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4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BL结合CBL教学法在血液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4
1
作者 汪海涛 杨红旗 +2 位作者 李红俊 吴晓雄 王宁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7年第18期1-2,共2页
目的探讨PBL结合CBL教学法在血液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7月—2017年4月在我院血液科进行规范化培训的40名医师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PBL+CBL教学法,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方法,对两组的理论... 目的探讨PBL结合CBL教学法在血液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7月—2017年4月在我院血液科进行规范化培训的40名医师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PBL+CBL教学法,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方法,对两组的理论、实践考试成绩及教学质量评价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PBL+CBL教学组理论考试主观题及实践技能考试成绩优于传统教学组(P<0.05);PBL+CBL教学组学员认为该教学模式能够更好的提高自学能力、增加理论知识理解、拓展知识面(P<0.05)。结论 PBL+CBL教学法在血液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能够获得较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BL CBL 教学法 血液科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科清洁手术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调查分析 被引量:33
2
作者 马建丽 周亮 +1 位作者 王明媚 李晓红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1615-1616,共2页
目的了解骨科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情况,为加强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和规范管理提供依据。方法随机抽取308份骨科清洁手术患者病历资料,对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合理性进行评价。结果308例围手术期患者全部使用了抗菌药物,使用率为... 目的了解骨科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情况,为加强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和规范管理提供依据。方法随机抽取308份骨科清洁手术患者病历资料,对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合理性进行评价。结果308例围手术期患者全部使用了抗菌药物,使用率为100.00%,共涉及7类18种,平均使用(2.07±0.75)种;术前30 min^2 h使用抗菌药物占84.74%,抗菌药物平均使用(6.07±2.64)d,72.40%的患者在用药期间更换了品种。结论清洁手术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存在用药时间过长、品种更换频繁等问题,需进一步规范管理,促进抗菌药物合理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围手术期 抗菌药物 调查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预处理方案单倍体相合造血干细胞联合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高危难治恶性血液病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5
3
作者 王志红 吴晓雄 +7 位作者 曹永彬 刘周阳 徐丽昕 李晓红 吴亚妹 刘蓓 闫蓓 达万明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224-1227,共4页
本研究旨在观察应用单倍体相合造血干细胞(hi-HSCT)联合脐带间充质干细胞(脐带MSC)移植治疗高危难治恶性血液病的疗效。对30例难治、复发或高危恶性血液病患者自愿接受单倍体相合造血干细胞联合脐带MSC移植的疗效进行分析,其中复发4例,... 本研究旨在观察应用单倍体相合造血干细胞(hi-HSCT)联合脐带间充质干细胞(脐带MSC)移植治疗高危难治恶性血液病的疗效。对30例难治、复发或高危恶性血液病患者自愿接受单倍体相合造血干细胞联合脐带MSC移植的疗效进行分析,其中复发4例,高危26例。病种包括急性髓性白血病15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9例,前T淋巴母细胞淋巴瘤/白血病3例,脾边缘带淋巴瘤ⅣB 1例,NK/T细胞淋巴瘤1例,Burkitt淋巴瘤ⅣB 1例。