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4篇文章
< 1 2 2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安市在校青少年学生用眼卫生状况调查 被引量:5
1
作者 韦伟 杨晓钊 +2 位作者 李军 轩趁喜 朱秀萍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1年第2期306-308,共3页
目的:了解青少年用眼卫生状况,为进一步探讨青少年近视的预防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西安市某中学初一、初二两个年级学生共2568例,发放调查问卷2568份,收回有效问卷2023份,其中男1130例,女893例,平均年龄13.15±0.83岁。每份问卷... 目的:了解青少年用眼卫生状况,为进一步探讨青少年近视的预防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西安市某中学初一、初二两个年级学生共2568例,发放调查问卷2568份,收回有效问卷2023份,其中男1130例,女893例,平均年龄13.15±0.83岁。每份问卷根据评分标准量化评分,用SPSS11.5进行统计,组间差异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整体用眼卫生状况平均得分21.16±4.42分,初二(20.62±4.44分)低于初一(21.83±4.31分)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女生(21.01±4.38分)略低于男生(21.27±4.46分),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总合格人数359例,合格率仅为17.75%,初一合格率22.22%,初二合格率14.09%,男生合格率17.88%,女生合格率17.58%。结论:饮食结构不合理、不定期做视力检查、睡眠时间不足、学习时眼睛距书本过近、连续长时间近距离用眼、灯光照度不合适等是中学生眼健康状况不佳的主要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卫生 近视 调查 青少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配戴角膜塑形镜儿童停用低浓度阿托品前后近视进展情况 被引量:1
2
作者 王耀增 李盼 +1 位作者 王瑾 鹿子康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25年第1期134-139,共6页
目的:对比观察角膜塑形镜联合低浓度阿托品治疗的儿童在停用低浓度阿托品前后的近视进展情况,判断角膜塑形镜配戴者的停药反弹效应并根据瞳孔直径变化分析其产生原因。方法: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纳入2022-01/06就诊于西安市第一医院应... 目的:对比观察角膜塑形镜联合低浓度阿托品治疗的儿童在停用低浓度阿托品前后的近视进展情况,判断角膜塑形镜配戴者的停药反弹效应并根据瞳孔直径变化分析其产生原因。方法: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纳入2022-01/06就诊于西安市第一医院应用角膜塑形镜并联合0.01%阿托品眼用凝胶控制近视儿童80例,1 a后根据是否停药分为停药组(A组,40例)和继续用药组(B组,40例),观察A组儿童停药前后1 a内的眼轴(AL)和等效球镜度(SE)变化,分析停药前后的近视进展情况,并对比观察A组和B组儿童2 a内的AL、瞳孔直径(PD)和SE变化,并分析PD与AL增长量的关系。结果:A组儿童在停药后0.5、1 a时AL分别增长0.17±0.23、0.29±0.18 mm,均大于停药前0.5、1 a(t=5.318、2.983,均P<0.001),停药前后1 a时的SE增长量无差异(P>0.05)。联合用药时A组和B组在基线,随访0.5、1 a时的AL、PD变化均无差异(均P>0.05),随访1.5 a时A组的AL增长量大于B组(0.32±0.27 mm vs 0.26±0.20 mm,t=7.363,P<0.001),PD小于B组(3.60±1.25 mm vs 4.12±1.92 mm,t=-7.541,P<0.001),随访2 a时A组的AL增长量大于B组(0.44±0.18 mm vs 0.32±0.14 mm,t=5.709,P<0.001),PD小于B组(3.67±1.31 mm vs 4.02±1.67 mm,t=-4.281,P<0.001)。2 a内每0.5 a及每1 a随访时线性回归分析显示,PD和AL增长量呈负相关(R^(2)=-0.156、-0.190,均P<0.001)。结论:配戴角膜塑形镜的儿童停用低浓度阿托品后,AL较停药前增长较快,PD缩小而SE变化不大。较继续用药的情况相比,停止用药会导致AL进展较快而屈光度变化不大,且在配戴角膜塑形镜时瞳孔直径越大AL进展越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塑形镜 低浓度阿托品 近视 眼轴 等效球镜度 瞳孔直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房水SDF-1、MCP-1及sCD44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3
作者 曲晓瑜 朱红娜 +2 位作者 苏安乐 陆慧琴 王昞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25年第6期694-697,703,共5页
