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藏高原藏猪盲肠微生物群落结构与多样性的研究 被引量:12
1
作者 谭占坤 商振达 +2 位作者 刘锁珠 商鹏 强巴央宗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2147-2155,共9页
本研究旨在探讨西藏高原放牧藏猪、舍饲藏猪与瘦肉型猪(杜×长×大,DLY猪)盲肠微生物的群落组成及多样性,从而部分揭示西藏高原藏猪肠道微生物的特异性。选用日龄相近的放牧藏猪、舍饲藏猪及DLY猪各5头,放牧藏猪由林芝本地农牧... 本研究旨在探讨西藏高原放牧藏猪、舍饲藏猪与瘦肉型猪(杜×长×大,DLY猪)盲肠微生物的群落组成及多样性,从而部分揭示西藏高原藏猪肠道微生物的特异性。选用日龄相近的放牧藏猪、舍饲藏猪及DLY猪各5头,放牧藏猪由林芝本地农牧民采用传统方式放牧养殖,舍饲藏猪及DLY猪圈养并饲喂相同饲粮,160日龄时前腔静脉放血屠宰,采集盲肠食糜于液氮速冻待测。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测定样品16S rRNA V3-V4区域的基因序列。结果表明,在15个样本的16S rRNA基因V3-V4区测序共获得了659904条有效序列,其中放牧藏猪213031条、舍饲藏猪219417条、DLY猪227456条。放牧藏猪盲肠微生物OTU总数、Chao1指数、ACE指数及香农(Shannon)指数均显著高于舍饲藏猪与DLY猪(P<0.05),而舍饲藏猪与DLY猪无显著差异(P>0.05)。3个类型猪盲肠微生物共划分为13个门,56个属。厚壁菌门(Firmicutes)是3个类型猪相对丰度共同最高的门。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与疣微菌门(Verrucomicrobia)在放牧藏猪中相对丰度显著高于其他2个类型猪(P<0.05),舍饲藏猪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相对丰度显著高于放牧藏猪与DLY猪(P<0.05);放牧藏猪共有11个属相对丰度显著高于舍饲藏猪与DLY猪(P<0.05)。结果提示,放牧藏猪盲肠微生物群落结构与多样性具备自身独特性,为进一步开发藏猪资源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牧藏猪 舍饲藏猪 DLY猪 盲肠微生物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地区油菜与三叶草混合青贮饲料体外发酵效果研究
2
作者 张辉耀 商振达 +2 位作者 谭占坤 段艳珍 刘锁珠 《饲料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6期11-14,共4页
试验研究不同比例油菜和三叶草混合青贮饲料对牦牛和藏羊的体外发酵效果。取6头年龄、体况相近的牦牛瘤胃液和4头年龄、体况相近的藏羊瘤胃液,对青贮30 d的4组青贮饲料:全油菜青贮(Y100%组)、油菜∶三叶草=4∶1混合青贮(Y80%S20%组)、... 试验研究不同比例油菜和三叶草混合青贮饲料对牦牛和藏羊的体外发酵效果。取6头年龄、体况相近的牦牛瘤胃液和4头年龄、体况相近的藏羊瘤胃液,对青贮30 d的4组青贮饲料:全油菜青贮(Y100%组)、油菜∶三叶草=4∶1混合青贮(Y80%S20%组)、油菜∶三叶草=3∶2混合青贮(Y60%S40%组)和油菜∶三叶草=2∶3混合青贮(Y40%S60%组)进行体外发酵试验。结果显示,在牦牛瘤胃液发酵过程中,Y40%S60%组的总产气量和营养物质降解率均高于其他3组;Y100%组和Y40%S60%组的总挥发性脂肪酸含量显著高于Y80%S20%组和Y60%S40%组(P<0.05)。在藏羊瘤胃液体外发酵试验中,Y40%S60%组的总产气量、酸性洗涤纤维和中性洗涤纤维降解率高于其他3组,干物质降解率显著高于Y60%S40%组(P<0.05),Y60%S40%组的pH值显著高于其他3组(P<0.05),Y100%组的总挥发性脂肪酸显著高于Y80%S20%组和Y60%S40%组(P<0.05)。研究表明,利用Y40%S60%混合青贮饲料饲喂牦牛和藏羊的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菜 三叶草 混合青贮 体外发酵 牦牛 藏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地区玉米与豌豆混合青贮发酵品质及体外降解效果的研究 被引量:10
3
作者 段艳珍 商振达 +2 位作者 谭占坤 张辉耀 刘锁珠 《饲料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39-44,共6页
