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CBI教学理念的神经内科专业英语教学实践和体会 被引量:1
1
作者 张倩 张坤 崔芳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22年第8期161-164,共4页
医学专业英语是每个医生都要面对的难题,因医生临床工作繁忙,需要学习的内容多,如何利用有限的时间达到较好的学习效果,是我们必须思考的事。而神经内科专业疑难疾病多,涉及到范围广,随时需要查阅文献帮助临床诊断,因此医学专业英语学... 医学专业英语是每个医生都要面对的难题,因医生临床工作繁忙,需要学习的内容多,如何利用有限的时间达到较好的学习效果,是我们必须思考的事。而神经内科专业疑难疾病多,涉及到范围广,随时需要查阅文献帮助临床诊断,因此医学专业英语学习迫在眉睫。CBI(content-based instruction)教学是以内容为主导的教学理念,教学内容依托某一专业知识或主题进行,在各个学科均有应用。在神经内科教学中引入CBI教学模式,利用英文指南和个案报告作为学习资料,结合教学查房,实践表明以中英文指南为主要教学内容,同时利用个案报告和教学查房进行实践的CBI教学法,得到科室医生的一致好评。结果显示该方法不仅能显著提高全体医师的疾病诊疗水平,同时能提高医师的专业英语水平,说明英语指南联合个案报告的CBI教学可以作为一个学习范本在医院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BI教学 神经内科学 专业英语 指南 教育 住院医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信平台在神经内科临床带教中的应用 被引量:3
2
作者 熊建美 刘焕波 崔芳 《现代医药卫生》 2020年第10期1581-1582,共2页
神经病学是一门抽象、复杂、专业性强的临床学科,传统教学模式已不能满足临床带教的需要。为提高神经内科教学质量,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海南医院神经内科结合专科特点,利用微信平台辅助临床带教。在神经内科临床教学实践中采用微信公... 神经病学是一门抽象、复杂、专业性强的临床学科,传统教学模式已不能满足临床带教的需要。为提高神经内科教学质量,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海南医院神经内科结合专科特点,利用微信平台辅助临床带教。在神经内科临床教学实践中采用微信公众号、微信交流群、网络直播授课等多媒体教学,运用微信平台快捷通信、有效反馈、协同协作等特点,弥补了传统教学方式重教轻学、重理论轻实践等弊端,进一步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教学质量,提高了教学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病学 临床实习 教学方法 多媒体 微信平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Learning教学模式在神经内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3
作者 张增强 李剑勇 崔芳 《现代医药卫生》 2021年第12期2116-2118,共3页
神经系统疾病具有临床表现多样、诊断复杂、疾病难治、专业性强等特点,要培养合格的神经内科医生,必须使其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和较强的诊断思维能力。混合式教学(B-Learning)模式将传统教学与网络化或数字化教学相结合,既体现带教教师... 神经系统疾病具有临床表现多样、诊断复杂、疾病难治、专业性强等特点,要培养合格的神经内科医生,必须使其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和较强的诊断思维能力。混合式教学(B-Learning)模式将传统教学与网络化或数字化教学相结合,既体现带教教师讲解、引导、启发的主导作用,又充分发挥学员的积极主动性与创造性,提高了学习效果。该文探讨了B-Learning模式在神经内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式教学 神经内科 临床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期咀嚼槟榔的乙型肝炎合并吉兰-巴雷综合征七例并文献复习
4
作者 高妍 崔芳 +1 位作者 何子龙 张倩 《北京医学》 2025年第1期13-16,共4页
目的探讨长期咀嚼槟榔的乙型肝炎合并吉兰-巴雷综合征(Guillain-Barre syndrome,GBS)患者的临床特点、治疗效果及发病机制。方法回顾性选取2016年11月至2021年12月解放军总医院海南医院神经内科长期咀嚼槟榔的乙型肝炎合并GBS患者7例,... 目的探讨长期咀嚼槟榔的乙型肝炎合并吉兰-巴雷综合征(Guillain-Barre syndrome,GBS)患者的临床特点、治疗效果及发病机制。方法回顾性选取2016年11月至2021年12月解放军总医院海南医院神经内科长期咀嚼槟榔的乙型肝炎合并GBS患者7例,收集患者的临床表现,脑脊液检查和神经电生理检查结果,肝功能和HBV核酸定量,治疗及转归等,结合文献复习,总结GBS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发病机制。结果7例患者均为男性,年龄24~33岁,平均28岁。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为对称性进行性四肢麻木、无力,发病2周时达高峰,经免疫抑制剂治疗后恢复。