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胃管微创注入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血氧状态及炎症反应的影响
1
作者 郭小霞 谢秀春 +2 位作者 吴夏颖 王苗 李静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4年第19期83-87,共5页
目的分析经胃管微创注入肺表面活性物质(PS)联合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患儿血氧状态及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择取2017年2月至2022年3月收治的60例NRDS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时间将其分为对照组(2017... 目的分析经胃管微创注入肺表面活性物质(PS)联合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患儿血氧状态及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择取2017年2月至2022年3月收治的60例NRDS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时间将其分为对照组(2017年2月至2019年8月)和观察组(2019年9月至2022年3月),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布地奈德联合NCPAP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经胃管微创注入PS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的动脉血氧分压(PaO_(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吸入氧浓度(FiO_(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PaO_(2)高于对照组,PaCO_(2)及FiO_(2)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的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18(IL-18)水平及白细胞计数(WB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CRP、IL-18水平及WBC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的呼吸系统阻力(Rrs)、肺动态顺应性(Cr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Rrs低于对照组,Crs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胃管微创注入PS联合NCPAP可减轻NRDS患儿的炎症反应,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促进肺功能及血氧状态恢复,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管微创注入 肺表面活性物质 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血氧状态 炎症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压氧治疗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氧化应激状态及脑血流的影响 被引量:31
2
作者 赵宏 霍晓慧 裴怀腾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6年第17期85-87,共3页
目的观察及研究高压氧治疗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氧化应激状态及脑血流的影响。方法选取56例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28例和观察组28例,对照组新生儿进行常规缺氧缺血性脑病治疗,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 目的观察及研究高压氧治疗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氧化应激状态及脑血流的影响。方法选取56例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28例和观察组28例,对照组新生儿进行常规缺氧缺血性脑病治疗,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高压氧治疗,然后将2组新生儿治疗前和治疗后3、7及14 d的氧化应激状态相关血清指标及大脑中动脉、前动脉血流指标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后3、7及14 d,观察组的氧化应激状态相关血清指标及大脑中动脉、前动脉血流指标均显著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高压氧治疗可有效改善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的氧化应激状态及脑血流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氧治疗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氧化应激状态 脑血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态脑功能监测和NBNA评分对妊娠期糖尿病母亲新生儿脑发育的评估价值 被引量:16
3
作者 行亚军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19年第2期227-229,232,共4页
