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TA联合血清DKK3、Sestrin2诊断缺血性心肌病的临床价值
1
作者 张英 徐红维 +1 位作者 李剑 宋琴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5年第2期127-130,共4页
目的探究血清Dickkopf相关蛋白3(DKK3)、应激诱导蛋白2(Sestrin2)联合CT血管造影(CTA)检查对缺血性心肌病(ICM)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5月-2023年10月本院收治的385例疑似ICM患者,经冠脉造影(CAG)检查确诊ICM 340例,作为研究组,其... 目的探究血清Dickkopf相关蛋白3(DKK3)、应激诱导蛋白2(Sestrin2)联合CT血管造影(CTA)检查对缺血性心肌病(ICM)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5月-2023年10月本院收治的385例疑似ICM患者,经冠脉造影(CAG)检查确诊ICM 340例,作为研究组,其余患者作为对照组(45例)。患者均行CTA检查,ICM根据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组;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DKK3、Sestrin2水平;Pearson法分析血清DKK3、Sestrin2的相关性;ICM的影响因素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绘制ROC曲线分析血清DKK3、Sestrin2对ICM的诊断价值;四格表分析CTA联合血清DKK3、Sestrin2对ICM的诊断效能。结果CTA检查结果显示,其中89例(25.57%)冠脉单支病变,97例(27.87%)双支病变,162例(46.55%)三支病变。研究组血清DKK3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Sestrin2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根据Pearson相关性分析得知,血清DKK3、Sestrin2呈负相关(P<0.05)。轻度、中度和重度组血清DKK3水平依次降低(P<0.05),Sestrin2依次升高(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得知DKK3为影响ICM的保护因素(P<0.05),Sestrin2为危险因素(P<0.05)。根据ROC曲线得知,血清DKK3诊断ICM的AUC为0.890,血清Sestrin2诊断ICM的AUC为0.840,二者联合诊断ICM的AUC为0.939。CTA诊断ICM准确度为87.53%;DKK3诊断ICM准确度为85.45%;Sestrin2诊断ICM准确度为85.71%;三者联合诊断ICM准确度为93.51%。结论DKK3在ICM患者血清中显著降低,Sestrin2显著升高,DKK3、Sestrin2联合CTA检查可提高ICM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ickkopf相关蛋白3 应激诱导蛋白2 CT血管造影 缺血性心肌病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胰腺脂肪浸润CT表现与冠状动脉硬化狭窄程度相关性分析
2
作者 周毅 张元炜 +1 位作者 李剑 代坤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9期1202-1205,共4页
目的:探究胰腺脂肪浸润(PFI)CT表现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狭窄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收集住院患者212例,行上腹部CT扫描后,将90例诊断为PFI的患者纳入试验组,另外122例非PFI患者纳入对照组。通过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TA)诊断冠状... 目的:探究胰腺脂肪浸润(PFI)CT表现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狭窄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收集住院患者212例,行上腹部CT扫描后,将90例诊断为PFI的患者纳入试验组,另外122例非PFI患者纳入对照组。通过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TA)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严重程度,在腹部平扫CT图像上观察胰腺形态并测量CT值。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及胰腺、脾、肝CT值,总体及不同性别患者冠脉狭窄程度,分析冠脉狭窄的危险因素及胰腺CT值与冠脉狭窄相关性。结果:试验组患者年龄和空腹血糖高于对照组,胰腺CT值低于对照组(均P<0.05)。试验组冠脉狭窄程度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男性冠脉狭窄率高于女性(P<0.05)。试验组男性患者冠脉狭窄程度高于对照组。年龄是对照组的独立危险因素,胰腺CT值是试验组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试验组中胰腺CT值与冠脉狭窄程度呈负相关(r=-0.538,P<0.05)。结论:PFI患者胰腺CT值与冠脉狭窄呈负相关,有助于预测冠状动脉狭窄的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脂肪浸润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计算机断层扫描 独立危险因素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D CUBE T_(1)序列与SWI序列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
