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贵金属电接触材料的研究及发展 被引量:3
1
作者 朱文哲 《中国科技信息》 2019年第16期68-69,共2页
与电相关的物品在生活中的应用十分广泛,而在众多电器与电子产品中电接触材料的使用则直接关系着的产品的使用情况。电接触材料是电产品必不可少的一种材料,受电器种类的影响电接触材料的选用也有所不同,甚至电接触材料会直接影响电器... 与电相关的物品在生活中的应用十分广泛,而在众多电器与电子产品中电接触材料的使用则直接关系着的产品的使用情况。电接触材料是电产品必不可少的一种材料,受电器种类的影响电接触材料的选用也有所不同,甚至电接触材料会直接影响电器的使用寿命。文章从贵金属电接触材料的种类着手,对电接触材料进行相应的分析,结合当下对电接触材料的研究,对电接触材料的未来发展做出大胆的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接触材料 贵金属 电子产品 受电器 使用寿命 种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贵金属行业发展前景及应用 被引量:1
2
作者 余建军 李永娣 《科技与企业》 2013年第24期195-195,共1页
在我国的传统产业和一些已知领域,贵金属的高纯材料、各种深加工的贵金属制品(半成品)、合金及化学制品都被广泛应用到钢铁冶金、有机化工、石油化工、电子电器、光学玻璃、汽车制造、科研等领域,具有其他材料不可代替的作用。本文根据... 在我国的传统产业和一些已知领域,贵金属的高纯材料、各种深加工的贵金属制品(半成品)、合金及化学制品都被广泛应用到钢铁冶金、有机化工、石油化工、电子电器、光学玻璃、汽车制造、科研等领域,具有其他材料不可代替的作用。本文根据作者的多年贵金属行业工作经验,对贵金属行业的发展前景及应用进行研究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贵金属 发展前景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析贵金属的回收技术
3
作者 朱文哲 《华东科技(综合)》 2019年第6期488-488,共1页
贵金属泛指金、银、铱等在内的8 种金属元素,贵金属的价值极高,为避免不必要的浪费,需要对一些含贵金属的材料进行回收,以通过科学技术实现对贵金属的回收。回收技术具有多样性,需要针对不同的材料选取相对应的回收技术,基于此,回收技... 贵金属泛指金、银、铱等在内的8 种金属元素,贵金属的价值极高,为避免不必要的浪费,需要对一些含贵金属的材料进行回收,以通过科学技术实现对贵金属的回收。回收技术具有多样性,需要针对不同的材料选取相对应的回收技术,基于此,回收技术成为贵金属回收中的重要技术。随着科技的进步,贵金属的回收技术一直在进步,文章从回收技术入手,对不同的回收技术展开分析,以帮助相应企业做好技术的指导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贵金属 回收技术 技术元素 再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列车用铜铁基摩擦材料的研究
4
作者 刘倚天 《金属加工(热加工)》 2024年第10期19-23,共5页
铁路运输是我国工业化进程重要的运输方式,随着列车运行速度的提高,对制动系统材料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对现役进口高铁制动片进行测试分析,得到其各组元的具体成分及其配比,以此进口配方为基础制定工艺方案,应用热压烧结工艺使性能得到... 铁路运输是我国工业化进程重要的运输方式,随着列车运行速度的提高,对制动系统材料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对现役进口高铁制动片进行测试分析,得到其各组元的具体成分及其配比,以此进口配方为基础制定工艺方案,应用热压烧结工艺使性能得到进一步优化。试验结果表明:进口材料样品基体中w_(Cu)为50%、w_(Fe)为23%;润滑组元中w_(C)(鳞片石墨和团聚型石墨)为15%、w_(MoS_(2))为2%;摩擦组元中的Fe-Cr合金比例为10%。根据以上进口样品配方,使用国产原料进行配比,并通过混料预成形、热压烧结等一系列工艺步骤,成功制备样品。将自主制备样品与进口样品的基础性能进行对比分析,自主制备样品的密度为5.29g/cm^(3),大于进口样品的4.5g/cm^(3),抗弯强度为48.77MPa,高于进口样品的38MPa,而抗压强度为88.42MPa,略低于进口样品的95MPa。综合以上分析,高铁用铜铁基摩擦材料可实现自主制备,且性能相当或优于进口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摩擦材料 粉末冶金 铜铁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子束熔炼次数对高纯铌铸锭化学成分和性能的影响