结果表明,30例全部获得了顺利植入,发生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19例(63%),其中Ⅲ-Ⅳ6例(20%);发生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cGVHD)8/25(32%),其中广泛型1例,局限型7例;复发3例,复发时间在移植后中位数300 d(128-455 d);死亡8例,其中1例死于复发,2例死于ⅣaGVHD并同时复发,5例死于感染、脏器衰竭。结论:应用脐带MSC联合单倍体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高危难治恶性血液病可取得良好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倍型造血干细胞移植 脐带间充质干细胞 白血病 淋巴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间充质干细胞联合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87例难治/复发恶性血液病临床疗效 被引量:2
4
作者 吴亚妹 曹永彬 +10 位作者 李晓红 徐丽昕 刘周阳 刘蓓 闫蓓 杨雪良 李松威 樊世芬 达万明 高春记 吴晓雄 《解放军医学院学报》 CAS 2014年第11期1081-1085,1159,共6页
目的 回顾性分析难治/复发恶性血液病行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mbilical cord mesenchymal stem cells,UC-MSCs)联合单倍体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haploidentical hematologic stem cells transplantation,haplo-HSCT)的临床疗效.方法 ... 目的 回顾性分析难治/复发恶性血液病行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mbilical cord mesenchymal stem cells,UC-MSCs)联合单倍体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haploidentical hematologic stem cells transplantation,haplo-HSCT)的临床疗效.方法 总结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血液科2007年1月-2013年12月住院收治的87例难治/复发恶性血液病进行UC-MSCs联合haplo-HSCT治疗的资料,观察移植后细胞植入、移植物抗宿主病(graft-versus-host disease,GVHD)发生率及严重程度和2年总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OS)、无疾病进展率(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及复发率.结果 干细胞全部植入成功,无MSC回输不良事件发生.白细胞及血小板植入时间分别为12(9 ~ 21)d及14(10~28)d;Ⅱ~Ⅳ度和Ⅲ~Ⅳ度aGVHD发生率分别为34.5%和18.4%,cGVHD发生率为46.5%,广泛性仅为11.3%;2年OS、PFS和复发率为66.7%、62.9%及13.8%.59例存活,11例死于GVHD,9例死于感染,8例死于疾病复发.结论 UC-MSCs联合haplo-HSCT对难治/复发恶性血液病患者有效,是具有高危因素、无全相合供者患者的挽救治疗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血干细胞移植 单倍体 间充质干细胞 白血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恶性血液病20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4
5
作者 徐丽昕 曹永彬 +6 位作者 王志红 闫蓓 刘周阳 刘蓓 吴亚妹 马健 吴晓雄 《军医进修学院学报》 CAS 2011年第4期308-309,316,共3页
目的观察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APBSCT)治疗恶性血液病的初期疗效。方法恶性血液病患者20例,其中急性白血病3例,浆细胞白血病1例,非霍奇金淋巴瘤8例,霍奇金淋巴瘤3例,多发性骨髓瘤5例。动员方案为米托蒽醌+长春新碱+激素+依托波苷... 目的观察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APBSCT)治疗恶性血液病的初期疗效。方法恶性血液病患者20例,其中急性白血病3例,浆细胞白血病1例,非霍奇金淋巴瘤8例,霍奇金淋巴瘤3例,多发性骨髓瘤5例。动员方案为米托蒽醌+长春新碱+激素+依托波苷方案化疗(MOEP方案)+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经3-6d采集,获得单个核细胞(MNC)中位数为(7.23±2.27)×108/kg,CD34+细胞(4.37±2.72)×106/kg。结果所有患者移植后均重建造血。WBC>2.0×109/L,PLT>20×109/L,分别为(12.04±1.76)d,(16.55±2.31)d。4例在移植6个月内死于复发,其余16例均无病存活6-55个月。结论 APBSCT对恶性血液病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肿瘤 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 移植 自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恶性血液系统疾病合并肺部真菌感染30例临床分析
6
作者 刘蓓 吴晓雄 +5 位作者 马健 曹永彬 王志红 徐丽昕 闫蓓 刘周阳 《感染.炎症.修复》 2009年第3期189-189,共1页
