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7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骨科手术围手术期贫血诊疗指南 被引量:48
1
作者 康鹏德 +23 位作者 黄强 沈慧勇 邵增务 严世贵 向兵 周宗科 黄泽宇 林进 胡懿郃 张卫国 陈允震 徐鹏 张立海 李庭 郭建军 高鹏 吴新宝 唐佩福 牛挺 孙天胜 翁习生 邵宗鸿 邱贵兴 裴福兴 《中华骨与关节外科杂志》 2019年第11期833-840,共8页
贫血是骨科患者围手术期常见的并存疾病,发生率为12.8%~45.0%。术前贫血常见原因有营养不良、慢性失血性疾病、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慢性感染或创伤等;手术导致的显性和隐性失血术后又将加重贫血。术后贫血造成细胞、组织、器官缺血缺... 贫血是骨科患者围手术期常见的并存疾病,发生率为12.8%~45.0%。术前贫血常见原因有营养不良、慢性失血性疾病、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慢性感染或创伤等;手术导致的显性和隐性失血术后又将加重贫血。术后贫血造成细胞、组织、器官缺血缺氧,增加输血率、感染风险、致残率及死亡率,易引发血液传播疾病并影响免疫功能,延缓术后康复,延长住院时间。术前明确贫血病因及贫血类型是治疗贫血的关键。骨科手术围手术期常见贫血类型有缺铁性贫血、正细胞正血色素贫血、大细胞型贫血等。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MCH)、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血清铁(SI)水平、血清铁蛋白(SF)水平、总铁结合力(TIBC)等检测可明确贫血类型。贫血治疗包括术前积极处理原发病、消除病因、加强营养、提高血红蛋白水平,术中微创操作、控制性降压、应用氨甲环酸减少出血、减少手术失血的应激反应,围手术期铁剂联合应用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加快提升血红蛋白水平及减少术后异体输血等,必要时联合血液科医师共同诊治,促进患者早期康复,降低或避免并发症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科手术 贫血 围手术期 诊断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侧双侧椎弓根入路PVP术治疗上段胸椎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疗效及骨水泥渗漏高危因素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郭一帆 陈博 衡立松 《河北医学》 CAS 2024年第6期997-1002,共6页
目的:分析单侧、双侧椎弓根入路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对上段胸椎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的治疗效果,并探究影响骨水泥渗漏的高危因素。方法:以2021年6月至2023年6月于本院接受PVP手术的151例上段胸椎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 目的:分析单侧、双侧椎弓根入路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对上段胸椎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的治疗效果,并探究影响骨水泥渗漏的高危因素。方法:以2021年6月至2023年6月于本院接受PVP手术的151例上段胸椎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以80例单侧椎弓根入路患者为单侧组,以71例双侧椎弓根入路患者为双侧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及术中骨水泥渗漏的发生率,比较两组术后7d的疼痛情况。依据其术中骨水泥渗漏发生情况分为渗漏组和未渗漏组,采用Logistic多因素分析影响骨水泥渗漏的高危因素。结果:与双侧组相比,单侧组的手术时间缩短,出血量减少,术中骨水泥渗漏率降低(P<0.05);单侧组术后7d的疼痛程度较双侧组明显减轻(P<0.05)。渗漏组与未渗漏组的年龄、骨水泥弥散类型、脊柱后凸Cobb角、终板/后壁不完整等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70岁,骨水泥弥散类型为弥散型、高脊柱后凸Cobb角、终板/后壁不完整为PVP术中骨水泥渗漏的高危因素(P<0.05)。结论:与双侧入路PVP术相比,单侧椎弓根入路PVP术的治疗效果更显著。PVP术中骨水泥渗漏受多种因素影响,临床应在术前综合评价患者的情况,采取优化措施,以降低骨水泥渗漏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椎体成形术 上段胸椎骨质疏松性骨折 椎弓根入路方式 疗效 骨水泥渗漏 高危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盆骨折微创手术治疗相关并发症研究进展
3
作者 李浩然 王鹏飞 +1 位作者 付益龙 张堃 《临床医学进展》 2024年第10期1154-1164,共11页
