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Xp11.2易位/TFE3基因融合相关性肾癌(罕见型)多模态影像表现、病理特点及应用 被引量:1
1
作者 伍发 王鹏 +8 位作者 蒋锐 程祝忠 杜飞舟 李建浩 盛金平 左智炜 张俊峰 许雷 王新伟 《西部医学》 2024年第2期303-307,共5页
目的 探讨Xp11.2易位/TFE3基因融合相关性肾癌多模态影像表现及病理学特点。方法 收集西部战区总医院2017年1月—2021年12月Xp11.2易位/TFE3基因融合相关性肾细胞癌患者5例,结合文献资料综合分析该病的多模态影像学表现及病理学特点,并... 目的 探讨Xp11.2易位/TFE3基因融合相关性肾癌多模态影像表现及病理学特点。方法 收集西部战区总医院2017年1月—2021年12月Xp11.2易位/TFE3基因融合相关性肾细胞癌患者5例,结合文献资料综合分析该病的多模态影像学表现及病理学特点,并探讨应用价值。结果 超声示:3例为等或稍强回声,2例回声混杂;4例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显示其内血流信号丰富。CT示:4例等或稍高密度,1例高低混杂密度;平扫CT值29~68 HU,增强2例强化明显,2例轻度强化,1例强化不明显。MRI示:4例患者病灶信号呈等T1、等或稍长T2信号,1例信号较混杂,2例病灶内出现短T1、短T2出血信号,3例DWI弥散受限,增强与CT强化特点一致。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术(SPECT)检查2例出现骨转移。行^(18)F-FDG PET/CT检查,放射性摄取较高共3例,放射性摄取较低2例,其中SUVmax为2.5~12.7,平均4.3。大体:4例呈实性,1例呈囊实性;切面4例灰白,1例杂色,5例切面伴囊性变,3例可见出血。镜下:肿瘤由嗜酸性细胞或透明细胞构成的乳头状、巢状及腺泡状结构,乳头轴心为纤维血管轴心,肿瘤细胞界限较清楚,胞浆丰富,嗜酸或透明,4例核仁较明显,均见砂砾体。免疫组化:4例TFE3、CD10、Vim(+),3例E-cadherin(+),2例CK8/18、RCC、EMA(+),1例CK、PAX-8、CAIX(+)。结论 Xp11.2易位/TFE3基因融合相关性肾癌多模态影像学能全面反映瘤灶形态学的特点,确诊需结合病理,影像检查手段序贯应用有助于该病的精确诊断,并各有侧重点及优势互补,可协助手术规划,合理安排复查并及时更改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肿瘤 Xp11.2易位/TFE3基因融合 多模态影像学 免疫组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子宫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2例临床病理分析
2
作者 简燚 许贞 《诊断病理学杂志》 2024年第4期338-339,共2页
子宫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inflammatory myofibroblastic tumor,IMT)是一种潜在恶性或低度恶性的间叶性肿瘤,十分罕见,发病年龄6岁~78岁(中位年龄38岁),一般见于儿童或青年女性,患者表现为阴道出血、腹痛,罕见病例伴有体重下降及发热。... 子宫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inflammatory myofibroblastic tumor,IMT)是一种潜在恶性或低度恶性的间叶性肿瘤,十分罕见,发病年龄6岁~78岁(中位年龄38岁),一般见于儿童或青年女性,患者表现为阴道出血、腹痛,罕见病例伴有体重下降及发热。本文通过收集2例IMT患者临床及病理资料,分析其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以及基因检测结果,进一步增加对IMT罕见发生部位的认识,结合随访,探讨病理类型和临床预后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 炎性肌成纤维细胞瘤 病理 鉴别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年龄胃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分析 被引量:10
3
作者 杨湘雨 杨湘琳 +3 位作者 杨岳峰 王骁 陈易华 李娟 《成都医学院学报》 CAS 2022年第5期578-582,共5页
