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带宽高功率电磁环境对架空线缆耦合效应分析 被引量:3
1
作者 孟鑫 周璧华 曲新波 《电波科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616-621,共6页
为分析典型高功率电磁环境对架空线缆的耦合效应,应用并行时域有限差分算法,计算了在雷电电磁脉冲和两种高空核电磁脉冲环境下架空线缆的外导体感应电流和终端电压波形,分析了不同线缆长度、不同入射波极化方向情况下架空线缆耦合效应... 为分析典型高功率电磁环境对架空线缆的耦合效应,应用并行时域有限差分算法,计算了在雷电电磁脉冲和两种高空核电磁脉冲环境下架空线缆的外导体感应电流和终端电压波形,分析了不同线缆长度、不同入射波极化方向情况下架空线缆耦合效应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入射波电场方向与线缆方向一致时,耦合效应最为严重;随线缆长度增加,外导体感应电流和终端电压上升沿陡度不变,但峰值变大,波形变宽.当线缆长度增加到可与入射波能量最集中频段波长相比拟时,其峰值达到最大,变化趋于平稳,在频带偏低的LEMP作用下该长度在几千米以上,而HEMP1(贝尔波形)入射时为几百米量级,频带最宽的HEMP2(IEC 1000-2-9)则为几十米量级;在线缆和入射情况相同条件下,LEMP对线缆耦合效应最强,HEMP1次之,HEMP2最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域有限差分算法 高功率电磁环境 架空线缆 耦合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偏振多普勒天气雷达监测雷电的分析 被引量:5
2
作者 贺宏兵 胡明宝 +1 位作者 李超 赵靓 《解放军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84-190,共7页
为了更有效开展雷电的实时监测和预警,利用S波段双线偏振多普勒天气雷达回波资料和闪电定位仪数据,对2009年7月初发生在江苏的一次雷暴天气过程进行了分析。在有闪电的回波区,闪电频次峰值出现在水平反射率因子42dBZ处,集中在34~46... 为了更有效开展雷电的实时监测和预警,利用S波段双线偏振多普勒天气雷达回波资料和闪电定位仪数据,对2009年7月初发生在江苏的一次雷暴天气过程进行了分析。在有闪电的回波区,闪电频次峰值出现在水平反射率因子42dBZ处,集中在34~46dBZ之间;闪电频次峰值出现在差分反射率因子ZDR的0.4dB处,主要集中在-0.4~1.4dB;闪电频次峰值出现在差分传播相位常数KDP的10/km处,集中在0~2°/km附近;0-1电频次峰值出现在相关系数ρhv的0.98处,集中在0.96以上。而无闪电回波的偏振参量都明显小于发生闪电回波的值。通过对雷暴回波单体偏振参量随时间变化的分析,发现偏振参量和闪电频次之间有较好的一致性。随着闪电的发生和频次的增加,回波单体的反射率因子ZH、差分反射率因子ZDR、差分传播相位常数KDP都有不同程度的逐步增加。最大时ZH达47dBZ、ZDR达到2dB以上、KDP达到2.5°/k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偏振 多普勒天气雷达 雷电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六种非感应起电参数化方案对南京一次雷暴电荷结构的数值模拟分析 被引量:4
3
作者 丁鹏飞 寇正 +3 位作者 邱实 韩月琪 王迎强 高维琦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25-136,共12页
利用三维非静力中尺度数值模式Meso-NH中的六种非感应起电参数化方案,采用理想场模拟南京地区雷暴云不同阶段的电荷结构特征,重点分析了雷暴云发展期雪、霰电荷密度对电荷结构的影响,并将成熟期的电荷结构与观测资料比较。结果表明,在... 利用三维非静力中尺度数值模式Meso-NH中的六种非感应起电参数化方案,采用理想场模拟南京地区雷暴云不同阶段的电荷结构特征,重点分析了雷暴云发展期雪、霰电荷密度对电荷结构的影响,并将成熟期的电荷结构与观测资料比较。结果表明,在雷暴云发展期,电荷分布在上升气流内且高度较高,TAKAH方案为反偶极结构,GARDI方案为三极结构,SAUN、BSMP为反三极结构,SAP98方案为正偶极结构,HELFA方案呈多层结构。在成熟期,电荷分布高度降低,有正负电荷共存区产生。模拟结果中,雪与霰是主要的荷电载体,荷电量及极性与方案有关。雪的电荷密度对云顶的电荷密度影响较大,霰的电荷密度对中下层的电荷密度影响较大。成熟期的电荷结构与VHF宽带干涉仪和雷声联合定位结果对比,SAP98方案模拟结果更符合该次雷暴云电荷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暴云 电荷结构 非感应参数化方案 Meso-NH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箔条云干扰模型及仿真分析 被引量:4