恶性血液系统疾病患者是肺部真菌感染的高发人群,患者化疗过程中出现外周血白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外周血细胞三系)减低的情况不利于真菌性肺炎的确诊,而肺部真菌感染影响患者的预后。现将我科近年来收治的恶性血液系统疾病合并... 恶性血液系统疾病患者是肺部真菌感染的高发人群,患者化疗过程中出现外周血白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外周血细胞三系)减低的情况不利于真菌性肺炎的确诊,而肺部真菌感染影响患者的预后。现将我科近年来收治的恶性血液系统疾病合并肺部真菌感染30例分析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血液系统疾病 肺部真菌感染 临床分析 外周血白细胞 真菌性肺炎 外周血细胞 高发人群 化疗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西他滨联合CAG方案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RAEB及难治性急性髓系白血病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54
7
作者 杨雪良 吴亚妹 +8 位作者 曹永彬 李晓红 徐丽昕 刘周阳 刘蓓 闫蓓 李松威 达万明 吴晓雄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056-1061,共6页
目的:观察地西他滨联合CAG方案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RAEB(MDS-RAEB)及难治性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7月至2014年7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21例MDS-RAEB及难治性AML患者临床疗效,... 目的:观察地西他滨联合CAG方案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RAEB(MDS-RAEB)及难治性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7月至2014年7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21例MDS-RAEB及难治性AML患者临床疗效,给予患者地西他滨+CAG方案治疗:地西他滨20 mg/(m2·d),d 1-5;阿柔比星10 mg/d,d 6-13;阿糖胞苷20 mg/d,d 6-19;重组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300μg/d,d 6-19)。结果:1个疗程后,21例患者中完全缓解8例(42.1%),部分缓解8例(42.1%),血液学改善2例,未缓解1例,死亡2例;1年总生存(OS)率为67.5%。12例年龄≥60岁患者中完全缓解6例(60%,6/10),1年OS率为62.5%。13例高危核型患者中完全缓解6例(54.5%,6/11);1年OS率为61.5%。治疗不良反应主要为骨髓抑制,非血液学不良反应主要为肝功能损害和胃肠道反应。结论:地西他滨联合CAG方案治疗MDS-RAEB及难治性AML安全有效,可延长难治恶性血液病患者生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西他滨 急性髓系白血病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CAG方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泊沙康唑一级预防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侵袭性真菌病的效果及安全性评估 被引量:12
8
作者 吴亚妹 曹永彬 +9 位作者 李晓红 徐丽昕 闫蓓 李松威 汪海涛 高亚会 张甜甜 张雅茜 王丽 吴晓雄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885-889,共5页
目的:观察泊沙康唑用于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中一级预防侵袭性真菌病(IFD)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45例allo-HSCT无IFD的患者从预处理开始应用泊沙康唑,直至患者的中性粒细胞恢复至0.5×10~9/L以上为止,35例以米卡芬净预防IFD患... 目的:观察泊沙康唑用于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中一级预防侵袭性真菌病(IFD)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45例allo-HSCT无IFD的患者从预处理开始应用泊沙康唑,直至患者的中性粒细胞恢复至0.5×10~9/L以上为止,35例以米卡芬净预防IFD患者为对照(对照组),分析2组间IFD易感因素有无差异,比较2组IFD发生率及药物不良反应的差异。结果:移植后100 d内共有13例(16%)发生IFD,其中5例(38%)死亡,而67例未发生IFD患者中10例(15%)死亡,2组间总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7)。45例泊沙康唑一级预防组中发生IFD者4例(9%),对照组中35例患者发生IFD 9例(26%),2组IFD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3)。在IFD风险因素评估和不良反应评估方面,2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应用泊沙康唑对allo-HSCT患者行IFD的一级预防的效果明显优于米卡芬净,且患者对治疗的耐受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泊沙康唑 侵袭性真菌病 预防效果 造血干细胞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倍体相合造血干细胞联合脐带血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急性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9