肌电图提示上下肢周围神经源性受损,下肢重于上肢7例,感觉神经及运动神经均受损7例,其中感觉神经受损重于运动神经1例、轴索损伤为主7例;F波异常6例;AST和(或)ALT异常5例,HBV核酸定量升高5例。7例患者均给予免疫球蛋白静脉滴注(intravenous immunoglobulin infusion,IVIG)联合甲钴胺注射液营养神经治疗5 d,症状均有不同程度改善;发病半年后随访,7例患者病情基本不影响日常生活。结合病例及文献复习,考虑GBS发病机制为槟榔降低机体免疫系统功能、诱发或加重HBV感染肝脏,导致肝功能受损,并使机体发生免疫反应,导致GBS。结论长期咀嚼槟榔的乙型肝炎患者更容易发生GBS,临床表现以神经轴索损害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槟榔 HBV 吉兰-巴雷综合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IV相关性周围神经病诊治进展 被引量:2
5
作者 孙柳青 崔芳 黄德晖 《临床荟萃》 CAS 2019年第2期106-110,共5页
周围神经病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HIV)感染者最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临床表现以远端对称性周围神经病、急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或慢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及多发性单神经病最为常见,严重影... 周围神经病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HIV)感染者最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临床表现以远端对称性周围神经病、急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或慢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及多发性单神经病最为常见,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本文旨在通过分析HIV相关性周围神经病(HIV peripheral neuropathy,HIV-PN)的病理生理变化及发病机制,深入了解HIV-PN的临床表现,总结其诊治经验,从而指导临床医师正确认识、合理预防、规范诊治该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围神经系统疾病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诊断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波各参数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的诊断敏感性 被引量:3
6
作者 高妍 崔芳 +1 位作者 鲍海萍 林永忠 《武警医学》 CAS 2019年第6期493-495,共3页
目的探讨F波各参数中对诊断糖尿病周围神经病(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的敏感指标。方法随机选取81例2型糖尿病患者,检测其正中神经、尺神经、胫神经神经的传导速度(nerve conduction velocity,NCV)、F波。根据NCV结果分为... 目的探讨F波各参数中对诊断糖尿病周围神经病(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的敏感指标。方法随机选取81例2型糖尿病患者,检测其正中神经、尺神经、胫神经神经的传导速度(nerve conduction velocity,NCV)、F波。根据NCV结果分为NCV正常组和NCV异常组,比较两组同名神经各参数指标,比较NCV异常组各神经的F波与MCV异常率。结果糖尿病患者各神经F波最长潜伏期总异常率高于最短潜伏期、平均潜伏期、F波出现率、F波最大传导速度的总异常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与NCV正常组比较,NCV异常组正中神经F波的最短潜伏期、最长潜伏期、平均潜伏期、最大速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其他同名神经参数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NCV异常组胫神经、正中神经、尺神经F波异常率明显高于同一神经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otor nerve conduction velocity,MCV)异常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 F波最长潜伏期对DPN的诊断较敏感,NCV联合F波可以提高DPN的检出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波 F波最长潜伏期 神经传导速度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候鸟”人群到达海南早期发生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特征 被引量:2
7
作者 李剑勇 侯佳佳 +3 位作者 熊建美 孙柳青 张增强 崔芳 《北京医学》 CAS 2020年第5期362-365,共4页
