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创新要素错配对中国城市群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9
1
作者 王薇 胡力中 《管理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60-75,共16页
基于2010—2021年中国19个国家级城市群的面板数据,构建经济高质量发展综合指标体系并测算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数,计算创新要素错配系数,实证分析了创新要素错配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效应、作用机制及空间溢出效应。结果表明:(1)创新要... 基于2010—2021年中国19个国家级城市群的面板数据,构建经济高质量发展综合指标体系并测算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数,计算创新要素错配系数,实证分析了创新要素错配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效应、作用机制及空间溢出效应。结果表明:(1)创新要素错配显著抑制了中国城市群经济高质量发展,其中创新资本错配的抑制作用更强;(2)创新要素错配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机制中,发育程度较高的城市群存在直接传导机制,单中心城市群、多中心城市群、发育程度较低的城市群存在通过降低产业转移水平、降低区域创新效率传导的间接机制;(3)两种创新要素错配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均存在空间溢出效应。因此,在经济高质量发展进程中,要打破城市群内创新要素流动壁垒,加强城市群间协作发展,要根据不同类型城市群制定适宜的政策改善创新要素错配,推动产业转移及产业结构升级,提升创新效率,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要素错配 经济高质量发展 城市群 空间溢出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可再生能源东中西部差异化发展现状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郭子珣 曹雅妃 《现代商贸工业》 2021年第10期11-12,共2页
优先发展可再生能源,构建安全、可靠、稳定的能源供应体系,满足能源高质量发展,成为中国能源发展的迫切要求。本文分别从太阳能、风能、水能的资源禀赋、装机量和发电量三方面,分析可再生能源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 可再生能源 风电 水电 太阳能发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济发展与环境承载协同推进研究的一部学术力作——评李国平教授等著的《中国生态补偿的产权制度与体制机制研究》
3
作者 胡健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4期27-27,共1页
改革开放40余年来,中国经济发展大体经过了两个阶段,2000年以前中国经济发展的主要任务是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大力提高经济规模和扩大经济总量。经过20多年的努力,这项任务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在经济高速增长的过程中,生态承... 改革开放40余年来,中国经济发展大体经过了两个阶段,2000年以前中国经济发展的主要任务是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大力提高经济规模和扩大经济总量。经过20多年的努力,这项任务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在经济高速增长的过程中,生态承载和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经济增长与生态环境协同推进成为经济发展需要研究的主题,进而使经济发展与环境承载的协同推进成为中国经济第二阶段的主要任务。党的十六大首次提出科学发展观,党的十八大又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战略布局中,党的十九大又进一步提出:美丽中国建设,以解决经济增长与生态承载之间的矛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权制度 李国平 经济高速增长 中国经济发展 协同推进 科学发展观 生态环境 生态文明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经济发展对碳生产率提升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40
4
作者 余姗 樊秀峰 蒋皓文 《统计与信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26-35,共10页
