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5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应用型本科院校材料工程基础教学改革探讨——以西安航空学院为例 被引量:6
1
作者 齐铭 王琛 +2 位作者 王栓强 宋梦华 马莹 《教育教学论坛》 2020年第35期153-155,共3页
材料工程基础是材料类专业重要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教学目的要让学生掌握基本的专业知识,并能在此基础上联系生产实际,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践环节。作为一所新建应用型本科高校,考虑到学生的生源和教师教学经验等实际情况,本文在教学内容... 材料工程基础是材料类专业重要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教学目的要让学生掌握基本的专业知识,并能在此基础上联系生产实际,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践环节。作为一所新建应用型本科高校,考虑到学生的生源和教师教学经验等实际情况,本文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实验教学,教学考评体系等方面阐述了课程改革的思路,提出适用于我校实际情况的改革方案并进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材料工程基础 应用型 教学改革 探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培养学生工程应用能力的探索与实践——以西安航空学院材料类专业为例 被引量:2
2
作者 于方丽 王栓强 +4 位作者 鲁媛媛 张海鸿 孟志新 李鑫 谢辉 《化工高等教育》 2023年第1期19-24,150,共7页
培养具有大国工匠精神的应用型专业人才是我国加快建设科技强国的要求。立德树人,对焦需求、变焦应用,聚焦创新意识、工匠精神的培养,是新时代西安航空学院人才培养的方向和目标。文章针对该校材料类专业学生认知实践能力欠缺、工程实... 培养具有大国工匠精神的应用型专业人才是我国加快建设科技强国的要求。立德树人,对焦需求、变焦应用,聚焦创新意识、工匠精神的培养,是新时代西安航空学院人才培养的方向和目标。文章针对该校材料类专业学生认知实践能力欠缺、工程实践能力及创新实践能力不足等问题,探索并实践了“兴趣—乐趣—志趣”三阶段层级递进式学生工程应用能力培养体系,为有效解决应用型人才培养中的突出问题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材料类专业 应用型本科院校 工程应用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工科背景下构建航空材料产业学院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卢娜 李兆 曹静 《教育教学论坛》 2023年第23期41-44,共4页
新工科建设是在新科技革命、新产业革命、新经济背景下工程教育改革的重大战略选择,是今后我国工程教育发展的新思维、新方式。产业学院是高等院校一种新的办学形态,对于创新校企合作办学机制、实现产教深度融合,具有重要而积极的意义... 新工科建设是在新科技革命、新产业革命、新经济背景下工程教育改革的重大战略选择,是今后我国工程教育发展的新思维、新方式。产业学院是高等院校一种新的办学形态,对于创新校企合作办学机制、实现产教深度融合,具有重要而积极的意义。航空材料是航空产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西安航空学院材料类专业是以航空材料为特色的本科专业,以新工科背景下航空材料产业学院为对象,以构建航空材料产业学院为目标,对其研究思路、建设内容及研究方法展开了讨论,以期为高校开展新工科建设提供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工科 航空材料 产业学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工科背景下材料学科层次化实验教学体系设计的研究——以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为例
4
作者 吴坤尧 李兆 +1 位作者 鲁媛媛 王亚楠 《铸造设备与工艺》 2024年第2期75-78,共4页
面向新工科建设的实验教学是材料类专业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分析了传统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实验教学方式所存在的主要问题,通过优化专业实验项目设计、创新实验教学多元考核机制、落实实验室开放管理机制等方式深入探... 面向新工科建设的实验教学是材料类专业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分析了传统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实验教学方式所存在的主要问题,通过优化专业实验项目设计、创新实验教学多元考核机制、落实实验室开放管理机制等方式深入探讨了新工科背景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层次化实验教学改革方法,以期为新工科背景下材料学科实验教学提供参考和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工科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层次化 实验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的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析与实践 被引量:12