近年来骨盆骨折发生率逐年上升,越来越多的临床医生采用微创手术治疗骨盆环骨折,其中骨盆后环损伤常用微创术式包括:经皮髂骶螺钉内固定、经皮骶骨棒固定术和经皮通道螺钉(LC-2螺钉)内固定术;骨盆前环损伤常用微创术式包括:骨盆前环外... 近年来骨盆骨折发生率逐年上升,越来越多的临床医生采用微创手术治疗骨盆环骨折,其中骨盆后环损伤常用微创术式包括:经皮髂骶螺钉内固定、经皮骶骨棒固定术和经皮通道螺钉(LC-2螺钉)内固定术;骨盆前环损伤常用微创术式包括:骨盆前环外固定架术、经皮耻骨支螺钉内固定、经皮骨盆前环内固定术(INFIX)和微创经皮桥接钢板内固定术等。微创手术治疗骨盆骨折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等优点,但随着骨盆微创内固定术的普及,相关并发症的数量也在增加,包括医源性血管损伤、医源性神经损伤、螺钉位置不佳、复位丢失/内固定失效、骨不连、精索损伤和感染等。本文就骨盆环骨折微创手术治疗并发症进行综述。Recent years have witnessed a rising incidence of pelvic fractures. An increasing number of clinicians have adopted 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 to treat pelvic ring fractures, among which the commonly used minimally invasive surgical procedures for posterior pelvic ring injuries include percutaneous iliosacral screw fixation, percutaneous sacral rod fixation and percutaneous internal fixation of the channel screws (LC-2 screws);The commonly used minimally invasive procedures for anterior pelvic ring injuries include external fixation of the anterior pelvic ring, percutaneous pubic branch screw fixation, subcutaneous internal anterior fixation of pelvis fractures (INFIX) and minimally invasive percutaneous internal fixation of bridging steel plates. 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 for pelvic fracture has the advantages of less trauma, short operation time and less bleeding, but with the popularity of minimally invasive pelvic internal fixation, the number of related complications is also increasing, including iatrogenic vascular injury, iatrogenic nerve injury, poor screw position, loss of reduction/failure of internal fixation, bone nonunion, spermatic cord injury, infection and so on. This article reviews the complications of minimally invasive surgical treatment of pelvic ring fractur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盆骨折 微创手术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伤椎椎弓根6钉与跨伤椎椎弓根4钉内固定手术对A1型胸腰椎骨折脊柱稳定性的影响
4
作者 陈博 郭一帆 衡立松 《河北医学》 CAS 2024年第8期1376-1381,共6页
目的:研究不同内固定手术对A1型胸腰椎骨折脊柱稳定性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期间本院收治的146例A1型胸腰椎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内固定手术方式,将接受经伤椎椎弓根6钉内固定手术的82例患者纳入A组,将接受经... 目的:研究不同内固定手术对A1型胸腰椎骨折脊柱稳定性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期间本院收治的146例A1型胸腰椎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内固定手术方式,将接受经伤椎椎弓根6钉内固定手术的82例患者纳入A组,将接受经跨伤椎椎弓根4钉内固定手术的64例患者纳入B组。比较两组围术期指标、矢状面Cobb角、椎体高度压缩率、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应激指标、术后并发症。结果:A组术中出血量(248.49±22.36)mL、卧床时间(4.92±1.24)d、住院天数(8.35±1.76)d与B组[(244.03±20.71)mL、(5.03±1.10)d、(8.75±1.43)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手术时间(129.80±17.02)min长于B组(122.95±15.63)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T2时点,A组矢状面Cobb角、椎体高度压缩率、ODI均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24h、术后3d前列腺素E2(PGE2)、去甲肾上腺素(NE)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598,P=0.107)。结论:经伤椎椎弓根6钉固定术手术时间较长,但能更有效恢复A1型胸腰椎骨折患者的脊柱稳定性,改善功能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伤椎椎弓根6钉 跨伤椎4钉置钉 A1型胸腰椎骨折 脊柱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得了腰椎间盘突出,“躺平”有讲究
