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常温机械灌注技术在离断肢体保存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
作者 贾志博 管延军 +5 位作者 宋翔宇 董阳辉 杨博尧 崔梦一 许文静 彭江 《器官移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24-829,共6页
肢体离断伤在临床工作中较为常见,对离断肢体实施安全有效的保护是肢体再植成功的关键。常温机械灌注技术已经在器官移植领域取得很大突破,可长时间维持器官和组织的活性功能,延长其保存时间,在大动物模型以及临床应用中得到了很好的验... 肢体离断伤在临床工作中较为常见,对离断肢体实施安全有效的保护是肢体再植成功的关键。常温机械灌注技术已经在器官移植领域取得很大突破,可长时间维持器官和组织的活性功能,延长其保存时间,在大动物模型以及临床应用中得到了很好的验证。同时这项技术有望为离断肢体的保存和功能恢复提供新的参考。因此,本文就静态冷保存在离断肢体保存中存在的问题、机械灌注的发展历程、离断肢体常温机械灌注的临床应用现状以及有待解决问题进行综述,并展望其发展方向和临床应用前景,以期推动该技术在临床广泛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断肢体 肢体保存 静态冷保存 常温机械灌注 肢体再植 缺血-再灌注损伤 灌注液 含氧载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源化基因修饰猪红细胞与人血清免疫相容性的体外研究
2
作者 陈蕾佳 崔梦一 +11 位作者 宋翔宇 王恺 贾志博 杨鎏璞 董阳辉 左浩辰 杜嘉祥 潘登科 许文静 任洪波 赵亚群 彭江 《器官移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15-421,共7页
目的 探讨野生型(WT)、四基因修饰(TKO/hCD55)和六基因修饰(TKO/hCD55/hCD46/hTBM)猪红细胞与人血清的免疫相容性和免疫差异。方法 收集20名不同血型志愿者的血液,将WT、TKO/hCD55和TKO/hCD55/hCD46/hTBM猪红细胞、ABO-相容(ABO-C)及ABO... 目的 探讨野生型(WT)、四基因修饰(TKO/hCD55)和六基因修饰(TKO/hCD55/hCD46/hTBM)猪红细胞与人血清的免疫相容性和免疫差异。方法 收集20名不同血型志愿者的血液,将WT、TKO/hCD55和TKO/hCD55/hCD46/hTBM猪红细胞、ABO-相容(ABO-C)及ABO-不相容(ABO-I)人红细胞分别暴露于不同血型人血清中,检测血凝集、抗原抗体结合(IgG、IgM)水平和补体依赖细胞毒性,评估2种基因修饰猪红细胞与人血清的免疫相容性。结果 ABO-C组未出现明显凝集;WT组和ABO-I组凝集水平高于TKO/hCD55组和TKO/hCD55/hCD46/hTBM组(均为P<0.001)。WT组猪红细胞裂解水平高于ABO-C组、TKO/hCD55组和TKO/hCD55/hCD46/hTBM组;ABO-I组猪红细胞裂解水平高于TKO/hCD55组、TKO/hCD55/hCD46/hTBM组(均为P<0.01)。TKO/hCD55组猪红细胞IgM和IgG结合水平均低于WT组和ABO-I组;TKO/hCD55/hCD46/hTBM组猪红细胞IgG和IgM结合水平低于WT组,IgG低于ABO-I组(均为P<0.05)。结论基因修饰猪红细胞的免疫相容性优于野生型猪,并接近于ABO-C,人源化猪红细胞在血资源奇缺时可考虑作为血液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血 异种移植 基因修饰猪 异种抗原 红细胞 抗原抗体结合 凝集 补体依赖细胞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硅酸盐生物活性玻璃纤维对磷酸钙骨水泥性能的影响
3
作者 卢雨征 熊英杰 +11 位作者 单验博 叶健廷 武艳斌 宋继鹏 张垚 林万程 瓮琪瑞 程萱 孟昊业 许文静 彭江 丁立祥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8期5994-6002,共9页
背景:磷酸钙骨水泥的力学性能差、成骨能力弱等问题阻碍了其进一步发展。硅酸盐生物活性玻璃因具有良好的生物活性及成骨能力而备受青睐,同时其纤维结构能够加强材料的力学强度。目的:探究硅酸盐生物活性玻璃纤维复合磷酸钙骨水泥的力... 背景:磷酸钙骨水泥的力学性能差、成骨能力弱等问题阻碍了其进一步发展。硅酸盐生物活性玻璃因具有良好的生物活性及成骨能力而备受青睐,同时其纤维结构能够加强材料的力学强度。目的:探究硅酸盐生物活性玻璃纤维复合磷酸钙骨水泥的力学性能、生物相容性及成骨效果。方法:将不同质量百分比(0%,10%,20%)的硅酸盐生物活性玻璃纤维分别加入磷酸钙骨水泥固相中,与液相混合后固化48 h,得到磷酸钙骨水泥与硅酸盐生物活性玻璃纤维复合磷酸钙骨水泥,表征骨水泥的力学性能、凝固时间及离子析出情况。将3组骨水泥浸提液分别与MC3T3-E1细胞共培养,通过CCK-8检测、活死染色、鬼笔环肽染色评估材料的细胞相容性;成骨诱导后,通过碱性磷酸酶染色、茜素红染色、RUNX2免疫荧光染色及RT-PCR检测评估材料的成骨诱导能力。