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某三级医院输血不良反应分析
1
作者 杜旭利 邓苗苗 +2 位作者 白艳丽 杨田琰 陈雪梅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3期0087-0090,共4页
对某三级医院输血不良反应进行回顾性分析。方法 本研究选取某三级医院2020年1月-2023年11月的33358例次输血治疗情况对输血不良反应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包含:总体输血情况分析、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与自体血回输情况、不同血液制品输血... 对某三级医院输血不良反应进行回顾性分析。方法 本研究选取某三级医院2020年1月-2023年11月的33358例次输血治疗情况对输血不良反应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包含:总体输血情况分析、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与自体血回输情况、不同血液制品输血不良反应类型及占比情况、两组患者输注悬浮红细胞及血小板前后的Hb与PLT变化情况多个评价指标。结果 通过对该三级医院输血不良反应进行回顾性分析,发现年共输血治疗为33358例次,输血不良反应106例次,占比0.32%,且输血不良反应可发生在任何年龄阶段,其中中老年群体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占比0.66%;研究发现输血不良反应集中表现为发热、过敏两方面,占比分别为0.18%、0.12%,而其它不良反应占比仅为0.02%;不同血液成分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的为血小板,占比0.55%,其次为悬浮红细胞,占比为0.39%,其它血液成分占比差异较小;输注同样剂量悬浮红细胞及血小板前后,观察组患者输注效果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通过对某三级医院输血不良反应进行综合性、回顾性分析,发现该医院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呈逐年下降趋势,而自体血回输量及例数逐年递增。可见,自体血回输量可以有效减少悬浮红细胞等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因此,在临床治疗中应严格把控输血指征,加强输注管理,加大自体输血推广力度,确保临床输血治疗的安全性、合理性、科学性,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血不良反应 悬浮红细胞 血小板 自体输血 异体输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输血相关不良反应患者凝血功能指标与血常规指标检测的临床意义
2
作者 杨扬 刘锦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5年第2期77-80,共4页
目的分析输血相关不良反应患者凝血功能指标与血常规指标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发生输血相关不良反应的6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另取同期未发生输血相关不良反应的6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检测并比较两组的凝血功能指... 目的分析输血相关不良反应患者凝血功能指标与血常规指标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发生输血相关不良反应的6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另取同期未发生输血相关不良反应的6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检测并比较两组的凝血功能指标及血常规指标;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探究凝血功能指标与血常规指标的相关性。结果输血前,两组的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及纤维蛋白原(FIB)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输血后,两组的PT、TT、APTT长于输血前,FIB水平低于输血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输血后,观察组的PT、TT、APTT长于对照组,FIB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输血前,两组的红细胞计数(RBC)、血小板计数(PLT)、红细胞压积(HCT)及血红蛋白(Hb)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输血后,两组的RBC、PLT、HCT及Hb水平均高于输血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输血后,观察组的RBC、PLT、HCT及Hb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PT、TT、APTT与血常规指标呈负相关,FIB与血常规指标呈正相关(P<0.05)。结论凝血功能指标及血常规指标检测有助于预测输血相关不良反应,为临床干预措施的制定与实施提供指导依据,从而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血相关不良反应 凝血功能指标 血常规指标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临床输血不良事件及输血反应报告分析 被引量:4
3
作者 黄珊珊 夏爱军 +1 位作者 赵雅琦 邓苗苗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2年第21期169-173,共5页
