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RI减影技术评估系统治疗中晚期肝细胞癌效果、预测联合手术治疗后预后
1
作者 向涛 袁冰 +7 位作者 李晓辉 董景辉 朱震宇 刘定坤 杨健 艾丹妮 刘江涛 段峰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10-215,共6页
目的观察MRI减影技术(ST)评估系统治疗中晚期肝细胞癌(HCC)效果及预测联合手术治疗后预后的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接受系统治疗+根治性切除术的35例中晚期HCC共39个病灶。基于术前MRI以ST获得肿瘤活性比(记为肿瘤活性ST),通过术后病理获... 目的观察MRI减影技术(ST)评估系统治疗中晚期肝细胞癌(HCC)效果及预测联合手术治疗后预后的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接受系统治疗+根治性切除术的35例中晚期HCC共39个病灶。基于术前MRI以ST获得肿瘤活性比(记为肿瘤活性ST),通过术后病理获得肿瘤活性值(记为肿瘤活性病理),分析二者相关性。术后规律随访,记录患者生存资料;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以肿瘤活性ST预测患者生存状态的效能,根据最佳截断值划分生存获益组与无生存获益组并进行生存分析。结果肿瘤活性ST与肿瘤活性病理呈正相关(r=0.900,P<0.001)。8例于中位数为32.93个月的随访期间死亡,中位生存时间为29.9个月。肿瘤活性ST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67,最佳截断值为0.36,故将30例肿瘤活性ST<0.36者纳入生存获益组、5例≥0.36者归为无生存获益组。生存获益组总生存期长于无生存获益组(P<0.001)。结论MRI ST可用于无创评估中晚期HCC系统治疗效果及预测联合手术治疗后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 免疫治疗 分子靶向治疗 减影技术 治疗转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下肝癌患者外科诊疗的思考与建议 被引量:1
2
作者 雷光林 李媛媛 +2 位作者 李智 胡雄伟 洪智贤 《传染病信息》 2020年第5期472-476,共5页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冠肺炎)对人民的生命健康造成了巨大的威胁。在新冠肺炎疫情下,如何应对肝胆外科肝癌患者的门诊筛查、病房管理以及安全地实施肝癌手术,都是对肝胆外科医师提出的新挑战。我们认为,该病的临床处置应在筛查新冠肺炎...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冠肺炎)对人民的生命健康造成了巨大的威胁。在新冠肺炎疫情下,如何应对肝胆外科肝癌患者的门诊筛查、病房管理以及安全地实施肝癌手术,都是对肝胆外科医师提出的新挑战。我们认为,该病的临床处置应在筛查新冠肺炎的前提下,遵循正规操作流程,做好充分防护。对于需要急诊治疗但无法排除新冠肺炎的肝癌患者,须综合考虑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手术方式及手术室条件,慎重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整个诊疗过程必须遵从既保证患者的安全及疗效,又要降低医护人员感染风险的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 肺炎 肝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爽颗粒浸膏减轻对乙酰氨基酚所致肝细胞损伤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5
3
作者 吴桥 余朋飞 +5 位作者 毕研贞 王宝增 王子璇 李志杰 陈煜 段钟平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20-125,共6页
目的研究肝爽颗粒浸膏减轻对乙酰氨基酚(N-乙酰基-对氨基苯酚,APAP)诱导的肝细胞毒性的能力,以及可能涉及的机制。方法设立5组细胞培养组,分别为正常对照组、APAP损伤组、3组不同肝爽颗粒浸膏浓度的损伤保护组。使用20 mmol/L APAP加入... 目的研究肝爽颗粒浸膏减轻对乙酰氨基酚(N-乙酰基-对氨基苯酚,APAP)诱导的肝细胞毒性的能力,以及可能涉及的机制。方法设立5组细胞培养组,分别为正常对照组、APAP损伤组、3组不同肝爽颗粒浸膏浓度的损伤保护组。使用20 mmol/L APAP加入细胞培养液孵育24 h构建造体外药物肝损伤模型,损伤保护组提前加用不同浓度肝爽颗粒浸膏(0.2μg/ml、1μg/ml、5μg/ml)8 h孵育后加入APAP损伤24 h。