目的:研究动态脑功能检测(aEEG)和新生儿神经行为测定(NBNA)评分对妊娠期糖尿病(GDM)母亲新生儿脑发育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在我院进行分娩的GDM母亲新生儿240例,按照新生儿出生体重分为大于胎龄儿(LGA)组、适于胎龄儿(AGA)组和小于胎... 目的:研究动态脑功能检测(aEEG)和新生儿神经行为测定(NBNA)评分对妊娠期糖尿病(GDM)母亲新生儿脑发育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在我院进行分娩的GDM母亲新生儿240例,按照新生儿出生体重分为大于胎龄儿(LGA)组、适于胎龄儿(AGA)组和小于胎龄儿(SGA)组,对三组新生儿均进行aEEG监测和NBNA评分。比较三组新生儿的aEEG异常发生率,记录三组新生儿NBNA评分及异常比例,分析aEEG监测和NBNA评分对新生儿脑发育的诊断一致性。结果:LGA组、AGA组和SGA组aEEG异常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LGA组aEEG异常发生率显著高于AGA组(P<0.05),SGA组aEEG异常发生率显著高于AGA组(P<0.05)。LGA组、AGA组和SGA组NBNA总分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在行为能力、一般反应、主动肌张力和原始反射评分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被动肌张力的评分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之间NBNA评分异常率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EEG异常和NBNA评分异常具有一致性(χ~2=0.298,P>0.05)。结论:针对GDM母亲新生儿,LGA和SGA发生脑功能损伤的风险较大,在临床中应予以重视,同时aEEG监测和NBNA评分均为GDM母亲新生儿脑发育诊断的重要方法,针对两项检测均异常的高危患儿,应及时进行临床干预,以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脑功能监测 NBNA评分 妊娠期糖尿病 脑发育 新生儿 危险性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ISA技术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21
4
作者 赵宏 王昌燕 裴怀腾 《海南医学》 CAS 2019年第20期2671-2673,共3页
目的探讨微创注入肺表面活性物质(LISA)技术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西电集团医院新生儿科监护病区(NICU)2017年1月至2019年3月收治的80例NRDS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将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目的探讨微创注入肺表面活性物质(LISA)技术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西电集团医院新生儿科监护病区(NICU)2017年1月至2019年3月收治的80例NRDS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将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应用气管插管-注入肺表面活性物质(PS)-拔管后-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INSURE)技术治疗,观察组则应用LISA技术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给药过程中经皮血氧饱和度(SpO2)下降和心动过缓的发生率,以及治疗后再次应用PS、72h内机械通气的比例;记录患儿的病死率以及气胸、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儿在给药过程中SpO2下降和心动过缓的发生率分别为17.5%、7.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0.0%和27.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治疗后再次机械通气的比例及BPD发生率分别为15.0%和7.5%,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5.0%和2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的再次使用PS率、气胸发生率及病死率分别为37.5%、7.5%、5.0%,与对照组的45.0%、12.5%、7.5%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ISA技术应用于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治疗可以有效降低机械通气率及BPD的发生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早产 肺表面活性物质 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表面活性剂联合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临床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17
5
作者 金瑄 赵宏 《海南医学》 CAS 2015年第19期2928-2930,共3页
目的观察肺表面活性剂联合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11月至2014年11月收治的80例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对症... 目的观察肺表面活性剂联合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11月至2014年11月收治的80例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对症支持治疗+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观察组患者则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牛肺表面活性剂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血气指标改善情况、肺部X线改善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Pa O2明显高于对照组,Pa CO2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肺部X线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持续气道正压通气的基础上给予肺表面活性剂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临床效果好,肺血气指标及肺功能改善显著,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表面活性剂 持续气道正压通气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血气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NP联合CK-MB及cTnT检测在新生儿窒息后心肌损伤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5