在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背景下,数字经济成为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的战略选择,是推动经济绿色发展,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引擎。通过建立两部门框架下数字经济发展多渠道影响碳生产率的理论模型,揭示了数字经济发展对碳生产率提升... 在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背景下,数字经济成为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的战略选择,是推动经济绿色发展,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引擎。通过建立两部门框架下数字经济发展多渠道影响碳生产率的理论模型,揭示了数字经济发展对碳生产率提升的内在机理。采用全局主成分分析法从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数字经济普及程度、数字信息资源、数字经济商务化四个维度构建省级数字经济发展水平评价体系。基于2008—2019年省级面板数据,运用固定效应模型研究数字经济发展对碳生产率的影响效应,采用中介效应模型分析数字经济发展对碳生产率提高的影响机制,并通过空间面板模型考察了数字经济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发展有助于提升碳生产率,在利用滞后一期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的解释变量替换及“宽带中国”战略前后进行区分时间段回归等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数字经济发展的影响效应呈现区域异质性特征,对中西部地区的碳生产率提升作用大于东部地区;数字经济通过推动区域技术创新与优化产业结构两条传导渠道进而对碳生产率产生影响,间接效应分别为0.0716和0.4473,中介效应占比分别为5.94%和42.13%;数字经济发展对碳生产率变化存在空间溢出效应,在中西部地区呈现显著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但在东部地区和全国范围来看并未发挥正向外部效应。因此,中国政府应继续推动数字经济发展战略,加强对数字经济发展的政策引导和扶持,优化相关制度的顶层设计,采取动态化、差异化发展策略,为经济的绿色发展赋能,实现数字化和低碳化的共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碳生产率 区域异质性 技术创新 产业结构优化 空间溢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经济与工业产业链现代化时空耦合和驱动因素分析
5
作者 余姗 常东杰 张哲 《供应链管理》 2025年第2期38-52,共15页
文章基于数字经济和工业产业链现代化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选取2011—2022年全国31个省份的相关数据,运用耦合协调模型、Dagum基尼系数和空间杜宾模型等方法分析数字经济和工业产业链现代化二者之间的耦合协调度的时空演化、差异特征及驱... 文章基于数字经济和工业产业链现代化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选取2011—2022年全国31个省份的相关数据,运用耦合协调模型、Dagum基尼系数和空间杜宾模型等方法分析数字经济和工业产业链现代化二者之间的耦合协调度的时空演化、差异特征及驱动因素。研究表明:①数字经济和工业产业链现代化两者耦合协调水平逐年增强,存在明显的空间分异特征,形成了“东高西低”“南高北低”的分布格局。②两者耦合协调发展水平的地区内差异呈现缩小的趋势,耦合协调度的差距主要来源于区域间,其次是超变密度,区域内最小。③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政府参与度、城镇化水平和科学技术水平对提升数字经济和工业产业链现代化的耦合性具有正向促进作用,是驱动二者耦合协调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工业产业链现代化 时空耦合 驱动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碳”目标下中国低碳经济发展的动态演化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李方超 张文彬 《广西经济》 2022年第5期60-67,共8页
2030年实现碳达峰、2060年完成碳中和的战略目标为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指明了道路,为如期实现“双碳”目标必须发展低碳经济。选取2005—2018年中国282个地级及以上城市数据,借助核密度估计与地理探测器进一步探究了中国各地低碳经济的... 2030年实现碳达峰、2060年完成碳中和的战略目标为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指明了道路,为如期实现“双碳”目标必须发展低碳经济。选取2005—2018年中国282个地级及以上城市数据,借助核密度估计与地理探测器进一步探究了中国各地低碳经济的动态演化规律与影响因素。结果发现:区域内部低碳经济发展水平存在较为显著的多极分化趋势;政府干预、技术创新、能源效率是影响各地区低碳经济时空演进的主要驱动因素。为切实推进低碳经济发展,中国可通过政策设计、因地制宜等方式带动污染地区实现绿色转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碳经济 时空演进 地理探测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能源化工产业高级化与经济增长——兼论能源化工产业最优匹配 被引量:15
7
作者 张文彬 胡健 马艺鸣 《统计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7-28,共12页