目的分析糖尿病性白内障(DC)患者房水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DF-1)、巨噬细胞趋化蛋白-1(MCP-1)及可溶性黏附分子CD44(sCD44)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该院收治的80例DC患者为DC组,同期40例单纯性白内障患者为... 目的分析糖尿病性白内障(DC)患者房水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DF-1)、巨噬细胞趋化蛋白-1(MCP-1)及可溶性黏附分子CD44(sCD44)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该院收治的80例DC患者为DC组,同期40例单纯性白内障患者为年龄相关性白内障组。根据白内障分期将DC患者分为A组(初发期,32例)、B组(膨胀期,26例)及C组(成熟期及过熟期,22例)。根据DC患者治疗后有无黄斑水肿发生分为发生组(20例)、未发生组(60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各组SDF-1、MCP-1及sCD44水平变化,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及曲线下面积(AUC)分析房水SDF-1、MCP-1及sCD44水平诊断DC的价值。结果DC组房水SDF-1、MCP-1及sCD44水平高于年龄相关性白内障组(P<0.05),A、B、C组SDF-1、MCP-1及sCD44水平依次升高(P<0.05),发生组MCP-1水平高于未发生组(P<0.05)。房水MCP-1、sCD44及SDF-1联合诊断DC的AUC为0.869,诊断效能较好。结论房水SDF-1、MCP-1及sCD44水平变化与DC患者白内障分期有关,对于这三项指标,尤其是房水MCP-1,进行动态监测有利于判断DC患者病情和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性白内障 房水 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 巨噬细胞趋化蛋白-1 可溶性黏附分子CD4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睑板腺按摩联合ROY适应模式在干眼症护理中的作用
4
作者 晁媛媛 宋金鑫 +1 位作者 荣育倩 梁乐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25年第4期29-33,共5页
目的探讨睑板腺按摩联合ROY适应模式在干眼症护理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纳入2022年3月-2023年10月收治的286例干眼症患者的病历资料,按照干预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常规组(141例)与联合组(145例)。2组均接受优化脉冲光治疗,常规组提供睑板... 目的探讨睑板腺按摩联合ROY适应模式在干眼症护理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纳入2022年3月-2023年10月收治的286例干眼症患者的病历资料,按照干预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常规组(141例)与联合组(145例)。2组均接受优化脉冲光治疗,常规组提供睑板腺按摩及干眼症常规护理,联合组在常规组基础上加用ROY适应模式护理。比较2组主观症状改善效果(干涩感、异物感、疲劳感、畏光、烧灼感)以及干预前后心理状态[90项症状自评量表(SCL-90)]、自我效能感[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眼表状态[眼表疾病指数(OSDI)]、生活质量[视功能损害眼病患者生存质量量表(SQOL-DVI)]。结果联合组干涩感消失、异物感消失、疲劳感消失、畏光消失、烧灼感消失时间均短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2组SCL-90各维度评分及总分均较干预前降低,且联合组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2组面对问题、应对问题评分及总分均较干预前升高,且联合组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2组眼部症状、视觉功能、环境触发因素评分及总分均较干预前降低,且联合组评分均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2组一般健康状态、症状与视功能、社会活动、精神健康评分及总分均较干预前升高,且联合组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睑板腺按摩联合ROY适应模式护理可改善患者干眼症状,调整眼表状态,提升自我效能感和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眼症 优化脉冲光治疗 睑板腺按摩 ROY适应模式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的放矢:全科医师培训过程中眼科轮转学习的初步探索 被引量:4
5
作者 王瑾 王双勇 《眼科学报》 2020年第1期64-68,共5页
全科医生对个人及其家庭所提供的基本、连续性、综合性及整体性的医疗服务。全科医生要求具备更为"广博"的知识结构。那么如何在有限的培训期内更好地完成亚专科的培训并获得社区卫生服务中切实需要的临床技能及知识储备,是... 全科医生对个人及其家庭所提供的基本、连续性、综合性及整体性的医疗服务。全科医生要求具备更为"广博"的知识结构。那么如何在有限的培训期内更好地完成亚专科的培训并获得社区卫生服务中切实需要的临床技能及知识储备,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基于社区卫生服务的基本特点,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中培训眼科学的相关内容,强调重视眼与全身疾病、眼科急症及全身药物的眼部损害等,有助于全科医生迅速、准确地发现和判断在社区医疗机构就诊的各类眼部急危重症患者,及时向专业眼科机构转诊,避免延误诊治,为后续专业的眼科治疗赢得宝贵时间,从而使全科医生更好地胜任社区居民健康"守门人"的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科医生 规范化培训 眼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VID-19疫情爆发前后西安市第一医院儿童中低度近视进展情况对比 被引量:5
6
作者 李盼 李彤 +2 位作者 王瑾 王若馨 张学辉 《中华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杂志》 CAS CSCD 2021年第12期910-917,共8页