结果与结论:①随着硅酸盐生物活性玻璃纤维含量的增加,骨水泥的抗压强度与抗弯强度均升高,凝固时间延长;将骨水泥浸泡于模拟体液中均可检测到硅离子、钙离子、磷离子析出,并且随着硅酸盐生物活性玻璃纤维含量的增加,骨水泥释放的硅离子、磷离子质量浓度升高,钙离子质量浓度降低;②活死染色、鬼笔环肽染色结果显示,硅酸盐生物活性玻璃纤维复合磷酸钙骨水泥对MC3T3-E1细胞无毒性作用;CCK-8检测结果显示,硅酸盐生物活性玻璃纤维复合磷酸钙骨水泥可促进MC3T3-E1细胞的增殖;③随着骨水泥中硅酸盐生物活性玻璃纤维含量的增加,MC3T3-E1细胞的碱性磷酸酶活性及细胞外钙沉积均增加,RUNX2蛋白表达增加,碱性磷酸酶、骨钙素、骨桥蛋白、RUNX2 mRNA表达增加;④结果表明,硅酸盐生物活性玻璃纤维可增强磷酸钙骨水泥的力学性能与成骨诱导能力,其中以20%硅酸盐生物活性玻璃纤维的效果更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缺损 骨水泥 硅酸盐生物活性玻璃 磷酸钙骨水泥 骨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注射型磷酸镁自固化骨水泥修复大鼠股骨髁骨缺损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熊英杰 叶健廷 +12 位作者 王鹏 孙小涵 孟昊业 林万程 单验博 卢雨征 刘修志 关聪聪 武艳斌 王鑫 许文静 彭江 杨民 《解放军医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655-661,684,共8页
背景在过去几十年中,各种合成骨支架已被开发并应用于骨缺损。然而由于较差的降解性能或骨诱导能力,无法被广泛应用。磷酸镁骨水泥(magnesium phosphate cement,MPC)由于其出色的性能近年来备受人们关注。目的探究可注射型磷酸镁骨水泥... 背景在过去几十年中,各种合成骨支架已被开发并应用于骨缺损。然而由于较差的降解性能或骨诱导能力,无法被广泛应用。磷酸镁骨水泥(magnesium phosphate cement,MPC)由于其出色的性能近年来备受人们关注。目的探究可注射型磷酸镁骨水泥的生物相容性及其修复股骨髁骨缺损的效果。方法使用酸碱反应制备磷酸镁骨水泥;采用万能试验机和称重法检测MPC的力学强度和可注射性,通过维卡仪测定MPC的凝固时间,采用扫描电镜对材料进行表征。采用CCK-8法和活死染色检测MPC的细胞相容性;MPC修复大鼠股骨髁直径2.5 mm骨缺损。实验分组按植入物的不同分为空白组、磷酸钙骨水泥(calcium phosphate cement,CPC)组、硫酸钙骨水泥(calcium sulfate cement,CS)组、磷酸镁骨水泥组,每组6只8周龄SD大鼠。术后4周、8周取材,对大鼠股骨髁标本进行微型计算机断层扫描(micro computed tomography,Micro-CT)分析,评估缺损区骨再生情况;标本切片后行HE染色、Masson三色染色,观察各组缺损区骨再生情况。结果成功制备出可注射型磷酸镁自固化骨水泥。MPC抗压强度为(36.25±0.72)MPa,可注射性为98.87%±0.29%,凝固时间为(15.16±0.32)min。扫描电镜结果显示,水化产物MgKPO_(4)·6H_(2)O表现为层片状,堆积紧密。CCK-8和死活染色结果显示,与空白组相比,MC3T3-E1细胞在MPC组高浓度浸提液中的活力略有下降;Micro-CT扫描结果显示,MPC、CS和CPC均未引起明显的感染现象,三者表现出明显不同的降解速度。组织学分析结果显示,各组支架植入大鼠股骨髁后,均无明显的炎症反应,骨组织未出现坏死。结论MPC具有良好的可注射性、力学强度和生物相容性,在骨修复过程中表现出更为合适的可降解性能,可用于修复SD大鼠股骨髁骨缺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镁 骨缺损修复 骨水泥 骨组织工程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型单皮质外固定架的研制和生物力学研究
5
作者 刘帅洋 胡成栋 +3 位作者 孟昊业 周皓 彭绍泽 彭江 《解放军医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116-1122,1138,共8页
背景 传统外固定架骨钉贯穿皮肤和骨质,细菌可沿钉道侵入,导致皮下组织感染和骨髓炎,是外固定架常见的并发症。目的 设计研发一种避免钉道贯通骨髓腔的新型单皮质外架,并对其进行生物力学和结构稳定性评价。方法 对新型单皮质外架、单... 背景 传统外固定架骨钉贯穿皮肤和骨质,细菌可沿钉道侵入,导致皮下组织感染和骨髓炎,是外固定架常见的并发症。目的 设计研发一种避免钉道贯通骨髓腔的新型单皮质外架,并对其进行生物力学和结构稳定性评价。方法 对新型单皮质外架、单边式外架、钳夹式外架分别进行力学测试,分析抗弯曲、抗疲劳、压缩和扭转刚度。结果 三种外架总体轴向刚度基本一致[单皮质组(88.931±35.302) N/mm、单边式组(88.830±32.651) N/mm、钳夹式组(73.352±32.470) N/mm,P>0.05];单边式外架总体扭转刚度为(0.634±0.225) Nm/°,强于单皮质外架的(0.494±0.156) Nm/°(P=0.042)和钳夹式外架的(0.455±0.141) Nm/°(P=0.010);单皮质外架与单边式外架有相同的抗侧弯能力[(5.801±1.623) mm vs (6.104±1.902) mm,P>0.05],且均强于钳夹式外架的(9.365±2.330) mm(P<0.01);三种外架具有同等抗疲劳能力[平均位移分别为(3.775±0.113) mm、(3.774±0.092) mm、(3.892±0.216) mm,P>0.05]。结论 单皮质外架生物力学性能稍弱于单边式外架、强于钳夹式外架,对于非承重部位固定,单皮质外架显示出足够的刚度,可满足临床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固定架 骨折 创伤 生物力学 单皮质外固定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公众对异种肾移植接受度的预测模型构建及验证 被引量:2