目的比较不同年龄胃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为胃癌防治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收集西部战区总医院2014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698例胃癌患者的临床流行病学特征、病理类型和遗传学特征。根据患者年龄分为青年组(≤45岁,n=39)和中... 目的比较不同年龄胃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为胃癌防治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收集西部战区总医院2014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698例胃癌患者的临床流行病学特征、病理类型和遗传学特征。根据患者年龄分为青年组(≤45岁,n=39)和中老年组(>45岁,n=659),比较两组在性别、肿瘤部位、病理类型、分化程度、浸润深度、脉管神经束侵犯、淋巴结转移、P53和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表达等方面的差异。结果698例胃癌患者年龄(62.25±10.15)岁,中位年龄64岁(23~87岁),男女性别比为3.20∶1.00。两组患者最常见的病理类型为腺癌;均以低分化为主;50%以上发生于胃下部;TNM分期以Ⅱ期多见;浸润深度以T3多见。中老年组肿瘤位于胃上部和TNM分期处于Ⅰ期的比例是青年组的3.0倍;两组患者性别比、病理类型和肿瘤部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大小、分化程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神经侵犯、脉管侵犯、浸润深度、P53表达和HER2表达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男性是胃癌的高发人群,不同年龄胃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不同,青年组患者中女性更多见,印戒细胞癌发生率更高;中老年组患者肿瘤更易发生在胃上部,且多为Ⅰ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临床病理特征 青年 中老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炎性假瘤样滤泡树突状细胞肉瘤2例临床病理观察 被引量:6
4
作者 陈易华 王超 +3 位作者 曾冬梅 蒋锐 罗艳 何晓燕 《诊断病理学杂志》 2019年第6期341-344,共4页
目的探讨肝炎性假瘤样滤泡树突状细胞肉瘤(FDCS)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提高对该肿瘤的诊断水平。方法对2例肝炎性假瘤样滤泡树突状细胞肉瘤的临床资料、组织学形态、免疫组化、原位杂交进行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肿瘤细胞呈结节状排列,... 目的探讨肝炎性假瘤样滤泡树突状细胞肉瘤(FDCS)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提高对该肿瘤的诊断水平。方法对2例肝炎性假瘤样滤泡树突状细胞肉瘤的临床资料、组织学形态、免疫组化、原位杂交进行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肿瘤细胞呈结节状排列,炎细胞背景中散在分布多少不等的肿瘤细胞,瘤细胞胞质丰富,呈淡嗜酸性,胞核圆形、卵圆形或梭形,核染色空淡,可见细小的核仁,常见多核或单核瘤巨细胞,病理性核分裂多见。瘤细胞EBER(+)。免疫组化:CD21、CD35和D2-40(+)。结论肝炎性假瘤样滤泡树突状细胞肉瘤是一种罕见的恶性肿瘤,恶性程度和预后具有不确定性。明确诊断需要结合形态学特点、免疫组化及EBER原位杂交等检查,同时要与肝炎性肌纤维母细胞肿瘤、霍奇金淋巴瘤、指突状树突细胞肉瘤、胃肠间质瘤、特别是炎性假瘤相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脏 炎性假瘤样滤泡树突状细胞肉瘤 免疫组化 EBV 鉴别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例窦岸细胞血管肿瘤的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曾冬梅 王超 +2 位作者 罗艳 何晓燕 陈易华 《诊断病理学杂志》 2022年第10期948-951,共4页
