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非靶向代谢组学揭示宫颈癌发展进程的特征代谢谱研究
1
作者 翟青枝 马韵之 +5 位作者 叶明侠 王铭洋 李阳 李莉 孟元光 李立安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30-238,共9页
目的:探讨宫颈病变过程中的代谢谱差异及其用于辅助诊断宫颈癌的潜在临床价值。方法: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高分辨率质谱分析技术,对43例宫颈癌患者,34例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患者和43例健康对照人群的宫颈拭子样本进行了非靶向代谢组... 目的:探讨宫颈病变过程中的代谢谱差异及其用于辅助诊断宫颈癌的潜在临床价值。方法: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高分辨率质谱分析技术,对43例宫颈癌患者,34例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患者和43例健康对照人群的宫颈拭子样本进行了非靶向代谢组学分析。在三组代谢谱均有明显特征的基础上,利用主成分分析法确定健康对照,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与宫颈癌之间的代谢差异,并使用Metabo Analyst 5.0对显著差异代谢物进行了KEGG通路富集分析。最后,通过随机森林机器学习构建区分宫颈癌与健康对照,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与健康对照和宫颈癌与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人群的分类预测模型,并通过ROC曲线评估模型效能。结果:健康对照、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和宫颈癌3组经过滤后共得到1543种代谢物,其中包含407个组间差异代谢物。研究发现内源代谢物PGE2同时存在于3组中,且其表达水平随宫颈病变的发展呈现逐步上升状态。差异代谢物富集分析显示宫颈癌具有特异的癌症相关代谢通路,包括三羧酸循环、酪氨酸代谢、色氨酸代谢、戊糖磷酸代谢等。研究基于代谢产物构建了3种可用于辅助诊断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和宫颈癌的预测模型,即全模型、简化模型和PGE2模型。结果表明代谢物具有良好的诊断效能,其中全模型及简化模型均可有效区分宫颈癌与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宫颈癌与健康人群,以及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与健康人群。前者AUC值分别达到了0.90、0.92和0.84,后者AUC值分别达到了0.81、0.95和0.85。PGE2模型区分宫颈癌与健康对照,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与健康对照的AUC值分别是0.74和0.80。结论:宫颈癌的不同发展进程其代谢谱具有显著差异,且这些代谢物有成为宫颈病变生物标志物的潜在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 宫颈拭子 代谢谱 非靶向代谢组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周期下宫颈脱落细胞基因表达特征与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关联
2
作者 杨童焜 彭红梅 +4 位作者 杨怡卓 高原 穆莎 董明理 刘佳林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571-580,共10页
目的探讨人工周期条件下宫颈脱落细胞基因表达特征与子宫内膜容受性的潜在关联,以筛选与子宫内膜容受期相关的特异性生物标志物。方法2024年2-10月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生殖中心就诊的准备进行冻融胚胎移植(frozen embryo transfe... 目的探讨人工周期条件下宫颈脱落细胞基因表达特征与子宫内膜容受性的潜在关联,以筛选与子宫内膜容受期相关的特异性生物标志物。方法2024年2-10月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生殖中心就诊的准备进行冻融胚胎移植(frozen embryo transfer,FET)的患者中,选取19名患者,根据人工周期冻融胚胎移植方案,在其孕酮使用后第4天(P+4),收集子宫内膜组织验证其子宫内膜容受状态,并在其孕酮使用后第4天(P+4)和第6天(P+6)收集宫颈脱落细胞,利用转录组测序(RNA sequencing,RNA-Seq)检测基因表达情况。将错误发现率阈值(false discovery rate,FDR)小于0.05,Log_(2)差异倍数(fold change,FC)的绝对值大于1作为筛选标准获取差异表达基因(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genes,DEGs)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使用R软件(4.4.1版本)对DEGs进行基因本体(gene ontology,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分析,以及蛋白质-蛋白质互作网络(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PPI)的构建,再利用Cytoscape软件找寻候选基因。利用定量反转录PCR(quantitative reverse transcription PCR,RT-qPCR)在体内外水平对目标候选基因进行验证。结果子宫内膜容受性测试显示,19例子宫内膜样本在P+6时均达到容受期状态。RNA测序检测分析后,共筛选出3458个DEGs;生信分析结果显示,上调表达的基因与免疫应答、细胞分化通路相关,下调表达的基因与脂质代谢、细胞增殖等相关。