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亚洲型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与InterTan系统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2
1
作者 张昌猛 孙天胜 +2 位作者 任继鑫 阴彦斌 何红英 《中医正骨》 2013年第7期20-23,共4页
目的:比较亚洲型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和InterTan股骨近端髓内钉系统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手术治疗的68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病历资料,采用亚洲型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固定治疗者44例(PFNA... 目的:比较亚洲型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和InterTan股骨近端髓内钉系统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手术治疗的68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病历资料,采用亚洲型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固定治疗者44例(PFNA-Ⅱ组),采用InterTan股骨近端髓内钉系统固定者24例(InterTan组)。比较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前后血红蛋白差值、住院时间、末次随访时的Harris评分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①一般情况。PFNA-Ⅱ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70.81±11.34)min,(135.81±49.05)mL]小于InterTan组[(82.92±16.74)min,(180.80±92.91)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60,P=0.003;t=-2.246,P=0.032)。PFNA-Ⅱ组手术前后血红蛋白差值及住院时间[(20.68±8.49)g.L-1,(11.29±3.33)d]与InterTan组[(24.46±11.12)g.L-1,(11.33±2.77)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542,P=0.128;t=-0.047,P=0.962)。②Harris评分。2组患者均获随访,时间9~23个月,中位数18.5个月。末次随访时PFNA-Ⅱ组[(83.20±5.03)分]与InterTan组[(85.44±11.14)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59,P=0.658)。③安全性。末次随访时PFNA-Ⅱ组有5例患者诉患肢时有隐痛,InterTan组有2例患者诉患肢时有隐痛,但均不影响日常活动。PFNA-Ⅱ组5例发生肺部感染;InterTan组3例发生发生肺部感染。2组患者均未发生褥疮、静脉血栓栓塞及内固定失败等并发症。2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0,P=1.000)。结论:亚洲型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和InterTan系统都是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前者操作更加简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骨折 骨折固定术 髓内 治疗 临床研究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少年骨肿瘤病人内心体验的质性研究 被引量:9
2
作者 王静 杨红梅 梁瑛琳 《护理研究(中旬版)》 2010年第4期977-979,共3页
[目的]了解青少年骨肿瘤病人的真实体验。[方法]运用Edmund Husserl观点构成的质性研究,深入访问10例青少年骨肿瘤病人,使用Colaizzi的分析程序进行分析。[结果]由于受疾病的性质、痛苦及治疗过程漫长的影响,青少年骨肿瘤病人内心承受... [目的]了解青少年骨肿瘤病人的真实体验。[方法]运用Edmund Husserl观点构成的质性研究,深入访问10例青少年骨肿瘤病人,使用Colaizzi的分析程序进行分析。[结果]由于受疾病的性质、痛苦及治疗过程漫长的影响,青少年骨肿瘤病人内心承受着紧张、恐惧、焦虑等一系列情绪变化,并存在人生观的改变。[结论]有必要加强对青少年骨肿瘤病人的心理干预,并给他们提供足够的关心和支持,以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 骨肿瘤 体验 质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板和髓内针固定治疗成人肱骨干骨折的系统评价 被引量:21
3
作者 李连华 王浩 +4 位作者 张妍 蔡艳红 张浩 刘智 孙天胜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3年第39期6970-6977,共8页
