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T联合MRI对颞骨内淋巴囊肿瘤的诊断价值与病理对照研究
1
作者 袁逍 贺延莉 +5 位作者 李玮 李燕燕 刘楠 赵海燕 鲍花 马冯慧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4年第6期4-6,共3页
目的为提高对颞骨内淋巴囊肿瘤该罕见疾病的正确诊断率,分析其CT及MRI影像特征和病理基础。方法对7例颞骨内淋巴囊肿瘤的影像学特征、病理变化及鉴别诊断要点进行归纳整理。结果颞骨内淋巴囊肿瘤在影像上表现为血供丰富的分叶状肿块,呈... 目的为提高对颞骨内淋巴囊肿瘤该罕见疾病的正确诊断率,分析其CT及MRI影像特征和病理基础。方法对7例颞骨内淋巴囊肿瘤的影像学特征、病理变化及鉴别诊断要点进行归纳整理。结果颞骨内淋巴囊肿瘤在影像上表现为血供丰富的分叶状肿块,呈膨胀性生长,病变中心位于颞骨岩部中后缘。影像特征:CT平扫示7例肿瘤均呈分叶状改变,周围骨质呈虫蚀样破坏,病变位于颞骨岩部靠近后缘,瘤内可见“沙粒状”高密度影,部分病变边缘可见弧形高密度硬化边。MRI示3例肿瘤T_(2)WI呈高信影,其内信号混杂可见斑片状短T_(2)信号影,并可见粗细不均条状和带状双低信号影;3例肿瘤在T_(1)WI上可见高信号影,其内信号混杂;1例肿瘤呈等信号,病变边缘可见T_(1)WI高信号影,6例肿瘤在DWI扩散不受限呈低信号影。增强扫描6例肿瘤呈不均匀明显强化;在MRI上双高信号影DWI仍为高信号、双低信号影增强扫描明显强化为其特征性改变。病理特征:肿瘤内成分混杂,肿瘤间质血管丰富,表面覆以乳头状、柱状上皮,局部可见胶质样基质、陈旧性出血等。免疫组化示Vimentin和CK阳性有定性价值。结论CT、MRI结合病例对照研究,反映了颞骨内淋巴囊肿瘤影像特征及病理基础,为临床降低误诊率、术前评价及预后评估提供影像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淋巴囊肿瘤 CT MRI 病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在冠心病患者斑块定量评估及预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36
2
作者 李建宜 许琰 +1 位作者 王俊鹏 刘振国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9年第19期30-32,36,共4页
目的研究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TA)在冠心病患者斑块定量及预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本院接诊的60例临床疑似冠状动脉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以CAG结果为参照,评价CTA管腔狭窄程度诊断的准确性;以冠状动脉造影(CAG)为金标准,评价CTA... 目的研究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TA)在冠心病患者斑块定量及预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本院接诊的60例临床疑似冠状动脉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以CAG结果为参照,评价CTA管腔狭窄程度诊断的准确性;以冠状动脉造影(CAG)为金标准,评价CTA的诊断效能。结果冠状动脉CTA检测所得的轻中重度患者的病理参数与CGA检查结果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TA在诊断轻中重度狭窄的灵敏度分别为73.69%、80.42%、87.77%,特异性为95.63%、96.82%、97.14%。心肌缺血组钙化积分、斑块负荷、狭窄程度以及重建指数均显著优于无心肌缺血组(P<0.05)。心肌缺血组钙斑块体积与无心肌缺血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状动脉CTA在冠心病患者斑块定量评估及预后评估中的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 斑块 定量评估 应用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P与DWI检查在急性脑梗死缺血半暗带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9
3
作者 杨迪 周加华 白万胜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21年第12期1846-1849,共4页
【目的】探讨全脑CT灌注成像(CTP)与弥散加权成像(DWI)检查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缺血半暗带(Ischemic penumbra,IP)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2月至2020年7月在本院诊治的154例ACI患者,所有患者均进行CTP、DWI检查,对比... 【目的】探讨全脑CT灌注成像(CTP)与弥散加权成像(DWI)检查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缺血半暗带(Ischemic penumbra,IP)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2月至2020年7月在本院诊治的154例ACI患者,所有患者均进行CTP、DWI检查,对比不同区域的CTP脑灌注参数值、DWI参数值,采用Spearman法分析不同区域病变与DWI参数值、CTP脑灌注参数值相关性,采用ROC曲线分析各项参数值对ACI患者IP的预测价值。【结果】梗死中心区的平均扩散系数(Diffusion Coefficient Average,DCavg)值、各项异性指数(Fractional Anisotropy,FA)值、表面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值、脑血流量(Regional cerebral bloodflow,rCBF)低于IP区和对侧镜像区参数值(P<0.05),达峰时间(Transit time to the peak,TTP)、平均通过时间(Mean transit time,MTT)长于IP区、对侧镜像区(P<0.05),IP区的DCavg值、FA值、ADC值低于对侧镜像区参数值,TTP、MTT长于对侧镜像区,rCBF低于对侧镜像区,局部血容量(regional cerebral blood volume,rCBV)高于梗死中心区、对侧镜像区。