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SCT检查联合血清CA125、SCC、ProGRP、NSE诊断肺癌的准确性
1
作者 葛强 李建宜 闫晓红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5年第5期810-814,共5页
目的分析多层螺旋计算机断层扫描(MSCT)检查联合血清糖类抗原125(CA125)、鳞状细胞癌抗原(SCC)、胃泌素释放肽前体(ProGRP)、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诊断肺癌的准确性。方法以2018年12月至2023年9月陇县中医医院收治的92例肺癌患者... 目的分析多层螺旋计算机断层扫描(MSCT)检查联合血清糖类抗原125(CA125)、鳞状细胞癌抗原(SCC)、胃泌素释放肽前体(ProGRP)、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诊断肺癌的准确性。方法以2018年12月至2023年9月陇县中医医院收治的92例肺癌患者作为恶性组,110例肺部良性病变患者作为良性组,所有患者均经手术病理检查确诊,并在入院后次日行MSCT检查及血清CA125、SCC、ProGRP、NSE水平检测,比较两组MSCT征象及血清CA125、SCC、ProGRP、NSE水平,统计两组MSCT检查结果,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分析MSCT联合血清肿瘤标志物对肺癌的诊断价值。采用χ^(2)检验、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良性组男78例,女32例,年龄(67.37±6.71)岁,体重指数(22.36±2.16)kg/m2;恶性组男73例,女19例,年龄(67.78±6.49)岁,体重指数(22.49±2.51)kg/m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恶性组分叶征、支气管充气征、毛刺征、胸膜凹陷征、空泡征、磨玻璃结节比例均高于良性组(均P<0.05)。92例肺癌患者MSCT检出75例,检出率为81.52%;110例肺部良性病变患者MSCT检出69例,检出率为62.73%。恶性组血清CA125、SCC、ProGRP、NSE水平均高于良性组(均P<0.05)。MSCT联合血清CA125、SCC、ProGRP、NSE诊断肺癌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73,大于五者单独诊断(均P<0.05)。结论肺癌患者与肺部良性病变患者MSCT征象及血清CA125、SCC、ProGRP、NSE水平存在明显差异,MSCT联合血清CA125、SCC、ProGRP、NSE可有效提高对肺癌的诊断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多层螺旋计算机断层扫描 糖类抗原125 鳞状细胞癌抗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源CT单能谱成像对肝脏占位病变图像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9
2
作者 马小锋 雷静 +3 位作者 杨亚英 李青青 者光玲 赵卫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99-202,共4页
目的探讨双源CT单能谱成像对提高肝脏占位病变图像质量的价值。资料与方法收集经手术或临床确诊为肝脏占位病变的72例患者,共90个病灶。行上腹部双源CT扫描,门静脉期双能数据经双能量Monoenergetic软件处理,获得最佳CNR单能量点及图像,... 目的探讨双源CT单能谱成像对提高肝脏占位病变图像质量的价值。资料与方法收集经手术或临床确诊为肝脏占位病变的72例患者,共90个病灶。行上腹部双源CT扫描,门静脉期双能数据经双能量Monoenergetic软件处理,获得最佳CNR单能量点及图像,双能量扫描后自动重建获得融合图像。比较两组对比噪声比(CNR)、信噪比(SNR)、图像质量评分及病灶的检出率。结果 72例患者90个病灶中,肝脏占位病变平均最佳CNR单能量点为74 ke V。两组CNR、SNR、图像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034、5.071、3.483,P〈0.001),图像噪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734,P〉0.05)。2名医师对图像质量评分的一致性较好(Kappa=0.634)。最佳CNR组与融合组的病灶检出率分别为100.0%(90/90)和97.8%(88/9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32,P〉0.05)。结论与融合组图像比较,最佳CNR组单能量图像具有更高的CNR、SNR、图像质量,有利于提高肝脏占位病变的检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疾病 肝肿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图像处理 计算机辅助 质量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在冠心病患者斑块定量评估及预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36
3
作者 李建宜 许琰 +1 位作者 王俊鹏 刘振国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9年第19期30-32,36,共4页
目的研究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TA)在冠心病患者斑块定量及预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本院接诊的60例临床疑似冠状动脉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以CAG结果为参照,评价CTA管腔狭窄程度诊断的准确性;以冠状动脉造影(CAG)为金标准,评价CTA... 目的研究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TA)在冠心病患者斑块定量及预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本院接诊的60例临床疑似冠状动脉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以CAG结果为参照,评价CTA管腔狭窄程度诊断的准确性;以冠状动脉造影(CAG)为金标准,评价CTA的诊断效能。结果冠状动脉CTA检测所得的轻中重度患者的病理参数与CGA检查结果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TA在诊断轻中重度狭窄的灵敏度分别为73.69%、80.42%、87.77%,特异性为95.63%、96.82%、97.14%。心肌缺血组钙化积分、斑块负荷、狭窄程度以及重建指数均显著优于无心肌缺血组(P<0.05)。心肌缺血组钙斑块体积与无心肌缺血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状动脉CTA在冠心病患者斑块定量评估及预后评估中的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 斑块 定量评估 应用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素内不相干运动扩散加权磁共振成像在HIFU治疗子宫肌瘤疗效中的评估价值 被引量:3