6
作者 行亚军 霍晓慧 《安徽医学》 2019年第7期784-786,共3页
目的探讨血浆脑钠肽(BNP)联合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心肌肌钙蛋白T(cTnT)检测在新生儿窒息后心肌损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根据新生儿有无缺氧缺血性脏器损伤将西电集团医院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90例窒息新生儿分为轻度窒息组... 目的探讨血浆脑钠肽(BNP)联合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心肌肌钙蛋白T(cTnT)检测在新生儿窒息后心肌损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根据新生儿有无缺氧缺血性脏器损伤将西电集团医院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90例窒息新生儿分为轻度窒息组(45例)和重度窒息组(45例),选择同期45例健康新生儿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窒息新生儿心肌损伤的临床表现及3组新生儿出生4h及7d的BNP、CK-MB、cTnT水平。结果重度窒息组周围循环不良、心律失常以及心衰发生率均高于轻度窒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窒息组新生儿出生4h及7d的BNP、CK-MB、cTnT水平高于轻度窒息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窒息组新生儿出生4h的BNP、CK-MB、cTnT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窒息新生儿出生4h的BNP、CK-MB、cTnT水平均高于出生第7天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浆BNP联合血清CK-MB及cTnT检测在新生儿窒息后心肌损伤及其程度的早期诊断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钠肽 肌酸激酶同工酶 心肌肌钙蛋白T 新生儿窒息 心肌损伤 临床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频振荡通气与西地那非联合治疗新生儿持续性肺动脉高压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14
7
作者 朱梦茹 万彩红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21年第12期2138-2140,共3页
新生儿持续性肺动脉高压的发生与子宫-胎盘功能不全、胎儿宫内窒息、代谢紊乱、新生儿肺部感染等因素有关,属于新生儿危重症,该病致死率约在20%,该病患儿临床常用肺表面活性药物、磷酸二酯酶抑制剂治疗,若未及时治疗可诱发低血氧症,导... 新生儿持续性肺动脉高压的发生与子宫-胎盘功能不全、胎儿宫内窒息、代谢紊乱、新生儿肺部感染等因素有关,属于新生儿危重症,该病致死率约在20%,该病患儿临床常用肺表面活性药物、磷酸二酯酶抑制剂治疗,若未及时治疗可诱发低血氧症,导致患儿肺循环压力升高,危及患儿生命^([1-3])。本次研究比较我院2017年5月至2020年5月62例高频振荡通气治疗以及高频振荡通气与西地那非联合治疗新生儿持续性肺动脉高压患儿治疗前后二氧化碳分压(PaCO2)、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血氧分压(PaO2)等血气分析数值、肺动脉收缩压(SPAP)、肱动脉收缩压(SBP)等临床指标、单位时间总有效率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持续性肺动脉高压 高频振荡通气 临床指标 低血氧症 肺循环压力 磷酸二酯酶抑制剂 新生儿危重症 总有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尿病母亲的新生儿早期血糖变化及低血糖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17
8
作者 王昌燕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2019年第3期329-333,共5页
目的探讨糖尿病母亲的新生儿(IDMS)早期血糖动态变化及其发生低血糖的可能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横断面调查,收集2012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在西电集团医院定期产检和分娩、单胎活产的全部妊娠期糖尿病(GDM)产妇及其新生儿的一般临床... 目的探讨糖尿病母亲的新生儿(IDMS)早期血糖动态变化及其发生低血糖的可能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横断面调查,收集2012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在西电集团医院定期产检和分娩、单胎活产的全部妊娠期糖尿病(GDM)产妇及其新生儿的一般临床资料、产妇孕产期血糖值和IDMS出生后48h内各时点的血糖值,并对IDMS出生后各时点血糖值进行比较,用Logistic回归分析IDMS低血糖、临界低血糖的影响因素。结果纳入研究对象358例。①IDMS出生后0.5h平均血糖值明显下降,2h后呈上升趋势。②IDMS生后6h内不同时点血糖的影响因素有:母亲孕前体质量指数(BMI)、胎龄、分娩方式、总产程、分娩时间、出生体重。③358例IDMS中低血糖77例(21.5%),临界低血糖101例(28.2%),均发生于出生后24h内。④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孕末期静脉血糖值高是新生儿低血糖、临界低血糖的保护因素(Woldχ~2值分别为6.895、18.200,均P<0.05)。结论 IDMS出生后6h内发生低血糖风险较高,应密切监测。GDM孕妇孕末期静脉血糖值高可能降低新生儿低血糖和临界低血糖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糖尿病母亲的新生儿 低血糖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节苷酯治疗新生儿脑缺氧的机制 被引量:3