背景:肱骨干骨折应选择钢板还是髓内针内固定,目前仍存在争议。一些研究比较了二者的疗效,但得出的结论不甚相同。针对这些对比性研究的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研究,因为纳入研究数目及对研究数据提取的差异,得出的结论也不尽相同。目的:系... 背景:肱骨干骨折应选择钢板还是髓内针内固定,目前仍存在争议。一些研究比较了二者的疗效,但得出的结论不甚相同。针对这些对比性研究的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研究,因为纳入研究数目及对研究数据提取的差异,得出的结论也不尽相同。目的:系统评价钢板内固定与髓内针固定治疗成人肱骨干骨折的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MEDLINE、CINAHL(Cumulative Index to Nursing&Allied Health Literature)、EBM(Evidence-Based Medicin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和中国学术期刊网。收集钢板内固定与髓内针固定比较治疗成人肱骨干骨折的随机或半随机的临床试验,应用Jadad评价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并提取有效数据采用Stata 12.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与结论:共纳入15个随机或半随机的临床试验,其中4个半随机试验,11个随机试验。结果显示交锁髓内针固定会导致并发症风险增高(OR=0.37(0.19,0.59),P=0.00)。发表偏倚Egger’s检验P=0.91,无显著性发表偏倚。再手术发生上交锁髓内针治疗的风险增高(OR=0.28(0.14,0.57),P=0.00),Egger’s检验P=0.69。肩部撞击发生率髓内针固定要显著高于钢板固定(OR=0.13(0.05,0.35),P=0.00),肱骨干骨折后感染、骨不连、内固定失效、医源性神经损伤、手术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说明与钢板内固定相比较,髓内针固定治疗成人肱骨干骨折容易导致肩部撞击的发生,导致并发症、再手术风险增高。感染、骨不连、内固定失效、医源性神经损伤、手术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等方面无显著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关节植入物 骨与关节循证医学 人工假体 肱骨干骨折 内固定 髓内针 钢板 系统评价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剂量内毒素联合激素建立兔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模型的影像学评估 被引量:13
4
作者 苏强 孙天胜 +3 位作者 王秋良 马舟涌 余兆仲 陈晓斌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2108-2111,共4页
目的:目前,国内外有很多制备ANFH动物模型的方法,但都存在建立时间长、成功率低、动物死亡率高的问题。实验旨在建立安全、有效的兔激素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模型。方法:实验于2006-05/2007-08在解放军北京军区总医院骨科实验室完成。①... 目的:目前,国内外有很多制备ANFH动物模型的方法,但都存在建立时间长、成功率低、动物死亡率高的问题。实验旨在建立安全、有效的兔激素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模型。方法:实验于2006-05/2007-08在解放军北京军区总医院骨科实验室完成。①实验材料及分组:健康成年日本大白兔30只,雌雄不限,体质量(3.0±0.2)k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3组,即内毒素100,50,20μg/kg组,每组10只。②实验过程:3组于兔耳缘静脉分别静推内毒素100,50,20μg/kg,1/d,共2次。3组都于第2次注射完内毒素后臀肌注射甲基强的松龙20mg/kg,1次/d,共3次。③实验评估:分别于注射完后2,4,6周时观察股骨头X射线片、MRI、病理组织以及造模动物死亡情况。结果:30只兔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造模结果:4周后经摄片、MRI、病理组织切片检查后,3组所有存活兔子的股骨头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坏死。②X射线观察:4周后,3组X射线片大多可见股骨头密度不均一。③MRI观察:4周后,3组MRI可见典型的股骨头坏死表现,T2WI出现不均匀高信号,股骨头出现斑点状、硬化透明区等表现。④病理组织学观察:4周后,3组病理组织切片出现骨小梁稀疏变细,结构紊乱,骨髓腔内造血组织明显减少,脂肪细胞体积增大,有的融合成泡状等表现。⑤死亡率:3组的死亡率分别为70%,50%,20%。结论:小剂量(20μg/kg)内毒素联合激素4周可以成功诱导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动物模型,而且明显降低实验动物的死亡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型 动物 股骨头坏死 内毒素类 甲泼尼龙 组织构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股骨近端骨纤维结构不良伴髋内翻畸形的髓内固定疗效 被引量:6
5
作者 于小奎 朱兵 +2 位作者 孙天胜 秦法斌 马青嵩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3年第26期4804-4811,共8页
背景:股骨近端骨纤维结构不良伴髋内翻畸形必须进行外科矫形治疗,尽量恢复股骨正常的生物力线。目前尽管截骨矫形方案很多,但楔形外翻截骨已成主流,矫形后单纯外固定并发症较多,螺钉、钉-板系统等髓外固定存在问题较多,难以获得长期稳... 背景:股骨近端骨纤维结构不良伴髋内翻畸形必须进行外科矫形治疗,尽量恢复股骨正常的生物力线。目前尽管截骨矫形方案很多,但楔形外翻截骨已成主流,矫形后单纯外固定并发症较多,螺钉、钉-板系统等髓外固定存在问题较多,难以获得长期稳定的治疗效果,有研究表明,股骨近端处楔形外翻截骨、交锁髓内针内固定可获得较好的中长期治疗效果。目的:观察股骨近端骨纤维结构不良伴髋内翻畸形的髓内固定的治疗方法及生物相容性。方法:纳入23例股骨近端髋内翻伴肢体短缩畸形的股骨近端骨纤维结构不良患者,颈干角为56°-110°,平均79°,股骨相对长度较对侧短缩1.9-8.9cm,平均4.0cm。所有患者均行股骨近端处楔形外翻截骨、病灶清除、取肋骨植骨、交锁髓内钉内固定。结果与结论:固定后19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个月至2年,平均1年。所有内固定物均牢靠。