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首诊眼科的糖尿病86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艾新原 程卫华 《现代医药卫生》 2009年第12期1785-1786,共2页
目的:观察糖尿病眼部的表现及诊断方法。方法:回顾分析86例以眼部症状为表现而首诊于眼科的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表现为视力下降59例,其中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44例,由于血糖变化导致屈光不正15例,眼外肌麻痹23例,多发性麦粒肿4例... 目的:观察糖尿病眼部的表现及诊断方法。方法:回顾分析86例以眼部症状为表现而首诊于眼科的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表现为视力下降59例,其中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44例,由于血糖变化导致屈光不正15例,眼外肌麻痹23例,多发性麦粒肿4例。结论:通过糖尿病眼部并发症及时诊断糖尿病,对预防和减少糖尿病性盲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表现 诊断 糖尿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M_(2.5)对小鼠泪膜功能和角膜上皮组织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15
2
作者 李娟 丁小艳 +4 位作者 王亚虹 叶鳞泓 叶蕾 姜楠 邵毅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01-204,共4页
目的观察PM_(2.5)对小鼠泪膜功能和角膜上皮组织结构的影响。方法24只雄性6~8周龄BALB/c小鼠,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12只。B组采用5 mg·mL^(-1)PM_(2.5)混悬液滴眼,A组采用PBS滴眼,每天4次。分别在干预后1d、4d、7d对各组小鼠进行... 目的观察PM_(2.5)对小鼠泪膜功能和角膜上皮组织结构的影响。方法24只雄性6~8周龄BALB/c小鼠,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12只。B组采用5 mg·mL^(-1)PM_(2.5)混悬液滴眼,A组采用PBS滴眼,每天4次。分别在干预后1d、4d、7d对各组小鼠进行泪膜功能检测,包括泪液分泌功能、泪膜破裂时间(break-up time,BUT)、荧光素染色(fluorescein staining,FL),并于干预后7d行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角膜上皮情况。结果干预后4d、7d,A组泪液分泌量、BUT较干预前无明显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而B组泪液分泌量、BUT较干预前明显分别减少和恶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干预后7d,A组FL评分较干预前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B组FL评分较干预前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干预后7d,A组上皮细胞层数为(4±1)层,而B组上皮细胞层数为(7±1)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A组比较,B组整个角膜FL着染明显增加,角膜表面上皮细胞层损伤,层数增厚。结论 PM_(2.5)会影响小鼠泪膜功能,损伤小鼠角膜上皮的组织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2.5 泪膜功能 角膜上皮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人工晶状体眼的眼轴及屈光变化
3
作者 周健 周玲 +2 位作者 吴玉丽 胡丹 惠延年 《眼科学报》 2000年第4期270-275,共6页
目的:观察儿童白内障摘除及人工晶状体植入后眼球及屈光状态的变化,探讨屈光状态变化的原因。方法:测量10例(12只眼)白内障患儿术前及术后(指本次随访时)的眼球轴长、角膜曲率及术后角膜顶点到人工晶状体前表面顶点的距离(The distance ... 目的:观察儿童白内障摘除及人工晶状体植入后眼球及屈光状态的变化,探讨屈光状态变化的原因。方法:测量10例(12只眼)白内障患儿术前及术后(指本次随访时)的眼球轴长、角膜曲率及术后角膜顶点到人工晶状体前表面顶点的距离(The distance from the vertex of the cornea to the anteriorvertex of intraocular lens AVpc),比较术眼在手术前后的变化及与对照眼(未手术的对侧眼)在术前、术后的差异。在术后两周内及本次随访时检影,观察其人工晶状体眼屈光状态的变化。患儿手术时年龄7.16±1.94岁,随访时间平均35.8月(23~48月)。结果:术眼(n=12)眼轴长在术后平均增加0.39±0.48mm;对照眼(n=8)轴长增加0.66±0.68mm。术眼、对照眼在手术后眼轴长的增加均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眼与对照眼的轴长增加量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眼、对照眼的角膜曲率在手术前后分别比较、双眼之间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测量的AVpc1为3.83±0.58mm,而估算的AVpc2为4.6630±0.2242mm,两者之间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1),提示人工晶状体在眼内的位置前移0.8320±0.7441mm。根据手术前后眼轴长和角膜曲率值,按照SRKⅡ公式估算,在本次随访时人工晶状体眼有-1.53±1.70D(n=12,P<0.01)的屈光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人工晶状体眼 眼球轴长 屈光变化 白内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伤性晶状体脱位手术治疗105例回顾性分析 被引量:10
4
作者 郭省香 李晶明 +3 位作者 惠巧艳 李淼 刘秋平 秦莉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6年第6期1089-1091,共3页