目的 探讨脾脏窦岸细胞血管肿瘤的临床病理学特点、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 对4例窦岸细胞血管肿瘤病例的临床表现、组织学特征及免疫组化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男性3例,女性1例,临床表现均有乏力、血小板减少和脾大。其中3例具有窦... 目的 探讨脾脏窦岸细胞血管肿瘤的临床病理学特点、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 对4例窦岸细胞血管肿瘤病例的临床表现、组织学特征及免疫组化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男性3例,女性1例,临床表现均有乏力、血小板减少和脾大。其中3例具有窦岸细胞血管瘤的典型镜下形态学表现和免疫组化特征,诊断为窦岸细胞血管瘤。另外1例因出现窦岸细胞异型性,合并出血、坏死及梭形细胞区域,并且梭形细胞仍表达CD8,提示肿瘤细胞起源于脾脏红髓的窦岸细胞,故诊断为窦岸细胞血管肉瘤。结论 窦岸细胞血管瘤的诊断依靠典型的形态学特点和特征性的免疫标志物,但不可忽略组织中出现的其他特殊病理学形态,因此需要广泛取材排除窦岸细胞血管肉瘤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脏 窦岸细胞血管瘤 窦岸细胞血管肉瘤 免疫组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浆母细胞淋巴瘤2例临床病理观察
6
作者 陈易华 易海 +4 位作者 王超 郑淑梅 罗艳 范严严 曾冬梅 《诊断病理学杂志》 2020年第6期418-420,共3页
浆母细胞淋巴瘤(plasmablastic lymphoma,PBL)是一种具有浆母细胞形态和免疫表型的弥漫性大B细胞性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主要发生在免疫缺陷的情况下,如HIV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继发性淋巴瘤化疗后[1]或器官... 浆母细胞淋巴瘤(plasmablastic lymphoma,PBL)是一种具有浆母细胞形态和免疫表型的弥漫性大B细胞性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主要发生在免疫缺陷的情况下,如HIV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继发性淋巴瘤化疗后[1]或器官移植术后[2],也可发生于无免疫缺陷的患者,多数患者肿瘤细胞EB病毒阳性。PBL好发于结外,尤其是口腔,累及消化道非常少见,国内外仅有少许病例或个案报道。本文收集2例累及胃的PBL探讨其临床病理学特点,旨在提高对该肿瘤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浆母细胞淋巴瘤 HIV阴性 EBV 基因重排 间变性浆细胞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直肠癌组织中核受体视黄酸X受体a及核受体相互作用蛋白1的表达与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1
7
作者 陈易华 罗艳 +2 位作者 田强 曾冬梅 许雷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24年第7期36-40,共5页
目的分析结直肠癌组织中核受体视黄酸X受体a(RXRA)、核受体相互作用蛋白1(NRIP1)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预后的关系。方法将2018年8月—2020年8月本院收治的106例结直肠癌患者手术过程中取得的癌组织标本纳入结直肠癌组(n=106),对应... 目的分析结直肠癌组织中核受体视黄酸X受体a(RXRA)、核受体相互作用蛋白1(NRIP1)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预后的关系。方法将2018年8月—2020年8月本院收治的106例结直肠癌患者手术过程中取得的癌组织标本纳入结直肠癌组(n=106),对应癌旁组织标本纳入癌旁组(n=106)。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RXRA、NRIP1表达情况。采用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探讨RXRA、NRIP1表达对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结直肠癌组RXRA、NRIP1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6.04%、69.81%,高于癌旁组的33.96%、30.1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理分期为Ⅲ期、低分化、有浆膜浸润、有淋巴结转移患者的RXRA阳性表达率、NRIP1阳性表达率高于病理分期为Ⅱ期、中高分化、无浆膜浸润、无淋巴结转移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理分期为Ⅱ期、低分化、无浆膜浸润、无淋巴结转移、RXRA阴性、NRIP1阴性患者的3年总生存率高于病理分期为Ⅲ期、中高分化、有浆膜浸润、有淋巴结转移、RXRA阳性、NRIP1阳性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有浆膜浸润(HR=2.687,95%CI:1.531~3.156)、RXRA阳性(HR=3.743,95%CI:2.217~5.992)和NRIP1阳性(HR=2.641,95%CI:1.124~4.757)是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RXRA、NRIP1在结直肠癌中呈高表达,与肿瘤分期、分化及转移密切相关,可作为辅助评估患者预后的生物标记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核受体视黄酸X受体a 