检测不同组别的肝细胞损伤标志物(ALT、AST、LDH)、线粒体损伤标志物(线粒体膜电位、GDH)、抗氧化及氧化应激标志物(GSH、SOD、MDA、ROS)等。进一步针对实验结果进行机制探讨。计量资料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结果肝爽颗粒浸膏可以减轻APAP引起的肝细胞毒性,肝爽颗粒浸膏可以提高细胞活力(P<0.001),降低上清中AST、ALT、LDH的含量(P值分别为<0.001、<0.001、<0.05);肝爽颗粒浸膏可以抑制APAP诱导的肝细胞氧化应激,肝爽颗粒浸膏组的氧化应激指标ROS、MDA较APAP组下降(P值均<0.01);肝爽颗粒浸膏可以剂量依赖性减轻APAP诱导的肝细胞线粒体膜电位丢失(P<0.05),降低了上清线粒体损伤标志物GDH的含量(P<0.001);肝爽颗粒浸膏可以抑制CYP2E1/1A2的表达(P值均<0.05);肝爽颗粒浸膏可以增加肝细胞Ⅱ相酶表达;肝爽颗粒浸膏可以诱导Nrf2及其下游基因NQO-1及GCLC的表达(P值均<0.05)。结论肝爽颗粒浸膏可通过两种途径预防APAP诱导肝脏损伤,第一种途径是肝爽颗粒浸膏下调CYP2E1/1A2的表达减少了APAP毒性产物NAPQI的生成;第二种途径是肝爽颗粒浸膏上调解毒通路的表达,激活Nrf2增加抗氧化酶(SOD、GSH)和Ⅱ相酶的表达,从而加速APAP的无害代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性肝损伤 醋氨酚 肝爽颗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肝切除术与开腹肝切除术治疗肝细胞癌的疗效评估 被引量:14
4
作者 雷光林 李媛媛 +1 位作者 李智 洪智贤 《肝胆胰外科杂志》 CAS 2020年第5期280-285,共6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肝切除术与开腹肝切除术治疗肝细胞癌的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收集2015年1月31日至2017年1月31日160例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肝胆外科行肝切除术的肝细胞癌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其中行腹腔镜肝切除术(A组... 目的探讨腹腔镜肝切除术与开腹肝切除术治疗肝细胞癌的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收集2015年1月31日至2017年1月31日160例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肝胆外科行肝切除术的肝细胞癌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其中行腹腔镜肝切除术(A组)患者80例,行开腹肝切除术(B组)患者80例。观察指标:(1)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术后首次下床时间、术后首次进食时间、住院时间;(2)术后第1天的肝功能、白细胞、降钙素原及术后并发症等情况;(3)两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量表(QLQC 30评分)情况;(4)随访患者术后生存时间,分析手术方式与患者长期生存及无复发生存率之间的关系。结果(1)术中情况:A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及住院时间均少于B组患者(P<0.05),术后首次下床时间、术后首次进食时间均早于B组患者(P<0.05)。(2)术后情况:A组患者术后第1天的肝功能、血常规及降钙素原等明显好于B组患者(P<0.05),A组患者术后发生腹腔感染、胸水等并发症低于B组患者(P<0.05)。(3)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的QLQ-C 30较术前评分均升高,A组患者术后3个月的QLQ-C 30评分明显高于B组患者(P<0.05)。(4)A组患者术后3年生存率及术后1年无复发生存率均好于B组患者。结论腹腔镜肝切除术治疗肝细胞癌安全可行,并发症少,能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肝切除术 开腹肝切除术 肝细胞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达PD1抗体的重组溶瘤流感病毒株的构建及效果评价 被引量:4
5
作者 王立朋 孙芳 +4 位作者 程晋霞 严锦 杨豪 王鑫鑫 杨鹏辉 《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446-453,共8页
