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层螺旋CT在急性胰腺炎影像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1
1
作者 秦小雪 王聪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1年第14期93-94,共2页
目的:探讨在急性胰腺炎影像诊断中应用多层螺旋CT产生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6月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确诊的40例急性胰腺炎患者进行研究。根据是否发生感染进行分组,其中感染组23例,未感染组17例。所有患者均接受多层螺旋CT,... 目的:探讨在急性胰腺炎影像诊断中应用多层螺旋CT产生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6月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确诊的40例急性胰腺炎患者进行研究。根据是否发生感染进行分组,其中感染组23例,未感染组17例。所有患者均接受多层螺旋CT,分析影像学结果与C-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红细胞压积与降钙素原之间的关系。结果:感染组与未感染组相比,C-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红细胞压积与降钙素原水平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组与未感染组相比,胰腺体积增大、单区域胰腺液潴留及多区域胰腺液潴留等症状表现显著更多,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发生感染胰腺炎患者血清炎症指标水平更高,且多层螺旋CT影像学表现更为突出,能为后期治疗提供有力参考依据,具有较高临床推广和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胰腺炎 影像学 诊断 多层螺旋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与正电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显像仪在直肠癌周围转移性小淋巴结检出及术前T分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1
2
作者 秦小雪 张文 +1 位作者 高红 胡宇霞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3年第16期145-148,153,共5页
目的探讨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MRI)与正电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显像仪(PET/CT)在直肠癌周围转移性小淋巴结检出及术前T分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8月至2021年12月解放军东部战区总医院秦淮医疗区收治的109例直肠癌患者的临... 目的探讨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MRI)与正电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显像仪(PET/CT)在直肠癌周围转移性小淋巴结检出及术前T分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8月至2021年12月解放军东部战区总医院秦淮医疗区收治的109例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以病理学结果为金标准,分析不同方法(高分辨率MRI与PET/CT检查)在周围转移性小淋巴结、术前T分期筛查中的价值。结果病理诊断结果显示,109例直肠癌患者中周围转移性小淋巴结352个,T_(1)~T_(2)分期26例,T_(3)分期68例,T_(4)分期15例。高分辨率MRI与金标准对周围转移性小淋巴结及术前T_(1)~T_(2)、T_(3)分期的诊断具有一致性(Kappa=0.565、0.705、0.750,P<0.05),对术前T_(4)分期诊断无一致性(P>0.05);PET/CT与金标准对周围转移性小淋巴结及术前T_(1)~T_(2)、T_(3)分期的诊断具有一致性(Kappa=0.696、0.590、0.455,P<0.05),对术前T_(4)分期诊断无一致性(P>0.05);二者联合与金标准对周围转移性小淋巴结及术前T_(1)~T_(2)、T_(3)、T_(4)分期的诊断具有较强的一致性(Kappa=0.838、0.808、0.865、0.709,P<0.05)。高分辨率MRI联合PET/CT在周围转移性小淋巴结、术前T分期筛查中灵敏度、特异度均高于90%。结论高分辨率MRI联合PET/CT对直肠癌周围转移性小淋巴结检出率较高,且联合检查在术前T分期中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显像仪 直肠癌 周围转移性小淋巴结 T分期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性肺炎的临床特点及分型研究 被引量:9
3
作者 王锋 秦叔逵 +11 位作者 华海清 刘秀峰 赵颖 施毅 王琴 成远 曹梦苒 程颖 李慧 陈歆妮 寻琛 郝利平 《临床肿瘤学杂志》 CAS 2021年第6期541-549,共9页
目的观察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性肺炎(CIP)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本中心CIP患者的详细资料,根据影像学特点、临床表现和治疗转归进行临床分型。结果自2016年9月1日至2020年8月31日,共564例患者在我院肿瘤内科接受PD-1/PD-L1抑... 目的观察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性肺炎(CIP)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本中心CIP患者的详细资料,根据影像学特点、临床表现和治疗转归进行临床分型。结果自2016年9月1日至2020年8月31日,共564例患者在我院肿瘤内科接受PD-1/PD-L1抑制剂治疗,其中PD-1/PD-L1抑制剂单药134例,PD-1/PD-L1抑制剂联合化疗、分子靶向药物、VEGF抑制剂或CTLA-4抑制剂430例。共发生19例CIP,ICIs用药至发生CIP的中位时间为71天(2~444天),其中1级CIP 1例,2级CIP 4例,3-4级CIP 14例,CIP发生率为3.4%(19/564)。1例1级CIP患者自愈,其余18例患者均接受糖皮质激素治疗,8例治愈,7例好转,3例无效并死于CIP,死亡率15.8%(3/19)。根据患者的影像学资料、临床表现和治疗转归的特点,可将CIP分为磨玻璃型、斑片型和网格型3种类型,磨玻璃型对激素治疗敏感,预后较好;斑片型对激素治疗中度敏感,预后欠佳;网格型对激素治疗敏感性不佳,预后最差。结论CIP是一类少见但有潜在致命危险的免疫相关不良反应(irAEs),临床分型有助于CIP的早期诊断、预测疗效和判断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免疫相关不良反应 肺炎 糖皮质激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细化护理干预用于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检查患者效果分析
4
作者 刘惠莲 唐芬 《中国药业》 CAS 2023年第S02期287-289,共3页
目的探讨精细化护理干预用于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检查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医院2021年2月至2023年2月收治的行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检查患者2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40例。对照组患者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予精细化护... 目的探讨精细化护理干预用于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检查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医院2021年2月至2023年2月收治的行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检查患者2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40例。对照组患者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予精细化护理。结果观察组的总依从性为98.5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2.86%(P<0.05);观察组图像质量的合格率为99.2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4.29%(P<0.05);观察组一次检查成功率为95.7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9.29%(P<0.05)。结论精细化护理干预用于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检查患者,可明显提高患者的依从性,提升图像质量的合格率及一次检查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检查 精细化护理 依从性 成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