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重楼总皂苷对肝癌HepG_2细胞放射敏感性的影响 被引量:7
1
作者 钟勇 但卫斌 +4 位作者 谢俊杰 刘江勇 邵志雄 易峰涛 邓波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721-725,共5页
目的探讨重楼总皂苷(RPTS)对肝癌HepG_2细胞放射敏感性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HepG_2细胞培养后分为4组。空白对照组:用正常培养液继续培养48 h;RPTS组:用低细胞毒性浓度的RPTS(25μg·mL^(-1))干预48 h;单纯照射组:先用正常培养液... 目的探讨重楼总皂苷(RPTS)对肝癌HepG_2细胞放射敏感性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HepG_2细胞培养后分为4组。空白对照组:用正常培养液继续培养48 h;RPTS组:用低细胞毒性浓度的RPTS(25μg·mL^(-1))干预48 h;单纯照射组:先用正常培养液继续培养48 h,再用6 MV的X线进行照射;照射+RPTS组:先用低细胞毒性浓度的RPTS(25μg·mL^(-1))干预48 h,再用6 MV的X线进行照射。采用CCK-8法检测重楼总皂苷对HepG_2细胞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重楼总皂苷对细胞周期及凋亡的影响; 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MUC-1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RPTS能明显抑制HepG_2细胞增殖,其抑制率随药物浓度的增加、药物持续时间的延长明显增大。与RPTS组比较,照射+RPTS组早期凋亡率和晚期凋亡率明显增加(P<0.05)。照射+RPTS组S期细胞明显减少,MUC-1蛋白的表达最低,呈现时间依赖性(P<0.05)。结论重楼总皂苷对HepG_2细胞具有一定的放疗增敏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细胞增殖、调节细胞周期、促进细胞凋亡、降低MUC-1蛋白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楼总皂苷 肝癌 增殖抑制 放射敏感性 MUC-1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CTA斑块特征联合冠周脂肪衰减指数与FFR CT预测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临床价值
2
作者 廖熙妍 邹佳妮 +4 位作者 孙茹 潘晶晶 吴倩 付婷婷 黄文才 《放射学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355-1360,共6页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周围脂肪衰减指数(FAI)、无创血流储备分数(FFR CT)与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斑块特征预测5年内发生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纳入ACS发生前2个月至5年行CCTA检查的ACS患者(n=46),另选取同期...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周围脂肪衰减指数(FAI)、无创血流储备分数(FFR CT)与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斑块特征预测5年内发生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纳入ACS发生前2个月至5年行CCTA检查的ACS患者(n=46),另选取同期接受检查CCTA检查的患者作为对照组(n=55),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影像学参数,在血管水平分析相关参数对ACS的预测价值,并建立Logistic回归预测模型。结果:ACS组(n=60)的近端周围FAI、脂质斑块体积、狭窄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点状钙化和FFR CT阳性的频率更高(均P<0.05)。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显示,近端周围FAI、狭窄率、点状钙化、脂质斑块体积及FFR CT阳性是预测ACS的独立危险因素。与其他模型相比,结合斑块特征、近端周围FAI和FFR CT阳性的联合模型预测效能最高(AUC=0.87,P<0.05)。结论:斑块特征、FFR CT和FAI联合应用可有效提高未来发生ACS的预测能力,有助于指导患者的风险分层及临床决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块 冠状动脉 脂肪组织 脂质沉积指数 血流储备分数 计算机体层摄影血管造影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磁敏感加权成像对脑干海绵状血管瘤的诊断价值及影像学表现 被引量:14
3
作者 艾国平 刘江勇 +3 位作者 王翅鹏 薛阳 黄文才 李国雄 《中国数字医学》 2019年第2期60-62,共3页