5
作者 范文杰 朱绍珍 陈昊 《有色金属加工》 2025年第1期54-58,共5页
采用高真空电子束炉熔炼四次获得RRR值大于400的高纯铌铸锭,研究了熔炼次数对其化学成分、硬度和RRR值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经一次电子束熔炼后,间隙杂质元素(C、H、O和N)的含量急剧减少,饱和蒸气压较高的Ti、Fe、Si和Ni金属杂质元素... 采用高真空电子束炉熔炼四次获得RRR值大于400的高纯铌铸锭,研究了熔炼次数对其化学成分、硬度和RRR值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经一次电子束熔炼后,间隙杂质元素(C、H、O和N)的含量急剧减少,饱和蒸气压较高的Ti、Fe、Si和Ni金属杂质元素熔炼过程中几乎都能挥发去除,其去除率均可达到95%以上。饱和蒸气压略高于Nb的Mo元素,经四次熔炼后,铸锭上部和下部Mo元素的去除率分别为52.4%%和61.9%。饱和蒸气压较小的W和Ta杂质元素含量随着熔炼次数的增加而提高,经四次熔炼后铸锭上部W元素和Ta元素含量分别增加了78.6%和54.2%,铸锭下部W元素和Ta元素含量分别增加了78.6%和45.8%。此外,随着熔炼次数的增加,铸锭的硬度逐渐减小,RRR值逐渐增加,经四次熔炼后,铸锭上部和下部的RRR值分别达到412和418,完全满足后续生产RRR值大于300的高纯铌板材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纯铌铸锭 电子束熔炼 间隙杂质元素 RRR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级Ag-In-Cd合金棒材料研究进展 被引量:2
6
作者 陈昊 赵涛 +1 位作者 邢健 孙海霞 《铸造技术》 CAS 2019年第9期1018-1021,共4页
核反应堆用控制棒材料是核电站堆芯部件控制组件的关键功能性材料,具有吸收中子截面积大的特点。控制棒材料通过吸收热中子,改变堆芯中子数量来实现对核裂变链式反应的控制。铪、银、镉及硼元素由于具有优良的中子吸收截面积均用来制备... 核反应堆用控制棒材料是核电站堆芯部件控制组件的关键功能性材料,具有吸收中子截面积大的特点。控制棒材料通过吸收热中子,改变堆芯中子数量来实现对核裂变链式反应的控制。铪、银、镉及硼元素由于具有优良的中子吸收截面积均用来制备控制棒材料,成品有铪棒、银铟镉控制棒及BN棒等。核级Ag-In-Cd控制棒由于价格低廉、易于加工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压水堆作中子吸收体材料。综述了核级银铟镉控制棒的物理化学性能、机械性能、蠕变性能及在核反应堆中的反应机理、失效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反应堆 控制棒 银铟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tTi0.5Zr0.2/Ti微叠层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7
作者 范晔 杨娟 +1 位作者 孟志军 马小龙 《钛工业进展》 CAS 2021年第5期27-30,共4页
将0.14 mm厚PtTi0.5Zr0.2合金片和0.08 mm厚Ti片依次叠放,经850℃/2 h真空热压烧结后,分别采用冷轧和热轧工艺制备PtTi0.5Zr0.2/Ti微叠层复合材料。研究了轧制工艺对微叠层复合材料微观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850℃热压烧结2... 将0.14 mm厚PtTi0.5Zr0.2合金片和0.08 mm厚Ti片依次叠放,经850℃/2 h真空热压烧结后,分别采用冷轧和热轧工艺制备PtTi0.5Zr0.2/Ti微叠层复合材料。研究了轧制工艺对微叠层复合材料微观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850℃热压烧结2 h,叠层复合材料界面形成冶金结合,并有少量Ti_(3)Pt金属间化合物形成;采用冷轧工艺,单道次变形量为10%~15%,累积变形量至50%后进行500℃/1 h中间退火,然后继续冷轧直至复合坯厚度至0.2 mm、总变形量超过90%,由此得到的PtTi0.5Zr0.2/Ti微叠层复合材料的层间距为20~30μm,且各叠层保持连续,厚度均匀,平行度好;PtTi0.5Zr0.2/Ti微叠层复合材料抗拉强度为657 MPa,延伸率达9.4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压烧结 轧制 微叠层材料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难熔高熵合金研究进展 被引量:3
