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唐山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不放置引流在甲状腺癌根治术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
3
1
作者
马骁
王天笑
+1 位作者
王斌
夏启俊
《临床肿瘤学杂志》
CAS
2022年第5期433-437,共5页
目的 探讨甲状腺癌根治手术中不放置引流的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3月至2018年12月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头颈外科行单侧腺叶切除+Ⅵ区淋巴结清扫术的60例女性甲状腺分化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随机程序随机分为放置引流组(n=30)和不...
目的 探讨甲状腺癌根治手术中不放置引流的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3月至2018年12月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头颈外科行单侧腺叶切除+Ⅵ区淋巴结清扫术的60例女性甲状腺分化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随机程序随机分为放置引流组(n=30)和不放置引流组(n=30),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失血量、淋巴结清扫数及手术并发症情况。采用视觉评分量表(VAS)对疼痛指数及美学效果进行评估。结果 两组患者在年龄、手术方式、病理类型及淋巴结转移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78.5±13.9)min vs.(80.5±12.2)min]、失血量[(15.3±8.4)ml vs.(16.7±3.9)ml]、淋巴结清扫数[(4.1±0.7)枚vs.(4.2±0.5)枚]以及手术并发症方面进行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放置引流组在术后有更轻微的疼痛感(4.13±2.54 vs.5.17±2.46,P=0.03),并获得了更好的美学效果(9.52±1.18 vs.7.52±1.46,P<0.01)。结论 对于手术范围较小的的甲状腺癌根治手术,在精细解剖的前提下,术中配以双极电凝彻底止血,术后不放置引流可以获得更佳的舒适感及美学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癌
甲状腺切除术
引流
视觉模拟量表(VA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三阴性乳腺癌细胞对磷脂酰肌醇3激酶抑制剂产生抗药性的分子机制
被引量:
4
2
作者
张文龙
马文江
+3 位作者
陈圣
吴西钊
张贺然
张建华
《中华肿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578-588,共11页
目的 探讨三阴性乳腺癌(TNBC)细胞对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抑制剂产生抗药性的分子机制。方法 运用脂质体2000试剂盒将siFZD7、siWANT5B或siGSK3转染TNBC细胞HCC70,Western blot法测定WNT/β-连环蛋白(WNT/β-catenin)和磷脂酰肌...
目的 探讨三阴性乳腺癌(TNBC)细胞对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抑制剂产生抗药性的分子机制。方法 运用脂质体2000试剂盒将siFZD7、siWANT5B或siGSK3转染TNBC细胞HCC70,Western blot法测定WNT/β-连环蛋白(WNT/β-catenin)和磷脂酰肌醇3激酶/苏氨酸激酶/雷帕霉素靶蛋白(PI3K/AKT/mTOR)信号通路关键蛋白的表达。将PI3K/AKT/mTOR通路抑制剂作用TNBC细胞HCC70、雌激素受体(ER)阳性乳腺癌细胞MCF-7和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阳性乳腺癌细胞SK-BR3,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抑制率,并计算半数抑制浓度(IC50);Western blot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检测WNT/β-catenin和PI3K/AKT/mTOR信号通路的活性变化对乳腺癌细胞增殖的影响;免疫荧光实验检测β-catenin蛋白核转位。将BKM120处理的乳腺癌细胞皮下注入裸鼠体内,观察其致瘤能力,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肿瘤组织中磷酸化肺耐药相关蛋白6(p-LRP6)、磷酸化eIF4E结合蛋白1(p-4EBP1)和β-catenin蛋白的表达。结果 siRNA转染的HCC70细胞中,卷曲蛋白7(FZD7)、细胞外因子5B (WANT5B)、糖原合成酶激酶3(GSK3)表达显著降低,WNT/β-catenin活性升高,PI3K/AKT/mTOR活性降低。PI3K/AKT/mTOR通路抑制剂能抑制MCF-7和SK-BR3细胞的增殖,GDC-094、BKM120、XL147、perifosine、everolimus、BEZ235对MCF-7细胞的IC50分别为0.46 mmol/L、1.44 mmol/L、4.34 mmol/L、11.35 μmol/L、53.71 μmol/L和12.87 μmol/L,对SK-BR3细胞的IC50分别为0.63 mmol/L、0.58 mmol/L、3.74 mmol/L、13.22 μmol/L、60.00 μmol/L和11.38 μmol/L。