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半蹲式跳伞膝关节护具对足踝部动态生物力学的影响
1
作者 郑超 伍骥 +5 位作者 杜俊杰 陈渲宇 王隆风 常祺 王丽珍 刘俊朋 《运动科学与健康研究》 2025年第1期22-29,共8页
目的:在佩戴护膝情况下测试足踝部的动态力学参数,分析半蹲式跳伞着陆过程中不同护膝对足踝部的影响。方法:2016年7~9月,选取20名超过1年伞龄的青年男性跳伞运动员。纳入标准:男性,年龄小于30岁,伞龄大于1年,跳伞次数大于6次,3个月内无... 目的:在佩戴护膝情况下测试足踝部的动态力学参数,分析半蹲式跳伞着陆过程中不同护膝对足踝部的影响。方法:2016年7~9月,选取20名超过1年伞龄的青年男性跳伞运动员。纳入标准:男性,年龄小于30岁,伞龄大于1年,跳伞次数大于6次,3个月内无影响功能的膝、踝、足部外伤。排除标准:因各种原因未能履行每年的常规跳伞训练,3个月内因其他部位外伤或者疾病仍在恢复治疗期。平均年龄(22.40±3.38岁),平均身高(179.46±5.17cm),平均体重(70.97±7.85kg),平均伞龄(1.50±0.83年)。在无护膝、绷带护膝和半钢护膝三种防护条件下,模拟半蹲式着陆姿势,分别从40cm和80cm两种高度的平台跳下,平稳落在测力台有效区域内。利用Vicon动态捕捉系统记录着陆过程中足底最大垂直地面反作用力(MvGRF)、足底受力时间(AT)、足底缓冲时间(BT)、踝关节最大屈曲角位移(AJDD)、踝关节背伸最大角速度(MDAC)、踝关节最大背伸角(MAJDA)的变化并进行分析。结果:随着高度增加,三种防护状态的垂直方向地面反作用力增大。无护膝和半钢护膝的足底受力时间减少。绷带护膝的足底缓冲时间延长。半钢护膝的踝关节最大背伸角位移增大。无护膝和半钢护膝的踝关节最大背伸角速度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40cm高度,无护膝、绷带护膝和半钢护膝的垂直方向地面反作用力依次降低。半钢护膝的足底受力时间较无护膝和绷带护膝延长。半钢护膝和绷带护膝的踝关节最大背伸角速度较无护膝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80cm高度,无护膝、绷带护膝和半钢护膝的垂直方向地面反作用力依次减小,足底受力时间延长。绷带护膝和半钢护膝的足底缓冲时间较无护膝减小。绷带护膝和半钢护膝的踝关节最大背伸角位移较无护膝增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异(P<0.05)。结论:同一高度条件下,绷带护膝和半钢护膝均可以减少地面反作用力。随着高度增加,绷带护膝对足踝部的生物力学参数影响小,不增加足踝部损伤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跳伞 损伤 护膝 足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带教的体会 被引量:8
2
作者 杜俊杰 赵旭红 +4 位作者 陈宇飞 彭页 张金康 薛静 郑超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1年第2期46-48,共3页
结合骨科专业的学科特点,探索并总结近年来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特色医学中心骨科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带教工作中的经验与体会。通过让规培生在骨科不同专业组的轮转学习、教学查房、术前病例讨论、参观手术或者手术中进行简单操作、术... 结合骨科专业的学科特点,探索并总结近年来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特色医学中心骨科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带教工作中的经验与体会。通过让规培生在骨科不同专业组的轮转学习、教学查房、术前病例讨论、参观手术或者手术中进行简单操作、术后练习写手术记录的方法,再运用各种先进的教学方法、严格的出科考核等方式,以进一步提高骨科规培医师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临床技能、科研水平等综合素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科 医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医学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噬在结核菌素诱导破骨细胞形成中的作用及机制 被引量:1
3
作者 王增顺 索南昂秀 +2 位作者 刘立民 周京元 伍骥 《脊柱外科杂志》 2022年第1期45-51,共7页