能源化工产业是重要的基础性产业,现阶段对能源化工产业高级化及其对经济增长影响的研究还较少。本文首先将能源化工产业分为能源开采业、能源加工业和化工产业三大产业,测算能源化工产业高级化水平,结果表明能源资源禀赋导致了能源化... 能源化工产业是重要的基础性产业,现阶段对能源化工产业高级化及其对经济增长影响的研究还较少。本文首先将能源化工产业分为能源开采业、能源加工业和化工产业三大产业,测算能源化工产业高级化水平,结果表明能源资源禀赋导致了能源化工高级化水平的"低端锁定",能源富集区能源产业高级化水平远远低于非能源富集省份,能源化工产业空间错配现象突出。其次,实证检验能源化工产业高级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提高能源化工高级化水平能够显著促进经济增长,且不同产业规模的能源化工产业高级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存在差异性。再次,采用滚动回归方法检验随着能源化工产业高级化水平和产业结构变动,能源化工产业高级化水平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变动状况,探讨能源化工产业内部最优匹配问题,结果表明能源化工产业高级化水平在1.05~1.15之间、能源开采业占能源化工产业比重在0.20~0.40之间,能源化工产业高级化对经济增长的促进效应最大。最后提出优化能源富集区能源化工产业匹配度、促进化工产业富集区新产品和新技术研发以及缓解能源化工产业空间错配等方面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源化工产业 高级化 经济增长 最优匹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融发展的节能减排效应及机理分析——基于能源足迹视角的再检验 被引量:10
8
作者 张文彬 郭子珣 王博峰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2年第1期11-20,共10页
金融发展在对国民经济产生重大影响的同时,也影响着节能减排目标的实现。文章首先理论分析了金融发展的节能减排实现机理和路径,认为金融发展具有直接节能减排效应外,还会通过规模效应、结构效应和技术效应间接实现节能减排。其次选用... 金融发展在对国民经济产生重大影响的同时,也影响着节能减排目标的实现。文章首先理论分析了金融发展的节能减排实现机理和路径,认为金融发展具有直接节能减排效应外,还会通过规模效应、结构效应和技术效应间接实现节能减排。其次选用兼顾能耗和污染的能源足迹指标表征节能减排,采用空间滞后模型实证检验金融发展对能源足迹的影响效应及机理。结果表明,金融发展能够通过直接效应、结构效应和技术效应对节能减排产生正向效应,减少能源足迹,通过规模效应对节能减排产生负向效应,增加能源足迹,但整体上有利于节能减排的实现;各影响效应存在区域异质性,东部地区金融发展的节能减排正向效应大于中西部地区;而中西部地区金融发展的节能减排负向效应大于东部地区。最后文章从改进金融发展节能减排的本地效应和空间效应两个维度提出了实现节能减排和绿色发展的政策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节能减排 金融发展 能源足迹 中介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融发展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影响效应的实证检验 被引量:19
9
作者 李瑞 董璐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0期136-140,共5页
文章基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要求,从金融发展的角度探索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进一步分析了金融发展通过促进经济增长、技术进步、产业结构优化、环境改善和居民福利提升五个维度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机理,并采用结构方程... 文章基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要求,从金融发展的角度探索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进一步分析了金融发展通过促进经济增长、技术进步、产业结构优化、环境改善和居民福利提升五个维度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机理,并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分别验证了全国及东、中、西部地区金融发展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全国层面,金融规模对经济高质量发展五个维度的总体影响最大,金融结构次之,金融效率最低;分区域看,影响效应存在显著差异,东、中、西部地区金融发展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影响最大的维度分别是金融规模、金融效率和金融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高质量发展 金融发展 结构方程模型 影响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足迹视角下中国能源效率的空间差异性和收敛性研究 被引量:11
10
作者 张文彬 郝佳馨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76-90,共15页
提高能源效率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环境污染治理和能源安全的重要抓手.文章以全要素能源效率表征能源效率,分析其动态分布特征、空间差异性及收敛性.首先选取超效率SBM模型对全要素能源效率进行测度,并在此基础上运用核密度估计分析... 提高能源效率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环境污染治理和能源安全的重要抓手.文章以全要素能源效率表征能源效率,分析其动态分布特征、空间差异性及收敛性.首先选取超效率SBM模型对全要素能源效率进行测度,并在此基础上运用核密度估计分析其动态分布特征,以刻画空间绝对差异演变规律,然后进一步构建空间绝对β收敛和空间条件β收敛模型以探究全要素能源效率的空间收敛性.结果表明,全国全要素能源效率整体呈现缓慢下降趋势;空间分布呈现“沿海高、内陆低”的分异性特征;全国全要素能源效率的区域间差异存在扩张趋势;北部沿海、西南地区全要素能源效率区域内差异最大;全国及八大区域全要素能源效率均存在空间绝对β收敛和空间条件β收敛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要素能源效率 超效率SBM 核密度估计 空间β收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创新要素配置对区域共同富裕影响的实证检验 被引量:11