利用PPI网络中最大团中心性(maximal clique centrality,MCC)算法选取前20的基因,其中IFIT2、OASL、MX1、RSAD2、IFIT1、IFIT36个基因排并列第一,且这6个基因均属于干扰素刺激基因(interferon-stimulated genes,ISGs)。经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验证,相较于P+6阶段的宫颈脱落细胞,P+4阶段的上述6个基因呈现出更高的表达水平(P<0.05)。结论容受期宫颈脱落细胞的免疫和细胞骨架重塑相关基因表达发生变化,ISGs表达的降低可能作为子宫内膜容受性的潜在生物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颈脱落细胞 子宫内膜容受性 转录组测序 生物标记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育完全停滞的体外受精胚胎线粒体DNA突变研究
3
作者 姚欣怡 王伟 +5 位作者 王启航 阮卓琳 游艳琴 赵勇 钟威 商微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77-483,共7页
目的 通过探究不明原因早期胚胎发育全部停滞患者线粒体基因的特异性突变。方法 本研究为病例对照研究。收集2021年5月至2022年11月就诊我院的不孕不育女性患者共计46人,均进行外周血全外显子测序及线粒体基因突变检测。经筛选纳入研究... 目的 通过探究不明原因早期胚胎发育全部停滞患者线粒体基因的特异性突变。方法 本研究为病例对照研究。收集2021年5月至2022年11月就诊我院的不孕不育女性患者共计46人,均进行外周血全外显子测序及线粒体基因突变检测。经筛选纳入研究组10人,为全部胚胎发育停滞患者;对照组15人,为具有3个以上可移植胚胎的患者,所有入组病例夫妻双方未见染色体异常。统计2组患者临床基线数据、胚胎发育情况,比较2组患者线粒体基因突变位点及其定位基因情况,并对特异性突变位点/基因进行功能注释。结果 研究组发现5个特异线粒体突变位点,分别为:MT-16172(T>C)、MT-12882(C>T)、MT-12406(G>A)、MT-10609(T>C)、MT-16129(G>A)。这些突变点均位于线粒体呼吸链复合物基因和线粒体基因调控区。结论 5个线粒体基因特异性突变位点[MT-16172(T>C)、MT-12882(C>T)、MT-12406(G>A)、MT-10609(T>C)、MT-16129(G>A)]可能与不明原因早期胚胎发育停滞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胚胎发育 生殖技术 线粒体 基因突变 D-loop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卵巢恶性肿瘤类器官库的初建
4
作者 郑文瑾 叶明侠 +1 位作者 王铭洋 孟元光 《解放军医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6期631-637,651,共8页
背景卵巢恶性肿瘤异质性导致患者个体治疗效果差异大,经典治疗方案无法实现患者个体化治疗。可靠的卵巢恶性肿瘤体外模型可作为患者“替身”进行研究和药物敏感性测定,其结果为卵巢恶性肿瘤患者的精准治疗提供新思路。目的建立卵巢恶性... 背景卵巢恶性肿瘤异质性导致患者个体治疗效果差异大,经典治疗方案无法实现患者个体化治疗。可靠的卵巢恶性肿瘤体外模型可作为患者“替身”进行研究和药物敏感性测定,其结果为卵巢恶性肿瘤患者的精准治疗提供新思路。目的建立卵巢恶性肿瘤类器官生物库,在基因组学层面验证类器官与对应卵巢癌组织的一致性,探索类器官模型药敏结果预测临床疗效的可行性。方法分离患者组织来源的卵巢恶性肿瘤细胞,在基质胶三维环境中培养形成类器官。利用全外显子测序技术检测并对比类器官与对应卵巢恶性肿瘤组织的基因组学特征。类器官培养2~3 d后加入化疗单药或联合方案药物,进行药物敏感性测定。结果本研究建立了卵巢恶性肿瘤类器官生物库,包含来自113例患者的122个类器官系,培养成功率达90.4%。全外显子测序分析显示卵巢恶性肿瘤类器官在基因组学层面与亲本肿瘤组织具有一致性。卵巢恶性肿瘤类器官药敏结果对临床疗效的预测准确性达70.7%,敏感度为75%,特异度为55.6%。结论本研究在体外成功建立了卵巢恶性肿瘤类器官生物库,类器官模型可反映亲本肿瘤的基因组学特征,其药敏结果可反映临床疗效。卵巢恶性肿瘤类器官库为卵巢恶性肿瘤研究、药物开发、临床治疗方案制定提供了可靠的临床前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恶性肿瘤 类器官 类器官生物库 临床前模型 基因组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产手术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下宫颈癌根治术:国内首例报道 被引量:2
5
作者 郑文瑾 叶明侠 +4 位作者 李立安 李震 王铭洋 王雪琪 孟元光 《机器人外科学杂志(中英文)》 2024年第2期244-248,共5页
手术机器人以其特有的优势为妇科恶性肿瘤患者的手术治疗提供了微创入路选择。2021年1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妇产科在国内首次应用国产机器人治疗1例宫颈鳞癌IB1期合并子宫肌瘤+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手术采用多孔入路,完... 手术机器人以其特有的优势为妇科恶性肿瘤患者的手术治疗提供了微创入路选择。2021年1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妇产科在国内首次应用国产机器人治疗1例宫颈鳞癌IB1期合并子宫肌瘤+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手术采用多孔入路,完成广泛全子宫双侧输卵管切除+盆腔淋巴结清扫术,手术进展顺利,总手术时间245 min,术中出血量约50 ml,术后5 d拔除导尿管,术后7 d患者恢复良好并出院。术后疗效满意,美容效果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国产手术机器人 机器人辅助手术 微创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及胎盘中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水平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关系 被引量:7