8
作者 吴昊 于佳石 +2 位作者 贾志强 张龙 陈昊 《航空材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5-59,共15页
综述难熔高熵合金目前的研究现状,阐述难熔高熵合金成分设计,归纳包括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对难熔高熵合金结构与性能的影响。另外描述不同制备方法下,难熔高熵合金的微观结构与力学性能,讨论难熔高熵合金基复合材料及其强化机制。对难... 综述难熔高熵合金目前的研究现状,阐述难熔高熵合金成分设计,归纳包括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对难熔高熵合金结构与性能的影响。另外描述不同制备方法下,难熔高熵合金的微观结构与力学性能,讨论难熔高熵合金基复合材料及其强化机制。对难熔高熵合金未来发展进行展望,并对其未来研究方向提出以下建议:通过不同相之间界面设计,多相协同增强难熔高熵合金;设计并优化难熔高熵合金成分,开发出室温易加工的难熔高熵合金;结合高通量计算方法,快速筛选出难熔高熵合金成分和微观结构;利用增材制造技术对难熔高熵合金组织与结构进行调控;对难熔高熵合金基复合材料进行构型化设计,均衡难熔高熵合金基复合材料的强塑性匹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难熔高熵合金 成分设计 制备方法 微观组织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解法回收银铟合金废料中的银 被引量:1
9
作者 史智锋 张伟哲 +3 位作者 王涵睿 廖磊 邹辉 董蔚 《贵金属》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4-68,共5页
银铟合金废料的综合回收具有重要的意义,采用电解法在实现分离的同时可得到高纯度的银。考察了电流密度、电解液初始银浓度、pH值对电解效率的影响,溶液和银粉中含铟量随电解时间的变化,以及电解废液中银的回收。获得的最佳电解工艺条... 银铟合金废料的综合回收具有重要的意义,采用电解法在实现分离的同时可得到高纯度的银。考察了电流密度、电解液初始银浓度、pH值对电解效率的影响,溶液和银粉中含铟量随电解时间的变化,以及电解废液中银的回收。获得的最佳电解工艺条件为初始电解液初始Ag+浓度100g/L,电解液pH为1,初始温度25℃,电流密度350A/m^(2),电解周期控制在6天内,银回收率大于99%,得到的银粉符合IC-Ag99.99的要求。工艺操作简单,回收率高,适用于银铟合金废料中银的回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铟合金 废料 电解法 电解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90%变形量的Pd40Cu合金在热处理过程中的组织演变
10
作者 马小龙 周龙海 +4 位作者 曹奕晨 刘开强 刘城昊 陈昊 王爱娟 《青岛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6期73-78,共6页
以90%变形量的Pd40Cu合金为研究对象,进行550℃/60 min,650℃/30 min,650℃/60 min的热处理,分析热处理过程中的再结晶行为及组织的演变规律。结果表明:Pd40Cu合金在550℃/60 min热处理后为带状组织,650℃/30 min热处理后为完全再结晶... 以90%变形量的Pd40Cu合金为研究对象,进行550℃/60 min,650℃/30 min,650℃/60 min的热处理,分析热处理过程中的再结晶行为及组织的演变规律。结果表明:Pd40Cu合金在550℃/60 min热处理后为带状组织,650℃/30 min热处理后为完全再结晶且晶粒细小、分布均匀;随着保温时间的增加,再结晶晶粒发生明显的长大。热处理后,Pd40Cu合金再结晶Cube织构的含量很少,S型织构和Brass织构的含量相对来说较多。由于大变形量下合金内部的储存能较高,在550℃热处理后,大部分晶粒已完成再结晶转变,在升高温度的过程中晶粒尺寸增加,而织构的含量没有发生较大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d40Cu合金箔 组织演变 织构 缺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锻造态纯钽压缩过程中的变形行为研究
11
作者 仲嘉豪 贾志强 +2 位作者 张龙 吴昊 朱艳春 《山西冶金》 CAS 2024年第8期17-20,共4页
