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化学还原法制备核壳铜-银包覆粉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
- 1
-
-
作者
兰新哲
杨勇
宋永辉
高雯雯
-
机构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冶金工程学院、陕西省冶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出处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55-58,62,共5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0434030)
-
文摘
由于其良好的抗氧化性、热稳定性及高电导性,核壳结构铜-银包覆粉在电子浆料、导电填料等众多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总结归纳了化学还原法制备核壳结构铜-银包覆粉的研究进展,重点介绍了直接置换法和还原剂还原两种方法的制备工艺、机理及研究结果。分析表明:包覆过程中铜粉的性能、温度、搅拌速度等因素对最终包覆产品的性能有较大影响;铜粉的氧化、包覆时的水解及银盐利用率低等问题是制约核壳结构铜-银包覆粉制备的关键问题。据此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并对今后的研究应用方向进行了展望,为进一步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础。
-
关键词
核壳结构
铜-银包覆粉
化学还原
影响因素
-
Keywords
core-shell structure, Cu-Ag coated powder, chemical reduction, influencing factors
-
分类号
TQ316.334
[化学工程—高聚物工业]
X703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
-
题名ISP冶炼厂含铅污染物排放工艺环节分析
被引量:6
- 2
-
-
作者
马红周
王成军
刘勇
冯涛
孙大林
-
机构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冶金工程学院、陕西省冶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管理学院
-
出处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60-63,共4页
-
基金
环保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201109053)
-
文摘
通过对采用ISP工艺冶炼铅锌的冶炼厂周边土壤中的铜、铅、锌进行取样分析,得到土壤中铜、铅、锌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进入环境中铅的污染物形式是铅烟,产生的环节主要有铅熔炼、烟化等,铅以铅精矿形式进入环境的可能性较小。
-
关键词
铅
ISP
污染物
排放
-
Keywords
lead
ISP
pollutant
discharge
-
分类号
TF812
[冶金工程—有色金属冶金]
-
-
题名成型压力对低变质粉煤微波催化共热解的影响
被引量:2
- 3
-
-
作者
吴雷
周军
梁坤
张秋利
宋永辉
田宇红
-
机构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冶金工程学院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冶金工程学院、陕西省冶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出处
《煤炭转化》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7-13,41,共8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1774227和51504180)
陕西省自然科学基础研究计划项目(2017ZDJC-33)
陕西省科技统筹创新工程项目(2011KTDZ01-05-04)
-
文摘
对不同成型压力下低变质粉煤与二硫化钼微粉冷压而成的型煤进行微波共热解实验.通过对热解产物收率分析、固体产物工业分析和元素分析、微观形貌(SEM)分析及红外光谱(FTIR)检测、液体产物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检测以及气体产物组分分析等方法,研究了成型压力对型煤微波催化共热解产物收率和产品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成型压力增大,液体产物收率呈先增大后基本不变的趋势.在成型压力为7 MPa时,微波共热解所得液体产物收率达到28.4%(质量分数,下同),固体产物收率为64.0%,煤气收率为7.6%;所得煤气中CH_4,CO和H_2的体积分数分别为25.34%,31.51%和22.19%,热值为15.14MJ/m^3;焦油中羟基、单核芳烃及脂肪族—CH_2和—CH_3结构含量较高,焦油呈轻质化态势.
-
关键词
低变质粉煤
微波热解
二硫化钼
成型压力
产物分析
-
Keywords
low rank pulverized coal
microwave pyrolysis
molybdenum disulfide
molding pressure
products analysis
-
分类号
TQ530.2
[化学工程—煤化学工程]
-
-
题名微波功率对低变质煤与塑料共热解的影响
被引量:4
- 4
-
-
作者
刘巧妮
宋永辉
曹明
刘钰辉
-
机构
中煤科工集团西安研究院有限公司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冶金学院、陕西省冶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中煤西安设计工程有限公司
-
出处
《煤炭转化》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7-31,共5页
-
基金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09BAA20B01)
榆林市科技计划项目(2011JY004)
-
文摘
对陕北孙家岔(SJC)煤和聚丙烯塑料(PP)进行了微波共热解实验,采用红外光谱仪、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煤气分析仪等仪器对热解产物进行了分析表征,主要研究了热解终温为800℃时,不同的微波热解功率对热解产物组成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随着微波功率的降低,热解后所得固态产物中灰分的含量逐渐降低,挥发分的含量逐渐升高,其他元素的含量变化不大,C元素的含量基本保持在一定区域内而不发生变化;CO和H2含量逐渐减小,CH4含量呈现增加的趋势,CnHm和CO2含量基本不变;热解后所得焦油成分中烷烃类和烯烃类物质的含量逐渐减小,而芳香烃类物质的含量逐渐增大.
-
关键词
低变质煤
塑料
微波
共热解
-
Keywords
low metamorphic coal
plastic
microwave
co-pyrolysis
-
分类号
TQ530.2
[化学工程—煤化学工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