试验旨在研究西藏地区玉米与豌豆混合青贮发酵品质及体外降解效果,为西藏地区冬春季非粮饲料资源开发提供有效措施。以西藏地区种植的玉米和豌豆为原料,设置4个不同的混合青贮组:全株玉米:全株豌豆=4:1混合青贮组(Y80%W20%)、全株玉米:... 试验旨在研究西藏地区玉米与豌豆混合青贮发酵品质及体外降解效果,为西藏地区冬春季非粮饲料资源开发提供有效措施。以西藏地区种植的玉米和豌豆为原料,设置4个不同的混合青贮组:全株玉米:全株豌豆=4:1混合青贮组(Y80%W20%)、全株玉米:全株豌豆=3:2混合青贮组(Y60%W40%)、全株玉米:全株豌豆=2:3混合青贮组(Y40%W60%)、全株玉米:全株豌豆=1:4混合青贮组(Y20%W80%)。在青贮30 d后打开青贮窖取样,测定混合青贮饲料的干物质、pH、粗蛋白、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挥发性脂肪酸、氨态氮和水溶性碳水化合物。利用牦牛瘤胃液对4组混合青贮饲料进行体外发酵,发酵结束后测定青贮饲料的干物质、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的降解率和pH,计算不同混合青贮饲料组的组合效应值。结果表明:随着混合青贮中豌豆比例的增加,干物质和酸性洗涤纤维含量没有显著差异,粗蛋白和pH显著升高,而乳酸、中性洗涤纤维、水溶性碳水化合物和氨态氮含量显著下降(P<0.05)。体外降解效果研究得到,Y60%W40%青贮组和Y40%W60%青贮组中干物质、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的降解率高于Y80%W20%青贮组和Y20%W80%青贮组。以组合效应综合指数(MFAEI)对各项指标进行评定时发现,Y60%W40%青贮组组合效应值最高,其次为Y40%W60%青贮组组合效应值。综合考虑发酵品质和降解效果,建议将全株玉米和全株豌豆以3:2的比例混合青贮较为适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株玉米 全株豌豆 混合青贮 发酵品质 体外降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地区全株玉米与紫花苜蓿混合青贮效果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吴陆处 易政宏 +5 位作者 陈鑫艳 吕志 商振达 刘锁珠 谭占坤 孙磊 《饲料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08-112,共5页
试验旨在探究西藏地区全株玉米和紫花苜蓿不同混合比例青贮对饲料营养成分、发酵品质及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试验设置6组,A组、B组、C组为正常混合组,玉米和苜蓿的比例分别为2∶1、1∶1、1∶2;FA组、FB组、FC组为混合青贮组,玉米和苜蓿... 试验旨在探究西藏地区全株玉米和紫花苜蓿不同混合比例青贮对饲料营养成分、发酵品质及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试验设置6组,A组、B组、C组为正常混合组,玉米和苜蓿的比例分别为2∶1、1∶1、1∶2;FA组、FB组、FC组为混合青贮组,玉米和苜蓿的比例分别为2∶1、1∶1、1∶2,每个处理3个重复,青贮60 d。结果表明,随着苜蓿比例提高,青贮饲料中粗蛋白质、粗纤维、粗灰分、氨态氮含量明显提高,粗脂肪含量明显降低。试验组中共检出22个门、46个纲、115个目、224个科、643个属的细菌,在门水平上,青贮前后的优势菌群分别为蓝藻菌门、厚壁菌门;在纲水平上,青贮前后优势菌群分别为氧发光菌纲、芽孢杆菌纲;在目水平上,青贮前后的优势菌分别为叶绿体菌目、乳杆菌目;在科水平上,青贮前后的优势菌分别为叶绿体菌科、乳杆菌科;在属水平上,青贮前后的优势菌属分别为叶绿体菌属、乳杆菌属。研究表明,全株玉米和紫花苜蓿的混合比例为1∶1时青贮饲料品质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株玉米 紫花苜蓿 混合青贮 营养品质 微生物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主要饲料粮调查及养分测定分析 被引量:7
5
作者 谭占坤 商振达 +3 位作者 刘锁珠 刘瑶 商鹏 强巴央宗 《饲料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91-96,共6页
研究旨在通过调研西藏自治区主要粮食产量,准确测定主要饲料粮食(青稞与小麦)中养分含量及相关性,提升西藏自治区饲料粮食的利用水平。以2013~2018年《西藏统计年鉴》为对象,统计主要饲料粮食产量。采集不同地区(林芝市、山南市与日喀则... 研究旨在通过调研西藏自治区主要粮食产量,准确测定主要饲料粮食(青稞与小麦)中养分含量及相关性,提升西藏自治区饲料粮食的利用水平。以2013~2018年《西藏统计年鉴》为对象,统计主要饲料粮食产量。采集不同地区(林芝市、山南市与日喀则市)的青稞与小麦,测定其水分、粗蛋白质、粗脂肪、粗纤维、粗灰分、无氮浸出物、淀粉、酸性洗涤纤维与中性洗涤纤维含量。将不同养分含量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并与中国饲料数据库中中国饲料成分及营养价值表相关数据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在西藏自治区范围内,日喀则市粮食总产量最高,青稞是总产量最高的粮食。