6
作者 杨树军 卫浩 +3 位作者 彭江 崔梦一 尚攀峰 孙圣坤 《器官移植》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2-111,共10页
目的通过构建和验证基于异种移植调查问卷的预测模型,探讨中国公众对异种肾移植的态度。方法使用问卷星平台对中国公众进行方便抽样调查,分析公众对异种肾移植的接受度及影响因素。使用随机分配法将所有纳入的问卷(2280份)按7∶3分为训... 目的通过构建和验证基于异种移植调查问卷的预测模型,探讨中国公众对异种肾移植的态度。方法使用问卷星平台对中国公众进行方便抽样调查,分析公众对异种肾移植的接受度及影响因素。使用随机分配法将所有纳入的问卷(2280份)按7∶3分为训练集和验证集,构建预测模型并进行验证。结果共纳入2280份调查问卷,公众对于异种肾移植的接受度为71.3%。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婚姻状况、居住地区、医保状况、宗教信仰、是否素食主义、异种肾移植知晓情况、是否肾移植等待者是公众能否接受异种肾移植的独立影响因素(均为P<0.05)。训练集预测模型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773,验证集预测模型的AUC为0.785,训练集和验证集校准曲线均提示预测模型有较好的预测价值,决策曲线分析(DCA)均提示模型预测效能较好。结论中国公众对于异种肾移植的接受度相对较高且存在较大提升空间。基于问卷调查所构建的预测模型预测效能较好,为今后的研究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器官移植 器官短缺 异种移植 肾移植 预测模型 列线图 基因修饰猪 接受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动静态培养软骨源性微组织的细胞行为及软骨形成能力
7
作者 刘伟 蒋洪宇 +10 位作者 陈嘉杰 高宇阳 管延军 贾志博 焦颖 华真 蒋格涵 何莹 汪爱媛 彭江 亓建洪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5期4022-4026,共5页
背景:与传统二维培养相比,三维培养软骨微组织具有更大的优势,但仍需进一步探索更有利的三维培养方式。目的:评价2种三维培养方式下微组织的细胞行为及促软骨形成能力。方法:通过化学脱细胞方法和组织粉碎方法制备软骨源性微载体,采用DN... 背景:与传统二维培养相比,三维培养软骨微组织具有更大的优势,但仍需进一步探索更有利的三维培养方式。目的:评价2种三维培养方式下微组织的细胞行为及促软骨形成能力。方法:通过化学脱细胞方法和组织粉碎方法制备软骨源性微载体,采用DNA定量和核染色验证脱细胞是否成功,通过组织学染色观察脱细胞前后基质保留情况,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CCK-8方法对微载体进行表征;通过三维静态培养法和三维动态培养法将软骨源性微载体与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结合构建软骨源性微组织,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活死染色、RT-qPCR等手段检测两组微组织的细胞活力及成软骨能力。结果与结论:①成功制备软骨源性微载体,与脱细胞前相比,脱细胞后DNA含量显著降低(P<0.001);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微载体表面有胶原包绕,保持天然软骨细胞外基质特征;CCK-8法检测表明微载体无细胞毒性且能够促进细胞增殖;②扫描电子显微镜及活死染色结果显示,相比三维静态组,三维动态组微组织细胞具有更舒展的形态,细胞与细胞间、细胞与基质间、基质与基质间形成广泛的连接;③RT-qPCR结果表明两组微组织SOX9、蛋白聚糖、Ⅱ型胶原表达在培养7 d或14 d时均增高;14 d时三维动态组各基因相对表达量均显著高于三维静态组(P<0.05);21 d时三维静态组各基因表达均显著高于三维动态组(P<0.001);④结果表明,与三维静态培养微组织相比,三维动态培养微组织可在更短时间实现软骨相关基因的高表达,显示出更好的细胞活性和成软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软骨损伤 组织工程 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 微组织 三维动态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三角锁定钢板治疗不稳定性股骨颈骨折的有限元分析
