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8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野外驻训部队骨科训练伤分析
1
作者 张虎 步建立 +2 位作者 冯志军 魏世隽 孙亚萌 《解放军医药杂志》 CAS 2019年第3期F0002-F0002,F0003,共2页
2017年7月在北方某训练基地举行了全军最大规模的诸兵种协同野战条件下沙场阅兵及实兵演习,期间由某基地多家中心医院医疗人员成立野战兵站医疗救护队随行保障,并配属加强该基地医院力量,经两个多月工作,圆满完成保障任务。
关键词 训练伤 野外驻训 骨科 部队 野战条件 医疗救护队 实兵演习 医疗人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创伤脊柱外科护理质量评价指标标准值确定方法研究 被引量:10
2
作者 王红 戴晓婧 +4 位作者 卢慧芳 刘曦明 蔡洁 李瑛 吴婷婷 《护理学杂志》 2010年第14期77-78,共2页
目的确定创伤脊柱外科护理质量评价指标的标准值。方法采用病历回顾、现场考核和问卷调查确定创伤脊柱外科护理质量评价指标标准值。结果获得20项创伤脊柱外科护理质量评价指标的标准值。结论依据临床实际,采取不同计算方法确定不同性... 目的确定创伤脊柱外科护理质量评价指标的标准值。方法采用病历回顾、现场考核和问卷调查确定创伤脊柱外科护理质量评价指标标准值。结果获得20项创伤脊柱外科护理质量评价指标的标准值。结论依据临床实际,采取不同计算方法确定不同性质与来源的指标数值是科学、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脊柱外科 护理质量 评价指标 指标体系 标准值 病历回顾 问卷调查 现场考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D导航下经皮骶髂关节螺钉内固定联合外固定架治疗Tile B/C型骨盆骨折 被引量:17
3
作者 孟乘飞 宋虎 +2 位作者 王小阵 汪国栋 刘曦明 《创伤外科杂志》 2018年第1期6-10,共5页
目的探讨3D导航下经皮骶髂关节螺钉内固定联合外固定架治疗Tile B/C型骨盆骨折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2016年5月解放军武汉总医院骨科收治的18例Tile B/C型骨盆骨折患者资料,其中男性11例,女性7例;年龄18~63岁,平均35.5岁... 目的探讨3D导航下经皮骶髂关节螺钉内固定联合外固定架治疗Tile B/C型骨盆骨折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2016年5月解放军武汉总医院骨科收治的18例Tile B/C型骨盆骨折患者资料,其中男性11例,女性7例;年龄18~63岁,平均35.5岁。骨盆骨折Tile B/C型分型中:B1型7例,B2型5例,B3型2例;C1型3例,C2型1例。18例患者骨盆后环骶髂复合体损伤均在3D导航下经皮骶髂关节螺钉内固定,前环均采用组合式外固定架固定。结果所有患者手术切口均甲级愈合;术后1例患者第3天复查出现外固定架松动,X线片示耻骨联合分离至术前,再次入手术室行前环切开复位钢板螺钉内固定术;1例患者出院1个月后复查发现外固定架松动,X线片示双侧耻骨上下支骨折无明显移位,一侧骶髂关节螺钉脱出钉道约1.0cm,重新调紧外固定架,3个月后拆除为固定架患者功能恢复良好;余患者内外固定效果稳定。术后骨折复位质量依据Matta放射学标准评定:优10例,良6例,可1例,优良率为88.9%。术后3个月拆除外固定架行X线、CT三维重建均显示耻骨联合无分离,骨折愈合良好,除1例骨盆前环更换固定方式未进行后期随访外,余17例患者术后均获10~24个月(平均18.6个月)随访,末次随访时根据Majeed评分标准评定骨盆功能:优10例,良7例,优良率为100%。结论 3D导航下经皮骶髂关节螺钉内固定联合外固定架治疗Tile B/C型骨盆骨折是一种安全、有效、操作简便的手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盆骨折 外固定架 3D导航 计算机辅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髓内脂肪细胞促骨髓基质细胞凋亡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王华松 陈庄洪 罗永湘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3期325-328,共4页
目的观察髓内脂肪细胞对骨髓基质细胞凋亡的影响,拟阐明骨质疏松的可能发病机制。方法建立脂肪细胞与骨髓基质细胞的共培养体系,用TUNEL法与流式细胞仪检测凋亡。结果在各实验组中均可见到凋亡细胞,且随着脂肪细胞浓度增加,凋亡细胞数... 目的观察髓内脂肪细胞对骨髓基质细胞凋亡的影响,拟阐明骨质疏松的可能发病机制。方法建立脂肪细胞与骨髓基质细胞的共培养体系,用TUNEL法与流式细胞仪检测凋亡。结果在各实验组中均可见到凋亡细胞,且随着脂肪细胞浓度增加,凋亡细胞数目增多。流式细胞仪上表现为AnnexinV+和PI-。结论髓内脂肪细胞能够诱导骨髓基质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基质细胞 髓内脂肪细胞 凋亡 流式细胞术 共培养 骨髓基质细胞 脂肪细胞 细胞凋亡 髓内 流式细胞仪检测 实验研 ANNEXIN TUNEL法 凋亡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创伤性脊柱外科病种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4
