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对某院住院患者血型意外抗体与疾病特征进行分析,为优化精准输血方案和提高临床输血安全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2年1月~2021年12月西部战区总医院患者意外抗体筛查和鉴定资料,患者年龄、性别、输血史、妊娠史和疾病诊断,分析意外抗...目的对某院住院患者血型意外抗体与疾病特征进行分析,为优化精准输血方案和提高临床输血安全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2年1月~2021年12月西部战区总医院患者意外抗体筛查和鉴定资料,患者年龄、性别、输血史、妊娠史和疾病诊断,分析意外抗体阳性率、构成比及疾病特征。结果患者意外抗体筛查阳性率0.55%(1736/315456),女性高于男性(0.69%vs 0.44%,χ^(2)=90.107,P<0.05),有输血史或(和)妊娠史患者高于无输血史或(和)妊娠史者(75.69%vs 22.81%,χ^(2)=971.098,P<0.05),40~80岁患者占72.93%(1266/1736)。意外抗体阳性患者主要为消化系统疾病、血液及造血器官免疫疾病、肿瘤、泌尿生殖系统疾病、循环系统疾病、肌肉骨骼系统和结缔组织病,占80.41%(1396/1736)。91.88%(1595/1736)抗筛阳性患者做了抗体鉴定,意外抗体以Rh血型系统41.57%(663/1595),Lewis血型系统11.22%(179/1595)和MNS血型系统6.90%(110/1595)为主,抗体特异性以抗-E[32.41%(517/1595)]、抗-Le^(a)[10.47%(167/1595)]和抗-M[6.08%(97/1595)]为主,其他抗体[35.8%(571/1595)]以未检出特异性抗体为主。结论患者血型意外抗体筛查结果与疾病类型分析对输血安全有重要意义,输血科应针对长期输血患者、女性、有妊娠史或输血史患者进行多抗原(Rh Cc DEe,Le^(a),M)匹配的精准输血,降低意外抗体发生率,提高临床输血安全。展开更多
目的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期间本院临床输血和患者疾病谱变化,为应对重大公共卫生事件血液保障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法,选取2020年1月23日-3月31日本院输血患者为研究组,以2019年同期输血患者为对照组,对2组人群年...目的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期间本院临床输血和患者疾病谱变化,为应对重大公共卫生事件血液保障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法,选取2020年1月23日-3月31日本院输血患者为研究组,以2019年同期输血患者为对照组,对2组人群年龄、性别、科室、输血情况、疾病谱和前15位疾病诊断变化进行分析。结果 1)COVID-19疫情期间与2019年同期相比,输血患者性别构成无明显差异,0-20岁年龄构成降低(P<0.05),各科室输血人数都有下降,血液科患者构成比升高(P<0.05),心脏外科、肿瘤科及其他科室(心血管内科、烧伤科、眼科、皮肤科、儿科、神经内科)构成比降低(P<0.05)。2)COVID-19疫情期间与2019年同期相比输血总人数减少45%(428人vs757人),不同血型患者构成比无差异,红细胞悬液用量减少38%(1 545.1 U vs2 496 U),血浆用量减少27%(4 168.1 U vs5 745 U),单采血小板用量减少21%(396.2 U vs502.2 U),全血用量减少94%(1 U vs17.5 U),冷沉淀用量减少17%(1 617.5 U vs1 950.2 U),自体输血增加800%(27 U vs3 U)。3)COVID-19疫情期间与2019年同期相比输血患者疾病谱前3位(消化系统疾病、肿瘤、血液及造血系统疾病)占比(76%vs67%),循环系统、呼吸系统、肌肉骨骼系统、泌尿生殖系统、神经系统、妊娠分娩产褥期疾病患者人数和占比均降低。4)COVID-19疫情期间与2019年同期相比输血患者病种构成前15位占比(62.7%vs54.7%)及排名均有变化,COVID-19疫情期间输血患者病种前5位为急/慢性白血病、消化道出血、急/慢性肝衰竭、结直肠癌、肝硬化,2019年同期为急/慢性白血病、消化道出血、肝硬化、急/慢性肝衰竭、肝癌。