9
作者 赵宏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5年第11期1545-1547,共3页
目的:分析神经节苷酯对新生儿脑缺氧的治疗效果,并探讨其作用的相关机制。方法:对西电集团医院2013年3月-2015年3月诊治的脑缺氧新生儿进行分析。200例患儿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神经节苷酯低剂量组、神经节苷酯中剂量组和神经节苷酯... 目的:分析神经节苷酯对新生儿脑缺氧的治疗效果,并探讨其作用的相关机制。方法:对西电集团医院2013年3月-2015年3月诊治的脑缺氧新生儿进行分析。200例患儿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神经节苷酯低剂量组、神经节苷酯中剂量组和神经节苷酯高剂量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神经节苷酯组给予神经节苷酯治疗。分析各组患儿的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评分,并检测血清中HIFα、IL2/10及TGFβ/Smad通路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神经节肝酯治疗后患者NABA评分明显升高,血清中HIFɑ及IL2/10水平明显降低,且Smad1、Smad3及TGFβ蛋白水平也明显下降(P〈0.01,P〈0.05)。结论:神经节苷酯能通过降低新生儿血清炎症反应、抑制过度激活的TGFβ/Smad信号转导通路有效改善脑缺氧新生儿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氧 神经节苷酯 炎症反应 TGFβ/Smad信号转导通路 新生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剂量PS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9
10
作者 王昌燕 裴怀腾 余晓娟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2015年第2期264-268,共5页
目的比较不同剂量牛肺表面活性物质(PS)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疗效。方法选择2009年1月至2014年9月西电集团医院新生儿科收治的44例NRDS患儿,随机分为3组,均予国产牛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首剂大剂量组100mg/kg为15例,中剂量组... 目的比较不同剂量牛肺表面活性物质(PS)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疗效。方法选择2009年1月至2014年9月西电集团医院新生儿科收治的44例NRDS患儿,随机分为3组,均予国产牛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首剂大剂量组100mg/kg为15例,中剂量组70mg/kg为14例,小剂量组40mg/kg为15例。比较3组的动脉血氧分压(PaO_2)、肺泡动脉氧分压差[P(A-a)O_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氧合指数(OI)、用药后通气时间、总用氧时间、肺部X线改变及常见并发症的发生率等。结果 3组患儿治疗前一般情况无差异,应用PS治疗1h后,PaO_2、P(A-a)O_2较使用前明显好转,且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5.752、7.184,均P<0.05);用药6h后,各组血气分析指标均出现显著改变,大剂量组PaCO_2和OI均低于中、小剂量组(F值分别为6.215、8.341,均P<0.05);用药12h及24h后X线评分,大剂量组亦明显优于中、小剂量组(F值分别为8.233、6.865,均P<0.05)。应用PS次数、氧疗时间、通气时间、住院时间、治愈率3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7.325;F值分别为8.295、4.598、7.155;x^2=5.126,均P<0.05)。各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用PS治疗NRDS时,尽可能满足首剂≥70mg/kg是安全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表面活性剂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新生儿 剂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频震荡通气联合纳洛酮治疗新生儿窒息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6
11
作者 赵宏 《中南医学科学杂志》 CAS 2016年第2期205-208,共4页
目的探讨高频震荡通气(HFOV)联合纳洛酮治疗新生儿窒息的临床疗效。方法以入院病例号为编号,根据随机数字表,将80例患儿回顾性分为对照组38例,观察组42例。对照组实施高频震荡通气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纳洛酮治疗。观察... 目的探讨高频震荡通气(HFOV)联合纳洛酮治疗新生儿窒息的临床疗效。方法以入院病例号为编号,根据随机数字表,将80例患儿回顾性分为对照组38例,观察组42例。对照组实施高频震荡通气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纳洛酮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疗效、主要症状恢复时间以及血气p H值、动脉氧分压(PO2)、吸入氧浓度(Fi O2)的变化。结果两组患儿治疗后观察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儿24 h内呼吸平稳、哭声有力、肌张力恢复、原始反射恢复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患儿随上机时间的延长p H值、Fi O2值逐渐降低,PO2值逐渐升高;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儿上机1 h、8 h、24 h时p H值、Fi O2值、PO2值之间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高频震荡通气(HFOV)联合纳洛酮治疗新生儿窒息方案疗效确切,较单纯高频震荡通气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窒息 高频震荡通气 纳洛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NSE水平在新生儿脑损伤中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7
