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油气田碳酸钙垢的高效去除技术研究
1
作者 陈香 程海宏 +3 位作者 侯轶 张瑜 李雅俐 董梅玉 《石油化工应用》 2025年第3期91-96,共6页
油气田开采过程中,碳酸钙(CaCO_(3))垢的沉积是一个严重的问题,它不仅增加了油气田的维护成本,还可能导致油气田生产的不稳定甚至停产。研发一种高效、环保的CaCO_(3)垢清除剂对于保障油气田的正常运行、提高采油效率具有重要意义。本... 油气田开采过程中,碳酸钙(CaCO_(3))垢的沉积是一个严重的问题,它不仅增加了油气田的维护成本,还可能导致油气田生产的不稳定甚至停产。研发一种高效、环保的CaCO_(3)垢清除剂对于保障油气田的正常运行、提高采油效率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通过复配螯合剂与其他助剂,成功筛选出了一种针对油气田CaCO_(3)垢的高效除垢剂配方。实验确定了清除CaCO_(3)垢的高效除垢剂配方:乙二胺四乙酸二钠(EDTA-2Na)∶柠檬酸(CA)为20∶7,除垢剂TG在质量分数为3%、温度为40℃、pH值为5、反应时间为12 h时,除垢率达99.04%。这一成果不仅有效解决了油气田CaCO_(3)垢的清除问题,而且展示了在保障油气田开采效率和环境友好性方面的巨大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田 CaCO_(3) 除垢剂 螯合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墨相氮化碳基光催化复合材料的元素掺杂改性研究综述
2
作者 薛丹 朱华英 +2 位作者 林春玲 候寅 宋邓萌 《化学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9-35,共7页
基于g-C_(3)N_(4)(石墨相氮化碳)的光催化技术在污染物降解、光催化制氢、光催化还原CO 2等领域展现出巨大的潜力,然而,比表面积小、光生电子-空穴对复合率较高、光吸收范围有限等限制了g-C_(3)N_(4)的应用。提升其光催化性能的方法通... 基于g-C_(3)N_(4)(石墨相氮化碳)的光催化技术在污染物降解、光催化制氢、光催化还原CO 2等领域展现出巨大的潜力,然而,比表面积小、光生电子-空穴对复合率较高、光吸收范围有限等限制了g-C_(3)N_(4)的应用。提升其光催化性能的方法通常有元素掺杂、形貌调控、构建异质结等。文中详细阐述了通过非金属元素和金属元素掺杂改性g-C_(3)N_(4)的方法、机理及其应用。此外,对g-C_(3)N_(4)的后续改性方向,如非金属和金属元素共掺杂、多种改性方法耦合作用的前景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相氮化碳 元素掺杂改性 光催化 降解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气化渣的改性及其在水泥增强中的应用研究
3
作者 丁天昱 王龙江 +1 位作者 鱼涛 陈刚 《化工技术与开发》 2025年第1期66-69,共4页
为了解决煤气化渣在工业生产中大量产生但难以得到有效利用,以及传统水泥材料的强度提升受限的问题,本文研究了煤气化渣的改性以及在水泥中的应用。采用特定的溶剂,在适宜的温度和搅拌条件下,对煤气化渣进行改性处理,再将改性后的煤气... 为了解决煤气化渣在工业生产中大量产生但难以得到有效利用,以及传统水泥材料的强度提升受限的问题,本文研究了煤气化渣的改性以及在水泥中的应用。采用特定的溶剂,在适宜的温度和搅拌条件下,对煤气化渣进行改性处理,再将改性后的煤气化渣作为掺合料加入水泥中,评价了其作用效能。结果显示,随着煤气化渣的掺量增加,水泥强度先升后降,掺量为15%时强度最优。使用溶剂对煤气化渣进行改性,15%掺量下,2.5%的改性剂可使水泥块7d和28d的抗压强度分别达到2.15MPa和7.0MPa。在水泥碎石中,3%的改性剂可使水泥块7d和28d的抗压强度达到12MPa和18MPa。本文优化了煤气化渣的改性条件,优选了掺量和改性剂用量,将其掺入水泥后,提升了水泥基材料的强度,为煤气化渣在水泥工业中的高值化利用提供了理论和数据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气化渣 改性剂 水泥工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然气井井筒解堵工作液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4
