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云南省土地利用变化特征及耕地变化驱动因素分析
被引量:10
- 1
-
-
作者
袁磊
杨昆
赵俊三
-
机构
云南师范大学信息学院
西部资源环境地理信息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云南师范大学)
昆明理工大学国土资源工程学院
-
出处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2015年第3期1-10,共10页
-
基金
云南省社会发展科技计划项目(2012CA024)
云南师范大学博士科研项目(01000205020503063)
-
文摘
为促进云南省未来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基于全域宏观尺度视角,以1999—2008年土地利用更新调查数据和社会经济统计数据,采用多种LUCC分析模型和数理统计分析方法,对10年期土地利用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研究期内是云南省土地利用快速变化期,园地、交通水利设施用地、居民点及独立工矿用地年均增长速率最快,分别达2.92%、2.78%和1.36%;其次是耕地和未利用地快速减少,年均减少速率分别为0.55%和0.47%,其中耕地大量转为园地、林地和建设用地,面积分别为194 257.27 hm2、118 028.67 hm2和58 355.38 hm2;从土地开发利用率看,均值维持在84.73%,总体相对稳定,但又有差异,主要表现在农业利用率、林地覆盖率稳中略升,建设利用率逐年增加,土地垦殖率逐年放缓;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均在211以上,属中等稍上水平,略呈增长之势,土地利用程度变化量也不断提高,说明研究期内土地利用还处于快速发展期。此外,将相关分析与主成分分析相结合,对耕地变化驱动因素进行定量分析,结果发现耕地变化是人口因素、产业结构调整、经济快速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4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地方财政收入、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农民人均收入和产业产值等是驱动全省耕地变化的核心因子。
-
关键词
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力
LUCC模型
相关分析
主成分分析
云南省
-
Keywords
driving forces of land use change
LUCC models
correlation analysis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Yunnan Province
-
分类号
F323.211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
-
题名GIS专业本科课程体系建设研究
被引量:4
- 2
-
-
作者
洪亮
潘先春
杨昆
李金平
-
机构
云南师范大学旅游与地理科学学院西部资源环境地理信息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云南师范大学)
-
出处
《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1年第6期139-141,共3页
-
基金
云南师范大学GIS专业人才培养创新实验区建设项目
云南师范大学GIS重点新专业建设项目
-
文摘
从地理信息系统(GIS)专业的学科特点出发,分析当前GIS专业本科课程体系设置存在的问题,就GIS专业本科课程体系建设提出了几点建议,并阐述了GIS专业本科课程体系设置方案。
-
关键词
GIS专业
课程体系
-
分类号
N4
[自然科学总论]
-
-
题名基于区块链与边缘计算的物联网访问控制模型
被引量:14
- 3
-
-
作者
张杰
许姗姗
袁凌云
-
机构
云南师范大学信息学院
教育部西部资源环境地理信息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云南师范大学)
教育部民族教育信息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云南师范大学)
-
出处
《计算机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2104-2111,共8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61561055)
云南省基础研究专项(202101AT070098)
+1 种基金
云南省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项目
云南师范大学研究生创新基金资助项目(ysdyjs2020148)。
-
文摘
边缘计算的出现扩展了物联网(IoT)云-终端架构的范畴,在减少终端设备海量数据的传输和处理时延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安全问题。针对IoT边缘节点与海量异构设备间的数据安全和管理问题,并考虑到目前区块链技术广泛应用于分布式系统中数据的安全管理,提出基于区块链与边缘计算的IoT访问控制模型SC-ABAC。首先,提出集成边缘计算的IoT访问控制架构,并结合智能合约和基于属性的访问控制(ABAC)提出并设计了SC-ABAC;然后,给出工作量证明(PoW)共识算法的优化和SC-ABAC的访问控制管理流程。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模型对区块连续访问下的耗时随次数呈线性增长,连续访问过程中央处理器(CPU)的利用率稳定,安全性良好。本模型下仅查询过程存在调用合约的耗时随次数呈线性增长,策略添加和判断过程的耗时均为常数级,且优化的共识机制较PoW每100块区块共识耗时降低约18.37个百分点。可见,该模型可在IoT环境中提供去中心化、细颗粒度和动态的访问控制管理,并可在分布式系统中更快达成共识以确保数据一致性。
-
关键词
物联网
边缘计算
区块链
访问控制
属性访问
签名认证
-
Keywords
Internet of Things(IoT)
edge computing
blockchain
access control
attribute access
signature authentication
-
分类号
TP309
[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计算机系统结构]
TN929.
[电子电信—通信与信息系统]
-
-
题名基于双特征高斯混合模型和双约束空间变换的配准
被引量:1
- 4
-
-
作者
魏梓泉
杨扬
张愫
杨昆
-
机构
云南师范大学信息学院
西部资源环境地理信息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云南师范大学)
-
出处
《软件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3575-3593,共19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661080)
云南师范大学博士科研启动基金(01000205020503065)
+1 种基金
云南师范大学大学生科研训练基金(ky2016-114)
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201710681017)~~
-
文摘
非刚性点集配准是当前多个领域中的一项重要研究问题.现今流行的配准算法通常使用基于单一特征的对应关系评估与包含单一约束条件的空间变换更新,而单特征与单约束限制了其配准效果与应用领域.提出了一种基于双特征高斯混合模型和双约束空间变换的非刚性点集配准算法.首先定义了双特征描述子,并用全局特征和局部特征构建它;随后,基于此描述子将高斯混合模型改进为双特征高斯混合模型.定义了局部结构约束项,并与全局结构约束项分别维护点集在进行空间变换更新时的局部与全局结构稳定.通过交替进行基于双特征高斯混合模型评估点集之间的对应关系和基于高斯径向基函数(Gaussian radial basis function)更新双约束空间变换,使该算法准确地完成非刚性点集配准.通过人造点集配准、CMU序列图像配准、遥感图像配准、IMM人脸数据配准和真实图像特征点配准对该算法进行了性能测试,同时也与当前流行的8种算法进行了性能比较实验,该算法展现出了卓越的非刚性配准性能,并在大部分实验中超越了当前的相关算法.
-
关键词
高斯混合模型
非刚性点集配准
混合特征
对应关系评估
空间变换更新
-
Keywords
Gaussian mixture model
non-rigid point set registration
mixture feature
correspondence estimation
spatial transformationupdating
-
分类号
TP391
[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