12
作者 万彩红 朱梦茹 《贵州医药》 CAS 2021年第12期1925-1926,共2页
目的探讨在新生儿脑损伤中血清NSE(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6年7月至2020年4月我院收治的98例新生儿脑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即观察组,检测血液指标变化,另以92例正常新生儿为对照组进行对比。观察对比两... 目的探讨在新生儿脑损伤中血清NSE(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6年7月至2020年4月我院收治的98例新生儿脑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即观察组,检测血液指标变化,另以92例正常新生儿为对照组进行对比。观察对比两组的血液指标,即血清NSE、BNP(脑钠肽)、S-100水平,以及观察组患儿轻、中、重度损伤后1 d、3 d、5 d上述指标产生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患儿血清NSE、S-100水平显著高于正常新生儿,BNP较正常新生儿低;且重型患儿不同时间点NSE、S-100水平均较轻、中型高,BNP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新生儿脑损伤中,血清NSE水平对病情观察有较大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SE 新生儿 脑损伤 BNP S-10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生儿尿布皮炎的发病原因和护理 被引量:9
13
作者 何桂英 《当代护士(中旬刊)》 2013年第8期11-12,共2页
综述了新生儿尿布皮炎的发病原因和护理措施。发病原因主要包括刺激因素、感染因素、喂养因素、尿布材质因素等,并分别从预防、物理治疗、药物配合治疗等方面归纳总结了护理措施。认为针对影响尿布皮炎发生的易患因素及早进行干预和护理... 综述了新生儿尿布皮炎的发病原因和护理措施。发病原因主要包括刺激因素、感染因素、喂养因素、尿布材质因素等,并分别从预防、物理治疗、药物配合治疗等方面归纳总结了护理措施。认为针对影响尿布皮炎发生的易患因素及早进行干预和护理,可有效降低新生儿尿布皮炎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尿布皮炎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药物管理在新生儿疼痛缓解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2
14
作者 万彩红 《中国医药导刊》 2012年第11期1999-2000,共2页
目的:探讨非药物管理在新生儿疼痛缓解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2010年12月~2011年6月住院的90例新生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需进行侵入性操作,对照组不进行干预,观察组给予环境控制、抚触、体位支持、非营养吸吮等非药物管理措... 目的:探讨非药物管理在新生儿疼痛缓解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2010年12月~2011年6月住院的90例新生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需进行侵入性操作,对照组不进行干预,观察组给予环境控制、抚触、体位支持、非营养吸吮等非药物管理措施,采用新生儿疼痛量表(NIPS)比较两组的疼痛情况,并比较操作前后的心率、呼吸频率变化。结果:观察组的轻度、中度、重度疼痛的NIP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操作前后心率、呼吸频率的变化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非药物管理有利于缓解新生儿进行侵入性操作时的疼痛,减少疼痛带给新生儿带来的心理和生理上的刺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药物管理 新生儿疼痛 缓解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500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6
15
作者 霍晓慧 赵宏 《现代医用影像学》 2010年第2期110-111,共2页
关键词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 临床分析 新生儿病理性黄疸 神经系统后遗症 新生儿疾病 中枢神经系统 脑干听觉通路 新生儿黄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频振荡通气专科特色护理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干预效果 被引量:3
16
作者 蒋银萍 庞春艳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0年第5期185-187,共3页