目的分析西安大兴医院临床输血不良事件及输血反应报告,提出预防改进措施,实现血液安全预警。方法按照发生原因、发生时间段、事件严重程度对西安大兴医院各部门2020年6月—2022年6月通过办公自动化(office automation,OA)网络信息平台... 目的分析西安大兴医院临床输血不良事件及输血反应报告,提出预防改进措施,实现血液安全预警。方法按照发生原因、发生时间段、事件严重程度对西安大兴医院各部门2020年6月—2022年6月通过办公自动化(office automation,OA)网络信息平台上报的37例临床输血不良事件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发生类型、输血血液成分种类对本院2020年6月—2022年6月通过输血管理信息系统上报的51例输血反应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上报的临床输血不良事件分级主要是Ⅲ级,共25例,占67.57%;临床输血不良事件前3位发生原因共占67.57%;发生时间段主要集中在夜间值班和上午下班前1 h,共占81.08%。上报的输血反应共51例,均为非感染性反应,主要发生于红细胞输注。其中非溶血性发热反应27例,占52.94%,过敏反应23例,占45.10%。结论临床输血不良事件及输血反应的风险管理、积极上报与分析有助于降低其发生率,保障患者用血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疗安全 输血 血液安全监测 不良事件 输血反应 预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品管圈活动在缩短急诊创伤患者输血平均等候时间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3
4
作者 黄珊珊 夏爱军 +2 位作者 郝茜 杨扬 刘锦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2年第23期155-161,共7页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quality control circle,QCC)在缩短急诊创伤患者输血平均等候时间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2021年7—12月医院创伤中心收治的71例急诊创伤输血治疗患者作为对照组;开展品管圈活动后,收集2022年3—8月医院创伤中心收治...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quality control circle,QCC)在缩短急诊创伤患者输血平均等候时间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2021年7—12月医院创伤中心收治的71例急诊创伤输血治疗患者作为对照组;开展品管圈活动后,收集2022年3—8月医院创伤中心收治的67例急诊创伤输血治疗患者作为观察组进行对照研究。结果通过QCC活动,急诊创伤患者输血平均等候时间由原来的(56.16±7.07)min缩短至(26.52±3.17)min,改善前后输血平均等候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32,P<0.05),临床对急救用血的满意度由改善前的75.00%提升至91.25%。结论本次品管圈活动缩短了急诊创伤患者输血平均等候时间,提高了临床对急救用血的满意度,促进了医院质量内涵建设,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品管圈 创伤 输血 满意度 救治能力 质量管理 应用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小板抗体阳性及输血次数对血液肿瘤患者单采血小板输血效果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杜旭利 白艳丽 +2 位作者 邓苗苗 杨俊龙 杨媛媛 《现代医药卫生》 2023年第22期3821-3824,共4页
目的探讨血小板抗体表达及输血次数对血液肿瘤患者输血效果的影响。方法收集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西安国际医学中心医院血液肿瘤科进行输血治疗的9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研究血小板抗体阳性及输血次数对血液肿瘤患者输血效果的作用。结... 目的探讨血小板抗体表达及输血次数对血液肿瘤患者输血效果的影响。方法收集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西安国际医学中心医院血液肿瘤科进行输血治疗的9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研究血小板抗体阳性及输血次数对血液肿瘤患者输血效果的作用。结果(1)90例患者中血小板输注无效(PTR)发生率为42.22%(38/90),单采输血后,患者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压积(PCT)较输血前均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血小板比例(P-LCR)、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较输血前均无明显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90例患者中血小板抗体阳性患者47例,血小板抗体阴性患者43例,血小板阳性患者PTR发生率较血小板阴性患者高[53.19%(25/47)vs.30.23%(13/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90例患者中,累计输血次数大于6次者48例,PTR发生率为60.42%(29/48),血小板抗体阳性率为64.58%(31/48);累计输血次数3~6次者42例,PTR发生率为21.43%(9/42),血小板抗体阳性率为26.19%(11/42),不同输血次数患者PTR发生率、血小板抗体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小板抗体阳性与输血次数过多,会导致血液肿瘤患者PTR发生风险增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抗体 阳性 输血次数 血液肿瘤 血小板输注无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体富血小板血浆关节腔注射治疗膝骨关节炎疗效的影响因素分析