6
作者 王晶 东星 +1 位作者 张学军 尚丽新 《武警医学》 CAS 2020年第9期805-808,共4页
目的探讨血清及胎盘中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及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60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妊娠高血压19例、轻度子痫前期25例、重度子痫前期16例)及20例正常妊娠妇女(对照... 目的探讨血清及胎盘中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及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60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妊娠高血压19例、轻度子痫前期25例、重度子痫前期16例)及20例正常妊娠妇女(对照组)血清及胎盘中Lp-PLA2水平,并分析其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关系。结果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组胎盘中Lp-PLA2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轻度子痫前期组Lp-PLA2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重度子痫前期Lp-PLA2表达水平显著高于轻度子痫前期组(P<0.05)。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组血清中Lp-PLA2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随着病情的加重,Lp-PLA2水平呈逐渐上升趋势,对照组、妊娠高血压、轻度子痫前期、重度子痫前期每两组之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组血清与胎盘中Lp-PLA2水平呈正相关(r=0.435,P<0.05)。结论Lp-PLA2水平的升高可能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生有关,母血中Lp-PLA2水平的变化有可能作为疾病的监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 酶联免疫吸附法 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种促排卵方案在卵巢低反应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比较 被引量:4
7
作者 程延飞 王静 +3 位作者 王辉 张晋宁 张琪 姚元庆 《解放军医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48-52,共5页
背景卵巢低反应(poor ovarian response,POR)患者的管理和治疗一直是辅助生殖领域中的一个重要问题。目前,有很多促排卵方案应用于卵巢低反应患者,但哪一种促排卵方案最适合POR患者至今没有达成共识。目的本研究旨在比较枸橼酸氯米芬(cl... 背景卵巢低反应(poor ovarian response,POR)患者的管理和治疗一直是辅助生殖领域中的一个重要问题。目前,有很多促排卵方案应用于卵巢低反应患者,但哪一种促排卵方案最适合POR患者至今没有达成共识。目的本研究旨在比较枸橼酸氯米芬(clomiphene citrate,CC)+注射用尿促性素(human menotropins,HMG)方案、CC+HMG+拮抗剂方案、重组人促卵泡激素(follicle-stimulating hormone,FSH)+拮抗剂方案在POR患者中的应用及临床结局,探讨更适于POR患者的促排卵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19年12月于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行体外受精/卵胞浆单精子显微注射治疗的POR患者,共纳入279个促排周期,按照促排卵方案分组:A方案组(CC+HMG方案,42个周期),B方案组(CC+HMG+拮抗剂方案,154个周期),C方案组(FSH+拮抗剂方案,83个周期)。比较三组促性腺激素(gonadotropins,Gn)用量、Gn使用时间、扳机日促黄体生成素(leuteinzing hormone,LH)水平、早发LH峰发生率、周期取消率、获卵数、卵裂数、优质胚胎数和临床妊娠率等指标。结果三组患者年龄、不孕年限、基础促卵泡生成素(basal follicle-stimulating hormone,bFSH)、基础促黄体生成素(basal leuteinzing hormone,bLH)、窦卵泡数(antral follicle count,AFC)、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n用量(IU)C组最多(1842.47±538.95),B组次之(551.79±182.85),A组最少(450.00±151.82);Gn使用时间(d)C组最长(8.51±1.59),B组次之(7.08±2.09),A组最短(6.00±2.02);扳机日LH水平(IU/L)A组最高(10.41±5.29),B组次之(6.53±3.31),C组最低(3.90±3.01);早发LH峰发生率A组最高(33.3%),B组次之(14.3%),C组最低(2.4%);上述各指标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周期取消率A组为23.8%,B组和C组无取消周期(P=0.000)。获卵数C组最多(2.58±1.49),显著多于B组(2.01±1.32)和A组(1.94±0.98)(P<0.05)。