11
作者 王薇 李瑞 魏阳阳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6期27-31,共5页
文章基于我国31个省份2000—2020年的面板数据,利用固定效应模型、中介效应模型和门槛回归模型,实证检验了创新要素配置对区域共同富裕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表明:(1)创新要素配置对区域共同富裕水平的提升具有显著正向作用;(2)创新... 文章基于我国31个省份2000—2020年的面板数据,利用固定效应模型、中介效应模型和门槛回归模型,实证检验了创新要素配置对区域共同富裕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表明:(1)创新要素配置对区域共同富裕水平的提升具有显著正向作用;(2)创新要素配置不仅可以通过数字经济以及产业结构升级的独立中介渠道来提升区域共同富裕水平,还可以通过数字经济→产业结构升级的链式中介渠道来发挥作用,其中数字经济的独立中介效应最为突出;(3)创新要素配置对区域共同富裕的影响受到数字经济以及产业结构升级的调节,具有明显的非线性特征;(4)创新要素配置对区域共同富裕水平提升的促进作用在落后地区更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要素配置 数字经济 产业结构升级 区域共同富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可持续经济福利水平测度及区域差异分析 被引量:20
12
作者 张文彬 郭琪 《管理学刊》 CSSCI 2019年第3期19-30,共12页
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美好生活和福利问题成为现阶段学术界的研究重点。文章首先采用可持续经济福利指标体系(ISEW)框架,测算了2000—2016年中国31个省(区、市)的福利水平,结果表明,中国可持续经济福利水平... 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美好生活和福利问题成为现阶段学术界的研究重点。文章首先采用可持续经济福利指标体系(ISEW)框架,测算了2000—2016年中国31个省(区、市)的福利水平,结果表明,中国可持续经济福利水平呈现显著的增长趋势,特别是在2008年之后增长更快,同时各地区之间增长速度差异也越发明显。然后采用Dagum基尼系数,从区域内、区域间、超变密度三方面对可持续经济福利区域差异进行分解,结果表明:中国可持续经济福利总体差异呈现"U"形变化,区域内差异呈现东→西→中→东北递减趋势;东部地区与西部地区之间的差异最大;对总体差异影响最主要的因素是区域内差异,其次为区域间差异。最后提出了提升可持续经济福利水平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持续经济福利 Dagum基尼系数 区域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背景下的中国能源革命理论基础与战略路径 被引量:10
13
作者 胡健 张文彬 李帆 《西安财经大学学报》 CSSCI 2023年第1期85-97,共13页
结合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和中国特有能源资源禀赋国情,形成能源革命的双循环格局,进一步推进能源革命纵深发展和走深走实,是“十四五”乃至更长时期内我国能源改革和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的重要内容。文章在对我国能源革命研究进行梳理的... 结合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和中国特有能源资源禀赋国情,形成能源革命的双循环格局,进一步推进能源革命纵深发展和走深走实,是“十四五”乃至更长时期内我国能源改革和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的重要内容。文章在对我国能源革命研究进行梳理的基础上,扩展社会—技术系统可持续转型多维框架,从能源革命推进的利基创新驱动、国内能源革命和国际能源合作三个层面,构建了双循环新发展格局背景下能源革命战略推进路径的理论基础。随后结合我国推进能源革命实践中存在的机遇与挑战,提出了内循环与外循环相结合的能源革命推进战略选择。为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能源革命战略提供了理论支撑和政策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源革命 双循环 能源国际合作 社会—技术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能源足迹的测度及区域差异分析 被引量:4
14
作者 张文彬 郝佳馨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93-97,共5页