5
作者 谢辉 王栓强 +2 位作者 曹静 于方丽 杨常清 《教育教学论坛》 2018年第17期27-29,共3页
本文提出了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材料成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结合西安航空学院材料成型专业(铸造方向)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特色,从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实践基地建设、师资队伍建设以及教学质量体系等方面出发,在本专业人... 本文提出了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材料成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结合西安航空学院材料成型专业(铸造方向)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特色,从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实践基地建设、师资队伍建设以及教学质量体系等方面出发,在本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方面做些有益的探析与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校企合作 产教融合 人才培养模式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型本科院校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被引量:1
6
作者 于方丽 王栓强 王琛 《产业创新研究》 2023年第17期178-180,共3页
以西安航空学院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为例,针对该专业学生工程实践能力不足的问题,探索并实践了“一公里、两互通、三融合”的应用型人才体系,为有效解决应用型本科院校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中的突出问题提供了思路。
关键词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 应用型本科院校 人才培养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转换发光纳米材料对钙钛矿太阳能电池迟滞效应和离子迁移动力学的影响
7
作者 于嫚 高荣耀 +1 位作者 秦玉军 艾希成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59-366,I0001,I0002,共10页
迟滞效应是影响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性能和稳定性的重要问题,离子迁移和由此产生的界面离子积累是引起迟滞效应最重要的原因之一。本研究采用上转换发光纳米材料(Upconversion Luminescent Nanoparticles,UCNP)修饰电子传输层/钙钛矿活性... 迟滞效应是影响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性能和稳定性的重要问题,离子迁移和由此产生的界面离子积累是引起迟滞效应最重要的原因之一。本研究采用上转换发光纳米材料(Upconversion Luminescent Nanoparticles,UCNP)修饰电子传输层/钙钛矿活性层的界面及本征钙钛矿活性层,系统探究了UCNP对钙钛矿的形貌、结构、光谱/光电性能和离子迁移动力学的影响。结果表明:钙钛矿活性层经过UCNP修饰后器件的光电转换效率(Power Conversion Efficiency,PCE)最佳(16.27%),而且迟滞因子(Hysteresis Factor,HF)得到显著改善(0.05)。进一步采用回路切换瞬态光电技术系统探究了钙钛矿太阳能电池不受光生载流子干扰的离子迁移动力学过程,证明UCNP在光电转换过程中起到抑制离子累积和迁移的双重作用:一方面UCNP可以形成阻隔层,阻碍离子累积;另一方面,UCNP可以在退火过程中进入到钙钛矿体相晶界处,阻碍离子迁移,使恢复电压从0.43 V降低到0.28 V。极化诱导缺陷态模型解释了离子-载流子相互作用机制,阐释了UCNP抑制钙钛矿光伏器件迟滞效应的机理。本研究可以为调控钙钛矿太阳能电池迟滞提供一种有效的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转换发光纳米材料 钙钛矿太阳能电池 迟滞效应 离子迁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转换发光材料对钙钛矿本征性能的影响研究
