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全髋关节置换中C臂X射线机移位测量髋臼前倾角及外展角 被引量:12
1
作者 陈军 伏鹏 +4 位作者 王旭刚 张军 高明 黄河 王守刚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9期5781-5787,共7页
背景:全髋关节置换术中,需要对髋臼假体进行准确的置入,以保证假体的生存率,提高预后效果。为保证髋臼的准确置入,需要对其外展角和前倾角进行准确测量。目的:探讨C臂X射线机移位测量髋臼前倾角、外展角在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价值。... 背景:全髋关节置换术中,需要对髋臼假体进行准确的置入,以保证假体的生存率,提高预后效果。为保证髋臼的准确置入,需要对其外展角和前倾角进行准确测量。目的:探讨C臂X射线机移位测量髋臼前倾角、外展角在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纳入63例行全髋关节置换的患者,按患者意愿分为2组,对照组30例予以传统髋臼假体定位器置入,观察组33例在C臂X射线机移位测量后置入髋臼假体。置换前、置换术中、置换后分别对观察组的髋臼前倾角、髋臼外展角、骨盆倾斜度进行测量;置换后测量2组患者的髋臼前倾角和髋臼外展角,并记录2组不同时间点的疼痛评分和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结果与结论:(1)置换前、置换术中、置换后,观察组的髋臼前倾角、髋臼外展角、骨盆倾斜度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均>0.05);(2)置换后2组的髋臼外展角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但观察组的髋臼前倾角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3)置换后7 d,观察组的目测类比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4)与置换前比较,2组置换后的Harris评分均显著提高(P<0.05);观察组置换后3,12个月的Harri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5)结果提示,全髋关节置换术中利用C臂X射线机进行髋臼前倾角、外展角移位测量可以对骨盆前后倾斜、内外旋转以及外展内收等予以有效纠正,提高髋臼杯安放的精确性和置换手术质量,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成形术 置换 髋臼 髋关节 组织工程 骨科植入物 人工假体 前倾角 外展角 全髋关节置换 C臂X射线机 移位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应用于治疗难治性骨感染 被引量:14
2
作者 焦晓虎 王福顺 焦晨炜 《骨科》 CAS 2017年第2期103-106,共4页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技术辅助应用对难治性骨感染病人创面愈合时间、炎症指标水平及复发率的影响。方法选取西安医学院附属宝鸡医院骨科2012年1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130例难治性骨感染病人作为研究对象,...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技术辅助应用对难治性骨感染病人创面愈合时间、炎症指标水平及复发率的影响。方法选取西安医学院附属宝鸡医院骨科2012年1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130例难治性骨感染病人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抽签法分为两组:采用常规灌洗法,即对照组(65例);采用VSD技术辅助治疗,即VSD组(65例)。比较两组病人创面愈合时间、感染控制时间、换药次数,治疗后白细胞(white blood cell,WBC)、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水平、红细胞沉降率(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水平及随访复发率等。结果 VSD组病人创面愈合时间、感染控制时间及换药次数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VSD组病人治疗后7 d和14 d炎症指标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VSD组病人术后3个月和6个月的复发率(分别为1.54%、4.62%)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15.38%、23.0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VSD技术辅助用于难治性骨感染病人治疗可有效加快创面愈合进程,控制炎症反应水平,并有助于降低远期复发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压封闭引流 难治性骨感染 创面愈合 炎症 复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万古霉素骨水泥局部应用联合外置锁定钢板治疗胫骨开放骨折术后并发骨髓炎 被引量:8
3
作者 焦晓虎 焦晨炜 《临床骨科杂志》 2018年第1期96-99,共4页
目的探讨万古霉素骨水泥局部应用联合外置锁定钢板在胫骨开放骨折术后并发骨髓炎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万古霉素骨水泥局部应用联合外置锁定钢板治疗213例胫骨开放骨折术后并发骨髓炎患者。结果 213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8~61(38.3... 目的探讨万古霉素骨水泥局部应用联合外置锁定钢板在胫骨开放骨折术后并发骨髓炎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万古霉素骨水泥局部应用联合外置锁定钢板治疗213例胫骨开放骨折术后并发骨髓炎患者。结果 213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8~61(38.3±6.35)个月。骨髓炎愈合186例,愈合率87.32%;骨折愈合211例,愈合率为99.06%;骨髓炎窦道均愈合,窦道愈合时间3~19(12.9±4.54)个月。并发症:12例针道感染患者经治疗后均愈合;3例骨髓炎患者行2~4次病灶清除术,仍未治愈;1例骨髓炎患者因经济原因截肢。结论万古霉素骨水泥局部应用联合外置锁定钢板治疗胫骨开放骨折术后并发骨髓炎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万古霉素 骨水泥 外置锁定钢板 胫骨开放性骨折 骨折固定术 骨髓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后联合入路治疗骨盆、髋臼骨折 被引量:5
4
作者 王守刚 岳海源 《临床骨科杂志》 2020年第4期548-550,共3页