使用Gleeble-3800热模拟试验机研究了锻造态纯钽在室温至350℃温度范围、0.1~10 s^(-1)应变速率范围、最大变形量为60%下的变形特性。根据实验所得的真应力-应变曲线,可观察到在达到峰值应力之前,变形抗力随着变形温度的降低和应变速率... 使用Gleeble-3800热模拟试验机研究了锻造态纯钽在室温至350℃温度范围、0.1~10 s^(-1)应变速率范围、最大变形量为60%下的变形特性。根据实验所得的真应力-应变曲线,可观察到在达到峰值应力之前,变形抗力随着变形温度的降低和应变速率的增加而增加;在达到峰值应力之后,存在以动态回复为主导的变形机制。根据材料的流动应力应变曲线,进一步计算得到了材料的变形激活能Q和应力指数n,分别为36.52 kJ/mol和25.92,并以此构建了描述流变行为的本构方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锻造态纯钽 本构方程 流变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b-10Zr合金的热变形行为、组织特征及热加工图
12
作者 贾志强 武宇 朱绍珍 《材料研究与应用》 CAS 2024年第2期287-291,共5页
Nb-10Zr合金可作为特种薄膜功能材料应用于太阳能行业。深入理解Nb-10Zr合金的热变形行为是实现该应用的前提,然而国内目前围绕该合金热加工过程的材料加工性能相关研究十分匮乏。建立热材料加工图可实现描述指定条件下的材料可加工性,... Nb-10Zr合金可作为特种薄膜功能材料应用于太阳能行业。深入理解Nb-10Zr合金的热变形行为是实现该应用的前提,然而国内目前围绕该合金热加工过程的材料加工性能相关研究十分匮乏。建立热材料加工图可实现描述指定条件下的材料可加工性,明确合金的变形窗口,指导材料加工工艺的制定和优化。选用均匀化处理后的电铸熔炼铸锭Nb-10Zr合金,采用热模拟试验机开展了热模拟压缩试验,并基于动态材料模型,通过对应变速率敏感系数m、功率耗散系数η和失稳系数ξ的数据分析,建立了材料不同温度和应变速率条件下的流变稳态区和非稳态区的热加工图。同时,通过微观组织观察,分析和验证了加工图的准确性。研究结果表明,Nb-10Zr合金铸锭在1300℃下经24 h均匀化处理后,未出现Zr元素偏聚所形成的缺陷,也未见裂纹、气孔、疏松和夹渣等其他类型的缺陷。铸态组织中存在粗大晶粒和细小晶粒,晶粒尺寸分别为500—800μm和20—30μm。在应变为0.4和0.6条件下,Nb-10Zr合金存在2个合理的热加工窗口,即变形温度1060—1100℃和应变速率0.01—0.04 s^(-1),以及变形温度1080—1100℃和应变速率0.3—1 s^(-1)。在不同变形条件下,变形后的Nb-10Zr合金均获得了细小的动态再结晶组织。在温度1100℃和应变速率0.01 s^(-1)下,合金晶粒尺寸为80—100μm;而在温度1100℃及应变速率1 s^(-1)下,合金晶粒尺寸为40—60μm。此外,通过不同工艺制备参数下合金组织形貌的观察,证明了所确定加工窗口的合理性。本研究为Nb-10Zr生产过程中的工艺选择和工艺参数的优化提供了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b-10Zr合金 热压缩试验 变形程度 变形温度 应变速率 热加工图 晶粒尺寸 热加工窗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u-Cu-Pt-Ag合金带材组织和性能的研究
13
作者 刘开强 沈大吉 +2 位作者 马小龙 马晓东 何兴群 《金属加工(热加工)》 2024年第11期92-96,共5页
使用真空感应熔炼制备Au-Cu-Pt-Ag母合金,然后使用冷轧制备了Au-Cu-Pt-Ag合金带材。研究了30%~70%加工率和300~700℃热处理后合金带材的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随着冷加工率由30%增加至70%,合金硬度由257HV增加至282HV。当加工率为70%时,... 使用真空感应熔炼制备Au-Cu-Pt-Ag母合金,然后使用冷轧制备了Au-Cu-Pt-Ag合金带材。研究了30%~70%加工率和300~700℃热处理后合金带材的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随着冷加工率由30%增加至70%,合金硬度由257HV增加至282HV。当加工率为70%时,硬度达最大值282HV。当热处理温度为600℃以上时,合金发生完全再结晶,形成均匀的等轴晶组织,合金硬度显著降低。在300℃进行0.5h、1h、2h、4h的时效处理,合金相发生有序转变,晶胞体积收缩,晶界逐渐粗化;随着时效时间由0.5h延长至4h,合金硬度先升高后降低,在2h时硬度最大值为323H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u-Cu-Pt-Ag合金 显微组织 硬度 热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开坯方式对纯铌棒坯组织均匀性的影响研究
14