核受体相互作用蛋白1 临床病理特征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探索乳腺癌治疗新途径:靶向脂质代谢的研究进展
8
作者 杨劲(综述) 张华 王超(审阅)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260-1266,共7页
乳腺癌是全球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复发和耐药问题亟须新的治疗方法。脂质代谢在乳腺癌进展过程中发挥了关键作用,有望成为乳腺癌的潜在治疗靶点。目前,靶向乳腺癌脂质代谢的主要策略包括:抑制脂肪酸从头合成、阻断外源性脂质摄取、... 乳腺癌是全球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复发和耐药问题亟须新的治疗方法。脂质代谢在乳腺癌进展过程中发挥了关键作用,有望成为乳腺癌的潜在治疗靶点。目前,靶向乳腺癌脂质代谢的主要策略包括:抑制脂肪酸从头合成、阻断外源性脂质摄取、靶向特定脂质合成途径的酶和信号分子等。多种靶向脂质代谢药物(如TVB-2640、他汀类等)在临床前和临床试验中显示出抗乳腺癌潜力。靶向脂质代谢可以增强化疗、放疗和免疫治疗效果,有助于克服激素治疗的抗性。但仍然需要解决好药物的递送、特异性和耐药性等问题。未来研究需深入理解乳腺癌脂质代谢调控机制,开发高特异性的抑制剂,探索联合治疗策略,实现个体化治疗,以提高整体疗效和患者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脂质代谢 靶向治疗 耐药性 联合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索副神经节瘤2例并文献复习
9
作者 谢玲萍 杨劲 王超 《临床与病理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338-344,共7页
2例患者均为男性,病例1为69岁,病例2为24岁,均因发现阴囊肿块就诊。病例1行根治性右侧睾丸切除术,病例2行肿块切除术。显微镜下2例均见肿瘤组织排列成巢团状及腺泡状,瘤细胞呈多边形,细胞质丰富、嗜伊红色或嗜碱性,细胞核深染,可见明显... 2例患者均为男性,病例1为69岁,病例2为24岁,均因发现阴囊肿块就诊。病例1行根治性右侧睾丸切除术,病例2行肿块切除术。显微镜下2例均见肿瘤组织排列成巢团状及腺泡状,瘤细胞呈多边形,细胞质丰富、嗜伊红色或嗜碱性,细胞核深染,可见明显的异型核,但核分裂象罕见,间质富于薄壁血管。瘤细胞表达神经内分泌标志物突触素(synaptophysin,Syn)、嗜铬粒蛋白A(chromogranin A,CgA)及CD56,肿瘤周围支持细胞表达S-100蛋白。术后分别随访12和72个月,均未见复发及转移。精索副神经节瘤比较罕见,其确诊需要依赖组织病理学检查,必要时可行相关基因检测。目前,副神经节瘤已全部归为恶性肿瘤,手术切除治疗后需长期随访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索 副神经节瘤 病理诊断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脏穿刺活检确诊卟啉病1例
10
作者 曾冬梅 王超 +5 位作者 罗艳 黄爱萍 汤善宏 杨劲 倪华 陈易华 《诊断病理学杂志》 2024年第3期265-266,共2页
患者,男性,19岁,先后于2017年12月、2019年2月,或因腹痛、肛门停止排气排便,或因乏力、纳差入西部战区总医院治疗。首次入院时行各项检查,其中肝功示:总胆红素158.30μmol/L、直接胆红素97.90μmol/L、间接胆红素60.40μmol/L、谷丙转氨... 患者,男性,19岁,先后于2017年12月、2019年2月,或因腹痛、肛门停止排气排便,或因乏力、纳差入西部战区总医院治疗。首次入院时行各项检查,其中肝功示:总胆红素158.30μmol/L、直接胆红素97.90μmol/L、间接胆红素60.40μmol/L、谷丙转氨酶592.10 IU/L、谷草转氨酶233.00IU/L、γ谷氨酰转肽酶329.50 IU/L、总胆汁酸34.30μmol/L;乙肝、自身免疫抗体全套和铜蓝蛋白阴性;遗传性肝病基因检测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脏 穿刺活检 卟啉病 病例报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鼻腔炎性肌纤维母细胞肿瘤1例