5
作者 王红 戴晓婧 +5 位作者 卢慧芳 杨华露 蔡洁 李瑛 刘曦明 陈莉莉 《护理学杂志》 2010年第24期57-58,共2页
目的探讨创伤性脊柱外科病种护理质量评价指标的临床应用效果,提升创伤脊柱损伤的专科护理质量。方法将128例创伤脊柱损伤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6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创伤脊柱外科护理;实验组以创伤脊柱外科病种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目的探讨创伤性脊柱外科病种护理质量评价指标的临床应用效果,提升创伤脊柱损伤的专科护理质量。方法将128例创伤脊柱损伤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6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创伤脊柱外科护理;实验组以创伤脊柱外科病种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指导、规范临床护理。结果实验组护士发现病情变化7例次,对照组1例次;实验组患者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恢复早期功能锻炼时间、抢救时间、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应用创伤性脊柱外科病种护理质量指标体系,指导、规范创伤性脊柱损伤临床护理,可降低并发症,缩短抢救和住院时间,提升专科护理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脊柱外科 创伤性脊柱损伤 护理质量 指标体系 临床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肩胛悬吊复合体多重损伤的诊断和手术治疗 被引量:6
6
作者 向杰 阳志军 +1 位作者 张浩伟 黄继锋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582-585,共4页
目的探讨上肩胛悬吊复合体(Superior shoulder suspensory complex, SSSC)多重损伤的诊断方法及手术治疗疗效。方法 2012年至2016年我科收集的15例病例,骨折根据两柱单环理论进行诊断,所有骨折均有两柱单环结构中两处以上破裂,并给予... 目的探讨上肩胛悬吊复合体(Superior shoulder suspensory complex, SSSC)多重损伤的诊断方法及手术治疗疗效。方法 2012年至2016年我科收集的15例病例,骨折根据两柱单环理论进行诊断,所有骨折均有两柱单环结构中两处以上破裂,并给予两处以上手术固定。结果 15例病人均获得随访,时间6-48个月,平均16个月。根据Herscovici肩关节量表功能评定:优8例,良4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80%。手术患者中末次随访有6例轻度疼痛(VAS评分1-3分),1例病人中度疼痛(VAS评分4-6分),1例病人重度疼痛(VAS评分7-9分)。结论通过手术恢复SSSC的两柱一环结构的完整性、双重稳定固定是SSSC多重损伤获得良好预后的治疗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胛骨骨折 锁骨骨折 上肩胛悬吊复合体 浮肩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责任节段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 被引量:3
7
作者 郭雄飞 徐峰 +1 位作者 李涛 熊承杰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18年第8期519-522,共4页
目的对比广泛式与责任节段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EOLP)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MCSM)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3年3月至2015年5月接受EOLP治疗的41例MCSM的临床资料。采用广泛式EOLP治疗24例(广泛式组),采用责任节段EOLP治... 目的对比广泛式与责任节段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EOLP)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MCSM)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3年3月至2015年5月接受EOLP治疗的41例MCSM的临床资料。采用广泛式EOLP治疗24例(广泛式组),采用责任节段EOLP治疗17例(责任节段组)。结果广泛式组术后随访(17.63±4.12)个月,责任节段组术后随访(18.15±3.92)个月。