目的拯救表达免疫检查点PD1抗体的重组流感病毒株,并评价其体内外靶向杀伤肝癌的效果。方法利用反向遗传学技术,选择流感病毒株A/PuertoRico/8/34(PR8)为载体,将免疫检查点抑制剂PD1抗体的重链和轻链分别插入到PR8病毒株PB1、PA基因片... 目的拯救表达免疫检查点PD1抗体的重组流感病毒株,并评价其体内外靶向杀伤肝癌的效果。方法利用反向遗传学技术,选择流感病毒株A/PuertoRico/8/34(PR8)为载体,将免疫检查点抑制剂PD1抗体的重链和轻链分别插入到PR8病毒株PB1、PA基因片段构建重组质粒p Flu-PD1-PB1、p Flu-PD1-PA。构建的质粒与PR8的其余6个内部基因骨架pHW191-PB2、pHW194-HA、pHW195-NP、pHW196-NA、pHW197-M、pHW198-NS基因,转染COS-I和MDCK共培养细胞,通过八质粒病毒拯救系统成功筛选获得重组靶向溶瘤病毒,命名为rFlu-aPD1。通过血凝试验及TCID50测定重组病毒滴度;电镜观察病毒形态;ELISA方法测定PD1抗体含量;MTS方法测定重组病毒对肝癌细胞杀伤效果;流式细胞术检测重组病毒诱导肝癌细胞凋亡效果。利用PDX肝癌小鼠模型,评价重组病毒在体内对肿瘤的抑制效果。结果重组病毒rFlu-aPD1血凝HA效价为28~29,可在鸡胚中稳定传代;MTS结果显示rFlu-aPD1可选择性杀伤肝癌细胞,而对正常肝细胞无明显影响;重组病毒感染HepG2细胞可检测到较高水平的PD1抗体水平;凋亡实验表明rFlu-aPD1主要通过激活细胞凋亡途径诱导肿瘤细胞死亡。体内实验表明重组病毒可降低PDX肝癌小鼠的肿瘤体积,且动物肿瘤部位的病毒载量显著高于其他组织。结论拯救获得重组溶瘤流感病毒rFlu-aPD1,在体内外均可靶向杀伤肝癌细胞,有望为溶瘤病毒靶向治疗肝癌和肿瘤免疫治疗提供新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瘤病毒 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 PD1抗体 肝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偏颌大鼠模型的构建及其髁突CT影像和组织学评价 被引量:1
6
作者 张月姣 徐小杰 +3 位作者 刘倩 赵雅莉 刘继光 王美青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21年第5期278-284,共7页
目的:构建下颌偏斜大鼠模型,观察该实验性偏颌大鼠髁突显微CT(micro-CT)影像及其组织学变化。方法:选取12只6周龄雌性SD大鼠,将其随机等量分为对照组和偏颌组,每组6只。偏颌造模方法:将上颌左侧中切牙及下颌双侧中切牙分别粘接金属套筒... 目的:构建下颌偏斜大鼠模型,观察该实验性偏颌大鼠髁突显微CT(micro-CT)影像及其组织学变化。方法:选取12只6周龄雌性SD大鼠,将其随机等量分为对照组和偏颌组,每组6只。偏颌造模方法:将上颌左侧中切牙及下颌双侧中切牙分别粘接金属套筒冠不良修复体,上颌金属套筒冠制备唇向斜面导板,使上下颌切牙有正常方向的覆[牙合]覆盖关系,下颌金属套筒冠制备与牙长轴呈45°角的近远中向斜面导板,使动物咬合时导板可以引导下颌向右。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2组大鼠饲养12周后取材,对双侧髁突进行micro-CT检测及组织学染色。将对照组双侧髁突测量的数据合并取平均值,将偏颌组分为偏颌组-左侧和偏颌组-右侧,分别与对照组比较。结果:Micro-CT结果显示,对照组大鼠髁突关节面光滑、完整,骨质致密。与对照组髁突相比,偏颌组髁突长度和宽度出现不同程度的增加,但骨小梁有明显的吸收;12个髁突中有3个左侧髁突表面出现陷窝。组织学染色结果显示,对照组大鼠髁突软骨细胞层次分明,而偏颌组大鼠左侧髁突骨性陷窝内有软骨组织或纤维组织充填。组织测量学结果显示,偏颌组双侧大鼠髁突未矿化软骨的中带较对照组有显著增厚(P<0.05),偏颌组左侧髁突未矿化软骨的后带较对照组有明显增厚(P<0.05)。结论:实验性偏颌可致大鼠双侧髁突骨和软骨出现非对称性异常改建,偏颌对侧髁突表面可出现局部纤维软骨样组织增厚,在影像学上表现为关节面上缺损样陷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颞下颌关节 骨吸收 偏颌 软骨陷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移植术后新发恶性肿瘤危险因素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7
作者 孟令展 刘振文 朱震宇 《器官移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646-650,共5页