作者 李善建 杜进繁 +3 位作者 贺建英 孙冬 乔林胜 王帅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38-241,共4页
通过文献调研,分析了各种井筒解堵工作液的解堵机理,综述了各类型常用井筒解堵工作液的应用进展及优缺点;介绍了有机解堵工作液、有机缓释微乳酸解堵工作液、复合型解堵工作液等新型解堵工作液的研究进展;分析了解堵工作液在制备与实际... 通过文献调研,分析了各种井筒解堵工作液的解堵机理,综述了各类型常用井筒解堵工作液的应用进展及优缺点;介绍了有机解堵工作液、有机缓释微乳酸解堵工作液、复合型解堵工作液等新型解堵工作液的研究进展;分析了解堵工作液在制备与实际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未来解堵工作液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堵工作液 井筒堵塞 解堵 发展趋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效石油烃降解菌群的构建及其含油污泥修复性能
5
作者 孙妩娟 李倩 +5 位作者 李小玲 石华强 杨志成 柯从玉 王嗣昌 张群正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6468-6474,共7页
为提高微生物修复含油土壤效果,本研究从油田含油土壤中筛选出4株高效石油烃降解菌R、J、C及K,通过16S rDNA分别鉴定为铜绿假单胞菌、热带假丝酵母菌、红城红球菌和枯草芽孢杆菌。这几株菌均能代谢生物表面活性剂,并对原油具有良好的降... 为提高微生物修复含油土壤效果,本研究从油田含油土壤中筛选出4株高效石油烃降解菌R、J、C及K,通过16S rDNA分别鉴定为铜绿假单胞菌、热带假丝酵母菌、红城红球菌和枯草芽孢杆菌。这几株菌均能代谢生物表面活性剂,并对原油具有良好的降解性能。通过拮抗实验、表面张力测定以及对石油烃不同组分的降解性能分析,并结合优势互补原则最终确定将菌株R、K、J和C按1∶1∶1∶1进行复配以构建高效复合降解菌群。复合菌群能够发挥不同菌株之间的协同作用,进一步提高其对石油烃的降解性能,在相同条件下对石油烃降解率达到91.2%,明显优于单菌株。通过现场实验发现,采用复合菌剂对含油土壤进行生物强化处理60d后,土壤中的含油量从初始的4.97%下降到了0.34%,达到国家耕地二类标准,表明该菌群在含油土壤修复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油土壤 微生物修复 生物降解 菌种筛选 复合菌群构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湿气环境中CO_(2)-H_(2)S在α-Fe(110)密排面上吸附与点蚀机理研究
6
作者 李金灵 马文骏 +2 位作者 朱世东 屈撑囤 付安庆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0期82-93,共12页
目的从微观尺度探究CO_(2)-H_(2)S(CO_(2)和H_(2)S共存)在湿气管道顶部的吸附特性,进而揭示点蚀机理。方法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利用Materials Studio构建CO_(2)、H_(2)S和CO_(2)-H_(2)S在α-Fe(110)密排面的吸附模型,对CO_(2)... 目的从微观尺度探究CO_(2)-H_(2)S(CO_(2)和H_(2)S共存)在湿气管道顶部的吸附特性,进而揭示点蚀机理。方法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利用Materials Studio构建CO_(2)、H_(2)S和CO_(2)-H_(2)S在α-Fe(110)密排面的吸附模型,对CO_(2)、H_(2)S和CO_(2)-H_(2)S在α-Fe(110)面的吸附能、局域态密度、分波态密度和差分电荷密度进行仿真;利用高温高压釜模拟CO_(2)-H_(2)S-Cl^(-)腐蚀环境,分析L360钢在湿气环境中的腐蚀行为;最后,揭示含Cl^(-)湿气管道顶部CO_(2)-H_(2)S吸附机制与点蚀机理。