目的:观察对比COVID-19疫情爆发前后1年西安市第一医院6~12岁儿童中低度近视的进展情况。方法: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收集COVID-19疫情爆发前(2018年12月至2019年1月,疫情前组)和爆发后(2019年12月至2020年1月,疫情后组)就诊于西安市第... 目的:观察对比COVID-19疫情爆发前后1年西安市第一医院6~12岁儿童中低度近视的进展情况。方法: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收集COVID-19疫情爆发前(2018年12月至2019年1月,疫情前组)和爆发后(2019年12月至2020年1月,疫情后组)就诊于西安市第一医院眼科的6~12岁双眼近视儿童各100例(200眼),纳入具有半年和1年随访记录者。分析2组患者基线、半年随访及1年随访的眼轴长度(AL)、等效球镜度(SE)、眼轴/角膜曲率比值(AL/CR)的变化情况。数据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比较。结果:疫情前组100例(200眼),男42例,女58例,年龄(9.6±1.2)岁;疫情后组100例(200眼),男49例,女51例,年龄(9.2±2.4)岁。在半年随访时,疫情前组AL增长为(0.27±0.16)mm,疫情后组AL增长幅度较大,为(0.36±0.19)mm,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228,P<0.001);疫情后组SE[(-0.48±0.37)Dvs.(-0.74±0.63)D,t=-2.375,P<0.001]及AL/CR(0.017±0.028vs.0.029±0.031,t=-6.052,P<0.001)的增长幅度均明显大于疫情前组。1年随访时,疫情前组AL增长为(0.46±0.31)mm,疫情后组AL增长幅度更加明显,为(0.61±0.24)mm,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38,P<0.001);疫情后组SE[(-0.90±0.41)Dvs.(-1.25±0.48)D,t=7.253,P<0.001]及AL/CR(0.030±0.051vs.0.046±0.036,t=5.049,P=0.032)的增长幅度均明显大于疫情前组。结论:COVID-19疫情爆发后西安市第一医院门诊就诊的6~12岁学龄段儿童近视进展速度较疫情前更快,主要表现在AL、SE和AL/CR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VID-19 近视 眼轴 等效球镜度
原文传递
超声乳化吸除术治疗白内障合并Fuchs角膜内皮营养不良患者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1
7
作者 张经 赵俊宏 张茜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4年第18期13-16,共4页
目的观察超声乳化吸除术治疗白内障合并Fuchs角膜内皮营养不良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4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我院诊断为白内障合并Fuchs角膜内皮营养不良且行超声乳化吸除术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的20例患者纳入试验组,将同一时期诊断为... 目的观察超声乳化吸除术治疗白内障合并Fuchs角膜内皮营养不良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4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我院诊断为白内障合并Fuchs角膜内皮营养不良且行超声乳化吸除术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的20例患者纳入试验组,将同一时期诊断为白内障,角膜正常且行超声乳化吸除术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的20例患者纳入对照组。检查两组术前、术后的视力、眼压,记录最佳矫正视力;用裂隙灯显微镜观察角膜情况;用角膜激光共焦显微镜观察角膜内皮细胞形态并计算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六边形细胞比例、角膜内皮细胞丢失率。结果两组术后最佳矫正视力均明显提高;两组术前及术后的眼压均未见明显异常。术后3个月,试验组的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六边形细胞比例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的角膜内皮细胞丢失率高于对照组(P<0.001)。结论超声乳化吸除术治疗白内障合并Fuchs角膜内皮营养不良患者的临床效果显著,但内皮细胞的损失程度较具有正常角膜的白内障患者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内障 Fuchs角膜内皮营养不良 超声乳化吸除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泪囊炎合并睑板腺功能障碍综合治疗后疗效评价
8
作者 张懿 杨晓钊 +3 位作者 杨华 郑璇 卢海青 刘超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24年第11期1836-1841,共6页
