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3D和2D腹腔镜手术治疗胃肠道癌症患者的短期预后比较
1
作者 于明英 李媛 燕普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5年第6期900-907,共8页
目的系统评价二维(two dimension,2D)和三维(three dimension,3D)腹腔镜手术治疗胃肠道癌症患者的短期预后,为2D和3D腹腔镜手术治疗胃肠道癌症患者的临床实践提供循证依据。方法检索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 目的系统评价二维(two dimension,2D)和三维(three dimension,3D)腹腔镜手术治疗胃肠道癌症患者的短期预后,为2D和3D腹腔镜手术治疗胃肠道癌症患者的临床实践提供循证依据。方法检索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搜集比较2D和3D腹腔镜手术治疗胃肠道癌症患者短期预后的中英文文献,检索时限从建库至2024年7月31日,提取文献中短期预后相关资料;质量评价采用Cochrane偏倚风险评估工具,并采用RevMan 5.4.1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本研究纳入2014—2021年发表文献18篇,其中胃癌12篇,直肠癌2篇,结肠癌1篇,结直肠癌3篇,纳入样本量共2100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3D腹腔镜手术治疗胃肠道癌症患者的手术时间短于2D腹腔镜手术[MD=20.91(95%CI 9.44~32.37),Z=3.57,P<0.001];3D腹腔镜手术治疗胃肠道癌症患者术中出血量少于2D腹腔镜手术[MD=7.31(95%CI 6.03~8.60),Z=11.19,P<0.001];3D腹腔镜手术治疗胃肠道癌症患者淋巴结清扫数目多于2D腹腔镜手术[MD=-0.83(95%CI-1.26~-0.40),Z=3.82,P<0.001];2D和3D腹腔镜手术治疗胃肠道癌症患者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异质性检验结果显示,各文献中2D和3D腹腔镜手术治疗胃肠道癌症患者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目、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均无异质性(均I2<50%),手术时间存在异质性(I2=93%);基于癌症类型将患者分为两组进行亚组分析,结果显示,不同癌症类型患者2D和3D腹腔镜手术时间差值仍存在异质性(胃癌I2=91%,结直肠癌I2=87%)。结论2D和3D腹腔镜手术治疗胃肠道癌症患者可获得相似的短期预后。与2D腹腔镜手术相比,3D腹腔镜手术时间更短,术中出血量更少,且可清扫出更多淋巴结,但可能需要承担更高的治疗费用,临床可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选择合适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道癌症 2D/3D腹腔镜手术 短期预后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肠癌术后吻合口瘘合并腹腔感染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文家治 向荣 《临床误诊误治》 CAS 2024年第14期59-63,共5页
目的探讨结肠癌术后吻合口瘘合并腹腔感染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9年3月至2022年1月91例结肠癌根治术后发生吻合口瘘患者,根据术后是否并发腹腔感染分为2组,其中观察组患者40例为结肠癌根治术后吻合口瘘并发腹腔感染患者,对照组患者51例... 目的探讨结肠癌术后吻合口瘘合并腹腔感染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9年3月至2022年1月91例结肠癌根治术后发生吻合口瘘患者,根据术后是否并发腹腔感染分为2组,其中观察组患者40例为结肠癌根治术后吻合口瘘并发腹腔感染患者,对照组患者51例为结肠癌术后吻合口瘘未并发腹腔感染患者。分析观察组患者病原菌分布特征,2组术后第3日降钙素原及C反应蛋白水平,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结肠癌根治术后吻合口瘘并发腹腔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结肠癌根治术后吻合口瘘并发腹腔感染患者中,共检测到50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菌33株,包括大肠杆菌12株(24.0%)、克雷伯杆菌9株(18.0%)、铜绿假单胞菌7株(14.0%)、鲍曼不动杆菌3株(6.0%)和阴沟肠杆菌2株(4.0%);革兰阳性菌12株,包括表皮葡萄球菌7株(14.0%),金黄色葡萄球菌3株(6.0%),肺炎链球菌1株(2.0%),粪肠球菌1株(2.0%);真菌5株。观察组术后3 d降钙素原及C反应蛋白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合并糖尿病、C反应蛋白及降钙素原是结肠癌患者术后吻合口瘘并发腹腔感染的危险因素,而白蛋白则是其保护因素(P<0.05)。结论结肠癌根治术后吻合口瘘并发腹腔感染以革兰阴性菌感染为主,合并糖尿病、C反应蛋白及降钙素原是结肠癌患者术后吻合口瘘并发腹腔感染的危险因素,而白蛋白则为其保护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肿瘤 吻合口瘘 腹腔感染 病原菌 C反应蛋白 降钙素原 影响因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术式治疗左侧结肠癌并发急性肠梗阻的临床效果及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3
作者 向荣 文家治 《临床误诊误治》 CAS 2024年第15期25-29,共5页
