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整体观”的中医慢病管理模式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疗效、心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2
1
作者 徐卓婧 李娟 张芬红 《海南医学》 CAS 2024年第1期43-47,共5页
目的探讨基于“整体观”的中医慢病管理模式对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的疗效、心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4月西安市第五医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99例CHF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49例和中医组50例,... 目的探讨基于“整体观”的中医慢病管理模式对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的疗效、心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4月西安市第五医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99例CHF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49例和中医组5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慢病管理,中医组患者在常规慢病管理基础上,基于“整体观”给予患者中医慢病管理模式干预,干预时间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干预前后的中医症候总积分、氨基末端脑肽钠前体(NT-proBNP)水平、6 min步行试验距离(6MWD)、每搏输出量(SV)、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明尼苏达生活质量(MLHFQ)评分。结果中医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6.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3.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的中医症候总积分、SV、LVESD、LVEDD、LVEF、NT-proBNP水平、6MWD、MLHFQ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的中医症候总积分、心脏功能指标、NT-proBNP水平、6MWD、MLHFQ评分均明显改善,且干预后,中医组患者的中医症候总积分、SV、LVESD、LVEDD、LVEF、NT-proBNP水平、6MWD、MLHFQ评分等指标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HF采取基于“整体观”的中医慢病管理模式治疗可提升患者临床疗效与生活质量,改善患者心脏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心力衰竭 中医慢病管理模式 整体观 疗效 心脏功能 生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通脉降浊方加减对冠心病稳定性心绞痛患者血流动力学及血清IL-6、MCP-1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6
2
作者 程继侠 王西丽 +1 位作者 张媛 贺乐 《四川中医》 2021年第8期66-69,共4页
目的:观察通脉降浊方加减对冠心病稳定性心绞痛患者血流动力学、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5月~2020年5月86例冠心病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经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3例)和对照组... 目的:观察通脉降浊方加减对冠心病稳定性心绞痛患者血流动力学、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5月~2020年5月86例冠心病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经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3例)和对照组(43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联合通脉降浊方加减。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症状改善情况、治疗前后血流动力学、血管内皮功能、血清IL-6及MCP-1水平。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3.02%高于对照组的76.74%(P<0.05);观察组治疗后胸痛、胸闷、心悸、痰多气短、纳呆、肢体重着等症状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纤维蛋白原、全血低切粘度、血浆粘度及全血高切粘度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TXA2、ET-1低于对照组,NO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L-6、MCP-1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脉降浊方加减治疗能提升冠心病稳定性心绞痛的临床治疗效果,改善患者临床症状,调节血流动力学,促进血管内皮功能恢复,降低炎症因子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通脉降浊方 稳定性心绞痛 血流动力学 白细胞介素-6 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