8
作者 于嫚 李兆 豆蕊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51-153,159,共4页
利用太阳光的近红外和紫外部分实现全光谱响应无疑已成为提高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功率转换效率的重要焦点。通过引入光致发光转换层将近红外或紫外光转换为可见光被钙钛矿光活性层利用,已被认为是一种非常有前景的途径。将两种经典的下转... 利用太阳光的近红外和紫外部分实现全光谱响应无疑已成为提高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功率转换效率的重要焦点。通过引入光致发光转换层将近红外或紫外光转换为可见光被钙钛矿光活性层利用,已被认为是一种非常有前景的途径。将两种经典的下转换发光材料(红粉和黄粉)引入钙钛矿本征层,采用一步旋涂法制备钙钛矿薄膜。利用缺陷评定高级显微系统、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XRD)、紫外可见吸收及荧光光谱分别探究了下转换发光材料对钙钛矿薄膜表面粗糙度、形貌、结构及光谱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下转换发光材料能够优化钙钛矿薄膜表面粗糙度、形貌,并未改变钙钛矿结构。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和荧光光谱仪的结果证实了下转换发光材料确实能够拓宽钙钛矿薄膜的光谱响应范围,使整个吸收光谱范围向短波长方向移动,为有效利用全光谱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钙钛矿薄膜 下转换发光材料 形貌结构 光谱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创新型Sr_(3)NaTaO_(6):Mn^(4+)发光材料制备的实验创新改进及实践
9
作者 王亚楠 王星亮 +1 位作者 李兆 吴坤尧 《当代化工》 CAS 2024年第10期2269-2273,共5页
利用简单的高温固相法在950℃煅烧12 h,冷却至室温后继续1000℃煅烧7 h制备出Sr_(3)NaTaO_(6):Mn^(4+)红色荧光粉。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以及荧光光谱仪(PL)对样品的物相结构、表观形貌、元素分布及发光性能进行分析。... 利用简单的高温固相法在950℃煅烧12 h,冷却至室温后继续1000℃煅烧7 h制备出Sr_(3)NaTaO_(6):Mn^(4+)红色荧光粉。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以及荧光光谱仪(PL)对样品的物相结构、表观形貌、元素分布及发光性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Mn^(4+)成功掺入到Sr_(3)NaTaO_(6)基质中,形貌为微米级的不规则块状,Sr_(3)NaTaO_(6):Mn^(4+)荧光粉最佳掺杂量为0.003 mol,可以被紫外光激发产生692 nm的红光,Sr_(3)NaTaO_(6):Mn^(4+)的色坐标为(0.6932,0.3261)发出纯净的红光,以Sr_(3)NaTaO_(6):0.003Mn^(4+)荧光粉为原料制成LED器件可以发出优良的红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光材料 制备 创新实验 反应 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羰基铁/炭黑-聚氨酯双层复合材料的吸波性能
10
作者 陈丹 章接 +4 位作者 郑军 杨超群 周影影 孟志新 魏鑫 《当代化工》 CAS 2024年第8期1792-1798,共7页
制备了羰基铁-聚氨酯和炭黑-聚氨酯单层复合材料,研究了羰基铁和炭黑质量分数对其微观形貌、电磁参数和吸波性能的影响规律。在此基础上,采用Matlab软件设计了羰基铁/炭黑-聚氨酯双层复合材料,研究了总厚度和厚度分布对其吸波性能的影... 制备了羰基铁-聚氨酯和炭黑-聚氨酯单层复合材料,研究了羰基铁和炭黑质量分数对其微观形貌、电磁参数和吸波性能的影响规律。在此基础上,采用Matlab软件设计了羰基铁/炭黑-聚氨酯双层复合材料,研究了总厚度和厚度分布对其吸波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羰基铁-聚氨酯和炭黑-聚氨酯复合材料的微观形貌均呈现泡孔结构。随着羰基铁和炭黑质量分数的增加,泡孔结构逐渐破损且尺寸减小,电磁参数增加。羰基铁-聚氨酯复合材料在羰基铁质量分数为60%、厚度为4.5 cm时,具有最优吸波性能。反射率低于-10 dB的带宽达到12.1 GHz,最小反射率达到-31 dB。炭黑-聚氨酯复合材料在炭黑质量分数为7%、厚度为5 cm时,具有最优吸波性能。反射率低于-10 dB的带宽达到13.1 GHz,最小反射率达到-32 dB。羰基铁/炭黑-聚氨酯双层复合材料在7%炭黑厚度为3 cm、60%羰基铁厚度为1 cm时,具有最优吸波性能,反射率低于-10 dB的带宽达到11.5 GHz,最小反射率达到-51 dB,更具“薄、轻、强”的使用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羰基铁 炭黑 聚氨酯 吸波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安市县域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现路径研究
