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1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功能锻炼视频在骨科中的应用体会 被引量:6
1
作者 陈芳芳 《当代护士(中旬刊)》 2015年第4期79-80,共2页
总结了使用视频形式指导骨科患者功能锻炼的体会。主要包括深呼吸、扩胸运动、下肢关节活动、足踝关节运动、股四头肌收缩、下肢肌肉按摩、翻身要领、叩背、抬臀运动、腹部按摩、肱二头肌收缩、握拳、腰背肌锻炼、直腿抬高训练。认为视... 总结了使用视频形式指导骨科患者功能锻炼的体会。主要包括深呼吸、扩胸运动、下肢关节活动、足踝关节运动、股四头肌收缩、下肢肌肉按摩、翻身要领、叩背、抬臀运动、腹部按摩、肱二头肌收缩、握拳、腰背肌锻炼、直腿抬高训练。认为视频形式直观明了,护患互动,形式新颖,使患者对功能锻炼内容记忆更为深刻,提高患者功能锻炼的知晓率,提高护理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锻炼 视频 骨科 知晓率 护理满意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支具外固定对脊柱内固定术后患者早期的运用:236例效果观察 被引量:12
2
作者 郭志民 周军 +3 位作者 郭延杰 林斌 练克俭 林坤山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4年第8期1416-1417,共2页
目的:探讨支具外固定在脊柱内固定术后康复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颈围、头颈胸热塑支具和胸腰热塑支具等分别用来辅助治疗颈椎骨折脱位和胸腰椎骨折等内固定术后患者236例,其中颈围外固定87例,头颈胸支具(CTO)35例,胸腰椎支具(TLSO)11... 目的:探讨支具外固定在脊柱内固定术后康复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颈围、头颈胸热塑支具和胸腰热塑支具等分别用来辅助治疗颈椎骨折脱位和胸腰椎骨折等内固定术后患者236例,其中颈围外固定87例,头颈胸支具(CTO)35例,胸腰椎支具(TLSO)114例,观察患者的脊柱的植骨骨融合率和内固定器材的失效率。结果:221例获得随访,平均时间15.3个月。脊柱损伤节段的融合时间平均5.1个月,有4例出现植骨处未融合,融合率为98.2%。有5例后路内固定的器材发生断裂松动。无并发症发生。结论:支具外固定治疗脊柱内固定术后的患者可早期下床活动进行功能锻炼,减少了卧床并发症和骨折病的发生,可辅助内固定器材加强脊柱的稳定性,减少内固定器材的疲劳性断裂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固定 脊柱手术 内固定 术后 早期 支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掌侧切开双螺钉顺行固定治疗Herbert B2型腕舟骨骨折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1
3
作者 胡维界 洪加源 +1 位作者 刘强 黄丽萍 《中国骨伤》 CAS 2014年第3期203-206,共4页
目的:探讨掌侧切开顺行双螺钉固定治疗Herbert B2型腕舟骨骨折的临床及功能疗效。方法:自2005年12月至2010年6月,应用掌侧切开双螺钉顺行固定技术治疗18例Herbert B2型腕舟骨骨折患者,男14例,女4例;年龄21~52岁,平均33.11岁。... 目的:探讨掌侧切开顺行双螺钉固定治疗Herbert B2型腕舟骨骨折的临床及功能疗效。方法:自2005年12月至2010年6月,应用掌侧切开双螺钉顺行固定技术治疗18例Herbert B2型腕舟骨骨折患者,男14例,女4例;年龄21~52岁,平均33.11岁。术后通过X线检查评价其骨折愈合情况,采用改良Mayo腕关节功能评分评价腕关节功能。结果:18例患者获随访,平均随访时间(25.06±4.00)个月,骨折愈合时间(3.55±0.65)个月。18例患者术后4个月腕关节疼痛情况、活动范围、握力均优于术前(P<0.05)。改良Mayo腕关节功能评分由术前42.78±7.32改善至术后4个月的93.89±5.83,术后4个月各项评分及总分均明显优于术前(P<0.05),优9例,良9例。结论:应用掌侧切开顺行固定技术治疗Herbert B2型腕舟骨骨折,其临床及功能疗效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腕骨 舟骨 腕损伤 骨折固定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用植入体逆行交锁髓内钉治疗胫骨下端严重复杂性骨折并骨不连的特征与操作要点 被引量:5
4
作者 郭志民 练克俭 +2 位作者 陈志文 丁真奇 庄泽民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968-969,I0002,共3页