肝移植术后新发恶性肿瘤是影响受者远期生存率的重要因素,其主要的危险因素包括免疫抑制以及诸多受者因素,如年龄、性别、种族、原发病、术前肿瘤病史及癌前病变、致癌病毒感染以及吸烟和饮酒等。肝移植术后新发恶性肿瘤目前尚无标准化... 肝移植术后新发恶性肿瘤是影响受者远期生存率的重要因素,其主要的危险因素包括免疫抑制以及诸多受者因素,如年龄、性别、种族、原发病、术前肿瘤病史及癌前病变、致癌病毒感染以及吸烟和饮酒等。肝移植术后新发恶性肿瘤目前尚无标准化的监测方案,但对于高危受者,需要有计划地监测,以期能够早期诊断,提高其生存率。本文就肝移植术后新发恶性肿瘤发生率、预后及相关危险因素等进行综述,为提高肝移植术后受者远期生存率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 新发恶性肿瘤 免疫抑制 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抑制剂 肝细胞癌 病毒感染 癌前病变 吸烟相关恶性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危重症患者人工气道的管理 被引量:14
8
作者 邵艳玲 刘慧娟 +4 位作者 陈素红 王敏 李洪云 刘杨 薛雅晋 《解放军护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8-20,共3页
目的总结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以下简称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人工气道的管理经验。方法2019年1月28日,某院收治了1例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予紧急有创机械通气治疗。结果经过积极治疗9 d,患者病情逐渐平稳,予试脱机试验。结论人工气道建立前... 目的总结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以下简称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人工气道的管理经验。方法2019年1月28日,某院收治了1例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予紧急有创机械通气治疗。结果经过积极治疗9 d,患者病情逐渐平稳,予试脱机试验。结论人工气道建立前的评估准备、个人防护要点,建立时的注意事项及建立后的气道管理工作的经验,可为以后收治烈性传染病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危重症 感染 人工气道 个人防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吲哚菁绿荧光染色技术在肝细胞癌合并肝硬化患者中行腹腔镜解剖性肝切除术的应用 被引量:17
9
作者 雷光林 李媛媛 +1 位作者 胡雄伟 洪智贤 《肝胆胰外科杂志》 CAS 2019年第9期517-521,共5页
目的探讨吲哚菁绿(indocyanine green,ICG)荧光染色技术在肝细胞癌合并肝硬化患者中行腹腔镜解剖性肝切除术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31日至2017年6月30日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肝胆外科行腹腔镜解剖性肝切除术的90例... 目的探讨吲哚菁绿(indocyanine green,ICG)荧光染色技术在肝细胞癌合并肝硬化患者中行腹腔镜解剖性肝切除术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31日至2017年6月30日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肝胆外科行腹腔镜解剖性肝切除术的90例肝细胞癌合并肝硬化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其中应用ICG技术于腹腔镜解剖性肝切除术患者36例(A组),单纯行腹腔镜解剖性肝切除术患者54例(B组)。对比分析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新发病灶数;术后第1天肝功情况、术后并发症情况;术后生存时间。结果(1)术中情况:A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少于B组患者[(186.56±31.17)min vs(234.65±52.61)min,(115.92±21.73)mL vs (162.61±31.29)mL,P<0.05];A组患者术中新发病灶数明显高于B组[(4.13±1.12)个vs (1.03±0.32)个,P<0.05]。(2)术后情况:A组患者术后第1天肝功能明显好于B组患者,且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低于B组患者(6/36 vs 12/54,P<0.05)。(3)A组患者的术后无复发生存率高于B组患者(P=0.032)。结论吲哚菁绿荧光染色技术运用于腹腔镜解剖性肝切除术中安全可行,近期疗效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合并肝硬化 吲哚菁绿荧光染色 解剖性肝切除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鞘外区域血流阻断与全肝入肝血流阻断对肝癌合并肝硬化手术疗效的影响比较 被引量:17
