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1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某浮选铅尾矿硫酸浸出提锌工艺研究
1
作者 郭拴全 郭梅 +3 位作者 康敏 牛芳银 宁新霞 邢相栋 《矿冶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9-132,共4页
采用硫酸酸浸工艺从某浮选铅尾矿中提锌,考察了物料粒度、硫酸用量、浸出温度、浸出时间、搅拌速度和浸出液固比对锌浸出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浮选铅尾矿在物料粒度-0.074mm粒级占75%、硫酸用量15%、浸出温度60℃、搅拌速度200r/min、浸... 采用硫酸酸浸工艺从某浮选铅尾矿中提锌,考察了物料粒度、硫酸用量、浸出温度、浸出时间、搅拌速度和浸出液固比对锌浸出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浮选铅尾矿在物料粒度-0.074mm粒级占75%、硫酸用量15%、浸出温度60℃、搅拌速度200r/min、浸出液固比3.0mL/g条件下浸出1.5h,锌浸出率达90.71%;浸出液中Zn质量浓度18.94g/L,Cd、Fe、Mn、Ca、Mg等杂质含量较高,后续净化富集作业需予以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选铅尾矿 硫酸浸出 氧化相 氧化锌 铅锌尾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201树脂从高碳石煤发电灰渣酸浸液提钒的工艺研究
2
作者 郭拴全 牛芳银 +3 位作者 康敏 郭梅 宁新霞 邢相栋 《稀有金属与硬质合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0-46,共7页
采用离子交换法对某地高碳石煤钒矿发电灰渣经空白焙烧后的酸浸液进行净化与钒富集,研究了不同因素对钒吸附和解吸的影响,并确定了吸附与解吸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酸浸液pH值为2.3,无须中和可直接进行离子交换;各类树脂对钒的吸附... 采用离子交换法对某地高碳石煤钒矿发电灰渣经空白焙烧后的酸浸液进行净化与钒富集,研究了不同因素对钒吸附和解吸的影响,并确定了吸附与解吸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酸浸液pH值为2.3,无须中和可直接进行离子交换;各类树脂对钒的吸附能力强弱顺序为D201>D380>D314>D202,解吸过程以采用NaOH与NaCl的混合解吸剂最佳,二者适宜的质量比为3∶1。采用D201树脂最优的动态吸附条件为:氯酸钠用量为0.05倍V_(2)O_(5)质量,每小时进料量为2倍树脂体积。当c/c_(0)=0.5时V_(2)O_(5)吸附容量为186 mg/g,当c/c_(0)=0.8时V_(2)O_(5)吸附容量为283 mg/g,当树脂被穿透时吸附率为98.53%。以6%NaOH+2%NaCl溶液作为解吸剂对负载D201树脂进行解吸,当V_(解吸剂)/V_(湿树脂)=4.36时,解吸液V_(2)O_(5)含量达到峰值75.46 g/L;当V_(解吸剂)/V_(湿树脂)=7.44时,钒的解吸率达到99.31%。解吸后的D201树脂经HCl再生后对钒的吸附能力与新D201树脂相当。解吸所得富钒液经除杂、中和、沉钒、煅烧可制得纯度98.98%的V_(2)O_(5)产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201树脂 发电灰渣 酸浸液 离子交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P204从浮选铅尾矿硫酸浸出净化液中萃取锌及制备ZnSO_(4)·7H_(2)O的工艺研究
3
作者 郭拴全 康敏 +1 位作者 郭梅 宁新霞 《湿法冶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1-117,共7页