5
作者 方晴 梁浩浩 《家庭医生(月末版)》 2024年第11期28-29,共2页
腰椎间盘突出是最常见的脊柱疾病之一,它会使患者遭受腰部疼痛,以及下肢的放射性疼痛和麻木等症状的折磨。病情严重的患者,常常需要卧床休息。而正确的躺卧姿势,对于缓解不适症状、加快恢复,扮演着重要角色。那么,腰椎间盘突出的患者,... 腰椎间盘突出是最常见的脊柱疾病之一,它会使患者遭受腰部疼痛,以及下肢的放射性疼痛和麻木等症状的折磨。病情严重的患者,常常需要卧床休息。而正确的躺卧姿势,对于缓解不适症状、加快恢复,扮演着重要角色。那么,腰椎间盘突出的患者,应该如何正确地“躺平”,才能更有效地控制并减轻疼痛?请听我们一一道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性疼痛 脊柱疾病 腰部疼痛 腰椎间盘突出 减轻疼痛 卧床休息 不适症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科手术学基础实训虚拟仿真教学效果评价
6
作者 樊小艳 张明 李纪鹏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24年第22期15-18,共4页
研究传统教学结合虚拟仿真教学在外科手术学基础实训中的教学效果。以空军军医大学2020级与2021级五年制口腔医学生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79人)和实验组(81人),对照组采取传统实训教学模式,实验组将虚拟仿真教学与传统实训教学模式相结... 研究传统教学结合虚拟仿真教学在外科手术学基础实训中的教学效果。以空军军医大学2020级与2021级五年制口腔医学生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79人)和实验组(81人),对照组采取传统实训教学模式,实验组将虚拟仿真教学与传统实训教学模式相结合,通过比较分析两组学生考核成绩和问卷调查结果评价虚拟仿真教学的应用效果。用SPSS 25.0软件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考核成绩结果表明,实验组在实际操作考核、理论成绩考核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学生对虚拟仿真教学具有较高认同度。虚拟仿真教学的应用实践表明,传统实训教学结合虚拟仿真训练,可显著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有助于增强实训教学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科手术学基础 实训教学 虚拟仿真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美芬预防舒芬太尼术后镇痛恶心呕吐作用临床研究 被引量:13
7
作者 白延斌 王航辉 +1 位作者 陈彬 胡彬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15年第7期871-872,共2页
目的:观察纳美芬对舒芬太尼术后静脉镇痛恶心呕吐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择期全麻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患者100例采用双盲法随机分为A、B两组,A组在手术结束前10min静脉注射纳美芬0.1μg/kg,并在术后镇痛泵药物舒芬太尼2μg/kg加用纳美芬... 目的:观察纳美芬对舒芬太尼术后静脉镇痛恶心呕吐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择期全麻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患者100例采用双盲法随机分为A、B两组,A组在手术结束前10min静脉注射纳美芬0.1μg/kg,并在术后镇痛泵药物舒芬太尼2μg/kg加用纳美芬0.5μg/kg,B组在手术结束前10min静脉注射生理盐水,术后镇痛泵中药物舒芬太尼2μg/kg,不加用纳美芬。观察两组患者术后48h恶心、呕吐不良反应,疼痛视觉模拟评分,舒芬太尼用量等。结果:A组恶心呕吐发生率显著低于B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纳美芬能够有效降低舒芬太尼术后镇痛恶心呕吐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美芬 舒芬太尼/治疗应用 术后镇痛 手术后恶心呕吐/预防和控制 输注泵咪达唑仑/治疗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设计可灌注骨水泥椎弓根螺钉的生物力学特性 被引量:5
8
作者 马江卫 刘烈东 +2 位作者 杜耿 高光明 刘育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4期5423-5427,共5页