结果CO_(2)、H_(2)S、CO_(2)-H_(2)S及CO_(2)-H_(2)S-Cl^(-)在最稳定位置时的吸附能分别为-4.065、-3.961、-8.538、-12.775e V,表明相较于CO_(2)与H_(2)S单独吸附,CO_(2)-H_(2)S在α-Fe(110)面的吸附能更负,Cl^(-)会进一步降低CO_(2)-H_(2)S的吸附能;且CO_(2)在与H_(2)S竞争环境电子中占优势;Cl^(-)会使CO_(2)-H_(2)S的局域态密度峰值降低,转移趋势为失去电子,基体和腐蚀介质的电子向着低能级跃迁释放出更多能量,进而加强了Fe与CO_(2)-H_(2)S间的化学键强度;Cl^(-)的2p轨道与Fe的3d轨道在-6.8 eV和-5.7 eV发生重叠,Cl^(-)被吸附到Fe表面并与Fe形成化学键生成氯化物,进而改变腐蚀产物膜的组分与结构,削弱产物膜的致密性和稳定性,减弱腐蚀阻抗力。在含Cl^(-)湿气的CO_(2)-H_(2)S环境中,液相中的Cl^(-)浓度升高,使L360钢的气相平均腐蚀速率逐渐增大,最高达2.935mm/a,点蚀越发严重。结论CO_(2)与H_(2)S在α-Fe(110)面吸附存在一定的协同和竞争作用,协同促进金属的腐蚀,FeCO3会优先沉积成膜,但H_(2)S会抑制FeCO3的生长,腐蚀产物以FeS为主;Cl^(-)会增强CO_(2)-H_(2)S与α-Fe(110)面间的作用力,弱化腐蚀产物膜层的保护性,进一步加速金属腐蚀、尤其是点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_(2)-H_(2)S Cl^(-) 第一性原理 α-Fe(110)密排面 吸附特征 腐蚀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两性离子粘土稳定剂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7
作者 孟祖超 李正辉 +3 位作者 马海瑞 相杰 王天文 李莹莹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48-852,857,共6页
以丙烯酰胺(AM)、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DMDAAC)、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AMPS)和N-乙烯基吡咯烷酮(NVP)为反应单体,以过硫酸胺、亚硫酸氢钠为引发剂,制备了一种新型的两性离子粘土稳定剂,并采用红外光谱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 以丙烯酰胺(AM)、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DMDAAC)、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AMPS)和N-乙烯基吡咯烷酮(NVP)为反应单体,以过硫酸胺、亚硫酸氢钠为引发剂,制备了一种新型的两性离子粘土稳定剂,并采用红外光谱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在40℃下,当引发剂加量为0.55%,AM∶AMPS∶DMDAAC∶NVP物质的量比为160∶20∶13∶2,反应时间为3 h时,所制备的四元共聚物AM/AMPS/DMDAAC/NVP防膨率可达90.74%,具有良好的耐温耐盐性及耐酸碱性能,可以有效防止粘土水化膨胀、分散运移,有利于降低采油成本,在油气田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粘土稳定剂 储层保护 两性离子聚合物 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中和”背景下油气储层保护技术教学探究
8
作者 陈世军 薛丹 +2 位作者 陈刚 吴亚 李善建 《现代盐化工》 2024年第5期4-6,共3页