9
作者 徐丽昕 曹永彬 +6 位作者 王志红 刘周阳 刘蓓 赵丹丹 达万明 高春记 吴晓雄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11年第5期1241-1245,共5页
本研究探讨单倍体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联合脐带血间充质干细胞治疗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AA)的方法和疗效。对5例SAA的患者进行了单倍体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移植物选择单倍体相合供者骨髓或外周造血干细胞加脐带血间充质干细胞。观察移... 本研究探讨单倍体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联合脐带血间充质干细胞治疗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AA)的方法和疗效。对5例SAA的患者进行了单倍体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移植物选择单倍体相合供者骨髓或外周造血干细胞加脐带血间充质干细胞。观察移植后临床造血重建时间及近期并发症。结果显示,所有SAA患者移植后均获得造血重建,白细胞计数大于2×109/L的平均时间是13.8天,血小板计数大于20×109/L的平均时间是17.8天,第30天行患者外周血STR-PCR检测显示为完全供者的基因型。除1例发生癫痫失去联系外,其余4例均无病存活至今,仍在继续随访中。总之,单倍体相合造血干细胞联合脐带血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是治疗急性SAA有效可行的方法,但还须大样本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 单倍体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 脐带血间充质干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间充质干细胞联合单倍体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27例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临床疗效 被引量:18
10
作者 吴亚妹 曹永彬 +10 位作者 李晓红 徐丽昕 刘周阳 刘蓓 闫蓓 杨雪良 李松威 樊世芬 达万明 高春记 吴晓雄 《解放军医学院学报》 CAS 2014年第12期1191-1195,共5页
目的 回顾性分析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evere aplastic anemia,SAA)行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mbilical cord mesenchymal stem cells,UC-MSCs)联合单倍体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haploidentical stem cells transplantatio,haplo-HSCT)... 目的 回顾性分析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evere aplastic anemia,SAA)行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mbilical cord mesenchymal stem cells,UC-MSCs)联合单倍体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haploidentical stem cells transplantatio,haplo-HSCT)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总结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血液科2007年1月-2013年12月住院收治的27例SAA患者进行UC-MSCs联合haplo-HSCT治疗的资料,观察移植后细胞植入、移植物抗宿主病(graft-versus-host disease,GVHD)发生率及严重程度和2年总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OS).结果 干细胞全部植入成功,无MSC回输不良事件发生.白细胞及血小板植入时间分别为12(8~ 21)d及14(10~26)d;Ⅱ~Ⅳ度和Ⅲ/Ⅳ度aGVHD发生率分别为40.7%和22.2%,cGVHD发生率为50.0%,广泛性仅为15.4%;2年OS为76.3%.结论 UC-MSCs联合haplo-HSCT对无全相合亲缘或无关供者的SAA患者疗效可行有效,可作为SAA患者挽救治疗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血干细胞移植 单倍体 间充质干细胞 再生障碍性贫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用改良FC/ATG预处理方案的单倍体相合及HLA全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9
11
作者 王丽 吴亚妹 +5 位作者 曹永彬 李晓红 徐丽昕 汪海涛 高亚会 吴晓雄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817-1823,共7页