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显示,经BKM120处理后,HCC70、MCF-7和SK-BR3细胞中的荧光素酶活性分别为1.75±0.05、1.13±0.02和0.43±0.01,对照组的荧光素酶活性为1.00±0.02,HCC70、SK-BR3细胞中的荧光素酶活性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KM120能抑制mTOR的活性,提高WNT/β-catenin活性能解除BKM120对mTOR活性的抑制。BKM120能抑制MCF-7和SK-BR3细胞的体内致瘤能力,但对HCC70细胞的致瘤能力无影响。免疫组化检测显示,BKM120处理的HCC70细胞接种于裸鼠后,肿瘤组织中β-catenin蛋白发生核转位,p-LRP6蛋白表达增加,p-4EBP1蛋白表达无变化;BKM120处理的MCF-7细胞接种于裸鼠后,肿瘤组织中β-catenin蛋白未发生核转位,p-LRP6和p-4EBP1蛋白表达降低。结论 HCC70细胞对PI3K抑制剂具有抗药性,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可调节PI3K/AKT/mTOR信号通路,从而诱导TNBC细胞对PI3K抑制剂的抗药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WNT/β-连环蛋白通路
磷脂酰肌醇3激酶抑制剂
磷酸化
抗药性
原文传递
小金片对重度乳腺增生患者的治疗效果及血清VEGF、bFGF的影响
被引量:
8
3
作者
李振凯
师两两
赵立刚
《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8年第3期142-145,共4页
目的 :探讨小金片对重度乳腺增生患者的治疗效果及血清VEGF、bFGF的影响。方法 :自2013年8月~2016年12截止,收入我院治疗的重度乳腺增生女性患者114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采用他莫昔芬和维生素治疗;在此基础上,干预组采用小金片治疗,持...
目的 :探讨小金片对重度乳腺增生患者的治疗效果及血清VEGF、bFGF的影响。方法 :自2013年8月~2016年12截止,收入我院治疗的重度乳腺增生女性患者114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采用他莫昔芬和维生素治疗;在此基础上,干预组采用小金片治疗,持续治疗4个月。治疗前和治疗后分别收集患者的血液标本,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血清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数值,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雌二醇(Estradiol,E2)、孕酮(progesterone,P)、催乳素(Prolactin,PRL)数值,比较两组间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VEGF、bFGF数值均降低,血清E2、PRL数值降低,血清P数值升高,有差异;与对照组比较,干预组治疗后血清VEGF、bFGF数值较低,血清E2、PRL数值较低,血清P数值较高,有差异;对照组有效率78.95%低于干预组有效率92.98%,有差异;对照组不良率7.02%与干预组不良率3.51%比较,无差异。结论 :小金片对乳腺增生患者的治疗效果确切,有助于降低血清VEGF、bFGF数值,抑制生成,改善性激素指标,且不良反应可以耐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金片
乳腺增生
内皮生长因子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原文传递
成人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后切口感染分析
被引量:
8
4
作者
陈洁
赵红
+2 位作者
李瑞博
田磊
吕伟
《中华疝和腹壁外科杂志(电子版)》
2019年第2期150-153,共4页
目的探讨成人腹股沟疝无张力疝修补术后切口感染的高危因素和预防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0月至2018年5月,火箭军总医院226例腹股沟疝患者的临床资料,本组患者均行无张力疝修补术。分析术后切口感染情况,及引起术后感染的相关因素...
目的探讨成人腹股沟疝无张力疝修补术后切口感染的高危因素和预防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0月至2018年5月,火箭军总医院226例腹股沟疝患者的临床资料,本组患者均行无张力疝修补术。分析术后切口感染情况,及引起术后感染的相关因素。结果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切口感染患者18例(7.96%)。急性嵌顿疝患者用过补片与未用过补片感染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生素与否对切口感染影响明显,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自身因素、术前切口的微环境和手术操作对切口感染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手术部位感染病原体培养,病原体分离革兰阳性菌11株(61.11%),革兰阴性菌7株(38.89%),白色念珠菌感染1株(5.56%)。药敏试验结果显示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代表的革兰阳性菌对青霉素类和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呈较高的耐药率,以鲍曼不动杆菌为代表的革兰阴性菌普遍对氨苄西林的耐药率较高;白色念珠菌对咪康唑耐药率100%,对氟康唑、伊曲康唑、益康唑和制霉菌素耐药率均为0。结论预防腹股沟疝无张力疝修补术后切口感染的重点在于针对不同高危因素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术后感染期选择适合抗生素进行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疝
腹股沟
疝修补术
感染
原文传递
题名
不放置引流在甲状腺癌根治术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