8
作者 徐成 王凯旋 +3 位作者 周皓 熊逗 张浩 李建涛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575-575,共1页
目的通过三维有限元方法,分析评价作者团队设计的新型三角锁定钢板(triangular locking plate,TLP)与动态髋螺钉(DHS)、空心螺钉(CCS)、股骨颈动力交叉钉系统(FNS)在生理负载条件下固定Pauwels型Ⅲ股骨颈骨折的生物力学性能。方法选取1... 目的通过三维有限元方法,分析评价作者团队设计的新型三角锁定钢板(triangular locking plate,TLP)与动态髋螺钉(DHS)、空心螺钉(CCS)、股骨颈动力交叉钉系统(FNS)在生理负载条件下固定Pauwels型Ⅲ股骨颈骨折的生物力学性能。方法选取1名健康受试者的股骨CT数据进行三维重建,Pauwels型Ⅲ股骨颈骨折造模,装配DHS、CCS、FNS及TLP,建立有限元模型,对于每一组内固定,建立了4个有限元模型,以模拟4种作用在股骨近端的生理负载条件(分别是静态行走、静态爬楼,动态行走及动态爬楼),并预测内植物应力、骨折断端偏移量及系统刚度,以评价不同内植物固定的稳定性。结果无论何种生理载荷条件下,TLP组骨折断端的偏移量均为最小,整体轴向刚度、扭转刚度方面,TLP组均高其他内固定,提示TLP具有较好的稳定性。4种生理载荷条件下,TLP的最大应力与FNS相近,具有较低的失效风险。结论与其他固定方式相比,TLP具有增强内固定稳定性的生物力学优势,同时TLP具有较低的内固定失效风险。本研究可能为骨科内植物设计优化提供宝贵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折断端 健康受试者 股骨颈骨折 锁定钢板 DHS 空心螺钉 生物力学 三维重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文献计量学的异种器官移植可视化分析(2014-2023)
9
作者 杨树军 卫浩 +2 位作者 彭江 尚攀峰 孙圣坤 《器官移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16-823,共8页
目的分析我国异种器官移植领域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方法检索2014年1月1日至2023年12月31日中国知网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和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收录的有关异种器官移植研究的中文和英文文献,应用CiteSpace软件和R语言... 目的分析我国异种器官移植领域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方法检索2014年1月1日至2023年12月31日中国知网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和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收录的有关异种器官移植研究的中文和英文文献,应用CiteSpace软件和R语言从发文量、关键词、期刊来源分布、核心作者合作网络、主要研究机构、重点文献被引等方面对该领域的研究情况、热点话题以及研究前沿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我国学者共发表中文文章684篇及英文文章共624篇,发文量稳居世界前2水平。我国学者发文量前3的中文杂志为《器官移植》《实用器官移植电子杂志》《中国实验动物学报》,发文量前3的英文杂志为Xenotransplantation、Frontiers in Immunology、Scientific Reports。中文发文前5的作者为潘登科、蔡志明、牟丽莎、李霄、窦科峰;英文发文前5的中国作者分别为牟丽莎、蔡志明、戴一凡、王毅、潘登科。中文高频关键词为异种器官移植、免疫排斥、移植、异种、动物模型、异种骨、肝移植、基因编辑、肾移植、烧伤及骨移植;英文高频关键词为expression、xenotransplantation、cells、transplantation、survival。结论近年来我国异种器官移植领域已有一定研究基础并且在世界范围内有较高的影响力,涉及的学科多种多样,研究内容广泛,但各机构间合作较少,今后应增加跨区域、跨学科交流协作,加强资源共享和资源整合才能使该领域更加迅速稳定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种移植 文献计量学 CiteSpace 可视化分析 基因修饰猪 排斥反应 感染 免疫抑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单皮质外固定架与单边式外固定架的有限元分析
10
作者 刘帅洋 胡成栋 +3 位作者 孟昊业 周皓 刘镕珲 彭江 《医疗卫生装备》 CAS 2024年第11期32-38,共7页