目的:探讨慢性泪囊炎合并睑板腺功能障碍患者通过泪道激光成型并置管术及术后联合睑板腺治疗的疗效。方法:收集我院2021-03/2022-12慢性泪囊炎合并睑板腺功能障碍的患者128例,均行泪道激光成型联合置管术;术后随机分为2组,A组64例(无睑... 目的:探讨慢性泪囊炎合并睑板腺功能障碍患者通过泪道激光成型并置管术及术后联合睑板腺治疗的疗效。方法:收集我院2021-03/2022-12慢性泪囊炎合并睑板腺功能障碍的患者128例,均行泪道激光成型联合置管术;术后随机分为2组,A组64例(无睑板腺治疗)、B组64例(睑板腺治疗),术后3 mo取出泪道置管后评价两组泪道冲洗通畅率;并对比两组眼表疾病指数(OSDI)评分、非侵袭性泪膜破裂时间、泪河高度、眼红分析、睑板腺分析、泪液脂质层厚度、泪液蕨类试验、结膜印记细胞检查的变化情况。结果:A组与B组泪道冲洗通畅率分别为78.1%、81.2%,两者比较无差异(P>0.05);与A组比较,术后3 mo B组患者非侵袭性泪膜破裂时间延长,OSDI评分、眼红分析、泪液蕨类试验及结膜印记细胞学分级降低(均P<0.05),而泪河高度、泪液脂质层厚度、睑板腺缺失评分两者无明显差异(均P>0.05)。结论:慢性泪囊炎合并睑板腺功能障碍患者综合治疗后其舒适度、泪膜稳定性、局部炎症反应有所好转,这类患者手术治疗的同时应同步重视眼表微环境异常的改善,以期达到满意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泪囊炎 睑板腺功能障碍 眼表微环境 泪器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眼眶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的病理学与磁共振成像特征研究
9
作者 朱红娜 曲晓瑜 +2 位作者 王昞 陆慧琴 苏安乐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24年第22期46-51,共6页
目的探讨眼眶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的病理学特征与磁共振成像(MRI)特征。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选取48例眼眶DLBCL患者纳入眼眶DLBCL组,另选取同期51例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DLBCL患者纳入原发性DLBCL组。分析眼眶DLBCL组... 目的探讨眼眶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的病理学特征与磁共振成像(MRI)特征。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选取48例眼眶DLBCL患者纳入眼眶DLBCL组,另选取同期51例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DLBCL患者纳入原发性DLBCL组。分析眼眶DLBCL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和MRI影像学特征,并比较2组患者的病理学特征和外周血中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和淋巴细胞与单核细胞比值(LMR)。结果眼眶DLBCL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包括眼局部肿块48例(100.00%)、眼球活动受限38例(79.17%)、眼球突出33例(68.75%)、视力下降25例(52.08%)、复视17例(35.42%)和鼻出血9例(18.75%);眼眶DLBCL好发于肌锥外间隙(54.17%),病变多位于眼眶上方(52.08%),T1加权像主要表现为中等信号(60.42%),T2加权像主要表现为中等信号(56.25%)和高信号(29.17%),扩散加权成像主要表现为高信号(58.33%),表观扩散系数图主要表现为低信号(60.42%)。2组患者在病理组织学分型、CD20阳性表达、CD79a阳性表达、CD45RO阳性表达、国际预后指数评分、病理学分期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眼眶DLBCL组患者外周血PLR高于原发性DLBCL组,NLR、LMR低于原发性DLBCL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眼眶DLBCL具有特异性的临床表现和MRI特征,MRI可作为其主要诊断手段,结合病理学免疫组化分析及外周血PLR、NLR、LMR检测结果,有助于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眶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 磁共振成像 病理学 免疫组化 T2加权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饥饿素对高糖下视网膜微血管内皮细胞氧化应激及铁死亡的抑制作用
10
作者 李蓉 张敏 燕洁静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991-996,共6页
目的研究胃饥饿素对高糖下人视网膜微血管内皮细胞(HRMEC)氧化应激及铁死亡的影响。方法将体外培养的HRMEC分为对照组、高糖组、高糖+胃饥饿素组,分别采用常规培养基、含30 mmol/L D-葡萄糖培养基、含30 mmol/L D-葡萄糖+10 nmol/L胃饥... 目的研究胃饥饿素对高糖下人视网膜微血管内皮细胞(HRMEC)氧化应激及铁死亡的影响。方法将体外培养的HRMEC分为对照组、高糖组、高糖+胃饥饿素组,分别采用常规培养基、含30 mmol/L D-葡萄糖培养基、含30 mmol/L D-葡萄糖+10 nmol/L胃饥饿素培养基培养24 h。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8检测细胞增生情况;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活性氧簇(ROS)水平;采用试剂盒检测细胞中氧化应激指标还原型谷胱甘肽(GSH)浓度、丙二醛(MDA)浓度、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Fe^(2+)浓度;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线粒体结构;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HRMEC中铁死亡关键分子谷胱甘肽过氧化合物酶4(GPX4)、溶质载体家族7成员11(SLC7A11)蛋白表达。结果对照组、高糖组、高糖+胃饥饿素组细胞增生率分别为(100.62±3.40)%、(63.74±4.25)%和(88.19±4.65)%,ROS荧光强度分别为15512.20±1347.53、46457.00±1072.65和22220.87±1669.20,GSH浓度分别为(68.52±7.61)、(21.45±1.57)和(55.68±5.15)μmol/L,MDA浓度分别为(0.79±0.10)、(2.47±0.27)和(1.08±0.15)μmol/L,SOD活性分别为(111.67±10.32)、(37.75±5.92)和(97.45±9.12)U/ml,Fe^(2+)浓度分别为(3.02±0.30)、(9.45±0.71)和(4.63±0.32)mmol/mgprot。