10
作者 雷光林 李媛媛 +1 位作者 王淑英 洪智贤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19年第12期1350-1353,共4页
目的探讨鞘外区域血流阻断与全肝入肝血流阻断对肝癌合并肝硬化患者手术治疗效果及预后的影响。方法2013年1月31日至2018年1月31日,532例肝癌合并肝硬化患者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肝胆外科行手术切除时分别采用鞘外区域血流阻断法(... 目的探讨鞘外区域血流阻断与全肝入肝血流阻断对肝癌合并肝硬化患者手术治疗效果及预后的影响。方法2013年1月31日至2018年1月31日,532例肝癌合并肝硬化患者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肝胆外科行手术切除时分别采用鞘外区域血流阻断法(A组,n=272)和全肝入肝血流阻断法(B组,n=260),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及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第1天、第3天、第7天肝功能和血常规等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中出血及手术时间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血清谷丙转氨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白细胞(WBC)、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及住院时间明显低于B组患者,血清白蛋白(ALB)水平明显高于后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鞘外区域血流阻断用于肝癌合并肝硬化患者行手术切除,更有利于术后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合并肝硬化 肝切除术 鞘外区域肝血流阻断 全肝入肝血流阻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急性胆道感染的诊疗策略 被引量:3
11
作者 王兆海 肖朝辉 +4 位作者 翟伟 王森 乐羿 余灵祥 张绍庚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41-246,共6页
急性胆道感染是急腹症常见的病因之一,容易引发严重的感染甚至死亡,其急性期的处理对于改善患者预后非常重要。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给国家社会和经济生活带来了严峻考验,导致医疗资源的极度缺乏,急性胆道感染性... 急性胆道感染是急腹症常见的病因之一,容易引发严重的感染甚至死亡,其急性期的处理对于改善患者预后非常重要。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给国家社会和经济生活带来了严峻考验,导致医疗资源的极度缺乏,急性胆道感染性疾病的诊疗模式也因此面临挑战,如何在做好防控的前提下让患者得到及时合理的救治、保证医疗安全是一个全新的课题。该文从COVID-19疫情防控角度结合《急性胆道感染东京指南(2018)》对急性胆道感染的诊疗策略提出思考和建议,以期对临床医师有所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急性胆道感染 东京指南(201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造影引导下射频消融对单发肝细胞癌并发肝纤维化患者长期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3
12
作者 田江克 李雷 +1 位作者 朱震宇 刘方义 《中国医学装备》 2022年第12期90-93,共4页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引导下射频消融对单发肝细胞癌并发肝纤维化患者长期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医院收治的80例单发肝细胞癌并发肝纤维化患者,依据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采用在超声造影辅助下行超声引导射频...