11
作者 李娟 尹诗源 +1 位作者 刘文峰 陈易华 《诊断病理学杂志》 2020年第3期218-219,共2页
患者女性,31岁。因"左鼻流涕2月,左鼻阻1月"入院。头面部CT平扫示副鼻窦、鼻道及鼻咽腔内异常密度影填充,新生物伴炎症可能(图1,2)。专科检查:左侧鼻腔充满白色新生物,表面光滑,质软,遮挡左侧鼻腔正常结构。行鼻内镜鼻腔鼻窦... 患者女性,31岁。因"左鼻流涕2月,左鼻阻1月"入院。头面部CT平扫示副鼻窦、鼻道及鼻咽腔内异常密度影填充,新生物伴炎症可能(图1,2)。专科检查:左侧鼻腔充满白色新生物,表面光滑,质软,遮挡左侧鼻腔正常结构。行鼻内镜鼻腔鼻窦肿瘤切除术,术中见左侧鼻腔大量淡红色新生物,基底广泛,不光滑,完整切除鼻腔鼻窦新生物送病理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炎症性肌纤维母细胞性肿瘤 免疫表型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D-L1表达对晚期肺腺癌患者培美曲塞化疗效果的影响及其机制 被引量:14
12
作者 施茂林 柏玉娣 +6 位作者 王超 李思琪 周代君 彭晶晶 孙非凡 李东 张涛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308-316,共9页
背景与目的:肺癌组织程序性死亡配体-1(programmed death ligand-1,PD-L1)表达水平不仅是程序性死亡[蛋白]-1(programmed death-1,PD-1)/PD-L1抑制剂最主要的疗效预测生物标志物,还可能影响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pidermal... 背景与目的:肺癌组织程序性死亡配体-1(programmed death ligand-1,PD-L1)表达水平不仅是程序性死亡[蛋白]-1(programmed death-1,PD-1)/PD-L1抑制剂最主要的疗效预测生物标志物,还可能影响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EGFR-TKI)的疗效。然而,肺癌组织PD-L1表达水平能否影响肺腺癌患者化疗效果,目前相关文献报道较少。探讨肺腺癌组织PD-L1表达对培美曲塞为基础的化疗效果的影响及其潜在机制。方法:2015年10月—2018年12月于中国人民解放军西部战区总医院肿瘤诊治中心确诊为肺腺癌且符合研究入组条件的患者共185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分别检测肺腺癌组织中PD-L1和培美曲塞疗效预测分子胸苷酸合酶(thymidylate synthase,TS)的表达。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患者的生存曲线,采用log-rank检验和COX回归模型分析影响患者无疾病进展生存(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的临床病理学因素,采用log-rank检验分别分析PD-L1和TS表达对患者PFS和总生存(overall survival,OS)的影响,采用Spearman秩相关性检验分析肺腺癌组织中PD-L1表达与TS表达的相关性。应用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及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fluorescent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FQ-PCR)分别检测6种肺腺癌细胞系中PD-L1、TS的蛋白水平和mRNA表达。采用Pearson相关性检验分析PD-L1和TS在蛋白表达水平及mRNA表达水平的相关性。结果:在51例一线接受培美曲塞为基础化疗的晚期肺腺癌患者中,PD-L1表达阳性患者的客观有效率(objective response rate,ORR)和疾病控制率(disease control rate,DCR)与PD-L1表达阴性患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R:20.0%vs 35.5%,χ~2=1.404,P=0.236;DCR:60.0%vs 80.6%,χ~2=2.602,P=0.107)。PD-L1表达阴性患者的中位无疾病进展生存(median progression-free survival,mPFS)显著优于PD-L1表达阳性患者(mPFS:5.6个月vs 4.1个月,log-rank=5.406,P=0.020),两组患者中位总生存(median overall survival,mO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OS:15.9个月vs 12.7个月,log-rank=0.525,P=0.469)。