背景:老年性骨质疏松症患者由于骨质相对比较脆弱,使得椎弓根螺钉固定能力相对较差。当前,临床上使用骨水泥强化椎弓螺钉的方法能够提高螺钉固定能力,但是患者治疗时水泥渗漏以及螺钉取出困难成为其解决问题。目的:研制新型可灌注骨水... 背景:老年性骨质疏松症患者由于骨质相对比较脆弱,使得椎弓根螺钉固定能力相对较差。当前,临床上使用骨水泥强化椎弓螺钉的方法能够提高螺钉固定能力,但是患者治疗时水泥渗漏以及螺钉取出困难成为其解决问题。目的:研制新型可灌注骨水泥椎弓根螺钉,探讨其生物力学特性和安全性及实用性,为临床骨质疏松脊柱疾病患者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南京中医大学附属医院2013年12月至2015年1月采集的6具73例完整湿润脊柱标本资料进行分析,标本中共有42个椎体。入选椎体在一侧椎弓根置入可灌注骨水泥椎弓根螺钉后采用骨水泥推杆和灌注筒在X射线辅助下向其内灌注2 mL骨水泥设为实验组,对侧椎弓根置入常规螺钉作为对照组,观察骨水泥弥散情况。结果与结论:骨水泥由稀糊状期进入团状初期的时间为三四分钟;糊状期骨水泥采用注射器抽取注入灌注筒中更为方便;灌注筒和螺钉尾部的螺纹连接方便、紧密,无渗漏;推杆可以提供足够的灌注力;骨水泥在中空和侧孔处弥散出螺钉,侧孔排列规律性强,且各侧孔间距相等;常规椎弓根螺钉极限强度、极限位移显著高于新型可灌注骨水泥椎弓根螺钉(P<0.05);常规椎弓根螺钉屈服载荷以及屈服位移显著低于新型可灌注骨水泥椎弓根螺钉(P<0.05);骨水泥在可灌注骨水泥螺钉周围弥散分布规则,骨水泥由4排侧孔向不同的方向弥散入周围骨松质,且与相邻骨水泥团融合;新型可灌注骨水泥螺钉轴向拔出力较对照组增加了114%(P<0.05);新型可灌注骨水泥螺钉最大旋出力矩,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果证实,新型设计的可灌注骨水泥椎弓根螺钉,结合骨水泥推杆和灌注筒应用更加方便,能够有效控制骨水泥渗漏,提高椎弓根的稳定性且能在骨质疏松患者中广为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工程 骨质疏松 生物力学 生物材料 骨生物材料 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 生物力学特性 脊柱标本 安全性 实用性 骨水泥推杆 灌注筒 旋出力矩 抗屈实验 轴向拔出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骨质疏松治疗前后血清微量元素的变化 被引量:5
9
作者 雷艳霞 郭雄 +3 位作者 赵俊杰 李幼芬 耿冬 许鹏 《西安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414-417,共4页
目的 探讨骨质疏松与有关元素间的关系。方法 用原子吸收法对比测定了维甲酸所致骨质疏松模型组大鼠以及采用双骨胶囊中药和雌激素治疗后大鼠血清元素含量。结果 骨质疏松模型组大鼠血清铜、钾含量显著高于正常组 (P <0 0 5 ) ,... 目的 探讨骨质疏松与有关元素间的关系。方法 用原子吸收法对比测定了维甲酸所致骨质疏松模型组大鼠以及采用双骨胶囊中药和雌激素治疗后大鼠血清元素含量。结果 骨质疏松模型组大鼠血清铜、钾含量显著高于正常组 (P <0 0 5 ) ,硼含量低于正常对照 ;双骨胶囊中药治疗 6 0d后可使模型组大鼠血清硼显著升高 ,血清铜降低到正常水平 ;雌激素治疗不能纠正模型组大鼠血清高铜现象。结论 骨质疏松大鼠在骨丢失的同时 ,微量元素的含量也随之发生改变 ,微量元素硼和铜与骨代谢关系密切。中药双骨胶囊治疗骨质疏松与雌激素的治疗相比具有无副作用 ,维持微量元素平衡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大鼠 微量元素 中药 雌激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肉瘤患者肿瘤组织中PLOD2基因表达水平及其对肿瘤细胞迁移/侵袭的影响 被引量:4
10
作者 樊李瀛 衡立松 +5 位作者 段虹昊 程斌 张纯 姬乐 臧全金 吴昊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9年第24期2589-2593,共5页
目的 探讨骨肉瘤患者肿瘤组织中赖氨酸羟化酶2(PLOD2)基因表达水平及其对肿瘤细胞迁移/侵袭的影响。方法 选取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骨科采集的95例新鲜骨肉瘤患者肿瘤组织及其癌旁正常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化染色和实时荧光定量PCR(R... 目的 探讨骨肉瘤患者肿瘤组织中赖氨酸羟化酶2(PLOD2)基因表达水平及其对肿瘤细胞迁移/侵袭的影响。方法 选取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骨科采集的95例新鲜骨肉瘤患者肿瘤组织及其癌旁正常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化染色和实时荧光定量PCR(RT-PCR)方法检测其表达水平,分析PLOD2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取对数生长期人骨肉瘤细胞系MG-63,随机分为小干扰RNA(si RNA)-PLOD2组、阴性对照组(NC组)以及空白组,si RNA-PLOD2组转染si RNA-PLOD2干扰序列,NC组转染空载体,空白组不予任何处理。采用RT-PCR方法检测各组PLOD2基因表达水平,观察抑制PLOD2基因表达对骨肉瘤细胞迁移、侵袭能力的影响。结果 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骨肉瘤肿瘤组织中PLOD2阳性表达率(96. 84%)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7. 37%),差异有显著性(P <0. 05);骨肉瘤肿瘤组织中PLOD2 m RNA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差异有显著性(P <0. 05);PLOD2表达与TNM分期、软组织浸润、淋巴结远处转移密切相关(P <0. 05),与Ⅰ、Ⅱ期、不存在软组织浸润以及未发生淋巴结远处转移骨肉瘤患者比较,Ⅲ、Ⅳ期、存在软组织浸润以及发生淋巴结远处转移骨肉瘤患者肿瘤组织中PLOD2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 <0. 05),而与骨肉瘤患者性别、年龄、肿瘤直径、组织学类型无关(P> 0. 05);转染48 h,si RNA-PLOD2组PLOD2基因表达水平明显低于NC组、空白组(P <0. 05),NC组、空白组PLOD2基因表达水平无显著差异(P> 0. 