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心脏手术背景下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基本要素研究现状
1
作者 邢文惠 柏青 +4 位作者 李松 张悦 李昱 谷岩梅 杨瑞冬 《中国体外循环杂志》 2024年第5期430-436,共7页
加速康复外科(ERAS)理念在心脏大血管外科的应用仍处于起步阶段。本综述对ERAS理念核心要素在心脏手术围术期的应用的主要措施包括术前、术中、术后进行分类阐述,同时总结ERAS在微创心脏手术的应用及影响因素、相关研究结局指标以及未... 加速康复外科(ERAS)理念在心脏大血管外科的应用仍处于起步阶段。本综述对ERAS理念核心要素在心脏手术围术期的应用的主要措施包括术前、术中、术后进行分类阐述,同时总结ERAS在微创心脏手术的应用及影响因素、相关研究结局指标以及未来研究展望等,旨在对心脏手术围术期ERAS实施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手术 加速康复外科 围手术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体心脏长时间在心肌保护液中低温保存对线粒体的影响
2
作者 王一涵 李双磊 +1 位作者 何潇一 肖苍松 《中国体外循环杂志》 2025年第2期148-152,161,共6页
目的研究心脏保存液(HTK)对离体大鼠心脏长时间低温保存的效果,观察其在血流动力学和心脏组织结构方面的变化,并初步探讨HTK液低温保存对心肌线粒体的结构和功能的影响。方法24只雄性SD大鼠,体重280~360 g,随机分为3组,分别是假手术组(S... 目的研究心脏保存液(HTK)对离体大鼠心脏长时间低温保存的效果,观察其在血流动力学和心脏组织结构方面的变化,并初步探讨HTK液低温保存对心肌线粒体的结构和功能的影响。方法24只雄性SD大鼠,体重280~360 g,随机分为3组,分别是假手术组(Sham)、HTK液低温保存8 h组(HTK-8)和12 h组(HTK-12)。利用Langendorff装置记录心脏血流动力学变化、利用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心肌组织的结构改变,通过透射电镜观察心肌细胞线粒体的变化,Western blot免疫印迹方法检测线粒体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在血流动力学方面,HTK-8组中心脏泵功能恢复率和最大舒张末压恢复率高于HTK-12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HE染色显示HTK-8组的心肌细胞结构相对较为完整,间质水肿、细胞肿胀和脂肪改变的程度均明显轻于HTK-12组。透射电镜观察心肌线粒体结构,与Sham组相比,HTK-8组和HTK-12组的线粒体呈现肿胀,线粒体嵴紊乱;但是HTK-8组的线粒体改变轻于HTK-12组。线粒体功能方面,随着保存时间的延长,调控线粒体分裂和融合的两种蛋白发生显著变化,提示线粒体功能受损。结论随着离体心脏保存时间的延长,心肌线粒体的结构和功能受损加剧,从而导致心脏整体功能的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低温保存 HTK心肌保护液 心肌保护 线粒体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紧张素Ⅱ对慢性深部胸骨感染患者清创术中低血压的预警作用 被引量:1
3
作者 姚欢杰 王凯璇 +2 位作者 崔振田 陆龙 郭文治 《河北医药》 CAS 2021年第20期3096-3099,共4页
目的探讨术前血管紧张素Ⅱ(ATⅡ)水平能否作为慢性深部胸骨感染患者麻醉后发生血管扩张性休克的预警指标。方法选取2019年7月至2021年2月行胸壁病损清除术患者21例,年龄≥18岁,ASA≤Ⅲ级,心功能≤3级,记录患者术前、术中基本情况以及术... 目的探讨术前血管紧张素Ⅱ(ATⅡ)水平能否作为慢性深部胸骨感染患者麻醉后发生血管扩张性休克的预警指标。方法选取2019年7月至2021年2月行胸壁病损清除术患者21例,年龄≥18岁,ASA≤Ⅲ级,心功能≤3级,记录患者术前、术中基本情况以及术中不同时间点的MAP、CO、SVV,抽取术前、术中、术后不同时间点的静脉血测定ATⅡ值;记录术中、术后的不良事件。根据术中血压情况将患者分为低血压组(A组)和对照组(B组),将组间比较有意义的术前指标纳入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术中低血压的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ATⅡ值对低血压的预测价值。结果A组患者术前、术中的ATⅡ值均高于B组(P<0.05),术后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同组术前ATⅡ值相比,A组患者术中、术后ATⅡ值均下降(P<0.05),B组患者术中ATⅡ值下降(P<0.05),术后ATⅡ值与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前ATⅡ值、感染时间不是术中低血压的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术前ATⅡ值为57.6 pg/ml时,约登指数最大,其敏感性为100%,特异性为66.7%,AUC曲线下面积为0.827,诊断有一定的准确性。