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循环肿瘤细胞与肿瘤标志物在肺癌诊断中的价值比较 被引量:9
1
作者 吴方 赵京 +3 位作者 张侠 郭沛艳 杨家树 刘杰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20年第5期527-531,共5页
目的探讨循环肿瘤细胞(CTCs)检测在肺癌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35例肺癌患者为肺癌组,以同期入院的非结核肺良性疾病患者22例及健康体检者26例为对照组,分别检测两组患者外周血CTCs及传统血清肿瘤标志物的表达水平,并使用灵敏度、特异度... 目的探讨循环肿瘤细胞(CTCs)检测在肺癌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35例肺癌患者为肺癌组,以同期入院的非结核肺良性疾病患者22例及健康体检者26例为对照组,分别检测两组患者外周血CTCs及传统血清肿瘤标志物的表达水平,并使用灵敏度、特异度及ROC曲线对CTCs在肺癌中的诊断价值进行评价。结果肺癌组CTCs的检出率为77.1%,显著高于对照组CTCs检出率(10.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TCs诊断肺癌的灵敏度、特异度、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77.1%、89.6%、0.865,均高于传统血清肿瘤标志物NSE(42.9%、77.1%、0.591),CA125(34.3%、87.5%、0.706),CA153(11.4%、89.5%、0.530),CYFRA21-1(62.9%、64.6%、0.674),SCCA(22.9%、66.7%、0.336);而CEA的特异度(93.8%)虽高于CTCs,但其灵敏度(45.7%)及ROC曲线下面积(0.793)均低于CTCs。结论CTCs检测可用于肺癌的诊断,且与传统血清肿瘤标志物相比具有更高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肿瘤细胞 肺癌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主动脉置换后胸骨切口深部感染的外科治疗
2
作者 刘吉福 高永顺 +3 位作者 周峰 黄铄 王鹏 杨明 《外科(汉斯)》 2020年第2期50-57,共8页
目的:探讨胸主动脉置换后胸骨切口深部感染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25例胸主动脉置换术后并发胸骨深部感染,男19例,女6例;年龄24~69岁。患者为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行升主动脉及动脉弓置换,8例复合心瓣膜或冠脉手术。早期感染18例,后期7例。2... 目的:探讨胸主动脉置换后胸骨切口深部感染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25例胸主动脉置换术后并发胸骨深部感染,男19例,女6例;年龄24~69岁。患者为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行升主动脉及动脉弓置换,8例复合心瓣膜或冠脉手术。早期感染18例,后期7例。25例中有6例并发全身感染。切口适宜做负压引流装置(VSD)患者术前短期使用。手术方法:全麻下行胸骨伤口和纵膈感染手术治疗,以严格、彻底的清创操作流程,用胸大肌瓣内翻消除纵膈人工血管周围和切口残腔,用特殊方式缝合切口,使伤口内无异物存留。结果:25例胸主动脉置换并发胸骨切口深部感染,术后24例切口愈合(96.0%);完全康复22例(88.0%)。后期升主动脉瘘1例,再手术治愈。2例因多器官衰竭和颅内迁徙性脓肿死亡;1例术后4月再现迁徙性脓肿病情恶化。结论:胸部大血管置换后伴胸骨深部感染的早期诊断和积极手术清除感染灶,切口I期愈合率高;总治愈率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部大血管置换 胸骨切口深部感染 全身感染 外科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miR-190a-5p通过靶向KLF15抑制肺癌细胞迁移和侵袭 被引量:5
3
作者 刘克强 姜晶晶 +5 位作者 马静波 谭健 丁萌萌 张卫强 裴迎新 赵京 《生物技术通讯》 CAS 2020年第4期379-385,共7页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来源的外泌体miR-190a-5p对肺癌细胞的影响。方法:通过超速离心获得BMSCs外泌体,透射电镜观察外泌体形态,采用纳米颗粒示踪分析(NTA)检测外泌体粒径,利用Western印迹检测外泌体上的标志蛋白CD63、CD9及H...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来源的外泌体miR-190a-5p对肺癌细胞的影响。方法:通过超速离心获得BMSCs外泌体,透射电镜观察外泌体形态,采用纳米颗粒示踪分析(NTA)检测外泌体粒径,利用Western印迹检测外泌体上的标志蛋白CD63、CD9及HSP70;选取肺癌细胞系A549、LK79、H1975和HCC827,以及人正常上皮细胞BEAS-2B检测对比miR-190a-5p在这些细胞中和BMSCs衍生的外泌体(BMSC-exosome)中的表达量;双萤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验证Krüppel样因子15(KLF15)是否为miR-190a-5p的靶基因;定量PCR(qRT-PCR)和Western印迹检测miR-190a-5p对KLF15的表达调控;Transwell法检测外泌体对肺癌细胞迁移和侵袭的影响。