目的:探讨改良FC/ATG预处理方案用于HLA同胞全相合(MSD)、亲缘单倍体相合(HFD)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治疗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AA)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6年6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行HSCT治疗的56例SAA... 目的:探讨改良FC/ATG预处理方案用于HLA同胞全相合(MSD)、亲缘单倍体相合(HFD)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治疗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AA)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6年6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行HSCT治疗的56例SAA患者临床资料(HFD 38例/MSD 18例),比较两种移植方式对造血重建、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移植相关并发症(TRT)及总生存率(OS)的影响。改良FC/ATG预处理方案包括减低环磷酰胺(CTX)剂量(总量100 mg/kg)和给予第三方间充质干细胞输注。结果:56例行MSDHSCT或HFD-HSCT的患者全部造血重建。比较中性粒细胞植入时间(P=0.58)、血小板植入时间(P=0.61)、Ⅲ-Ⅳ度aGVHD发生率(P=0.83)、广泛性cGVHD发生率(P=0.95),重度TRT发生率(P=0.69),均显示差别无统计学意义。随访32(2-66)个月,48例存活至今,HFD-HSCT组和MSD-HSCT组1年OS率分别为86%和8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8)。结论:采用改良FC/ATG预处理方案的HSCT治疗SAA植入稳定、毒副作用弱,GVHD发生率低,预后良好;同时对于无MSD的SAA患者,HFD-HSCT疗效与MSD-HSCT相当,可以作为替代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障碍性贫血 造血干细胞移植 改良的FC/ATG预处理方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MS-275诱导骨髓瘤细胞株U266凋亡过程中Survivin的表达 被引量:6
12
作者 马健 赵名 +1 位作者 于晓妉 王志红 《癌症》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466-471,共6页
背景与目的: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histone deacetylase inhibitors,HDACi)是一类具有抗肿瘤活性的新型药物,主要通过诱导细胞凋亡发挥作用。本实验研究HDACi(MS-275)对人骨髓瘤细胞系U266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及其与Survivin表达的... 背景与目的: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histone deacetylase inhibitors,HDACi)是一类具有抗肿瘤活性的新型药物,主要通过诱导细胞凋亡发挥作用。本实验研究HDACi(MS-275)对人骨髓瘤细胞系U266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及其与Survivin表达的关系。方法:将不同浓度的MS-275作用于U266细胞不同时间后,用台盼蓝拒染法观察药物对细胞活力的影响;通过瑞氏-姬姆萨染色观察药物作用后细胞形态学的变化;用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周期;用Western blot检测Survivin、P21和Cdk4等的蛋白表达,以及凋亡信号通路中Caspase-3活化及蛋白聚ADP核糖聚合酶[poly(ADP-ribose)polymerase,PARP]的裂解情况。结果:MS-275呈时间和剂量依赖性抑制U266细胞增殖,阻断细胞周期于G0/G1期。MS-275作用U266细胞48h时的IC50为1.39μmol/L;2μmol/L的MS-275作用U266细胞24h后,G0/G1期细胞占66.39%,36h后G0/G1期细胞占89.80%。瑞氏-姬姆萨染色显示细胞形态发生明显变化。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MS-275作用U266细胞后,Survivin和Cdk4表达下降,P21表达增加,Caspase3被裂解活化,其底物蛋白PARP发生剪切。结论:MS-275抑制人多发性骨髓瘤细胞系U266增殖并诱导细胞凋亡,可能与下调Survivin蛋白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 MS-275 人骨髓瘤 U266细胞 SURVIVIN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第三方细胞联合单倍体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1例 被引量:6
13
作者 徐丽昕 曹永彬 +5 位作者 刘周阳 吴亚妹 王志红 闫蓓 达万明 吴晓雄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522-1525,共4页