责任节段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住院时间均明显减少(P<0.05)。术后12个月,广泛式组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14.78±1.25)分]与责任节段组[(14.57±1.31)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末次随访,广泛式组JOA评分[(15.01±1.34)分]与责任节段组组[(14.76±1.28)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末次随访,责任节段组明显轴性症状比例(17.65%,3/17)明显低于广泛式组(50.00%,12/24;P<0.05)。结论广泛式与责任节段EOLP治疗MCSM疗效均肯定,但后者具有损伤小、恢复快、可明显降低术后颈椎轴性症状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 椎管扩大成形术 颈后路 单开门 广泛式 责任节段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寰枢椎后路经关节螺钉固定新定位标志透视参数的解剖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陈庄洪 余伦红 +2 位作者 黄继锋 蔡贤华 黄卫兵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463-466,共4页
目的:探讨寰枢椎后路经关节螺钉固定新的定位标志及其X线透视中相关量化参数值。方法:在40例国人的干燥寰枢椎配对标本上确定新的定位标志并测量与X线透视相关的解剖数据。结果:新定位标志在枢椎椎弓根的轴向平分线外侧或恰在其上,枢椎... 目的:探讨寰枢椎后路经关节螺钉固定新的定位标志及其X线透视中相关量化参数值。方法:在40例国人的干燥寰枢椎配对标本上确定新的定位标志并测量与X线透视相关的解剖数据。结果:新定位标志在枢椎椎弓根的轴向平分线外侧或恰在其上,枢椎上关节面出钉点透视参数:到外缘距左(7.1±0.9)mm,右(6.8±0.9)mm;到后缘距左(6.3±0.7)mm,右(6.5±0.7)mm;到内缘距左(15.2±1.2)mm,右(15.5±1.1)mm;骨性钉道总长左(36.7±2.8)mm,右(36.2±2.9)mm。结论:新定位标志为枢椎下关节突下缘正中点,解剖标志容易明确,螺钉固定术中透视参数容易把握,钉道长,固定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寰枢椎 经关节螺钉固定 X线透视 解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组织工程经多聚赖氨酸修饰的脱钙骨基质富集材料的细胞毒性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刘曦明 罗飞 +4 位作者 曾玲 谢肇 陈庄洪 许建中 李起鸿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 CAS 2008年第3期31-34,共4页
目的:评价多聚赖氨酸修饰的脱钙骨基质富集材料的细胞毒性,为该材料应用于临床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参照GB/T16886.5-2003-ISO 10993-5:1999标准,将不同浓度的材料浸提液分别与人间充质干细胞(MSCs),成骨细胞(OS)体外复合培养。倒置相差... 目的:评价多聚赖氨酸修饰的脱钙骨基质富集材料的细胞毒性,为该材料应用于临床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参照GB/T16886.5-2003-ISO 10993-5:1999标准,将不同浓度的材料浸提液分别与人间充质干细胞(MSCs),成骨细胞(OS)体外复合培养。倒置相差显微镜行细胞形态学观察;MTT比色法测定1、3、5、7d的MSCs增殖活性;金氏比色法检测OS碱性磷酸酶活性。结果:不同时间点、不同浓度材料浸提液培养的MSCs均良好增殖,毒性0~1级;5d后浸提液培养组细胞增殖率优于阴性对照组(P<0.05),随材料浸提液浓度增加而增加;浸提液培养组OS碱性磷酸酶活性与阴性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经多聚赖氨酸修饰的脱钙骨基质富集支架材料无细胞毒性,实验浓度范围内利于MSCs增殖,不影响OS的成骨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相容性材料 多聚赖氨酸修饰 脱钙骨基质 细胞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ilt骨盆骨折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10
作者 陈龙 刘曦明 《国际骨科学杂志》 2016年第5期274-277,共4页