目的:通过有限元分析方法比较新型单皮质外固定架与单边式外固定架在不同载荷模式下的生物力学性能。方法:首先,使用Mimics软件根据CT数据图像重建胫骨模型,并通过Geomagic Wrap软件对该模型进行加工修饰处理。其次,使用Solidworks软件... 目的:通过有限元分析方法比较新型单皮质外固定架与单边式外固定架在不同载荷模式下的生物力学性能。方法:首先,使用Mimics软件根据CT数据图像重建胫骨模型,并通过Geomagic Wrap软件对该模型进行加工修饰处理。其次,使用Solidworks软件建立新型单皮质外固定架和单边式外固定架的3D模型,在胫骨模型中制作骨折缺损,并将外固定架与胫骨骨折模型进行装配。最后,使用ABAQUS软件进行网格划分,并对装配体分别施加轴向压缩、扭转、弯曲载荷,观察其应力分布和骨折断端位移情况,评估2种外固定架的生物力学性能。结果:新型单皮质外固定架模型在3种不同载荷下的钉-骨界面平均应力和最大应力均低于单边式外固定架模型。新型单皮质外固定架的针-骨接触面的应力分布小于单边式外固定架。新型单皮质外固定架的抗扭转能力优于单边式外固定架,抗轴向压缩、抗弯曲能力小于单边式外固定架。结论:新型单皮质外固定架生物力学稳定性稍弱于单边式外固定架,但对于临时固定使用显示出足够的稳定性,同时载荷分配更合理,发生断钉和胫骨针道周围骨折以及骨针松动的可能性低于单边式外固定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骨折 单皮质外固定架 单边式外固定架 有限元分析 生物力学 外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械灌注技术在脑组织缺血保护中的应用及展望
11
作者 宋翔宇 贾志博 +3 位作者 崔梦一 陈蕾佳 彭江 赵亚群 《解放军医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1期96-99,F0003,共5页
机械灌注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心脏、肝、肺、肾和脑等器官的保护,在脑组织保护方面主要用于心脏血管相关手术、失血、栓塞等原因引起的脑组织缺血损伤的辅助治疗。机械灌注技术能够及时恢复缺血性脑组织血供或提供低温环境降低脑组织代谢,... 机械灌注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心脏、肝、肺、肾和脑等器官的保护,在脑组织保护方面主要用于心脏血管相关手术、失血、栓塞等原因引起的脑组织缺血损伤的辅助治疗。机械灌注技术能够及时恢复缺血性脑组织血供或提供低温环境降低脑组织代谢,可以减少脑组织神经元以及脑组织结构的损伤和破坏,提高患者生命质量。脑组织机械灌注方式种类多样,哪种可作为最佳脑组织保护策略仍未达成有效共识,但并不影响该技术的临床应用。机械灌注技术对组织器官和生命整体的保护具有巨大潜力,未来希望创建更好的脑机械灌注技术平台,以应对各种缺血导致的脑组织损伤情况。同时,也可将其应用于各种严重创伤引起的血液循环停滞致脑组织损伤患者,在更大程度上救治当前常规治疗方案无法救治的脑组织损伤病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灌注技术 脑血管损伤 脑缺氧缺血 缺血性脑卒中 再灌注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临床输血的新希望:基于基因编辑猪的异种输血
12
作者 崔梦一 陈蕾佳 +8 位作者 李渊源 王恺 陈胜峰 杨博尧 宋翔宇 贾志博 左浩辰 许文静 彭江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24年第5期607-612,共6页
虽然基于人类血液的血库能够为人们提供及时有效的输血,但因其来源受到诸多限制,科学研究从未放弃寻找新的血液来源。随着转基因技术的应用和基因编辑猪的成功培育,将基因编辑猪血液作为临床输血的潜在来源已引起广泛关注,现已有临床前... 虽然基于人类血液的血库能够为人们提供及时有效的输血,但因其来源受到诸多限制,科学研究从未放弃寻找新的血液来源。随着转基因技术的应用和基因编辑猪的成功培育,将基因编辑猪血液作为临床输血的潜在来源已引起广泛关注,现已有临床前研究探索基因编辑猪红细胞输注于灵长类动物体内的可行性。本文探讨了基因编辑猪红细胞体内异种输血相关研究及未来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种输血 基因编辑猪 免疫排斥反应 猪红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走向临床的异种器官移植 被引量:2
13
作者 孙圣坤 杨树军 +3 位作者 卫浩 杨海宏 卢静 彭江 《器官移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00-206,共7页
器官移植是治疗终末期器官衰竭的最佳方案,但器官短缺是全球性的问题,限制了器官移植的进一步发展。最新的研究表明,基因修饰猪可能很快成为临床器官移植供体的现实替代来源。异种移植可能是解决器官短缺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2021年以来... 器官移植是治疗终末期器官衰竭的最佳方案,但器官短缺是全球性的问题,限制了器官移植的进一步发展。最新的研究表明,基因修饰猪可能很快成为临床器官移植供体的现实替代来源。异种移植可能是解决器官短缺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2021年以来,全世界完成了2例活体异种器官移植、6例脑死亡异种器官移植,并启动了异种肾移植的Ⅰ期临床试验,取得了超出预期的结果。因此,本文在回顾、分析近几年活体及脑死亡受者异种移植临床试验结果的基础上,讨论与异种移植临床研究相关的科学、技术和伦理问题,希望为我国异种器官移植临床研究提供借鉴,促进临床异种移植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种移植 器官移植 基因修饰猪 非人灵长类动物 免疫抑制 生理性匹配 跨物种感染 伦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源化六基因编辑猪红细胞治疗恒河猴急性失血性休克的疗效观察