本研究观察脐带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MSC)和单倍体相合脐血细胞作为第三方细胞联合单倍体相合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安全性和疗效。患者为女性,12岁,诊断为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11年,供者为其母亲... 本研究观察脐带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MSC)和单倍体相合脐血细胞作为第三方细胞联合单倍体相合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安全性和疗效。患者为女性,12岁,诊断为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11年,供者为其母亲,单倍体相合,移植物为经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ranulocyt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G-CSF)动员的骨髓以及外周血造血干细胞。同时加入分离、扩增的hUC-MSC及患者胞弟HLA单倍体相合脐血细胞作为第三方细胞联合移植。移植物抗宿主病(graft-versus-host disease,GVHD)预防采用环孢菌素A+ATG+霉酚酸酯+短程甲氨喋呤+CD25单克隆抗体。结果表明:输注供者的MNC总数和CD34细胞数分别为7.92×108/L和3.78×106/L,中性粒细胞大于0.5×109/L和血小板大于20×109/L的时间分别为12 d和14 d,35 d嵌合体94%,无严重并发症出现。结论:从初步结果看来,联合两种第三方细胞的单倍体相合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CAA安全、疗效令人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单倍体相合 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 第三方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肿瘤预处理方案用于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难治/复发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6
14
作者 杨雪良 吴亚妹 +8 位作者 曹永彬 李晓红 徐丽昕 刘周阳 刘蓓 闫蓓 李松威 达万明 吴晓雄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743-1747,共5页
目的:观察清肿瘤预处理方案的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难治/复发非霍奇金淋巴瘤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5年7月接受本预处理方案的16例难治/复发非霍奇金淋巴瘤病例临床资料,评估预处理相关毒性、植入情况、感... 目的:观察清肿瘤预处理方案的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难治/复发非霍奇金淋巴瘤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5年7月接受本预处理方案的16例难治/复发非霍奇金淋巴瘤病例临床资料,评估预处理相关毒性、植入情况、感染发生情况及复发率和生存率。结果:未发现预处理相关脏器衰竭及死亡事件;1例患者植入不良,植入率为93.7%;严重感染发生率为31.2%。中位随访20.5(1-30)个月,3例死亡,其中2例为复发相关死亡。2年总生存率为80.2%,2年无病生存率为74.5%,2年复发率为20.6%。结论:清肿瘤化疗方案联合减低剂量预处理方案的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难治/复发非霍奇金淋巴瘤初步结果为安全有效,对降低移植后复发具有一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植预处理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 难治/复发非霍奇金淋巴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骨髓CD34^-和CD34^+细胞凋亡与增殖的意义及对生存的影响(英文) 被引量:5
15
作者 夏冰 郭青 +5 位作者 赵丹丹 赵海丰 韩晓蘋 王卉 吴晓雄 张翼鷟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392-1397,共6页
本研究分析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骨髓CD34+和CD34-细胞凋亡和增殖情况,探讨MDS的发病机制,并判断其与疾病预后的关系。流式细胞术分析20例高危MDS、20例低危MDS患者及10例正常对照者骨髓CD34+细胞的比例、CD34+细胞和CD34-细胞... 本研究分析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骨髓CD34+和CD34-细胞凋亡和增殖情况,探讨MDS的发病机制,并判断其与疾病预后的关系。流式细胞术分析20例高危MDS、20例低危MDS患者及10例正常对照者骨髓CD34+细胞的比例、CD34+细胞和CD34-细胞凋亡、增殖的百分率,计算各组中的凋亡/增殖(A/P)比。并用单变量和多变量生存分析法分析CD34+细胞和CD34-细胞增殖和凋亡对预后的影响。结果表明:①MDS高危组患者骨髓CD34+细胞的比例明显高于低危组(P<0.05),而低危组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②CD34+,CD34-细胞的凋亡率在MDS低危组中均为最高,明显高于MDS高危组和对照组。