目的研究高频振荡通气专科特色护理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干预效果。方法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本院2014年1月至2018年12月接收的120例NRDS早产儿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频通气模式治疗和常规护理,观察组予以高... 目的研究高频振荡通气专科特色护理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干预效果。方法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本院2014年1月至2018年12月接收的120例NRDS早产儿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频通气模式治疗和常规护理,观察组予以高频振荡通气治疗和专科特色护理。比较两组的血气分析指标、脑损伤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治疗相关情况。结果干预后,两组患儿的Pa O2、OI均升高,Pa CO2、Fi O2均降低,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患儿脑损伤总发生率为35.00%,观察组患儿脑损伤总发生率为31.67%,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的并发症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机械通气时间、吸氧时间、生命体征稳定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高频振荡通气应用于NRDS早产儿中,不会增加患儿脑损伤发生率,辅以专科特色护理干预可起到改善血气分析指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缩短机械通气时间、促进患儿早日康复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早产儿 脑损伤 高频振荡通气 专科特色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生儿败血症104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霍晓慧 赵宏 《现代医用影像学》 2009年第2期121-123,共3页
目的:探讨我院新生儿败血症病原菌的分布情况和细菌药物敏感试验耐药率的分布。以便制定相应对策,合理选择有效抗菌素,降低新生儿死亡率。材料与方法:对2005年1月至2009年1月住院的104例新生儿败血症(血培养阳性)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 目的:探讨我院新生儿败血症病原菌的分布情况和细菌药物敏感试验耐药率的分布。以便制定相应对策,合理选择有效抗菌素,降低新生儿死亡率。材料与方法:对2005年1月至2009年1月住院的104例新生儿败血症(血培养阳性)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104例血培养阳性者,均为单一生长。其中表皮葡萄球菌35例、金黄色葡萄球菌19例、溶血葡萄球菌10例,大肠杆菌10例。本组葡萄球菌属的敏感药物主要为第3代头孢类、阿莫西林/舒巴坦钠、万古霉素及氨基糖甙类。对青霉素、头孢唑啉、头孢呋辛、大环内酯类大多数耐药。104例患儿中,治愈100例、好转自动出院3例、1例放弃治疗死亡。结论:新生儿败血症以葡萄球菌为主(占绝对优势),大肠埃希菌次之,条件致病菌感染有所上升,第三代头孢菌素、阿莫西林/舒巴坦钠可作为治疗新生儿败血症的首选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培养 败血症 病原学 药物敏感性 新生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蛋白静脉滴注联合茵栀黄颗粒治疗新生儿黄疸血清AKP、TBA、FFA、γ-GT、HS-CRP的影响 被引量:16
18
作者 杜喜维 杨瑞霞 +4 位作者 晋亚楠 孙宝 杨越 曹小雨 赵宏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20年第11期2152-2155,共4页
目的:研究白蛋白静脉滴注联合茵栀黄颗粒对新生儿黄疸血清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KP)、总胆汁酸(totalbileacids,TBA)、游离脂肪酸(free fatty acid,FFA)、γ-谷氨酰基转移酶(γ-glutamyltransferase,γ-GT)、超敏C-反应蛋白... 目的:研究白蛋白静脉滴注联合茵栀黄颗粒对新生儿黄疸血清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KP)、总胆汁酸(totalbileacids,TBA)、游离脂肪酸(free fatty acid,FFA)、γ-谷氨酰基转移酶(γ-glutamyltransferase,γ-GT)、超敏C-反应蛋白(hyper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HS-CRP)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9年1月我院收治的95例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服用茵栀黄颗粒治疗,观察组在服用茵栀黄的基础上静脉滴注白蛋白治疗。检测两组的血清间接胆红素(indirectreacting bilirubin,,IBIL)、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和AKP、TBA、FFA、y-GT、HS-CRP水平。结果:观察组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的血清IBIL、TBIL水平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的IBIL、TBIL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的血清AKP、TBA、FFA、γ-GT、HS-CRP水平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的血清AKP、TBA、FFA、γ-GT、HS-CR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白蛋白静脉滴注联合茵栀黄颗粒对新生儿黄疸的治疗效果良好,有助于促进血清胆红素和其他血清学相关指标恢复正常,且安全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黄疸 白蛋白 茵栀黄颗粒 血清学指标
原文传递
西北部分地区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诊治现状调查 被引量:20
19