目的研究自噬在结核菌素纯化蛋白洐生物(PPD)诱导破骨细胞形成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培养小鼠单核巨噬细胞(RAW264.7细胞),用不同浓度(1.0、2.5、5.0、10.0 IU/mL)PPD及自噬激动剂雷帕霉素、自噬抑制剂3-甲基腺苷(3-MA)处理。处理24 h后... 目的研究自噬在结核菌素纯化蛋白洐生物(PPD)诱导破骨细胞形成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培养小鼠单核巨噬细胞(RAW264.7细胞),用不同浓度(1.0、2.5、5.0、10.0 IU/mL)PPD及自噬激动剂雷帕霉素、自噬抑制剂3-甲基腺苷(3-MA)处理。处理24 h后,检测细胞活力;处理7 d后,检测破骨细胞数量、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活力、自噬小体数目及自噬标志基因Beclin-1、LC3-Ⅱ/LC3-Ⅰ的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10.0 IU/mL PPD组细胞活力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0、2.5、5.0 IU/mL PPD组细胞活力无明显变化。与对照组相比,2.5、5.0、10.0 IU/mL PPD组破骨细胞数量、TRAP活力、自噬小体数目及Beclin-1、LC3-Ⅱ/LC-Ⅰ的表达水平均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5.0 IU/mL PPD组相比,5.0 IU/mL PPD+激动剂组破骨细胞数量、TRAP活力、自噬小体数目及Beclin-1、LC3-Ⅱ/LC-Ⅰ的表达水平均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胞活力无明显变化。与5.0 IU/mL PPD组相比,5.0 IU/mL PPD+抑制剂组破骨细胞数量、TRAP活力、自噬小体数目及Beclin-1、LC3-Ⅱ/LC-Ⅰ的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胞活力无明显变化。结论PPD能够诱导破骨细胞形成,其机制与自噬激活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脊柱 结核菌素 破骨细胞 自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髋部骨折术后1年急性脑血管事件发生危险因素及预后分析
4
作者 骆洪涛 闫伟 +3 位作者 姚青阳 郑力通 门鹏翔 王金强 《中国骨伤》 CAS CSCD 2023年第12期1119-1124,共6页
目的:探讨老年髋部骨折术后1年内发生急性脑血管事件的危险因素及预后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7月至2020年12月收治老年髋部骨折320例,男111例,女209例;年龄60~101(79.05±8.48)岁。根据术后1年内是否发生急性脑血管事件,将患... 目的:探讨老年髋部骨折术后1年内发生急性脑血管事件的危险因素及预后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7月至2020年12月收治老年髋部骨折320例,男111例,女209例;年龄60~101(79.05±8.48)岁。根据术后1年内是否发生急性脑血管事件,将患者分为脑血管事件和无脑血管事件组。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合并症、骨折类型、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白蛋白、独立生活能力(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ADL)评分、行走能力、麻醉方式、手术方式和住院时间,通过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老年髋部骨折术后1年内急性脑血管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比较两组术后1年ADL、行走能力和死亡率等。结果:术后1年内38例(11.9%)发生急性脑血管事件,脑血管事件组男20例,女18例,年龄(82.53±7.91)岁;非脑血管事件组男91例,女191例,年龄(78.59±8.46)岁。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急性脑血管事件与年龄(t=2.712,P=0.007)、男性(χ~2=6.129,P=0.013)、高血压病(χ~2=8.449,P=0.004)、心律失常(χ~2=6.360,P=0.012)、脑卒中(χ~2=34.887,P=0.000)、糖尿病(χ~2=4.574,P=0.032)和住院时间(t=2.249,P=0.025)密切相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1.068,P=0.018)、男性(OR=2.875,P=0.008)、心律失常(OR=2.722,P=0.017)和脑卒中(R=7.382,P=0.000)是术后1年并发急性脑血管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脑血管事件组患者术后1年死亡(11例)与无脑血管组(41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08,P=0.024)。