不同地区青稞和小麦的养分含量各不相同,养分含量间具有显著或极显著的相关性,其中无氮浸出物、淀粉含量与其他多种养分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与中国饲料数据库相比,西藏自治区青稞与小麦中水分、粗蛋白质与粗脂肪含量显著偏低(P<0.05),而碳水化合物含量显著偏高(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 饲料粮食 调查 养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酵饲料在生长期藏猪上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张健 谭占坤 +4 位作者 李盼盼 温通 张帆 商鹏 强巴央宗 《高原农业》 2019年第6期689-693,共5页
本试验旨在研究将豆粕与菜籽饼发酵后应用于藏猪生产的使用效果。将40头藏猪随机分为2个处理,分别饲喂基础饲粮与试验饲粮,每个处理10个重复,每个重复2头猪,平均体重(8.23±0.77 kg)kg。试验共进行5周,预饲期1周,正式试验4周。结果... 本试验旨在研究将豆粕与菜籽饼发酵后应用于藏猪生产的使用效果。将40头藏猪随机分为2个处理,分别饲喂基础饲粮与试验饲粮,每个处理10个重复,每个重复2头猪,平均体重(8.23±0.77 kg)kg。试验共进行5周,预饲期1周,正式试验4周。结果表明:饲粮中添加发酵饲料可显著提高生长期藏猪试验Final BW、TG、ADG、ADFI、TP与Glb含量(P<0.05),显著降低F/G和ALT、AST、BUN含量与A/G(P<0.05)。结果说明,发酵饲料能提高生长期藏猪生长性能,改善血液生化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酵饲料 生长期藏猪 生产性能 血液生化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藏猪对饲粮纤维的消化及其与肠道微生物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7
7
作者 谭占坤 商振达 +5 位作者 褚瑰燕 蔡传江 朱彦宾 邓文 强巴央宗 刘锁珠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3063-3078,共16页
旨在研究藏猪对饲粮纤维素和半纤维素的消化及其与粪便细菌的相关性,探索藏猪具备较强纤维降解能力的潜在因素。采用消化试验测定150 d放牧藏猪、舍饲藏猪和商品猪(杜×长×大猪,DLY猪)对饲粮纤维的表观消化率。采集粪便样品利... 旨在研究藏猪对饲粮纤维素和半纤维素的消化及其与粪便细菌的相关性,探索藏猪具备较强纤维降解能力的潜在因素。采用消化试验测定150 d放牧藏猪、舍饲藏猪和商品猪(杜×长×大猪,DLY猪)对饲粮纤维的表观消化率。采集粪便样品利用单分子实时测序技术,测定粪便细菌16S rRNA基因全长序列,分析粪便细菌群落的结构和多样性,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获取饲粮纤维表观消化率与粪便中细菌群落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放牧藏猪对饲粮纤维素和半纤维素的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舍饲藏猪与DLY猪(P<0.05)。在放牧藏猪、舍饲藏猪与DLY猪粪便细菌中共鉴定出15个门、26个纲、48个目、87个科、190个属、419个种。放牧藏猪粪便细菌中有1个门纤维杆菌门(Fibrobacteres)、3个属拟普雷沃菌属(Alloprevotella)、纤维杆菌属(Fibrobacter)与琥珀酸弧菌属(Succinivibrio)、3个种(Alloprevotella rava、Fibrobacter intestinalis、Succinivibrio dextrinosolvens)相对丰度显著高于舍饲藏猪与DLY猪(P<0.05),并与饲粮纤维表观消化率呈显著正相关(P<0.05)。综上所述,放牧藏猪具备较强的纤维消化能力,这种能力与粪便中的纤维降解菌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猪 纤维消化能力 细菌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地区荞麦与玉米混合青贮对发酵品质和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被引量:22
8
作者 商振达 谭占坤 +5 位作者 李家奎 卓嘎 王宏辉 巴桑 谢国平 刘锁珠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95-105,共11页