卵裂数和优质胚胎数三组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临床妊娠率A组(13.0%)低于B组(24.5%)和C组(28.8%),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卵巢低反应患者,CC+HMG+拮抗剂方案较CC+HMG方案的周期取消率低,临床妊娠率高;与FSH+拮抗剂方案相比,CC+HMG+拮抗剂方案Gn用量少、时间短、可重复性高、经济负担小,在临床上值得推荐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低反应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 促排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泌体传递miR-145调控上皮性卵巢癌细胞转移及癌干细胞样特征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张文晶 王静 +2 位作者 张玉瑾 余明莲 王辉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1年第11期2019-2027,共9页
目的:探讨外泌体(exosome,Exo)来源的miR-145传递对上皮性卵巢癌SKOV3细胞增殖、迁移、侵袭、血管形成及癌干细胞样特性的影响。方法:卵巢癌SKOV3细胞转染miR-145 mimic、miR-145 inhibitor或miR-145阴性对照(NC)。分离并鉴定SKOV3细胞... 目的:探讨外泌体(exosome,Exo)来源的miR-145传递对上皮性卵巢癌SKOV3细胞增殖、迁移、侵袭、血管形成及癌干细胞样特性的影响。方法:卵巢癌SKOV3细胞转染miR-145 mimic、miR-145 inhibitor或miR-145阴性对照(NC)。分离并鉴定SKOV3细胞分泌的Exo和miR-145过表达/低表达的SKOV3细胞分泌的外泌体。采用RT-qPCR法检测miR-145的表达。SKOV3细胞与不同来源的外泌体共培养。MTT法和Transwell法检测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血管形成实验检测外泌体miR-145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血管生成能力的影响。采用肿瘤球形成实验评估SKOV3细胞系中CD133^(+)/CD44^(+)细胞亚群的干细胞特征。结果:miR-145 mimic-Exo处理后SKOV3细胞中miR-145表达显著上调,miR-145 inhibitor-Exo处理后SKOV3细胞中miR-145表达明显下调(P<0.05)。卵巢癌细胞来源的Exo可促进SKOV3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P<0.05)。高水平的外泌体miR-145可降低SKOV3细胞增殖、迁移和增殖,抑制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的血管生成,抑制SKVO3细胞形成肿瘤球的能力(P<0.05)。然而,miR-145表达下调的外泌体具有相反的作用(P<0.05)。结论:通过外泌体传递miR-145能够抑制上皮性卵巢癌细胞迁移、侵袭以及血管生成,并调控上皮性卵巢癌干细胞样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癌上皮细胞 外泌体 MIR-145 肿瘤干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的病因、治疗方案及其分娩方式探讨 被引量:5
9
作者 高桂卿 金叶 +4 位作者 王建华 步文华 朱利利 王婧玮 霍晓溪 《武警医学》 CAS 2020年第11期940-943,共4页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的病因、规范化治疗方案及分娩方式的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01至2018-12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产科127例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患者资料,对其病因、规范化治疗方案、分娩方式及妊娠结局等进行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的病因、规范化治疗方案及分娩方式的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01至2018-12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产科127例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患者资料,对其病因、规范化治疗方案、分娩方式及妊娠结局等进行临床分析。结果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的病因以妊娠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症(pregnancy-related thrombocytopenia,PAT)和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ITP)居多,构成比分别为62.20%和19.69%,显著高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pregnancy hypertensive disorders,PHD)、妊娠期胆汁淤积综合征(intrahepatic cholestasis of pregnancy,ICP)及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根据具体病情及病因选择监测观察、治疗原发疾病、糖皮质激素及免疫球蛋白输注、血小板输注等治疗。分娩方式主要由产科指征决定。结论正确诊断并规范化、个体化治疗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是降低妊娠并发症发生率、改善妊娠结局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 血小板减少 病因 临床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肠癌组织中乙醛脱氢酶1和分化簇133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