目的探讨"候鸟"人群到达海南早期发生急性脑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ACI)的临床特征。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20年1月"候鸟"人群到达海南2周内发生ACI的患者68例,根据起病时间分为3组(0~3 d、4~7 d、8~14 d)... 目的探讨"候鸟"人群到达海南早期发生急性脑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ACI)的临床特征。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20年1月"候鸟"人群到达海南2周内发生ACI的患者68例,根据起病时间分为3组(0~3 d、4~7 d、8~14 d),比较3组患者基线时实验室检验结果、缺血性脑血管病危险因素、中国缺血性卒中亚型(Chinese ischemic stroke subclassification,CISS)分型等临床资料。结果第1、2、3组分别纳入27例、28例、13例,第2组基线时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糖化血红蛋白显著低于其他两组(P<0.05)。既往缺血性脑血管病危险因素中,第1组心脏病患病率为6.5%,低于其他两组(P<0.05)。第1、3组患者CISS分型以大动脉粥样硬化型(LAA)最常见,穿支动脉病变(PAD)次之;第2组以PAD最常见,心源性卒中(CS)次之;3组患者CISS分型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候鸟"人群到达海南2周内发生ACI的患者第1周明显多于第2周,既往有高血压、糖尿病、颅内外大动脉粥样硬化的患者尤其需警惕早期ACI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危险因素 中国缺血性卒中亚型 “候鸟”人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驻岛部队官兵慢性疲劳综合征流行病学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3
8
作者 熊建美 李剑勇 +1 位作者 朱嘉琦 刘焕波 《海军医学杂志》 2022年第2期135-139,共5页
目的调查海南驻岛部队官兵慢性疲劳综合征(chronic fatigue syndrome,CFS)的发病率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抽取驻海南岛的海、陆、空8个单位共423名集中体检的官兵展开现场问卷调查并分析影响... 目的调查海南驻岛部队官兵慢性疲劳综合征(chronic fatigue syndrome,CFS)的发病率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抽取驻海南岛的海、陆、空8个单位共423名集中体检的官兵展开现场问卷调查并分析影响因素。剔除无效问卷后,回收有效问卷313份,有效率占74%。首先根据问卷调查结果进行初筛,再结合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及后续1个月的电话随访,最后确诊是否为慢性疲劳综合征,并分析慢性疲劳综合征附加症状及影响因素。结果海南驻岛部队官兵的慢性疲劳综合征发病率为13.4%,记忆力下降或注意力不集中是最常见的症状。慢性疲劳综合征的官兵发生胸闷/胸痛、心慌/心悸、头晕/晕倒及上腹部不适的比例明显高于无慢性疲劳综合征的官兵(P<0.05)。慢性疲劳综合征的发生与训练强度大、睡眠质量差和值夜班有关(P<0.05)。结论慢性疲劳综合征的官兵容易出现心血管、神经系统、消化系统等不适;训练强度大、睡眠质量差及值夜班是慢性疲劳综合征的主要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南驻岛部队 慢性疲劳综合征 睡眠质量 值夜班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门诊新发高血压患者服药依从性轨迹及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路胜男 李玲 +1 位作者 王甜甜 王金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35-39,共5页
目的探究门诊新发高血压患者服药依从性轨迹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针对性干预措施提供参考。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337例门诊新确诊的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应用Morisky服药依从性量表于确诊后4周、3个月、6个月和12个月进行4次调查,采... 目的探究门诊新发高血压患者服药依从性轨迹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针对性干预措施提供参考。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337例门诊新确诊的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应用Morisky服药依从性量表于确诊后4周、3个月、6个月和12个月进行4次调查,采用群组化轨迹模型分析患者服药依从性变化轨迹,并通过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患者在4个时间点的服药依从性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服药依从性轨迹分为持续高依从性组(52.82%)、中等波动组(37.09%)及持续低依从性组(10.09%)3类。