各组间细胞增生率、ROS荧光强度、GSH浓度、MDA浓度、SOD活性及Fe^(2+)浓度总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61.82、414.59、61.28、67.24、61.64,146.14,均P<0.001);与对照组相比,高糖组细胞增生率、GSH浓度和SOD活性均明显降低,ROS荧光强度、MDA浓度和Fe^(2+)浓度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高糖组相比,高糖+胃饥饿素组细胞增生率、GSH浓度和SOD活性明显升高,ROS荧光强度、MDA浓度和Fe^(2+)浓度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对照组相比,高糖组细胞内线粒体铁死亡现象明显;与高糖组相比,高糖+胃饥饿素组线粒体状态明显改善。各组间细胞中GPX4、SLC7A11蛋白相对表达量总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63.94、182.84,均P<0.001);与对照组相比,高糖组和高糖+胃饥饿素组细胞中GPX4、SLC7A11蛋白相对表达量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高糖组相比,高糖+胃饥饿素组2种蛋白表达水平均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胃饥饿素可促进高糖下的HRMEC增生,抑制高糖诱导的氧化应激和铁死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饥饿素 铁死亡 氧化应激 高糖 人视网膜微血管内皮细胞 细胞增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安市儿童医院早产儿患病情况的调查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赵建刚 张红兵 孙乃学 《华西医学》 CAS 2009年第8期1997-2000,共4页
目的:研究西北地区早产儿疾病构成情况,为更好的防治早产儿相关疾病提供帮助。方法:调查研究西安市儿童医院2005年1月至2008年12月早产儿患病情况。结果:在住院572例早产儿中,肺部病变429例(75.0%),其中肺炎376例(65.8%);眼部病变283例(... 目的:研究西北地区早产儿疾病构成情况,为更好的防治早产儿相关疾病提供帮助。方法:调查研究西安市儿童医院2005年1月至2008年12月早产儿患病情况。结果:在住院572例早产儿中,肺部病变429例(75.0%),其中肺炎376例(65.8%);眼部病变283例(49.6%),其中3期以下218例(38.1%),3期以上早产儿视网膜病变65例(11.5%);黄疸262例(45.7%),其中病理性黄疸198例(34.6%),生理性黄疸64例(11.2%),二者之比为3:1;血液系统病变共165例(28.8%),其中红细胞增多症例99例(17.3%);神经系统病变161例(28.1%),其中缺氧缺血性脑病轻度70例(12.3%),颅内出血42例(7.3%),颅内出血合并缺氧缺血性脑病24例(4.2%),脑白质软化25例(2.7%);严重血液感染90例(15.8%),其中败血症86例(15%);先天性心脏病共22例(3.8%);糖代谢异常29例(5.0%),新生儿硬肿症17例(3.1%),坏死性小肠结肠炎4例(0.7%)。结论:早产儿肺部病变(主要是肺炎)、眼部病变(主要是早产儿视网膜病变)、黄疸(主要是病理性黄疸)、血液系统病变(主要是红细胞增多症)、神经系统病变(主要是缺血缺氧性脑病)和血液感染(主要是败血症),是威胁西部地区早产儿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产儿 流行病学
原文传递
血清ICAM-1 Hcy及MCP-1水平与视网膜静脉阻塞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相关性
12
作者 郑博 陈丽丽 《河北医学》 CAS 2024年第6期927-931,共5页
目的:探讨血清细胞间黏附因子-1(Intercellular abhesion molecule-1,ICAM-1),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及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onocyte chemotactic protein-1,MCP-1)水平与视网膜静脉阻塞(Retinal vein occlusion,RVO)患者血管... 目的:探讨血清细胞间黏附因子-1(Intercellular abhesion molecule-1,ICAM-1),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及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onocyte chemotactic protein-1,MCP-1)水平与视网膜静脉阻塞(Retinal vein occlusion,RVO)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我院在2020年7月至2023年10月期间收治的RVO患者95例为RVO组,另选取同期于本院行体检的健康人群102例作为正常对照组。比较两组ICAM-1、Hcy、MCP-1、血管内皮功能[内皮素-1(Endothelin-1,ET-1)、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水平;比较RVO组不同疾病类型ICAM-1、Hcy、MCP-1、ET-1及NO水平;比较不同病情程度ICAM-1、MCP-1、ET-1及NO水平;分析血清ICAM-1、Hcy、MCP-1水平与RVO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相关性。