研究了采用P204(二(2-乙基己基)磷酸酯)从浮选铅尾矿硫酸浸出净化液中萃取锌,优化了萃取和反萃取工艺条件,并通过富锌液蒸发结晶制备了ZnSO_(4)·7H_(2)O。结果表明:在有机相组成为50%P204+50%磺化煤油、P204皂化度65%、萃原液pH=3.... 研究了采用P204(二(2-乙基己基)磷酸酯)从浮选铅尾矿硫酸浸出净化液中萃取锌,优化了萃取和反萃取工艺条件,并通过富锌液蒸发结晶制备了ZnSO_(4)·7H_(2)O。结果表明:在有机相组成为50%P204+50%磺化煤油、P204皂化度65%、萃原液pH=3.5、相比V_(A)/V_(O)=1/1、萃取时间10 min和萃取级数为二级条件下,锌萃取率可达99.11%;萃取所得饱和有机相在反萃剂(H_(2)SO_(4))浓度7%、反萃相比V_(O)/V_(A)=2/1、反萃取时间10 min和反萃取级数为三级条件下,锌反萃率可达99.32%。制备的ZnSO_(4)·7H_(2)O满足HG/T 2326—2015要求,其微观形貌以颗粒状和层状结构均匀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选铅尾矿 萃取 P204 七水硫酸锌 硫酸浸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煤钒矿的钡盐焙烧—酸浸提钒工艺研究
4
作者 吴天骄 康敏 +4 位作者 李和付 顾天宇 郭拴全 郭梅 宁新霞 《湿法冶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7-24,共8页
针对含钒物相以绢云母为主、钒以类质同象形式赋存的石煤钒矿,研究了用重晶石焙烧—酸浸工艺从中提取钒,考察了磨矿细度、重晶石用量、焙烧温度、焙烧时间、液固体积质量比、硫酸用量、浸出温度及浸出时间对钒浸出率的影响。结果表明:... 针对含钒物相以绢云母为主、钒以类质同象形式赋存的石煤钒矿,研究了用重晶石焙烧—酸浸工艺从中提取钒,考察了磨矿细度、重晶石用量、焙烧温度、焙烧时间、液固体积质量比、硫酸用量、浸出温度及浸出时间对钒浸出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石煤钒矿磨矿细度为-200目占比70%、重晶石用量5%、焙烧温度850℃、焙烧时间16 h、液固体积质量比2/1、硫酸用量8%、浸出温度25℃和浸出时间2 h条件下,钒浸出率可达89%以上,浸出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煤钒矿 焙烧 重晶石 提钒 酸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目标地质体的研究确定与找矿实践 被引量:1
5
作者 郭健 彭欣 +11 位作者 张蓉 李祥强 张云峰 刘阳 孙赫 牛斯达 黄照强 吴华英 郑杰 祁民 席卫名 卿芸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97-520,共24页
基于以往多年的金属矿床勘查评价研究经验,系统总结20世纪80年代以来具有代表性的地质成矿理论和找矿方法。通过国内外金、镍、钼、铜、铅锌等找矿靶区优选、深边部找矿预测,以及勘查验证实例,阐述勘查找矿过程中的理论、实践及方法。... 基于以往多年的金属矿床勘查评价研究经验,系统总结20世纪80年代以来具有代表性的地质成矿理论和找矿方法。通过国内外金、镍、钼、铜、铅锌等找矿靶区优选、深边部找矿预测,以及勘查验证实例,阐述勘查找矿过程中的理论、实践及方法。提出对金属矿化分布规律的研究可以明晰矿床成因规律,对矿床成因规律的研究可以开拓找矿思路,明确金属矿化的分布规律。强调对金属矿化与地质体之间分布规律关系的研究,进而阐明了勘查找矿者要紧紧抓住矿带、矿床、矿体定位构造的主要因素、控矿的主要条件,来研究确定目标地质体,优化传统的和现代的最佳找矿方法和手段,以快速评价矿产资源。明确提出勘查找矿目标地质体是个纲,纲举目张促进矿产资源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目标地质体 地质成矿理论 找矿方法 主要控矿条件 定位构造 矿产分布规律研究 找矿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品位石煤钒矿两段逆流酸浸提钒的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牛芳银 程倩 +5 位作者 梁效 宁新霞 吴天骄 赵笑益 王勇海 王望泊 《稀有金属与硬质合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4-50,共7页
