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地西他滨单药或联合低剂量化疗治疗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医院内感染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7
1
作者 周宏伟 古永建 +5 位作者 王志红 刘默 曹志刚 彭朝津 杜瑜 杨清明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2013年第10期729-732,共4页
目的分析地西他滨单药或联合低剂量化疗治疗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医院内感染的临床特点及易感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9月至2012年10月接受地西他滨单药或联合低剂量化疗治疗的10例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医院内感染发生率、感染部位... 目的分析地西他滨单药或联合低剂量化疗治疗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医院内感染的临床特点及易感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9月至2012年10月接受地西他滨单药或联合低剂量化疗治疗的10例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医院内感染发生率、感染部位、致病菌和易感因素等。结果10例老年患者治疗后医院内感染率为70%,例次感染率为46.7%,感染部位以呼吸系统最多见(占52.4%),致病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化疗后骨髓抑制、粒细胞减少者感染率明显增高;与地西他滨联合低剂量化疗方案比较,地西他滨单药方案骨髓抑制、粒细胞减少发生率和医院内感染率降低。结论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是医院内感染的易感人群,骨髓抑制、粒细胞减少是其易感因素。地西他滨单药方案治疗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可降低医院内感染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西他滨 老年人 白血病 髓样 急性 医院内感染 中性粒细胞减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西他滨单药或联合以阿糖胞苷为基础的低剂量化疗方案治疗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6
2
作者 周宏伟 周敏航 +7 位作者 王志红 李鹏飞 刘默 杜瑜 姚毅冰 彭朝津 靖彧 孙君重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91-96,共6页
目的:观察地西他滨(DAC)单药或联合以阿糖胞苷为基础的低剂量化疗方案治疗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9月至2012年3月我科收治的8例初治老年(年龄>70岁)AM L患者的临床特征,包括年龄、性别... 目的:观察地西他滨(DAC)单药或联合以阿糖胞苷为基础的低剂量化疗方案治疗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9月至2012年3月我科收治的8例初治老年(年龄>70岁)AM L患者的临床特征,包括年龄、性别、外周血及骨髓特点等。应用低剂量DAC±以阿糖胞苷为基础的低剂量化疗方案化疗(DAC 20 mg/m^2·d 1-5±以阿糖胞苷20 mg/d d3-9为基础的化疗方案),观察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8例患者,男3例,女5例,年龄71-84岁,初治时白细胞中位数31.2(1.38-179)×10~9/L,骨髓原始细胞百分比中位数42.7(23-94)%。接受了DAC±以阿糖胞苷为基础的低剂量化疗方案化疗的中位疗程数为2.5(1-20)个。完全缓解2例,部分缓解2例,总缓解率为50%(4/8),中位OS为9.5(2-36)个月,3例患者的总生存时间达到或超过了1年,8周内死亡1例。主要的严重不良反应是骨髓抑制(Ⅲ-Ⅳ度87.5%)和肺部感染(50%)。结论:低剂量DAC±以阿糖胞苷为基础的低剂量化疗方案治疗老年(年龄>70岁)AML,明显提高了有效率,延长了患者生存期,患者耐受性良好,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西他滨 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 阿糖胞苷 骨髓抑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种教学模式在肿瘤学临床教学中联合应用的体会 被引量:16
3
作者 周宏伟 梁耀杰 +2 位作者 王志红 姚毅冰 孙君重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8年第18期17-18,共2页
肿瘤严重威胁人类的健康,已是我国居民首要的死亡原因,而目前我国肿瘤学教学却相对滞后和薄弱。在临床教学中,根据教学大纲制定教学目标,联合应用问题导向式教学、案例教学和多学科协作教学模式,分阶段实施,注重理论联系实际。通过多种... 肿瘤严重威胁人类的健康,已是我国居民首要的死亡原因,而目前我国肿瘤学教学却相对滞后和薄弱。在临床教学中,根据教学大纲制定教学目标,联合应用问题导向式教学、案例教学和多学科协作教学模式,分阶段实施,注重理论联系实际。通过多种教学模式的联合应用,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促进了学生临床思维的建立,提升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教学质量。多种教学模式的联合应用对培养高素质肿瘤专业临床医生和肿瘤的防治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学 临床教学 问题导向式教学 案例教学 多学科协作教学 临床思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BCD方案治疗复发/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的效果 被引量:5