股骨生物力线均基本矫正,截骨面处达骨性愈合,髋内翻畸形的颈干角矫正为90°-125°,平均112°,股骨相对长度矫正后较固定前延长1.5-2.5cm,平均2.0cm,所有患者髋关节功能影响不明显。固定后19例患者中3例正常行走无跛行,7例扶双拐行走,5例扶单拐行走,4例不扶拐轻度跛行。固定后19例患者中12例疼痛消失,6例疼痛明显缓解,加重并出现新疼痛1例。所有患者固定后均无感染、再骨折及畸形进展。结果证实,股骨近端处楔形外翻截骨、病灶清除、取肋骨植骨、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股骨近端髋内翻伴肢体短缩畸形的股骨近端骨纤维结构不良效果良好,不仅可减少植骨量、充分矫正畸形及预防复发,而且中期随访观察证实截骨面处达到骨性愈合,髋关节功能改善良好,生物相容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关节植入物 骨科植入物 股骨近端 骨纤维结构不良 髋内翻畸形 楔形外翻截骨 生物力线 内固定 交锁髓内钉 生物相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44例 被引量:7
6
作者 朱兵 孙天胜 +4 位作者 周俊 姚建华 吴军 常红星 任大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5期8516-8520,共5页
背景: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股骨头内间充质干细胞数量减少,成骨分化能力降低是不能实现有效自身修复的细胞病理原因,坏死区周围的硬化带阻碍了骨修复的实现。对于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结合髓芯减压改善坏死区... 背景: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股骨头内间充质干细胞数量减少,成骨分化能力降低是不能实现有效自身修复的细胞病理原因,坏死区周围的硬化带阻碍了骨修复的实现。对于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结合髓芯减压改善坏死区的血运及促进骨修复的治疗结果分析尚缺乏系统报告。目的:根据随访结果分析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结合髓芯减压治疗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效果。方法:2005-05/2008-09共治疗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44例,所有接受细胞移植股骨头坏死均为ARCO1或2期,共76髋。采用浓缩自体骨髓细胞悬液回注坏死股骨头内并结合髓芯减压,剩余骨髓血洗涤回输。其中ARCO1期患者仅行干细胞悬液注射,ARCO2期患者移植后行髓芯减压,以Harris评分评价髋关节功能状态。结果与结论:至2009-03,共随访(22.3±4.2)个月。至随访终期,66髋较细胞移植前疼痛缓解或无明显进展,功能改善,占86.9%;10髋疼痛加重,ARCO分期进展至3或4期,其中3髋行人工关节置换。提示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结合髓芯减压是治疗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有效方法,在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各种治疗方法中,与其他减压及手术方法相比更符合针对病因的治疗,进一步扩大应用有可能获得更佳的临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髓芯减压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细胞移植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随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短期留置尿管期间夹闭尿管的效果 被引量:11
7
作者 乜广珍 张冬梅 朱丽 《广东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2期3574-3576,共3页
目的探讨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短期留置尿管期间夹闭尿管与否对排尿效果的影响。方法将217例择期接受髋部骨折手术且术后需短期留置尿管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105例和观察组112例。对照组患者尿管保持自然引流;观察组患者夹闭尿管,... 目的探讨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短期留置尿管期间夹闭尿管与否对排尿效果的影响。方法将217例择期接受髋部骨折手术且术后需短期留置尿管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105例和观察组112例。对照组患者尿管保持自然引流;观察组患者夹闭尿管,按需开放,直至拔管。比较两组拔管后首次排尿距拔管的时间、首次排尿量、尿潴留发生情况、尿路刺激征发生情况、再次置入尿管情况、漏尿发生情况、住院时间的差异。结果拔管后,两组首次排尿距拔管的时间、首次排尿量、尿潴留发生率、再次置入尿管率以及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尿道刺激征和漏尿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髋部骨折术后短期留置尿管的老年患者,选择夹闭尿管的方式并没有降低尿潴留的发生率,反而增加了尿路刺激征和漏尿的发生率,同时也增加了护理人员的工作量。因而对于短期留置尿管患者,术后建议选择不夹闭尿管、自然引流的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部骨折 老年人 尿管插入术 术后护理 夹闭尿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抗凝剂和激活剂联合应用对富血小板血浆凝胶释放生长因子影响的比较 被引量:9
8
作者 罗涛 李放 张宁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2年第16期2893-2897,共5页