目的探讨前、后联合入路切开复位钢板螺钉内固定治疗骨盆、髋臼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前、后联合入路切开复位钢板螺钉内固定治疗39例移位的骨盆、髋臼骨折患者。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情况;术后7 d根据Matta复位标准评... 目的探讨前、后联合入路切开复位钢板螺钉内固定治疗骨盆、髋臼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前、后联合入路切开复位钢板螺钉内固定治疗39例移位的骨盆、髋臼骨折患者。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情况;术后7 d根据Matta复位标准评估骨折复位质量;末次随访时采用Majeed评分标准评估骨盆功能。结果手术时间100~180 min,术中出血量500~1200 ml。切口均一期愈合。无并发症发生。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18个月。术后7 d骨折复位满意率为97.44%。末次随访时根据Majeed评分标准评估骨盆功能:优30例,良8例,可1例,优良率为97.44%。结论前、后联合入路治疗移位的骨盆、髋臼骨折是一种有效的术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盆骨折 髋臼骨折 骨盆前路手术 骨盆后路手术 内固定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黏度骨水泥在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PKP治疗中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5
5
作者 葛驰 陈军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16年第7期1310-1313,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黏度骨水泥在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中的疗效分析。【方法】对100例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老年患者进行不同黏度骨水泥PKP治疗,根据骨水泥黏度分为两组,高黏... 【目的】探讨不同黏度骨水泥在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中的疗效分析。【方法】对100例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老年患者进行不同黏度骨水泥PKP治疗,根据骨水泥黏度分为两组,高黏度骨水泥68例(观察组),低黏度骨水泥32倒(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伤椎椎体术前术后平均高度、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及骨水泥渗漏、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98.5%(67/68),显著高于对照组93.8%(30/32);两组患者术前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着时间延长两组患者VAS评分依次减少(P〈0.05),但观察组减少更明显(P〈0.05);观察组术前椎体平均高度为(19.67±1.60)mm,与对照组(19.59±2.20)mm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对照组术后椎体平均高度分别为(23.66±2.80)mm、(20.11±3.20)mm,均明显高于同组术前(P〈0.05),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渗漏率为5.9%(4/68),明显低于对照组12.5%(4/32);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9%(2/68),明显低于12.5%(4/32),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黏度骨水泥PKP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患者疗效满意,水泥渗漏率少,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黏合剂 黏度 骨质疏松/并发症 脊柱骨折/病因学 椎体成形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带血管腓骨移植加桥接固定治疗下肢骨折术后骨缺损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焦晓虎 陈时高 孙军锁 《创伤外科杂志》 2017年第5期354-357,共4页
目的总结创伤后下肢骨折术后骨缺损采用带血管腓骨移植治疗的手术方法及效果,对临床提供指导。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2月西安医学院附属宝鸡医院骨科手术治疗的57例骨折后下肢骨缺损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性41例,女性16例;年... 目的总结创伤后下肢骨折术后骨缺损采用带血管腓骨移植治疗的手术方法及效果,对临床提供指导。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2月西安医学院附属宝鸡医院骨科手术治疗的57例骨折后下肢骨缺损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性41例,女性16例;年龄19~63岁,平均38.9岁。骨缺损部位:胫骨40例,股骨17例。所有患者采用带血管腓骨移植治疗修复下肢骨缺损,术后对患者进行随访观察,采用Enneking系统评价方法对患者下肢功能的恢复情况进行评价。结果本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4~7个月,平均5.4个月,移植骨瓣与胫骨或股骨达到骨性愈合的时间为3~7个月,平均4.9个月。术后12个月患者的下肢功能Enneking系统中肢体疼痛(3.8±1.0)分、功能活动(3.2±0.7)分、自我感受(3.5±0.8)分、支具使用(4.0±0.6)分、步态(3.1±0.7)分、行走能力(2.9±0.8)分,均显著高于术后3个月的(4.4±0.5)、(4.5±0.3)、(4.4±0.4)、(4.8±0.2)、(4.2±0.6)、(4.2±0.5)分(P<0.05),术后12个月患者的Enneking总分(26.5±2.8)分显著高于(20.5±2.1)分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创伤后下肢骨折术后骨缺损采用带血管腓骨移植治疗手术效果较好,术后患者的下肢功能恢复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 下肢骨折 骨缺损 带血管腓骨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骨水泥注入方案治疗单节段胸腰段OVCF临床对比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王福顺 张琳 +1 位作者 王志奇 焦晓虎 《实用骨科杂志》 2019年第2期97-100,共4页