3
作者 张英 杨创勃 任岳宝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24年第11期1722-1725,共4页
【目的】探讨高分辨率磁共振管壁成像(HR-MRI)3D CUBE T_(1)序列与SWI序列信号征象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7月至2021年7月西安凤城医院收治的84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3个... 【目的】探讨高分辨率磁共振管壁成像(HR-MRI)3D CUBE T_(1)序列与SWI序列信号征象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7月至2021年7月西安凤城医院收治的84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3个月后的Rankin量表评分分为预后不良组、预后良好组。比较两组AIS患者的一般资料、HR-MRI不同序列图像,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AIS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根据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3D CUBE T_(1)序列与SWI序列信号征象对AIS预后的评估价值。【结果】预后不良组病变部位3D CUBE T_(1)序列呈高信号征象,SWI序列呈低信号征象及NIHSS评分>15分患者占比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患者病变部位3D CUBE T_(1)序列高信号征象、SWI序列低信号征象及NIHSS评分>15分是AIS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3D CUBE T_(1)序列呈现高信号征象、SWI序列呈现低信号征象评估AIS预后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58、0.778,二者联合预测的AUC值为0.885。【结论】HR-MRI 3D CUBE T_(1)序列呈现高信号征象与SWI序列呈现低信号征象对于评估AIS患者预后均有一定的价值,二者联合对于AIS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影像诊断 卒中/影像诊断 急性病 磁共振成像/方法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RI对肺癌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分析
4
作者 任岳宝 张英 田会峰 《癌症进展》 2024年第4期409-412,共4页
目的分析MRI对肺癌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方法60例肺癌患者均行MRI检查,以手术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分析MRI对肺癌淋巴结转移的诊断效能。根据手术病理结果将60例患者分为转移组和未转移组,比较两组患者的MRI相关参数,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 目的分析MRI对肺癌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方法60例肺癌患者均行MRI检查,以手术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分析MRI对肺癌淋巴结转移的诊断效能。根据手术病理结果将60例患者分为转移组和未转移组,比较两组患者的MRI相关参数,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MRI各参数对肺癌淋巴结转移的诊断效能。结果以手术病理结果作为金标准,MRI诊断肺癌淋巴结转移的灵敏度为88.57%(31/35),特异度为96.00%(24/25),准确度为91.67%(55/60),MRI诊断肺癌淋巴结转移与手术病理结果高度一致(Kappa=0.690)。转移组患者容积转移常数(K^(trans))、血管外细胞外间隙容积分数(Ve)、病灶/脊髓信号比值(LSR)、标准摄取值(SUV)均明显高于未转移组,表观弥散系数(ADC)明显低于未转移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ROC曲线分析发现,Ktrans、Ve、ADC、LSR和SUV诊断肺癌淋巴结转移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均较高。结论MRI对肺癌淋巴结转移的诊断效能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RI 肺癌 淋巴结转移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RI结合MRA诊断脑血管畸形的价值观察 被引量:7
5
作者 徐红维 张军晖 项行林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1年第6期11-14,共4页