为探究西藏林芝市全株荞麦与全株玉米混合青贮对青贮饲料发酵品质和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分别设定全株荞麦单独青贮组(A)、全株荞麦∶全株玉米=4∶1混合青贮组(B)、全株荞麦∶全株玉米=3∶2混合青贮组(C)、全株荞麦∶全株玉米=2∶3混合... 为探究西藏林芝市全株荞麦与全株玉米混合青贮对青贮饲料发酵品质和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分别设定全株荞麦单独青贮组(A)、全株荞麦∶全株玉米=4∶1混合青贮组(B)、全株荞麦∶全株玉米=3∶2混合青贮组(C)、全株荞麦∶全株玉米=2∶3混合青贮组(D)和全株荞麦∶全株玉米=1∶4混合青贮组(E)共5个处理组。分别在青贮第7、14、30和60天时,开窖取样,测定青贮饲料的发酵品质和微生物菌群结构。结果表明,与全株荞麦单独青贮组相比,全株荞麦与全株玉米混合青贮组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青贮的发酵品质,混合青贮组降低了青贮饲料的pH值,提高了乳酸含量,且氨态氮/总氮的值和丁酸含量均符合优质青贮饲料的要求量。从微生物菌群结构来看,混合青贮改变了青贮饲料的菌群结构,相比与全株荞麦单独青贮组,混合青贮组提高了厚壁菌门和LAB菌种的丰度,有效地抑制了腐败菌的生长,且这种效果随着全株玉米混合比例越高而越显著。综合考虑全株荞麦利用最大化和发酵品质,建议将全株荞麦和全株玉米以2∶3混合青贮较为适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株荞麦 全株玉米 混合青贮 发酵品质 微生物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种植时间对西藏地区青贮玉米发酵品质和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被引量:12
9
作者 商振达 谭占坤 +4 位作者 李家奎 卓嘎 王宏辉 谢国平 刘锁珠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488-496,共9页
本文旨在研究西藏地区不同种植时间对青贮玉米发酵品质和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为西藏地区玉米青贮饲料制作提供理论依据。以西藏地区春玉米(3月种植,10月刈割)和夏玉米(6月种植,10月刈割)为材料,进行青贮饲料制作,青贮后的第7,14,30和60... 本文旨在研究西藏地区不同种植时间对青贮玉米发酵品质和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为西藏地区玉米青贮饲料制作提供理论依据。以西藏地区春玉米(3月种植,10月刈割)和夏玉米(6月种植,10月刈割)为材料,进行青贮饲料制作,青贮后的第7,14,30和60d开窖取样,测定青贮饲料的发酵品质和微生物多样性。结果表明:种植时间会影响玉米的营养成分和发酵品质,相比于春玉米,夏玉米青贮饲料中干物质含量、pH值、丁酸含量和氨态氮/总氮更低,但乳酸和水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更高。微生物多样性结果显示,与春玉米相比,夏玉米青贮饲料中变形菌门丰度更低,厚壁菌门、拟杆菌门和LAB菌种的丰度更高。因此,夏玉米青贮饲料的发酵品质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青贮饲料 不同种植时间 发酵品质 微生物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藏猪源唾液乳酸杆菌的分离鉴定及生物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孔庆辉 李家奎 +4 位作者 索朗斯珠 徐业芬 商振达 谭占坤 刘锁珠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10,共10页
【目的】对藏猪粪便中乳酸杆菌进行分离、鉴定及生物学特性研究。【方法】采集不同生长阶段藏猪(仔猪、保育猪、母猪)粪便,通过MRS选择性培养基培养、形态学观察、产酸性能测定、细菌生化鉴定及16S rDNA基因测序技术等方法从中分离、鉴... 【目的】对藏猪粪便中乳酸杆菌进行分离、鉴定及生物学特性研究。【方法】采集不同生长阶段藏猪(仔猪、保育猪、母猪)粪便,通过MRS选择性培养基培养、形态学观察、产酸性能测定、细菌生化鉴定及16S rDNA基因测序技术等方法从中分离、鉴定乳酸杆菌,检测藏猪源乳酸杆菌的生长曲线、耐酸耐胆盐特性、溶血活性、体外抑菌效果、益生基因,并对其进行安全性评估。【结果】从藏猪粪便中分离出48株乳酸杆菌,经16S rDNA基因测序和生物学特性分析,最终得到1株藏猪源唾液乳酸杆菌(Lactobacillus salivarius),该菌株具有较好的产酸性能,产酸量可达(0.070±0.005)mol/L;对高质量浓度胆盐和低pH具有良好的耐受能力;该菌株中检测到肠菌素P2基因(Ent P2),无溶血活性;体外抑菌结果显示,藏猪源唾液乳酸杆菌对金黄色葡萄球菌(CMCC 26003)和大肠杆菌(CMCC 44102)具有良好的抑菌效果;15 d小鼠灌胃试验结果显示,小鼠的体质量变化和脏器指数与生理盐水组无显著性差异,未观察到菌血症和细菌移位现象。【结论】筛选得到1株安全无毒副作用的藏猪源唾液乳酸杆菌,该菌具有较好的生物学特性,可作为发酵饲料和防治细菌性肠道疾病的潜在益生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猪 唾液乳酸杆菌 生物学特性 安全性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酵菜籽粕替代豆粕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1