目的探讨偏侧、近中线及双侧骨水泥注入方案对单节段胸腰段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患者术后疼痛程度及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7月至2017年3月收治的单节段胸腰段O... 目的探讨偏侧、近中线及双侧骨水泥注入方案对单节段胸腰段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患者术后疼痛程度及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7月至2017年3月收治的单节段胸腰段OVCF患者共165例,根据骨水泥注入方案不同分为A组、B组及C组,每组各55例。分别采用偏侧、近中线或双侧骨水泥注入方案治疗,比较三组患者手术前后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B、C组患者术后1d疼痛VAS评分均显著低于A组(P<0.05),三组患者术后12周、24周及48周疼痛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患者骨水泥渗漏发生率均显著低于A、B组(P<0.05),而A组患者再次骨水泥注入率则显著高于B、C组(P<0.05)。结论近中线或双侧骨水泥注入方案用于单节段胸腰段OVCF患者治疗可有效缓解术后早期疼痛,降低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风险,价值优于偏侧骨水泥注入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水泥 胸腰段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 疼痛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循序渐进式康复护理结合治疗性沟通对下肢骨折术后患者康复情况及心理弹性的影响 被引量:14
8
作者 武聪贤 韩敏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1年第9期169-171,共3页
目的探讨循序渐进式康复护理结合治疗性沟通对下肢骨折术后患者康复情况及心理弹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20年3月收治的86例下肢骨折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 目的探讨循序渐进式康复护理结合治疗性沟通对下肢骨折术后患者康复情况及心理弹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20年3月收治的86例下肢骨折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以循序渐进式康复护理结合治疗性沟通干预,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干预3个月后,观察组的Fugl-Meyer、ADL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3个月后,观察组的乐观、坚韧、自强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循序渐进式康复护理结合治疗性沟通有助于缩短下肢骨折术后患者的康复时间,提高患者心理弹性水平,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序渐进式康复护理 治疗性沟通 下肢骨折 术后康复情况 心理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外侧和后外侧入路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头坏死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8
9
作者 王福顺 王志奇 +1 位作者 焦晓虎 王旭刚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19年第31期90-92,共3页
目的探讨前外侧和后外侧入路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头坏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8年3月我院收治的进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120例股骨头坏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手术入路将其分为前外侧入路组和后外侧入路组,每... 目的探讨前外侧和后外侧入路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头坏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8年3月我院收治的进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120例股骨头坏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手术入路将其分为前外侧入路组和后外侧入路组,每组6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髋关节Harris评分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前外侧入路组的手术切口长度及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后外侧入路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后外侧入路组,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均明显少于后外侧入路组(P<0.05)。手术前,两组患者的Harri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6周、3个月,前外侧入路组患者的Harris评分显著高于后外侧入路组(P<0.05);手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的Harri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前外侧入路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6.7%,后外侧入路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8.3%,两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外侧入路有利于股骨头坏死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的恢复,有较高的应用安全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头坏死 全髋关节置换术 前外侧入路 后外侧入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整合式康复护理对脊柱骨折术后患者的干预效果及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的影响 被引量:11
10
作者 辛睿 安妮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0年第17期170-172,共3页
目的 探讨整合式康复护理对脊柱骨折术后患者的干预效果及深静脉血栓(DVT)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7年3月至2019年3月收治的60例脊柱骨折术后患者,采用等距抽样法将其分为对照组(30例,传统护理)和观察组(30例,整合式康复护理).比... 目的 探讨整合式康复护理对脊柱骨折术后患者的干预效果及深静脉血栓(DVT)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7年3月至2019年3月收治的60例脊柱骨折术后患者,采用等距抽样法将其分为对照组(30例,传统护理)和观察组(30例,整合式康复护理).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的功能独立性评定量表(FIM)、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arthel)、心理状态评估量表(MSSNS)评分、凝血指标及DVT发生率.结果 干预后,两组的FIM、Barthel评分均升高,各项MSSNS评分及总分均降低,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的Fbg、BPC水平均降低,TT、APTT、PT均延长,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DVT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整合式康复护理可提高脊柱骨折术后患者的功能独立性与生活自理能力,维持患者心理状态的稳定,并降低DVT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骨折 整合式康复护理 深静脉血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循环加压冷疗法结合行为改变理论的护理干预对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围术期隐性失血量及应对方式的影响 被引量:5