14
作者 贾志博 崔梦一 +10 位作者 王恺 杜嘉祥 董阳辉 宋翔宇 陈蕾佳 杨博尧 陈胜峰 彭熙为 许文静 潘登科 彭江 《解放军医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4期397-404,共8页
背景临床上血液制品短缺是一项世界难题,猪红细胞与人类红细胞有诸多相似之处,有望解决这一难题。目的将人源化基因编辑猪(GTKO/β4GalNT2KO/CMAHKO/hCD55/hCD46/hTBM)的红细胞输注至非人灵长类动物恒河猴体内,探讨异种输血的可能性。... 背景临床上血液制品短缺是一项世界难题,猪红细胞与人类红细胞有诸多相似之处,有望解决这一难题。目的将人源化基因编辑猪(GTKO/β4GalNT2KO/CMAHKO/hCD55/hCD46/hTBM)的红细胞输注至非人灵长类动物恒河猴体内,探讨异种输血的可能性。方法采用盐水介质交叉配血法,检测六基因编辑猪红细胞(6GE-pRBC)与恒河猴的血液凝集情况。通过IgG、IgM结合实验和补体介导的细胞毒性实验验证异种输血安全性,从恒河猴体内抽取25%血容量血液后输注等量的异硫氰酸荧光素标记6GE-pRBC,通过流式细胞分析术监测在其体内的存活状态,并定期采集受体血液样本验证异种输血的有效性,观察6GE-pRBC输注治疗失血性休克恒河猴的可能性。结果6GE-pRBC与恒河猴主次侧交叉配血试验均为阴性;其基因表型鉴定符合预期结果;恒河猴血清与6GE-pRBC的IgG、IgM结合实验结果显示IgG(3.35%)、IgM(4.13%)表达量较低;6GE-pRBC的补体介导细胞毒作用(CDC)显著低于野生猪红细胞(P<0.0001)。输血后60 h 6GEpRBC在恒河猴体内仍存活;血细胞比容失血后为28.6%,60 h升高至35%;血红蛋白含量失血后为92 g/L,60 h升高至116 g/L并维持于失血前正常水平。结论6-GE-pRBC输注给恒河猴在一定时间内能有效地纠正恒河猴休克症状,且未发现免疫排斥反应。随着基因编辑技术不断创新,基因编辑猪红细胞有望替代人红细胞治疗人类急性失血性休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种输血 人源化编辑猪 猪红细胞 恒河猴 免疫排斥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源化基因修饰猪血红细胞常温机械灌注技术对人断肢的保护作用
15
作者 董阳辉 宋翔宇 +7 位作者 杨鎏璞 贾志博 陈蕾佳 陈恒 杨占程 左浩辰 许文静 彭江 《器官移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64-771,共8页
目的探讨人源化基因修饰猪血红细胞常温机械灌注对人离断肢体的保存作用。方法采用人源化基因修饰猪血红细胞灌注人离断肢体6 h。每小时取灌注液检测血氧分压、Na^(+)、K^(+)、Ca^(2+)、pH值、葡萄糖、乳酸及肌酸激酶水平,取浅层屈肌检... 目的探讨人源化基因修饰猪血红细胞常温机械灌注对人离断肢体的保存作用。方法采用人源化基因修饰猪血红细胞灌注人离断肢体6 h。每小时取灌注液检测血氧分压、Na^(+)、K^(+)、Ca^(2+)、pH值、葡萄糖、乳酸及肌酸激酶水平,取浅层屈肌检测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2、IL-1变化。灌注0 h、6 h取适量前臂浅层屈肌,进行病理学检查,观察骨骼肌细胞间隙及糖原消耗情况。每2 h取适量前臂血管,检测血管内皮细胞凋亡情况。灌注开始前及灌注6 h行X线造影,观察指端末梢血管充盈度。结果灌注过程中氧分压处于正常范围。Na^(+)在1 h出现高峰,达到138.7 mmol/L,之后波动于正常范围;K^(+)在2 h出现高峰,为6.08 mmol/L,之后下降,波动于正常范围;Ca^(2+)在4 h达高峰,为1.03 mmol/L。葡萄糖在灌注开始时逐渐降低,灌注2 h时达最低值17.7 mmol/L,之后维持动态平衡。pH值在灌注6 h降低为7.28,乳酸水平在灌注1 h时升高,达到9.6 mmol/L,之后逐渐呈下降趋势。肌酸激酶水平从灌注开始升高,于2 h到达高峰,为20030 U/L,之后下降,在灌注结束时保持稳定。灌注结束肌纤维形态正常,肌纤维间隙略有增大,骨骼肌糖原未见明显蓄积。灌注0 h时血管内皮凋亡细胞数量较多,6 h时凋亡细胞数量减少。灌注0 h时血管充盈明显,6 h时指间部分血管充盈程度减低。结论人源化基因修饰猪血红细胞常温机械灌注人断肢能持续稳定的供能供氧,保持灌注液离子酸碱度平衡,维持细胞正常代谢,对离断肢体有一定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温机械灌注 基因修饰猪 红细胞 离断肢体 缺血-再灌注损伤 炎症因子 酸碱度 乳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D打印磷酸钙涂层多孔镁金属支架的力学性能和生物相容性评估 被引量:2