4
作者 周宏伟 周晓燕 +5 位作者 王志红 梁耀杰 周敏航 姚毅冰 刘默 孙君重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8年第23期80-83,共4页
目的观察ABCD方案治疗复发/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MM)的效果和不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1月~2015年5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老年肿瘤科收治的5例复发/难治性MM患者的临床特征,包括年龄、性别、血生化及骨髓特点等。应用ABCD方... 目的观察ABCD方案治疗复发/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MM)的效果和不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1月~2015年5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老年肿瘤科收治的5例复发/难治性MM患者的临床特征,包括年龄、性别、血生化及骨髓特点等。应用ABCD方案化疗(表柔比星40 mg/m^2d1,卡莫司汀62.5 mg d1,环磷酰胺600 mg/m^2d1,地塞米松20 mg d1~d4),观察其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 5例患者中,男1例,女4例,年龄48~74岁,治疗前骨髓瘤细胞百分比中位数为7.75%,中位血β_2微球蛋白和白蛋白浓度分别为3.3μg/L和37.9 g/L。接受了ABCD方案化疗,中位疗程数为5个,部分缓解3例,微小缓解1例,稳定1例,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为4个月。主要的不良反应是消化道症状(Ⅱ度3例)和乏力(Ⅱ度3例),1例发生Ⅲ度骨髓抑制并合并肺部感染。结论 ABCD方案治疗复发/难治性MM,有效率较高,耐受性良好,值得进一步临床观察和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BCD方案 多发性骨髓瘤 复发 难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NP联合化疗治疗难治复发非霍奇金淋巴瘤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4
5
作者 王志红 周宏伟 +8 位作者 刘默 曹志刚 周敏航 邢丽 冯少美 古永建 彭朝津 孙君重 杨清明 《解放军医学院学报》 CAS 2015年第8期797-800,共4页
目的观察GNP(吉西他滨、奈达铂联合甲泼尼松龙)联合化疗治疗难治复发非霍奇金淋巴瘤的疗效。方法对本科2009年1月-2013年7月自愿接受GNP化疗的30例难治复发非霍奇金淋巴瘤住院患者进行疗效及不良反应的回顾性分析。其中难治12例,复发1... 目的观察GNP(吉西他滨、奈达铂联合甲泼尼松龙)联合化疗治疗难治复发非霍奇金淋巴瘤的疗效。方法对本科2009年1月-2013年7月自愿接受GNP化疗的30例难治复发非霍奇金淋巴瘤住院患者进行疗效及不良反应的回顾性分析。其中难治12例,复发13例,进展5例。类型包括B细胞淋巴瘤18例,T细胞或NK/T细胞淋巴瘤12例。接受治疗的中位周期数为2(2-7)个疗程。结果 2个周期GNP治疗,显示完全缓解(complete remission,CR)3例,部分缓解(partial remission,PR)20例,稳定(stable disease,SD)7例。总反应率(over response rate,ORR)为76.7%,1年总生存率(over survival,OS)为86.7%,无进展生存(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占40%,中位PFS为10个月(95%CI:5.8-14.2个月)。不良反应轻,耐受性良好。结论 GNP联合化疗治疗难治复发非霍奇金淋巴瘤可以取得良好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西他滨 奈达铂 复发难治 非霍奇金淋巴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DCEP方案治疗复发/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周宏伟 梁耀杰 +5 位作者 王志红 刘默 周晓燕 周敏航 姚毅冰 孙君重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2018年第10期721-724,共4页