10
作者 东星 王晶 聂玉辉 《武警医学》 CAS 2020年第7期601-604,共4页
目的研究乙醛脱氢酶1(aldehyde dehydrogenase 1,ALDH1)和分化簇133(cluster of differentiation 133,CD133)在大肠癌中的表达,探讨其与大肠癌发生、发展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60例大肠癌、25例大肠腺瘤和20例正... 目的研究乙醛脱氢酶1(aldehyde dehydrogenase 1,ALDH1)和分化簇133(cluster of differentiation 133,CD133)在大肠癌中的表达,探讨其与大肠癌发生、发展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60例大肠癌、25例大肠腺瘤和20例正常大肠黏膜组织中ALDH1和CD133的表达,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参数和预后的关系。结果大肠癌组织中ALDH1及CD133的表达率(78.3%,75.0%)明显高于大肠腺瘤(54.5%,48.0%)和正常大肠黏膜组织(15.0%,10.0%),每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LDH1的表达与大肠癌的浸润深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P<0.05),与分化程度呈负相关(P<0.05)。CD133的表达与大肠癌的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TNM分期呈正相关(P<0.05)。ALDH1和CD133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呈正相关(P<0.05)。ALDH1及CD133表达阳性的患者,其5年生存率低于表达阴性者(P<0.05)。结论ALDH1及CD133表达升高与大肠癌的发生、发展显著相关,有可能作为判定大肠癌预后的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醛脱氢酶1 分化簇133 大肠癌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阴道微生态与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及宫颈病变的相关性 被引量:10
11
作者 丛蓉 翟青枝(审校) 《国际妇产科学杂志》 CAS 2023年第3期286-289,共4页
宫颈癌是全球女性生殖道肿瘤中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发病率逐年升高。宫颈癌的致病因素相对明确,几乎所有的宫颈癌病例都与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感染有关。此外,多个性伴侣、初次性生活年龄小和吸烟等不良生... 宫颈癌是全球女性生殖道肿瘤中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发病率逐年升高。宫颈癌的致病因素相对明确,几乎所有的宫颈癌病例都与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感染有关。此外,多个性伴侣、初次性生活年龄小和吸烟等不良生活习惯也是宫颈病变的高危因素。近年来,随着阴道微生态研究的不断深入,研究者发现阴道微生态可以调节HPV感染,并在宫颈癌前病变和浸润性宫颈癌的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可能作为宫颈癌检测的潜在生物标志物。深入研究阴道微生态与宫颈病变及HPV感染的内在联系对于宫颈癌的预防及早期治疗具有重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肿瘤 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 乳杆菌属 乳头状瘤病毒科 乳头状瘤病毒疫苗 阴道微生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卵巢囊肿剥除术中不同缝合止血法对良性卵巢囊肿患者卵巢储备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9
12
作者 徐婉 王丽梅 +2 位作者 卢翠敏 魏特曼 王树鹤 《临床误诊误治》 2020年第10期90-95,共6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卵巢囊肿剥除术中不同缝合止血法对良性卵巢囊肿患者卵巢储备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因良性卵巢囊肿行腹腔镜卵巢囊肿剥除术患者60例,据术中缝合止血法的不同均分为内缝合组和外缝合组。内缝合组采用卵巢创面内缝合止血... 目的探讨腹腔镜卵巢囊肿剥除术中不同缝合止血法对良性卵巢囊肿患者卵巢储备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因良性卵巢囊肿行腹腔镜卵巢囊肿剥除术患者60例,据术中缝合止血法的不同均分为内缝合组和外缝合组。内缝合组采用卵巢创面内缝合止血,外缝合组采用卵巢创面外缝合止血。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不同时段血清抗苗勒管激素(AMH)、卵泡刺激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基础窦卵泡数(AFC)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手术均顺利完成,内缝合组手术时间长于外缝合组,术中出血量多于外缝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清AMH水平在术后1个月内均较术前下降,FSH、LH水平在术后1个月内均较术前上升,内缝合组AFC在术后1个月内较术前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且上述指标均在术后3个月恢复至术前水平。