在低危组中,CD34-细胞的凋亡率为(80.36±1.82)%,明显高于CD34+细胞的(54.75±2.18)%(P<0.05),而在高危组中,CD34+,CD34-细胞的凋亡率无显著差异;③CD34+细胞的增殖率在MDS高危组中最高,明显高于低危组和对照组,而CD34-细胞的增殖率在MDS高危和低危组间无显著差异。高危组CD34+细胞的增殖率为(50.67±3.37)%,明显高于CD34-细胞的(30.99±1.96)%(P<0.05);④CD34+、CD34-细胞的A/P值在MDS低危组均明显高于高危组和正常对照组,而CD34-细胞的A/P值在MDS高、低危组均明显高于CD34+细胞的A/P值(P<0.05)。此外,CD34+细胞的凋亡率与生存及预后明显相关。结论:CD34+细胞百分率随MDS危险度增加而逐渐增加,在低危组中以CD34-细胞的凋亡占主导,随着病情进展,在高危组中则以CD34+细胞的增殖占主导,提示异常的凋亡和增殖在MDS的发生和发展中起重要作用。此外,CD34+细胞的凋亡率可能是独立的预后不良因素,抑制凋亡可能诱导MDS向白血病的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CD34+细胞 CD34-细胞 细胞凋亡 细胞增殖 生存 预后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36例住院高龄老年患者贫血特点及分布 被引量:8
16
作者 蔡力力 杨波 +9 位作者 辛丽君 秦小玲 周和平 张华欣 杨洋 冉海红 汪海涛 迟小华 朱宏丽 卢学春 《解放军医学院学报》 CAS 2015年第4期318-321,共4页
目的探讨住院老年患者贫血发生、病因学分布特点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2013年11月在解放军总医院西院的老年患者按血红蛋白浓度男性<120 g/L、女性<110 g/L的标准进行贫血筛查。收集筛查出的老年贫血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贫血病因... 目的探讨住院老年患者贫血发生、病因学分布特点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2013年11月在解放军总医院西院的老年患者按血红蛋白浓度男性<120 g/L、女性<110 g/L的标准进行贫血筛查。收集筛查出的老年贫血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贫血病因、血常规中红细胞各项参数、铁代谢指标及叶酸、维生素B12水平,观察不同病因贫血老年患者上述各项指标的临床特点。结果同期住院的406例老年患者中,贫血患者占33.5%(136例),>80岁占90.4%,平均年龄88.7岁;其中轻、中度贫血占99.2%,以正细胞正色素贫血为主(占70.6%)。本组老年贫血的病因包括感染(52.9%)、恶性实体瘤(14.7%)、肾功能不全(13.2%)、不明原因贫血(7.4%)、恶性血液病(5.9%)、造血原料不足及失血(5.9%)。其中单病因贫血77例(56.6%),多病因贫血49例(36.0%),其余为不明原因贫血。多病因贫血患者的血红蛋白为(95.3±13.8)g/L,低于单病因贫血患者(102.6±12.2)g/L(P<0.05)及不明原因贫血患者(109.8±6.9)g/L(P<0.05)。本组仅8例恶性血液病(5.9%)在老年血液科就诊,其余128例(94.1%)就诊于其他科室后发现贫血。结论住院老年患者易发生贫血,且病因复杂,以轻、中度贫血为主,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常因其他疾病就诊时发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贫血 老年人 病因学 住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硼替佐米治疗难治/复发性多发性骨髓瘤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4
17
作者 吴晓雄 于力 +5 位作者 黄文荣 赵瑜 王全顺 薄剑 李菲 高春记 《临床血液学杂志》 CAS 2007年第5期268-269,共2页
目的:了解硼替佐米对难治/复发性多发性骨髓瘤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采用VATD方案(硼替佐米1.3mg/m^2,d1,4,8,11;表阿霉素10mg/d,d1~4;甲泼尼龙240~500mg/d,d1~4,8~11;沙立度胺100~200mg/d,d1~11;或VD方... 目的:了解硼替佐米对难治/复发性多发性骨髓瘤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采用VATD方案(硼替佐米1.3mg/m^2,d1,4,8,11;表阿霉素10mg/d,d1~4;甲泼尼龙240~500mg/d,d1~4,8~11;沙立度胺100~200mg/d,d1~11;或VD方案(硼替佐米1.3mg/m^2,d1,4,8,11;甲泼尼龙240-500mg/d,d1~4,8~11)治疗11例难治/复发性多发性骨髓瘤。结果:11例患者中,完全/接近完全缓解(CR)率:9.1%(1/11),部分缓解(PR)率:36.4%(4/11);总有效率(CR加PR)为45.5%(5/11)。不良反应主要有末梢神经炎,胃肠道反应,血小板减少等,均可耐受。结论:硼替佐米对部分已对化疗耐药的难治/复发性多发性骨髓瘤仍然有效,并且效果显著;与化疗无交叉耐药,并能延长患者生存期;为多发性骨髓瘤的治疗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方法。虽然有一些不良反应但都可耐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难治/复发性 硼替佐米方案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脐带间充质干细胞联合单倍体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36例难治/复发髓细胞白血病临床疗效 被引量:4
18