以陕南某低品位石煤钒矿为原料,在添加含氟助浸剂的条件下采用两段逆流硫酸浸出提钒。结果表明,在石煤钒矿磨矿细度为―0.074 mm占40%,助浸剂为1%NaClO_(3)+3%2^(#)含氟助浸剂,硫酸用量为22%,两段逆流浸出温度为90℃,一段浸出时间为1 h... 以陕南某低品位石煤钒矿为原料,在添加含氟助浸剂的条件下采用两段逆流硫酸浸出提钒。结果表明,在石煤钒矿磨矿细度为―0.074 mm占40%,助浸剂为1%NaClO_(3)+3%2^(#)含氟助浸剂,硫酸用量为22%,两段逆流浸出温度为90℃,一段浸出时间为1 h,二段浸出时间为2 h的条件下,钒浸出率可以达到94.95%。该流程可有效降低硫酸用量,提高钒浸出率,节省药剂,并能适当简化后续提钒工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煤 助浸剂 硫酸浸出 提钒 逆流浸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235从高碳石煤脱碳渣酸浸液中萃取钒的工艺研究
7
作者 郭拴全 牛芳银 +3 位作者 郭梅 康敏 邢相栋 宁新霞 《稀有金属与硬质合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12,共6页
以某地高碳石煤脱碳渣经空白焙烧-酸浸后的浸出液为原料,采用萃取剂N235和反萃剂Na_(2)CO_(3)对钒萃取工艺和反萃取工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最佳萃取工艺参数为:萃原液pH值2.3、有机相组成为15%N235+5%仲辛醇+80%磺化煤油、相比(O/A)1... 以某地高碳石煤脱碳渣经空白焙烧-酸浸后的浸出液为原料,采用萃取剂N235和反萃剂Na_(2)CO_(3)对钒萃取工艺和反萃取工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最佳萃取工艺参数为:萃原液pH值2.3、有机相组成为15%N235+5%仲辛醇+80%磺化煤油、相比(O/A)1∶4、萃取时间4 min、氧化剂氯酸钠用量为萃原液V_(2)O_(5)质量的0.05倍、萃取级数五级,钒萃取率达99%;最佳反萃工艺参数为:反萃剂Na_(2)CO_(3)溶液浓度8%、反萃相比(O/A)4∶1、反萃时间10 min、反萃级数三级,钒反萃取率可达99.50%。在最佳萃取和反萃取工艺条件下,钒浓度由4.25 g/L富集到68.50 g/L,且pH值为8.5,无需中和处理。对富钒液进一步沉钒、煅烧得到的最终产品V_(2)O_(5)品位为98.95%,且杂质含量低,满足行业标准YB/T 5304—2017中98级V_(2)O_(5)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碳石煤 脱碳渣 N235 萃取 反萃 V_(2)O_(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钒矿发电灰渣空白焙烧工艺及动力学研究
8
作者 郭拴全 牛芳银 +3 位作者 康敏 郭梅 宁新霞 邢相栋 《稀有金属与硬质合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10,共5页
以磷钒矿发电灰渣为原料,对其空白焙烧工艺及动力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灰渣中钒主要以钒云母形式存在,而且主要呈V^(3+)价态;灰渣空白焙烧适宜的工艺参数为:焙烧前将灰渣磨矿至细度为-0.074 mm占90%,在880~900℃温度下焙烧16 h, V_(2... 以磷钒矿发电灰渣为原料,对其空白焙烧工艺及动力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灰渣中钒主要以钒云母形式存在,而且主要呈V^(3+)价态;灰渣空白焙烧适宜的工艺参数为:焙烧前将灰渣磨矿至细度为-0.074 mm占90%,在880~900℃温度下焙烧16 h, V_(2)O_5浸出率可达71%左右;灰渣空白焙烧反应由界面化学反应控制,表观反应活化能为89.75 kJ/mol,动力学方程为1-(1-x)^(1/3 )=114.47exp[-89 750/(RT)]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钒矿 发电灰渣 空白焙烧 钒浸出 表观反应活化能 动力学方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难选金矿石选矿试验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牛芳银 郭彩莲 +2 位作者 宁新霞 王重阳 翟旭东 《矿冶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9-83,共5页