3
1
作者
马骁
王天笑
王斌
夏启俊
机构
北京大学肿瘤
医院
头颈
外科
北京南郊肿瘤
医院
头颈
外科
解放军火箭军总医院普外科
出处
《临床肿瘤学杂志》
CAS
2022年第5期433-437,共5页
文摘
目的 探讨甲状腺癌根治手术中不放置引流的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3月至2018年12月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头颈外科行单侧腺叶切除+Ⅵ区淋巴结清扫术的60例女性甲状腺分化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随机程序随机分为放置引流组(n=30)和不放置引流组(n=30),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失血量、淋巴结清扫数及手术并发症情况。采用视觉评分量表(VAS)对疼痛指数及美学效果进行评估。结果 两组患者在年龄、手术方式、病理类型及淋巴结转移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78.5±13.9)min vs.(80.5±12.2)min]、失血量[(15.3±8.4)ml vs.(16.7±3.9)ml]、淋巴结清扫数[(4.1±0.7)枚vs.(4.2±0.5)枚]以及手术并发症方面进行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放置引流组在术后有更轻微的疼痛感(4.13±2.54 vs.5.17±2.46,P=0.03),并获得了更好的美学效果(9.52±1.18 vs.7.52±1.46,P<0.01)。结论 对于手术范围较小的的甲状腺癌根治手术,在精细解剖的前提下,术中配以双极电凝彻底止血,术后不放置引流可以获得更佳的舒适感及美学效果。
关键词
甲状腺癌
甲状腺切除术
引流
视觉模拟量表(VAS)
Keywords
Thyroid carcinoma
Thyroidectomy
Drainage
Visual analogue scale(VAS)
分类号
R736.1 [医药卫生—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三阴性乳腺癌细胞对磷脂酰肌醇3激酶抑制剂产生抗药性的分子机制
被引量:
4
2
作者
张文龙
马文江
陈圣
吴西钊
张贺然
张建华
机构
解放军火箭军总医院普外科
解放军
火箭
军
总
医院
病理科
丹东市公安边防支队卫生队
出处
《中华肿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578-588,共11页
文摘
目的 探讨三阴性乳腺癌(TNBC)细胞对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抑制剂产生抗药性的分子机制。方法 运用脂质体2000试剂盒将siFZD7、siWANT5B或siGSK3转染TNBC细胞HCC70,Western blot法测定WNT/β-连环蛋白(WNT/β-catenin)和磷脂酰肌醇3激酶/苏氨酸激酶/雷帕霉素靶蛋白(PI3K/AKT/mTOR)信号通路关键蛋白的表达。将PI3K/AKT/mTOR通路抑制剂作用TNBC细胞HCC70、雌激素受体(ER)阳性乳腺癌细胞MCF-7和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阳性乳腺癌细胞SK-BR3,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抑制率,并计算半数抑制浓度(IC50);Western blot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检测WNT/β-catenin和PI3K/AKT/mTOR信号通路的活性变化对乳腺癌细胞增殖的影响;免疫荧光实验检测β-catenin蛋白核转位。将BKM120处理的乳腺癌细胞皮下注入裸鼠体内,观察其致瘤能力,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肿瘤组织中磷酸化肺耐药相关蛋白6(p-LRP6)、磷酸化eIF4E结合蛋白1(p-4EBP1)和β-catenin蛋白的表达。结果 siRNA转染的HCC70细胞中,卷曲蛋白7(FZD7)、细胞外因子5B (WANT5B)、糖原合成酶激酶3(GSK3)表达显著降低,WNT/β-catenin活性升高,PI3K/AKT/mTOR活性降低。PI3K/AKT/mTOR通路抑制剂能抑制MCF-7和SK-BR3细胞的增殖,GDC-094、BKM120、XL147、perifosine、everolimus、BEZ235对MCF-7细胞的IC50分别为0.46 mmol/L、1.44 mmol/L、4.34 mmol/L、11.35 μmol/L、53.71 μmol/L和12.87 μmol/L,对SK-BR3细胞的IC50分别为0.63 mmol/L、0.58 mmol/L、3.74 mmol/L、13.22 μmol/L、60.00 μmol/L和11.38 μmol/L。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显示,经BKM120处理后,HCC70、MCF-7和SK-BR3细胞中的荧光素酶活性分别为1.75±0.05、1.13±0.02和0.43±0.01,对照组的荧光素酶活性为1.00±0.02,HCC70、SK-BR3细胞中的荧光素酶活性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KM120能抑制mTOR的活性,提高WNT/β-catenin活性能解除BKM120对mTOR活性的抑制。BKM120能抑制MCF-7和SK-BR3细胞的体内致瘤能力,但对HCC70细胞的致瘤能力无影响。免疫组化检测显示,BKM120处理的HCC70细胞接种于裸鼠后,肿瘤组织中β-catenin蛋白发生核转位,p-LRP6蛋白表达增加,p-4EBP1蛋白表达无变化;BKM120处理的MCF-7细胞接种于裸鼠后,肿瘤组织中β-catenin蛋白未发生核转位,p-LRP6和p-4EBP1蛋白表达降低。结论 HCC70细胞对PI3K抑制剂具有抗药性,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可调节PI3K/AKT/mTOR信号通路,从而诱导TNBC细胞对PI3K抑制剂的抗药性。