单因素分析发现PD-L1和TS表达阳性是影响患者PFS的危险因素(P=0.023和P=0.003),多因素分析发现TS表达阳性是影响患者PFS的独立危险因素(P=0.034)。在51例一线接受培美曲塞为基础化疗的晚期肺腺癌患者中,患者肺腺癌组织PD-L1表达与TS表达呈显著正相关性(r_s=0.691,P<0.001);进一步扩大样本检测发现:在不同肿瘤分期和一线治疗模式的185例肺腺癌患者中,癌组织PD-L1表达与TS表达仍然呈显著正相关(r_s=0.588,P<0.001)。在包括A549在内的6种肺腺癌细胞系中PD-L1与TS在蛋白水平和mRNA表达均呈显著正相关(蛋白水平:r_s=0.899,P<0.05;mRNA表达:r_s=0.861,P<0.05)。结论:在一线接受培美曲塞为基础化疗的晚期肺腺癌患者中,PD-L1表达阳性患者的mPFS较PD-L1表达阴性患者显著缩短,提示PD-L1表达可能作为晚期肺腺癌患者培美曲塞为基础化疗的潜在疗效预测生物标志物。PD-L1和TS的表达不论在肺腺癌组织水平还是细胞系水平均存在显著相关性,可能是PD-L1表达影响培美曲塞化疗效果的潜在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腺癌 PD-L1 胸苷酸合酶 培美曲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IV感染合并自身免疫性肝炎-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重叠综合征1例报告 被引量:1
13
作者 彭世秀 李春燕 +3 位作者 黄爱萍 朱松涛 麦静 伍丽萍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2175-2178,共4页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主要侵犯人体的免疫系统,最终导致人体细胞免疫功能严重缺陷。自身免疫性肝炎(AIH)-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重叠综合征是由于自身免疫功能紊乱引起肝细胞及毛细胆管损伤,在自身免疫性肝病重叠综合征类型中...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主要侵犯人体的免疫系统,最终导致人体细胞免疫功能严重缺陷。自身免疫性肝炎(AIH)-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重叠综合征是由于自身免疫功能紊乱引起肝细胞及毛细胆管损伤,在自身免疫性肝病重叠综合征类型中较为常见,而AIH-PBC重叠综合征合并HIV感染较为罕见。广汉市人民医院联合西部战区总医院报道1例HIV感染合并AIH-PBC重叠综合征患者的诊治,为该类疾病临床诊治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V感染 肝炎 自身免疫性 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TF-1术中快速免疫组化与术后常规免疫组化符合率的比较 被引量:5
14
作者 云海龙 罗艳 +2 位作者 廖丹丹 田强 陈易华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21-122,共2页
术中冷冻切片快速免疫组化染色技术是一项逐渐普及的临床应用,其特点为检测准确、方便、快捷,可以辅助鉴别诊断肿瘤的良恶性及是否转移等。由于实验室不同人员操作及抗体的特异性等因素导致其染色结果有一定的差异。本实验对疑似肺腺癌... 术中冷冻切片快速免疫组化染色技术是一项逐渐普及的临床应用,其特点为检测准确、方便、快捷,可以辅助鉴别诊断肿瘤的良恶性及是否转移等。由于实验室不同人员操作及抗体的特异性等因素导致其染色结果有一定的差异。本实验对疑似肺腺癌标本中TTF-1的表达进行检测,比较术中快速免疫组化及术后常规免疫组化TTF-1表达的符合率及差异性,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速免疫组化 常规免疫组化 TTF-1 符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石蜡包埋组织比较荧光PCR方法和抗酸染色法对结核分枝杆菌的检出率 被引量:7
15
作者 云海龙 罗艳 +1 位作者 廖丹丹 陈易华 《诊断病理学杂志》 2023年第7期712-712,716,共2页