作者 吴亚妹 曹永彬 +9 位作者 李晓红 徐丽昕 刘周阳 刘蓓 闫蓓 杨雪良 李松威 达万明 高春记 吴晓雄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053-1057,共5页
本研究分析难治/复发髓系白血病行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C-MSC)联合单倍体相合异基因造血干细胞(haplo-HSCT)移植的临床疗效。回顾性总结2007年1月-2013年6月完成的36例难治/复发髓系白血病患者进行UC-MSC联合haplo-HSCT移植后的资料,分析... 本研究分析难治/复发髓系白血病行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C-MSC)联合单倍体相合异基因造血干细胞(haplo-HSCT)移植的临床疗效。回顾性总结2007年1月-2013年6月完成的36例难治/复发髓系白血病患者进行UC-MSC联合haplo-HSCT移植后的资料,分析移植后细胞植入、移植物抗宿主病发生率及其严重程度和2年总生存情况。结果表明,36例患者白细胞和血小板植入时间分别为12 d及14 d,Ⅲ-Ⅳ度aGVHD发生率为13.8%,cGVHD发生率为37.5%,广泛性cGVHD仅为6.25%,2年总生存为76.9%。结论:UC-MSC联合haplo-HSCT移植对难治/复发髓系白血病患者具有良好疗效,是用于有高危因素和无全相合供者患者治疗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血干细胞移植 脐带间充质干细胞 急性髓系白血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盐酸二甲双胍联合方案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短期疗效观察 被引量:7
19
作者 卢学春 杨波 +12 位作者 迟小华 蔡力力 于睿莉 刘洋 刘丽宏 李炳军 吴晓雄 李松威 脱帅 张峰 脱朝伟 姚善谦 范利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29-233,共5页
目的采用临床生物信息学方法筛选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AA)的新型药物并评估其临床疗效。方法首先建立AA的人类全基因组表达谱,与药物基因组学数据库进行相似性分析,筛选可能有效的药物。纳入难治性AA患者[接受过免疫抑制剂和(或)雄激素... 目的采用临床生物信息学方法筛选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AA)的新型药物并评估其临床疗效。方法首先建立AA的人类全基因组表达谱,与药物基因组学数据库进行相似性分析,筛选可能有效的药物。纳入难治性AA患者[接受过免疫抑制剂和(或)雄激素治疗时间超过6个月无效]作为研究对象评估疗效,6个月后评估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临床生物信息学筛选结果显示盐酸二甲双胍可能对AA有治疗作用。纳入43例难治性AA患者(其中15例为重型AA),采用包含盐酸二甲双胍、环孢素A(CsA)和司坦唑醇的联合方案进行治疗,结果显示:27例输血依赖患者在治疗6个月后全部(100%)停止输血;40例贫血患者中,37例(92.5%)血红蛋白完全恢复正常;30例血小板低于20×109/L的患者中,28例(93.3%)升至50×109/L以上;35例白细胞低于2.5×109/L的患者中,31例(88.6%)升至3.5×109/L以上。40例贫血患者中,1例出现肾功能异常,停用环孢素A后恢复正常;18例出现转氨酶升高,加用保肝药物并减少司坦唑醇用量后恢复正常。所有患者均未出现低血糖反应。结论盐酸二甲双胍、环孢素A和司坦唑醇联合方案治疗难治性AA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贫血 再生障碍性 盐酸二甲双胍 血小板 白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于纵膈的T淋巴母细胞淋巴瘤临床特征及预后因素分析(英文) 被引量:4
20
作者 晋鑫 赵海丰 +8 位作者 于泳 赵丹丹 杨洪亮 王晓芳 赵智刚 王亚非 吴晓雄 达万明 张翼鷟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377-382,共6页
淋巴母细胞淋巴瘤占成人非霍奇金淋巴瘤的2%-4%,其中85%-90%为T细胞型。本研究旨在分析原发纵膈的T淋巴母细胞淋巴瘤患者的相关特点及预后,以期提高对该病的认识。通过对1998年1月至2011年1月确诊为原发纵膈的T淋巴母细胞淋巴瘤35例病... 淋巴母细胞淋巴瘤占成人非霍奇金淋巴瘤的2%-4%,其中85%-90%为T细胞型。本研究旨在分析原发纵膈的T淋巴母细胞淋巴瘤患者的相关特点及预后,以期提高对该病的认识。通过对1998年1月至2011年1月确诊为原发纵膈的T淋巴母细胞淋巴瘤35例病例的分析,对疾病的临床特点及相关预后因素进行了总结。结果表明,35例病例中男性24例,女性11例,平均年龄19岁(年龄区间:5-52岁),多数病人临床分期为Ⅲ/Ⅳ期,16例(45.7%)患者表现为纵膈巨大肿块,浆膜腔积液(胸腔、心包腔)也很常见(62.9%),3年总生存率及3年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36%和24%,5年总生存率及5年无进展生存率则分别为25%和16.7%。统计分析表明,贫血是影响患者总生存率的独立预后因素(P=0.048),巨大肿块(P=0.048),上腔静脉综合征(P=0.021)及确诊时血小板异常(P=0.021)为影响患者无进展生存率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原发纵膈的T淋巴母细胞淋巴瘤发病率低、预后差、生存期短,患者确诊时多为晚期,伴贫血和巨大肿块及上腔静脉综合征等症状的患者预后更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纵膈 T淋巴母细胞淋巴瘤 预后因素 贫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