11
作者 王春嬉 周兴志 《产业创新研究》 2024年第9期35-37,共3页
数字经济发展模式已经成为当前西安市各县域进行经济结构转型与优化的重要手段,利用信息技术与传统行业进行高度应用融合,对现有的传统经济活动发展进行升级改造、优化资源配置、实现经济结构优化等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以西安市县域为... 数字经济发展模式已经成为当前西安市各县域进行经济结构转型与优化的重要手段,利用信息技术与传统行业进行高度应用融合,对现有的传统经济活动发展进行升级改造、优化资源配置、实现经济结构优化等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以西安市县域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西安市县域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战略定位,提出相应的改革实现路径,研究结论为提高西安市县域数字经济发展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现路径 数字经济 县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硫负载方式调控碳/硫复合材料结构及锂-硫电池性能研究
12
作者 王彩薇 姚飞 +2 位作者 贺桂铭泉 肖渠成 严浩 《西安航空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66-72,共7页
碳/硫(C/S)复合材料的硫负载方式调控可以改善聚硫化物的穿梭效应,提升锂-硫电池的容量。物理硫负载法容易导致循环过程中硫的脱落,化学硫负载法不利于倍率性能的提升。采用物理硫负载和化学硫负载相结合的方式,对提升C/S复合材料的循... 碳/硫(C/S)复合材料的硫负载方式调控可以改善聚硫化物的穿梭效应,提升锂-硫电池的容量。物理硫负载法容易导致循环过程中硫的脱落,化学硫负载法不利于倍率性能的提升。采用物理硫负载和化学硫负载相结合的方式,对提升C/S复合材料的循环稳定性和倍率性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控制C/S复合材料的硫负载方式,研究化学硫负载制得的C/S复合材料在热处理前后的结构和性能变化,有利于实现稳定的聚硫化物转化,提升锂-硫电池循环稳定性和倍率性能。结果表明:C/S煅烧后复合电极具有较好的循环稳定性(5C下的容量保持率为60%)和倍率性能(60 mAh·g^(-1)20C),这是因为其具有稳定的聚硫化物转化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负载方式 复合材料 锂-硫电池 循环稳定性 倍率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材料制备技术一流本科课程建设与实践
13
作者 李兆 曹静 +3 位作者 吴坤尧 王亚楠 杨超群 王熙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24年第22期66-68,共3页
材料制备技术是西安航空学院材料类专业的必修课程,是一门校级一流本科课程。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实施可助力学校培养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分析新工科背景下该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阐述材料制备技术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实施过程... 材料制备技术是西安航空学院材料类专业的必修课程,是一门校级一流本科课程。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实施可助力学校培养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分析新工科背景下该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阐述材料制备技术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实施过程,并对该一流本科课程建设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材料制备技术 新工科 一流本科课程 课程思政 翻转课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赛促学、学练结合,提高铸造知识工程应用能力——“金属液态成型原理”教学改革
14
