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老年男性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的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翟红霞 夏云峰 +2 位作者 刘润梅 殷亚昕 李良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815-816,共2页
目的探讨老年男性冠心病与中青年男性冠心病患者不同的临床表现及其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的关系。方法选自我院782例以冠心病诊断进行冠状动脉造影的男性患者,其中老年男性374例(老年组);中青年男性408例(中青年组)。根据临床表现2组分别... 目的探讨老年男性冠心病与中青年男性冠心病患者不同的临床表现及其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的关系。方法选自我院782例以冠心病诊断进行冠状动脉造影的男性患者,其中老年男性374例(老年组);中青年男性408例(中青年组)。根据临床表现2组分别分为自发性心绞痛患者、劳累性心绞痛患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疑诊冠心病患者。分析老年组与中青年组之间的不同构成,以及各组之间冠状动脉造影阳性率的比较。结果老年组患者中劳累性心绞痛的比例明显高于中青年组,两组患急性心肌梗死和陈旧性心肌梗死的比例相近,中青年组患者疑诊冠心病的比例明显高于老年组。老年组冠状动脉造影阳性率明显高于中青年组。结论老年组患者冠状动脉存在固定性狭窄的比例明显高于中青年组患者,应当针对这一特点进行相应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冠状血管造影术 诊断 男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男性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特点
2
作者 翟红霞 夏云峰 +3 位作者 刘润梅 殷亚昕 李良 张津津 《心脏杂志》 CAS 2008年第4期472-473,477,共3页
目的探讨老年与中青年男性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特点的不同。方法对475例经过冠状动脉造影检查诊断为冠心病的男性患者,其中老年组260例;中青年组215例。对比分析两组冠状动脉病变的不同特点。结果在老年组中,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平均... 目的探讨老年与中青年男性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特点的不同。方法对475例经过冠状动脉造影检查诊断为冠心病的男性患者,其中老年组260例;中青年组215例。对比分析两组冠状动脉病变的不同特点。结果在老年组中,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平均冠状动脉病变支数(1.9±0.1vs1.6±0.1)与冠状动脉积分(45±6vs27±3)均显著高于中青年组,老年组与中青年组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冠状动脉病变支数相同(1.9±0.1vs1.9±0.1),冠状动脉积分(46±5vs44±5)接近。老年男性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冠状动脉病变支数(2.4±0.1vs2±0.1)和冠状动脉积分(68±4vs56±4)显著高于中青年AMI患者。两组之间的病变血管的分布无显著性差异。老年组单支病变显著低于中青年组(31.9%vs44.7%),3支病变(43.8%vs33.0%)和4支病变显著高于中青年组(2.5%vs1.0%)。结论老年患者不稳定型心绞痛和AMI冠状动脉病变程度高于中青年,而稳定型心绞痛和陈旧性心肌梗死两者病变程度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造影 冠状动脉疾病 积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先天性冠状动脉畸形的检出及造影表现 被引量:3
3
作者 翟红霞 夏云峰 +2 位作者 刘润梅 殷亚昕 李良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445-446,共2页
目的:探讨国人冠状动脉畸形的发生率及冠状动脉造影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自1991年我院开展冠状动脉造影以来所有接受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患者,观察并记录冠状动脉畸形的发生率与表现形式.结果:1524例患者中,共检出冠状动脉畸形患者21例,... 目的:探讨国人冠状动脉畸形的发生率及冠状动脉造影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自1991年我院开展冠状动脉造影以来所有接受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患者,观察并记录冠状动脉畸形的发生率与表现形式.结果:1524例患者中,共检出冠状动脉畸形患者21例,检出率为1.38%,主要表现为冠状动脉起源异常(11例)与冠状动脉瘘(10例),这两种畸形的发生率相似,男性患者主要表现为冠状动脉瘘,女性患者主要表现为冠状动脉起源异常.结论:冠状动脉畸形是一种少见的先天性心血管畸形,冠状动脉造影是诊断冠状动脉畸形的金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造影术 冠状动脉 疾病/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炎症机制及他汀类药物的抗炎作用 被引量:1
