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唐山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健康教育在神经康复过程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
被引量:
4
1
作者
胡荣东
胡君莉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3年第3期402-403,共2页
关键词
健康教育
神经康复
应用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SUT-610系统治疗缺血性脑卒中肢体肿胀和疼痛
2
作者
胡荣东
胡泊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3年第28期3892-3893,共2页
目的观察SUT-610超声扫描心脑血管治疗系统(简称SUT-610系统)对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肢体肿胀和疼痛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缺血性脑血管病肢体肿胀患者60例和肢体疼痛患者40例。分为药物治疗组和综合治疗组,每组各有肢体肿胀患者30例...
目的观察SUT-610超声扫描心脑血管治疗系统(简称SUT-610系统)对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肢体肿胀和疼痛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缺血性脑血管病肢体肿胀患者60例和肢体疼痛患者40例。分为药物治疗组和综合治疗组,每组各有肢体肿胀患者30例和肢体疼痛患者20例。药物治疗组采用血塞通0.4g加生理盐水250mL静脉滴入;综合治疗组在以上治疗的基础上,采用生物电、血管内激光SUT-610系统治疗仪。结果两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100%;综合治疗组中,肢体肿胀患者治愈率为80%,肢体疼痛患者优良率为95%;药物治疗组中,肢体肿胀患者治愈率为63%,肢体疼痛患者优良率为80%;两组患者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物电、低能量半导体血管内激光对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肢体肿胀和疼痛的疗效较好,优于药物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UT-610系统
治疗
缺血性脑卒中
肢体肿胀
疼痛
血液循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丁苯酞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多中心、随机、双盲双模拟、对照Ⅲ期临床试验
被引量:
161
3
作者
朱以诚
崔丽英
+42 位作者
高山
樊东升
李继梅
牛俊英
詹青
秦新月
郑荣远
陈康宁
周华东
曾进胜
彭凯润
张兆辉
卢祖能
章军建
刘煜敏
张朝东
曲方
曹秉振
徐运
吴江
王宝军
杨期明
冯连元
胡兴越
潘小平
迟兆富
毕建忠
丁新生
柯开富
王为珍
董万利
孙红斌
李玲
王伟
董强
何俐
贾建平
陈应柱
刘俊艳
彭斌
倪俊
贺佳
马修强
《中华神经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13-118,共6页
目的 观察丁苯酞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多中心、随机、双盲双模拟、阳性药物平行对照Ⅲ期临床研究.共入组552例起病48 h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
目的 观察丁苯酞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多中心、随机、双盲双模拟、阳性药物平行对照Ⅲ期临床研究.共入组552例起病48 h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为 6~25分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其中丁苯酞注射液组和奥扎格雷钠注射液组分别为370例和182例.结果 丁苯酞组治疗前、治疗后第8天和第15天的NIHSS总评分分别为8.64±3.03、6.45±3.88和4.71±3.90,Barthel指数分别为45.42±20.82、55.60±25.64和65.39±26.85,治疗后第15天NIHSS评分及Barthel指数与治疗前评分的差值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Wilcoxon秩和检验方法,z=2.21,经P=0.027; z=2.50,P=0.012),在调整治疗前的NIHSS评分和既往有症状的卒中发生次数后,该差异仍存在,丁苯酞组优于奥扎格雷钠组.治疗后第15天丁苯酞组有效率显著高于奥扎格雷钠组(OR=1.67,95%CI科1.15~2.42).丁苯酞组和奥扎格雷钠组不良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最常见不良事件为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两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isher 确切概率法,2.74%与4.44%,P=0.34).结论 丁苯酞注射液用于治疗急性脑梗死是有效和安全的,在第15天静脉给药结束时,其疗效优于奥扎格雷钠注射液.临床试验注册 中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ChiCTR-TRC-0900048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苯呋喃类
随机对照试验
原文传递
题名
健康教育在神经康复过程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
被引量:
4
1
作者
胡荣东
胡君莉
机构
解放军济南军区总医院神经科
出处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3年第3期402-403,共2页
关键词
健康教育
神经康复
应用
研究进展
分类号
R193 [医药卫生—卫生事业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SUT-610系统治疗缺血性脑卒中肢体肿胀和疼痛
2
作者
胡荣东
胡泊
机构
解放军济南军区总医院神经科
唐山市第二
医院
ICU病房
出处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3年第28期3892-3893,共2页
文摘
目的观察SUT-610超声扫描心脑血管治疗系统(简称SUT-610系统)对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肢体肿胀和疼痛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缺血性脑血管病肢体肿胀患者60例和肢体疼痛患者40例。分为药物治疗组和综合治疗组,每组各有肢体肿胀患者30例和肢体疼痛患者20例。药物治疗组采用血塞通0.4g加生理盐水250mL静脉滴入;综合治疗组在以上治疗的基础上,采用生物电、血管内激光SUT-610系统治疗仪。结果两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100%;综合治疗组中,肢体肿胀患者治愈率为80%,肢体疼痛患者优良率为95%;药物治疗组中,肢体肿胀患者治愈率为63%,肢体疼痛患者优良率为80%;两组患者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物电、低能量半导体血管内激光对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肢体肿胀和疼痛的疗效较好,优于药物治疗。