随着交通业、建筑业的迅猛发展,骨盆骨折的发生率逐年提高。Tile根据骨折移位方向及稳定程度将骨盆骨折分为3型,其中Tile B2.1型(同侧型)骨折即为Tilt骨盆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是Tilt骨盆骨折的常用治疗方法,但创伤大、耗时长、术后不... 随着交通业、建筑业的迅猛发展,骨盆骨折的发生率逐年提高。Tile根据骨折移位方向及稳定程度将骨盆骨折分为3型,其中Tile B2.1型(同侧型)骨折即为Tilt骨盆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是Tilt骨盆骨折的常用治疗方法,但创伤大、耗时长、术后不良反应多。随着影像学及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经皮微创技术逐渐成为可能,这也为Tilt骨盆骨折的治疗提供了新思路。该文就Tilt骨盆骨折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lt骨盆骨折 诊断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D打印技术在骨盆髋臼骨折手术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9
11
作者 刘曦明 曾文波 《创伤外科杂志》 2018年第1期1-5,共5页
由于骨盆髋臼形状不规则、结构复杂,因此骨盆髋臼骨折的诊断较为困难,治疗较为棘手。骨盆髋臼骨折大多因高能量引起,是一种非常严重的损伤,常合并盆腔脏器损伤、神经血管损伤等,病死率10%~30%。3D打印技术以数字模型文件为基础,以数字... 由于骨盆髋臼形状不规则、结构复杂,因此骨盆髋臼骨折的诊断较为困难,治疗较为棘手。骨盆髋臼骨折大多因高能量引起,是一种非常严重的损伤,常合并盆腔脏器损伤、神经血管损伤等,病死率10%~30%。3D打印技术以数字模型文件为基础,以数字技术材料打印机为载体,运用粉末状金属或塑料等可黏合材料通过逐层堆叠累积的方式制造出三维实体,可以实现对骨盆髋臼结构的全景真实模拟,可辅助医生进行骨盆髋臼骨折的术前诊断、术前规划和术中导航,并能制作个体化植入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盆髋臼骨折 3D打印 手术 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粉碎形骨折 被引量:3
12
作者 魏世隽 陈庄洪 徐峰 《中国实用医药》 2009年第4期70-71,共2页
目的控讨应用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粉碎形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总结了17例肱骨近端粉碎形骨折病例资料。按NEER分型,三部分骨折11例,四部分骨折6例,均行切开复位肱骨近端锁定钢板内固定,术后早期功能锻炼。结果17例均经获随防,时间18... 目的控讨应用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粉碎形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总结了17例肱骨近端粉碎形骨折病例资料。按NEER分型,三部分骨折11例,四部分骨折6例,均行切开复位肱骨近端锁定钢板内固定,术后早期功能锻炼。结果17例均经获随防,时间18~36个月,平均24个月。疗效评价标准参照Constant-Murley评定方法,优良率达88.2%。结论对于肱骨近端粉碎形骨折,采用锁定钢板内固定,创伤小,内固定牢靠,术后早期开始功能锻炼,有利于关节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骨折 近端 骨折固定术 外科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磁性的CTCs捕获芯片的优化设计
13
作者 魏世隽 蔡贤华 +2 位作者 陈翔 陈迪 陈景东 《功能材料与器件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02-308,共7页
本文主要研究基于磁性的CTC捕获芯片中细胞受力情况,提出该类芯片中细胞捕获可分为偏移阶段和吸附阶段,并使用COMOSL软件分析了各个阶段的受力特点。通过模拟计算及实验结果可以看出,传统的垂直捕获模式由于其受流场作用力影响,不适合... 本文主要研究基于磁性的CTC捕获芯片中细胞受力情况,提出该类芯片中细胞捕获可分为偏移阶段和吸附阶段,并使用COMOSL软件分析了各个阶段的受力特点。通过模拟计算及实验结果可以看出,传统的垂直捕获模式由于其受流场作用力影响,不适合在高流速下进行CTC细胞捕获。基于此我们提出一种新型的平行捕获模式芯片的设计,该设计可以显著减少流场对CTC细胞捕获的影响。优化后的芯片流速可以达到6ml/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C细胞 磁柱 微流控 平行捕获模式
原文传递
艾拉莫德对系统性红斑狼疮小鼠的治疗作用
14
作者 陈利锋 王俊伟 +2 位作者 王华松 林慧 丰瑞兵 《临床内科杂志》 CAS 2016年第11期773-775,共3页