目的:探究磁共振磁敏感加权成像(MRI-SWI)对脑干海绵状血管瘤的诊断价值。方法:以中国人民解放军中部战区总医院2015年1月—2018年1月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20例脑干海绵状血管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均行常规MRI及SWI检查,观察各自影像学表现,... 目的:探究磁共振磁敏感加权成像(MRI-SWI)对脑干海绵状血管瘤的诊断价值。方法:以中国人民解放军中部战区总医院2015年1月—2018年1月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20例脑干海绵状血管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均行常规MRI及SWI检查,观察各自影像学表现,并比较常规MRI与SWI对脑干海绵状血管瘤的检出率、病灶大小。结果:T_1WI呈现高信号68例,占56.67%;T_2WI呈现高信号70例,占58.33%。增强扫描显示强化83例,占69.17%。SWI显示完全低信号51例,占42.50%,部分病灶呈现"蝌蚪"征;混杂信号69例,占57.50%,病灶内部信号不均,表现出"爆米花"或"桑葚"征;病灶中央高信号,周围绕以低信号的"铁环"征;相位图混杂信号,呈现"光环"征。共检出病灶232个,SWI病灶检出率100.00%,显著高于T_1WI、T_2WI的44.83%、53.02%;SWI检出最大瘤体直径显著大于T_1WI、T_2WI检查(P<0.05)。结论:SWI相比常规MRI能更好地显示脑干海绵状血管瘤病灶,有明确的影像学征象,可作为脑干海绵状血管瘤诊断的重要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 磁敏感加权成像 脑干海绵状血管瘤 影像学表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环形强化征与乳腺癌早期复发的相关性 被引量:6
4
作者 胡隽 高文洁 杨诚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0年第9期107-109,116,共4页
目的探讨术前磁共振病灶环形强化征与乳腺癌术后早期复发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我院77例乳腺癌患者的术前磁共振以及临床病理资料,依据术前磁共振病灶是否存在环形强化征象,将患者分为环形强化阳性组与阴性组,... 目的探讨术前磁共振病灶环形强化征与乳腺癌术后早期复发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我院77例乳腺癌患者的术前磁共振以及临床病理资料,依据术前磁共振病灶是否存在环形强化征象,将患者分为环形强化阳性组与阴性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病理资料以及术后早期复发的相关性。结果 77例乳腺癌患者中,环形强化阳性患者23例、阴性54例。与环形强化阴性患者比较,阳性组T分级与N分级更高、三阴性乳腺癌占比更多、Ki-67水平更高。生存分析显示,环形强化阳性患者术后36个月无瘤生存率低于阴性组,分别为43.5%、96.4%(Log-rankχ~2=32.125,P<0.001)。COX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的T分期、N分期、分子亚型、环形强化是乳腺癌术后早期复发的相关因素(均P<0.05);COX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的N分期(HR=5.195,P=0.004)、环形强化(HR=9.426,P=0.024)是乳腺癌术后早期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术前磁共振病灶环形强化征与乳腺癌多种恶性临床病理特征具有很大的相关性,是预测患者术后早期复发的一项特征性影像学征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术后早期复发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对慢性阻塞性肺病严重程度的评估价值及其与肺功能的相关性 被引量:3
5
作者 雷应军 胡振红 +2 位作者 夏飞 赵林 刘海潮 《中国医学装备》 2023年第9期60-64,共5页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对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评估价值及其与肺功能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374例COPD患者,根据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将其分为轻度组(126例)、中度组(142例)和重度组(106例)。所有患者均进行M...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对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评估价值及其与肺功能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374例COPD患者,根据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将其分为轻度组(126例)、中度组(142例)和重度组(106例)。所有患者均进行MSCT和肺功能检测,比较3组患者的肺功能指标深吸气量(I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_(1))、FEV_(1)与用力肺活量(FVC)比值(FEV_(1)/FVC)、残气量(RV)与肺总量(TLC)比值(RV/TLC),以及MSCT检查参数深吸气末全肺容积(Vin)、深呼气末全肺容积(Vex)、容积差(Vin-Vex)、深呼气末肺气肿指数(EIex)、深呼气末肺像素指数(PIex)、亚段以下水平肺小血管与肺截面积百分比(CSA%)<5,并评估MSCT检查参数与肺功能指标的相关性。结果:三组患者MSCT检查Vin、Vex、Vin-Vex、EIex、PIex及CSA%<5参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0.54,F=36.14,F=340.95,F=3168.92,F=357.02,F=388.76;P<0.05)。3组患者IC、FEV_(1)、FEV_(1)/FVC及RV/TLC肺功能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0.16,F=108.37,F=219.36,F=103.81;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Vin、Vin-Vex和CSA%<5与IC、FEV_(1)及FEV_(1)/FVC指标均呈正相关(r_(Vin)=0.557,r=0.522,r=0.503;r_(Vin-Vex)=0.599,r=0.600,r=0.613;r%_(CSA<5)=0.653,r=0.664,r=0.654;P<0.05);Vex、EIex和PIex与IC、FEV_(1)及FEV_(1)/FVC指标均呈负相关(r_(Vex)=-0.158,r=-0.113,r=-0.046;r_(EIex)=-0.103,r=-0.139,r=-0.299;r_(PIex)=-0.174,r=-0.120,r=-0.116;P<0.05)。