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与持续高依从组相比,年龄51~60岁、服药种类≥3种更易进入中等波动组(均P<0.05),年龄36~50岁、文化程度大专、家庭人均月收入<1000元更易进入持续低依从性组,社会支持有利于提高患者服药依从性(均P<0.05)。结论门诊新发高血压患者在确诊12个月内服药依从性轨迹呈现相对稳定性特征,但存在显著的群体异质性。医护人员应特别关注持续低服药依从性及依从性波动变化的患者,根据影响因素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以提高患者服药依从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门诊 服药依从性 纵向研究 轨迹 群组化轨迹模型 社会支持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癌症相关缺血性脑卒中的研究进展
10
作者 林佳才 张倩 +4 位作者 赵宁 伍思婷 刘辉 崔芳 徐睿 《中国医药》 2024年第10期1573-1576,共4页
癌症与缺血性脑卒中存在非常紧密的联系。随着癌症患者人数逐年递增,癌症相关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数量也呈现出逐年增长的趋势,严重威胁患者的预期寿命和生活质量。目前研究发现癌症相关缺血性脑卒中较传统认知的缺血性脑卒中在诸多方面均... 癌症与缺血性脑卒中存在非常紧密的联系。随着癌症患者人数逐年递增,癌症相关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数量也呈现出逐年增长的趋势,严重威胁患者的预期寿命和生活质量。目前研究发现癌症相关缺血性脑卒中较传统认知的缺血性脑卒中在诸多方面均存在显著差异,早期认知并识别上述差异有助于临床医师更好地筛查和服务癌症相关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本文对癌症相关缺血性脑卒中的国内外研究进行详细的总结和分析,从流行病学情况、病因分类、实验室化验结果、影像学特点以及治疗预防策略等方面展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癌症 缺血性脑卒中 颅脑磁共振成像 病因 预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癌相关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影像学特点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林佳才 伍思婷 +4 位作者 刘辉 崔芳 徐睿 邵雪 石强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9年第34期145-148,共4页
目的研究肺癌相关急性缺血性脑卒中(LCA-AIS)影像学特点。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8年12月解放军总医院海南医院确诊的LCA-AIS患者共46例。收集录入患者的基本信息、检验资料、影像学资料进行系统分析。结果LCA-AIS患者肺癌病理以腺癌多见... 目的研究肺癌相关急性缺血性脑卒中(LCA-AIS)影像学特点。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8年12月解放军总医院海南医院确诊的LCA-AIS患者共46例。收集录入患者的基本信息、检验资料、影像学资料进行系统分析。结果LCA-AIS患者肺癌病理以腺癌多见(69.57%),肺癌分期为Ⅳ期的LCA-AIS患者数量显著多于其他肺癌分期。结合影像学检查及化验结果,发现D-D聚体浓度与颅内梗死病灶累及区域数量呈显著正相关(r=0.57,P<0.001)。LCA-AIS患者影像学表现多样,将影像学表现分类后发现颅内多灶型占60.87%,单一动脉型次占26.09%,同流域多动脉型占13.04%。颅脑影像学检查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序列提示急性梗死病灶发生于不同阶段的患者共21例(45.65%),其中影像学分型归类于同流域多动脉型的有2例,归类于颅内多灶型的有19例。结论LCA-AIS患者影像学表现形式比较独特,通过影像学特点可能会早期识别目标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疾病 颅脑磁共振成像 D-D聚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隐球菌性脑膜炎的诊断进展 被引量:4
12
作者 邢小微 张家堂 《中国真菌学杂志》 CSCD 2020年第6期378-380,共3页