对某难选金矿石进行了详细工艺矿物学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开展提金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矿石中金矿物粒度细且分散分布于载金矿物中。采用强化浮选工艺回收该难选金矿石,浮选时添加调整剂XPT511能有效提高金的浮选指标,闭路浮选试验获得了... 对某难选金矿石进行了详细工艺矿物学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开展提金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矿石中金矿物粒度细且分散分布于载金矿物中。采用强化浮选工艺回收该难选金矿石,浮选时添加调整剂XPT511能有效提高金的浮选指标,闭路浮选试验获得了金品位22.91 g/t、回收率62.85%的金精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难选金矿石 赋存状态 微粒金 浮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某地氧化铜矿矿物学特征及可选性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郭梦瑾 《有色金属(选矿部分)》 CAS 2024年第8期31-38,共8页
为辨明新疆某地氧化铜矿矿物学特征,利用XRF、国标滴定、扫描电镜分析和能谱分析等测试技术手段分析了该矿石的化学组成、矿物组成和嵌布特征等,详细研究了铜元素的赋存状态。结果表明,原矿铜含量为0.92%,SiO2+Al2O3含量较高,属于酸性... 为辨明新疆某地氧化铜矿矿物学特征,利用XRF、国标滴定、扫描电镜分析和能谱分析等测试技术手段分析了该矿石的化学组成、矿物组成和嵌布特征等,详细研究了铜元素的赋存状态。结果表明,原矿铜含量为0.92%,SiO2+Al2O3含量较高,属于酸性脉石矿物为主的氧化铜矿,同时矿石中的铜主要以铜的次生蚀变矿物产出,少量以黄铜矿产出,铜的次生矿物主要为氯铜矿、硅孔雀石,其次为孔雀石、赤铜矿、蓝铜矿等,铜的矿物彼此间关系密切,因此该矿石为一种高氧化率的难处理氧化铜矿石。为选择经济合理的选冶工艺流程,进行了重选、浮选、酸浸工艺探讨。结果表明,酸浸工艺是处理以铜的次生蚀变矿物产出为主的铜矿石的有效方法,铜浸出率可达85.6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矿 矿物学特征 扫描电镜 氧化铜 可选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西商洛某石英型萤石矿选矿试验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代定 薛玉山 《中国非金属矿工业导刊》 2024年第2期60-64,79,共6页
陕西商洛某硅酸盐萤石矿,主要回收矿物为萤石,约占矿物总量的38%,其他矿物含量很少,不具有回收价值。主要脉石矿物为石英,含有少量钾长石、斜长石、黑云母及绢云母、方解石、重晶石等,金属矿物见少量磁铁矿、黄铁矿等。该矿采用阶段磨... 陕西商洛某硅酸盐萤石矿,主要回收矿物为萤石,约占矿物总量的38%,其他矿物含量很少,不具有回收价值。主要脉石矿物为石英,含有少量钾长石、斜长石、黑云母及绢云母、方解石、重晶石等,金属矿物见少量磁铁矿、黄铁矿等。该矿采用阶段磨矿阶段选别,一段磨矿细度-200目占65%,二段磨矿细度(一次精选精矿再磨)-200目占90%,采用一次粗选、一次扫选、六次精选;第一次精选尾矿与扫选精矿单独再处理,其他中矿顺序返回工艺,精矿品位达到97.41%,浮选回收率94.02%,产品质量较高,指标较为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酸盐萤石矿 浮选试验 石英 阶段磨矿 中矿再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西某地石煤钒矿制备五氧化二钒产品工艺研究