“油气储层保护技术”课程是西安石油大学应用化学专业的专业限选课程之一。在油气储层保护技术教学中,引入“碳中和”的概念,CCUS兼顾能源与环境两大主题,是实现碳减排的最优选择,CCUS也是解决我国发展中减碳的必要手段。因此,在“油... “油气储层保护技术”课程是西安石油大学应用化学专业的专业限选课程之一。在油气储层保护技术教学中,引入“碳中和”的概念,CCUS兼顾能源与环境两大主题,是实现碳减排的最优选择,CCUS也是解决我国发展中减碳的必要手段。因此,在“油气储层保护技术”教学中,为实现减碳降碳和绿色可持续发展,必须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强化“碳中和”理念,通过学科交叉渗透,突破传统专业界限,并吸收当代学术新思想,丰富本课程教学内容,拓展油气储层保护技术专业课程的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中和 储层保护 教学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保型植物酚类油田化学品研究进展 被引量:1
9
作者 刘全兴 黄晨 +1 位作者 闫强伟 张洁 《化工科技》 CAS 2023年第2期64-69,共6页
随着环保理念日渐深入人心,在追求化学品高品质的前提下,越来越注重产品无公害、易降解及生产工艺发展潜力。天然高分子材料可以转化为增值资源,用于石油和天然气生产,满足油田化学品相关的环境要求、生产化学品的原材料可持续性及降低... 随着环保理念日渐深入人心,在追求化学品高品质的前提下,越来越注重产品无公害、易降解及生产工艺发展潜力。天然高分子材料可以转化为增值资源,用于石油和天然气生产,满足油田化学品相关的环境要求、生产化学品的原材料可持续性及降低碳氢化合物生产总成本的需要。简述了天然聚合物在油田作业中的应用及酚类油田化学品的发展历程,重点阐述了以植物酚类材料作为新型钻井液处理剂、油田水处理剂、油井水泥外加剂和强化采油用化学剂的研究进展及最新研究成果,并对植物酚类化学品的研究方向和发展前景进行了分析与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酚 钻井液 水处理 水泥外加剂 采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油污泥处理与资源化利用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方炯 李强 +2 位作者 吴玉曼 鱼涛 陈刚 《化工科技》 CAS 2024年第1期83-86,共4页
介绍了含油污泥的来源、特征及其对环境的影响,总结了含油污泥处理技术的最新进展。目前国内外含油污泥处理技术主要包括资源化处理和无害化处理两大类。其中,资源化处理技术涉及溶剂萃取、热解、超声波、热洗涤和调剖处理等方法,无害... 介绍了含油污泥的来源、特征及其对环境的影响,总结了含油污泥处理技术的最新进展。目前国内外含油污泥处理技术主要包括资源化处理和无害化处理两大类。其中,资源化处理技术涉及溶剂萃取、热解、超声波、热洗涤和调剖处理等方法,无害化处理技术包括焚烧、固化、氧化和生物处理等方法及对含油污泥残渣综合利用。详细论述分析和对比了含油污泥处理技术的优缺点和作用原理,为含油污泥的资源化、无害化高效处理提供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油污泥 处理技术 综合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树枝状压裂液交联剂的合成及抗盐性研究
11
作者 常娜娜 赵丹 +3 位作者 曹清昭 秦芳玲 张科良 吴亚 《应用化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886-2891,2896,共7页
通过氯代反应、Gabriel反应,以三乙醇胺合成树枝状三(2-氨基乙基)胺,进一步与硼砂、多元醇反应合成三(2-氨基乙基)胺硼酸酯交联剂,并通过IR、NMR对产物及中间体进行结构鉴定。将0.3%胍胶基液与树枝状胺硼酸酯以100∶4交联比交联,同时对... 通过氯代反应、Gabriel反应,以三乙醇胺合成树枝状三(2-氨基乙基)胺,进一步与硼砂、多元醇反应合成三(2-氨基乙基)胺硼酸酯交联剂,并通过IR、NMR对产物及中间体进行结构鉴定。将0.3%胍胶基液与树枝状胺硼酸酯以100∶4交联比交联,同时对比直线型三乙烯四胺硼酸酯交联剂,考察盐对交联胍胶压裂液的挑挂情况、表观黏度、抗剪切性能的影响。在高浓度的Na^(+)、Mg^(2+)、Ca^(2+)、Fe^(3+)溶液中,树枝状交联剂体系中显示了较好的挑挂性和较高的表观黏度,尤其在高浓度Ca^(2+)、Fe^(3+)溶液中。在183 g/L的高矿化度地下水中80℃、170 s^(-1)的剪切速率下持续剪切60 min后,树枝状交联胍胶黏度在70 mPa·s以上,能够满足高矿化度水基压裂液压裂施工的要求。SEM微观形貌分析显示在高矿化度地下水中树枝状交联剂交联胍胶保持分子链展开,形成错综缠绕的空间网络结构,且抑制高价金属离子结晶,从而具有良好的黏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盐性 交联剂 压裂液 合成 SEM微观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问卷调查的环境专业双语教学模式研究