观察逆行交锁髓内钉的植入物特点与治疗胫骨下端严重粉碎性复杂性骨折并骨不连、骨缺损的临床操作的关系,采用此方法治疗2000-04/2005-12解放军第一七五医院骨科收治的胫骨下端粉碎性骨折并骨不连伴有跟腱或腓总神经不可修复性损伤、骨... 观察逆行交锁髓内钉的植入物特点与治疗胫骨下端严重粉碎性复杂性骨折并骨不连、骨缺损的临床操作的关系,采用此方法治疗2000-04/2005-12解放军第一七五医院骨科收治的胫骨下端粉碎性骨折并骨不连伴有跟腱或腓总神经不可修复性损伤、骨折区有长节段骨缺损等复杂性骨折患者11例,均为GustiloⅢ度开放性骨折。11例中随访半年1例,1年4例,2年3例,3年2例,4年1例,所有患者骨折均获得愈合,平均骨折愈合时间为6.2个月。无一例出现内固定物断裂,无一例出现伤口感染,有1例出现跟下痛。结果显示医用植入体逆行交锁髓内钉治疗胫骨下端严重粉碎性复杂性骨折,固定可靠,术后可早期负重行走,能促进骨折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用植入体 股骨髁上交锁髓内钉 胫骨骨折 骨不连 骨缺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腰椎峡部裂对上位脊椎稳定性影响的生物力学研究 被引量:10
5
作者 刘晖 何明长 +1 位作者 林斌 赵卫东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745-748,共4页
目的:通过生物力学方法测量腰椎峡部裂模型上位脊椎三维活动范围,分析峡部裂上位脊椎稳定性,为腰椎峡部裂外科治疗提供新的理论依据。方法:9具成人新鲜腰椎标本,切断L5双侧椎弓峡部制成实验模型,通过脊柱三维运动试验机对造模前(正常组... 目的:通过生物力学方法测量腰椎峡部裂模型上位脊椎三维活动范围,分析峡部裂上位脊椎稳定性,为腰椎峡部裂外科治疗提供新的理论依据。方法:9具成人新鲜腰椎标本,切断L5双侧椎弓峡部制成实验模型,通过脊柱三维运动试验机对造模前(正常组)及造模后(峡部裂组)标本施加前屈、后伸、左右侧弯和左右旋转10N·m力矩,由脊柱三维运动测量系统分析比较峡部裂组及正常组上位及同序脊椎节段的运动范围。结果:9具标本峡部裂组上位脊椎(L4)在前屈、后伸及旋转活动范围均值分别是12.71°、4.79°、3.71°,正常组均值分别为10.41°、3.70°、2.78°,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值均<0.01),峡部裂组分别增加了22.1%、29.4%、33.8%,而侧屈活动范围峡部裂组均值为7.74°,正常组为7.67°,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峡部裂同序脊椎(L5)在前屈、后伸及旋转活动范围均值分别为12.69°、6.29°、4.10°,正常组均值分别为10.12°、5.19°、3.01°,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值均<0.01),峡部裂组分别增加25.4%、44.1%、36.4%,而侧屈活动范围峡部裂组为6.12°,正常组为6.06°,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腰椎峡部裂对上位脊椎稳定也有重要影响,可导致上位脊椎在前屈、后伸和旋转方向失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峡部裂 生物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膝骨性关节炎治疗进展 被引量:105
6
作者 刘强 洪加源 胡维界 《医学综述》 2015年第3期474-476,共3页
膝骨性关节炎(KOA)是退行性疾病的一种,临床表现为膝关节疼痛及功能障碍。随着现代医药技术的发展,国内外学者对KOA的治疗进行了深入研究,治疗观念也由对症治疗转变为对因治疗,注重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并提出了不少新的治疗方法。该文... 膝骨性关节炎(KOA)是退行性疾病的一种,临床表现为膝关节疼痛及功能障碍。随着现代医药技术的发展,国内外学者对KOA的治疗进行了深入研究,治疗观念也由对症治疗转变为对因治疗,注重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并提出了不少新的治疗方法。该文旨在对KOA治疗的相关研究进展予以综述,以供临床治疗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关节炎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 被引量:4
7
作者 陈志伸 郭延杰 +1 位作者 练克俭 刘晖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4年第4期316-316,318,共2页