目的研究磁共振成像(MRI)结合磁共振血管成像(MRA)诊断脑血管畸形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8月到2019年8月到我院就诊疑似脑血管畸形患者86例,其中经过确诊80例,所有患者均进行MRI及MRA检测。以手术病理结果为"金标准",统... 目的研究磁共振成像(MRI)结合磁共振血管成像(MRA)诊断脑血管畸形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8月到2019年8月到我院就诊疑似脑血管畸形患者86例,其中经过确诊80例,所有患者均进行MRI及MRA检测。以手术病理结果为"金标准",统计MRI、MRA及两者结合对脑血管畸形的诊断效能,统计MRI、MRA及两者结合对不同部位病变的检出率,统计MRI、MRA及两者结合对不同类型病变的检出率,统计MRI、MRA及两者结合检测的海绵血管瘤病灶面积。结果 MRA结合MRI的诊断准确性高于MRI、MR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种检测方式诊断灵敏性、特异性无统计学差异(P>0.05);三种检测方式对不同部位病变的检出率无明显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种检测方式对不同分型病变的检出率无明显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RI结合MRA检测海绵状血管瘤的病灶面积大于单一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RI结合MRA诊断脑血管畸形诊断效能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磁共振血管成像 脑血管畸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枢神经系统Wallerian变性MR影像特征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吴宗霞 项行林 王雪莉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6年第7期1175-1177,1181,共4页
目的分析多种原因引起的锥体束wallerian变性的MRI影像学特征。方法分析34例我院MRI发现的wallerian变性患者的影像学特点,总结统计学结果。结果在原发病变基础上,可见继发病变均沿锥体束方向分布;MRI表现为等或长T_1、等或稍高T_2信号,... 目的分析多种原因引起的锥体束wallerian变性的MRI影像学特征。方法分析34例我院MRI发现的wallerian变性患者的影像学特点,总结统计学结果。结果在原发病变基础上,可见继发病变均沿锥体束方向分布;MRI表现为等或长T_1、等或稍高T_2信号,FLAIR呈稍高信号,早期DWI呈高信号,中晚期DWI呈等信号;变性晚期均显示伴有患侧大脑脚及桥脑萎缩。结论中枢神经系统多种原发病可累及锥体束导致锥体束继发性Wallerian变性,影像科医师结合wallerian变性的病变特点及MRI影像特点,可以提高对该病的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锥体束 WALLERIAN变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发性脑梗死老年患者临床诊断中MRI与颅脑CT的临床价值对比分析 被引量:26
7
作者 贺振平 项行林 《贵州医药》 CAS 2020年第12期1868-1869,共2页
目的比较MRI与颅脑CT诊断老年多发性脑梗死的临床价值。方法我院接受治疗因多发性脑梗死的老年患者68例,分别行MRI诊断与颅脑CT诊断,对两组诊断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MRI组对发病时间<24 h、24~72 h多发性脑梗死病灶检出率显著高于C... 目的比较MRI与颅脑CT诊断老年多发性脑梗死的临床价值。方法我院接受治疗因多发性脑梗死的老年患者68例,分别行MRI诊断与颅脑CT诊断,对两组诊断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MRI组对发病时间<24 h、24~72 h多发性脑梗死病灶检出率显著高于CT诊断组(P<0.05);MRI组对基底节区、额叶、丘脑等不同梗死部位异常检出率均显著高于CT组(P<0.05);在病灶数量检出个数方面,观察组多与对照组,检查时间对比观察组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MRI诊断多发性脑梗死能够有效检出微小病灶,准确率高,用时短,优于颅脑CT诊断,值得临床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脑梗死 诊断价值 MRI诊断 颅脑CT诊断 梗死部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RI与64层螺旋CT检查鉴别诊断良恶性卵巢肿瘤的应用价值对比 被引量:3
8
作者 田会峰 张英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3年第16期74-76,共3页
目的:分析磁共振成像(MRI)、64层螺旋CT在良恶性卵巢肿瘤中的鉴别诊断效能。方法:选取酒泉市人民医院2020年1月—2023年1月收治的卵巢肿瘤患者总计80例,全部患者均进行MRI、64层螺旋CT检查,以病理检查为“金标准”,探究两种不同检查手... 目的:分析磁共振成像(MRI)、64层螺旋CT在良恶性卵巢肿瘤中的鉴别诊断效能。方法:选取酒泉市人民医院2020年1月—2023年1月收治的卵巢肿瘤患者总计80例,全部患者均进行MRI、64层螺旋CT检查,以病理检查为“金标准”,探究两种不同检查手段在卵巢肿瘤良恶性中的鉴别诊断效能。结果:80例卵巢肿瘤中,病理检查共检出51例恶性,29例良性;以病理检查为“金标准”,64层螺旋CT共检出41例恶性,MRI共检出50例恶性;MRI检查恶性卵巢肿瘤的灵敏度为96.08%、准确率为96.25%、阴性预测值为93.33%,高于64层螺旋CT的78.43%、82.50%、69.23%,有统计学差异(P <0.05);Kappa检验显示:MRI检查结果同“金标准”结果的一致性极好(Kappa值=0.919,P<0.001);64层螺旋CT同“金标准”结果的一致性中等(Kappa值=0.648,P<0.001)。结论:相较于64层螺旋CT,MRI在卵巢肿瘤良恶性鉴别诊断中效果更为显著,可有效提升诊断的准确率,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临床应用价值较高,值得临床进行推广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肿瘤 良恶性 磁共振成像 64层螺旋CT 病理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增强CT联合消化道钡剂造影对胃癌诊断的价值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项行林 聂卫兵 +5 位作者 徐红维 张英 夏方方 唐腾 侯荣 黎俊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20年第14期1962-1964,共3页