经相关性分析,不同区域病变与TTP、MTT呈正相关(P<0.05),与rCBV、rCBF、DCavg值、FA值、ADC值呈负相关(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TTP、MTT、rCBV、rCBF、DCavg值、FA值、ADC值、七项联合早期预测ACI患者IP的AUC分别为0.622、0.778、0.941、0.955、0.943、0.944、0.952、0.997。【结论】CTP联合DWI对ACI患者IP有较高诊断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诊断 急性病 磁共振成像/方法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模式辅助下显微手术切除“蝴蝶状”胼胝体胶质母细胞瘤临床分析
4
作者 周加华 郑涛 +2 位作者 冯达云 秦怀州 杨迪 《临床外科杂志》 2023年第8期718-722,共5页
目的 总结多模式辅助下显微手术切除“蝴蝶状”胼胝体胶质母细胞瘤(bGBM)的手术经验。方法 2016年9月~2022年9月间我院神经外科收治的胶质母细胞瘤(GBM)病人20例,均接受多模式辅助下显微外科手术。根据术前影像学特点选择最佳入路方式,... 目的 总结多模式辅助下显微手术切除“蝴蝶状”胼胝体胶质母细胞瘤(bGBM)的手术经验。方法 2016年9月~2022年9月间我院神经外科收治的胶质母细胞瘤(GBM)病人20例,均接受多模式辅助下显微外科手术。根据术前影像学特点选择最佳入路方式,利用神经导航确认手术轨迹,术中进行超声定位、神经监测或磁共振扫描。分析手术、临床结局和并发症。结果12例实现全切除,中位切除范围为96.7%(87.71%~100.0%),其中术中接受术中超声切除4例(20%),术中磁共振成像(iMRI)引导切除16例(80%),其中3例在iMRI的T1C序列上识别出残余肿瘤,在神经导航和术中神经生理监测(IONM)的辅助下继续切除残余肿瘤,最终实现全切除。新发神经功能障碍主要包括运动障碍1例、记忆障碍2例、语言障碍1例,常见于胼胝体压部、干部和膝部。最后一次随访时,存活病人中位蒙特利尔认知量表(MoCA)评分为25分,中位卡氏功能状态评分标准(KPS)为80分。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为9.3个月,中位总生存时间为11.6个月。结论 多模式技术辅助下显微手术对于bGBM可实现具有临床意义的切除,获得较良好的临床结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蝴蝶状”胼胝体胶质瘤 神经导航 术中超声 术中神经监测 术中磁共振扫描 显微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脂氧素A4和细胞质胸苷激酶1水平与食管鳞癌恶性生物学行为的相关性 被引量:9
5
作者 张勇 董晓平 +1 位作者 魏耀宁 刘红岗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21年第7期692-695,共4页
目的观察食管鳞癌患者血清脂氧素A4(lipoxin A4, LXA4)、细胞质胸苷激酶1(thymidine kinase 1, TK1)水平变化,探讨其与食管鳞癌恶性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 53例食管鳞癌患者,检测血清LXA4、TK1水平;比较不同年龄、性别、临床分期、分... 目的观察食管鳞癌患者血清脂氧素A4(lipoxin A4, LXA4)、细胞质胸苷激酶1(thymidine kinase 1, TK1)水平变化,探讨其与食管鳞癌恶性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 53例食管鳞癌患者,检测血清LXA4、TK1水平;比较不同年龄、性别、临床分期、分化程度、浸润深度及有无淋巴结转移、吸烟史者血清LXA4、TK1水平;绘制ROC曲线,评估血清LXA4、TK1预测食管鳞癌患者临床分期Ⅲ+Ⅳ期、淋巴结转移的价值。结果Ⅲ+Ⅳ期、有淋巴结转移者血清LXA4水平[16.65(13.26,18.67)、16.35(14.12,19.45)μg/L]分别低于Ⅰ+Ⅱ期、无淋巴结转移者[25.48(22.81,28.45)、26.80(22.10,29.77)μg/L](P<0.05),血清TK1水平[3.62(2.58,4.12)、3.74(3.11,4.25)pmol/L]分别高于Ⅰ+Ⅱ期、无淋巴结转移者[2.03(1.71,2.54)、2.26(1.69,2.67) pmol/L](P<0.05);不同年龄、性别、分化程度、浸润深度及有无吸烟史者血清LXA4、TK1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血清LXA4、TK1分别以19.755μg/L、2.290 pmol/L为最佳截断值,预测食管鳞癌患者临床分期Ⅲ+Ⅳ期的AUC分别为0.846(95%CI:0.729-0.963,P<0.001)、0.868(95%CI:0.769-0.967,P<0.001),灵敏度分别为86.2%、83.3%,特异度分别为83.3%、69.0%;血清LXA4、TK1分别以20.320μg/L、2.865 pmol/L为最佳截断值,预测食管鳞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的AUC分别为0.820(95%CI:0.686-0.953,P<0.001)、0.846(95%CI:0.719-0.973,P<0.001),灵敏度分别为82.4%、84.2%,特异度分别为84.2%、82.4%。结论血清LXA4水平降低、TK1水平升高提示食管鳞癌临床分期晚、有淋巴结转移,二者在预测食管鳞癌临床分期Ⅲ+Ⅳ期、淋巴结转移中有较高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鳞癌 恶性生物学行为 脂氧素A4 细胞质胸苷激酶1 相关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