背景:富血小板血浆凝胶生物效应的发挥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富血小板血浆制备的方法、血小板的完整性、抗凝剂及激活剂的选择等。目的:比较不同抗凝剂与激活剂联合应用对富血小板血浆凝胶释放生长因子影响的差异。方法:抽取新西兰兔全血... 背景:富血小板血浆凝胶生物效应的发挥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富血小板血浆制备的方法、血小板的完整性、抗凝剂及激活剂的选择等。目的:比较不同抗凝剂与激活剂联合应用对富血小板血浆凝胶释放生长因子影响的差异。方法:抽取新西兰兔全血制备富血小板血浆,再用牛凝血酶和Ⅰ型胶原激活,实验共分4组:依地酸钠钙-凝血酶组,依地酸钠钙-Ⅰ型胶原组,肝素-凝血酶组,肝素-Ⅰ型胶原组。分别计数各组富血小板血浆血小板数目。在激活富小板血浆后2h,1d,3d,5d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空白对照组(全血)和各组富血小板血浆凝胶中转化生长因子β1及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AB的浓度,比较各组间2种生长因子释放方式和浓度的差异。结果与结论:依地酸钠钙-Ⅰ型胶原组合制备的富血小板血浆凝胶中转化生长因子β1和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AB累积释放量最大(P<0.05);使用Ⅰ型胶原作为激活剂的富血小板血浆凝胶中上述2种生长因子的释放方式均为持续缓慢,并且转化生长因子β1的释放与激活时间呈正相关关系(r=0.873);而凝血酶激活的富血小板血浆凝胶释放生长因子的速度则较为快速(P>0.05)。结果证实,依地酸钠钙与Ⅰ型胶原制备的富血小板血浆凝胶所释放生长因子的浓度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含血小板血浆凝胶 抗凝剂 激活剂 生长因子 髓核 组织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脊柱外科围术期常见并发症的循证护理 被引量:10
9
作者 王慧 梁瑛琳 刘秀梅 《护理研究(下旬版)》 2008年第6期1630-1631,共2页
[目的]应用循证护理预防脊柱外科围术期病人的常见并发症。[方法]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提出问题,循证支持,并进行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病人围术期的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围术期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循... [目的]应用循证护理预防脊柱外科围术期病人的常见并发症。[方法]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提出问题,循证支持,并进行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病人围术期的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围术期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循证护理为脊柱外科围术期临床护理实践的决策提供了可靠的科学依据,对提高护理质量和促进护理学科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证护理 脊柱外科 围术期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板和髓内针置入修复成人前臂骨干骨折的Meta分析
10
作者 李连华 王浩 +4 位作者 吴大龙 张妍 蔡艳红 刘智 孙天胜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4年第40期6548-6552,共5页
背景:手术固定前臂骨干骨折的方式包括钢板内固定和髓内针内固定。钢板内固定的优点是可以解剖复位,缺点是剥离多,对血供破坏大,手术并发症多,而且容易发生再骨折。髓内针优点是微创,但缺点是控制旋转能力相对较差。前臂骨干骨折钢板内... 背景:手术固定前臂骨干骨折的方式包括钢板内固定和髓内针内固定。钢板内固定的优点是可以解剖复位,缺点是剥离多,对血供破坏大,手术并发症多,而且容易发生再骨折。髓内针优点是微创,但缺点是控制旋转能力相对较差。前臂骨干骨折钢板内固定和髓内针内固定哪种修复效果更优,目前尚无定论。目的:系统评价钢板内固定与髓内针固定修复成人前臂骨干骨折的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MEDLINE、CINAHL、EBM、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和中国学术期刊网,手工检索《中华外科杂志》等中文主要外科杂志。收集钢板内固定与髓内针内固定比较修复成人前臂骨干骨折的前瞻性或回顾性对比研究,应用Jadad评价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并提取有效数据采用Stata 12.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与结论:共纳入4个临床研究,其中1个前瞻性临床试验,3个回顾性观察研究。无论是主要结局指标的功能评价及并发症,还是次要结局指标的骨折愈合时间、手术时间、前臂旋转活动弧、再骨折、骨不连等方面,钢板内固定组和髓内针内固定组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提示钢板内固定和髓内针内固定修复成人前臂骨干骨折疗效相当,但该研究结果的可靠性仍需要多中心、大样本长期随访的随机对照试验来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入物骨植入物前臂骨干骨折 内固定 髓内针钢板 系统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嗅鞘细胞与脊髓损伤的治疗
11
作者 秦聪聪 孙天胜 +3 位作者 叶超群 王晓伟 程徽 步晓虹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4期2767-2770,共4页