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引导下射频消融对单发肝细胞癌并发肝纤维化患者长期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医院收治的80例单发肝细胞癌并发肝纤维化患者,依据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采用在超声造影辅助下行超声引导射频消融术治疗,对照组仅采用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治疗,记录治疗后两组患者肿瘤完全消融情况,术后并发症情况,对比两组术前和术后1个月血清甲胎蛋白(AFP)水平,中位生存时间和平均生存时间,以及影响预后危险因素。结果:观察组肿瘤完全消融率为92.50%,高于对照组的7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501,P<0.05)。两组术后均无血气胸、脏器损伤、腹腔出血等并发症,术后肝功能均为轻度损害。两组术后1个月血清AFP水平较术前降低,观察组术后1个月血清AFP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589,P<0.05)。对所有患者随访6~37个月,平均(15.97±4.25)个月,观察组患者中位生存时间17个月,平均生存时间19个月;对照组患者中位生存时间10个月,平均生存时间12个月。观察组患者中位生存时间和平均生存时间长于对照组(x^(2)=4.012,x^(2)=4.231;P<0.05)。经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病灶大小和复发为影响预后危险因素(HR=1.182,HR=1.453;P<0.05)。结论:超声造影引导下射频消融术对单发肝细胞癌并发肝纤维化患者长期预后良好,而病灶大小和复发为影响预后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造影 超声引导 射频消融 单发肝细胞癌 肝纤维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脏原发性神经内分泌肿瘤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3
作者 雷光林 程思杰 +1 位作者 张绍庚 杨鹏辉 《传染病信息》 2021年第4期353-356,共4页
肝脏原发性神经内分泌肿瘤(primary hepatic neuroendocrine tumors, PHNETs)是一组极其罕见、分化良好的低度恶性肿瘤,其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与影像学结果等缺乏特异性表现。因此,需要在病理诊断的基础上排除其他部位神经内分泌肿瘤... 肝脏原发性神经内分泌肿瘤(primary hepatic neuroendocrine tumors, PHNETs)是一组极其罕见、分化良好的低度恶性肿瘤,其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与影像学结果等缺乏特异性表现。因此,需要在病理诊断的基础上排除其他部位神经内分泌肿瘤肝转移的情况,才能确诊该疾病。目前,PHNETs主要采用以手术切除为主的综合治疗方法。本文收集并整理了206例国内外PHNETs的病例报告及相关文献,对PHNETs的起源、临床特点、病理特征、临床诊治进展总结分析,以期为PHNETs的全面认识和临床诊疗提供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内分泌肿瘤 肝脏原发性神经内分泌肿瘤 诊断 治疗 临床特点 病理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纤维化血清学无创检测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4
作者 刘红虹 福军亮 +5 位作者 洪智贤 靳雪原 陈曦 王文苓 王冶 赵艳玲 《传染病信息》 2021年第4期347-352,共6页
肝纤维化指肝脏细胞外基质弥漫性的过度沉积,是机体对于肝实质损伤的一种修复反应及许多慢性肝病共同的病理过程,也是各种慢性肝病向肝硬化发展的重要步骤。迄今为止,临床尚缺乏特异性有效逆转或阻止肝纤维化进展的药物,尽早对肝纤维化... 肝纤维化指肝脏细胞外基质弥漫性的过度沉积,是机体对于肝实质损伤的一种修复反应及许多慢性肝病共同的病理过程,也是各种慢性肝病向肝硬化发展的重要步骤。迄今为止,临床尚缺乏特异性有效逆转或阻止肝纤维化进展的药物,尽早对肝纤维化进行诊断具有重要意义。目前肝纤维化的诊断主要靠组织病理学、血清学标志物及影像学手段。肝活检被认为是肝纤维化诊断和分期的金标准,但由于肝活检的风险和局限性,无创肝纤维化评价模式的建立成为临床亟待解决的科学问题和研究热点。本文对近年来肝纤维化血清学无创检测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肝纤维化诊断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纤维化 无创检测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例误诊为包虫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佳斌 李丽昕 +6 位作者 王增蕾 张宇 白瑛 于雁宾 孙艳玲 刘振文 王洪波 《传染病信息》 2020年第5期465-469,共5页