作者 付晓琪 商振达 +1 位作者 谭占坤 曹云鹤 《中国畜牧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25-129,共5页
菜籽粕是油菜籽经过榨油浸提后所得的副产品,含有丰富的粗蛋白质,是动物饲料的良好蛋白质来源,然而其中含有很多抗营养因子,如硫代葡萄糖苷、植酸、单宁和芥子碱等,影响了其在饲料中的广泛应用。固态发酵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菜籽粕中... 菜籽粕是油菜籽经过榨油浸提后所得的副产品,含有丰富的粗蛋白质,是动物饲料的良好蛋白质来源,然而其中含有很多抗营养因子,如硫代葡萄糖苷、植酸、单宁和芥子碱等,影响了其在饲料中的广泛应用。固态发酵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菜籽粕中的抗营养因子含量,发酵后的菜籽粕可以用来替代部分豆粕饲喂畜禽。本文主要综述了固态发酵菜籽粕降低抗营养因子含量及其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研究,为发酵菜籽粕在动物生产中的广泛应用以及降低饲料成本和提高动物生产力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酵菜籽粕 固态发酵 抗营养因子 生长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贮方式对西藏地区全株玉米青贮品质及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被引量:4
12
作者 陈鑫艳 商振达 +4 位作者 易政宏 吕志 杨升 刘锁珠 谭占坤 《饲料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08-112,共5页
试验旨在研究不同的青贮方法对西藏地区全株玉米青贮品质和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以西藏林芝市种植的全株玉米为原料,设常规青贮全株玉米组(A组)和半干青贮全株玉米组(B组),青贮60 d,开窖取样,测定pH值和氨态氮含量,并采用高通量测序技... 试验旨在研究不同的青贮方法对西藏地区全株玉米青贮品质和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以西藏林芝市种植的全株玉米为原料,设常规青贮全株玉米组(A组)和半干青贮全株玉米组(B组),青贮60 d,开窖取样,测定pH值和氨态氮含量,并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全株玉米青贮饲料的细菌菌群结构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全株玉米常规青贮的pH值和氨态氮含量显著低于半干青贮(P<0.05),常规青贮的pH值小于4.2,氨态氮含量低于100 g/kg,而常规青贮的干物质、粗蛋白和粗灰分的含量显著高于半干青贮饲料(P<0.05)。常规青贮组中厚壁菌门、拟杆菌门、乳杆菌科、毛螺旋菌科、明串珠菌科、乳杆菌属、毛螺旋菌属和明串珠菌属等细菌均显著高于半干青贮(P<0.05)。研究表明,全株玉米常规青贮的发酵品质优于半干青贮,且全株玉米常规青贮中可产乳酸的菌群相对丰度高于半干青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规青贮 半干青贮 全株玉米 发酵品质 细菌组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海拔地区发酵饲料的研发及在断奶藏仔猪饲料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3
作者 谭占坤 商振达 +2 位作者 刘锁珠 商鹏 强巴央宗 《饲料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7-21,共5页