结果:BMSCs外泌体呈圆形,粒径集中在150~200 nm,标志蛋白CD63、CD9及HSP70阳性表达;BMSCs外泌体中miR-190a-5p的相对表达量均高于在4种肺癌细胞及正常肺细胞BEAS-2B中的表达;双萤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KLF15是miR-190a-5p的靶基因;BMSCs外泌体与miR-190a-5p mimics均能使肺癌细胞中的miR-190a-5p含量升高,并抑制KLF15的mRNA和蛋白表达,从而抑制肺癌细胞迁移和侵袭。结论:BMSCs外泌体miR-190a-5p通过下调KLF15抑制肺癌细胞迁移和侵袭,为肺癌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miR-190a-5p Krüppel样因子15(KLF15)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外泌体 迁移 侵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tox1参与调控肺癌细胞的增殖和迁移
4
作者 刘克强 谭健 +2 位作者 张卫强 马静波 赵京 《生物技术通讯》 CAS 2020年第5期530-536,共7页
目的:研究Atox1基因对肺癌细胞增殖和迁移的影响。方法:通过UALCAN数据库在线分析Atox1在肺癌组织中的表达量;利用qRT-PCR和蛋白印迹检测转移性肺癌细胞系(NCI-H292、95-D)和非转移性肺癌细胞系(A549)中Atox1的mRNA和蛋白相对表达量;在N... 目的:研究Atox1基因对肺癌细胞增殖和迁移的影响。方法:通过UALCAN数据库在线分析Atox1在肺癌组织中的表达量;利用qRT-PCR和蛋白印迹检测转移性肺癌细胞系(NCI-H292、95-D)和非转移性肺癌细胞系(A549)中Atox1的mRNA和蛋白相对表达量;在NCI-H292细胞中敲低Atox1,分别利用CCK-8和Transwell检测NCI-H292细胞增殖和迁移能力;在A549细胞中过表达Atox1,检测细胞增殖和迁移能力;建立稳定敲降Atox1的NCI-H292细胞株,回复表达野生型或缺失核定位信号的突变型Atox1,分析Atox1功能与其亚细胞定位间的联系。结果:在线分析Atox1在肺癌组织中表达量明显高于癌旁组织;转移性肺癌细胞系(NCI-H292、95-D)中Atox1的mRNA和蛋白表达明显高于非转移性肺癌细胞系(A549);敲低Atox1能够抑制NCI-H292细胞增殖和迁移能力;过表达Atox1能够促进细胞A549细胞的增殖和迁移能力;缺失核定位信号的Atox1促肺癌细胞增殖和迁移的能力显著减弱。结论:Atox1促进肺癌细胞增殖和迁移能力,并且与其核定位和转录活性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Atox1 细胞增殖 迁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D胸腔镜手术联合三维肺血管支气管重建教学在胸外科临床实习中的应用 被引量:8
5
作者 张卫强 裴迎新 赵京 《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 2022年第1期50-53,共4页
目的研究应用3D胸腔镜手术联合三维肺血管支气管重建教学在胸外科实习学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胸外科实习的五年制本科临床实习生60人,分为实验组(30人)与对照组(30人),授课内容为肺癌诊断和手术治疗。实... 目的研究应用3D胸腔镜手术联合三维肺血管支气管重建教学在胸外科实习学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胸外科实习的五年制本科临床实习生60人,分为实验组(30人)与对照组(30人),授课内容为肺癌诊断和手术治疗。实验组采用三维肺血管支气管重建与3D胸腔镜技术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教学,学生结合三维重建的肺血管支气管模型讲解肺解剖和诊断,参观3D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对照组采用普通胸腔镜肺癌手术。课程结束后统一进行理论和临床考核,并进行问卷调查。采用SPSS 18.0进行t检验和卡方检验。结果实验组的理论考核成绩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实验组临床考核成绩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问卷调查显示,实验组教学方法在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实习积极性、促进知识的理解方面优于对照组。结论3D胸腔镜手术联合三维肺血管支气管重建教学在胸外科临床实习中具有较好效果,值得进一步探索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胸腔镜手术 三维肺血管支气管重建 胸外科 临床实习
原文传递
原发性纵隔卵黄囊瘤1例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3
6
作者 马静波 常嘉涵 赵京 《中国当代医药》 2019年第36期220-222,共3页
