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体能训练相关劳力型热射病发病和预后危险因素及降温技术进展
1
作者 毕娜 王洪宇 +2 位作者 孙荣距 冯世斌 刘贺男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25年第11期1508-1514,共7页
体能训练相关劳力型热射病(EHS)早期急性应激即可导致患者多器官功能损害,是致死率极高的训练伤。本文对体能训练相关EHS发病和预后危险因素、降温技术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体能训练相关EHS发病危险因素主要包括环境、体型、人口学特征、... 体能训练相关劳力型热射病(EHS)早期急性应激即可导致患者多器官功能损害,是致死率极高的训练伤。本文对体能训练相关EHS发病和预后危险因素、降温技术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体能训练相关EHS发病危险因素主要包括环境、体型、人口学特征、健康状况和科目因素等,预后危险因素主要涉及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肠道功能受损、凝血功能紊乱、横纹肌溶解、心肌损伤、肝功能损害等。降温技术主要包括目标体温管理、水浴浸泡、冰床单降温法、连续肾替代治疗等,需根据现场条件和患者特点综合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射病 劳力型热射病 热休克 降温技术 目标体温管理 综述
原文传递
延续性护理路径在结核性脑膜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2
作者 郝明晓 米洁 许宗仪 《中国防痨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77-481,共5页
目的:分析对结核性脑膜炎(tuberculous meningitis,TBM)患者开展延续性护理路径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4月至2022年10月解放军总医院第八医学中心收治的60例TBM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2015年4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30例TBM患者为对照组,201... 目的:分析对结核性脑膜炎(tuberculous meningitis,TBM)患者开展延续性护理路径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4月至2022年10月解放军总医院第八医学中心收治的60例TBM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2015年4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30例TBM患者为对照组,2019年1月至2022年10月收治的30例TBM患者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观察组采取常规护理协同延续性护理路径干预。分别进行干预前后两组研究对象的生活质量和预后指标对比,以及干预前和干预后1、3、6、12个月的治疗依从性和自我效能水平对比。结果:观察组在进行延续性护理干预后的1、3、6、12个月的依从性评分值分别为75.24±4.02、80.36±4.45、86.74±5.62、90.61±6.02,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值分别为67.00±4.58、73.99±4.70、78.10±5.50、80.55±5.9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7.406,P=0.000;t=5.391,P=0.000;t=6.018,P=0.000;t=6.494,P=0.000)。观察组干预后1、3、6、12个月的自我效能感量表评分值分别为24.82±3.98、26.56±4.02、29.44±3.45、33.21±3.77,均明显高于对照组(22.02±3.32、22.01±3.69、25.17±3.51、26.38±3.4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959,P=0.004;t=4.567,P=0.000;t=4.752,P=0.000;t=7.311,P=0.000)。观察组干预后生活质量评分也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预后良好率(80.0%,24/30)明显高于对照组(50.0%,15/30);而死亡率和复发率[分别为0和6.7%(2/30)]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分别为13.3%(4/30)和30.0%(9/3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5.934,P=0.015;χ^(2)=4.286,P=0.038;χ^(2)=5.455,P=0.020)。结论:常规护理协同延续性护理路径干预,可以明显提高TBM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提升其自我效能,改善预后,避免残疾及复发情况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枝杆菌 结核 脑膜炎 细菌性 护理 临床护理研究 延续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创正压通气+呼吸机氧疗交替模式”在老年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中应用临床疗效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赵洺杉 宋鹏祥 +3 位作者 王雅诗 饶文秀 江瑶 毕娜 《创伤与急危重病医学》 2024年第2期74-78,共5页
目的探讨“无创正压通气+呼吸机氧疗交替模式”在老年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自2022年11月至2023年10月解放军总医院第八医学中心收治的112例老年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 目的探讨“无创正压通气+呼吸机氧疗交替模式”在老年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自2022年11月至2023年10月解放军总医院第八医学中心收治的112例老年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A组(n=53)与B组(n=59),A组实施持续无创正压通气治疗,B组实施“无创正压通气+呼吸机氧疗交替模式”,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2、24、48 h的心率、呼吸频率、平均动脉压(MAP)、脉搏血氧饱和度、动脉血气分析结果,以及无创正压通气治疗舒适度和面部损伤、进食困难、腹胀、排痰困难等发生率。结果治疗后24、48 h,B组患者的舒适度评分均明显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 h,B组患者心率、MAP均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 h,B组患者pH高于A组,二氧化碳分压(PaCO_(2))、动脉血氧饱和度(SaO_(2))均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4 h,A组患者氧分压(PaO_(2))高于B组,PaCO_(2)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B组面部皮肤损伤、进食困难、腹胀、自主排痰困难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均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创正压通气+呼吸机氧疗交替模式”应用于老年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可达到与持续无创正压通气相同的氧疗效果,同时,可提高患者舒适度,降低无创正压通气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肺炎 呼吸衰竭 无创正压通气 氧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科训练伤伤员团体心理调适技术应用效果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毕娜 余兴艳 +1 位作者 韩旭 程霞 《护理管理杂志》 2022年第9期678-681,共4页