结论术前ATⅡ值高的胸骨感染患者行胸壁病损清除术全麻后更容易出现低血压,cut-off值大约为57.6 pg/ml。但仍需更大的样本量来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紧张素Ⅱ 休克 血管扩张性休克 胸骨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肌梗死后心肌纤维化小鼠心肌线粒体功能和能量代谢重塑相关性的转录组学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王梓凝 杨明 +3 位作者 李双磊 迟海涛 王军惠 肖苍松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66-674,共9页
目的探究心肌梗死小鼠心肌纤维化过程中线粒体呼吸功能的变化,阐述其与糖酵解通量增加的相关性。方法选取40只C57BL/6N小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心肌梗死组)和对照组(假手术组),20只/组。实验组采用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的方法构建小鼠心肌... 目的探究心肌梗死小鼠心肌纤维化过程中线粒体呼吸功能的变化,阐述其与糖酵解通量增加的相关性。方法选取40只C57BL/6N小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心肌梗死组)和对照组(假手术组),20只/组。实验组采用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的方法构建小鼠心肌梗死模型,对照组除不对左前降支进行结扎外,其他操作均与实验组相同。选取心肌梗死后28d和假手术组小鼠各5只进行安乐死取材,取左心室组织样本进行转录组学测序,采用FPKM法计算基因表达量,寻找差异表达基因。并通过GO和KEGG数据库对差异基因进行富集分析,寻找影响疾病进程的相关通路。通过绘制热图,展示富集分析中显示的通路和相关基因的表达差异,并对体外培养的小鼠原代CFs通过促纤维化激动剂TGF-β1或溶剂对照干预,通过Seahorse实验检测其线粒体呼吸和糖酵解水平。结果通过心脏大体图和心脏超声验证心梗模型构建成功,心肌梗死组舒张期左心室内径增加(P<0.05),收缩期左心室内径增加更为显著(P<0.001),左心室射血分数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1)。与假手术组相比,心肌梗死组上调基因124个,下调基因106个。GO和KEGG富集分析显示差异表达基因显著富集在脂肪酸代谢、细胞器等代谢通路和线粒体中。基因表达热图显示脂肪酸β氧化和线粒体功能障碍,相反糖酵解水平增加。Seahorse实验中,与溶剂对照组(Vehicle组)相比,TGF-β1干预组心肌成纤维细胞基础和最大呼吸水平明显降低,基础和最大糖酵解水平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1)。结论在心肌纤维化过程中,心肌成纤维细胞能量代谢重塑,线粒体功能下降,相反更倾向于通过糖酵解产生能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录组学 心肌梗死 心肌纤维化 线粒体 糖酵解 心肌成纤维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弓部优先重建技术在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手术中应用的近中期结果
5
作者 王军惠 迟海涛 +11 位作者 杨明 王梓凝 董兆芮 陈磊 薛炎 赵强 郑楠 陈婷婷 汪成 杨瑞冬 董捷 肖苍松 《中国体外循环杂志》 2024年第1期32-35,共4页
目的 总结不中断脑供血弓部优先重建技术行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手术的临床经验,探讨其脑保护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中心2020年6月到2023年3月,17例患者首先横断无名动脉或左颈总动脉,将动脉管逆插入主动脉弓部后,通过... 目的 总结不中断脑供血弓部优先重建技术行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手术的临床经验,探讨其脑保护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中心2020年6月到2023年3月,17例患者首先横断无名动脉或左颈总动脉,将动脉管逆插入主动脉弓部后,通过“自循环”行弓部分支血管与四分支人工血管吻合完成全脑灌注,后在体外循环下完成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手术。