12
作者 吴天骄 康敏 +4 位作者 梁效 程倩 李英 宁新霞 张圆明 《矿冶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33-136,共4页
采用硫酸熟化-水浸工艺从石煤钒矿中提钒,考察了熟化条件及浸出条件对钒浸出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宜的熟化工艺条件为:熟化温度130℃、熟化时间8 h、H_(2)SO_(4)用量25%。对熟化料进行水浸,在浸出温度90℃、浸出时间120 min、液固比2∶... 采用硫酸熟化-水浸工艺从石煤钒矿中提钒,考察了熟化条件及浸出条件对钒浸出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宜的熟化工艺条件为:熟化温度130℃、熟化时间8 h、H_(2)SO_(4)用量25%。对熟化料进行水浸,在浸出温度90℃、浸出时间120 min、液固比2∶1条件下,钒浸出率为90.79%。对含钒浸出液用NaClO_(3)进行氧化,采用D202吸附氧化后液中的钒,再对树脂中钒进行解吸,解吸液经沉钒煅烧后五氧化二钒产品纯度达99.21%,钒总回收率为85.9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酸熟化 浸出 离子交换 五氧化二钒 石煤钒矿 提钒 水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秦岭龙头沟金矿床石英Rb-Sr同位素测年及其地质意义
13
作者 刘新伟 薛玉山 寸小妮 《地质找矿论丛》 CAS 2024年第4期469-477,共9页
龙头沟金矿位于柞(水)—山(阳)矿集区中部,矿床受构造控制,赋矿地质体主要为重晶石黄铁矿化石英脉,近年来相继在其外围发现五条沟、宽坪沟等金矿床,形成了一条重要的金矿带,成矿时代不清始终制约着对该矿床的进一步工作。为此,本文以主... 龙头沟金矿位于柞(水)—山(阳)矿集区中部,矿床受构造控制,赋矿地质体主要为重晶石黄铁矿化石英脉,近年来相继在其外围发现五条沟、宽坪沟等金矿床,形成了一条重要的金矿带,成矿时代不清始终制约着对该矿床的进一步工作。为此,本文以主成矿阶段石英流体包裹体Rb-Sr同位素测年为主要手段,开展成矿年代学研究。研究表明,该矿床是印支晚期构造热液活动的结果,其成矿作用可能开始于~266 Ma,以五条沟矿段249 Ma±42 Ma为代表达到高峰。南秦岭山凤断裂沿线,自海西期以来,构造-岩浆-热液活动呈现出三期活动显著特点,成岩成矿高峰期为280 Ma—300 Ma、200 Ma—220 Ma和140 Ma—160 Ma,丰富的岩浆热液活动不但给成矿作用带来大量的深部成矿物质,还直接控制着矿化强度、期次以及叠加成矿作用,龙头沟金矿与其他较大规模金矿一样,都是印支-燕山早期构造活动的结果,是南秦岭印支期金成矿作用的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头沟金矿床 石英流体包裹体Rb-Sr同位素 印支期 南秦岭成矿时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脉石英矿制备光伏玻璃用硅质原料工艺研究
14
作者 吴天骄 曹欢 +3 位作者 孙健 宁新霞 李英 康敏 《非金属矿》 2024年第1期62-66,共5页
随着光伏产业的高速发展,光伏玻璃需求量也大幅增加,但是优质的光伏玻璃原料供应不足。因此,有必要对硅质原料的提纯技术进行研究。本试验以福建某地脉石英矿为原料,对其进行工艺矿物学研究,采用“磨矿分级-自磨擦洗-磁选-酸擦”工艺流... 随着光伏产业的高速发展,光伏玻璃需求量也大幅增加,但是优质的光伏玻璃原料供应不足。因此,有必要对硅质原料的提纯技术进行研究。本试验以福建某地脉石英矿为原料,对其进行工艺矿物学研究,采用“磨矿分级-自磨擦洗-磁选-酸擦”工艺流程,对磨矿细度、自磨细度、磁感应强度、酸擦酸种类、酸擦酸用量、酸擦时间进行条件试验。