作者 刘杨 《山西冶金》 CAS 2024年第5期46-47,77,共3页
作为Nb3Sn低温超导股线的关键原材料,铌棒的组织均匀性对其后续的加工及物理测试有着重要的影响。基于此,采用挤压、锻造、挤压+锻造三种方式制备直径为40 mm的纯铌棒坯,通过对其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测试结果进行对比研究发现,挤压棒材... 作为Nb3Sn低温超导股线的关键原材料,铌棒的组织均匀性对其后续的加工及物理测试有着重要的影响。基于此,采用挤压、锻造、挤压+锻造三种方式制备直径为40 mm的纯铌棒坯,通过对其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测试结果进行对比研究发现,挤压棒材的芯部较难破碎,锻造棒材的边部有大晶粒出现,挤压+锻造工艺的结合则可以使棒材径向上的组织均匀性得到较大的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锻造 挤压 组织均匀性 开坯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阻丝Ag-Cu合金的组织与性能研究
15
作者 马晓东 沈大吉 +3 位作者 王金刚 张春瑞 刘开强 李旭 《电工材料》 CAS 2024年第5期4-6,共3页
Ag-Cu合金作为电阻丝广泛应用于电路保护、电子元器件等电工电子行业。采用真空熔炼及冷拉拔工艺制备AgCu55合金丝材,并深入探究不同退火温度下合金的微观结构变化以及加工率对AgCu合金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随着退火温度的提升,合... Ag-Cu合金作为电阻丝广泛应用于电路保护、电子元器件等电工电子行业。采用真空熔炼及冷拉拔工艺制备AgCu55合金丝材,并深入探究不同退火温度下合金的微观结构变化以及加工率对AgCu合金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随着退火温度的提升,合金中纤维状共晶片层逐步粗化,导致硬度降低;300℃退火后,富铜颗粒以球形形态析出,并弥散分布在纤维结构中,电阻率随着加工率的增加而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gCu合金 显微组织 硬度 电阻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导用铌板的轧制工艺研究
16
作者 刘倚天 胡淑娟 +2 位作者 王飞 郝小雷 李浩 《金属加工(热加工)》 2024年第5期122-124,共3页
金属铌是超导线材重要的阻隔层材料,铌板通过卷筒焊接后,装入Nb3Sn、NbTi等超导芯部材料,经过挤压、集束拉拔等工序得到超导线材。铌板在加工过程中经过多道次变形、多次退火,最终以超导线材阻隔层的形式存在。因此,对超导线材用铌板的... 金属铌是超导线材重要的阻隔层材料,铌板通过卷筒焊接后,装入Nb3Sn、NbTi等超导芯部材料,经过挤压、集束拉拔等工序得到超导线材。铌板在加工过程中经过多道次变形、多次退火,最终以超导线材阻隔层的形式存在。因此,对超导线材用铌板的晶粒度、力学性能及均匀性等方面提出较高要求。对铌板的轧制工艺、热处理制度设计了对照试验并进行了深入研究。通过对比成品板材的晶粒度、力学性能差异,分析并得到了最优方案。开坯锻造、热轧、中间轧制以及成品轧制温度分别为1300℃、1050℃、960℃以及860℃工艺下,所生产的超导用铌板晶粒度为≥5.0级(以6.0~7.0级为佳)、再结晶率≥95%、Rp0.2≥72MPa,其再结晶率与屈服强度合格率较高,晶粒度分布均匀且评级合格。在稳定生产工艺与产品质量的基础上,对比总结的铌板轧制工艺对提高产品质量、积累超导铌材加工经验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导铌板 轧制 热处理 晶粒度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钴在不同温度和不同压缩速率下的高温变形行为研究
17
作者 刘杨 《冶金与材料》 2024年第7期58-60,共3页
文章研究纯钴在600~1000℃的压缩温度以及在0.01S-1~1S-1的压缩速率下的热变形行为,通过绘制应力-应变曲线,对压缩后试样进行微观组织形貌分析,探讨不同加工温度和应变速率对纯钴热变形过程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纯钴的热变形行为与压... 文章研究纯钴在600~1000℃的压缩温度以及在0.01S-1~1S-1的压缩速率下的热变形行为,通过绘制应力-应变曲线,对压缩后试样进行微观组织形貌分析,探讨不同加工温度和应变速率对纯钴热变形过程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纯钴的热变形行为与压缩温度、压缩速率的变化有较大关系,在压缩温度600~800℃、压缩速率0.1S^(-1)~1S^(-1)时,纯钴具有较高的强度;压缩温度高于800℃、压缩速率小于0.1S^(-1)时,纯钴发生动态再结晶,组织变形均匀,加工强度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压缩 热变形行为 显微形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子束熔炼工艺对Ta铸锭表面质量的影响