嗅鞘细胞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神经胶质细胞,起源于嗅基底膜,分布在嗅球、嗅神经,并可伴随嗅神经轴突迁徙入脑。尽管目前嗅鞘细胞移植技术治疗脊髓损伤的疗效已经被大量基础实验证实,并且已经开始了初步的临床试验,但其在移植后作用的主要... 嗅鞘细胞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神经胶质细胞,起源于嗅基底膜,分布在嗅球、嗅神经,并可伴随嗅神经轴突迁徙入脑。尽管目前嗅鞘细胞移植技术治疗脊髓损伤的疗效已经被大量基础实验证实,并且已经开始了初步的临床试验,但其在移植后作用的主要机制仍然需要继续探讨。脊髓的再生与修复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目前还有许多问题有待解决,如嗅鞘细胞移植治疗的主要机制、嗅鞘细胞移植时机的选择、嗅鞘细胞纯度对移植效果的影响、嗅鞘细胞植入的方法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移植 嗅鞘细胞 脊髓损伤 轴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复合血小板凝胶修复兔椎间盘退变 被引量:4
12
作者 孟繁星 李放 +2 位作者 叶超群 阴彦斌 高阳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3年第21期3801-3808,共6页
背景:富含血小板的血浆凝胶作为三维支架使其中干细胞可以呈立体生长,同时富含血小板的血浆凝胶又释放大量生长因子,促进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增殖及分化。目的:探讨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富含血小板的血浆凝胶复合体注入兔椎间盘退变模型后的... 背景:富含血小板的血浆凝胶作为三维支架使其中干细胞可以呈立体生长,同时富含血小板的血浆凝胶又释放大量生长因子,促进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增殖及分化。目的:探讨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富含血小板的血浆凝胶复合体注入兔椎间盘退变模型后的修复作用。方法:取兔动脉血采用二次离心法制备自体富血小板血浆,取兔肩胛间区脂肪分离培养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制备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富含血小板的血浆凝胶复合体。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富含血小板的血浆凝胶组和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富含血小板的血浆凝胶复合体组,后 3 组以穿刺法制备椎间盘退变模型,退变模型制备完成 2 周后,富含血小板的血浆凝胶组和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富含血小板的血浆凝胶复合体组分别对退变间盘中注射相应材料。结果与结论:兔椎间盘退变后,间隙明显降低,髓核信号明显降低,髓核内基质高,密度染色较深;而经富含血小板的血浆凝胶和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富含血小板的血浆凝胶复合体治疗后,上述症状明显改善,且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富含血小板的血浆凝胶复合体的治疗效果更好。提示对退变椎间盘内注射富含血小板的血浆凝胶支架及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富含血小板的血浆凝胶复合体均有利于减少退变对椎间盘的影响,其中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富含血小板的血浆凝胶复合体注射效果更为突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材料 组织工程骨材料 椎间盘退行性变 富血小板血浆 脂肪间充质干细胞 组织工程 髓核细胞 影像学观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ynesys系统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例 被引量:1
13
作者 赵国栋 《临床军医杂志》 CAS 2008年第6期945-945,948,共2页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Dynesys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先天性背部皮肤窦道伴脊髓纵裂与脂肪瘤一例
14
作者 赵国栋 李放 +1 位作者 赵广民 李小强 《中华全科医师杂志》 2009年第5期352-353,共2页
患者女,17岁。因发现背部皮肤窦道于2008年7月15日就诊。患者二便正常。查体:神清,智力正常,正常步态,腰椎活动度可,腰背部可见一8cm×8cm突出肿物、质软、皮温不高、活动度可、无压痛部位,其上缘可及约直径4mm皮肤窦道、无... 患者女,17岁。因发现背部皮肤窦道于2008年7月15日就诊。患者二便正常。查体:神清,智力正常,正常步态,腰椎活动度可,腰背部可见一8cm×8cm突出肿物、质软、皮温不高、活动度可、无压痛部位,其上缘可及约直径4mm皮肤窦道、无分泌物(图1),四肢感觉、肌力正常,脊柱曲度尚可,生理征可引出,病理征阴性,直腿抬高试验及股神经牵拉试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疾病 患者 临床分析 治疗方法
原文传递
颈部疼痛
15
作者 孙天胜 赵广民 《中华全科医师杂志》 2011年第11期781-783,共3页
颈部疼痛通常指非特异性颈痛或单纯颈痛(nonspecific or simple neck pain),是骨科临床上最常见的疾病之一。
关键词 颈部疼痛 非特异性 骨科临床 颈痛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