隐球菌性脑膜炎(cryptococcal meningitis,CM)是由隐球菌感染脑膜或脑实质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是中枢神经系统最常见的机会性真菌感染,好发于免疫抑制者,如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文献报道[1],全球隐球菌性脑膜炎年发... 隐球菌性脑膜炎(cryptococcal meningitis,CM)是由隐球菌感染脑膜或脑实质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是中枢神经系统最常见的机会性真菌感染,好发于免疫抑制者,如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文献报道[1],全球隐球菌性脑膜炎年发病人数估计为223100例,其中73%发生于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19%发生于亚洲和太平洋地区,2014年隐球菌性脑膜炎导致了181100例患者死亡。与非洲地区有所区别的是,我国的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HIV阴性者达91.5%[2],且免疫功能正常者高达50%~70%[3]。近年来,由于广谱抗菌药物、糖皮质激素、化疗药物、免疫抑制药物的广泛应用及免疫缺陷性疾病和器官移植的增加,隐球菌性脑膜炎增长率大幅上升,显著高于病毒性脑膜炎和结核性脑膜炎[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膜炎 隐球菌 诊断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PN/IGF1促进小鼠皮质脊髓束轴突再生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倩 张坤 +2 位作者 张增强 李剑勇 崔芳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955-960,共6页
目的研究骨桥蛋白(OPN)/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在小鼠皮质脊髓束(CST)再生中的作用及相关分子机制。方法 6~8周龄C57BL/6小鼠28只,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14只。建立小鼠单侧锥体束横断模型,实验组在损伤对侧皮质注射腺相关病毒(... 目的研究骨桥蛋白(OPN)/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在小鼠皮质脊髓束(CST)再生中的作用及相关分子机制。方法 6~8周龄C57BL/6小鼠28只,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14只。建立小鼠单侧锥体束横断模型,实验组在损伤对侧皮质注射腺相关病毒(AAV)-OPN/IGF1,对照组在损伤对侧皮质注射AAV-胎盘碱性磷酸酶(PLAP)。术后每2周采用行为学方法评估小鼠运动功能的恢复情况。术后12周处死小鼠,采用脊髓蛋白激酶Cγ(PKCγ)免疫组化染色判断皮质脊髓束横断情况;采用红色荧光蛋白(RFP)免疫组化染色分析轴突发芽的情况;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检测神经元OPN和IGF1相关信号通路中核糖体蛋白S6激酶(pS6)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受体(IGFR)表达情况,研究OPN/IGF1促进轴突发芽的分子机制。结果通过采用PKCγ免疫组化染色判断皮质脊髓束残余情况,最终实验组入组小鼠10只,对照组入组小鼠8只。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OPN/IGF1对小鼠运动功能恢复无明显作用;皮质神经元高表达OPN/IGF1以后,损伤对侧皮质脊髓束发芽增多,神经元pS6和IGFR表达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OPN/IGF1可通过增加神经元IGFR和pS6表达而促进CST发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桥蛋白/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锥体束横断术 轴突再生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发复合杂合突变致成人Krabbe病选择性累及双侧锥体束一家系报告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倩 熊建美 +3 位作者 张增强 牛敬雪 张腾元 崔芳 《北京医学》 CAS 2022年第5期461-464,共4页
目的 分析1例新发复合杂合突变引起的成人Krabbe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和诊断方法。方法 患者女,37岁,因“左侧肢体活动欠灵活8年余,加重伴行走困难1年余”于2021年5月16日收入解放军总医院海南医院。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表现和影像学资... 目的 分析1例新发复合杂合突变引起的成人Krabbe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和诊断方法。方法 患者女,37岁,因“左侧肢体活动欠灵活8年余,加重伴行走困难1年余”于2021年5月16日收入解放军总医院海南医院。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表现和影像学资料,在PubMed以“脑白质病变”和“双侧皮质脊髓束”为关键词进行检索,并进行荟萃分析。结果 患者头颅MRI提示双侧中央前回和后回、锥体束走形区的异常信号。视野检查提示部分象限视野缺损,视觉诱发电位(visualevokedpotential,VEP)检查提示双侧视神经P100时间延长。躯体感觉诱发电位(somatosensory evoked potential, SEP)提示左上肢N20、双下肢P40波幅降低。