内缝合组血清AMH在术后3 d、术后1个月月经期间均低于外缝合组,术后1个月月经期间AFC低于外缝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后两组上述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缝合止血法较内缝合止血法在术后短期内更有利于卵巢储备功能的保护,但手术3个月后无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囊肿 腹腔镜卵巢囊肿剥除术 卵巢储备功能 缝合止血 抗苗勒管激素 卵泡刺激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分子肝素治疗易栓症致反复自然流产患者妊娠结局的Meta分析 被引量:7
13
作者 孙旸 陈晓 +2 位作者 付晓宇 刘冀琴 吴思雨 《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 CAS 2021年第3期155-160,共6页
目的:系统评价低分子肝素治疗易栓症致反复自然流产的妊娠结局。方法:检索PubMed、Embase、Medline、Cochrane Library、CBM、CNKI、维普和万方数据库,查找有关低分子肝素治疗易栓症致反复自然流产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时限均为各... 目的:系统评价低分子肝素治疗易栓症致反复自然流产的妊娠结局。方法:检索PubMed、Embase、Medline、Cochrane Library、CBM、CNKI、维普和万方数据库,查找有关低分子肝素治疗易栓症致反复自然流产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时限均为各数据库自建库至2020年11月。纳入文献经数据提取和质量评价后,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18篇RCT,共计1940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活产率明显升高(P<0.05),流产率、妊娠并发症发生率、胎儿生长发育异常及胎死宫内发生率及治疗后D-二聚体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治疗后凝血酶时间明显延长(P<0.01),治疗后血清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水平升高,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早产率方面,两组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38)。结论:当前证据显示,低分子肝素治疗易栓症致反复自然流产有明显疗效,但尚需进一步开展高质量、大样本、多中心的研究予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易栓症 反复自然流产 低分子肝素 META分析 妊娠结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下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剥除术止血方法对卵巢储备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9
14
作者 徐婉 卢翠敏 +2 位作者 王丽梅 魏特曼 王树鹤 《武警医学》 CAS 2020年第10期861-864,869,共5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剥除术中不同止血方法对卵巢储备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因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行腹腔镜下囊肿剥除术的60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使用缝合止血方法的为缝合组(30例),使用双极... 目的探讨腹腔镜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剥除术中不同止血方法对卵巢储备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因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行腹腔镜下囊肿剥除术的60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使用缝合止血方法的为缝合组(30例),使用双极电凝止血方法的为电凝组(30例)。比较两组不同时段的雌二醇(E2)、黄体生成素(LH)、卵泡刺激素(FSH)、抗苗勒管激素(AMH)变化情况。结果(1)电凝组AMH数值术后3 d和1、3、6个月分别为(1.6±1.2)、(1.7±1.3)、(2.9±1.6)、(3.1±1.4)ng/ml,均低于缝合组[分别为(2.5±1.6)、(2.5±1.5)、(3.7±1.1)、(4.0±1.3)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电凝组、缝合组术后3 d、1个月AMH值较同组术前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电凝组<0.01,P缝合组<0.05)。缝合组术后6个月AMH值与同组术前相比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电凝组和缝合组术后3 d、术后1个月与同组术前FSH值相比较,FSH水平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电凝组和缝合组术后3 d LH值较同组术前均有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缝合法止血比电凝法止血更有利于卵巢储备功能的保护;AMH比FSH能更好地评价卵巢储备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 腹腔镜手术 卵巢储备功能 止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宫颈癌诊治延迟的影响因素及与预后的相关性分析