6
作者 苏淼 景海荣 +3 位作者 黄珊珊 郝茜 王晓翠 夏爱军 《北京医学》 2024年第12期1093-1097,共5页
目的探讨自体富血小板血浆(platelet-rich plasma,PRP)关节腔注射治疗膝骨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的临床效果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21年6~12月西安大兴医院KOA患者72例。根据治疗后6个月时的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分为疗效... 目的探讨自体富血小板血浆(platelet-rich plasma,PRP)关节腔注射治疗膝骨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的临床效果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21年6~12月西安大兴医院KOA患者72例。根据治疗后6个月时的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分为疗效可靠组(n=53)及疗效不佳组(n=19)。分析两组患者PRP产品中细胞计数,治疗前及治疗后1个月和6个月时的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骨关节炎指数评分(western ontario and McMaster universities osteoarthritis index,WOMAC)及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KOA患者自体PRP关节腔注射治疗临床疗效的影响因素。结果72例患者中,男16例,女56例,年龄18~78岁,平均(60.5±11.9)岁。治疗后6个月时,自体PRP关节腔注射治疗KOA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73.61%(53/72)。治疗后1个月及6个月时,与疗效不佳组相比,疗效可靠组VAS及WOMAC更低、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更高;与治疗前相比,疗效可靠组治疗后1个月和6个月时VAS及WOMAC更低、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更高,疗效不佳组治疗后1个月时VAS及WOMAC更低、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更高,治疗后6个月时仅VAS更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病程越长(OR=1.014,95%CI:1.002~1.026,P=0.026),PRP产品中PLT越低(OR=0.995,95%CI:0.990~0.999,P=0.009)的KOA患者,PRP关节腔注射疗效越差。结论PRP关节腔注射治疗能有效缓解KOA患者的疼痛程度、改善膝关节功能,且疗效维持时长>6个月。病程和PRP产品中PLT是KOA患者自体PRP关节腔注射治疗临床疗效的影响因素。建议符合条件的KOA患者应尽早进行较高血小板浓度的PRP关节腔注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体富血小板血浆 膝骨关节炎 关节腔注射 影响因素 视觉模拟评分 骨关节炎指数评分 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常规多参数联合检测对大细胞性贫血与正常细胞性贫血的鉴别诊断
7
作者 刘锦 杨扬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4年第36期118-121,共4页
目的研究血常规多参数联合检测对大细胞性贫血与正常细胞性贫血的鉴别诊断。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我院收治的72例贫血患者作为贫血组,另取同期健康体检人员40名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各项血常规参数水平;比较大细胞性贫血与正... 目的研究血常规多参数联合检测对大细胞性贫血与正常细胞性贫血的鉴别诊断。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我院收治的72例贫血患者作为贫血组,另取同期健康体检人员40名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各项血常规参数水平;比较大细胞性贫血与正常细胞性贫血患者的各项血常规参数水平;分析血常规多参数联合检测鉴别诊断大细胞性贫血与正常细胞性贫血的效能。结果贫血组的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Hb)水平及红细胞平均体积(MCV)、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均低于对照组,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大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细胞性贫血患者的RBC、Hb水平均低于正常细胞性贫血患者,RDW、MCV均高于正常细胞性贫血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病理结果视为金标准,RBC、Hb、RDW、MCV联合检测诊断大细胞性贫血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为95.12%、93.55%、94.44%,均高于RBC、Hb、RDW、MCV单独诊断(P<0.05)。结论RBC、Hb、MCV、MCH在贫血患者中明显降低,RDW明显增大。其中血常规多参数RBC、Hb、RDW、MCV联合检测在大细胞性贫血与正常细胞性贫血的鉴别诊断中应用及推广价值较高,可为贫血患者的早期诊治提供指导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常细胞性贫血 大细胞性贫血 血常规 鉴别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孕妇血清高效价IgG血型抗体亚型分析与胎儿新生儿溶血病及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3
