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阴道超声与剪切波弹性成像技术对子宫内膜癌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7
1
作者 孙茜 王峥 +2 位作者 王利娜 付艳宁 杨文娟 《癌症进展》 2022年第17期1810-1812,共3页
目的分析经阴道超声与剪切波弹性成像(SWE)技术对子宫内膜癌(EC)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98例EC患者作为EC组,另选取81例同期收治的子宫内膜良性疾病患者作为良性组,两组患者均进行经阴道超声及SWE检查。对比EC组与良性组患者的SWE参数值... 目的分析经阴道超声与剪切波弹性成像(SWE)技术对子宫内膜癌(EC)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98例EC患者作为EC组,另选取81例同期收治的子宫内膜良性疾病患者作为良性组,两组患者均进行经阴道超声及SWE检查。对比EC组与良性组患者的SWE参数值、血流分级情况;对比经阴道超声与SWE单独及联合检查诊断EC的效能。结果EC组患者杨氏模量平均值(E_(mean))、最大值(E_(max))、标准差(E_(sd))均明显高于良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血流分级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EC组患者血流分级以3级为主,良性组患者血流分级则以0级和1级为主。经阴道超声联合SWE与病理检查结果一致性极好(Kappa值=0.910);经阴道超声联合SWE诊断EC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均高于经阴道超声及SWE单独检查。结论经阴道超声与SWE技术均可为EC诊断提供参考信息,而二者联合可提高对EC的诊断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阴道超声 剪切波弹性成像 诊断价值 子宫内膜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管癌超声特征与NLR、LMR、NMR水平的相关性及对颈部Ⅳ区淋巴结转移风险的评估价值
2
作者 赵洁 曹文芳 《中华消化病与影像杂志(电子版)》 2025年第2期130-134,共5页
目的分析食管癌超声特征与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比值(LMR)、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比值(NMR)水平的相关性及对颈部Ⅳ区淋巴转移风险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西安市人民医院(西安市第四医院)2021年1月至2024年1月收治... 目的分析食管癌超声特征与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比值(LMR)、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比值(NMR)水平的相关性及对颈部Ⅳ区淋巴转移风险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西安市人民医院(西安市第四医院)2021年1月至2024年1月收治的120例食管癌患者,行超声内镜检查并记录患者病灶直径、浸润深度、病灶部位等超声特征,根据患者术后淋巴结病理检查结果,将发现颈部Ⅳ区淋巴结转移、未发现颈部Ⅳ区淋巴结转移患者分别纳入转移组、未转移组,比较不同超声特征患者NLR、LMR、NMR差异,并比较转移组、未转移组患者超声特征和实验室指标差异;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食管癌超声特征与NLR、LMR、NMR评估颈部Ⅳ区淋巴结转移的曲线下面积(AUC)和效能。结果病灶直径<2 cm患者NLR低于直径≥2 cm患者,其LMR、NMR高于后者(P<0.05)。浸润<0.5 cm患者NLR低于浸润≥0.5 cm患者,其LMR、NMR高于后者(P<0.05)。不同病灶部位患者NLR、LMR、NMR比较,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病灶未侵犯包膜患者NLR低于侵犯包膜患者,其LMR、NMR高于后者(P<0.05)。病灶无微钙化患者NLR低于微钙化患者,其LMR、NMR高于后者(P<0.05)。120例患者中,27例检出颈部Ⅳ区淋巴结转移,转移率为22.50%。转移组与未转移组病灶直径、浸润深度、包膜侵犯情况、微钙化情况和NLR、LMR、NMR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示,超声特征联合实验室参数预测食管癌颈部Ⅳ区淋巴结转移的AUC为0.833,灵敏度、特异性分别为92.59%、80.65%(P<0.05)。结论食管癌颈部Ⅳ区淋巴结转移的出现伴随着食管癌直径、浸润深度、包膜侵犯、钙化的变化,且与NLR、LMR、NMR变化相关,联合超声特征和实验室参数能够为颈部Ⅳ区淋巴结转移的评估提供可靠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 超声内镜 硫氧还蛋白还原酶 颈部Ⅳ区淋巴结转移
原文传递
泪腺IgG4相关性眼病19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刘辉 杨菁茹 +4 位作者 任雨洁 李元朋 夏益敏 王卉芳 蒋婉婷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125-1128,共4页
目的探讨泪腺IgG4相关眼病(IgG4-related ophthalmic disease,IgG4-ROD)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收集陕西省西安市人民医院(西安市第四医院)2010年12月~2020年12月确诊的19例IgG4-ROD,并收集10例泪腺炎性假瘤和10例泪腺Mikuliczs病作为非Ig... 目的探讨泪腺IgG4相关眼病(IgG4-related ophthalmic disease,IgG4-ROD)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收集陕西省西安市人民医院(西安市第四医院)2010年12月~2020年12月确诊的19例IgG4-ROD,并收集10例泪腺炎性假瘤和10例泪腺Mikuliczs病作为非IgG4-ROD组,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IgG4和IgG表达,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19例泪腺IgG4-ROD患者年龄28~83岁,平均57.4岁,男女比为12∶7,病变位于双眼13例,单眼6例,临床多表现为泪腺无痛性肿大,部分患者伴有眼球突出或运动受限,其中14例患者血清IgG4升高(3.33~21.7 g/L)。影像学多表现为双眼泪腺肿大,部分患者出现眼外肌肿大或眶下神经增粗。镜下表现为显著的淋巴细胞及浆细胞浸润,淋巴滤泡形成,伴有显著的纤维化,并可见席纹状纤维化。免疫组化可见大量IgG和IgG4阳性浆细胞,且均满足IgG4/IgG细胞>40%及IgG4阳性浆细胞>50个/HPF。结论泪腺IgG4-ROD需与眼部炎性假瘤、Mikuliczs病及其他非特异性炎症相鉴别,最终诊断需结合患者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实验室检测及病理特征综合考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GG4相关性疾病 IgG4相关性眼病 炎性假瘤 Mikuliczs病 IGG 泪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