11
作者 韩敏 武聪贤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1年第8期153-155,共3页
目的探讨循环加压冷疗法结合行为改变理论的护理干预对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围术期隐性失血量及应对方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4月至2020年4月收治的96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手术患者进行观察,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采用... 目的探讨循环加压冷疗法结合行为改变理论的护理干预对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围术期隐性失血量及应对方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4月至2020年4月收治的96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手术患者进行观察,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循环加压冷疗法,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以行为改变理论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隐性失血量、自我护理能力、应对方式及髋关节功能变。结果观察组隐性失血量少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自我护理能力各维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应对方式各维度评分优于对照组,Harri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股骨转子间骨折围术期,实施循环加压冷疗法联合行为改变理论的护理干预有助于减少患者隐性失血量,提高其自我护理能力,改善应对方式,促进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加压冷疗法 行为改变理论 股骨转子间骨折 隐性失血 应对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皮质外骨桥技术联合锁定加压钢板治疗肱骨干骨折术后萎缩性骨不连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4
12
作者 王福顺 王志奇 +1 位作者 焦晓虎 王旭刚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19年第11期48-50,共3页
目的探讨皮质外骨桥技术联合锁定加压钢板治疗肱骨干骨折术后萎缩性骨不连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6年6月于我院接受肱骨干骨折手术后发生萎缩性骨不连的2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行皮质外骨桥技术联合锁定加压钢板治... 目的探讨皮质外骨桥技术联合锁定加压钢板治疗肱骨干骨折术后萎缩性骨不连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6年6月于我院接受肱骨干骨折手术后发生萎缩性骨不连的2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行皮质外骨桥技术联合锁定加压钢板治疗,分析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所有患者骨不连均获痊愈,且无畸形愈合;平均愈合时间为(6.58±2.23)个月。治疗后,患者肘关节功能、肩关节功能评分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肘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为95.24%,肩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为85.71%。治疗后,患者生理机能、躯体疼痛及社会功能评分均高于治疗前(P<0.05)。随访期间,所有患者均未出现并发症。结论皮质外骨桥技术联合锁定加压钢板治疗肱骨干骨折术后萎缩性骨不连的效果显著,可显著改善患者关节功能及健康功能,骨折愈合率高,且未发生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质外骨桥技术 锁定加压钢板 肱骨干骨折 萎缩性骨不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伤椎固定并重建后方韧带复合体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临床疗效
13
作者 王守刚 岳海源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20年第8期1195-1197,共3页
【目的】探讨伤椎固定并重建后方韧带复合体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2年6月至2018年6月在本院诊治的160例胸腰椎爆裂骨折的患者,采用伤椎固定并重建后方韧带复合体治疗,观察椎体复位程度及骨折愈合情况。【结果... 【目的】探讨伤椎固定并重建后方韧带复合体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2年6月至2018年6月在本院诊治的160例胸腰椎爆裂骨折的患者,采用伤椎固定并重建后方韧带复合体治疗,观察椎体复位程度及骨折愈合情况。【结果】术后随访8-61(38.40±6.36)个月。160例患者中,脊柱骨折按期愈合153例,占全部病例的95.63%;骨折延迟愈合6例,占全部病例的3.75%,总愈合率为99.38%。X线检查显示伤椎复张、无内固定物意外发生,脊髓功能ASIA分级提高1-3级。【结论】通过伤椎固定并重建后方韧带复合体治疗能有效避免脊柱失稳及内固定物意外,临床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骨折/外科学 胸椎/损伤 腰椎/损伤 爆震伤/并发症 骨折固定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效果分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焦晓虎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17年第23期106-107,共2页