结核病(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MTB)是由结核杆菌感染引起的慢性传染病,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VID-19)流行之前,结核病是单一传染病媒介死亡的主要原因,排名高于艾滋病。我国结核病人数较多,同时呈现高度耐药[1],结核病防治难度极... 结核病(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MTB)是由结核杆菌感染引起的慢性传染病,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VID-19)流行之前,结核病是单一传染病媒介死亡的主要原因,排名高于艾滋病。我国结核病人数较多,同时呈现高度耐药[1],结核病防治难度极大,因此早期准确诊断结核是治疗及控制结核的关键。本研究通过荧光PCR、抗酸染色对结核分枝杆菌检出率的比较,探讨抗酸及PCR在临床病理诊断中的差异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PCR 抗酸染色 结核分枝杆菌 石蜡包埋组织 检出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炎型肺腺癌CT影像学表现 被引量:6
16
作者 莫小军 杜飞舟 +4 位作者 王鹏 程琪 蒋锐 魏小燕 何晓燕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1年第6期967-970,975,共5页
目的探讨肺炎型肺腺癌在CT影像特征性表现,提高诊断率。方法选取53例经病理确诊肺炎型肺腺癌临床及CT影像资料,按病灶分布分为局灶性和弥漫性,采用统计学χ^(2)检验统计组间差异。结果肺炎性肺腺癌以外周分布为主,常伴有分叶征、支气管... 目的探讨肺炎型肺腺癌在CT影像特征性表现,提高诊断率。方法选取53例经病理确诊肺炎型肺腺癌临床及CT影像资料,按病灶分布分为局灶性和弥漫性,采用统计学χ^(2)检验统计组间差异。结果肺炎性肺腺癌以外周分布为主,常伴有分叶征、支气管气象,血管造影征,但组间无差异;局灶性病例27例,以磨玻璃,单纯实变较多,部分阴影内出现空泡影,弥漫性病例26例,以混合性及实变并纤维化、肿块为主,组间对照,弥漫性病灶周围更容易伴发结节影、网格阴影伴磨玻璃影,纵膈淋巴结增大,胸水征象;随访发现病灶分布由局灶性向弥漫性进展,形态从单一向混合形态进展。结论肺炎型肺腺癌呈局灶性及弥漫性分布,当实变内有空泡影、蜂窝影、周围有结节、周围网格伴磨玻璃影时,诊断肺炎型肺癌较为可靠,CT的动态复查对该病诊断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型肺癌 局灶性病灶 弥漫性病灶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重度胆汁淤积为主要表现的弥漫性大B淋巴细胞淋巴瘤1例报告 被引量:1
17
作者 徐华谦 魏檬 +4 位作者 张雪 易海 范方毅 黄爱萍 汤善宏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2821-2823,共3页
淋巴瘤是血液系统常见恶性疾病,分为霍奇金淋巴瘤和非霍奇金淋巴瘤两种类型,其中弥漫性大B淋巴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 cell lymphoma,DLBCL)是非霍奇金淋巴瘤最常见的组织学类型,其病变侵犯全身各系统脏器,缺乏特异性[1-2]。胆汁... 淋巴瘤是血液系统常见恶性疾病,分为霍奇金淋巴瘤和非霍奇金淋巴瘤两种类型,其中弥漫性大B淋巴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 cell lymphoma,DLBCL)是非霍奇金淋巴瘤最常见的组织学类型,其病变侵犯全身各系统脏器,缺乏特异性[1-2]。胆汁淤积为常见的临床表现,其病因多变,一些病例临床诊治困难,尤其以胆汁淤积为首要临床表现的DLBCL为少见病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汁淤积 肝肿大 淋巴瘤 非霍奇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miR-221-3p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危险因素分析
18
作者 梁阳 邓一林 +2 位作者 吴佩玲 毛俐 汪广杰 《成都医学院学报》 CAS 2023年第6期697-700,共4页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PTC)组织中miR-221-3p表达情况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20年10月至2021年7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西部战区总医院收治的PTC组织样本26例,另选择正常甲状腺组织23例作为对照组,先使用术中冰冻免疫...