关键词
SUT-610系统
治疗
缺血性脑卒中
肢体肿胀
疼痛
血液循环
分类号
R743.3 [医药卫生—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丁苯酞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多中心、随机、双盲双模拟、对照Ⅲ期临床试验
被引量:
161
3
作者
朱以诚
崔丽英
高山
樊东升
李继梅
牛俊英
詹青
秦新月
郑荣远
陈康宁
周华东
曾进胜
彭凯润
张兆辉
卢祖能
章军建
刘煜敏
张朝东
曲方
曹秉振
徐运
吴江
王宝军
杨期明
冯连元
胡兴越
潘小平
迟兆富
毕建忠
丁新生
柯开富
王为珍
董万利
孙红斌
李玲
王伟
董强
何俐
贾建平
陈应柱
刘俊艳
彭斌
倪俊
贺佳
马修强
机构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
医院
神经科
北京大学第三
医院
神经科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
医院
神经科
解放军
第二炮兵
总
医院
神经科
同济大学附属同济
医院
神经科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
医院
神经科
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
医院
神经科
解放军
第三军医大学第一附属
医院
西南
医院
神经科
解放军
第三军医大学第三附属
医院
大坪
医院
神经科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
医院
神经科
广州
军区
广州
总
医院
神经科
武汉大学人民
医院
神经科
武汉大学中南
医院
神经科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
医院
神经科
解放军
沈阳
军区
总
医院
神经科
解放军济南军区总医院神经科
南京市鼓楼
医院
神经科
吉林大学第一
医院
神经科
包头市中心
医院
神经科
郴州市第一人民
医院
神经科
解放军
白求恩国际和平
医院
神经科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
医院
神经科
广州市第一人民
医院
神经科
山东大学齐鲁
医院
神经科
山东大学附属第二
医院
神经科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第一
医院
神经科
南通大学附属
医院
神经科
上海市第一人民
医院
神经科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
医院
神经科
四川省人民
医院
神经科
河北省人民
医院
神经科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
医院
神经科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
医院
神经科
四川大学华西
医院
神经科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
医院
神经科
江苏省苏北人民
医院
神经科
河北医科大学附属第三
医院
神经科
第二军医大学卫生统计学教研室
出处
《中华神经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13-118,共6页
文摘
目的 观察丁苯酞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多中心、随机、双盲双模拟、阳性药物平行对照Ⅲ期临床研究.共入组552例起病48 h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为 6~25分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其中丁苯酞注射液组和奥扎格雷钠注射液组分别为370例和182例.结果 丁苯酞组治疗前、治疗后第8天和第15天的NIHSS总评分分别为8.64±3.03、6.45±3.88和4.71±3.90,Barthel指数分别为45.42±20.82、55.60±25.64和65.39±26.85,治疗后第15天NIHSS评分及Barthel指数与治疗前评分的差值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Wilcoxon秩和检验方法,z=2.21,经P=0.027; z=2.50,P=0.012),在调整治疗前的NIHSS评分和既往有症状的卒中发生次数后,该差异仍存在,丁苯酞组优于奥扎格雷钠组.治疗后第15天丁苯酞组有效率显著高于奥扎格雷钠组(OR=1.67,95%CI科1.15~2.42).丁苯酞组和奥扎格雷钠组不良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最常见不良事件为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两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isher 确切概率法,2.74%与4.44%,P=0.34).结论 丁苯酞注射液用于治疗急性脑梗死是有效和安全的,在第15天静脉给药结束时,其疗效优于奥扎格雷钠注射液.临床试验注册 中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ChiCTR-TRC-09000483).
关键词
脑梗死
苯呋喃类
随机对照试验
Keywords
Brain infarction
Benzofurans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分类号
R743.3 [医药卫生—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健康教育在神经康复过程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
胡荣东
胡君莉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3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SUT-610系统治疗缺血性脑卒中肢体肿胀和疼痛
胡荣东
胡泊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3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丁苯酞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多中心、随机、双盲双模拟、对照Ⅲ期临床试验
朱以诚
崔丽英
高山
樊东升
李继梅
牛俊英
詹青
秦新月
郑荣远
陈康宁
周华东
曾进胜
彭凯润
张兆辉
卢祖能
章军建
刘煜敏
张朝东
曲方
曹秉振
徐运
吴江
王宝军
杨期明
冯连元
胡兴越
潘小平
迟兆富
毕建忠
丁新生
柯开富
王为珍
董万利
孙红斌
李玲
王伟
董强
何俐
贾建平
陈应柱
刘俊艳
彭斌
倪俊
贺佳
马修强
《中华神经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
161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