05);Transwell侵袭实验以及划痕实验结果显示,si RNA-PLOD2组骨肉瘤细胞穿透基底膜数量、迁移细胞数量明显少于NC组、空白组(P<0. 05),NC组、空白组骨肉瘤细胞穿透基底膜数量、迁移细胞数量无显著差异(P> 0. 05)。结论 骨肉瘤患者肿瘤组织中PLOD2基因表达水平高于癌旁正常组织,其表达水平与骨肉瘤患者肿瘤TNM分期、软组织浸润、淋巴结远处转移有关,抑制PLOD2基因表达可抑制骨肉瘤肿瘤细胞迁移、侵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肉瘤 赖氨酸羟化酶 2 小干扰 RNA 细胞迁移 细胞侵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响儿童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早期诊断的多因素分析 被引量:5
11
作者 屈继宁 苗武胜 +5 位作者 李敏 吴永涛 姜海 汪兵 李云峰 党幼婷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17年第9期1180-1182,共3页
目的:探讨儿童发育性髋关节脱位的发病现状并分析影响其早期诊断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儿童发育性髋关节脱位的患儿150例,调查其社会学和临床病例特征,将可能影响患儿早期确诊的因素包括性别、出生地点、是否双侧发病、临床表现以及家... 目的:探讨儿童发育性髋关节脱位的发病现状并分析影响其早期诊断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儿童发育性髋关节脱位的患儿150例,调查其社会学和临床病例特征,将可能影响患儿早期确诊的因素包括性别、出生地点、是否双侧发病、临床表现以及家长文化程度等进行单因素分析,然后进行非条件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150例中89例(59.3%)患儿做到早期诊断。单因素分析显示性别、是否双侧发病,临床表现以及家长文化程度和患儿延迟诊断有关。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患儿的临床表现以及家长文化程度是患儿早期确诊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儿童发育性髋关节脱位起病隐匿,早期诊断率不高。患儿的临床表现以及家长文化程度和儿童发育性髋关节早期诊断率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脱位 先天性/诊断 流行病学因素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兔单侧椎动脉结扎致颈髓急性缺血改变的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郭帅 黄蓝萱 +3 位作者 贺高乐 杨宝辉 呼巧龙 李浩鹏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541-551,共11页
目的 :通过兔与人解剖学异同的结扎方法损伤椎动脉,观测急性期颈髓组织缺血变化,了解单侧椎动脉损伤对颈髓的影响。方法:选取30只日本大耳白兔(育龄126~140d;雌性17只,雄性13只),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5只,实验组行右侧椎动脉第一... 目的 :通过兔与人解剖学异同的结扎方法损伤椎动脉,观测急性期颈髓组织缺血变化,了解单侧椎动脉损伤对颈髓的影响。方法:选取30只日本大耳白兔(育龄126~140d;雌性17只,雄性13只),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5只,实验组行右侧椎动脉第一段结扎,对照组行右侧椎动脉第一段分离作为对照。每组分别于术后2h、6h、24h各处死5只,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Western Blotting和q RT-PCR方法观测BCL2相关X蛋白(BCL2-associated X protein,BAX)、B细胞淋巴瘤-2(B-cell lymphoma 2,BCL2)、含半胱氨酸的天冬氨酸蛋白酶3(cysteine-aspartic protease 3,CASP3)、FBJ三氏小鼠骨肉瘤病毒致癌基因同源物(Finkel-Biskis-Jinkins murine osteosarcoma viral oncogene homolog,FOS)等指标及其mRNA表达。结果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结果显示,结扎组兔颈髓组织中的BAX、BCL2、CASP3和FOS蛋白表达所有时间点均高于对照组,其中BAX(免疫组织化学染色:39975.00±1007.00;Western Blotting检测:3.81±0.04)和BCL2(免疫组织化学染色:49865.00±1783.00;Western Blotting检测:5.26±0.07)在术后24h时表达最多,CASP3在术后6h时最多(免疫组织化学染色:82218.00±1256.00;Western Blotting检测:3.46±0.08),FOS在术后2h时最多(免疫组织化学染色:23840.00±1584.00;Western Blotting检测:2.46±0.04),和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扎组上述蛋白的表达在不同观察节点也不相同,两两比较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BAX和BCL2随时间增加而增大,CASP3随时间增加先增大后减小,FOS随时间增加而减小。