结果:RVO组血清ICAM-1、Hcy、MCP-1、ET-1水平高于对照组,NO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CRVO患者的血清ICAM-1、Hcy、MCP-1、ET-1水平高于BRVO患者,NO水平低于BRVO患者(P<0.05);ICAM-1、Hcy、MCP-1、ET-1水平:轻度<中度<重度,NO水平:轻度>中度>重度(P<0.05);血清ICAM-1、Hcy、MCP-1水平与ET-1水平成正相关,与NO水平呈负相关(P<0.05)。结论:血清ICAM-1、Hcy、MCP-1水平在RVO患者中均呈异常升高状态,且与ET-1、NO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可通过对血清ICAM-1、Hcy、MCP-1水平的检测用以评估血管内皮功能损伤状况,以便于及早实施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静脉阻塞 ICAM-1 HCY MCP-1 血管内皮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em与轴率比预测3-14岁儿童屈光状态效率的比较
13
作者 王丽娜 闫春妮 +2 位作者 梁甜 吕文超 宋金鑫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24年第12期1975-1981,共7页
目的:研究Dem、轴率比与3-14岁儿童屈光状态的关系,比较Dem、轴率比预测近视的效率,探寻定量预测儿童屈光状态更为有效的方法。方法:横断面研究。收集2021-03/2022-12就诊于西安市第一医院眼科门诊的3-14岁儿童共519例519眼(均取右眼数... 目的:研究Dem、轴率比与3-14岁儿童屈光状态的关系,比较Dem、轴率比预测近视的效率,探寻定量预测儿童屈光状态更为有效的方法。方法:横断面研究。收集2021-03/2022-12就诊于西安市第一医院眼科门诊的3-14岁儿童共519例519眼(均取右眼数据)。于睫状肌麻痹验光前采集眼球生物测量数据,记录眼轴长度(AL)、角膜曲率(K值)、Dem、睫状肌麻痹后等效球镜度数(SER)等,SER≤-0.50 D判断为近视。结果:3-14岁儿童SER与Dem呈正相关(r=0.88,P<0.01),与AL/CR比值呈负相关(r=-0.87,P<0.01)。Dem、AL/CR截点分别为20.40 D、3.02,当Dem≤20.40 D或AL/CR≥3.02时可判断为近视。Dem每减小1 D,SER减小0.57 D,AL/CR每增加0.06,SER减小1.00 D。ROC曲线下面积(AUC)Dem(0.958)>AL/CR(0.940)。结论:3-14岁儿童SER与Dem呈正相关,与AL/CR呈负相关,预判近视的效率Dem优于AL/CR。眼球生物测量仪可直接提供Dem,且Dem与SER量效关系更便于计算,用于预测儿童SER更为便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效球镜度数 眼轴长度 轴率比 DE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VEGF与OCTA在湿性AMD康柏西普治疗疗效评估中应用价值
14
作者 朱红娜 王昞 +2 位作者 苏安乐 陆慧琴 曲晓瑜 《转化医学杂志》 2024年第7期1031-1035,共5页
目的探究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与血清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评价康柏西普治疗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疗效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5月至2023年5月西安市第一医院眼科收治的80例湿性AM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49... 目的探究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与血清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评价康柏西普治疗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疗效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5月至2023年5月西安市第一医院眼科收治的80例湿性AM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49例,女性31例,患者均给予康柏西普治疗。在患者治疗6个月后,评估患者治疗效果,治疗前、治疗1个月、3个月及6个月后行最佳矫正视力(BCVA)、OCTA及血清指标检查,同时评估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分析OCTA及血清指标与疗效相关性。结果80例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8.75%;治疗后,患者BCVA、眼压明显下降,治疗1个月、3个月后BCVA、眼压逐渐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患者中心凹浅层位置血管血流密度、中心凹浅层黄斑厚度、中心凹旁浅层黄斑厚度及脉络膜新生血管密度明显下降,治疗3个月、1个月后OCTA测定指标逐渐下降(P<0.05);治疗后患者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VEGF、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等血清指标均显著降低,治疗3个月、1个月后TGF-β1、VEGF、PDGF等血清指标逐渐下降(P<0.05);80例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25%;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治疗6个月后,中心凹浅层位置血管血流密度、中心凹浅层黄斑厚度及中心凹旁浅层黄斑厚度、脉络膜新生血管密度与疗效呈负相关(r=-0.613、-0.532、-0.547、-0.496,P<0.05);治疗6个月后,TGF-β1、VEGF、PDGF血清指标水平与疗效呈负相关(r=-0.567、-0.483、-0.672,P<0.05)。结论康柏西普用于治疗湿性AMD疗效优异,而OCTA与血清VEGF可以有效反映湿性AMD接受康柏西普治疗病情变化,为患者病情评估提供更多有效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 康柏西普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塞奈吉明滴眼液治疗神经营养性角膜炎效果评估 被引量:1