包虫病又称棘球蚴病,是一种人兽共患病。本病呈全球性分布,尤其在以畜牧业为主的国家较为流行,我国属于包虫病高发地区之一。近年来,我中心对藏区包虫病患者开展了积极救治,本文通过对藏区包虫病患者救治期间发生的5例误诊病例进行总结... 包虫病又称棘球蚴病,是一种人兽共患病。本病呈全球性分布,尤其在以畜牧业为主的国家较为流行,我国属于包虫病高发地区之一。近年来,我中心对藏区包虫病患者开展了积极救治,本文通过对藏区包虫病患者救治期间发生的5例误诊病例进行总结,分析误诊原因,以进一步提高临床医生对非典型包虫病诊断的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包虫病 误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巨大肝癌术后肺转移局部治疗联合索拉非尼靶向治疗长期生存个案报道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搏伦 肖朝辉 +3 位作者 杨鹏辉 余灵祥 王兆海 张绍庚 《肝癌电子杂志》 2019年第3期21-23,共3页
引言原发性肝癌是全世界第六大常见癌症,也是全球癌症致死的第四大原因,是我国最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肝细胞癌是最常见的原发性肝癌类型[1]。根据肿瘤直径大小分类,将直径>10cm的肝癌称为巨大肝癌,现已形成了以外科手术为主的... 引言原发性肝癌是全世界第六大常见癌症,也是全球癌症致死的第四大原因,是我国最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肝细胞癌是最常见的原发性肝癌类型[1]。根据肿瘤直径大小分类,将直径>10cm的肝癌称为巨大肝癌,现已形成了以外科手术为主的综合性个体化治疗体系[2]。肺是原发性肝癌最常见的肝外转移器官,针对转移灶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索拉非尼是一种多靶点的抗肿瘤分子靶向药,主要用于肝癌及肾癌的治疗,但针对肝外肺部转移灶的治疗报道较少。现报道1例巨大肝癌术后出现肺转移,应用索拉非尼治疗后肿瘤完全缓解的典型案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大肝癌 肺转移 索拉非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发性门静脉高压症13例临床诊治分析
17
作者 赵德希 张绍庚 +2 位作者 洪智贤 余灵祥 刁广浩 《肝胆胰外科杂志》 CAS 2020年第10期581-584,共4页
目的通过对特发性门静脉高压症(idiopathic portal hypertension,IPH)患者的临床症状、影像学检查、手术治疗方式及预后情况描述,探讨特发性门静脉高压症的诊断、治疗及预后状况。方法回顾性分析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自2010年1月至2... 目的通过对特发性门静脉高压症(idiopathic portal hypertension,IPH)患者的临床症状、影像学检查、手术治疗方式及预后情况描述,探讨特发性门静脉高压症的诊断、治疗及预后状况。方法回顾性分析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自2010年1月至2019年12月外科手术治疗的13例特发性门静脉高压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行胃镜检查发现食管胃底静脉曲张,5例出现上消化道出血,均无肝硬化。结果13例均行脾切除+断流术+肝组织活检术,肝组织活检病理均可排除其他类型门静脉高压症,可提示特发性门静脉高压症。术后随访,患者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减轻,近期内出血风险明显降低,生活质量改善。1例在术后第4年出现黑便状况。结论特发性门静脉高压症确诊主要依靠肝组织活检病理的排除性诊断,多普勒超声对特发性门静脉高压症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相对于内科药物治疗,外科脾切除加断流术能够更有效治疗IPH,且治疗效果要好于肝硬化型门静脉高压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门静脉高压症 脾切除术 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脾血管淋巴管瘤磁共振成像的影像学表现
18
作者 任洪伟 朱震宇 +2 位作者 刘渊 董景辉 李云芳 《中国医学装备》 2019年第5期56-59,共4页