q RT-PCR检测结果显示,结扎组兔颈髓组织中的BAX、BCL2、CASP3和FOS表达均高于对照组,BAX(14.48±1.16)和BCL2(10.35±1.67)在术后24h时表达最多,CASP3在术后6h时最多(30.37±2.27),FOS在术后2h时最多(15.65±1.21),和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扎组上述mRNA的表达在不同观察节点也不相同,两两比较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BAX和BCL2随时间增大,CASP3随时间增加先增大后减小,FOS随时间增加逐渐减小。结论:结扎兔右侧椎动脉第一段会造成兔颈髓轻度急性缺血损伤,对CASP3的检测提示术后6h时损伤最严重,该缺血损伤可以很快恢复,在24h时已基本恢复至术前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动脉损伤 椎动脉结扎 中枢缺血 动物实验 日本大耳白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胆汁酸肠肝循环对消化间期移行性复合运动的作用 被引量:4
13
作者 张珍妮 董蕾 +1 位作者 刘欣 李毅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04年第11期2610-2613,共4页
目的:探讨胆汁酸肠肝循环对消化间期胃肠移行陛复合运动(MMC)的影响. 方法:建立狗胆汁酸体外循环模型(n=12),观察在胆汁酸肠肝循环完整、胆汁体外引流及自体胆汁回输时MMC及血浆胃动素(MTL)浓度的变化. 结果:正常狗小肠MMC有3个不同的时... 目的:探讨胆汁酸肠肝循环对消化间期胃肠移行陛复合运动(MMC)的影响. 方法:建立狗胆汁酸体外循环模型(n=12),观察在胆汁酸肠肝循环完整、胆汁体外引流及自体胆汁回输时MMC及血浆胃动素(MTL)浓度的变化. 结果:正常狗小肠MMC有3个不同的时相;Ⅲ相时MTL水平较Ⅰ相明显增高(433.8±46.3ng/L vs112.6±21.7ng/L, P=0.000<0.01).胆汁体外引流时,MMC周期明显延长(110.2±13.6 min vs 99.1±14.4 min,P=0.001<0.01), 无Ⅲ相活动,Ⅰ相缩短(31.0±6.6min vs 53.2±9.2min, P=0.002<0.01),Ⅱ相延长(79.2±11.8 min vs 41.3±9.9 min,P=0.001<0.01),Ⅱ相末30 min的动力指数较正常时降低(41.3±6.8 mV/s vs 69.1±9.2 mV/s vs. P=0.001<0.01);而MTL在各监测点间无明显变化.自体胆汁回输后,仍无明显的MMC Ⅲ相活动,与灌输前比较, MMC周期缩短(101.9±14.0 min vs 110.2±13.6 min. P=0.03<0.05),Ⅰ相延长(44.1±6.3 min vs 31.0±6.6 min,P=0.002<0.01),Ⅱ相缩短(57.9±10.7 min vs 79.2±11.8 min,P=0.002<0.01),Ⅱ相末30 min的动力指数较引流前明显增高(59.4±7.6 mV/s vs 41.3±6.8 mV/s, P=0.002<0.01),接近正常的MMC特征;而血浆MTL水平仍无明显变化. 结论:胆汁酸肠肝循环对维持MMC有重要意义,MTL可能发挥着重要的中介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汁酸肠肝循环 消化间期 移行性复合运动 生理功能 胃动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健骨丸结合局部热敷治疗踝关节骨折的疗效 被引量:5
14
作者 陈兵 王茂丽 +3 位作者 林占军 安勤德 董博 王涛 《世界中医药》 CAS 2020年第13期1989-1992,共4页
目的:观察健骨丸结合局部热敷辅助常规内固定术治疗对踝关节骨折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广元市中医院收治的踝关节骨折患者141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的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n=69)和观察组(n=72)。经过21 d的治疗,... 目的:观察健骨丸结合局部热敷辅助常规内固定术治疗对踝关节骨折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广元市中医院收治的踝关节骨折患者141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的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n=69)和观察组(n=72)。经过21 d的治疗,分析患者股转换标志物与血流变指标的变化。结果:经过治疗后2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视觉模拟评分(VAS)、血液流变学指标、β-I型胶原羧基端肽(β-CTx)、N-端骨钙素(N-MID)、总Ⅰ型胶原氨基端延长肽(T-PINP)均较治疗前改善,其中观察组改善较对照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骨丸结合局部热敷辅助常规外固定治疗对踝关节功能的恢复效果明显,大幅度减轻康复期患者伤口部位疼痛,对骨折所引起的骨质疏松与静脉血栓形成也起到了保护预防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踝关节骨折 健骨丸 局部热敷 常规外固定 骨转换标志物 血流变 AOFAS评分 视觉模拟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T”形锁定钢板治疗Letenneur Ⅰ型Hoffa骨折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2
15