血白细胞半乳糖脑苷脂酶(galactocerebrosidase, GALC)活性为2.76 nmol/(mg·17 h)[正常值>12.7 nmol/(mg·17h)],二代测序提示该患者编码GALC的14号染色体存在两个点突变,分别为c.1901T>C(p.L634S)和c.908+5G>A(splicing)。Sanger一代测序提示该患者c.1901T>C点突变遗传自其母亲,c.908+5G>A点突变遗传自其父亲,但其父母均无临床症状。结合文献报道,Krabbe病的影像学特点为选择性锥体束走形区的脑白质病变引起的相关临床表现,主要依靠血白细胞GALC活性检测和基因检测确诊。结论 成人Krabbe病临床表现为进行性行走困难,经典影像学特点为双侧中央前回及皮质脊髓束走形区异常信号,c.1901T>C和c.908+5G>A复合杂合突变可引起成人Krabbe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rabbe病 半乳糖脑苷脂酶 脑白质病变 双侧皮质脊髓束 视野 成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α-突触核蛋白基因G51D杂合突变致早发型帕金森病:一家系报告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倩 张增强 +2 位作者 熊建美 王卉 崔芳 《北京医学》 CAS 2020年第5期370-375,共6页
目的总结SNCA基因G51D错义突变引起早发型帕金森病的临床、影像特点和基因分析结果。方法回顾分析2例家系早发型帕金森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检索国内外SNCA基因G51D错义突变病例报告文献,总结该病的临床、神经影像及神经病理特点和治疗。... 目的总结SNCA基因G51D错义突变引起早发型帕金森病的临床、影像特点和基因分析结果。方法回顾分析2例家系早发型帕金森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检索国内外SNCA基因G51D错义突变病例报告文献,总结该病的临床、神经影像及神经病理特点和治疗。结果先证者为女性,26岁,以行走姿势异常为主要表现。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CT)见双侧壳核、尾状核示踪剂11C-CFT分布减低,左侧为著,提示多巴胺转运蛋白摄取减少。多巴制剂治疗有效。基因检测示SNCA基因G51D杂合突变。先证者母亲半年后出现类似表现,基因检测示SNCA基因G51D杂合突变,多巴制剂治疗有效。结论SNCA基因G51D突变引起帕金森病国内尚无报道,SNCA基因G51D杂合突变可导致早发型帕金森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发型帕金森病 SNCA基因G51D Α-突触核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健康人群无症状性脑白质高信号的相关因素研究
16
作者 张明华 张增强 王雪 《当代医学》 2021年第20期90-92,共3页
目的研究健康人群无症状性颅脑磁共振脑白质高信号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7月于解放军总医院海南医院保健科进行体检的健康人员108名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颅脑磁共振检查结果的不同分为研究组(n=58)与对照组(n=50)。研究组... 目的研究健康人群无症状性颅脑磁共振脑白质高信号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7月于解放军总医院海南医院保健科进行体检的健康人员108名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颅脑磁共振检查结果的不同分为研究组(n=58)与对照组(n=50)。研究组常规颅脑磁共振检查T2WI或T2FLAIR显示脑白质高信号,对照组常规颅脑磁共振检查未见异常。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所有研究对象的血糖、血脂、胱抑素C、同型半胱氨酸、尿酸等血液生化指标。比较两组年龄、性别、血压、血脂指标、血清胱抑素C、血糖、果糖胺、糖化血红蛋白、同型半胱氨酸。结果两组年龄、性别、血压、血脂指标、血糖、果糖胺、糖化血红蛋白、同型半胱氨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研究组血清胱抑素C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清胱抑素C水平与健康人群无症状性脑白质高信号相关,可能是其风险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症状 脑白质高信号 核磁 胱抑素C 健康人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性认知障碍的认知损伤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4
17
作者 余明霞 李剑勇 +3 位作者 张倩 孙柳青 张增强 崔芳 《北京医学》 CAS 2022年第11期965-970,共6页