文章使用能源生态足迹测算方法,对中国1995-2016年的能源足迹进行了测算,结果表明我国能源足迹呈上升趋势,特别是在2001-2011年间,能源足迹呈现显著的区域差异。并采用Dagum基尼系数,从区域内、区域间、超变密度三方面对能源足迹区域差... 文章使用能源生态足迹测算方法,对中国1995-2016年的能源足迹进行了测算,结果表明我国能源足迹呈上升趋势,特别是在2001-2011年间,能源足迹呈现显著的区域差异。并采用Dagum基尼系数,从区域内、区域间、超变密度三方面对能源足迹区域差异进行分解,结果表明能源生态足迹区域内差异呈现"东-西-东北-中"递减趋势;东部和西部地区间的差异最大;地区间差异是影响能源足迹区域差异的最主要因素,其次为超变密度差异因素,区域内差异因素影响最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源足迹 Dagum基尼系数 超变密度 区域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工业产业链现代化指数:区域差异及动态演进 被引量:6
15
作者 余姗 张哲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6-101,共6页
文章基于工业产业链流通、盈利、数字化、创新、协同以及绿色化六个维度构建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测算2011—2022年中国31个省份工业产业链现代化指数,并运用Dagum基尼系数、Moran指数、核密度估计及马尔可夫链的方法分析区域差异及动态... 文章基于工业产业链流通、盈利、数字化、创新、协同以及绿色化六个维度构建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测算2011—2022年中国31个省份工业产业链现代化指数,并运用Dagum基尼系数、Moran指数、核密度估计及马尔可夫链的方法分析区域差异及动态演进规律。结果表明:中国工业产业链现代化指数整体呈稳定上升趋势,且东部地区和中部地区相对较高,而区域差异则主要表现在各区域之间,但是长期来看高水平地区将会辐射和带动其他地区的发展,进而促进工业产业链现代化整体水平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产业链现代化 区域差异 动态演进 Dagum基尼系数 核密度估计 马尔可夫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推动能源革命的动因、实践进展与未来取向 被引量:3
16
作者 胡健 《西安财经大学学报》 CSSCI 2024年第5期90-102,共13页
能源革命是中国面对世界能源转型和实现“双碳”目标的重大战略选择,厘清推动能源革命的动因、实践进展与未来取向,对精准推进能源革命战略具有重要意义。首先,文章从现实动因、理论动因两方面阐释中国能源革命的缘起,提出能源供需矛盾... 能源革命是中国面对世界能源转型和实现“双碳”目标的重大战略选择,厘清推动能源革命的动因、实践进展与未来取向,对精准推进能源革命战略具有重要意义。首先,文章从现实动因、理论动因两方面阐释中国能源革命的缘起,提出能源供需矛盾、能源结构不合理、生态环境污染以及经济增长不可持续等是驱动中国推进能源革命的重要因素;其次,从“四个革命、一个合作”五方面梳理了中国能源革命的实践进展,梳理了十年来能源革命取得的成效;最后从化石能源与新能源共生、能源产业链供应链韧性提升、数智化驱动能源革命走深走实、碳减排与碳汇相结合引领能源转型、能源国际合作由被动向主动转变五个方面提出了深入精准推动能源革命的未来取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源革命 能源转型 能源结构 能源安全 能源国际合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系统均衡性及影响因素多视角分析 被引量:3
17
作者 张文彬 闫艺丹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7,13,共8页
为扩展高质量发展研究的广度和深度、进一步完善高质量发展测度体系和研究范式,并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全面深化实施提供参考,基于新发展理念构建高质量发展系统评价指标体系,把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 为扩展高质量发展研究的广度和深度、进一步完善高质量发展测度体系和研究范式,并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全面深化实施提供参考,基于新发展理念构建高质量发展系统评价指标体系,把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作为高质量发展的5个子系统,以2010—2020年为研究期、以黄河沿线62个地级市为样本市,采用熵权法测算5个子系统发展指数和高质量发展系统综合指数,进而采用均衡熵模型测算高质量发展各子系统的均衡水平,运用核密度估计方法分析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系统均衡水平的动态演化情况,采用地理探测器探测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系统均衡水平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各子系统均衡水平和比较优势向好转变,多数地级市高质量发展系统均衡性较好、少数地级市存在系统性失衡问题,黄河中游地区高质量发展系统均衡水平最高、下游地区高质量发展系统均衡水平最低;2)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系统综合水平和各子系统均衡水平呈现错配状态,中上游大部分城市高质量发展系统综合水平较低而各子系统均衡水平较高即低水平均衡,下游大部分城市高质量发展系统综合水平较高而各子系统均衡水平较低即高水平失衡;3)黄河流域整体及上、中、下游地区高质量发展系统均衡水平存在显著的空间差异性,同时都存在“俱乐部收敛”现象,各区域内的极化现象逐渐弱化;4)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对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系统均衡水平的驱动作用具有空间分异性,且两两交互影响具有增强效应。提出了黄河流域“量”“质”双优发展等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质量发展 均衡熵模型 核密度估计 地理探测器 黄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交叉持股网络对上市公司风险承担的影响研究