目的探讨艾拉莫德对降植烷(Pristane)诱导的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小鼠的治疗作用。方法将30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艾拉莫德组,每组10只。采用腹腔注射0.5ml Pristane制作SLE模型。从造模后第2天开始,艾... 目的探讨艾拉莫德对降植烷(Pristane)诱导的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小鼠的治疗作用。方法将30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艾拉莫德组,每组10只。采用腹腔注射0.5ml Pristane制作SLE模型。从造模后第2天开始,艾拉莫德组予以1mg/ml的艾拉莫德混悬液50mg-1·kg-1·d-1灌胃,其他两组均给予50mg-1·kg-1·d-1的生理盐水灌胃,共28周。定期测定各组小鼠前爪厚度、尿蛋白、血清抗ds—DNA抗体、补体c3、IL-6及IL-17水平。结果14周和28周后,艾拉莫德组小鼠前爪厚度明显低于模型对照组(P〈0.05),28周后与正常对照组相当;艾拉莫德组尿蛋白含量明显低于模型对照组(P〈0.01),但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8周后,艾拉莫德组抗ds—DNA抗体缓慢升高,模型对照组持续快速上升并保持在较高水平,28周后艾拉莫德组仅为模型对照组的50%左右;14周和28周后,艾拉莫德组血清补体c3水平均明显高于模型对照组(P〈0.05);治疗后艾拉莫德组血清IL-6和IL-17水平均低于正常对照组和模型对照组(P〈0.05)。结论艾拉莫德能有效地改善Pristane诱导的SLE小鼠的症状和相关实验室检查指标,为未来SLE的治疗提供一种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拉莫德 系统性红斑狼疮 治疗
原文传递
髓内脂肪细胞对骨髓基质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
15
作者 王华松 陈庄洪 罗永湘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1782-1785,共4页
目的研究来源于骨髓基质细胞的髓内脂肪细胞对其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向骨髓基质细胞的培养板中加入不同浓度(0,103,104,105,106/mL)的脂肪细胞悬液,共培养12d,每4d取单层细胞爬片,经固定、脱水、原位包埋,超薄切片后电镜观察骨髓基质... 目的研究来源于骨髓基质细胞的髓内脂肪细胞对其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向骨髓基质细胞的培养板中加入不同浓度(0,103,104,105,106/mL)的脂肪细胞悬液,共培养12d,每4d取单层细胞爬片,经固定、脱水、原位包埋,超薄切片后电镜观察骨髓基质细胞细胞超微结构。结果共培养体系中,骨髓基质细胞表面绒毛及伪足减少,线粒体数目增加用轻度肿胀,细胞核浓聚,染色质边集,核型不规整甚至碎裂。结论从形态学上证实了脂肪细胞能改变骨髓基质细胞的超微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基质细胞 超微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D打印技术辅助治疗与传统手术方法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34
16
作者 袁功武 聂宇 +2 位作者 刘曦明 兰生辉 蔡贤华 《创伤外科杂志》 2018年第5期324-328,共5页
目的比较应用3D打印技术辅助手术与传统手术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解放军武汉总医院骨科2013年12月—2016年9月治疗51例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Schatzker V型骨折33例,Ⅵ型18例。根据术前是否行3... 目的比较应用3D打印技术辅助手术与传统手术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解放军武汉总医院骨科2013年12月—2016年9月治疗51例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Schatzker V型骨折33例,Ⅵ型18例。根据术前是否行3D打印骨折模型分为3D打印辅助手术组和传统手术组。3D打印辅助手术组19例,男性12例,女性7例;年龄21~65岁,平均44.7岁。传统手术组32例,男性19例,女性13例;年龄19~62岁,平均47.1岁。记录对比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透视次数及术后6个月膝关节Rasmussen评分和HSS膝关节功能评分(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 knee score,HSS)。结果术后51例患者均获得随访,3D打印辅助手术组平均手术时间(97.7±13.7)min,平均术中出血量(207.4±41.7)m L,术中透视次数(4.6±1.5)次;术后6个月影像学Rasmussen评分(16.8±1.8)分,HSS评分(90.1±5.9)分。传统手术组平均手术时间(110.5±17.7)min,平均术中出血量(291.1±5.2)m L,术中透视次数(6.4±1.7)次;术后6个月Rasmussen评分(16.5±2.6)分,HSS评分(88.3±6.3)分。3D打印辅助手术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与传统手术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Rasmussen及H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手术相比,3D打印技术辅助手术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可以明显减少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及透视次数,但对术后6个月时的膝关节功能恢复未能明显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平台骨折 3D打印技术 传统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节镜下骨隧道缝线固定与空心螺钉固定治疗胫骨髁间棘骨折的疗效对比 被引量:14