15
作者 张婷婷 张哲 +2 位作者 李芳菲 赵东莉 孟元光 《解放军医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755-762,786,共9页
背景 近年我国女性宫颈癌发病率增高并呈年轻化趋势,但仍存在诊治延迟且其影响因素及延迟时间对预后的影响尚不明确。目的 探究宫颈癌患者诊治延迟的影响因素及与患者预后的相关性,为后续宫颈癌患者诊疗计划制定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 背景 近年我国女性宫颈癌发病率增高并呈年轻化趋势,但仍存在诊治延迟且其影响因素及延迟时间对预后的影响尚不明确。目的 探究宫颈癌患者诊治延迟的影响因素及与患者预后的相关性,为后续宫颈癌患者诊疗计划制定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5年12月于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就诊的457例26~84岁宫颈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中位数将出现首发症状至确诊时间间隔(T1)分为两组,定义时间间隔≥107 d为诊断延迟。参考既往研究将确诊至开始首次治疗时间间隔(T2)≥28 d定义为治疗延迟。随访时间截至2022年5月31日,研究终点为评估患者的无事件生存率(event-free survival,EFS)。采用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诊断延迟、治疗延迟的影响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诊治延迟与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 (1)关于诊断延迟:居住于常住人口小于50万的小城市及农村的宫颈癌患者更易发生诊断延迟(OR=2.111,95%CI:1.080~4.125,P=0.029)。与筛查发现宫颈癌的无症状患者相比,首发症状为接触性出血(OR=9.686,95%CI:4.683~20.033,P<0.001)、阴道不规则出血(OR=3.193,95%CI:1.546~6.594,P=0.002)及阴道排液(OR=8.228,95%CI:3.004~22.534,P<0.001)的患者发生诊断延迟的风险更高。(2)关于治疗延迟:首发症状为接触性出血(OR=0.117,95%CI:0.048~0.285,P<0.001)、阴道不规则出血(OR=0.153,95%CI:0.061~0.380,P<0.001)及阴道流液(OR=0.184,95%CI:0.038~0.883,P=0.034)的患者治疗更及时。(3)关于预后影响:截止随访终止,本研究宫颈癌患者发生肿瘤进展、复发41例,死亡21例,5年EFS为87.5%。诊断延迟与患者的不良预后相关(HR=1.805,95%CI:1.068~3.051,P=0.027)。与ⅠA1~ⅡA2期相比,ⅡB~ⅢA期(HR=2.145,95%CI:1.047~4.394,P=0.037)和ⅢB~Ⅳ期(HR=2.549,95%CI:1.366~4.755,P=0.003)的患者预后较差。结论 宫颈癌患者诊断延迟与首发症状及居住地规模相关,治疗延迟与首发症状相关。诊断延迟可能对宫颈癌患者的预后产生不利影响,建议相关机构针对小城市及农村加强宫颈癌防控健康宣教,提升妇女群体的自身保健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延迟诊断 治疗延迟 预后 宫颈癌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出生缺陷的现状及防治 被引量:18
16
作者 关怀 尚丽新 《发育医学电子杂志》 2019年第1期1-4,共4页
出生缺陷是指胚胎或胎儿在发育过程中所发生的结构或功能代谢的异常[1]。出生缺陷包括先天畸形、染色体异常、遗传代谢性疾病和功能异常(如盲、聋和智力障碍等)[2]。目前已知的出生缺陷超过8 000种[2]。出生缺陷直接造成人口损失或降低... 出生缺陷是指胚胎或胎儿在发育过程中所发生的结构或功能代谢的异常[1]。出生缺陷包括先天畸形、染色体异常、遗传代谢性疾病和功能异常(如盲、聋和智力障碍等)[2]。目前已知的出生缺陷超过8 000种[2]。出生缺陷直接造成人口损失或降低人群健康水平,且因治疗、残疾或死亡导致的疾病负担巨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生缺陷 遗传代谢性疾病 防治 染色体异常 发育过程 先天畸形 功能异常 智力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洛铂联合贝伐单抗治疗卵巢癌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5
17
作者 张玉瑾 张文晶 吴楠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9年第8期848-852,共5页