脑血管事件组患者术后1年ADL评分(58.70±14.45)分与无脑血管事件组(67.83±10.45)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122,P=0.000)。脑血管事件组患者术后1年独立行走、辅助行走和卧床分别为3、17和7例,无脑血管事件组分别为54例、174例和13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030,P=0.003)。结论:老年髋部骨折术后1年易并发急性脑血管事件,其中年龄、男性、心律失常和脑卒中病史是急性脑卒中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脑血管事件组患者术后1年死亡率更高,生活自理能力和行走能力更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髋部骨折 脑卒中 死亡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军某医院骨科2013-2016年空军官兵住院疾病谱回顾性研究及护理对策
5
作者 胡慧 王君 化良平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1年第3期263-264,278,共3页
基于2013-2016年空军某医院骨科的收治病例,进行空军官兵住院疾病谱的分析调查,针对现有情况进行研究,并制定相应的对策,为医疗资源的合理分配提供指导。方法:选取空军某医院骨科2013年1月至2016年9月收治患者病例资料345例作为本次研... 基于2013-2016年空军某医院骨科的收治病例,进行空军官兵住院疾病谱的分析调查,针对现有情况进行研究,并制定相应的对策,为医疗资源的合理分配提供指导。方法:选取空军某医院骨科2013年1月至2016年9月收治患者病例资料345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基于患者住院资料内容采用国际疾病分类(ICD-10)进行分类统计,统计完成后采用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结果:本次研究所涉及的345例患者中,其中占比最大的为颈腰部疾病患者,占患者总有比例的23.8%;其次为手与上肢外伤性损伤与膝关节半月板、韧带损伤患者,三个部分共占患者总有比例的61.8%;各个种类疾病住院时间之间差异明显,在治疗期间住院时间最长的患者疾病的类别主要是腰颈部疾患,其中患者的住院时间时长为(13.7±7.5)d,反之,在治疗期间住院时间最短的患者疾病的类别主要是锁骨骨折,而患者的住院时间时长仅需要(8.6±4.6)d。而在单病种资料分析中我们发现,患者出现腰椎间盘突出的例数占患者单病种病例比例最高,除此之外,患者出现膝关节交叉韧带与半月板损伤的例数占比也较高,而在常见疾病手术分析中我们不难发现,前十项手术共占患者总体病例数的57.6%,例数为199例,而此十项手术中患者腰椎间盘突出的手术治疗例数最多,占患者总体病例数的12%,例数30例,除此之外,膝关节镜下交叉韧带重建术与半月板切除成形术两种手术的例数分别为22例与18例,占患者总体病例数的8.8%与7.2%,前三种手术占总体手术例数的28%。结论:本研究初步分析出空军官兵骨科住院疾病谱中腰椎间盘突出及膝关节的半月板、韧带损伤为骨科最多见,飞行员以膝关节损伤最多见,需要手术治疗的比例较高,应加强训练时对相关损伤的预防、保护和加强相关疾病术后的护理的宣教;同时通过对于现有的卫生宣教方法进行强化,在进行训练的过程中强调科学性与合理性,同时配合一定的心理干预方法,从而有效的防止骨科疾病发生,减少训练伤害,在早期诊疗手段方面进行完善,从而更好的保障住院官兵的身体健康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科 护理 住院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Kümmell病的诊断与治疗进展 被引量:4
6
作者 杨丰源 杜俊杰 +1 位作者 谢泊文 陈宇飞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43-248,共6页