结果表明,该石英矿中主要的杂质矿物为绢(白)云母、高岭石和褐铁矿,通过磨矿分级、自磨擦洗等方法提纯后,在磁感应强度为1.0 T、草酸用量为7.5%、酸擦时间为40 min、酸擦液固质量比为2∶1、酸擦温度为25℃的情况下,最终得到SiO_(2)含量(质量分数,下同)大于99.5%,杂质Fe_(2)O_(3)、Al_(2)O_(3)、TiO_(2)、Cr2O_(3)含量满足JC/T 2314-2015《光伏玻璃用硅质原料》一级品标准的石英精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石英矿 工艺矿物学 硅质原料 磨矿分级 自磨擦洗 磁选 酸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西某高硫铜矿选矿试验研究
15
作者 王浩 吴天娇 +1 位作者 王晨 孙健 《世界有色金属》 2024年第13期37-39,共3页
陕西某高硫铜矿石中矿物组成复杂,目的矿物黄铜矿、黄铁矿矿物嵌布粒度不均匀且多数较细。在矿石性质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了选别流程对比试验研究。证明与混合浮选流程相比,在铜精矿处于同一品级时,优先流程所得回收率高于等可浮流程的铜... 陕西某高硫铜矿石中矿物组成复杂,目的矿物黄铜矿、黄铁矿矿物嵌布粒度不均匀且多数较细。在矿石性质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了选别流程对比试验研究。证明与混合浮选流程相比,在铜精矿处于同一品级时,优先流程所得回收率高于等可浮流程的铜回收率,可作为选厂确定选别流程的技术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硫矿 优先浮选 等可浮选 铜精矿 硫精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质矿产勘查中的职业病防治与健康安全管理
16
作者 权斌 《中国金属通报》 2024年第21期191-194,共4页
地质矿产勘查是资源勘探和开发过程中的关键步骤,其工作环境复杂多变,涉及诸多职业危害因素。本文旨在探讨地质矿产勘查过程中的职业病防治与健康管理策略,通过分析职业危害因素、现状问题及现有防治措施,提出一系列改进建议,以提升地... 地质矿产勘查是资源勘探和开发过程中的关键步骤,其工作环境复杂多变,涉及诸多职业危害因素。本文旨在探讨地质矿产勘查过程中的职业病防治与健康管理策略,通过分析职业危害因素、现状问题及现有防治措施,提出一系列改进建议,以提升地质勘查人员的职业健康水平,保障勘查工作顺利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勘查 职业病 健康管理 危害因素 教育培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西某铅锌矿浮选试验研究
17
作者 王浩 王勇海 +1 位作者 刘鹏 李燊毅 《冶金与材料》 2024年第8期40-42,共3页
文章对陕西某铅锌矿进行选矿实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该铅锌矿铅品位1.08%、锌品位3.37%,铅锌主要以硫化物的形式存在,主要金属脉石矿物为黄铁矿,褐铁矿、雌黄铁矿和黄铜矿,非金属脉石矿物为石英,其次是方解石、铁白云石和白云母。在磨... 文章对陕西某铅锌矿进行选矿实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该铅锌矿铅品位1.08%、锌品位3.37%,铅锌主要以硫化物的形式存在,主要金属脉石矿物为黄铁矿,褐铁矿、雌黄铁矿和黄铜矿,非金属脉石矿物为石英,其次是方解石、铁白云石和白云母。在磨矿细度为-0.074mm占60%,采用硫酸锌抑锌,XK-701和P037为捕收剂,2#油为起泡剂选铅,石灰为调整剂,硫酸铜为抑制剂,丁黄药为捕收剂,2#油为起泡剂进行选锌,先铅后锌浮选工艺闭路试验可以获得铅精矿品位50.18%,回收率86.54%,锌精矿品位56.19%,回收率96.61%的浮选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铅锌矿 浮选 铅锌分离 铅精矿 锌精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双重预防机制信息化系统在某地质勘查企业中的开发与应用
18
作者 郭梦瑾 《新疆有色金属》 2024年第6期96-97,共2页