试验研究了混合饲料在高海拔地区的发酵效果,以及应用于断奶藏仔猪养殖效果。以3种不同豆粕、菜籽饼与麦麸混合比例的饲料作为发酵底物进行厌氧发酵,考察不同发酵时间饲料中pH值与常规营养物质含量的变化情况。将40头平均体重为(3.31... 试验研究了混合饲料在高海拔地区的发酵效果,以及应用于断奶藏仔猪养殖效果。以3种不同豆粕、菜籽饼与麦麸混合比例的饲料作为发酵底物进行厌氧发酵,考察不同发酵时间饲料中pH值与常规营养物质含量的变化情况。将40头平均体重为(3.31±0.68)kg,遗传背景一致、身体健康状况良好的断奶藏仔猪随机分为2组,每组10个重复,每个重复2头猪。试验1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2组饲喂添加20%方案1发酵饲料的发酵饲粮,试验预试期7 d,正式试验期28 d。结果表明:3种混合饲料随发酵时间的延长,pH值均显著降低。在发酵稳定阶段,方案3发酵饲料的pH值最低,显著低于其他2种发酵饲料,方案1发酵饲料的pH值最高(P<0.05)。饲养试验结果表明,试验1组的断奶藏仔猪生产性能最差,试验平均末重、全期增重、平均日增重、平均日采食量显著低于试验2组,而料肉比显著高于试验2组(P<0.05)。饲喂发酵饲粮的藏猪血清中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的活性及尿素氮含量与白球比显著降低,总蛋白与球蛋白含量显著升高(P<0.05)。由此可见,高海拔地区混合饲料经发酵后营养价值得到改善,应用于断奶藏仔猪养殖能够取得较好的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饲料 发酵 营养物质 生长性能 血液生化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粉对西藏巨菌草青贮发酵品质及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被引量:3
14
作者 易政宏 商振达 +4 位作者 陈鑫艳 吕志 杨升 谭占坤 刘锁珠 《饲料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85-89,共5页
试验旨在探究添加不同比例玉米粉对西藏地区巨菌草青贮发酵品质和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试验以西藏地区种植的巨菌草为原料,设置4个青贮组,分别在巨菌草中添加0、5%、10%、15%玉米粉,每组设置5个重复。青贮60 d,取样测定青贮饲料发酵品质... 试验旨在探究添加不同比例玉米粉对西藏地区巨菌草青贮发酵品质和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试验以西藏地区种植的巨菌草为原料,设置4个青贮组,分别在巨菌草中添加0、5%、10%、15%玉米粉,每组设置5个重复。青贮60 d,取样测定青贮饲料发酵品质,利用16S rRNA测序技术分析巨菌草青贮微生物多样性。结果显示,添加玉米粉未显著改变巨菌草青贮饲料的干物质、粗蛋白、粗脂肪的含量及pH值,但显著降低了巨菌草青贮饲料的粗纤维和粗灰分含量(P<0.05);巨菌草青贮饲料中添加玉米粉可改善青贮饲料的感官品质。微生物多样性测定结果显示,添加玉米粉可提高巨菌草青贮饲料中厚壁菌门、乳杆菌属和明串珠菌属的相对丰度。研究表明,添加玉米粉可以改善巨菌草青贮饲料的感官品质,提高青贮发酵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菌草 玉米粉 青贮 发酵品质 微生物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林芝地区全株玉米与三叶草混合青贮对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被引量:3
15
作者 刘乐乐 商振达 +5 位作者 王纤纤 陈鑫艳 格桑卓玛 吕志 刘锁珠 谭占坤 《饲料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16-120,共5页
试验旨在探究西藏林芝地区全株玉米和三叶草混合青贮对微生物菌群多样性的影响。试验以乳熟期全株玉米和三叶草为试验材料,共设6个处理组。A组、B组、C组为正常混合组,全株玉米和三叶草分别按照1∶2、1∶1、2∶1混匀;D组、E组、F组为青... 试验旨在探究西藏林芝地区全株玉米和三叶草混合青贮对微生物菌群多样性的影响。试验以乳熟期全株玉米和三叶草为试验材料,共设6个处理组。A组、B组、C组为正常混合组,全株玉米和三叶草分别按照1∶2、1∶1、2∶1混匀;D组、E组、F组为青贮组,全株玉米和三叶草分别按照1∶2、1∶1、2∶1混匀青贮发酵60 d,每个处理5个重复。结果显示,全株玉米与三叶草混合青贮能够提高饲料粗灰分、粗脂肪含量,降低粗纤维及pH值,减少营养物质损失;E组青贮饲料的pH值及氨态氮(NH_(3)-N)含量在3个青贮组中较低。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共检测到门水平和属水平排列前十、丰度大于1%的菌种有6种菌门和10种菌属,优势菌门为厚壁菌门、变形菌门、蓝藻菌门,优势菌属依次为乳杆菌属、叶绿体属、明串珠菌属。E组厚壁菌门和乳杆菌属相对丰度高于其他组,表明E组对粗纤维降解率更高、产生乳酸能力更强。研究表明,考虑三叶草利用效率最大化和青贮饲料发酵品质,建议将全株玉米和三叶草以1∶1的比例混合青贮较为适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株玉米 三叶草 混合青贮 微生物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饲料分析与质量检测技术实验教学方法改革 被引量:4