术式包括:升主动脉置换+全弓置换+降主动脉支架植入和/或主动脉根部处理17例(同期行冠状动脉旁路术3例)。结果 全组17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无术中死亡、无胸骨哆开及人造血管感染,经胸骨上段小切口手术无中转延长切口情况。术后清醒时间(4.23±0.73)h,1例患者因术后脑梗死、感染性休克死亡,其余患者术后无神经系统并发症,均痊愈出院。对其余16例患者分别在出院后3月、6月、1年进行了电话随访,随访率100%。无患者出现死亡、心脑血管系统并发症、再次手术干预、新发主动脉夹层、主动脉破裂、近端逆行撕裂、肾脏、脑部疾病情况。结论 采用不中断脑供血弓部优先重建技术行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手术是安全、可行的,可优先保证脑部灌注,减少术后早中期神经系统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循环 主动脉夹层 弓部优先吻合 非体外循环 脑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胸骨上段小切口行主动脉手术的学习曲线及临床疗效 被引量:2
6
作者 王梓凝 肖苍松 +5 位作者 李双磊 迟海涛 王军惠 陈磊 赵强 杨明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919-1925,共7页
目的探讨经胸骨上段小切口行主动脉夹层手术和非夹层主动脉手术的学习曲线和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同一手术团队经胸骨上段小切口行主动脉夹层和非夹层主动脉手术的围术期资料。根据体外循环时间和主动脉阻断时间,采用累计求和(CUSUM)... 目的探讨经胸骨上段小切口行主动脉夹层手术和非夹层主动脉手术的学习曲线和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同一手术团队经胸骨上段小切口行主动脉夹层和非夹层主动脉手术的围术期资料。根据体外循环时间和主动脉阻断时间,采用累计求和(CUSUM)分析法及拟合曲线分别绘制夹层手术组和非夹层手术组的学习曲线,根据所得曲线的临界点将整个过程分为提高期和熟练期,对比两个阶段的围术期各项指标随时间的变化趋势分析学习曲线,验证临界点是否为度过学习曲线所需的手术例数,并明确熟练掌握胸骨上段小切口主动脉手术后的安全性和近期疗效。结果共107例患者纳入研究,根据完善的术前检查分为两组:主动脉夹层组47例,术式为升主动脉置换+弓部置换+降主动脉支架植入和/或主动脉根部处理;非夹层组60例,术式为主动脉根部手术和/或升主动脉置换。夹层组中男37例、女10例,体外循环时间和主动脉阻断时间的最佳拟合方程分别为y=-0.019x^(3)+0.251x^(2)+28.852x-6.076(x为手术例数,最优拟合系数R^(2)=0.918,P<0.05)和y=-0.015x^(3)-0.093x^(2)+34.799x-27.316(R^(2)=0.92,P<0.05),以27例为界将夹层组分为提高期和熟练期,两阶段术前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熟练期的围术期指标明显优于提高期,该临界点为度过学习曲线所需的手术例数。非夹层主动脉组中男45例、女15例,体外循环时间和主动脉阻断时间的最佳拟合方程分别为y=0.013x^(3)-1.826x^(2)+62.353x+193.189(R^(2)=0.906,P<0.05)和y=0.009x^(3)-1.416x^(2)+49.389x+177.335(R^(2)=0.90,P<0.05),以22例为界将非夹层主动脉组分为提高期和熟练期,两阶段术前基线资料除二次开胸例数[8(36.36%)vs 1(2.63%),P<0.001]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熟练期的围术期指标同样优于提高期,该临界点为度过学习曲线所需的手术例数。经胸骨上段小切口行夹层和非夹层手术在度过学习曲线后安全性和近期疗效好。结论经胸骨上段小切口行主动脉夹层和非夹层主动脉手术过程安全,夹层手术经约30例后可熟练掌握此技术;非夹层主动脉手术经约20例后可熟练掌握,与夹层手术相比学习曲线较短。两组熟练掌握后均可提高术后近期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骨上段小切口 主动脉手术 主动脉夹层 学习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胸骨上段小切口David术在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2
7
作者 董兆芮 李东 +7 位作者 陈磊 吴扬 任崇雷 汪成 陈婷婷 周琪 杨瑞冬 肖苍松 《中国体外循环杂志》 2022年第5期295-298,共4页