作者 马腾 王谦 +4 位作者 路遥 孙亮 李忠 张堃 陈静宏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17年第4期513-515,共3页
目的:探讨应用小"T"形锁定钢板治疗Letenneur Ⅰ型Hoffa骨折的临床疗效与后期功能评价。方法:对25例Letenneur Ⅰ型Hoffa骨折的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术前均对患者双膝关节行影像学检查;使用Lysholm膝关节评分表进行伤前... 目的:探讨应用小"T"形锁定钢板治疗Letenneur Ⅰ型Hoffa骨折的临床疗效与后期功能评价。方法:对25例Letenneur Ⅰ型Hoffa骨折的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术前均对患者双膝关节行影像学检查;使用Lysholm膝关节评分表进行伤前评分。手术均采用切开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术后前3个月及半年、1年进行复查,观察骨折愈合情况。末次随访时对患膝再次进行Lysholm评分评估患侧膝关节功能。结果:25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24个月(平均17.4个月),骨折全部愈合,愈合平均时间为5.9个月。无感染、骨不连及内固定失效等并发症发生。对伤前、愈后膝关节Lysholm评分进行统计学分析,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Letenneur Ⅰ型Hoffa骨折的患者,应用小"T"形锁定钢板固定取得了很好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折 骨折固定术 @小"T"形锁定钢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带齿状垫片空心螺钉治疗肱三头肌止点撕脱骨折28例疗效观察 被引量:1
16
作者 衡立松 朱养均 +2 位作者 张军 张堃 段虹昊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17年第3期368-369,共2页
目的:探讨带齿状垫片空心螺钉治疗肱三头肌止点撕脱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8例肱三头肌止点撕脱骨折患者行切开复位带齿状垫片空心螺钉内固定,末次随访时采用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MEPS)评定肘关节功能。结果:28例患者术后获9~16个月(平... 目的:探讨带齿状垫片空心螺钉治疗肱三头肌止点撕脱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8例肱三头肌止点撕脱骨折患者行切开复位带齿状垫片空心螺钉内固定,末次随访时采用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MEPS)评定肘关节功能。结果:28例患者术后获9~16个月(平均12.4个月)随访,所有患者骨折均获骨性愈合,愈合时间8~16周(平均12.8周)。末次随访时肘关节屈曲活动度115°~135°,平均126°;肘关节伸直活动度0°~18°,平均6°。根据MEPS评分评定疗效:优23例,良2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89.3%,1例患者出现螺钉松动。结论:应用带齿状垫片空心螺钉治疗肱三头肌止点撕脱骨折,方法简单,安全有效,临床效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肢骨骼 @肱三头肌 骨折固定术 肌腱固定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人后方孟氏骨折的手术治疗 被引量:4
17
作者 何晓 杨佳瑞 +2 位作者 冯泉 衡立松 张堃 《实用骨科杂志》 2020年第11期1030-1033,共4页
目的探讨成人后方孟氏骨折的损伤特点、手术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我院创伤骨科收治的21例后方孟氏骨折患者资料,其中男14例,女7例,年龄18~60岁,平均(45.4±9.5)岁。依据Jupiter分型,ⅡA型12例,ⅡB... 目的探讨成人后方孟氏骨折的损伤特点、手术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我院创伤骨科收治的21例后方孟氏骨折患者资料,其中男14例,女7例,年龄18~60岁,平均(45.4±9.5)岁。依据Jupiter分型,ⅡA型12例,ⅡB型6例,ⅡC型3例。对尺骨近端骨折的处理,18例采用鹰嘴解剖锁定钢板或者克氏针和张力带固定,3例采用直行锁定钢板固定;12例合并尺骨冠状突骨折者采用空心拉力螺钉或袢钢板固定;17例桡骨头骨折采用埋头钉或微型钢板修复固定,4例行桡骨头置换;带线铆钉修复外侧副韧带。记录患者术后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情况,末次随访采用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mayo elbow performance score,MEPS)评定肘关节功能。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平均(25.0±8.8)个月随访,患者骨折均获骨性愈合,愈合时间平均(12.8±1.7)周。肘关节屈伸范围平均(121.7±15.4)°,前臂旋转范围平均(135.0±17.6)°,Mayo肘关节评分平均为(85.3±12.4)分,优10例,良7例,可2例,差2例,优良率为80.9%。5例发生异位骨化,发生率为23.8%。结论后方孟氏骨折多为高能量损伤,桡骨头通常为粉碎性骨折,冠状突的骨折为基底部的骨折(R&MⅢ型),外侧副韧带损伤严重;通过肘后正中入路可满足手术需要,术中应着重恢复桡骨头和冠状突结构并建立稳定内固定支撑,仔细修复重建韧带结构;早期手术和术后及时的功能锻炼有利于肘关节功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肘关节 后方孟氏骨折 骨折固定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翻外科治疗专家共识 被引量:25
