确的认识,但对坏死依然存在误解,即认为坏死是不受机体控制的,是偶然发生的结果。
关键词 坏死 动态变化 凋亡 肝癌过程 肝损伤 细胞死亡 发育过程 生命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型肝炎病毒全x蛋白体外诱导肝星状细胞炎症反应并促进肝细胞凋亡 被引量:1
20
作者 何亚娟 王飞 +2 位作者 姚耐娟 吴宇超 田臻 《实用肝脏病杂志》 CAS 2022年第3期323-326,共4页
目的探究乙型肝炎病毒(HBV)全x蛋白(HBwx)诱导肝星状细胞(HSCs)炎症反应和促进肝细胞凋亡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取LX2细胞,分为对照组、脂多糖(LPS)处理组、转染HBwx处理组和LPS联合转染HBwx处理组。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自噬相关蛋白... 目的探究乙型肝炎病毒(HBV)全x蛋白(HBwx)诱导肝星状细胞(HSCs)炎症反应和促进肝细胞凋亡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取LX2细胞,分为对照组、脂多糖(LPS)处理组、转染HBwx处理组和LPS联合转染HBwx处理组。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自噬相关蛋白p62和LC3及炎症相关蛋白NLRP3和pro-IL表达,采用ELISA法检测培养上清IL-1β水平;收集上述各组LX2细胞培养上清刺激HL7702细胞培养,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HL7702细胞凋亡。结果经HBwx质粒转染的LX2细胞在细胞质表达HBwx蛋白;与正常组比,LPS组、HBwx组和LPS联合HBwx组LC3表达显著减低,而p62表达显著增强(P<0.05);与正常组比,LPS组、HBwx组和LPS联合HBwx组NLRP3和pro-IL1表达显著增强(P<0.05);与正常组比,LPS组、HBwx组和LPS联合HBwx组IL-1β分泌显著增多(P<0.05);与正常组比,LPS、HBwx和LPS联合HBwx处理HL-7702细胞凋亡水平显著增强(P<0.05);与LPS组或HBwx组比,LPS联合HBwx处理HL-7702细胞凋亡水平进一步增强(P<0.05)。结论HBwx作用于HSCs抑制自噬并促进细胞炎症反应,HSCs分泌IL-1β,诱导肝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X2细胞 HL7702细胞 乙型肝炎病毒全x基因 自噬 凋亡 体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