结论分析COVID-19疫情期间临床输血和输血患者疾病谱变化特点,为医疗机构应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制定血液保障策略,满足患者输血安全积累经验和提供参考。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对某院住院患者血型意外抗体与疾病特征进行分析,为优化精准输血方案和提高临床输血安全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2年1月~2021年12月西部战区总医院患者意外抗体筛查和鉴定资料,患者年龄、性别、输血史、妊娠史和疾病诊断,分析意外抗体阳性率、构成比及疾病特征。结果患者意外抗体筛查阳性率0.55%(1736/315456),女性高于男性(0.69%vs 0.44%,χ^(2)=90.107,P<0.05),有输血史或(和)妊娠史患者高于无输血史或(和)妊娠史者(75.69%vs 22.81%,χ^(2)=971.098,P<0.05),40~80岁患者占72.93%(1266/1736)。意外抗体阳性患者主要为消化系统疾病、血液及造血器官免疫疾病、肿瘤、泌尿生殖系统疾病、循环系统疾病、肌肉骨骼系统和结缔组织病,占80.41%(1396/1736)。91.88%(1595/1736)抗筛阳性患者做了抗体鉴定,意外抗体以Rh血型系统41.57%(663/1595),Lewis血型系统11.22%(179/1595)和MNS血型系统6.90%(110/1595)为主,抗体特异性以抗-E[32.41%(517/1595)]、抗-Le^(a)[10.47%(167/1595)]和抗-M[6.08%(97/1595)]为主,其他抗体[35.8%(571/1595)]以未检出特异性抗体为主。结论患者血型意外抗体筛查结果与疾病类型分析对输血安全有重要意义,输血科应针对长期输血患者、女性、有妊娠史或输血史患者进行多抗原(Rh Cc DEe,Le^(a),M)匹配的精准输血,降低意外抗体发生率,提高临床输血安全。
文摘目的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期间本院临床输血和患者疾病谱变化,为应对重大公共卫生事件血液保障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法,选取2020年1月23日-3月31日本院输血患者为研究组,以2019年同期输血患者为对照组,对2组人群年龄、性别、科室、输血情况、疾病谱和前15位疾病诊断变化进行分析。结果 1)COVID-19疫情期间与2019年同期相比,输血患者性别构成无明显差异,0-20岁年龄构成降低(P<0.05),各科室输血人数都有下降,血液科患者构成比升高(P<0.05),心脏外科、肿瘤科及其他科室(心血管内科、烧伤科、眼科、皮肤科、儿科、神经内科)构成比降低(P<0.05)。2)COVID-19疫情期间与2019年同期相比输血总人数减少45%(428人vs757人),不同血型患者构成比无差异,红细胞悬液用量减少38%(1 545.1 U vs2 496 U),血浆用量减少27%(4 168.1 U vs5 745 U),单采血小板用量减少21%(396.2 U vs502.2 U),全血用量减少94%(1 U vs17.5 U),冷沉淀用量减少17%(1 617.5 U vs1 950.2 U),自体输血增加800%(27 U vs3 U)。3)COVID-19疫情期间与2019年同期相比输血患者疾病谱前3位(消化系统疾病、肿瘤、血液及造血系统疾病)占比(76%vs67%),循环系统、呼吸系统、肌肉骨骼系统、泌尿生殖系统、神经系统、妊娠分娩产褥期疾病患者人数和占比均降低。4)COVID-19疫情期间与2019年同期相比输血患者病种构成前15位占比(62.7%vs54.7%)及排名均有变化,COVID-19疫情期间输血患者病种前5位为急/慢性白血病、消化道出血、急/慢性肝衰竭、结直肠癌、肝硬化,2019年同期为急/慢性白血病、消化道出血、肝硬化、急/慢性肝衰竭、肝癌。结论分析COVID-19疫情期间临床输血和输血患者疾病谱变化特点,为医疗机构应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制定血液保障策略,满足患者输血安全积累经验和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