目的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82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根据不同治疗方式将其分为研究组(41例)与对照组(41例)。对照组行常规西医治疗,研究组行中西医结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研... 目的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82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根据不同治疗方式将其分为研究组(41例)与对照组(41例)。对照组行常规西医治疗,研究组行中西医结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水平及晨僵时间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且观察组的上述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改善临床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西医结合 强直性脊柱炎 晨僵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脊柱内固定术后早期切口深部感染的诊疗体会
15
作者 王守刚 岳海源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0年第21期83-85,共3页
目的探讨脊柱内固定术后早期切口深部感染的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7月至2017年7月我科收治的16例脊柱内固定术后早期切口深部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行彻底清创扩创、应用脉冲枪以大量生理盐水冲洗切口、切口应用万古霉... 目的探讨脊柱内固定术后早期切口深部感染的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7月至2017年7月我科收治的16例脊柱内固定术后早期切口深部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行彻底清创扩创、应用脉冲枪以大量生理盐水冲洗切口、切口应用万古霉素、切口对口冲洗引流等治疗措施。观察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术后随访18~36个月,平均(24.0±9.0)个月,16例患者均全部治愈,无感染复发。结论以彻底清创扩创、脉冲枪大量生理盐水冲洗、切口应用万古霉素及切口对口冲洗引流治疗脊柱内固定术后早期切口深部感染,可获得确切效果,在临床是一种有效的治疗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内固定术 切口深部感染 清创术 对口冲洗引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股骨干包虫病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2
16
作者 王守刚 焦晓虎 +3 位作者 王志奇 王旭刚 王福顺 黄河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7期1628-1630,共3页
骨包虫病发病率低,仅占包虫病的0.5%~4%,其生物学行为相对肝脏、腹腔包虫更为复杂,临床症状不典型,易误诊为结核、肿瘤、骨囊肿以及其他疾病,发病隐匿,难以早期确诊,易误诊从而延误治疗,致残率高,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存质量... 骨包虫病发病率低,仅占包虫病的0.5%~4%,其生物学行为相对肝脏、腹腔包虫更为复杂,临床症状不典型,易误诊为结核、肿瘤、骨囊肿以及其他疾病,发病隐匿,难以早期确诊,易误诊从而延误治疗,致残率高,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存质量。本文就本科收治的1例股骨干包虫病病例进行报告并结合文献复习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干 包虫病
原文传递
腰椎骨折术后并发急性脊髓炎1例报告 被引量:2
17
作者 王守刚 蔡宏斌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8期1727-1728,共2页
急性脊髓炎是非特异性炎症引起脊髓急性进行性炎性脱髓鞘病变或坏死,病变常局限于脊髓的数个节段,主要病理改变为髓鞘肿胀、脱失、周围淋巴细胞显著增生、轴索变性、血管周围炎症细胞浸润。最常受累的是胸髓,临床表现为脊髓损伤平面以... 急性脊髓炎是非特异性炎症引起脊髓急性进行性炎性脱髓鞘病变或坏死,病变常局限于脊髓的数个节段,主要病理改变为髓鞘肿胀、脱失、周围淋巴细胞显著增生、轴索变性、血管周围炎症细胞浸润。最常受累的是胸髓,临床表现为脊髓损伤平面以下肢体瘫痪、感觉障碍和括约肌功能障碍。青壮年好发,男女发病无明显差异,四季均可发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骨折 急性脊髓炎 术后
原文传递
钢板内固定术前不同处理方案对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疗效及安全性的影响 被引量:8
18
作者 王福顺 张琳 +1 位作者 王志奇 焦晓虎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9年第12期1310-1312,共3页
目的探讨钢板内固定术前跟骨牵引和临时外固定架方案对复杂胫骨平台骨折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5-10—2017-02诊治的108例复杂胫骨平台骨折,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牵引组(54例,钢板内固定术前采用跟骨牵引)和外固定组... 目的探讨钢板内固定术前跟骨牵引和临时外固定架方案对复杂胫骨平台骨折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5-10—2017-02诊治的108例复杂胫骨平台骨折,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牵引组(54例,钢板内固定术前采用跟骨牵引)和外固定组(54例,钢板内固定术前采用临时外固定架处理)。比较2组术中术后临床指标水平、随访HSS评分优良率、术后随访HSS评分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108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17(12~38)个月。外固定组接诊至行内固定治疗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及术后住院时间均显著少于牵引组(P<0.05);牵引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2.96%,外固定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70%,外固定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牵引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跟骨牵引,钢板内固定术前临时外固定架方案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能够显著减少内固定术前等待和术中操作时间,降低手术创伤程度,缩短术后住院时间,并有助于避免术后并发症发生,且未对关节功能改善产生不利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胫骨平台骨折 钢板内固定 跟骨牵引 外固定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