目的:探讨肝、脾血管淋巴管瘤的磁共振成像(MRI)影像特征及诊断要点,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肝、脾多发血管淋巴管瘤的MRI影像表现进行分析总结,并与其病理诊断结果进行对照。结果:肝、脾多发... 目的:探讨肝、脾血管淋巴管瘤的磁共振成像(MRI)影像特征及诊断要点,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肝、脾多发血管淋巴管瘤的MRI影像表现进行分析总结,并与其病理诊断结果进行对照。结果:肝、脾多发血管淋巴管瘤的MRI影像表现为肝、脾内见多发类圆形囊状长T1混杂长T2信号影,囊内可见分隔、呈大小不一多房样改变,增强扫描动脉期病灶边缘及囊内见散在条索样及线样分隔状强化影,门脉期及延迟期强化尤为明显。病理学表现为肝内及脾内囊实性肿块,镜下见较多淋巴管、血管,MRI影像表现与病理学表现一致;免疫组织化学病理诊断CD34(+),CD31(+),LCA(+)。结论:肝、脾血管淋巴管瘤临床上极其罕见,缺乏典型临床症状和体征,MRI对其具有重要诊断价值,可为指导临床治疗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淋巴管瘤 磁共振成像 病理诊断 影像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藏区肝包虫患者现状及术后肺部护理措施分析
19
作者 徐勤 白瑛 +3 位作者 姚婷婷 宿文静 邵晓晶 徐仿 《白求恩医学杂志》 2019年第6期611-613,共3页
目的分析藏区肝包虫患者现状和术后肺部的护理措施。方法对56例肝包虫患者进行问卷调查;手术前后均采取专业护理措施。结果56例行肝包虫切除术的患者中,多数为青年、小学文化程度、居住牧区和经济情况较差的牧民;由于采取了专业的护理措... 目的分析藏区肝包虫患者现状和术后肺部的护理措施。方法对56例肝包虫患者进行问卷调查;手术前后均采取专业护理措施。结果56例行肝包虫切除术的患者中,多数为青年、小学文化程度、居住牧区和经济情况较差的牧民;由于采取了专业的护理措施,术后均未发生肺部感染。结论循序渐进、规律的咳嗽咳痰、肺部功能锻炼及有效的物理排痰;专业的观察病情及尽早发现病情变化,及时进行痰培养,积极有效地应用及调整抗菌药物,是预防及控制肝包虫术后肺部感染的重要环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包虫 肺部护理 排痰 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定点与非定点医院护理人员焦虑、抑郁心理状况及对策探讨 被引量:5
20
作者 马丽荣 孔宪磊 +4 位作者 冉林晋 张晓丽 白娜娜 李娜 张文荣 《职业与健康》 CAS 2020年第10期1355-1359,1363,共6页
目的调查北京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定点与非定点医院护理人员焦虑、抑郁心理状况并探讨相关对策。方法2020年2月3—5日,利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对489名来自北京市新冠肺炎定点医院(简称定点医院)与非定... 目的调查北京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定点与非定点医院护理人员焦虑、抑郁心理状况并探讨相关对策。方法2020年2月3—5日,利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对489名来自北京市新冠肺炎定点医院(简称定点医院)与非定点医院护理人员的焦虑、抑郁心理进行"问卷星"线上测评,分析测评结果并探讨相关对策。结果共调查定点医院护理人员226名,非定点医院护理人员263名。定点医院护理人员和部分非定点医院护理人员存在着一定焦虑心理。定点医院护理人员SAS评分为50.37±7.85,SDS评分为41.09±5.86;非定点医院护理人员SAS评分为43.56±5.53,SDS评分为40.86±6.69。定点医院不同年龄、从业年限、隔离区进入时间、此次工作病区、防护级别及新冠肺炎认知程度的护理人员SAS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非定点医院不同年龄、从业年限、重大疫情经历、传染病房经历及新冠肺炎认知程度的护理人员SAS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工作病区、隔离区进入时间、防护级别是定点医院护理人员SAS评分的影响因素(均P<0.05);从业年限、新冠肺炎认知程度是非定点医院护理人员SAS评分的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新冠肺炎疫情蔓延下,定点医院与非定点医院部分护理人员存在一定焦虑心理,医院与相关部门需对护理人员采取及时的岗前培训与心理疏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护理人员 焦虑 抑郁 原因分析 对策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