原发性纵隔卵黄囊瘤属于高度恶性生殖细胞肿瘤,其中大多数发生于生殖腺内,原发于纵隔的卵黄囊瘤比较罕见,约占原发性纵隔肿瘤的1%。本病好发于青年男性,肿瘤多位于前纵隔,常侵犯周围器官,甲胎蛋白(AFP)明显升高是其特征性表现。该病死... 原发性纵隔卵黄囊瘤属于高度恶性生殖细胞肿瘤,其中大多数发生于生殖腺内,原发于纵隔的卵黄囊瘤比较罕见,约占原发性纵隔肿瘤的1%。本病好发于青年男性,肿瘤多位于前纵隔,常侵犯周围器官,甲胎蛋白(AFP)明显升高是其特征性表现。该病死亡率高,临床易误诊,本文旨在通过对纵隔卵黄囊瘤的诊断治疗进行个例分析,以增强对该病的认识,提高诊断率,并为疾病治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纵隔肿瘤 卵黄囊瘤 诊断 治疗 病例报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ICC与CVC用于食管癌围术期静脉输液效果比较
7
作者 王艳艳 侯璇 +1 位作者 崔利娜 白妙春 《中国药业》 CAS 2023年第S02期134-136,共3页
目的比较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术(PICC)与中心静脉导管术(CVC)在食管癌围术期静脉输液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医院2020年1月至2021年6月收治的拟行食管癌切除术的食管癌患者5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8例。观察组采用PICC治疗... 目的比较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术(PICC)与中心静脉导管术(CVC)在食管癌围术期静脉输液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医院2020年1月至2021年6月收治的拟行食管癌切除术的食管癌患者5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8例。观察组采用PICC治疗,对照组采用CVC治疗,比较PICC与CVC在治疗中的价值及优越性。结果观察组置管保留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前PICC置管可节约手术时间(36.57±4.97)min,减少手术麻醉费用,而且PICC管和CVC管均可测量中心静脉压,二者测量数值无显著差异(P<0.05)。PICC留置期间日常生活舒适度明显大于CVC。结论采用PICC对食管癌围术期患者进行静脉输液治疗相对于CVC方法具有更大的优越性,可长时间为食管癌患者提供营养支持、治疗,舒适度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 静脉输液 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术 中心静脉导管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R-25-3p和PHLPP2在肺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5
8
作者 张卫强 赵京 +3 位作者 刘克强 裴迎新 谭健 马静波 《重庆医学》 CAS 2020年第23期3936-3940,共5页
目的检测miR-25-3p与PH结构域和富含亮氨酸的重复蛋白磷酸酶2(PHLPP2)在肺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探讨二者与肺腺癌临床病理参数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4年3月至2016年11月在该院手术治疗的肺腺癌患者90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 目的检测miR-25-3p与PH结构域和富含亮氨酸的重复蛋白磷酸酶2(PHLPP2)在肺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探讨二者与肺腺癌临床病理参数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4年3月至2016年11月在该院手术治疗的肺腺癌患者90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研究对象肺腺癌组织与癌旁组织中miR-25-3p和PHLPP2 mRNA表达水平,分析miR-25-3p mRNA和PHLPP2表达与肺腺癌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miR-25-3p mRNA在肺腺癌组织中表达水平高于癌旁组织(P<0.05),PHLPP2 mRNA在肺腺癌组织中表达水平低于癌旁组织(P<0.05);miR-25-3p mRNA和PHLPP2表达水平与肺腺癌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miR-25-3p mRNA高表达组患者的3年累积生存率明显低于miR-25-3p mRNA低表达组,PHLPP2高表达组患者的3年累积生存率明显高于PHLPP2低表达组(P<0.05)。Cox回归模型分析显示,淋巴结转移、miR-25-3p mRNA高表达、PHLPP2低表达是影响肺腺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在肺腺癌组织中miR-25-3p mRNA高表达、PHLPP2低表达与患者生存情况有关,可能作为肺腺癌患者潜在的预后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腺癌 微RNA-25-3p PH结构域和富含亮氨酸重复序列的蛋白磷酸酶 预后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腹腔镜食管癌切除术治疗食管癌近期疗效观察 被引量:3