双重预防机制信息化系统是一种基于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的安全风险管理和隐患排查治理系统。本文介绍了该系统在安全生产领域的应用背景和优势,阐述了其构建思路、模块架构、核心功能以及在地质勘查企业安全管理中的应用价值。通过该系... 双重预防机制信息化系统是一种基于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的安全风险管理和隐患排查治理系统。本文介绍了该系统在安全生产领域的应用背景和优势,阐述了其构建思路、模块架构、核心功能以及在地质勘查企业安全管理中的应用价值。通过该系统运行,某地勘企业逐步实现了双重预防机制的风险可视化、动态化,隐患排查治理责任清晰化、运行系统化、科学化、标准化。在此基础上,结合该企业的实例,阐述了双重预防机制信息化系统在企业安全管理中的具体应用策略与优化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重预防机制 信息化系统 安全管理 地质勘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秃尾河上游流域土地荒漠化遥感动态研究 被引量:10
19
作者 冯淳 张云峰 +2 位作者 焦超卫 姬星怡 冯源 《遥感信息》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10-114,共5页
针对秃尾河上游流域土地荒漠化问题,基于地表反照率-植被指数特征空间理论,利用1989年、2002年和2011年TM、ETM遥感数据为数据源,提取该区荒漠化信息,并开展动态监测研究,从中探索该区域荒漠化动态变化特征和规律,为生态环境建设和经济... 针对秃尾河上游流域土地荒漠化问题,基于地表反照率-植被指数特征空间理论,利用1989年、2002年和2011年TM、ETM遥感数据为数据源,提取该区荒漠化信息,并开展动态监测研究,从中探索该区域荒漠化动态变化特征和规律,为生态环境建设和经济发展提供参考。结果表明:1)地表反照率-植被指数特征空间方法指标简单,易于获取,有利于研究区荒漠化信息提取。2)22年来研究区荒漠化总面积持续减少,程度不断减轻,不同类型荒漠化土地动态度各不相同,并且其重心均有向西北方向移动规律。3)研究区生态环境趋于好转,主要得益于一系列积极的治理沙地措施和政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秃尾河上游流域 荒漠化 Albedo-NDVI特征空间 动态监测 生态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王家坪金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探讨 被引量:15
20
作者 刘新伟 汪超 +3 位作者 韩璐 薛玉山 薛磊 朱磊 《黄金科学技术》 CSCD 2016年第4期39-46,共8页
王家坪金矿床赋存于上泥盆统星红铺组碳酸盐岩地层中,矿体受主构造旁侧的次级张性断裂控制,呈透镜状产出,主要蚀变类型有黄铁矿化、硅化、雌黄化、雄黄化、碳化和铁碳酸盐化等。矿区内Au与Hg、Sb与As的相关性较好,为一套低温元素组合。... 王家坪金矿床赋存于上泥盆统星红铺组碳酸盐岩地层中,矿体受主构造旁侧的次级张性断裂控制,呈透镜状产出,主要蚀变类型有黄铁矿化、硅化、雌黄化、雄黄化、碳化和铁碳酸盐化等。矿区内Au与Hg、Sb与As的相关性较好,为一套低温元素组合。矿石∑REE总量为94.71×10-6~141.03×10-6,平均值为117.3×10-6,(La/Sm)N为3.86~4.52,Sm/Nd变化范围为0.17~0.19,与围岩有明显差异,表明成矿物质并非来源于赋矿地层,可能来自深部岩浆和下伏地层柱。氢氧同位素特征表明,本区水的来源为大气降水和岩浆水。δ34S范围为-1.51‰~12.80‰,平均值为6.54‰,硫可能为岩浆热液与地层硫的混合成因。主成矿温度为90~140℃,成矿流体属于中低盐度、低密度流体,成矿压力平均值为133 MPa。矿床成因类型为中浅成低温热液型矿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特征 地球化学特征 矿床成因 王家坪金矿 陕西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