18
作者 余姗 王小曼 荣烨 《金融经济》 2024年第6期44-56,共13页
企业风险承担水平是构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在现代企业管理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本文以2007—2021年沪深A股中交叉持股的上市公司数据为样本,构建加权的交叉持股网络,考察其对上市公司风险承担水平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企业越处... 企业风险承担水平是构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在现代企业管理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本文以2007—2021年沪深A股中交叉持股的上市公司数据为样本,构建加权的交叉持股网络,考察其对上市公司风险承担水平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企业越处于网络的中心位置,结构洞丰富度越高,其风险承担水平越高。机制检验发现,交叉持股网络主要通过缓解融资约束和提升信息披露质量来提高企业风险承担水平。调节效应发现,非国有企业、市场化水平较低地区的上市公司的交叉持股网络对其风险承担水平的提高作用更显著。异质性分析表明,度数中心性与中介中心性对上市公司风险承担水平的影响更为明显;对于处于成长期的上市公司,交叉持股网络更能提高风险承担水平。本文深入探讨了交叉持股网络对企业风险承担水平的影响机制及作用路径,为企业从交叉持股网络视角寻求发展动力、增强核心竞争力提供实践指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叉持股网络 中心性 结构洞丰富度 企业风险承担水平 融资约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技术产业集聚、创新与制造业高水平“走出去”--基于出口技术复杂度提升视角 被引量:10
19
作者 余姗 樊秀峰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10-115,共6页
文章利用2009—2018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以出口技术复杂度来表征制造业高水平“走出去”,运用面板回归模型及门槛效应模型,对高技术产业集聚及其创新影响制造业高水平“走出去”的独立效应和协同效应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高技... 文章利用2009—2018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以出口技术复杂度来表征制造业高水平“走出去”,运用面板回归模型及门槛效应模型,对高技术产业集聚及其创新影响制造业高水平“走出去”的独立效应和协同效应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高技术产业集聚与高技术产业创新对制造业出口技术复杂度均具有提升作用;高技术产业集聚与创新的协同作用对出口复杂度提升产生正向影响;以高技术产业集聚度作为门槛变量进行实证检验发现,高技术产业创新与出口技术复杂度存在非线性门槛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集聚 技术创新 出口技术复杂度 协同效应 门槛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特色地方经济运行:形成、特征与机制 被引量:3
20
作者 王薇 《西安财经大学学报》 CSSCI 2021年第6期26-36,共11页
中国特色的地方经济运行绩效是地方经济主体在特定制度安排的激励和约束下,对地方资源最优配置和利益目标最大化决策在宏观层面的表现,是中央与地方分权关系、地方与地方的竞争关系相互作用的结果。通过对1978—2019年我国地方经济增长... 中国特色的地方经济运行绩效是地方经济主体在特定制度安排的激励和约束下,对地方资源最优配置和利益目标最大化决策在宏观层面的表现,是中央与地方分权关系、地方与地方的竞争关系相互作用的结果。通过对1978—2019年我国地方经济增长趋势、均衡发展度等运行特征的考察发现,我国地方经济运行在纵向时间维度的增长绩效显著,但与此相伴的是横向空间维度的区域发展差距的固化。地方经济发展质量与经济增长数量存在显著的一致性。在经济发展质量的五个维度中,创新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是促进地方经济发展质量提高的主要动力,地方经济在协调发展方面存在明显的低水平“虚假协调”,处于不同经济发展阶段的地区在共享发展方面也存在显著的异质性。中国特色地方经济运行的基本逻辑是在内部驱动效应、外部溢出效应及历史演化效应的共同作用下,使得地方经济增长数量差异固化为地区发展质量绩效差异。在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背景下,优化地方经济运行的路径在于:由追求高速增长向注重高质量发展的调控目标转换;由短期需求为主向长期供给为主的调控方式转换;由要素—投资为主向创新为主的调控动力转换;由区域梯度发展向区域协调发展的调控战略转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经济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政治经济学 经济高质量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