经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Vin、Vex、Vin-Vex、EIex、PIex及CSA%<5(%)对COPD患者病情评估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658、0.702、0.721、0.716、0.822和0.740。结论:MSCT检查参数与肺功能检测指标具有较好的相关性,MSCT在COPD患者病情严重程度评估中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 多层螺旋CT(MSCT) 肺功能 检查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临床资料联合CT建模预测COVID-19普通型肺炎向重型转化
6
作者 薛阳 陈露 +4 位作者 赵林 刘江勇 沈桂萍 黄文才 熊飞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226-1230,共5页
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由普通型向重症型转化相关危险因素并建立有效预测模型,提高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认识和诊治水平。方法:分析153例COVID-19患者入院临床及CT资料,依据第7版新型NCP诊疗方案将其分为普通型组及重症型组... 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由普通型向重症型转化相关危险因素并建立有效预测模型,提高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认识和诊治水平。方法:分析153例COVID-19患者入院临床及CT资料,依据第7版新型NCP诊疗方案将其分为普通型组及重症型组,普通型肺炎组101例;普通型肺炎转重型组52例。通过CT表现、临床症状、基础病、血常规、肝功及凝血功能行综合分析,运用logistic回归建模并绘制ROC曲线。结果:临床资料中男性、高龄、呼吸困难、纳差、高血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淋巴细胞、C反应蛋白、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计数、白蛋白及纤维蛋白原计数两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CT表现肺叶受累数量、病灶形态、邻近胸膜情况两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资料建立预测模型灵敏度82.56%,特异度75.00%,曲线下面积0.881;CT表现建立预测模型灵敏度68.18%,特异度47.62%,曲线下面积0.666;结合临床资料及CT表现综合建立预测模型灵敏度85.98%,特异度80.43%,曲线下面积0.922。结论:CT结合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在早期预测COVID-19临床分型转变中具有重要意义,可对疾病严重程度行早期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病毒感染 新型冠状病毒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LOGISTIC模型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进展期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T特征与检验结果分析
7
作者 杨博 张健 +2 位作者 肖曙光 陈友三 张蓉 《解放军医药杂志》 CAS 2021年第2期43-46,共4页
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进展期患者胸部CT的影像特征,评价半定量CT评分与相应临床血液检验结果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2月—2020年3月我院收治的COVID-19患者33例的临床资料,总结其胸部CT的分布部位与形态特点,并... 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进展期患者胸部CT的影像特征,评价半定量CT评分与相应临床血液检验结果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2月—2020年3月我院收治的COVID-19患者33例的临床资料,总结其胸部CT的分布部位与形态特点,并行半定量评分,比较该评分与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D-二聚体计数的相关性。结果本组33例临床进展期患者的CT表现以“双肺多发磨玻璃影、实变及铺路石征”为主要特征。CT评分与CRP呈正相关(r=0.464,P=0.007);与淋巴细胞与血小板计数呈负相关(r=-0.352、-0.405,P=0.045、0.019)。结论进展期COVID-19肺炎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了解半定量分析与检验指标间的相关性,能够为COVID-19患者的临床病情观察及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COVID-19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白细胞 淋巴细胞 C反应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醒脑静联合门冬氨酸鸟氨酸治疗急性酒精中毒的临床研究