9
作者 刘克强 谭健 +4 位作者 张卫强 马静波 裴迎新 丁萌萌 赵京 《人民军医》 2020年第9期893-896,共4页
目的:观察胸腹腔镜食管癌切除术治疗食管癌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某医院收治的食管癌63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2例和对照组31例。两组均行经右胸-左颈-腹部三切口食管癌切除术加胸腹腔二野淋巴结清扫术。观察组采用胸腹腔镜食管癌切除术... 目的:观察胸腹腔镜食管癌切除术治疗食管癌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某医院收治的食管癌63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2例和对照组31例。两组均行经右胸-左颈-腹部三切口食管癌切除术加胸腹腔二野淋巴结清扫术。观察组采用胸腹腔镜食管癌切除术,对照组行开放性手术。比较两组围术期指标、手术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术后2年复发率、生存率。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比较,均差异不显著(P>0.05);两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拔除胸管时间、术后疼痛评分、术中清扫淋巴结数目、术后住院时间比较,观察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随访2年,两组复发率、生存率比较,均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胸腹腔镜食管癌切除术治疗食管癌,能够获得与传统开放性手术相似的近期临床疗效,且手术创伤性更小,并发症更少,患者术后恢复更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腹腔镜食管癌切除术 食管癌 近期疗效 并发症
原文传递
胸腹腔镜联合Ivor Lewis食管癌根治术对食管癌患者肺功能、红细胞免疫及应激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26
10
作者 张卫强 刘克强 +3 位作者 裴迎新 谭健 马静波 赵京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21年第1期66-69,111,共5页
目的:探讨胸腹腔镜联合Ivor Lewis食管癌根治术对食管癌患者红细胞免疫、肺功能及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18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食管癌患者15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A组(n=75)和B组(n=75),A组予以开胸Ivor Lewi... 目的:探讨胸腹腔镜联合Ivor Lewis食管癌根治术对食管癌患者红细胞免疫、肺功能及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18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食管癌患者15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A组(n=75)和B组(n=75),A组予以开胸Ivor Lewis食管癌根治术,B组予以胸腹腔镜联合Ivor Lewis食管癌根治术,比较两组围术期指标、肺功能、红细胞免疫、应激反应及并发症。结果:B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短于A组,术中出血量少于A组(P<0.05);两组清扫淋巴结数目比较无差异(P>0.05)。两组术后1个月第1秒末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呼吸肺活量(FVC)、FEV1/FVC均降低,但B组高于A组(P<0.05)。两组术后3d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均升高,但B组低于A组(P<0.05)。两组术后3d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率(RBC-ICR)升高,但B组低于A组(P<0.05);红细胞C3b受体花环率(RBC-C3bRR)、肿瘤红细胞花环率(TRR)降低,但B组高于A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腹腔镜联合Ivor Lewis食管癌根治术治疗食管癌患者,可有效改善围术期各项指标,减轻对机体肺功能、红细胞免疫及应激反应的影响,且不增加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腹腔镜 Ivor Lewis食管癌根治术 食管癌 肺功能 红细胞免疫 应激反应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