18
作者 王正义 姜保国 +21 位作者 唐康来 张建中 俞光荣 徐向阳 马昕 陈兆军 胡勇 桂鉴超 梁晓军 宋卫东 苗旭东 张奉琪 杨茂伟 徐海林 王旭 高鹏 谢鸣 鲍同柱 洪建军 黄雷 王爱国 《中华骨与关节外科杂志》 2018年第2期87-95,共9页
外翻畸形的矫正依赖于手术治疗,其外科治疗极具挑战性。通过查阅文献,国内知名专家与部分对外翻的治疗积累了丰富临床经验的专家经过反复的讨论修改,撰写成我国首部《外翻外科治疗专家共识》,供骨科、尤其是足踝外科同仁们在临床... 外翻畸形的矫正依赖于手术治疗,其外科治疗极具挑战性。通过查阅文献,国内知名专家与部分对外翻的治疗积累了丰富临床经验的专家经过反复的讨论修改,撰写成我国首部《外翻外科治疗专家共识》,供骨科、尤其是足踝外科同仁们在临床工作中参考应用。本共识主要内容包括:手术适应证和禁忌证、术前检查和评估、外翻的分类及手术方式的选择、常用术式的适应证与矫形能力评价,还介绍了可能发生的外科并发症的预防和治疗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足母]外翻 足畸形 手术后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双运动轨迹半膝关节假体的问题与对策 被引量:1
19
作者 黄晨 刘博 +6 位作者 革军 刘鹏 陈国景 李靖 郭征 王臻 赵学东 《中国骨与关节外科》 2013年第3期219-224,共6页
背景:应用全膝置换治疗儿童股骨髁部恶性骨肿瘤会破坏胫骨端骨骺而导致儿童生长发育过程中出现双侧肢体不等长。本课题组针对单纯半膝髁表面置换后金属假体对胫骨平台造成磨损的问题,首次提出双运动轨迹半膝关节置换理念。目的:分析儿... 背景:应用全膝置换治疗儿童股骨髁部恶性骨肿瘤会破坏胫骨端骨骺而导致儿童生长发育过程中出现双侧肢体不等长。本课题组针对单纯半膝髁表面置换后金属假体对胫骨平台造成磨损的问题,首次提出双运动轨迹半膝关节置换理念。目的:分析儿童双运动轨迹半膝关节假体在临床应用中出现的问题,提出改进意见,并对该假体的具体参数和力学特性进行研究。方法:随机选取2011年7月至2013年3月行双运动轨迹半膝关节置换术的6例患儿,对假体髁部参数进行测量及对术后膝关节AKS评分进行统计学分析。选取1例股骨远端骨肿瘤患儿,采集其健侧膝关节的CT及MR数据,利用Mimics10.01及Geomagic studio 12.0软件进行三维重建及图像配准。结果:6例患儿的术后AKS评分与其使用的假体髁部参数存在线性关系;三维重建的股骨髁及关节软骨的复合模型导入Pro/Engineer 5.0软件中计算膝关节力线及旋转轴,并做韧带打孔及内部结构的设计。结论:假体旋转中心在矢状面的横向及纵向偏移均可引起假体不稳,直接导致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不佳;新方法制作的双运动轨迹半膝关节假体拥有静力学稳定性,同时可最大程度恢复膝关节的前后向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肿瘤 假体设计 膝关节 韧带 生物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PLL采用后路保留一侧肌肉韧带复合体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还是颈前路椎体骨化物复合体可控前移术? 被引量:1
20
作者 郝定均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98-199,共2页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ossification of the posterior longitudinal ligament,OPLL)是颈椎后纵韧带组织异位骨化造成颈脊髓腹侧受压而引起的一系列中枢神经功能损害,其保守治疗效果有限,往往需要外科手术干预。目前的手术方式主要包括前...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ossification of the posterior longitudinal ligament,OPLL)是颈椎后纵韧带组织异位骨化造成颈脊髓腹侧受压而引起的一系列中枢神经功能损害,其保守治疗效果有限,往往需要外科手术干预。目前的手术方式主要包括前路颈椎椎体次全切除减压、后路颈椎椎板切除或椎管扩大椎板成形,以及前后联合入路手术等术式。此类患者手术治疗难度大、风险高、相关并发症也较多,一直以来都是脊柱外科关注的焦点。虽然国内外学者进行了大量研究,但手术方式的选择仍存在较大争议。近年来,国内一些学者经过多年的临床实践和探索,提出了诸多新的手术理念和改良术式,如颈椎前路椎体骨化物复合体可控前移术、保留后伸肌肉韧带复合体的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等。在一定程度上,这些新术式具有减少术中脊髓损伤风险、降低脑脊液漏或术后轴性疼痛等并发症,有利于患者早期开展功能康复训练等优势。然而,任何新技术的推广和普及均需要对其适应证选择、技术难点把控、临床安全性和有效性及学习周期和曲线等问题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和讨论,以避免盲目效仿而引发新的手术风险和并发症。为此,本期特邀请国内颈椎外科专家对颈椎OPLL前后路新术式相关问题进行讨论,以期在科学、理性的基础上合理、正确应用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板切除减压 OPLL 瘢痕形成 颈椎曲度 疗效确切 复合体 前移术 远期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