目的 探讨血管性认知障碍(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 VCI)患者的认知损伤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8年11月至2022年1月解放军总医院海南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具有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或确诊为脑血管疾病的住院患者149例,对其进... 目的 探讨血管性认知障碍(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 VCI)患者的认知损伤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8年11月至2022年1月解放军总医院海南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具有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或确诊为脑血管疾病的住院患者149例,对其进行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和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 MoCA)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分为认知功能正常组(NC组,56例)和血管性认知障碍组(VCI组,93例),收集和比较两组一般资料和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VCI的影响因素。结果 VCI组的MMSE总分和MoCA总分均明显低于NC组[(23.91±4.65)分比(28.27±1.45)分,(18.13±4.59)分比(25.77±1.68)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MMSE亚项中,VCI组在时间定向力、地点定向力、注意力和计算力、延迟回忆、语言理解、语言表达和图形描述的评分均低于NC组[(3.80±1.35)分比(4.73±0.49)分,(4.53±0.94)分比(4.98±0.13)分,(3.29±1.60)分比(4.68±0.72)分,(1.57±0.98)分比(2.32±0.83)分,(2.63±0.72)分比(2.93±0.32)分,(0.87±0.34)分比(0.98±0.13)分,(0.56±0.50)分比(0.86±0.35)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MoCA亚项中,VCI组在视空间和执行功能、物体命名、注意力和计算力、语言、抽象思维、延迟回忆和定向力的评分均低于NC组[(2.15±1.27)分比(4.32±0.74)分,(2.54±0.76)分比(2.95±0.23)分,(4.68±1.53)分比(5.80±0.48)分,(1.84±0.94)分比(2.57±0.60)分,(0.74±0.79)分比(1.50±0.71)分,(0.55±0.98)分比(2.38±1.41)分,(4.85±1.37)分比(5.86±0.40)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有脑梗死病史(OR=26.182,95%CI:4.288~159.854,P=0.000)、AST越高(OR=1.318,95%CI:1.034~1.681,P=0.026)、SCr越低(OR=0.949,95%CI:0.911~0.990,P=0.014)、脑白质病变分级高(OR=0.048,95%CI:0.005~0.503,P=0.011)和多发性梗死灶(OR=8.054,95%CI:1.685~38.499,P=0.009)的患者,更容易发生VCI。结论 VCI患者可存在不同领域的认知功能损害,MMSE及MoCA评估有利于早期发现VCI。VCI的影响因素较多,建议临床医生关注既往有脑梗死病史、AST升高和影像学提示多发性梗死灶的患者,警惕VCI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性认知障碍 认知损伤 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 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病毒性脑炎继发自身免疫性脑炎五例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1
18
作者 高妍 崔芳 +3 位作者 张增强 邢小微 张倩 张腾元 《北京医学》 CAS 2023年第1期18-22,共5页
目的探讨病毒性脑炎继发自身免疫性脑炎的作用机制、病变部位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5月解放军总医院海南医院收治的病毒性脑炎继发自身免疫性脑炎患者5例,回顾性分析患者临床表现、实验室和影像学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 目的探讨病毒性脑炎继发自身免疫性脑炎的作用机制、病变部位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5月解放军总医院海南医院收治的病毒性脑炎继发自身免疫性脑炎患者5例,回顾性分析患者临床表现、实验室和影像学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5例患者病毒性脑炎期临床表现有发热、精神行为异常、幻觉、记忆力减退、癫痫及癫痫持续状态等;脑脊液二代测序检测病原菌均为单纯疱疹病毒1型,自身免疫性脑炎抗体均为阴性;影像学表现为单侧或双侧额叶、颞叶、岛叶、海马、丘脑异常或无病灶。