16
作者 谭占坤 商振达 +2 位作者 强巴央宗 任子利 刘锁珠 《畜牧与饲料科学》 2019年第6期77-80,共4页
西藏农牧学院动物科学专业获批了国家第一批实用技能型卓越农林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专业。为响应国家对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要求,学校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大力改革。饲料分析与质量检测技术是动物科学专业的重要课程,实践应用性较强。... 西藏农牧学院动物科学专业获批了国家第一批实用技能型卓越农林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专业。为响应国家对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要求,学校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大力改革。饲料分析与质量检测技术是动物科学专业的重要课程,实践应用性较强。在实验教学过程中通过项目教学法为介导,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意识、协作精神,优化了实验课程教学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卓越农林人才 项目教学法 饲料分析与质量检测技术 实验教学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高校《淡水养殖》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17
作者 商振达 谭占坤 +2 位作者 商鹏 任子利 刘锁珠 《甘肃畜牧兽医》 2021年第9期9-11,共3页
《淡水养殖》是动物科学专业较为重要的专业选修课程,现阶段西藏高校该门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围绕淡水经济鱼类养殖技术展开。但由于西藏特殊的渔业资源现状和风俗习惯,导致该门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存在学生兴趣度较低、学习效果较差等问题... 《淡水养殖》是动物科学专业较为重要的专业选修课程,现阶段西藏高校该门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围绕淡水经济鱼类养殖技术展开。但由于西藏特殊的渔业资源现状和风俗习惯,导致该门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存在学生兴趣度较低、学习效果较差等问题。因此本文对西藏高校《淡水养殖》课程教学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通过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制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升教学效果,为西藏地区培养出更多“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专业技术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淡水养殖 课程教学 改革探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齿裂腹鱼Leptin和CART基因表达组织分布和摄食功能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高瑞玲 商振达 +4 位作者 孔庆辉 刘锁珠 谭占坤 王宏辉 谢国平 《高原农业》 2019年第4期407-414,共8页
本研究通过分析Leptin和CART基因在异齿裂腹鱼中的组织分布和摄食功能,为研究异齿裂腹鱼摄食调控机制提供理论依据。选取60尾体重相近体况健康的异齿裂腹鱼,随机分为2个试验处理,分别为摄食试验组和禁食复喂试验组。分别取异齿裂腹鱼脑... 本研究通过分析Leptin和CART基因在异齿裂腹鱼中的组织分布和摄食功能,为研究异齿裂腹鱼摄食调控机制提供理论依据。选取60尾体重相近体况健康的异齿裂腹鱼,随机分为2个试验处理,分别为摄食试验组和禁食复喂试验组。分别取异齿裂腹鱼脑、肝脏、心脏、肌肉、眼、肾脏、肠道、鳃、皮肤、鳔和脾脏,利用Realtime-PCR法检测Leptin和CART基因在异齿裂腹鱼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以及摄食、禁食复喂对两种基因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异齿裂腹鱼Leptin和CART基因广泛的分布于各个组织中,其中Leptin基因在肝脏组织中表达量显著高于其他组织,CART基因在肠道和脑组织中表达量显著高于其他组织。