17
作者 孔长旺 李姣 +6 位作者 郝东阳 李谓林 魏世隽 兰生辉 付强 陈家 汤明 《骨科》 CAS 2018年第3期182-187,共6页
目的观察并比较关节镜下骨隧道缝线固定与空心螺钉固定治疗胫骨髁间棘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09年1月至2013年11月期间中国人民解放军武汉总医院通过关节镜手术治疗胫骨髁间棘骨折并获得随访的62例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 目的观察并比较关节镜下骨隧道缝线固定与空心螺钉固定治疗胫骨髁间棘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09年1月至2013年11月期间中国人民解放军武汉总医院通过关节镜手术治疗胫骨髁间棘骨折并获得随访的62例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手术固定方法不同分为骨隧道缝线固定组(28例)和螺钉固定组(34例)。比较两组的平均手术时间、膝关节屈伸活动度;采用Lysholm膝关节评分量表、2000国际膝关节评分委员会(International Knee Documentation Committee,IKDC)膝关节主观评价问卷对膝关节功能进行评价;采用轴移试验、Lachman试验评价膝关节稳定性;标准膝关节正侧位X线片评价骨折愈合情况。结果随访12~32个月,平均16.5个月,两组的平均手术时间相近,且术后病人均未出现膝关节屈伸活动受限。缝线固定组手术前后的Lysholm评分分别为(50.46±4.59)分、(92.25±2.82)分,2000 IKDC膝关节主观评分由术前的(49.29±8.49)分提高到术后的(90.86±3.38)分;螺钉固定组手术前后的Lysholm评分分别为(49.06±3.85)分、(91.76±7.34)分,2000 IKDC膝关节主观评分由术前的(47.00±8.31)分提高到术后的(90.29±2.78)分;术后评分均明显优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8.802,t=-21.730,t=-44.723,t=-28.102,P均<0.001),但两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术后轴移试验结果均为阴性,Lachman试验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33,P=0.856)。病人末次随访时均达到骨性愈合,未发现骨赘形成及髁间窝撞击表现。结论关节镜下采用骨隧道缝线固定或空心螺钉固定治疗胫骨髁间棘骨折均可获得牢靠固定,临床疗效理想,骨隧道缝线固定法在处理粉碎骨折及合并半月板损伤的手术操作方面更具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髁间棘骨折 关节镜检查 骨折固定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肘前入路钢板内固定联合Kocher入路桡骨头置换治疗肘关节恐怖三联征 被引量:8
18
作者 王庆伟 王华松 +3 位作者 黄继锋 丰瑞兵 庞炯宇 杨晨曦 《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 CAS 2018年第6期15-17,21,共4页
目的探讨采用肘关节前方入路微型钢板内固定联合外侧Kocher入路桡骨头置换治疗肘关节恐怖三联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从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我科收治和采用肘关节前方入路微型钢板内固定联合外侧Kocher入路桡骨头置换治疗肘关节... 目的探讨采用肘关节前方入路微型钢板内固定联合外侧Kocher入路桡骨头置换治疗肘关节恐怖三联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从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我科收治和采用肘关节前方入路微型钢板内固定联合外侧Kocher入路桡骨头置换治疗肘关节恐怖三联征的8例病例资料。其中男7例,女1例;年龄20~47岁,平均28.3岁;患者均为单侧损伤,右侧损伤5例,左侧3例。尺骨冠状突骨折按Regan-Morrey分型:Ⅰ型1例,Ⅱ型5例,Ⅲ型2例;桡骨头骨折按Mason分型:Ⅲ型5例,Ⅳ型3例。