15
作者 郝咪 程燕 +2 位作者 程钰 王竞 吴洁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59-164,共6页
目的探讨应用塞奈吉明滴眼液治疗神经营养性角膜炎(NK)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系列病例观察研究,收集2021年6—11月在西安市第一医院确诊为中度及重度NK的患者22例26眼,给予塞奈吉明滴眼液点眼治疗,患眼角膜上皮愈合后结束治疗。患者在治... 目的探讨应用塞奈吉明滴眼液治疗神经营养性角膜炎(NK)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系列病例观察研究,收集2021年6—11月在西安市第一医院确诊为中度及重度NK的患者22例26眼,给予塞奈吉明滴眼液点眼治疗,患眼角膜上皮愈合后结束治疗。患者在治疗前和治疗结束后进行眼部检查获取相关指标数据,其中主要指标包括经Cochet-Bonnet角膜知觉计测得的角膜知觉纤维长度、通过活体共聚焦显微镜对角膜神经进行的形态学检查及定量检查指标(如角膜神经纤维密度和神经分叉点数量)以及使用Keratograph眼表分析仪测得的泪河高度,次要指标包括最佳矫正视力(BCVA)及不良反应。结果患者接受塞奈吉明滴眼液的平均治疗时间为(4.42±1.86)周,中重度患者角膜上皮完全愈合。治疗后角膜上皮缺损区及缺损区上方角膜知觉纤维长度较治疗前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2.45、-3.22,均P<0.05)。缺损区下方、鼻侧、颞侧角膜知觉纤维长度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Z=-1.89、-0.31、-1.86,均P>0.05)。治疗后患眼平均角膜神经纤维密度及角膜神经纤维分叉点数量较治疗前显著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3.95、-3.48,均P<0.01)。治疗后泪河高度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58,P=0.11)。治疗后患眼BCVA(LogMAR)为0.22(0.10,0.40),较治疗前的0.52(0.30,0.70)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63,P<0.01)。在接受塞奈吉明滴眼液治疗期间,3眼用药后出现短暂性疼痛,1眼眼压升高,给予对症处理,均恢复正常。结论塞奈吉明滴眼液点眼治疗可修复NK患者角膜神经的形态及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炎 神经生长因子 塞奈吉明 神经纤维 角膜知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晒太阳,要把握好度
16
作者 杜蕊 《家庭医生(月末版)》 2024年第12期1-3,共3页
俗语云:“万事不离阴阳理,阴阳和谐居自安。”在中医理论中,阴阳的平衡对于人体的健康至关重要。《素问·生气通天论》云:“阴平阳秘,精神乃治。”意思是说,当阴阳平衡时,人体的气血、脏腑、经络等各个方面都会处于最佳状态,从而保... 俗语云:“万事不离阴阳理,阴阳和谐居自安。”在中医理论中,阴阳的平衡对于人体的健康至关重要。《素问·生气通天论》云:“阴平阳秘,精神乃治。”意思是说,当阴阳平衡时,人体的气血、脏腑、经络等各个方面都会处于最佳状态,从而保持身体的健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气通天论 阴平阳秘 中医理论 阴阳和谐 阴阳平衡 素问 晒太阳 最佳状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状腺素在老年性黄斑变性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17
作者 王松 王杰 张红兵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005-1008,共4页
老年性黄斑变性(AMD)是一种以黄斑区脉络膜新生血管形成为特性的老年人常见的不可逆致盲性眼病。甲状腺素及其受体在视网膜中显著表达,游离的甲状腺激素与AMD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本文总结了甲状腺素在AMD中的基础和临床研究进展,以期... 老年性黄斑变性(AMD)是一种以黄斑区脉络膜新生血管形成为特性的老年人常见的不可逆致盲性眼病。甲状腺素及其受体在视网膜中显著表达,游离的甲状腺激素与AMD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本文总结了甲状腺素在AMD中的基础和临床研究进展,以期为进一步探索AMD的发病机制以及更好的防治该病提供科学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素 老年性黄斑变性 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西安市某三级医院护理人员失禁性皮炎知信行认知现状的调查分析 被引量:8
18
作者 刘巧 朱小平 胡芬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8年第23期2734-2738,共5页