作者 王栓强 宋梦华 +1 位作者 王琛 于方丽 《铸造设备与工艺》 2024年第5期74-79,共6页
金属液态成型原理是材料成型专业的一门专业课程,通过学习本课程,要使学生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较强的工程应用能力,以适应行业工作要求。基于课程学习中的痛点难点堵点,应以学生为中心,通过“以赛促学、学练结合”的方式,明确知识应用场... 金属液态成型原理是材料成型专业的一门专业课程,通过学习本课程,要使学生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较强的工程应用能力,以适应行业工作要求。基于课程学习中的痛点难点堵点,应以学生为中心,通过“以赛促学、学练结合”的方式,明确知识应用场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该教学方式能够梳理知识要点、碎片,形成系统的全面知识导图;做到实例进课、规范为标,打通学业职业衔接通道,创新课堂教学,提高学生工程应用能力。实践表明,该种教学方式应用效果明显,学生课程成绩获得提高,学科竞赛参赛人数占比达100%,且竞赛成绩优异;团队教师教学、教研水平大幅提高,教学成绩喜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赛促学 梳理要点 规范为本 工程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C及C/C-Cu复合材料的摩擦磨损性能 被引量:5
15
作者 孙乐 方向青 孟广慧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815-819,共5页
通过化学气相渗透(CVI)、树脂浸渍/碳化(I/C)的工艺制成多孔的C/C预制件,采用气体压力浸渗方法向预制体中渗入铜,制备出C/C-Cu复合材料。以高密度C/C复合材料(1.9g/cm^3)作为对比样,在MM-200型磨损试验机上对其摩擦磨损性能进行测试,并... 通过化学气相渗透(CVI)、树脂浸渍/碳化(I/C)的工艺制成多孔的C/C预制件,采用气体压力浸渗方法向预制体中渗入铜,制备出C/C-Cu复合材料。以高密度C/C复合材料(1.9g/cm^3)作为对比样,在MM-200型磨损试验机上对其摩擦磨损性能进行测试,并对其微观结构和摩擦磨损机理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C/C-Cu的摩擦系数比C/C复合材料的低,这主要与摩擦表面的摩擦膜有关,铜在摩擦力带动下填充摩擦表面的凹坑,并与碳材料共同形成摩擦膜,摩擦膜的碳含量越高,润滑效果越好。当C/C预制件密度为1.59g/cm^3时,C/C-Cu的摩擦系数和磨损量均小于C/C复合材料,摩擦磨损性能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C-Cu 摩擦磨损 摩擦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分子表面修饰SrAl_2O_4∶Eu^(2+),Dy^(3+)荧光粉杂化材料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兆 王永锋 +2 位作者 曹静 张思敬 亢小红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7-18,共2页
铕、镝共掺杂的铝酸锶(SrAl_2O_4∶Eu^(2+),Dy^(3+))无机荧光粉是一种重要的发光材料,将其与有机分子相结合有望成为具有卓越性能的新型光电功能材料。概述了有机分子表面修饰/SrAl_2O_4∶Eu^(2+),Dy^(3+)杂化材料的研究进展,重点介绍... 铕、镝共掺杂的铝酸锶(SrAl_2O_4∶Eu^(2+),Dy^(3+))无机荧光粉是一种重要的发光材料,将其与有机分子相结合有望成为具有卓越性能的新型光电功能材料。概述了有机分子表面修饰/SrAl_2O_4∶Eu^(2+),Dy^(3+)杂化材料的研究进展,重点介绍了杂化材料的制备及发光性质等,并简要展望了这类材料的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rAl2O4∶Eu2+ DY3+ 配位包覆 偶联剂 杂化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等离子喷涂制备C/C复合材料SiC涂层的驻点烧蚀性能
17
作者 孙乐 王成 +3 位作者 孟广慧 宗彦旭 吴坤尧 丁旭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45-50,共6页