作者 刘俐 +19 位作者 张娟 王全莉 宋文萍 周秀芳 易彬 李龙 李和勤 张月萍 王凡 周卫萍 柴广平 陈缤 李慧荣 李文君 付惠玲 万彩红 张燕妮 陈艾茹 刘晓会 殷海燕 《中华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341-347,共7页
目的 调查西北地区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的诊治现状.方法 对于西北地区新生儿协作组(网)内具有代表性的三省20家医院(其中二级医院6家,三级乙等医院2家,三级甲等医院12家)新生儿病房2011年1月1日至12月31日所有入院日龄≤3 ... 目的 调查西北地区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的诊治现状.方法 对于西北地区新生儿协作组(网)内具有代表性的三省20家医院(其中二级医院6家,三级乙等医院2家,三级甲等医院12家)新生儿病房2011年1月1日至12月31日所有入院日龄≤3 d、诊断RDS的患儿进行回顾性调查.内容包括患儿的基本情况、围产期高危因素、临床表现及治疗情况、并发症及预后.结果 20家医院2011年共收治患儿17 406例,RDS患儿580例,占3.3%.RDS患儿平均出生胎龄(33.2±2.9)周,平均出生体重(1 956±647)g,其中男379例(65.3%),患儿母亲平均年龄(28±5)岁.受孕方式以自然受孕为主,人工受孕19例(3.3%).出生胎龄≥37周的86例RDS患儿中为选择性剖宫产的51例(59.3%).RDS患儿总中位住院时间为13.0 (6.0,21.0)d,中位住院费用为人民币1.42(0.68,2.32)万元.常见的围产期高危因素依次为:低Apgar评分33.1% (192/580),多胎19.7% (114/580),妊娠期高血压疾病17.8%(103/580),胎儿窘迫15.2% (88/580),胎膜早破13.3% (77/580),胎盘早剥5.7% (33/580),妊娠期糖尿病1.6%(9/580),胆汁淤积症1.4%(8/580).产前糖皮质激素治疗依次为甘肃省23.6% (33/140),新疆维吾尔自治区12.1% (8/66),陕西省9.4%(25/265).陕西省肺泡表面活性物质(PS)及气管插管-使用PS-拔管使用持续气道正压(CPAP)通气(INSURE技术)率最高,分别为61.6% (226/367)及57.3%(142/248),但PS使用剂量最低,为(80±43)mg/kg,辅助通气以CPAP为主,占辅助通气的87.5% (294/336),辅助通气时间最长,中位数为67.0 (43.7,108.7)h;新疆PS及INSURE使用率最低,分别为27.3% (18/66)及19.6% (10/51),但PS使用剂量最大,为(170±32) mg/kg,辅助通气以常频为主(60.5%,23/38),辅助通气时间中位数24.0 (0.0,60.0)h最短;甘肃省PS使用时间最长,中位数24.0(7.0,24.0)h,辅助通气率最高(94.6%,139/147).三省在PS的使用及辅助通气的方式、时间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40.572、54.271、29.529,P<0.05).常见并发症依次为:缺氧缺血性脑病20.3% (104/513)、脑室内出血14.3% (71/498)、动脉导管未闭9.2% (48/522)、肺出血6.1%(32/526)、坏死性小肠结肠炎4.6% (22/476)、支气管肺发育不良3.4% (17/502)、脑室旁白质软化2.5% (12/488)、肺气漏1.3%(7/531).RDS患儿总病死率为85/580(14.7%),其中20例为积极治疗后死亡,65例为放弃后死亡.其中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放弃率(59.1%,39/66)明显高于陕西省(8.7%,32/367)和甘肃省(18.4%,27/1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1.237,P<0.05).结论 西北地区新生儿RDS患儿平均胎龄及平均体重较大,足月儿RDS发病患儿中选择性剖宫产率高,产前糖皮质激素及PS使用不规范,INSURE技术应用率低,对部分并发症的认识、检查水平落后,放弃治疗是死亡的主要因素.推进上述各项诊疗措施的规范化开展,是这一地区近期工作的关键.同时,建议政府将PS列为医保药品,降低家庭的治疗负担,降低因经济困难放弃治疗的比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窘迫综合征 新生儿 肺表面活性剂 诊断
原文传递
S100B蛋白和血清NSE在新生儿胆红素脑损伤早期诊断中的意义 被引量:13
20
作者 赵宏 金瑄 《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4年第3期67-69,共3页
目的:探讨在早期采用S100B蛋白和NSE在判断新生儿时期胆红素脑损伤方面的临床意义。方法:分析2012年2月至2013年8月100例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高胆红素血症患儿的临床资料,并选取不伴有黄疸的正常足月新生儿8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和对... 目的:探讨在早期采用S100B蛋白和NSE在判断新生儿时期胆红素脑损伤方面的临床意义。方法:分析2012年2月至2013年8月100例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高胆红素血症患儿的临床资料,并选取不伴有黄疸的正常足月新生儿8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新生儿的一般资料、TSB、NSE、S100B水平差异,以及BAEP正常组与异常组新生儿的TSB、NSE、S100B水平差异,并对观察组患儿的TSB与NSE、S100B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本研究共纳入研究对象180例,其中观察组患儿100例,正常新生儿80例。观察组患儿的TSB、NSE、S100B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1);BAEP正常组患儿的NSE(t=6.500,P<0.01)、S100B(t=6.929,P<0.01)水平显著低于BAEP异常组患儿,而TSB无显著性差异(P>0.05);NSE(r=0.563,P=0.012)、S100B(r=0.432,P=0.009)均与TSB呈现明显正相关的关系。结论:S100B蛋白及血清NSE可以作为胆红素脑损伤的早期的敏感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胆红素脑损伤 S100B蛋白 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