目的观察改良DCEP方案(地塞米松、环磷酰胺、依托泊苷及顺铂)治疗复发/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MM)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入选2015年3月至2017年2月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老年肿瘤科住院并接受改良DCEP方案治疗的复发/难治性MM患者5例... 目的观察改良DCEP方案(地塞米松、环磷酰胺、依托泊苷及顺铂)治疗复发/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MM)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入选2015年3月至2017年2月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老年肿瘤科住院并接受改良DCEP方案治疗的复发/难治性MM患者5例,记录患者的临床特征,包括年龄、性别、外周血及骨髓特点等。应用改良DCEP方案化疗,观察其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 5例患者,男性1例,女性4例,年龄51~75岁。中位随访时间22个月。5例患者均接受了改良DCEP方案化疗,中位疗程数2(2~5)个。部分缓解1例,无进展生存期2个月;微小反应1例,无进展生存期6个月;疾病稳定2例;疾病进展1例。主要的不良反应是消化道症状(4例Ⅱ度)和乏力(3例Ⅱ度),1例发生Ⅳ度骨髓抑制并合并肺部感染。结论改良DCEP方案治疗复发/难治性MM的有效率可,耐受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改良DCEP方案 复发 难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癌细胞内HAb18G/CD147信号转导通路关键分子的筛选 被引量:1
7
作者 周宏伟 姚毅冰 +7 位作者 梁耀杰 王志红 周晓燕 郭卫平 杨向民 蒋建利 孙君重 陈志南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196-1200,共5页
目的筛选肝癌细胞内HAb18G/CD147信号转导通路中差异表达的关键分子。方法提取SMMC-7721细胞和T7721细胞(SMMC-7721经稳定转染并高表达HAb18G/CD147的肝癌细胞),应用信号转导相关基因芯片筛选两种肝癌细胞内差异表达的关键分子。结果基... 目的筛选肝癌细胞内HAb18G/CD147信号转导通路中差异表达的关键分子。方法提取SMMC-7721细胞和T7721细胞(SMMC-7721经稳定转染并高表达HAb18G/CD147的肝癌细胞),应用信号转导相关基因芯片筛选两种肝癌细胞内差异表达的关键分子。结果基因芯片结果显示共有13个差异表达的基因,在高表达HAb18G/CD147的T7721细胞系中,表达下调的基因包括:骨形成蛋白(BMP)家族的BMP-2、BMP-5,内皮素1(ET-1),结缔组织生长因子-富含半胱氨酸血管生成诱导物61-肾母细胞瘤过表达基因(CCN)蛋白家族的WISP-2(Wnt1-induced signaling proteins-2/CCN5)和富含半胱氨酸蛋白61(cysteine-rich 61/CCN1),前列腺干细胞抗原(PSCA);表达上调的基因包括:白细胞介素10受体α(IL-10Rα),趋化因子家族的IL-6、IL-8和CXC趋化因子配体2(CXCL2/GROβ),线粒体超氧化物歧化酶2(SOD2),B因子(B factor)和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诱导基因克隆3(βig-h3)的表达。结论共筛选出HAb18G/CD147信号转导通路相关的13个差异表达基因,这些基因与肝癌细胞免疫微环境重塑、血管形成、增殖、侵袭和迁移等生物学过程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AB18G/CD147 肝癌 信号转导 骨形成蛋白2(BMP-2) TGF-β诱导基因克隆3(βig-h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2-氧-十四烷酰佛波醇-13-癸酰酯对小鼠肠道急性放射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柳茜 王志红 +5 位作者 周宏伟 姚毅冰 刘默 周敏航 程莉 孙君重 《军事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49-52,共4页
目的研究12-氧-十四烷酰佛波醇-13-癸酰酯(TPD)对小鼠肠道急性放射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20只6~8周雌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TPD组(25、50、100μg/kg),10 Gy60Coγ射线全身照射造成小鼠急性肠道放射损伤模型,TPD组... 目的研究12-氧-十四烷酰佛波醇-13-癸酰酯(TPD)对小鼠肠道急性放射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20只6~8周雌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TPD组(25、50、100μg/kg),10 Gy60Coγ射线全身照射造成小鼠急性肠道放射损伤模型,TPD组照射前经尾静脉连续给药3 d,观察小鼠照射后20 d的生存时间,并用相同方法测定照射后3.5 d隐窝数量。大鼠小肠隐窝上皮细胞(IEC-6)给予1 nmol/L TPD作用12 h后经10 Gy60Coγ射线照射,应用CCK-8法检测照射后0、1、2、3、4 d细胞增殖情况。结果对照组小鼠平均存活4.2 d,最佳给药组(100μg/kg)平均存活时间为10 d;对照组和最佳给药组平均隐窝数量分别为(11.0±1.3)个、(35.1±1.9)个;连续测定4 d IEC-6增殖活性,给药组平均D值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TPD对小鼠肠道急性放射损伤有保护作用,其保护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促进小肠隐窝上皮细胞增殖、增加小肠隐窝数量来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2-氧-十四烷酰佛波醇-13-癸酰酯(TPD) 小鼠 辐射损伤 小肠 急性肠放射损伤 肠隐窝 放射疗法 γ射线 保护机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