18
作者 马晶 李蛟 +2 位作者 龚小涛 耿佩 周超 《真空》 CAS 2020年第6期45-47,共3页
本文通过固定熔速调整功率的试验,研究了电子束熔炼工艺对Φ100mm钽锭的表面质量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熔炼速度一定时,熔炼功率减小,比电能减少,钽铸锭表面易生成冷隔、夹生等缺陷;熔炼功率过大,熔池温度过高导致过热过熔,对产品的结晶... 本文通过固定熔速调整功率的试验,研究了电子束熔炼工艺对Φ100mm钽锭的表面质量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熔炼速度一定时,熔炼功率减小,比电能减少,钽铸锭表面易生成冷隔、夹生等缺陷;熔炼功率过大,熔池温度过高导致过热过熔,对产品的结晶组织不利甚至产生严重的金属瘤疤;当电子束熔炼炉的真空度为2×10-2Pa,熔炼速度30kg/h,熔炼功率为160k W,冷却时间4h时,有利于杂质元素的扩散和挥发,钽铸锭提纯效果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纯钽 电子束熔炼工艺 熔炼功率 铸锭表面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工方式对铪棒组织与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
19
作者 蔡文博 姚修楠 +4 位作者 武宇 赵鸿磊 陈昊 白新房 朱波 《钛工业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9-32,共4页
采用热轧和热轧加冷旋锻2种方式将铪棒坯加工成13. 3 mm的铪棒,并对其进行740℃×1 h的真空退火处理,对比研究2种加工方式下铪棒的显微组织、拉伸性能及断口形貌。结果表明,加工率相同时,未退火状态下的热轧加冷旋锻样品的室温及... 采用热轧和热轧加冷旋锻2种方式将铪棒坯加工成13. 3 mm的铪棒,并对其进行740℃×1 h的真空退火处理,对比研究2种加工方式下铪棒的显微组织、拉伸性能及断口形貌。结果表明,加工率相同时,未退火状态下的热轧加冷旋锻样品的室温及高温抗拉强度、屈服强度明显大于热轧样品,但塑性较低,断口韧窝大而浅;经过740℃真空退火后,热轧加冷旋锻样品的室温及高温抗拉强度、屈服强度略高于热轧样品,屈强比明显增大,断口韧窝大小、深浅与热轧样品接近。铪棒热加工后进行一定程度的冷加工,有利于后期得到更优异的拉伸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铪棒 热加工 拉伸性能 屈强比 断口形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退火温度对铪棒组织与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20
作者 蔡文博 武宇 +4 位作者 姚修楠 赵鸿磊 陈昊 杨娟 朱波 《钛工业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31-35,共5页
采用热轧加冷旋锻的方式将∅60 mm铪棒坯加工至∅13.3 mm,然后分别在440、600、740、900、1040℃下保温1 h进行真空退火处理,对比研究了不同退火温度下铪棒的显微组织、室温及高温拉伸性能、高温拉伸断口形貌。结果表明,随着退火温度的升... 采用热轧加冷旋锻的方式将∅60 mm铪棒坯加工至∅13.3 mm,然后分别在440、600、740、900、1040℃下保温1 h进行真空退火处理,对比研究了不同退火温度下铪棒的显微组织、室温及高温拉伸性能、高温拉伸断口形貌。结果表明,随着退火温度的升高,晶粒逐渐长大,但孪晶组织并不会随着退火温度升高而完全消失,相反,在高温退火时铪棒组织中容易形成退火孪晶;铪棒的抗拉强度、屈服强度随着退火温度的升高逐渐降低,抗拉强度的降速出现了先慢后快的现象,屈服强度反之。440、600、740℃高温拉伸断口形貌为多韧窝态的韧性断裂,韧窝大小、密度略有不同,而900、1040℃退火后,断口形貌存在解理台阶并有河流状花纹,为脆性断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铪棒 退火孪晶 拉伸性能 解理台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