发病后平均32 d继发为自身免疫性脑炎;自身免疫性脑炎期临床表现有暴力倾向、出现欣快感、便失禁、肢体无力、哭闹、烦躁、肢体抽搐和绝食等;自身免疫性脑炎抗体均为抗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N-methyl-D-aspartate receptor,NMDAR)抗体IgG阳性(1∶10)。与病毒性脑炎时期相比,5例患者中有2例自身免疫性脑炎时脑叶、侧脑室旁白质的病灶增大,2例脑叶及没有病灶的部位前后对比没有明显变化,1例出现脑干新发病灶。5例患者自身免疫性脑炎时经激素冲击治疗,其中4例患者症状明显改善,1例因自行突然停药导致自身免疫性脑炎复发,表现为癫痫。既往文献报道,病毒性脑炎继发自身免疫性脑炎的临床表现有新的神经系统症状或原有症状再次出现。结论病毒性脑炎继发自身免疫性脑炎患者抗NMDAR脑炎抗体最常见,病灶多在病毒性脑炎期病变部位的基础上扩大或者没有变化,也可以有新发罕见部位病灶。使用激素冲击治疗的患者,应避免突然停药,以防止脑炎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毒性脑炎 自身免疫性脑炎 抗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脑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老年秋冬季不同气候带迁徙相关脑梗死机制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谭清澈 邢小微 +4 位作者 张家堂 鲁向辉 徐全刚 崔荣太 于生元 《中华保健医学杂志》 2020年第6期568-571,共4页
目的对中老年人群秋冬季不同气候带迁徙相关脑梗死的发病机制进行研究,并对其提出保健建议。方法收集2012~2013年秋冬季由东北、华北地区至三亚旅游或过冬的中老年患者共291例,根据至三亚后3周内是否发生脑梗死分为病例组(144例)及对照... 目的对中老年人群秋冬季不同气候带迁徙相关脑梗死的发病机制进行研究,并对其提出保健建议。方法收集2012~2013年秋冬季由东北、华北地区至三亚旅游或过冬的中老年患者共291例,根据至三亚后3周内是否发生脑梗死分为病例组(144例)及对照组(147例)。所有患者一般资料、脑血管病危险因素、迁徙相关因素及临床特点均以调查表登记。根据病例组临床及影像学结果分析患者脑梗死类型。应用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分析分析中老年冬季不同气候带迁徙相关脑梗死的危险因素。结果中老年秋冬季不同气候带迁徙相关脑梗死独立危险因素包括男性、糖代谢异常、脑动脉狭窄、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温差≥30℃、迁徙后平均动脉压低。分水岭型脑梗死占不同气候带迁徙相关的脑梗死的78.47%,远高于普通脑梗死的10%。结论中老年进行秋冬季不同气候带迁徙前应进行相关危险因素筛查,合并糖代谢异常及脑血管狭窄患者应谨慎迁徙,应通过适当提高血压、减小迁徙前后温差及调整生活方式进行预防,对于发病患者应予扩容为基础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危险因素 迁徙 中老年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橄榄头”技术在脑静脉窦狭窄支架植入术中的应用
20
作者 赵焱钢 吕斌 +3 位作者 王君 崔芳 曹向宇 李宝民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472-477,共6页
目的 探讨“橄榄头”技术用于脑静脉窦狭窄支架植入术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2017年1月至2021年5月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因脑静脉窦狭窄接受支架植入术治疗的79例患者(伴颅内高压57例、搏动性耳鸣22例)的临床资料,分析“橄榄... 目的 探讨“橄榄头”技术用于脑静脉窦狭窄支架植入术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2017年1月至2021年5月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因脑静脉窦狭窄接受支架植入术治疗的79例患者(伴颅内高压57例、搏动性耳鸣22例)的临床资料,分析“橄榄头”技术组患者Labbe静脉特点、颅内高压患者手术前后狭窄段两端压力差变化,观察术后狭窄改善程度、静脉回流情况、颅内高压和搏动性耳鸣改善情况、支架植入术成功率和“橄榄头”技术使用率。结果 79例患者手术成功率为100%,术后即刻DSA显示残留狭窄率<30%、无Labbe静脉滞留。23例(29.11%)因导引导管及支架到位困难采用“橄榄头”技术协助支架顺利到位,其Labbe静脉与静脉窦汇合点直径均大于常规技术患者(t=7.041,P=0.000)。57例颅内高压患者手术前后脑静脉窦狭窄段两端的压力差分别为15.00(11.00,21.50)和1(0,2)mm Hg,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6.573,P=0.000);22例搏动性耳鸣患者术后症状消失或明显好转。结论 Labbe静脉与静脉窦汇合点直径可以作为脑静脉窦支架植入术前评估支架是否到位困难的指标。扩张的Labbe静脉汇入口易导致导引导管及支架卡顿,支架到位困难,采用“橄榄头”技术可明显提高手术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橄榄头”技术(非MeSH词) 缩窄 病理性 脑静脉 颅窦 支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