4
作者 渠立永 刘君 +1 位作者 秦建飞 吕振坚 《现代防御技术》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98-101,130,共5页
针对反雷达伪装中箔条云干扰方法分析了零记忆非线性变化法(ZMNL)的幅度分布和功率谱分布模型,通过ZMNL法对于箔条云回波信号的产生机理讨论了一种新的建模方法。根据上述数学模型,对箔条云回波进行了仿真与模拟,提出了对于反雷达伪装... 针对反雷达伪装中箔条云干扰方法分析了零记忆非线性变化法(ZMNL)的幅度分布和功率谱分布模型,通过ZMNL法对于箔条云回波信号的产生机理讨论了一种新的建模方法。根据上述数学模型,对箔条云回波进行了仿真与模拟,提出了对于反雷达伪装中的应用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雷达伪装 箔条云 分布模型 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发射率伪装绿色涂层的制备和性能分析
5
作者 孙晓东 吕绪良 +2 位作者 卢爱军 马腾龙 朱超 《解放军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98-202,共5页
为了探索军用低发射率伪装材料,提出了复合结构设计的方法。选用具备可见光高透过和红外高反射特性的纳米锑掺杂氧化锡(ATO)薄膜,通过镀膜工艺对复合涂层的结构进行设计,从而达到光学与红外隐身兼容的目的。利用分光光度计、热成像仪及... 为了探索军用低发射率伪装材料,提出了复合结构设计的方法。选用具备可见光高透过和红外高反射特性的纳米锑掺杂氧化锡(ATO)薄膜,通过镀膜工艺对复合涂层的结构进行设计,从而达到光学与红外隐身兼容的目的。利用分光光度计、热成像仪及隔热测试装置对所制复合涂层样品的光学、红外和隔热效果进行测试,分析低发射率涂层对整体绿色涂层的光学及红外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采用复合结构设计后的绿色涂层样板的可见光透过率达到80%以上,红外反射率达到70%以上,在保证色彩饱和度的同时,发射率显著降低,达到了0.2。经过复合结构设计的绿色涂层拥有良好的红外伪装效果,能够较好地躲避红外侦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结构设计 光学 红外 低发射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可微过程数据融合的内外循环集合变分方法
6
作者 吴祝慧 韩月琪 +1 位作者 王云峰 王成林 《金陵科技学院学报》 2016年第1期50-53,共4页
提出了内外循环集合变分数据融合算法,采用多个具有连续、单极值的局地二次函数序列来逼近实际的非线性目标泛函,使得这些局地二次函数的极值点序列收敛于非线性目标泛函的全局最小点。算法不需要伴随模式及修改原来的非线性数值模式,... 提出了内外循环集合变分数据融合算法,采用多个具有连续、单极值的局地二次函数序列来逼近实际的非线性目标泛函,使得这些局地二次函数的极值点序列收敛于非线性目标泛函的全局最小点。算法不需要伴随模式及修改原来的非线性数值模式,使用此方法融合不可微过程观测数据时具有方便、程序设计简单等优点。针对云降水中不可微过程的数据融合数值,试验结果表明:内外循环集合变分方法是可行有效的,可以提高不可微过程的融合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可微过程 内外循环 集合变分数据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阻抗模拟的等效电磁参数研究
7
作者 吴超 吕绪良 +1 位作者 曾朝阳 贾其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69-175,共7页