目的对比2种手术方式治疗左侧结肠癌并发急性肠梗阻的临床效果并分析患者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收治的102例左侧结肠癌并发急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1例。对照组行左半... 目的对比2种手术方式治疗左侧结肠癌并发急性肠梗阻的临床效果并分析患者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收治的102例左侧结肠癌并发急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1例。对照组行左半结肠Ⅰ期切除吻合近端造瘘术,观察组行左半结肠Ⅰ期根治性肠切除吻合术。记录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胃管拔除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首次进食、排气、排便时间。记录2组患者随访期间切口出血、切口感染、腹腔感染、吻合口瘘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采用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影响左侧结肠癌并发急性肠梗阻患者术后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但胃管拔除时间、首次进食时间、首次排气时间及首次排便时间长于对照组(P<0.01)。2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8.82%(30/51)vs 52.94%(27/51)](P>0.05)。102例总生存率为91.18%(93/102)。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病理类型、TNM分期、术后辅助化疗、手术方式是影响左侧结肠癌并发急性肠梗阻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P<0.05,P<0.01)。结论Ⅰ期根治性肠切除吻合术治疗左侧结肠癌并发急性肠梗阻患者较Ⅰ期切除吻合近端造瘘术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但全身状况不佳或高危患者可采取Ⅰ期切除吻合近端造瘘术,以降低吻合口瘘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肿瘤 肠梗阻 肠吻合术 吻合近端造瘘术 手术后并发症 肿瘤分期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姜黄素对结肠癌细胞SW480 FasL基因表达和侵袭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崔玉辉 李兵 刘施材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09年第3期239-242,共4页
目的研究姜黄素对人结肠癌SW480细胞FasL mRNA表达及对其侵袭能力的影响,为中药抗肿瘤提供实验依据。方法根据MTT法得到姜黄素对SW480细胞的半数有效抑制浓度(IC50),确定药物作用浓度。SW480细胞分别经姜黄素不同浓度(0.5 IC50、IC50)... 目的研究姜黄素对人结肠癌SW480细胞FasL mRNA表达及对其侵袭能力的影响,为中药抗肿瘤提供实验依据。方法根据MTT法得到姜黄素对SW480细胞的半数有效抑制浓度(IC50),确定药物作用浓度。SW480细胞分别经姜黄素不同浓度(0.5 IC50、IC50)作用后,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姜黄素作用前后人结肠癌SW480细胞FasL mRNA的变化;应用Transwell细胞侵袭试验检测姜黄素对SW480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结果姜黄素处理后SW480细胞FasL mRNA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而且FasL mRNA表达水平随姜黄素作用浓度增加显著上调,姜黄素不同浓度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随姜黄素作用浓度升高,SW480细胞侵袭能力明显增强,不同浓度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姜黄素在一定时间内均可上调人结肠癌SW480细胞FasL mRNA的表达,而且这种上调作用在一定范围内呈剂量依赖性,可使结肠癌细胞的侵袭能力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姜黄素 结肠癌 侵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癌根治术后感染对患者循环肿瘤细胞及肿瘤标志物水平的影响
5
作者 文家治 向荣 《肿瘤研究与临床》 CAS 2024年第11期847-851,共5页
目的探讨胃癌根治术后感染对患者循环肿瘤细胞(CTC)及肿瘤标志物水平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12月西安市长安医院收治的100例行胃癌根治术的患者。根据术后是否发生感染, 将患者分为感染组和非感染组。... 目的探讨胃癌根治术后感染对患者循环肿瘤细胞(CTC)及肿瘤标志物水平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12月西安市长安医院收治的100例行胃癌根治术的患者。根据术后是否发生感染, 将患者分为感染组和非感染组。比较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术后第3天CTC阳性率及外周血肿瘤标志物水平。结果 100例胃癌根治术患者中有21例(21%)发生术后感染, 主要为呼吸道感染(38.10%, 8/21)和手术部位感染(23.8%, 5/21)。感染组的手术时间长于非感染组[(3.4±1.0)h比(3.0±0.4)h], 术中出血量多于非感染组[(415±93)ml比(370±75)ml],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第3天感染组CTC阳性率及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糖类抗原153(CA153)、糖类抗原199(CA199)、癌胚抗原(CEA)水平均高于非感染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第3天感染组胃泌素和胃动素水平均低于非感染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胃癌根治术后感染引起患者体内CTC阳性率及外周血CA153、CA199、CEA水平升高, 影响患者胃肠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术后感染 循环肿瘤细胞 肿瘤标志物 胃功能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