目的探讨消化道钡剂造影对胃癌诊断的价值。方法将2016年2月到2019年5月于西安凤城医院行手术切除治疗并经病理检查确诊的162例胃癌患者纳入研究,其中81例采用增强CT单一检查(对照组),另外81例采用增强CT联合消化道钡剂造影检查(联合组)... 目的探讨消化道钡剂造影对胃癌诊断的价值。方法将2016年2月到2019年5月于西安凤城医院行手术切除治疗并经病理检查确诊的162例胃癌患者纳入研究,其中81例采用增强CT单一检查(对照组),另外81例采用增强CT联合消化道钡剂造影检查(联合组),记录并比较两组的诊断准确率以及相关影像学特征。结果两组间胃癌淋巴结转移检出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诊断准确率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无法观察到中心凹陷、带蒂隆起、胃壁舒张等影像特征;两组间胃壁黏膜变化及淋巴结转移等特征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增强CT联合消化道钡剂造影诊断胃癌具有更高的诊断准确性,可同时对胃癌淋巴结转移和胃功能性改变进行观察,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道钡剂造影 胃癌 淋巴结转移 中心凹陷 带蒂隆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血流灌注SPECT/CT显像与脑MRI联合应用对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4
10
作者 牛勤凤 徐红维 《贵州医药》 CAS 2020年第9期1455-1456,共2页
目的针对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行脑血流灌注SPECT/CT显像联合脑MRI检查,评估其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于2016年6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80例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于发病1周内行脑血流灌注SPECT/CT显诊断与脑MRI诊断... 目的针对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行脑血流灌注SPECT/CT显像联合脑MRI检查,评估其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于2016年6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80例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于发病1周内行脑血流灌注SPECT/CT显诊断与脑MRI诊断,比较单一诊断、联合诊断的阳性率。结果脑血流灌注SPECT/CT显像联合脑MRI对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检出阳性率达到97.5%(78/80),与脑血流灌注SPECT/CT显像诊断的81.3%(65/80)、脑MRI诊断的72.5%(58/80)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血流灌注SPECT/CT显像诊断缺血性脑血管疾病能够对患者大脑灰质缺血区域予以清晰全面的显示,有效检出交叉性小脑失联络显像,脑MRI诊断则在基底节区、脑干以及脑白质深部腔隙性病变方面体现出鲜明的优势。结论脑血流灌注SPECT/CT显像联合脑MRI诊断缺血性脑血管疾病能够全面反映出病变情况,提升诊断正确率,具有较高临床价值,值得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流灌注SPECT/CT显像 脑MRI 缺血性脑血管疾病 阳性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拍摄体位对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患者骨盆矢状面倾斜及髋关节发育X线参数的影响 被引量:6
11
作者 张良 代红阳 徐红维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22年第1期59-62,共4页
目的:探究拍摄体位对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DH)患者骨盆矢状面倾斜及髋关节发育X线参数的影响。方法:选择DDH患者64例为研究组,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50例为对照组。对两组实施仰卧位及站立位下骨盆前后位X线平片检查,计算并比较两组受试... 目的:探究拍摄体位对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DH)患者骨盆矢状面倾斜及髋关节发育X线参数的影响。方法:选择DDH患者64例为研究组,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50例为对照组。对两组实施仰卧位及站立位下骨盆前后位X线平片检查,计算并比较两组受试者骶尾关节至耻骨联合距离(PSSC),评估骨盆矢状面倾斜情况。计算并比较两组外侧中央边缘角、臼顶倾斜角、髋臼角等X线参数。结果:经X线检查,64例DDH患者中有18例髋臼发育不良,25例髋关节完全脱位,21例髋关节半脱位。两组仰卧位PSSC明显高于站立位(均P<0.05)。站立位时,研究组PSSC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单侧组(30例)与双侧组(34例)患者不同体位下PSSC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研究组自仰卧位换至站立位后,其外侧中央边缘角降低,臼顶倾斜角及髋臼角升高;对照组自仰卧位换至站立位后,其外侧中央边缘角降低,臼顶倾斜角及髋臼角升高,但变化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DDH患者拍摄体位由仰卧位转换为站立位时骨盆矢状面会出现后倾,外侧中央边缘角降低,臼顶倾斜角和髋臼角升高。相较于健康个体,单侧或双侧病变并不会对骨盆倾斜产生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 拍摄体位 骨盆矢状面 骶尾关节至耻骨联合距离 X线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肺血管造影和肺血管灌注成像对肺栓塞患者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9