8
作者 王潇 方庆 +2 位作者 朱果果 郭威 付婷婷 《现代医药卫生》 2022年第2期286-288,共3页
目的探讨醒脑静联合门冬氨酸鸟氨酸治疗急性酒精中毒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5至2021年5月中国人民解放军中部战区总医院急诊科收治的116例急性酒精中毒患者,按照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6例。比较2组治疗有效率及血清谷草... 目的探讨醒脑静联合门冬氨酸鸟氨酸治疗急性酒精中毒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5至2021年5月中国人民解放军中部战区总医院急诊科收治的116例急性酒精中毒患者,按照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6例。比较2组治疗有效率及血清谷草转氨酶(ALT)、谷丙转氨酶(AST)水平。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前血清ALT、AST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血清ALT、AST水平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醒脑静联合门冬氨酸鸟氨酸能有效缩短急性酒精中毒患者昏迷时间,降低患者血清转氨酶水平,提高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醒脑静 门冬氨酸鸟氨酸 急性酒精中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和影像组学在肺癌精准诊疗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1
9
作者 邓冰 黄文才 江远亮 《重庆医学》 2025年第1期213-218,共6页
肺癌是目前世界上最具侵袭性的恶性肿瘤之一。影像组学作为一门新兴技术,可以将图像特征转化为可定量和可计算的数据特征,在肺癌的诊疗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医疗大数据库的建立,人工智能和影像组学可更加高效地利用影像图像... 肺癌是目前世界上最具侵袭性的恶性肿瘤之一。影像组学作为一门新兴技术,可以将图像特征转化为可定量和可计算的数据特征,在肺癌的诊疗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医疗大数据库的建立,人工智能和影像组学可更加高效地利用影像图像,在肺癌的筛查诊断、组织病理评估、预测治疗反应等方面提供更多有价值的信息,从而辅助个体化治疗方案的制订,实现精准诊疗,改善患者预后,但其在临床实践过程中,也存在许多问题有待解决。该文综述当前人工智能及影像组学在肺癌筛查诊断、分期分型及疗效评估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讨论仍存在的局限性和挑战,以期为后续的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影像组学 人工智能 精准诊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部转移性腺癌及鳞状细胞癌非典型MSCT多形性表现 被引量:4
10
作者 张贝 王叶 +4 位作者 胡隽 李妹 王君 穆允凤 杨博 《国际肿瘤学杂志》 CAS 2021年第10期591-595,共5页
目的探讨肺部转移瘤非典型多层螺旋CT(MSCT)多形性表现与病理结果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9年7月中国人民解放军中部战区总医院和陕西省肿瘤医院168枚肺部转移瘤的MSCT胸部影像学资料, 根据病理类型分为转移性腺癌(88枚)及转... 目的探讨肺部转移瘤非典型多层螺旋CT(MSCT)多形性表现与病理结果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9年7月中国人民解放军中部战区总医院和陕西省肿瘤医院168枚肺部转移瘤的MSCT胸部影像学资料, 根据病理类型分为转移性腺癌(88枚)及转移性鳞状细胞癌(80枚)。分别观察并记录两组肺部转移瘤非典型MSCT的影像学征象, 逐一标记后归类, 比较两组非典型MSCT影像特征间的差异, 分析转移性腺癌及转移性鳞状细胞癌组内病灶大小与非典型MSCT影像特征的相关性。结果肺部转移性腺癌和转移性鳞状细胞癌毛刺征分别为61枚(69.32%)、28枚(35.00%), 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9.811, P<0.001);胸膜凹陷征分别为48枚(54.55%)、16枚(20.00%), 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1.206, P<0.001);空泡/空洞征分别为10枚(11.36%)、61枚(76.25%), 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2.303, P<0.001);含气支气管征分别为43枚(48.86%)、13枚(16.25%), 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057, P<0.001);晕征/磨玻璃影分别为58枚(65.91%)、37枚(46.25%), 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591, P=0.010)。Spearman秩相关分析显示, 转移性腺癌结节大小与毛刺征、胸膜凹陷征呈正相关(r=0.270, P=0.011;r=0.226, P=0.035);转移性鳞状细胞癌结节大小与非典型MSCT影像特征均无关(均P>0.05)。结论肺部转移性腺癌非典型MSCT多表现为毛刺征、胸膜凹陷征、含气支气管征及晕征/磨玻璃影, 转移性鳞状细胞癌多表现为空泡/空洞征。毛刺征、胸膜凹陷征与肺部转移性腺癌结节大小有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转移性肿瘤 肺腺癌 肺鳞状细胞癌 多层螺旋CT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