目的 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 (percutaneousvertebroplasty ,PVP)对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的治疗价值。 方法 10例 ( 11个椎体 )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采用PVP治疗 ,观察PVP后患者病情的改善情况。 结果  10例行PVP后症状均显著缓解 ... 目的 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 (percutaneousvertebroplasty ,PVP)对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的治疗价值。 方法 10例 ( 11个椎体 )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采用PVP治疗 ,观察PVP后患者病情的改善情况。 结果  10例行PVP后症状均显著缓解 ,腰背痛疼痛视觉模拟评分 (visualanaloguepainscale,VAS)由术前的 ( 9 4± 1 8)分下降到 ( 1 1± 0 7)分 (t=13 5 90 ,P =0 0 0 0 )。无临床并发症发生。随访 4~ 14个月 ,平均 6 4月 ,1例T11骨折者又出现L1骨折 ,未再治疗 ,余 9例疼痛无复发。 结论 PVP对老年性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是一种较好的微创治疗方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脊柱 骨折 椎体成形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骨筋膜室减压方法治疗腘动脉延误伤的比较 被引量:2
8
作者 丁真奇 康两期 +2 位作者 刘晖 翟文亮 洪加源 《中国骨伤》 CAS 2004年第3期169-170,共2页
关键词 手术治疗 腘动脉延误伤 并发症 小腿缺血坏死肌肉彻底切除术 Ⅰ期皮肤缝合术 小腿骨筋膜室切开减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ightRope重建喙锁韧带联合锚钉治疗肩锁关节脱位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9
9
作者 李想 张峰 +3 位作者 丁真奇 叶永贤 黄剑平 黄国锋 《骨科》 CAS 2017年第1期25-29,共5页
目的探讨Tight Rope重建喙锁韧带联合锚钉修复肩锁关节治疗肩锁关节脱位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5月至2015年5月于我院采用Tight Rope重建喙锁韧带联合锚钉修复肩锁关节治疗的13例肩锁关节脱位病人(Tight Rope+锚钉组)及采用肩锁... 目的探讨Tight Rope重建喙锁韧带联合锚钉修复肩锁关节治疗肩锁关节脱位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5月至2015年5月于我院采用Tight Rope重建喙锁韧带联合锚钉修复肩锁关节治疗的13例肩锁关节脱位病人(Tight Rope+锚钉组)及采用肩锁钩钢板治疗的21例肩锁关节脱位病人(肩锁钩钢板组)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及末次随访时的X线片及术后3、6个月及末次随访时的Neer肩关节功能评分。结果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术后3、6个月及末次随访时,Tight Rope+锚钉组的Neer肩关节功能评分分别为(84.5±8.1)分、(91.8±9.4)分、(96.1±11.1)分,而肩锁钩钢板组的相应得分分别为(72.4±7.5)分、(86.9±9.6)分、(89.2±9.8)分,Tight Rope+锚钉组明显优于肩锁钩钢板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末次随访时的X线片提示Tight Rope+锚钉组病人无复位丢失、创伤性关节炎等出现;肩锁钩钢板组出现4例肩峰下撞击征,1例肩峰骨溶解,所有病人均在8~10个月后取出内固定,2例病人取出钢板后出现复位丢失。结论采用Tight Rope重建喙锁韧带联合锚钉修复肩锁关节治疗肩锁关节脱位,可获得更符合生物力学的复位,肩锁关节稳定,肩关节功能恢复满意,无需二次手术取出内固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锁关节脱位 喙锁韧带 TIGHTROPE 缝合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椎间盘镜下与开放式中空螺钉内固定治疗齿状突骨折的对照研究 被引量:7