摄食后1 h和3 h,Leptin的表达量显著高于摄食前试验组(P<0.05),CART的表达量极显著低于摄食前试验组(P<0.01);禁食第1 d、3 d和5 d时,Leptin和CART基因的表达量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而复喂后,Leptin基因的表达量没有显著性变化(P>0.05),CART基因的表达量极显著(P<0.01)上升。结果表明,Leptin是异齿裂腹鱼的摄食后饱感信号因子,而CART基因不是,但Leptin和CART基因均参与异齿裂腹鱼的调控摄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齿裂腹鱼 基因 组织分布 摄食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海拔地区全株玉米青贮效果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罗仕美 宋丰萍 +4 位作者 谭占坤 蒙祖庆 商振达 刘锁珠 扎西平措 《高原农业》 2019年第5期539-543,共5页
本试验旨在研究高海拔地区全株玉米青贮效果的具体情况。采用西藏农牧学院培育玉米品种,种植在海拔2990m的西藏农牧学院教学实习牧场内。在乳熟末期至蜡熟初期全株刈割,铡短至2cm左右,塑料薄膜密封包裹,自然条件下青贮发酵。60d后采样,... 本试验旨在研究高海拔地区全株玉米青贮效果的具体情况。采用西藏农牧学院培育玉米品种,种植在海拔2990m的西藏农牧学院教学实习牧场内。在乳熟末期至蜡熟初期全株刈割,铡短至2cm左右,塑料薄膜密封包裹,自然条件下青贮发酵。60d后采样,进行感官鉴定,测定pH值、乳酸与氨态氮含量;制备为分析样品,测定全株玉米发酵前后的营养物质含量。结果表明,高海拔地区全株玉米青贮后,感官品质优良、pH值为4.08、乳酸含量4.38%、氨态氮与总氮比例为40.32g/kg。全株玉米青贮后与青贮前比,鲜样中初水分与总水分含量均显著升高(P<0.05);粗纤维、中性洗涤纤维与酸性洗涤纤维在鲜样中无明显变化(P>0.05),但在半干与绝干基础下显著升高(P<0.05);无氮浸出物在鲜样中极显著降低(P<0.01),但在半干与绝干基础下无显著差异(P>0.05);粗脂肪与粗蛋白质含量在三种基础下均显著降低(P<0.05)。结果说明,在高海拔地区,全株玉米在自然条件下青贮60d后感官品质良好,营养物质含量丰富,可以作为动物越冬饲草料的有力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海拔 全株玉米 青贮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齿裂腹鱼PYY基因的克隆、组织分布及其调节摄食功能研究
20
作者 商振达 刘锁珠 +3 位作者 谭占坤 王宏辉 商鹏 孔庆辉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9,共9页
【目的】克隆异齿裂腹鱼肽YY基因(PYY)的编码区(CDS)全长序列,对其生物信息学进行分析,并研究PYY基因在异齿裂腹鱼组织中的分布情况,以及餐前餐后和禁食复喂对PYY基因表达量的影响,为异齿裂腹鱼摄食调控机制研究提供依据。【方法】以采... 【目的】克隆异齿裂腹鱼肽YY基因(PYY)的编码区(CDS)全长序列,对其生物信息学进行分析,并研究PYY基因在异齿裂腹鱼组织中的分布情况,以及餐前餐后和禁食复喂对PYY基因表达量的影响,为异齿裂腹鱼摄食调控机制研究提供依据。【方法】以采集于西藏雅鲁藏布江的7~12龄,体质量为(1.22±0.20) kg/尾的异齿裂腹鱼为对象,采用RT-PCR和Race-PCR技术克隆异齿裂腹鱼PYY基因的CDS全长序列,分析其编码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和蛋白结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PYY基因在异齿裂腹鱼组织中的分布情况,以及餐前餐后和禁食复喂对PYY基因在异齿裂腹鱼脑组织中表达量的影响。【结果】异齿裂腹鱼PYY基因CDS序列长度为735 bp,其中开放阅读框(ORF)为294 bp,编码98个氨基酸。系统进化分析表明,异齿裂腹鱼PYY基因与同属裂腹鱼属的鱼类亲缘关系最近;氨基酸序列分析表明,PYY蛋白质包括典型的特征序列和信号肽,其蛋白结构中具有亲水性结构和跨膜结构。PYY基因在异齿裂腹鱼脑组织中高度表达,在其他组织中微弱表达;餐前异齿裂腹鱼PYY基因的表达量无显著性差异,但餐后PYY基因的表达量显著升高,且随着餐后时间的逐渐延长,其表达量继续升高;禁食使异齿裂腹鱼脑组织中的PYY基因表达量下降,复喂后PYY基因的表达量极显著升高。【结论】成功克隆了异齿裂腹鱼PYY基因的CDS全长序列,PYY基因在异齿裂腹鱼脑组织中高度表达,但在肠道中微量表达,异齿裂腹鱼PYY基因是餐后饱感信号因子,具有调节动物摄食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齿裂腹鱼 肽YY 基因克隆 组织分布 摄食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