4
作者 权晓华 王康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21年第3期379-381,共3页
【目的】探讨体素内不相干运动扩散加权磁共振成像(IVIM-DWI)在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治疗子宫肌瘤疗效中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3月在西安医学院附属宝鸡医院诊治的子宫肌瘤患者76例,均给予HIFU治疗,比较治疗前后IVI... 【目的】探讨体素内不相干运动扩散加权磁共振成像(IVIM-DWI)在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治疗子宫肌瘤疗效中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3月在西安医学院附属宝鸡医院诊治的子宫肌瘤患者76例,均给予HIFU治疗,比较治疗前后IVIM-DWI参数,并分析其对HIFU治疗子宫肌瘤疗效的评估价值。【结果】治疗后真实扩散系数(D值)显著高于治疗前,而相关扩散系数(D^(*)值)和灌注分数(f值)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肌瘤消融率>50%组D^(*)值和f值变化值明显高于肌瘤消融率≤50%组(P<0.05);D^(*)值和f值变化值预测肌瘤消融率>50%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81和0.901;截断值分别为16.71×10^(-3) mm^(2)/s和15.70mm^(2)/s;灵敏性分别为58.60%和82.80%;特异性分别为77.80%和88.90%。【结论】IVIM-DWI参数对HIFU治疗子宫肌瘤疗效具有重要的评估价值,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肿瘤/治疗 平滑肌瘤 超声疗法/方法 弥散磁共振成像 治疗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对心肌桥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2
5
作者 李建宜 许琰 +2 位作者 刘振国 邢雨佳 吕引娣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18年第26期137-138,共2页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CTA)在心肌桥患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3年10月至2017年7月在我院做CCTA检查的1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CCTA检查,并以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测结果为对照,分析CCTA和CAG对心肌桥的检出...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CTA)在心肌桥患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3年10月至2017年7月在我院做CCTA检查的1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CCTA检查,并以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测结果为对照,分析CCTA和CAG对心肌桥的检出率、分布情况及其平均长度和厚度。结果 160例患者中,CAG的心肌桥检出率为12.50%(20/160),在这20例患者中,发现20段心肌桥。CCTA的心肌桥检出率为30.63%(49/160),在这49例患者中,发现51段心肌桥。CCTA的心肌桥检出率显著高于CAG,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检查方法检查的心肌桥平均长度及完全心肌桥平均厚度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在心肌桥患者的诊断中,CCTA诊断检出率明显高于CAG,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桥 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CTA) 冠状动脉造影(CA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多b值弥散加权成像在早期宫颈癌诊断中的价值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王康 权晓华 《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 2021年第10期1196-1199,共4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多b值弥散加权成像(MR-DWI)对早期宫颈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0月至2020年10月间眉县中医医院收治的150例早期宫颈癌患者,以病理检查为金标准,对所有患者进行MR-DWI检查,判断MR-DWI对早期宫颈癌的诊断价值。结果... 目的探讨磁共振多b值弥散加权成像(MR-DWI)对早期宫颈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0月至2020年10月间眉县中医医院收治的150例早期宫颈癌患者,以病理检查为金标准,对所有患者进行MR-DWI检查,判断MR-DWI对早期宫颈癌的诊断价值。结果患者中IB1期95例,IB2期26例,ⅡA1期15例,ⅡA2期11例,其中漏诊1例,诊断为Ⅳ期2例,病理诊断早期宫颈癌准确率为98.7%。MR-DWI诊断准确率为92.7%,其中漏诊2例,诊断为Ⅳ期和Ⅲ期7例。两种诊断准确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半径>1cm患者与肿瘤半径≤1cm患者的F_(fast)、ADCf ast和ADCs_(low)参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鳞癌患者ADCs_(low)数值低于腺癌患者,ADCf ast和F_(fast)参数高于腺癌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淋巴结转移和无淋巴结转移患者F_(fast)、ADCf ast和ADCs_(low)参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MR-DWI能提升早期宫颈癌患者的诊断准确率,且对于腺癌和鳞癌具有一定鉴别作用,能准确检测淋巴结转移情况,可为患者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肿瘤 磁共振 b值弥散加权成像 临床分期 病理分型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