目的探究洛铂联合贝伐单抗治疗卵巢癌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回顾性选取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确诊并接受治疗的50例卵巢癌患者,根据治疗方法分为洛铂组与联合组,每组25例。洛铂组患者使用洛铂进行腹腔... 目的探究洛铂联合贝伐单抗治疗卵巢癌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回顾性选取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确诊并接受治疗的50例卵巢癌患者,根据治疗方法分为洛铂组与联合组,每组25例。洛铂组患者使用洛铂进行腹腔灌注进行治疗;联合组患者使用洛铂腹腔灌注联合贝伐单抗静脉滴注治疗。近期观察患者治疗后的肿瘤标志物糖类抗原125(CA125)、癌胚抗原(CEA)与甲胎蛋白(AFP)及miR-1、miR-29c的表达;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率;远期观察患者治疗后1、2、3年时的生存率。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CA125、CEA、AFP、miR-1、miR-29c水平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 0. 05);治疗后两组患者CA125、CEA、AFP、miR-29c水平均低于治疗前,miR-1表达水平高于治疗前;且联合组CA125、CEA、AFP、miR-29c水平低于洛铂组,miR-1表达水平高于洛铂组(P <0. 05);联合组患者的总有效率及1、2、3年的存活率均高于洛铂组(P <0. 05);联合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洛铂组(P <0. 05)。结论洛铂联合贝伐单抗治疗卵巢癌的效果显著,改善炎性因子的异常表达,进而控制患者病情,缓解患者症状,以延续患者生命周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癌 洛铂 贝伐单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发性流产免疫学病因及诊治进展 被引量:7
18
作者 刘盾 关怀 尚丽新 《发育医学电子杂志》 2019年第1期55-59,共5页
复发性流产(recurrent spontaneous abortion,RSA)是重要的生殖健康问题,通常指发生2次或2次以上的妊娠24周前的妊娠失败[1],其病因十分复杂,除遗传性、内分泌性、感染和解剖性等原因外,免疫因素也是其重要的病因。随着生殖免疫学研究... 复发性流产(recurrent spontaneous abortion,RSA)是重要的生殖健康问题,通常指发生2次或2次以上的妊娠24周前的妊娠失败[1],其病因十分复杂,除遗传性、内分泌性、感染和解剖性等原因外,免疫因素也是其重要的病因。随着生殖免疫学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对妊娠免疫、免疫性不孕及RSA等的许多疑难问题有了新的认识,逐渐确定免疫因素在生殖过程中的重要作用,60%以上的RSA由于免疫系统紊乱所致,约80%原因不明的流产与免疫因素紧密相关[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学病因 复发性流产 生殖免疫学 诊治 免疫因素 免疫系统紊乱 妊娠失败 免疫性不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3例胎母输血综合征患者临床特点分析及文献复习 被引量:2
19
作者 陈蕾 包迎来 +1 位作者 贾晓宁 尚丽新 《生殖医学杂志》 CAS 2022年第1期52-57,共6页
目的探讨胎母输血综合征(FMH)的发病机制、临床特点、诊断与治疗方案。方法对解放军总医院第六医学中心2008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13例FMH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及相关文献复习。结果(1)13例患者中有3例妊娠期糖尿病,2例合并... 目的探讨胎母输血综合征(FMH)的发病机制、临床特点、诊断与治疗方案。方法对解放军总医院第六医学中心2008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13例FMH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及相关文献复习。结果(1)13例患者中有3例妊娠期糖尿病,2例合并轻度贫血,1例亚临床甲减,1例高龄孕妇在妊娠晚期合并羊水过多;4例因高龄做过羊膜腔穿刺,1例行无创DNA产前筛查;(2)6例患者胎动频次减少,5例患者胎动力量减弱,其余2例无异常主诉;(3)13例患者胎心监护均为异常:1例正弦曲线,3例无反应,6例晚期减速,3例变异减速。所有患者血清中的甲胎蛋白(AFP)均升高;(4)13例新生儿均贫血:3例新生儿为重度贫血,最终放弃抢救,新生儿死亡率为23.08%(3/13);10例新生儿为轻、中度贫血,经抗贫血或输血等治疗后转归良好。结论FMH发病隐匿,无特异性临床表现,新生儿预后差。临床工作中应对可疑病例仔细问诊,结合胎心监护、多普勒超声及AFP检查,可做到早期诊断,提高围产儿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胎母输血综合征 新生儿贫血 甲胎蛋白 胎心监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预防卵巢癌化疗粒细胞减少症的临床治疗 被引量:2
20
作者 王丽梅 孟春玉 +2 位作者 孙胜男 刘晓艳 王树鹤 《武警医学》 CAS 2020年第7期609-611,共3页
卵巢癌是妇科常见的恶性肿瘤。其恶性程度高,预后差,化疗是必要的辅助治疗手段。然而,化疗后最易并发粒细胞减少症,从而增加感染的风险,而且严重患者不能接受足量、足疗程化疗,从而降低化疗效果,甚至产生耐药等,直接影响预后。既往的研... 卵巢癌是妇科常见的恶性肿瘤。其恶性程度高,预后差,化疗是必要的辅助治疗手段。然而,化疗后最易并发粒细胞减少症,从而增加感染的风险,而且严重患者不能接受足量、足疗程化疗,从而降低化疗效果,甚至产生耐药等,直接影响预后。既往的研究发现,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PEG-rhG-CSF)是rhG-CSF经聚乙二醇化修饰后的长效剂型,每个化疗周期仅单次用药即可有效预防粒细胞减少症的发生,提高依从性[1]。本研究以上皮性卵巢癌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平行对照的方法,比较单次给予PEG-rhG-CSF和连续给予rhG-CSF预防化疗导致的粒细胞减少症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 卵巢癌 粒细胞减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