12
作者 项行林 徐红维 +2 位作者 张英 李兴杰 金良红 《血栓与止血学》 CAS 2022年第3期958-959,962,共3页
目的研究CT肺血管造影(CTPA)和肺血管灌注成像(DEPI)对肺栓塞(PE)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6月-2021年6月行CTPA和DEPI检查的80例PE患者。将患者在CTPA和DEPI检查下所得的图像数据进行分析,比较CTPA与DEPI栓塞程度、肺栓塞显示能... 目的研究CT肺血管造影(CTPA)和肺血管灌注成像(DEPI)对肺栓塞(PE)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6月-2021年6月行CTPA和DEPI检查的80例PE患者。将患者在CTPA和DEPI检查下所得的图像数据进行分析,比较CTPA与DEPI栓塞程度、肺栓塞显示能力。结果80例患者显示肺动脉748段,CTPA和DEPI对肺动脉段的栓塞诊断结果一致679段;CTPA与DEPI对于Ⅰ级、Ⅱ级部位肺栓塞的显示能力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对于Ⅲ级、Ⅳ级部位肺栓塞的显示能力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PA和DEPI对PE患者都具有一定的临床的诊断价值,二者联用可互补用于提高PE诊断的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肺血管造影 肺血管灌注成像 肺栓塞 诊断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导管动脉内化疗栓塞联合经皮射频消融术治疗中晚期肝癌的预后 被引量:3
13
作者 王颖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18年第19期50-51,共2页
目的探讨经导管动脉内化疗栓塞(TACE)联合经皮射频消融术(RFA)治疗中晚期肝癌的预后效果。方法选择63例在我院接受治疗的中晚期肝癌患者,根据患者意愿分为试验组(30例)和对照组(33例)。试验组采用TACE+经皮RFA治疗,对照组采用TACE治疗... 目的探讨经导管动脉内化疗栓塞(TACE)联合经皮射频消融术(RFA)治疗中晚期肝癌的预后效果。方法选择63例在我院接受治疗的中晚期肝癌患者,根据患者意愿分为试验组(30例)和对照组(33例)。试验组采用TACE+经皮RFA治疗,对照组采用TACE治疗。比较两组的疗效及毒副作用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的1、2、3年生存率及平均生存期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毒副作用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TACE联合经皮RFA治疗中晚期肝癌的疗效显著,能够明显延长患者的生存期,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导管动脉内化疗栓塞(TACE) 经皮射频消融术(RFA) 中晚期肝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一次性扫描在多发创伤患者多部位检查中的价值
14
作者 王港 张英 +7 位作者 唐腾 代红阳 王楠 仇米米 徐红维 夏方方 项行林 李剑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693-698,共6页
目的 探讨在多发创伤患者中采用多层螺旋CT一次性扫描检查多个部位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2023年1—11月多发创伤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人,试验组患者为头颅、颈椎、胸部和腹部一次性扫描,对照组为各... 目的 探讨在多发创伤患者中采用多层螺旋CT一次性扫描检查多个部位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2023年1—11月多发创伤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人,试验组患者为头颅、颈椎、胸部和腹部一次性扫描,对照组为各部位分开扫描。记录两组图像的噪声、信噪比(SNR)、对比信噪比(CNR),比较两组患者图像主观评价、客观评价、CT容积剂量指数(CTDIvol)、有效剂量(E)、扫描时间及扫描范围的差异。结果 试验组头颅SNR小于对照组,胸部SNR和CNR大于对照组(t=-5.47、-5.95、-6.15,P<0.05)。试验组E从18.53 mSv降低至13.81 mSv(t=3.29,P<0.001);CTDIvol从15.77 mGy降低至10.59 mGy(t=4.48,P<0.001);扫描时间从31.68 s缩短至10.97 s(t=6.95,P<0.001);扫描范围从64.92 cm缩短至45.21 cm(t=9.05,P<0.001)。结论 多发创伤患者采用多部位一次性CT扫描在保证图像质量的同时,降低了有效剂量,缩短了扫描时间,优化了扫描范围,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CT 多发创伤 图像质量 有效剂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