Kümmell病是一种复杂的脊柱疾患,其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和治疗选择尚存在争议。Kümmell病可能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本病最重要的临床特征是轻微创伤后发生的延迟性椎体塌陷。椎体内真空裂隙征是椎体缺血性... Kümmell病是一种复杂的脊柱疾患,其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和治疗选择尚存在争议。Kümmell病可能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本病最重要的临床特征是轻微创伤后发生的延迟性椎体塌陷。椎体内真空裂隙征是椎体缺血性坏死的影像学征象,高度提示Kümmell病。治疗方法主要包括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本文就Kümmell病的相关进展作一综述,旨在为其临床诊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ümmell病 经皮椎体成形术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 椎体内裂隙征
原文传递
关于骨髓刺激技术在肩袖撕裂治疗作用的系统评价及Meta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王华溢 杨重飞 +4 位作者 王远瑞 朱澍 朱锦宇 朱庆生 张大伟 《中华肩肘外科电子杂志》 2020年第3期248-258,共11页
目的评估骨髓刺激技术在改善肩袖愈合及功能恢复中的作用。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PubMed、Medline、 Embase、中国知网(CNKI)、维普(VIP)、万方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等数据库中关于应用骨髓刺激技术和单纯肩袖修复... 目的评估骨髓刺激技术在改善肩袖愈合及功能恢复中的作用。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PubMed、Medline、 Embase、中国知网(CNKI)、维普(VIP)、万方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等数据库中关于应用骨髓刺激技术和单纯肩袖修复的比较研究,包括临床随机对照和回顾性队列研究。手工检索纳入研究的参考文献。提取各研究中指标数据,包括总体再撕裂率,大到巨大肩袖撕裂的再撕裂率,术后肩关节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Constant-Murley score,CMS),加州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评分(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Los Angeles shoulder rating scale,UCLA),美国肩肘外科协会评分(American shoulder and elbow surgeons score,ASES),手臂、肩膀和手的残疾问卷(disabilities of the arm, shoulder, and hand questionnaire,DASH)各项功能评分。运用Revman 5.3软件对其进行分析和处理。结果共纳入2篇随机对照研究、6篇回顾性队列研究、2篇非对照回顾性研究共10篇文献进行系统回顾,Meta分析只纳入前8篇文献,患者共641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单纯肩袖修复相比,结合骨髓刺激技术能明显改善肩袖总体愈合效果[OR=0.42,95%CI(0.28,0.63),P <0.0001],大到巨大撕裂的肩袖修复术后再撕裂率也明显减少[OR=0.28, 95%CI(0.13,0.58), P=0.0007]。而在肩关节疼痛VAS评分[SMD=-0.63, 95%CI(-1.40, 0.14), P=0.11],ROM外旋[SMD=0.05, 95%CI (-0.22, 0.32), P=0.70]、前屈[SMD=0.10, 95%CI (-0.17,0.37), P=0.47],CMS评分[SMD=0.12, 95%CI (-0.09, 0.32), P=0.26],UCLA评分[SMD=-0.04, 95%CI(-0.29, 0.21), P=0.76],ASES评分[SMD=-0.06,95%CI (-0.33, 0.21), P=0.67]及DASH评分[SMD=-0.15, 95%CI (-0.43, 0.13), P=0.29]等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与单纯肩袖修复相比,结合骨髓刺激技术能明显改善肩袖修复能力,尤其值得关注的是该技术能够促进大到巨大撕裂肩袖的愈合,而在术后肩关节疼痛、ROM及功能方面未见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袖 微骨折 骨髓刺激 META分析
原文传递
海藻糖A抑制骨肉瘤细胞增殖信号通路的研究
8
作者 王克 江宁宁 赵旭红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070-1072,共3页