16
作者 叶健廷 缪铂尊 +13 位作者 熊英杰 孟昊业 单验博 孙小涵 卢雨征 武艳斌 林万程 关聪聪 刘修志 王鑫 许文静 袁广银 彭江 周成福 《解放军医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17-423,共7页
背景负重部位骨松质的大面积缺损修复是临床中一个待解决的难题,多孔镁金属结合磷酸钙(Ca-P)生物活性涂层有望克服这一难题,但缺乏相应力学和生物相容性评价。目的评价Ca-P涂层多孔镁金属支架的力学性能和生物相容性。方法采用选择性激... 背景负重部位骨松质的大面积缺损修复是临床中一个待解决的难题,多孔镁金属结合磷酸钙(Ca-P)生物活性涂层有望克服这一难题,但缺乏相应力学和生物相容性评价。目的评价Ca-P涂层多孔镁金属支架的力学性能和生物相容性。方法采用选择性激光熔化3D打印工艺制备多孔镁金属支架,通过化学转化法在多孔纯镁金属支架表面制备Ca-P生物活性涂层,与无涂层镁金属支架做对比。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能量色散X射线能谱对材料涂层的形貌、成分进行表征;通过压缩力学实验绘制应力-应变曲线,并计算支架屈服强度和弹性模量。采用CCK-8法、活死染色和细胞黏附等手段检测多孔镁金属支架的生物相容性。结果制备Ca-P涂层多孔镁金属支架;扫描电子显微镜和能量色散X线能谱结果显示多孔镁金属支架内部镁颗粒呈现出融合体状;Ca-P涂层由花瓣状晶粒以一定的取向相互堆叠而成,与基体无缝隙紧密结合。力学性能测试显示,Ca-P涂层多孔镁金属支架抗压强度高于无涂层支架[(35.3±0.7)Mpa vs(31.0±1.0)Mpa,P=0.003,n=3],杨氏模量高于无涂层支架[(656.0±8.7)Mpa vs(623.0±7.0)Mpa,P=0.007,n=3];生物相容性结果显示,相比空白组,Ca-P涂层支架有显著促增殖作用,无涂层支架有显著抑制作用。结论相比无涂层多孔镁金属支架,Ca-P涂层多孔镁金属支架力学性能优,生物相容性好,可用于负重部位骨松质缺损的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打印 选择性激光熔化 多孔镁金属支架 磷酸钙生物涂层 力学性能 生物相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胞外基质修饰的电纺纤维对施万细胞及神经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1
17
作者 管延军 许文静 +9 位作者 张健 李超超 孟繁琪 杨博尧 张铁元 任致奇 刘修志 仪鹏朝 王玉 彭江 《解放军医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328-333,共6页
背景组织工程周围神经再生材料聚焦于还原周围神经再生微环境,传统聚己内酯-丝素静电纺丝材料可模拟周围神经基质的拓扑线索,但缺乏再生相关生物位点。目的将施万细胞外基质与静电纺丝材料结合,在物理和生物信息两个方面重现周围神经再... 背景组织工程周围神经再生材料聚焦于还原周围神经再生微环境,传统聚己内酯-丝素静电纺丝材料可模拟周围神经基质的拓扑线索,但缺乏再生相关生物位点。目的将施万细胞外基质与静电纺丝材料结合,在物理和生物信息两个方面重现周围神经再生微环境,研究复合材料对神经纤维再生以及施万细胞的影响。方法进行大鼠原代施万细胞提取、纯化与增殖培养;将聚己内酯与丝素共纺获取取向性电纺材料,将纯化的施万细胞种植在材料上并利用抗坏血酸刺激细胞外基质分泌,利用Triton X-100和氨水进行脱细胞处理,得到无细胞的复合材料。通过扫描电镜以及免疫荧光化学染色手段对材料进行表征。验证复合材料组装成功后,将大鼠背根神经节组织种植于复合材料表面,单纯取向材料作为对比;背根神经节生长7 d后,免疫荧光染色评估轴突生长速度以及施万细胞迁移能力。结果成功提取、纯化施万细胞并增殖。电镜与免疫荧光结果证明施万细胞外基质成功与电纺纳米纤维复合,且保留取向纤维的形貌;脱细胞处理后仅残留少量DNA[(2.398±0.2329)ng/mg]。背根神经节轴突在复合材料表面的延伸长度显著大于单纯支架材料[(1503±147.4)μm vs(567.7±34.63)μm,P<0.0001]。施万细胞在复合材料的迁移距离大于轴突的延伸[(2073±112.9)μm vs(1503±147.4)μm,P=0.0056]。结论施万细胞外基质与静电纺丝材料结合的策略可以支持背根节轴突的快速生长,且支持施万细胞的快速迁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围神经损伤 静电纺丝 细胞外基质 神经导管 组织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例离断肢体建立异种交叉循环的初步观察 被引量:1
18
作者 陈胜峰 杨博尧 +10 位作者 管延军 张铁元 贾志博 宋翔宇 李渊源 杨亚龙 徐风华 赵建文 许文静 张建政 彭江 《解放军医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38-42,共5页