12
作者 马岚婷 杨博 +2 位作者 何国强 鱼涛 屈撑囤 《高教学刊》 2024年第13期89-92,96,共5页
高等教育的质量直接塑造人才培养的水平,而人才培养的水平则直接影响科技创新的质量。双语课程教学是加强新工科建设、培养具备国际竞争力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重要途径。该研究以环境工程专业课物理性污染控制双语课程为例,采用问卷调查... 高等教育的质量直接塑造人才培养的水平,而人才培养的水平则直接影响科技创新的质量。双语课程教学是加强新工科建设、培养具备国际竞争力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重要途径。该研究以环境工程专业课物理性污染控制双语课程为例,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对双语专业课中存在问题进行详细分析。旨在通过解析了解课程问题、反思不足并总结经验,为更好地推动双语教学成为教育强国建设的引领力量,为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指明明确的方向的开展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语教学 新工科 物理性污染控制 环境工程 问卷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页岩气中甲烷在返排液中溶解度的研究进展
13
作者 康晓浩 马岚婷 +2 位作者 鱼涛 杨博 屈撑囤 《石油化工应用》 CAS 2024年第9期1-7,共7页
天然气在清洁能源市场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在“碳达峰”与“碳中和”的战略背景下,非常规天然气—页岩气开采行业正面临甲烷逸散治理的严峻挑战。压裂、生产过程中甲烷大量无规则的逸散不仅浪费资源,更对周边环境乃至全球生态系统... 天然气在清洁能源市场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在“碳达峰”与“碳中和”的战略背景下,非常规天然气—页岩气开采行业正面临甲烷逸散治理的严峻挑战。压裂、生产过程中甲烷大量无规则的逸散不仅浪费资源,更对周边环境乃至全球生态系统都构成了巨大的威胁。如何精确了解甲烷排放速率,是构建页岩气排放评估体系把控手段中重要的一环。甲烷溶解度的变化直接影响甲烷的逸散速率与总量,因此,对其规律的探索成为当前研究的重中之重。本文在前人实验的基础上,对影响甲烷溶解度的温度、压力以及矿化度等因素进行了深入论述,有助于构建排放评估体系、优化工艺设计,为实现减排目标提供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气 返排液 甲烷溶解度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生物协同纳米颗粒驱油的研究进展
14
作者 杨伟 李善建 丁倩 《化工技术与开发》 CAS 2024年第6期35-40,共6页
随着油田开采的不断深入,传统的驱油方法存在效率低下、环境污染等问题。近年来,微生物技术与纳米技术的结合,为提高油田采收率提供了新的思路。本文综述了微生物与纳米颗粒协同驱油的研究进展,包括微生物纳米驱油技术的研究现状、协同... 随着油田开采的不断深入,传统的驱油方法存在效率低下、环境污染等问题。近年来,微生物技术与纳米技术的结合,为提高油田采收率提供了新的思路。本文综述了微生物与纳米颗粒协同驱油的研究进展,包括微生物纳米驱油技术的研究现状、协同驱油机理、技术的稳定性等,并展望了相关的研究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技术 纳米技术 协同作用 油田采收 驱油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里格气田优化三开水平井三开“一趟钻”可行性研究
15
作者 杨碧学 宁金生 +1 位作者 黄旭平 陶鹏 《石油天然气学报》 2023年第2期205-213,共9页