目的探讨海藻糖A对骨肉瘤细胞增殖转移能力抑制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骨肉瘤细胞(上海传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分别分为4组。空白组细胞不使用药物干预,低、中、高剂量组细胞分别采用含0.25、0.50、1.00μmol/L海藻糖A的培养基培养干... 目的探讨海藻糖A对骨肉瘤细胞增殖转移能力抑制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骨肉瘤细胞(上海传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分别分为4组。空白组细胞不使用药物干预,低、中、高剂量组细胞分别采用含0.25、0.50、1.00μmol/L海藻糖A的培养基培养干预不同时间,检测细胞增殖、转移以及相关蛋白表达。然后分别在4组细胞中5.00μmol/L转化生子因子-β(TGF-β)培养24 h再次检测细胞存活率、转移以及相关蛋白表达。采用方差检验及t检验。结果空白组细胞增殖抑制率(0%)、转移抑制率(0%)显著低于药物干预组[(62.45±23.54)%、(84.15±20.10)%,t=14.111、7.959,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N-钙黏蛋白(N-cadherin)、编码锌指蛋白转录因子(Snail)、锌指转录因子(Slug)、波形蛋白(Vimentin)(100%、100%、100%、100%)表达量显著高于治疗组[低剂量组:(72.56±12.25)%、(65.34±10.56)%、(70.41±16.96)%、(71.45±18.96)%;中剂量组:(62.36±10.58)%、(53.47±9.85)%、(51.89±18.47)%、(42.47±9.56)%;高剂量组:(21.17±8.56)%、(19.19±5.56)%、(17.49±6.25)%、(10.77±3.25)%,t=8.246、9.163、8.035、7.441,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各干预组细胞随着药物浓度升高存活率(15.25%、28.22%、39.45%)、转移抑制率显著升高(10.36%、18.45%、45.25%,t=8.644、8.603,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N-cadherin、Snail、Slug、Vimentin表达量显著下降。各组细胞在接受TGF-β干预后增殖抑制率和转移抑制率均显著下降,上述蛋白表达量显著升高。结论海藻糖A可以有效抑制骨肉瘤细胞增殖转移,其作用与抑制TGF-β/Smad2/3信号通路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肉瘤 海藻糖A 转化生子因子-β SMAD
原文传递
腘动脉外侧皮支单蒂皮瓣或联合腓动脉穿支双蒂皮瓣游离移植修复手足创面
9
作者 魏义涛 梁海华 +1 位作者 钟桂午 孙芳芹 《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 2022年第7期521-524,共4页
目的探讨腘动脉外侧皮支单蒂皮瓣或联合腓动脉穿支双蒂皮瓣游离移植修复手足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研究。纳入2013年3月—2020年6月东莞市长安新安医院手足显微外科收治的手足皮肤缺损伴肌腱、骨骼外露患者21例,其中男1... 目的探讨腘动脉外侧皮支单蒂皮瓣或联合腓动脉穿支双蒂皮瓣游离移植修复手足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研究。纳入2013年3月—2020年6月东莞市长安新安医院手足显微外科收治的手足皮肤缺损伴肌腱、骨骼外露患者21例,其中男19例、女2例,年龄16~65岁(平均37.8岁)。手部创面8例,足部创面13例;软组织缺损面积3.5 cm×5.5 cm~10.0 cm×14.0 cm。观察患者术后皮瓣成活情况,采用英国医学研究会颁布的感觉功能恢复分级评价标准评估患者皮瓣感觉功能恢复情况,采用笔者参考皮瓣功能7项检查制定的皮瓣外观功能10项检查表进行皮瓣外观功能综合评价。结果21例患者术后皮瓣全部成活。采用腘动脉外侧皮支单蒂皮瓣游离移植修复13例、腘动脉外侧皮支联合腓动脉穿支双蒂皮瓣游离移植修复8例,皮瓣切取面积4.0 cm×6.5 cm~10.0 cm×16.0 cm,供区创面直接缝合或植皮覆盖。术后随访6~36个月,皮瓣质地良好,厚薄适中,两点间辨别觉13~25 mm;皮瓣外观功能综合评价:优7例、良11例、可3例,优良率为85.7%。小腿供区无功能性影响。结论腘动脉外侧皮支单蒂皮瓣或联合腓动脉穿支双蒂皮瓣游离移植修复手足创面,皮瓣血供有保障,成活率高,是修复手足软组织创面的有效术式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科皮瓣 腘动脉外侧皮支 腓动脉穿支皮瓣 手足软组织缺损 修复重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