背景异种交叉循环在器官保存领域的应用已取得一定的成果,但其在肢体组织保存方面效果仍未明确。目的探究异种交叉循环术保存断足的效果。方法将因骨肉瘤行截肢手术的断肢再次处理,自踝关节上方约5 cm截断,随后将不含肿瘤的断足主要血... 背景异种交叉循环在器官保存领域的应用已取得一定的成果,但其在肢体组织保存方面效果仍未明确。目的探究异种交叉循环术保存断足的效果。方法将因骨肉瘤行截肢手术的断肢再次处理,自踝关节上方约5 cm截断,随后将不含肿瘤的断足主要血管连接至巴马猪股动脉和股静脉,通过趾尖血氧饱和度、趾尖脉率、全血细胞计数和断足肌肉组织形态评估保存效果。结果成功实施了异种交叉循环术,维持断足肌肉组织正常形态超过4 h。趾尖血氧饱和度64%~99%,趾尖脉率45~106/min。白细胞计数(13.3~19.7)×10^(9)/L,淋巴细胞计数(2.1~4.36)×10^(9)/L,血小板计数(242~1534)×10^(9)/L。0 h和4 h断足肌纤维形态正常,8 h断足肌纤维排列紊乱,失去部分组织形态。0 h肌间隙血管未充盈,4 h肌间隙血管有红细胞通过,8 h肌间隙血管内形成血栓。结论异种交叉循环术可维持断足肌肉组织正常形态超过4 h,但如何减少免疫排斥反应仍需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断肢体 异种交叉循环 巴马猪 断肢再植 免疫排斥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创伤性脑损伤影响骨折愈合的研究进展
19
作者 张倩 焦振瑞 +6 位作者 朱秋亦 常玉婷 何莹 张春丽 翁土军 赵彦涛 胡理 《中国骨与关节杂志》 CAS 2024年第12期1046-1050,共5页
骨折是一种常见的创伤,可以由各种原因引起,包括意外伤害、运动损伤、跌倒和骨质疏松等[1]。大多数骨折可以通过正确的治疗和管理得到愈合,但仍然有一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骨折不愈合的情况,其发生率通常为1%~10%[2]。虽然骨折不愈合的发... 骨折是一种常见的创伤,可以由各种原因引起,包括意外伤害、运动损伤、跌倒和骨质疏松等[1]。大多数骨折可以通过正确的治疗和管理得到愈合,但仍然有一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骨折不愈合的情况,其发生率通常为1%~10%[2]。虽然骨折不愈合的发生率相对较低,但会增加治疗的复杂性,延长康复时间,甚至可能需要额外手术的介入,给患者带来极大痛苦[3]。因此,对于医疗专业人员来说,有效管理骨折不愈合是非常重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损伤 创伤性 骨折愈合 垂体激素类 炎症 综述
原文传递
六基因编辑猪-食蟹猴异种肾移植围手术期监测初步报道 被引量:6
20
作者 杨树军 卫浩 +13 位作者 许勇 王恒恩 宋翔宇 贾志博 彭江 崔梦一 杨博尧 陈蕾佳 郭爱桃 张小丽 潘登科 杜嘉祥 尚攀峰 孙圣坤 《器官移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521-528,共8页
目的探讨六基因编辑猪-非人灵长类动物异种肾移植模型的构建。方法将人源化基因编辑猪(GTKO/β4GalNT2KO/CMAHKO/hCD55/hCD46/hTBM)的肾脏移植给食蟹猴,观察受体存活情况及恢复血流灌注后肾脏情况。定期监测肾脏实质回声、血流变化及大... 目的探讨六基因编辑猪-非人灵长类动物异种肾移植模型的构建。方法将人源化基因编辑猪(GTKO/β4GalNT2KO/CMAHKO/hCD55/hCD46/hTBM)的肾脏移植给食蟹猴,观察受体存活情况及恢复血流灌注后肾脏情况。定期监测肾脏实质回声、血流变化及大小;进行血常规、肾功能检测及电解质检测;监测尿液、粪便及体质量动态变化。食蟹猴生命终点取移植肾、心脏、肝脏、脾脏、肺脏、盲肠行病理学检查。结果受体术后7 d死亡。恢复血流后,肾脏灌注良好,器官质地柔软,色泽正常。受体生命终点时见肾脏腹侧有少量脓性分泌物附着,明显充血肿大,呈“大红肾”外观。术后随时间延长,肾实质回声增高,血流减少,皮质逐渐增厚,肾周及腹腔有少量积液。受体术后外周血红细胞、血红蛋白、白蛋白及血小板进行性下降,血清肌酐在术后7 d升高至308μmol/L,K^(+)变化不大。术后即有淡黄色尿液排出,术后3 h内即恢复饮食及饮水并排淡黄色成形大便1次。术后1 d内尿液颜色逐渐变淡红至恢复正常,尿常规检测结果相符。术后2 d晨起排褐色血便2次,量较多,予以奥美拉唑进行抑酸治疗,至术后4 d大便恢复正常。β2-微球蛋白在术后7 d增至0.75 mg/L。体质量增加1.7 kg。尸检病理学检查发现移植肾间质水肿出血,大量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浸润,小动脉壁及动脉腔内淋巴细胞浸润,有动脉炎改变;盲肠间质有淋巴细胞浸润;脾脏组织有淤血表现;其余器官未见明显异常改变。结论人源化基因编辑猪-非人灵长类动物异种肾移植模型构建获得初步成功,术后受体存活时间达1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种移植 肾移植 基因编辑猪 食蟹猴 排斥反应 α-1 3-半乳糖苷转移酶 β-1 4-N-乙酰氨基半乳糖转移酶2 补体调节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