4
作者 翟红霞 夏云峰 +4 位作者 刘润梅 王宇玫 李良 殷亚昕 张津津 《感染.炎症.修复》 2006年第3期160-161,共2页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炎症机制及他汀类调脂药物的抗炎作用。方法:测定健康对照组60名,稳定性心绞痛(SAP)44例,不稳定性心绞痛(UAP)53例和急性心肌梗死(AMI)36例患者血浆中的胆固醇(CHO)、甘油三酯(TG)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服用...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炎症机制及他汀类调脂药物的抗炎作用。方法:测定健康对照组60名,稳定性心绞痛(SAP)44例,不稳定性心绞痛(UAP)53例和急性心肌梗死(AMI)36例患者血浆中的胆固醇(CHO)、甘油三酯(TG)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服用他汀类调脂药物4周后重复测定上述指标。结果:UAP组和AMI组患者血浆中的CR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和SAP组,各组间CHO和TG水平无显著差异。服用他汀类药物后,各组患者的CHO水平均显著下降,TG水平变化不明显,SAP组血浆CRP水平无明显变化,UAP和AMI组患者血浆CRP水平显著降低,但仍显著高于SAP组。结论:炎症反应参与了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发病过程,他汀类药物具有降脂作用之外,还有重要的抗炎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脉 炎症机制 他汀类药物的抗炎作用 不稳定性心绞痛 血浆 患者 调脂药物 急性心肌梗死 对照组 炎症反应 降脂作用 甘油三酯 反应蛋白 发病过程 测定 胆固醇 指标 健康 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痉挛模式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身心状况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刘少妮 井翠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1年第12期91-92,共2页
目的:探讨更为有效的促进脑卒中患者身心康复的手段和方法。方法:选取我院脑卒中患者80例,于发病后3周内,在生命体征稳定的情况下采用抗痉挛模式进行护理干预,方法包括良肢位的摆放和关节的被动活动、被动按摩、语言及吞咽功能训练、心... 目的:探讨更为有效的促进脑卒中患者身心康复的手段和方法。方法:选取我院脑卒中患者80例,于发病后3周内,在生命体征稳定的情况下采用抗痉挛模式进行护理干预,方法包括良肢位的摆放和关节的被动活动、被动按摩、语言及吞咽功能训练、心理护理等。同时采用Barthel指数评定表(MBI)、抑郁状态问卷(DSI)和自评抑郁量表(SDS)测评工具对患者入院时及抗痉挛模式护理干预后1个月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心理状态进行测评,比较抗痉挛模式护理干预前后患者上述两个方面的变化。采用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入院时患者ADL、DSI、SDS得分与抗痉挛模式护理干预1个月后得分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心理状态均明显改善。结论:抗痉挛模式护理干预是促进脑卒中患者康复的重要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抗痉挛模式护理干预 身心状况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血栓泵预防老年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8
6
作者 熊丹 翟红霞 +8 位作者 李良 陈海威 王磊 殷亚昕 刘润梅 张津津 李娜 赵志坤 夏云峰 《感染.炎症.修复》 2015年第1期52-54,共3页
目的:观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使用抗血栓泵预防老年冠心病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效果。方法:1 823例患者随机分为抗血栓泵组和对照组,两组围手术期均行抗凝治疗,术后制动8h。抗血栓泵组在制动期使用抗血栓泵。术后24... 目的:观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使用抗血栓泵预防老年冠心病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效果。方法:1 823例患者随机分为抗血栓泵组和对照组,两组围手术期均行抗凝治疗,术后制动8h。抗血栓泵组在制动期使用抗血栓泵。术后24h内观察并判断DVT形成情况及动脉穿刺处渗血、血肿、假性动脉瘤的形成。结果:抗血栓泵组DVT形成的发生率为0.1%(1/910例),明显低于对照组(2.5%,23/913例),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两组渗血、血肿、假性动脉瘤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血栓泵是预防老年冠心病患者PCI术后DVT形成的有效辅助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血栓泵 下肢深静脉血栓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老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