近年来,随着长庆油田苏里格气田井身结构的调整,优化三开结构水平井已成为天然气各区块重要井型,并为控降故障复杂、钻井提速提效作出积极贡献。水平井“一趟钻”技术是某一开次井段使用一只钻头单趟钻完成的进尺和井眼轨迹控制技术,这... 近年来,随着长庆油田苏里格气田井身结构的调整,优化三开结构水平井已成为天然气各区块重要井型,并为控降故障复杂、钻井提速提效作出积极贡献。水平井“一趟钻”技术是某一开次井段使用一只钻头单趟钻完成的进尺和井眼轨迹控制技术,这是一项系统工程,不仅是钻井工程和钻井工具的全面升级,也是水平井整体技术水平的集中体现,是水平井钻井提速提效的有效途径。本文针对优化三开水平井三开“斜 + 水”井段,对致密气区域施工的18口井及历年数据分析,通过钻井工具优选、剖面轨迹优化、地质优势助力等各种措施,论证了三开“一趟钻”技术的可行性,通过完井资料分析“一趟钻”制约因素,研究“一趟钻”实施条件,为优化三开水平井三开“一趟钻”的实施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趟钻 钻井工具 旋转导向 储层钻遇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孔氧化铜/石墨烯的制备及其光催化苯羟基化的研究
16
作者 相杰 张子辰 +2 位作者 孟祖超 王天文 李莹莹 《化工技术与开发》 CAS 2024年第11期11-16,共6页
作为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苯酚在工业领域的应用非常广泛。但传统的苯酚制备方法较为复杂且不利于环保,一步法光催化苯制苯酚则具有制备方法简单、绿色环保的优点,引起了研究者的广泛关注。本文以硝酸铜和石墨烯为原料,采用水热法和自组... 作为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苯酚在工业领域的应用非常广泛。但传统的苯酚制备方法较为复杂且不利于环保,一步法光催化苯制苯酚则具有制备方法简单、绿色环保的优点,引起了研究者的广泛关注。本文以硝酸铜和石墨烯为原料,采用水热法和自组装技术制备了结合紧密的CuO/GO纳米复合材料。通过SEM、TEM、BET、XRD等手段对CuO/GO纳米复合材料进行了表征,研究了其在光催化苯羟基化反应中的催化性能,考察了催化剂加量、反应时间、苯的加量、氧化剂的用量等反应条件对催化剂的催化性能的影响,以及催化剂的回收重复利用率。结果表明,当苯含量为4mL、n(H_(2)O_(2))/n(苯)为7.5、CuO/GO的加量为0.328g·L^(-1)时,光反应2h,苯的转化率为52.8%,苯酚的产率为28.4%,且该光催化材料在重复使用后仍具有良好的催化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铜 石墨烯 光催化 苯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阳离子型胺类页岩抑制剂的合成与性能评价
17
作者 勇志华 白兵兵 +3 位作者 刘全兴 贾俊 陈磊 汤颖 《化学研究与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92-798,共7页
在复杂油气藏钻探过程中,井壁失稳会导致钻井周期延长和开发成本上升。目前,常用的泥页岩抑制剂存在抑制性能不足,用量大以及配伍性差的缺点。因此,研发一种抑制性强且具有良好稳定性以及配伍性的钻井液处理剂,对于开发复杂地层非常规... 在复杂油气藏钻探过程中,井壁失稳会导致钻井周期延长和开发成本上升。目前,常用的泥页岩抑制剂存在抑制性能不足,用量大以及配伍性差的缺点。因此,研发一种抑制性强且具有良好稳定性以及配伍性的钻井液处理剂,对于开发复杂地层非常规油气藏至关重要。本研究通过室内实验手段,以环氧氯丙烷与三乙醇胺为原料,研制出一种具有强抑制性能的季铵类阳离子抑制剂。岩心线性膨胀实验和岩屑滚动回收实验结果表明,该抑制剂表现出优异的性能。1%抑制剂作用下岩心线性膨胀率由62.43%降低至19.02%,岩屑滚动回收率从12.84%提升至60.31%。结合抑制剂表征结果分析得到该抑制剂通过静电作用抑制粘土的水化膨胀和分散,利用其多羟基官能团与粘土晶片之间的氢键作用实现抑制剂在粘土颗粒表面的吸附固定,从而有效抑制膨润土的水合、膨胀和分散,达到复杂地层开发应用的要求,在油气开采过程中具有实际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抑制剂 季铵盐 阳离子 钻井液性能 水化膨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合物在水基压裂液中的作用机理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8