目的调查护理人员对失禁性皮炎知识、态度、行为现状,为制订护理人员失禁性皮炎培训计划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法,于2017年10月-2018年1月,使用失禁性皮炎知信行调查问卷对西安市某三级综合医院260名护理人员进行现况调查... 目的调查护理人员对失禁性皮炎知识、态度、行为现状,为制订护理人员失禁性皮炎培训计划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法,于2017年10月-2018年1月,使用失禁性皮炎知信行调查问卷对西安市某三级综合医院260名护理人员进行现况调查,使用SPSS24.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护理人员失禁性皮炎总得分为(65.92±9.21)分,其中知识得分为(28.45±5.53)分,态度得分为(23.60±4.06)分,行为得分为(13.88±3.49)分。Pearson相关分析表明知识与态度、行为维度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233、0.243;P〈0.01)。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工作科室是影响护理人员失禁性皮炎知识和行为的主要因素,教育程度是影响护理人员失禁性皮炎态度的主要因素(P〈0.05)。结论医院护理人员失禁性皮炎知识和护理行为有待提高,护理管理部门应开展有针对性的继续教育培训,临床护理人员应提高自主学习的意识,确保护理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理人员 失禁性皮炎 知识-态度-行为
原文传递
康柏西普注射液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的治疗效果
19
作者 王昞 苏安乐 +2 位作者 朱红娜 陆慧琴 曲晓瑜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4年第15期2569-2574,共6页
目的探讨康柏西普注射液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患者血清人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胎盘生长因子(PIGF)水平的影响。方法前瞻性研究,选取2020年5月至2022年8月西安市第一医院收治的193例DR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用康柏西普... 目的探讨康柏西普注射液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患者血清人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胎盘生长因子(PIGF)水平的影响。方法前瞻性研究,选取2020年5月至2022年8月西安市第一医院收治的193例DR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用康柏西普玻璃腔内注射液治疗。治疗1个月后,评估临床治疗效果,并分为疗效不佳组(27例)和疗效良好组(166例)。疗效不佳组男15例、女12例,年龄(53.14±9.45)岁,糖尿病病程(12.63±2.89)年;疗效良好组男86例、女80例,年龄(51.86±9.72)岁,糖尿病病程(10.82±3.51)年。对比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及血清MCP-1、PIGF水平,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康柏西普注射液对DR患者治疗效果的危险因素,以及血清MCP-1、PIGF水平对DR患者治疗效果的预测效能。采用t检验、χ^(2)检验。结果疗效不佳组糖尿病病程、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MCP-1、PIGF水平均高于疗效良好组[(12.63±2.89)年比(10.82±3.51)年、(9.03±0.81)%比(8.52±0.94)%、(102.47±21.57)ng/L比(89.65±20.18)ng/L、(906.49±83.52)ng/L比(684.53±70.42)ng/L、(75.83±9.25)ng/L比(62.01±8.43)n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541、2.662、3.032、14.786、7.793,均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HbA1C、VEGF、MCP-1及PIGF水平均是影响DR患者康柏西普注射液治疗效果的危险因素(均P<0.05)。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分析结果显示,血清MCP-1、PIGF及二者联合对DR患者康柏西普注射液治疗效果预测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33、0.811、0.909。结论康柏西普注射液治疗可降低DR患者血清MCP-1、PIGF水平,且二者联合治疗效果的预测效能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康柏西普注射液 人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 胎盘生长因子 疗效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虚拟现实技术在眼部疾病中的应用与展望
20
作者 张姗姗 李琴华 +3 位作者 薛玉坤 闫永钛 沈立新 杨建刚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14-519,共6页
目的虚拟现实(VR)技术与眼视觉密切关联,随着软硬件设备的发展与进步,VR广泛应用于眼科领域。本文详述了VR技术在眼科临床研究和科普培训领域中的研究与运用过程;总结目前应用VR技术的研究成果及其优势,包括在弱视、斜视、近视、青光眼... 目的虚拟现实(VR)技术与眼视觉密切关联,随着软硬件设备的发展与进步,VR广泛应用于眼科领域。本文详述了VR技术在眼科临床研究和科普培训领域中的研究与运用过程;总结目前应用VR技术的研究成果及其优势,包括在弱视、斜视、近视、青光眼等方面的新疗效,以及在白内障等手术培训及科普教育中的应用研究;探讨了应用VR的危险和困境,并预测未来的应用趋势;根据VR在目前研究应用中的不足,展望其在弱视、近视等疾病中的应用前景,为以后的临床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现实(VR)技术 眼视觉 弱视 斜视 近视 白内障 青光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