目的 总结经胸骨上段小切口保留主动脉瓣的主动脉根部置换术(David手术)在A型主动脉夹层(TAAD)患者中的应用,观察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至2020年本科收治的7例TAAD患者行经胸骨上段小切口David手术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6例(85... 目的 总结经胸骨上段小切口保留主动脉瓣的主动脉根部置换术(David手术)在A型主动脉夹层(TAAD)患者中的应用,观察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至2020年本科收治的7例TAAD患者行经胸骨上段小切口David手术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6例(85.7%),女性1例,年龄(27~55)岁。术前超声测定主动脉瓣中度返流2例,重度5例。术式包括:均经胸骨上段小切口完成手术,其中急诊David+升主、全弓置换+降主动脉支架植入6例,二次开胸David+升主、全弓置换+降主动脉支架植入1例。结果 全部7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术后未发生严重并发症,均顺利康复出院,无30天内死亡。术中体外循环时间(268.0±43.7)min,主动脉阻断时间(209.1±23.8)min,低温停循环时间(36.0±8.7)min。术中最低膀胱温(27.2±2.0)℃。术后患者主动脉瓣无返流5例,轻度返流2例。术后随访(34.7±14.4)月,随访期间无患者需再次手术。结论 对TAAD合并主动脉瓣返流的年轻患者,可采用经胸骨上段小切口David手术处理主动脉根部,其近中期主动脉瓣膜功能良好,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骨上段切口 主动脉夹层 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David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肋间小切口主动脉根部置换手术临床经验 被引量:2
8
作者 赵泽正 董兆芮 +6 位作者 迟海涛 陈磊 王军惠 赵强 郑楠 汪成 肖苍松 《中国体外循环杂志》 2023年第4期219-222,共4页
目的总结本科行经肋间小切口主动脉根部置换(Bentall)手术的临床经验,探讨经肋间小切口Bentall手术的安全性及可靠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3年2月在本科行经肋间小切口Bentall术的4例患者临床资料。术前诊断为主动脉根部瘤+主... 目的总结本科行经肋间小切口主动脉根部置换(Bentall)手术的临床经验,探讨经肋间小切口Bentall手术的安全性及可靠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3年2月在本科行经肋间小切口Bentall术的4例患者临床资料。术前诊断为主动脉根部瘤+主动脉瓣重度关闭不全4例,其中升主动脉扩张1例。全部行经右侧胸骨旁第3肋间切口Bentall术+主动脉根部分流术。结果4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中转正中开胸,无二次开胸探查止血,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无死亡,均康复出院。结论经肋间小切口主动脉手术在技术上是安全可靠的,其手术区域创伤小,术后恢复快,治疗效果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肋间切口 主动脉根部瘤 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主动脉根部置换术 体外循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种心脏移植基因修饰策略及围手术期管理研究进展
9
作者 任明仕 王嵘 +3 位作者 王明岩 张丽月 成楠 吴远斌 《中华移植杂志(电子版)》 CAS 2022年第3期183-189,共7页
异种心脏移植(CXTx)为解决终末期心衰患者心脏移植供器官短缺提供了广阔的发展前景,是缓解供心短缺的可行策略。人源化基因修饰技术的进步为CXTx临床应用翻开了新篇章。CXTx动物模型的建立为解决异种排斥反应探索出一条可行的技术路线,... 异种心脏移植(CXTx)为解决终末期心衰患者心脏移植供器官短缺提供了广阔的发展前景,是缓解供心短缺的可行策略。人源化基因修饰技术的进步为CXTx临床应用翻开了新篇章。CXTx动物模型的建立为解决异种排斥反应探索出一条可行的技术路线,显著延长移植器官存活时间。本文综述近年来异位和原位CXTx的研究进展,并从多项前瞻性临床前研究的数据中筛选出部分相关数据进行分析,探讨CXTx动物模型的构建策略及可能优化的治疗方案,以期为临床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器官移植 异种移植 抗体介导排斥反应 α-1 3-半乳糖基转移酶 基因编辑 补体调节蛋白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