目的评价团体心理调适技术在骨科训练伤伤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2月至2019年11月骨科训练伤伤员105例连续病例,采用历史对照试验设计方案,对照组采用常规心理护理,试验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团体心理调适技术。分别于伤后2 d、10 ... 目的评价团体心理调适技术在骨科训练伤伤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2月至2019年11月骨科训练伤伤员105例连续病例,采用历史对照试验设计方案,对照组采用常规心理护理,试验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团体心理调适技术。分别于伤后2 d、10 d评价焦虑评分、领悟社会支持评分,出院后第8周评价远期心理健康状态、军营生活适应性。结果干预后,试验组训练伤伤员早期焦虑水平降低,社会支持水平、远期心理健康状态、军营生活适应能力提高(P<0.01)。结论团体心理调适技术可有效缓解骨科训练伤伤员早期焦虑心理,改善军营生活适应性和心理健康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军事训练伤 团体心理训练 心理健康 骨科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面护理干预在鹦鹉热患者中的作用
5
作者 郝明晓 刘菲 +1 位作者 秦晓敏 田丽霞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2022年第S01期0218-0219,共2页
分析对于在鹦鹉热患者的护理中采用全面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在 2020 年 1 月至 2021 年 12 月中收治的鹦鹉热患者 10 例。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 5 例,做常规护理。观察组 5 例,做全面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对比... 分析对于在鹦鹉热患者的护理中采用全面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在 2020 年 1 月至 2021 年 12 月中收治的鹦鹉热患者 10 例。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 5 例,做常规护理。观察组 5 例,做全面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观察组患者对整体护理满意率为 100%,高于对照组患者的 80%,数据对比差异 明显,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全面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提升鹦鹉热患者的治疗效果,提升患者的满意率,因此值得在临床护理中进行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面护理 鹦鹉热 护理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核心肌群激活骨科训练伤预防操应用效果研究
6
作者 毕娜 李翔 +3 位作者 刘道宏 孙荣距 张燕 宋鹏祥 《临床军医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135-138,共4页
目的探讨基于核心肌群激活的骨科训练伤预防操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北京地区691名参加2021年秋季新训人员为A组,另选取北京地区372名参加2022年秋季新训人员为B组。A组采用常规热身运动方法,B组采用基于核心肌群激活的骨科训练伤预防操... 目的探讨基于核心肌群激活的骨科训练伤预防操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北京地区691名参加2021年秋季新训人员为A组,另选取北京地区372名参加2022年秋季新训人员为B组。A组采用常规热身运动方法,B组采用基于核心肌群激活的骨科训练伤预防操。记录并比较两组新训人员骨科训练伤发生情况、骨科训练伤预防宣教情况、体能考核结果。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检验新训人员骨科训练伤的相关因素。结果B组骨科训练伤发生率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训练后身体完全恢复率与训练伤防治掌握率均高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对准备活动、训练后放松、缓解不适、心理调节方法掌握率均高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仰卧起坐成绩优良、及格和不及格比例,以及3000 m跑成绩优良、及格和不及格比例均优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训练期间身体未完全恢复、单杠引体向上成绩是上肢训练伤的危险因素(P<0.05);仰卧起坐成绩差、3000 m跑成绩差、训练期间身体未完全恢复、单杠引体向上成绩是下肢训练伤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基于核心肌群激活的训练伤预防操可以降低骨科训练伤的发生率,对下肢骨科训练伤的效果尤其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军事训练伤 核心肌群激活 肌骨训练伤 训练伤预防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结核患者潜在肠道微生物标志物的探索
7
作者 白光亮 许宗仪 孟祥亮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426-1435,共10页
目的 确定骨结核(bone tuberculosis,BT)患者肠道微生物的差异性生物标志物。方法 采用扩增测序法对BT患者的肠道菌群特征进行分析。纳入30例健康者(HC组)和30例BT患者(BT组)为研究对象,收集各组对象粪便样本并提取基因组DNA进行16S rDN... 目的 确定骨结核(bone tuberculosis,BT)患者肠道微生物的差异性生物标志物。方法 采用扩增测序法对BT患者的肠道菌群特征进行分析。纳入30例健康者(HC组)和30例BT患者(BT组)为研究对象,收集各组对象粪便样本并提取基因组DNA进行16S rDNA V3-V4区测序。评价比较肠道菌群alpha和beta多样性以及肠道细菌谱,并采用随机森林算法构建基于肠道菌群的BT预测诊断模型。结果 与HC组相比,BT组患者肠道菌群存在显著差异(P<0.05)。BT组患者的肠道菌群以alpha多样性降低为特征,同时BT组患者肠道乳杆菌科、气球菌科、埃希-志贺菌属等菌群丰度较高。两组人群之间存在51条差异代谢通路。结论 BT患者肠道菌群出现特异性改变,肠道菌群中BT相关微生物的鉴定可能有助于我们寻求更多的临床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微生物群 骨结核 生物标志物
原文传递
精细护理路径在急性胃肠炎患者护理中的应用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田丽霞 郝明晓 +1 位作者 刘菲 赵丽 《结直肠肛门外科》 2021年第S02期184-185,共2页
目的分析在急性胃肠炎患者护理中行精细护理路径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9月至2021年6月本院门诊收治的60例急性胃肠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行精细护理路径)和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各30例,对比两组患者的满意... 目的分析在急性胃肠炎患者护理中行精细护理路径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9月至2021年6月本院门诊收治的60例急性胃肠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行精细护理路径)和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各30例,对比两组患者的满意度。结果与对照组相对比,观察组总满意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精细护理路径应用到急性胃肠炎患者的护理中,能提升患者对护理人员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对提升患者的用药疗效,促进其康复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胃肠炎 精细护理路径 常规护理 应用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