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PTC)组织中miR-221-3p表达情况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20年10月至2021年7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西部战区总医院收治的PTC组织样本26例,另选择正常甲状腺组织23例作为对照组,先使用术中冰冻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细胞角质蛋白19(CK19)在PTC组织和正常甲状腺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再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miR-221-3p表达水平;根据PTC患者不同的临床病理特征,比较miR-221-3p表达水平差异,并且利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PTC患者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所有PTC组织中CK19表达均为阳性,所有正常甲状腺组织中CK19表达均为阴性;PTC组miR-221-3p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不同年龄、性别、肿瘤直径和肿瘤病灶数目的PTC患者组织中,miR-221-3p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无淋巴结转移的PTC患者相比,伴淋巴结转移的PTC患者组织miR-221-3p表达水平升高(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miR-221-3p高表达为PTC患者发生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OR=22.761,P<0.05)。结论PTC组织中miR-221-3p高表达,与PTC患者发生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R-221-3p 甲状腺乳头状癌 淋巴结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术中快速免疫组化-甲状腺转录因子-1在术中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19
作者 云海龙 罗艳 +2 位作者 田强 廖丹丹 陈易华 《诊断病理学杂志》 2023年第10期999-1001,共3页
术中冰冻切片HE染色是临床病理检测的基本方法之一,但在临床实际工作中,切片质量及染色状态往往对形态诊断产生一定影响,若病变组织较小,冰冻切片可出现取样不全,导致诊断准确性大大降低,而炎性病变可导致肺泡腔内产生较多渗出液,正常... 术中冰冻切片HE染色是临床病理检测的基本方法之一,但在临床实际工作中,切片质量及染色状态往往对形态诊断产生一定影响,若病变组织较小,冰冻切片可出现取样不全,导致诊断准确性大大降低,而炎性病变可导致肺泡腔内产生较多渗出液,正常组织细胞与病变细胞相混,进而仅凭常规冰冻切片难以鉴别诊断^([1])。术中快速免疫组化(Rapid immunoshistochemisty,RIHC)是目前较为新兴的辅助检测手段之一,其可以在规定的时间内对特定抗体进行免疫标记,快速染色,以达到辅助病理诊断,明确检测结果的目的^([2-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术中冰冻切片 快速免疫组化 肺腺癌 TTF-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TDS值的水配制抗原修复液对免疫组化结果的影响
20
作者 罗艳 田强 +8 位作者 张华 王超 云海龙 何林 廖丹丹 田红娟 徐可伟 黄成毅 陈易华 《诊断病理学杂志》 2023年第12期1140-1141,共2页
在临床病理诊断中,免疫组化技术是病理诊断的重要辅助手段之一。在日常工作中,如果免疫组化结果出现异常,临床上会复盘回顾整个免疫组化操作流程及各种影响因素,通常会考虑修复方式,修复时间,孵育时间等因素,不会考虑配制修复液的纯水... 在临床病理诊断中,免疫组化技术是病理诊断的重要辅助手段之一。在日常工作中,如果免疫组化结果出现异常,临床上会复盘回顾整个免疫组化操作流程及各种影响因素,通常会考虑修复方式,修复时间,孵育时间等因素,不会考虑配制修复液的纯水离子浓度。2022年10月科室免疫组化结果出现定位不准确,阳性细胞数明显减少以及阳性强度不够,甚至假阴性结果,排除实验中操作流程及试剂效价对免疫组化结果的影响后,检测发现抗原修复液离子浓度(TDS值)偏高,遂溯源,发现纯水TDS偏高,纯水中硝酸盐、硫酸盐、氯化物偏高。采用TDS=0的纯水配制抗原修复液后效果显著改善,现将实验过程做一个回顾性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浓度 修复液 免疫组化 TDS值 染色结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