作者 陶鹏 魏紫滢 +5 位作者 王满学 王方炯 刘晓彤 李泽轩 张洁 李永飞 《化工技术与开发》 CAS 2023年第12期47-51,共5页
在石油与天然气行业,水力压裂法仍是提高油井采收率最有效的方法。聚合物作为压裂液的添加剂之一,在压裂工艺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概述了在水基压裂液中聚合物作为减阻剂的减阻机理,分析了减阻结构,对其增黏机理进行了讨论,论述了聚... 在石油与天然气行业,水力压裂法仍是提高油井采收率最有效的方法。聚合物作为压裂液的添加剂之一,在压裂工艺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概述了在水基压裂液中聚合物作为减阻剂的减阻机理,分析了减阻结构,对其增黏机理进行了讨论,论述了聚合物聚丙烯酰胺交联金属的增黏机理,以及聚合物作为支撑剂涂层对压裂体系性能的改进及应用,讨论了聚合物在压裂液中面临的挑战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裂液 聚合物 减阻剂 增黏剂 支撑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拟内外源协同催化稠油水热裂解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张舒 马丽娃 +2 位作者 郭瑞 李永飞 陈刚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CAS 2023年第3期11-16,共6页
外源催化剂进入油藏后可能与原位无机矿物形成复合物,并发生协同催化水热裂解反应。制备了蒙脱土负载的柠檬酸锌复合物模拟内外源协同催化剂,考察了其对稠油的催化降黏性能,并对反应前后的稠油进行了热重(TGA)、差示扫描量热仪(DSC)、... 外源催化剂进入油藏后可能与原位无机矿物形成复合物,并发生协同催化水热裂解反应。制备了蒙脱土负载的柠檬酸锌复合物模拟内外源协同催化剂,考察了其对稠油的催化降黏性能,并对反应前后的稠油进行了热重(TGA)、差示扫描量热仪(DSC)、气相色谱(GC)和元素分析(EA)。结果表明,复合催化剂B@Zn(Ⅱ)L使稠油的降黏率(30℃)从55.2%升高到65.4%,说明稠油热采中存在内外源协同催化的现象;复合催化剂B@Zn(Ⅱ)L与供氢剂乙醇协同作用后,稠油的降黏率从65.4%升高到80.1%;协同作用后,稠油中的部分高烃类化合物裂解为低烃类化合物,部分重质组分分解为轻质组分。因此,稠油析蜡点降低,N、S质量分数下降,高碳烃类化合物相对含量降低,低碳烃相对含量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稠油 水热裂解 催化降黏 复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烷基糖苷钻井液润滑剂研究与应用进展
20
作者 张勤 王清臣 +1 位作者 吴玉曼 陈刚 《化工科技》 CAS 2023年第2期76-81,共6页
在钻井过程中一直存在钻具和井壁接触面间的摩擦问题,摩擦力过大会产生能耗大、钻具损耗大、黏附卡钻、起下钻困难等一系列钻井问题。钻井液中使用润滑剂可以有效改善摩阻问题,但是化学产品的研究与使用不能以破坏生存环境为代价,因此... 在钻井过程中一直存在钻具和井壁接触面间的摩擦问题,摩擦力过大会产生能耗大、钻具损耗大、黏附卡钻、起下钻困难等一系列钻井问题。钻井液中使用润滑剂可以有效改善摩阻问题,但是化学产品的研究与使用不能以破坏生存环境为代价,因此需要使用环保型钻井液润滑剂。对以烷基糖苷为代表的环保型钻井液用润滑剂的润滑性能、润滑机理及制备等进行了介绍,并对烷基糖苷钻井液的后续研究和应用进行了分析,期望未来的烷基糖苷钻井液润滑剂体系能解决高温高密度钻井液的高摩阻问题。此外,对其他环保性润滑剂材料和钻井液体系进行了综述,以期促进该领域高性能环保型材料的研究与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保 钻井液 润滑剂 烷基糖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