目的:分析不同类型、部位外伤性晶状体脱位的不同手术方法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4-04/06间住院治疗的外伤性晶状体脱位患者105例105眼的临床资料。根据晶状体脱位的部位和类型不同,采用不同的手术方式:晶状体囊内摘除、超... 目的:分析不同类型、部位外伤性晶状体脱位的不同手术方法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4-04/06间住院治疗的外伤性晶状体脱位患者105例105眼的临床资料。根据晶状体脱位的部位和类型不同,采用不同的手术方式:晶状体囊内摘除、超声乳化吸除、经睫状体平坦部切口玻璃体及脱位晶状体切除,同时根据不同的病情联合相应的手术方式如: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抗青光眼手术。配对样本t检验比较术前及术后LogM AR视力。记录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如脉络膜上腔驱逐性出血及复发性视网膜脱离的发生及处理。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摘除脱位晶状体,术后视力与术前相比提高91眼(86.7%),视力达到0.1~0.3者42眼(40.0%),并有1眼晶状体半脱位患者术后视力达到了0.8以上。术中及术后发生脉络膜上腔出血各1眼,术后复发视网膜脱离2眼。结论:根据患者晶状体脱位的程度和部位不同,合理地选择手术方式或联合手术是治疗外伤性晶状体脱位的关键。脉络膜上腔驱逐性出血是外伤性白内障术中及术后最严重的并发性之一,需要恰当的处理及预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伤性晶状体脱位 手术治疗 脉络膜上腔驱逐性出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对人晶状体上皮细胞增殖的影响 被引量:5
5
作者 丁小艳 张林 +2 位作者 马波 王丛毅 吴利安 《新乡医学院学报》 CAS 2012年第9期653-655,共3页
目的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对人晶状体上皮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对永生化人晶状体上皮细胞系B-3(HLEB-3)进行培养及传代,应用不同浓度的IGF-1(5、10、20、30、40、50、60μg.L-1)作用于HLEB-3细胞,在不同时间点采用四甲基偶氮... 目的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对人晶状体上皮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对永生化人晶状体上皮细胞系B-3(HLEB-3)进行培养及传代,应用不同浓度的IGF-1(5、10、20、30、40、50、60μg.L-1)作用于HLEB-3细胞,在不同时间点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MTT)法检测IGF-1对HLEB-3细胞增殖的影响。采用蛋白质印迹(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晶状体上皮α-肌动蛋白(α-actin)的表达。结果 IGF-1在5μg.L-1时就对HLEB-3细胞有明显的促增殖作用(P<0.05),且随着IGF-1浓度的升高,促增殖作用增加,即促增殖效应具有浓度依赖性;同时也可上调α-actin蛋白的表达,与对照组比较,各浓度组IGF-1均可显著促进α-actin蛋白表达上调(P<0.01),且随着IGF-1浓度的增加,α-actin蛋白含量逐渐升高。结论 IGF-1具有促进人晶状体上皮细胞增殖的作用,其作用强度呈浓度依赖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晶状体上皮细胞 细胞培养 增殖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晶状体上皮细胞原代培养方法的改进
6
作者 丁小艳 张林 +2 位作者 马波 王丛毅 吴利安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664-666,共3页
目的建立一种简单有效的人晶状体上皮细胞体外培养的方法。方法用组织块培养法,采用连续花瓣状撕囊法获得人白内障患者的晶状体前囊膜,使用含有表皮生长因子的培养液进行培养,对培养的细胞进行形态学观察及鉴定;在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 目的建立一种简单有效的人晶状体上皮细胞体外培养的方法。方法用组织块培养法,采用连续花瓣状撕囊法获得人白内障患者的晶状体前囊膜,使用含有表皮生长因子的培养液进行培养,对培养的细胞进行形态学观察及鉴定;在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其生长规律,应用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法进行鉴定。结果体外培养的原代人晶状体上皮细胞在组织块贴壁24h后从组织块边缘长出,具有上皮细胞的形态特点。αA-晶状体蛋白抗体阳性率几乎100%,鉴定为晶状体上皮细胞。结论采用连续花瓣状撕囊法获得的组织块较易在体外培养出人晶状体上皮细胞,可用于白内障后囊膜混浊发病机制的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晶状体 上皮细胞 细胞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曲安奈德联合抗VEGF药物球内注射治疗脉络膜结核瘤1例
7
作者 惠巧艳 李晶明 +1 位作者 郭省香 秦莉 《临床眼科杂志》 2017年第4期378-379,共2页
患者男性,18岁。因左眼视力下降伴视物变形1个月就诊,无眼痛眼胀、恶心呕吐,有肺结核病史。入院眼科查体:右眼视力1.0,左眼视力0.02,矫正不提高,右眼眼压:13mmH g左眼眼压:12 mmH g,双眼屈光间质清,右眼眼底未见明显异常,左眼眼底视... 患者男性,18岁。因左眼视力下降伴视物变形1个月就诊,无眼痛眼胀、恶心呕吐,有肺结核病史。入院眼科查体:右眼视力1.0,左眼视力0.02,矫正不提高,右眼眼压:13mmH g左眼眼压:12 mmH g,双眼屈光间质清,右眼眼底未见明显异常,左眼眼底视盘色淡红,边界清楚,C/D=0.2,黄斑中心凹上方可见一直径约2 PD大小的黄白色病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瘤 左眼视力 黄斑中心凹 右眼视力 屈光间质 眼底视盘 视物变形 肺结核病史 眼痛 神经上皮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扰素治疗单疱病毒性角膜炎 被引量:3
8
作者 艾新原 程卫华 《武警医学院学报》 CAS 2008年第5期400-401,共2页
【目的】探讨干扰素对单疱病毒性角膜炎的疗效。【方法】用干扰素给治疗组(30例)患者分别行结膜下、同侧耳前淋巴结区、同侧腋下淋巴结区注射与用聚肌胞对对照组(28例)患者行同样部位注射,进行疗效砒。【结果】治愈率:治疗组30例... 【目的】探讨干扰素对单疱病毒性角膜炎的疗效。【方法】用干扰素给治疗组(30例)患者分别行结膜下、同侧耳前淋巴结区、同侧腋下淋巴结区注射与用聚肌胞对对照组(28例)患者行同样部位注射,进行疗效砒。【结果】治愈率:治疗组30例中,治愈26例,治愈率86.6%;对照组28例中,治愈18例,治愈率64.2%,两组差别有显著性(P〈0.05)。复发率:随访18~24个月,治疗组有效30例中,复发1例,复发率3.33%,对照组有效25例中,复发5例,复发率20.0%,两组差别有显著性(P〈0.05)。【结论】干扰素治疗单疱病毒性角膜炎具有治愈率高和复发率低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扰素 单疱病毒性角膜炎 治愈率 复发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