目的在C/C复合材料表面制备SiC涂层,提高C/C复合材料抗烧蚀性能。方法采用真空等离子喷涂技术在C/C复合材料表面制备纯Si涂层,在惰性气氛保护下对涂层高温热处理,纯Si涂层与C元素在高温下反应,原位生成SiC涂层。利用电弧加热器在不同烧... 目的在C/C复合材料表面制备SiC涂层,提高C/C复合材料抗烧蚀性能。方法采用真空等离子喷涂技术在C/C复合材料表面制备纯Si涂层,在惰性气氛保护下对涂层高温热处理,纯Si涂层与C元素在高温下反应,原位生成SiC涂层。利用电弧加热器在不同烧蚀温度下,分别考核涂层的驻点烧蚀性能,并采用OM、SEM、EDS和XRD等对烧蚀前后的微观形貌和物相成分进行分析。结果在C/C复合材料表面制备了致密的SiC涂层,涂层中没有明显的裂纹存在,并在涂层下方产生较深的渗透区域,深度超过涂层厚度。制备的SiC涂层在1400℃下烧蚀50 s,涂层完整,具有良好的驻点烧蚀性能;在1600℃和1650℃下烧蚀50 s,涂层部分剥落,C/C复合材料基体产生烧蚀。结论 SiC涂层在高温下氧化成Si O2玻璃态膜,并覆盖在C/C复合材料表面,对基体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随着烧蚀温度的提高,在超音速气流的冲刷下,由于热膨胀系数不匹配和SiC主动氧化的原因,涂层在烧蚀面边缘出现剥落,且剥落现象越来越严重,涂层失去对C/C基体的保护作用,烧蚀性能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空等离子喷涂 SIC涂层 驻点烧蚀 SIO2膜 主动氧化 C/C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IP-SiC基体改性C/SiC复合材料的微观结构与强韧性 被引量:4
18
作者 孟志新 周影影 +2 位作者 张毅 鲁媛媛 成来飞 《航空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6-22,共7页
采用先驱体浸渍裂解(PIP)和化学气相浸渗(CVI)相结合的方法对纤维束复合材料C/SiC进行基体改性。观察PIP制备的SiC基体(PIP-SiC)的微观结构以及改性前后复合材料的断口形貌,同时测试改性前后复合材料的拉伸性能。结果表明:PIP-SiC基体... 采用先驱体浸渍裂解(PIP)和化学气相浸渗(CVI)相结合的方法对纤维束复合材料C/SiC进行基体改性。观察PIP制备的SiC基体(PIP-SiC)的微观结构以及改性前后复合材料的断口形貌,同时测试改性前后复合材料的拉伸性能。结果表明:PIP-SiC基体改性改善了C/SiC中纤维与基体之间的模量匹配,并且有效地改善了复合材料的强韧性以及强韧性的稳定性。改性C/SiC的拉伸强度比未改性C/SiC的略有升高,其Weibull模数、伸长率和断裂功分别比未改性C/SiC的提高22%、28%和20%;同时,其拉伸强度、伸长率和断裂功的变异系数(CV)分别比未改性C/SiC的降低15%、12%和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SIC复合材料 先驱体浸渍裂解 基体改性 强韧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次可充放电电池用硒化锡负极材料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2
19
作者 程娅伊 黄剑锋 +2 位作者 李嘉胤 谢辉 周影影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7期17139-17148,共10页
硒化锡(SnSe、SnSe 2)因其特殊的层状晶体结构以及较高的导电性,有望成为锂/钠离子电池的负极材料。但是硒化锡负极在充放电过程中体积会反复变化,导致电极结构及表面SEI膜(电极与电解液界面)遭到破坏,使活性材料失去电接触,从而导致循... 硒化锡(SnSe、SnSe 2)因其特殊的层状晶体结构以及较高的导电性,有望成为锂/钠离子电池的负极材料。但是硒化锡负极在充放电过程中体积会反复变化,导致电极结构及表面SEI膜(电极与电解液界面)遭到破坏,使活性材料失去电接触,从而导致循环容量迅速衰减;此外,硒化锡转化反应中间产物Li 2Se/Na 2Se的导电性较差,阻碍了电荷的传输,从而影响了硒化锡电极的电化学反应活性。本文针对硒化锡电极在储锂/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总结了提升其电化学性能的手段,并概述了国内外学者从构建特殊纳米结构和复合结构等层面上采取的解决办法,揭示了其电化学存储机制以及能够获得的电化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硒化锡 负极材料 电化学性能 电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颗粒增强铜基复合材料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被引量:3
20
作者 郭新风 贾磊 +2 位作者 吕振林 谢辉 近藤勝義 《机械工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09-117,共9页
铜及铜合金具有优异的导电、导热和延展性,但是较差的力学性能限制了其在工业领域中的进一步应用,而复合化被认为是提升其综合性能的有效途径之一。总结了颗粒增强铜基复合材料常见增强相的选择依据,综述了颗粒增强铜基复合材料的制备... 铜及铜合金具有优异的导电、导热和延展性,但是较差的力学性能限制了其在工业领域中的进一步应用,而复合化被认为是提升其综合性能的有效途径之一。总结了颗粒增强铜基复合材料常见增强相的选择依据,综述了颗粒增强铜基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影响其性能的关键因素以及性能调控措施,最后结合制备方法中存在的问题对未来研究方向提出了一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颗粒增强铜基复合材料 制备 力学性能 电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