均采用肘关节前方入路微型钢板内固定联合外侧Kocher入路桡骨头置换治疗,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观察切口愈合、骨折愈合情况及术后并发症情况,应用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标准(MEPS)评定肘关节功能。结果本组获随访10~23个月,平均15.7个月,所有8例患者切口均一期愈合,骨折均获得临床愈合。未见神经、血管损伤及肘关节骨化性肌炎等并发症。根据患者肘关节的运动功能、稳定性、疼痛和日常活动等情况采用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标准(MEPS)评估手术疗效:优3例,良4例,中1例,优良率87.5%。结论采用肘关节前方入路微型钢板内固定联合外侧Kocher入路桡骨头置换治疗肘关节恐怖三联征,具有术中显露充分、固定可靠及手术时间短等优势,临床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肘关节 恐怖三联征 骨折 脱位 手术入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杂肘关节损伤的机制化分型与治疗思考 被引量:4
19
作者 蒋翔 王华松 黄继锋 《创伤外科杂志》 2018年第11期869-873,共5页
肘关节复杂损伤一直是临床处理的难点,其相关研究众多,然而预后一直不佳。传统的肘关节复杂骨折以关键附属结构分型为主,如桡骨小头的Mason分型、尺骨冠状突的Regan-Morrey或O'Driscoll分型;对于肘关节静力性稳定系统的病因学分型... 肘关节复杂损伤一直是临床处理的难点,其相关研究众多,然而预后一直不佳。传统的肘关节复杂骨折以关键附属结构分型为主,如桡骨小头的Mason分型、尺骨冠状突的Regan-Morrey或O'Driscoll分型;对于肘关节静力性稳定系统的病因学分型一般采用Heim的四柱理论解释,其众多分型较难理解和归纳。本文整合了常见的6型肘关节复杂损伤,以机制化诊断进行归类,以期指导手术治疗;并对于手术中的难点、桡骨小头和尺骨冠状突的重建、外侧韧带复合体损伤的修复与否提出了一定的临床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肘关节损伤 机制化 临床分型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D导航辅助下经皮骶髂螺钉联合前环外固定架治疗Tile B、C型骨盆骨折 被引量:22
20
作者 宋虎 陈龙 +3 位作者 施建国 汪国栋 蔡贤华 刘曦明 《中华创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497-504,共8页
目的比较3D导航辅助下经皮骶髂螺钉内固定联合前环外固定架与前路切开复位接骨板内固定术治疗Tile B、C型骨盆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2014年1月-2017年6月收治的43例不稳定骨盆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25例,... 目的比较3D导航辅助下经皮骶髂螺钉内固定联合前环外固定架与前路切开复位接骨板内固定术治疗Tile B、C型骨盆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2014年1月-2017年6月收治的43例不稳定骨盆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25例,女18例;年龄21—68岁,平均44.6岁。骨折按AO分型:B1型7例,B2型13例,B3型6例,c1型15例,C2型2例。受伤至手术时间4—14d,平均8.0d。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两组:A组20例,采用3D导航辅助下经皮骶髂螺钉内固定联合前环外固定架治疗;B组23例,采用经前路切开复位接骨板内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骨折复位质量Matta标准评分、末次随访髋关节Majeed功能评分、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43例患者均获随访6—24个月,平均12.7个月。A组手术时间为(27.5±1.6)min,B组为(166.2±3.6)min;A组术中出血量为(26.3±3.8)ml,B组为(128.0±8.9)ml(P均〈0.05)。A组和B组术后Matta标准评分优良率分别为85%(17/20)、91%(21/23);末次随访髋关节Majeed功能评分优良率分别为90%(18/20)、91%(21/23)(P均〉0.05)。A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0%)明显低于B组(39%)(P〈0.05)。结论相较于前路切开复位接骨板内固定,3D导航辅助下经皮骶髂螺钉内固定联合前环外固定架治疗Tile B、C型骨盆骨折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并发症少等优点,是治疗不稳定骨盆骨折的一种可优先选择的手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盆 外科手术 计算机辅助 骨钉 外固定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