8
作者 夏爱军 樊文昕 +2 位作者 黄珊珊 郝茜 赵雅琦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23年第2期181-185,共5页
目的研究高效价IgG血型抗体孕妇血清中IgG亚型与胎儿新生儿溶血病(hemolytic disease of the fetus and newborn,HDFN)及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的相关性,评价IgG亚型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对2020年1月~2021年10月在西安大兴医院进行产前免... 目的研究高效价IgG血型抗体孕妇血清中IgG亚型与胎儿新生儿溶血病(hemolytic disease of the fetus and newborn,HDFN)及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的相关性,评价IgG亚型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对2020年1月~2021年10月在西安大兴医院进行产前免疫血清学检测的225例高效价IgG抗体孕妇(其中ABO血型系统217例,Rh血型系统8例),采用微柱凝胶技术检测其IgG亚型,对新生儿脐血进行新生儿溶血系列检测,生化分析仪检测新生儿血清胆红素水平,分析孕妇血清IgG亚型与HDFN及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的相关性。结果217例高效价IgG抗-A(B)孕妇血清中IgG1/IgG3亚型134例(占比61.75%),IgG1/IgG3混合型18例(占比8.29%),IgG2/IgG4亚型检出65例(占比29.95%);8例高效价Rh系统IgG抗体均为IgG1和/或IgG3亚型,未检出IgG2或IgG4亚型。IgG1/IgG3亚型组中HDFN发生率为79.29%(111/140),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为55.71%(78/140);IgG1/IgG3混合型组中HDFN发生率为90.00%(18/20),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为70.00%(14/20);IgG2/IgG4亚型组中HDFN发生率为15.38%(10/65),未发生高胆红素血症。IgG1/IgG3亚型组与IgG1/IgG3混合型组HDFN及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692,1.461,均P>0.05);IgG抗体效价1∶256及效价1∶512,HDFN发生率分别为64.28%,56.94%,IgG1/IgG3单独存在组、混合型组和IgG2/IgG4组随抗体效价增高HDFN发生率未增加,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231,2.813,均P>0.05)。结论血型抗体高效价孕妇血清中IgG亚型类别与HDFN及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具有相关性,产前检测血型抗体IgG亚型,对HDFN及高胆红素血症的精准预防和治疗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孕妇 血型抗体 IGG亚型 胎儿新生儿溶血病 高胆红素血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凝血功能指标、孕激素和脂联素分子受体3与食管癌疾病进展和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5
9
作者 李攀 徐焰 +6 位作者 张广焕 杨紫嫣 吕菁 魏东 郝茜 周慧蓉 严欢庆 《癌症进展》 2022年第13期1353-1356,共4页
目的探讨凝血功能指标、孕激素和脂联素分子受体3(PAQR3)与食管癌疾病进展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82例食管癌患者和74例健康体检者,分别作为研究组和健康组,收集食管癌组织82例和癌旁5 cm处正常组织82例。比较食管癌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 目的探讨凝血功能指标、孕激素和脂联素分子受体3(PAQR3)与食管癌疾病进展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82例食管癌患者和74例健康体检者,分别作为研究组和健康组,收集食管癌组织82例和癌旁5 cm处正常组织82例。比较食管癌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中PAQR3的表达情况,比较研究组和健康组的凝血功能指标[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IB)],比较不同临床分期食管癌患者凝血功能指标及食管癌组织中PAQR3的表达情况。对患者进行2年随访,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食管癌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食管癌组织中PAQR3高表达率为69.51%,低于癌旁正常组织的91.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FIB、D-D水平均明显高于健康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Ⅰ~Ⅱ期食管癌患者的FIB、D-D水平均明显低于Ⅲ~Ⅳ期患者,Ⅰ~Ⅱ期食管癌患者食管癌组织中PAQR3高表达率明显高于Ⅲ~Ⅳ期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访2年后,82例食管癌患者生存63例,死亡19例。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FIB异常、D-D异常、PAQR3低表达均是食管癌患者生存情况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结论食管癌患者存在凝血功能异常及PAQR3表达下调,加强对食管癌患者凝血功能及PAQR3的干预,及时根据上述指标的变化情况调整诊疗计划,有助于延缓病情进展及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血功能 孕激素和脂联素分子受体3 食管癌 疾病进展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列腺素E2促进乙型肝炎病毒复制的机制研究