关键词
乳腺肿瘤
WNT/β-连环蛋白通路
磷脂酰肌醇3激酶抑制剂
磷酸化
抗药性
Keywords
Breast neoplasms
WNT/β-catenin pathway
Phosphatidyl inositol 3-kinase inhibitor
Phosphorylation
Drug resistance
分类号
R737.9 [医药卫生—肿瘤]
原文传递
题名
小金片对重度乳腺增生患者的治疗效果及血清VEGF、bFGF的影响
被引量:
8
3
作者
李振凯
师两两
赵立刚
机构
中国人民
解放军火箭军总医院普外科
出处
《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8年第3期142-145,共4页
文摘
目的 :探讨小金片对重度乳腺增生患者的治疗效果及血清VEGF、bFGF的影响。方法 :自2013年8月~2016年12截止,收入我院治疗的重度乳腺增生女性患者114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采用他莫昔芬和维生素治疗;在此基础上,干预组采用小金片治疗,持续治疗4个月。治疗前和治疗后分别收集患者的血液标本,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血清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数值,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雌二醇(Estradiol,E2)、孕酮(progesterone,P)、催乳素(Prolactin,PRL)数值,比较两组间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VEGF、bFGF数值均降低,血清E2、PRL数值降低,血清P数值升高,有差异;与对照组比较,干预组治疗后血清VEGF、bFGF数值较低,血清E2、PRL数值较低,血清P数值较高,有差异;对照组有效率78.95%低于干预组有效率92.98%,有差异;对照组不良率7.02%与干预组不良率3.51%比较,无差异。结论 :小金片对乳腺增生患者的治疗效果确切,有助于降低血清VEGF、bFGF数值,抑制生成,改善性激素指标,且不良反应可以耐受。
关键词
小金片
乳腺增生
内皮生长因子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Keywords
xiaojin tablet
hyperplasia of mammary glands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分类号
R271.44 [医药卫生—中医妇科学]
原文传递
题名
成人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后切口感染分析
被引量:
8
4
作者
陈洁
赵红
李瑞博
田磊
吕伟
机构
解放军
火箭
军
总
医院
特色医学中心
解放军火箭军总医院普外科
出处
《中华疝和腹壁外科杂志(电子版)》
2019年第2期150-153,共4页
文摘
目的探讨成人腹股沟疝无张力疝修补术后切口感染的高危因素和预防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0月至2018年5月,火箭军总医院226例腹股沟疝患者的临床资料,本组患者均行无张力疝修补术。分析术后切口感染情况,及引起术后感染的相关因素。结果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切口感染患者18例(7.96%)。急性嵌顿疝患者用过补片与未用过补片感染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生素与否对切口感染影响明显,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自身因素、术前切口的微环境和手术操作对切口感染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手术部位感染病原体培养,病原体分离革兰阳性菌11株(61.11%),革兰阴性菌7株(38.89%),白色念珠菌感染1株(5.56%)。药敏试验结果显示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代表的革兰阳性菌对青霉素类和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呈较高的耐药率,以鲍曼不动杆菌为代表的革兰阴性菌普遍对氨苄西林的耐药率较高;白色念珠菌对咪康唑耐药率100%,对氟康唑、伊曲康唑、益康唑和制霉菌素耐药率均为0。结论预防腹股沟疝无张力疝修补术后切口感染的重点在于针对不同高危因素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术后感染期选择适合抗生素进行治疗。
关键词
疝
腹股沟
疝修补术
感染
Keywords
Hernia,inguinal
Herniorrhaphy
Infection
分类号
R656.21 [医药卫生—外科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不放置引流在甲状腺癌根治术中的应用研究
马骁
王天笑
王斌
夏启俊
《临床肿瘤学杂志》
CAS
2022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三阴性乳腺癌细胞对磷脂酰肌醇3激酶抑制剂产生抗药性的分子机制
张文龙
马文江
陈圣
吴西钊
张贺然
张建华
《中华肿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
4
原文传递
3
小金片对重度乳腺增生患者的治疗效果及血清VEGF、bFGF的影响
李振凯
师两两
赵立刚
《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8
8
原文传递
4
成人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后切口感染分析
陈洁
赵红
李瑞博
田磊
吕伟
《中华疝和腹壁外科杂志(电子版)》
2019
8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