为能够较好的计算混合介质等效复介电常数和复磁导率,提出了一种基于等效电路理论的阻抗模拟方法.导出了材料的电磁参数与材料容抗、感抗之间的对应关系,并建立了能够较完整、精确地刻画实际复合材料的模型.通过求解混合介质的等效阻抗... 为能够较好的计算混合介质等效复介电常数和复磁导率,提出了一种基于等效电路理论的阻抗模拟方法.导出了材料的电磁参数与材料容抗、感抗之间的对应关系,并建立了能够较完整、精确地刻画实际复合材料的模型.通过求解混合介质的等效阻抗,进一步反演其等效电磁参数.将计算结果与经典理论公式以及基于有限差分的数值方法进行了比较,结果都符合得很好,说明该方法可以用于计算材料的等效电磁参数.另外,引入薄膜层结构来刻画表面效应等因素,使得计算结果更加符合实验结果,弥补了经典公式在这方面的不足,同时也体现了该方法在刻画实际模型时所具有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效电磁参数 阻抗模拟 等效电路 混合介质
原文传递
基于区域逐步分析的集合变分资料同化方法 被引量:2
8
作者 吴祝慧 韩月琪 +2 位作者 钟中 杜华栋 王云峰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449-456,共8页
集合变分数据同化方法的同化效果对集合样本容量具有很强的依赖性,研究发现此问题的出现是因为其计算过程中分析增量被表示为集合扰动向量或其展开正交基向量的线性组合.这样的处理方法虽然避免了计算梯度而引入伴随模式,但是因为物理... 集合变分数据同化方法的同化效果对集合样本容量具有很强的依赖性,研究发现此问题的出现是因为其计算过程中分析增量被表示为集合扰动向量或其展开正交基向量的线性组合.这样的处理方法虽然避免了计算梯度而引入伴随模式,但是因为物理控制变量个数远大于集合样本容量,就会导致物理量的同化分析值对集合样本容量很敏感.根据此原因,提出了区域逐步分析方法,减小了同化分析区域内物理变量个数与集合样本容量数之间的比值,使问题得到解决.利用浅水方程模式进行资料同化数值试验表明,基于区域逐步分析的集合变分资料同化方法可以得到较好的结果,能明显提高同化的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逐步分析 集合变分 资料同化
原文传递
聚氯乙烯基紫外光吸收剂的制备及其抗光老化性能研究 被引量:9
9
作者 武国晶 朱超 +2 位作者 翁枭迪 孙晓东 吕绪良 《有机化学》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963-1969,共7页
利用高效的点击反应,将小分子紫外光吸收剂接到聚氯乙烯(PVC)上,制得PVC基光稳定剂,可解决以往小分子光稳定剂与聚合物相容性差而导致的抗光老化性能持久性差和环境污染等问题.首先,通过叠氮基的亲核取代反应制得不同取代率的叠氮化PVC(... 利用高效的点击反应,将小分子紫外光吸收剂接到聚氯乙烯(PVC)上,制得PVC基光稳定剂,可解决以往小分子光稳定剂与聚合物相容性差而导致的抗光老化性能持久性差和环境污染等问题.首先,通过叠氮基的亲核取代反应制得不同取代率的叠氮化PVC(PVC-N3),2,4-二羟基二苯甲酮的4位羟基炔丙基化得到含炔基的2,4-二羟基二苯甲酮(2,4-DHBP-P).接着,PVC-N3与2,4-DHBP-P通过铜催化的叠氮-炔基Husigen环加成反应制得紫外光吸收剂含量不同的PVC基紫外光吸收剂(2,4-DHBP-PVC).在2,4-DHBP-PVC的紫外光辐照试验中,2,4-DHBP-PVC表现出很好的抗光老化性能,其羰基亚甲基比最低至0.03998,远远小于PVC的羰基亚甲基比(0.333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氯乙烯 紫外光吸收剂 光老化
原文传递
通过Michael加成反应和氧化环化反应合成多取代缺电子环丁烷
10
作者 王广银 吕绪良 +2 位作者 翁枭迪 汤雪峰 荣先辉 《有机化学》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532-1535,共4页
从简单易得的原料出发实现了多取代缺电子环丁烷的合成.该合成方法的关键反应是Michael加成反应和氧化环化反应.得到了目标产物的单晶结构,并且提出了可能的氧化环化反应机理.
关键词 环丁烷 MICHAEL加成 氧化环化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