10
作者 黄珊珊 赵静雅 +1 位作者 陈洁 杨扬 《肝脏》 2020年第3期277-281,共5页
目的探讨前列腺素E2(PGE2)对乙型肝炎病毒(HBV)复制及T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ELISA法检测慢性乙肝患者(CHB,120例)和健康体检者(HP,60例)血清中PGE2的浓度。检测PGE2高水平或低水平患者血清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 目的探讨前列腺素E2(PGE2)对乙型肝炎病毒(HBV)复制及T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ELISA法检测慢性乙肝患者(CHB,120例)和健康体检者(HP,60例)血清中PGE2的浓度。检测PGE2高水平或低水平患者血清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的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血样中CD8+T细胞功能相关指标。将24只经尾静脉注射重组病毒rAAV8-1.3HBV的小鼠随机均分为3组,每组8只:对照组(DMSO)、PGE2组(PGE2的稳定类似物)和PGE2受体拮抗组(PGE2受体拮抗剂),试剂盒及实时定量PCR检测3组小鼠血清中HBsAg、HBV DNA及pgRNA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肝脏中CD8+T细胞功能相关指标。结果与HP(201.3±13.38)对比,CHB患者(877.2±43.27)血清中PGE2水平显著增加(P<0.05)。与PGE2低水平患者相比,PGE2高水平患者血清中HBV DNA(1.84±0.161)、ALT(722.64±33.081)、AST(514.20±13.427)水平显著增加,CD8+T细胞中Tim3的表达显著增加(18.64±2.051),颗粒酶B的表达显著降低(0.29±0.102)(P<0.05)。与对照组相比,PGE2组小鼠血清中HBsAg(5.57±0.941)、HBV DNA(0.58±0.073)及pgRNA(0.57±0.069)水平显著增加,肝脏CD8+T细胞中Tim3(25.45±3.412)的表达显著增加,TNF-α(21.50±3.139)和IFNγ(15.23±2.105)的表达显著降低(P<0.05)。PGE2受体拮抗有相反的效果。结论PGE2在CHB患者血清中呈高表达,PGE2促进HBV复制及T细胞衰竭,PGE2信号阻断不仅可修复T细胞功能还可控制HBV复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素E2 乙型肝炎病毒 复制 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JCI标准的PDCA法在临床用血质量管理中的实践
11
作者 杜旭利 白艳丽 +2 位作者 邓苗苗 杨俊龙 杨媛媛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2年第9期121-125,共5页
临床用血是临床中常用的治疗手段,临床用血质量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如何提升临床用血质量一直是医院管理的重点。本研究主要研究基于JCI标准的PDCA法在临床用血质量管理中的效果。方法 通过PDCA分析临床用血质量不好的原因,... 临床用血是临床中常用的治疗手段,临床用血质量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如何提升临床用血质量一直是医院管理的重点。本研究主要研究基于JCI标准的PDCA法在临床用血质量管理中的效果。方法 通过PDCA分析临床用血质量不好的原因,并且根据JCI相关标准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和方法。结果 通过使用基于JCI标准的PDCA法后,临床用血合格率、手术科室合格率均显著提升,而住院患者总输血率、红细胞输血率、血浆输血率等均显著下降。结论 基于JCI标准的PDCA法在能够显著提升临床用血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JCI标准 PDCA法 临床用血 质量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临床用血质量控制指标监管分析与体会
12
作者 夏爱军 黄珊珊 +2 位作者 赵雅琦 徐乐 杨扬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2年第9期53-56,共4页
研究分析开展质量内涵建设对临床用血质量控制10项指标提升效果。方法 通过动态监测、重点指标责任到人,发现问题及时干预,持续改进,分析监管前后临床用血质量控制指标数值。结果 通过动态监管,临床输血申请单合格率由90%提升至99.02%,... 研究分析开展质量内涵建设对临床用血质量控制10项指标提升效果。方法 通过动态监测、重点指标责任到人,发现问题及时干预,持续改进,分析监管前后临床用血质量控制指标数值。结果 通过动态监管,临床输血申请单合格率由90%提升至99.02%,同比上升10.02%,手术患者自体输血率同比上升122%,受血者标本血型复查率、输血相容性检测室间质评项目参加率、输血相容性检测项目室内质控率3项指标均为100%,一二级手术台均用血量、三四级手术台均用血量、出院患者人均用血量三项指标同比基本持平优于三级医院国家均值。结论 对10项临床用血质量控制指标信息化持续监测和改进能进一步促进临床合理用血、提升输血规范化服务能力,推动学科内涵建设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输血管理 质量控制 持续改进 监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