10
作者 林斌 郭林新 +5 位作者 练克俭 郭延杰 陈梓锋 郭志民 刘庆军 李扬 《临床骨科杂志》 2005年第1期22-25,共4页
目的 比较椎间盘镜下与开放式中空螺钉内固定治疗齿状突骨折的优缺点。方法 对 8例采用椎间盘镜下中空螺钉内固定(椎间盘镜组)与 14例开放式中空螺钉内固定 (开放手术组 )治疗的齿状突骨折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两组的手术切口大小... 目的 比较椎间盘镜下与开放式中空螺钉内固定治疗齿状突骨折的优缺点。方法 对 8例采用椎间盘镜下中空螺钉内固定(椎间盘镜组)与 14例开放式中空螺钉内固定 (开放手术组 )治疗的齿状突骨折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两组的手术切口大小、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透视次数,术后骨折愈合时间、愈合率以及颈椎的活动度。结果 椎间盘镜组的手术切口平均 1. 62cm、手术时间 75min、出血量 20 .5ml,均小于开放手术组(P<0. 05)。两组的骨折愈合率、颈椎活动度差异无显著性 (P>0. 05)。结论 椎间盘镜下直接中空螺钉内固定术创伤较小,手术操作方便,能简化手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出血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镜 齿状突骨折 骨折固定术 中空螺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腓骨长肌腱复合骨形态发生蛋白和异体骨重建前交叉韧带术后骨隧道扩大的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翟文亮 李德 练克俭 《中国骨伤》 CAS 2010年第6期414-416,共3页
目的:观察腓骨长肌腱复合骨形态发生蛋白和异体骨重建前交叉韧带术后骨隧道扩大的发生及变化。方法:2007年3月至2009年7月对18例(18膝)接受自体腓骨长肌腱复合骨形态发生蛋白和异体骨重建前交叉韧带的病例进行了12个月的随访。本组男14... 目的:观察腓骨长肌腱复合骨形态发生蛋白和异体骨重建前交叉韧带术后骨隧道扩大的发生及变化。方法:2007年3月至2009年7月对18例(18膝)接受自体腓骨长肌腱复合骨形态发生蛋白和异体骨重建前交叉韧带的病例进行了12个月的随访。本组男14例,女4例;年龄21~47岁,平均35.5岁;右膝12例,左膝6例。于术后1周及3、6、12个月分别进行患肢CT检查,测量股骨隧道和胫骨隧道的直径并与术后1周数值进行比较,增宽≥2mm为隧道扩大。记录骨隧道扩大出现的时间及不同时间段隧道宽度的改变。结果:18例(18膝)均未出现骨隧道扩大,股骨隧道平均扩大(1.10±0.42)mm,胫骨隧道平均扩大(1.00±0.51)mm。18例股骨隧道:术后1周、3个月骨隧道宽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6、12个月骨隧道宽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8例胫骨隧道:术后1周、3个月骨隧道宽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6、12个月骨隧道宽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腓骨长肌腱复合骨形态发生蛋白和异体骨重建前交叉韧带可以明显减少骨隧道扩大的发生,骨隧道明显增宽出现在术后3个月内,并在随后保持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交叉韧带 胫骨 股骨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骨形态发生蛋白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丝蛋白在猪胸腰段脊髓火器贯通伤后的早期表达 被引量:5
12
作者 陈长青 练克俭 +2 位作者 丁真奇 贾连顺 李家顺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2期105-107,共3页
目的:建立家猪胸腰段脊髓火器贯通伤模型和改良Allen’s打击伤后全瘫模型,观察伤后神经丝蛋白的早期表达。方法:实验于2005-05/08在解放军第一七五医院实验室完成。取健康雄性家猪20只,单纯随机分为3组:①火器伤组(n=9):在全麻状态下制... 目的:建立家猪胸腰段脊髓火器贯通伤模型和改良Allen’s打击伤后全瘫模型,观察伤后神经丝蛋白的早期表达。方法:实验于2005-05/08在解放军第一七五医院实验室完成。取健康雄性家猪20只,单纯随机分为3组:①火器伤组(n=9):在全麻状态下制作胸腰段(L1~L2)脊髓火器伤模型,分为伤后1,3,6h3个时间处死(n=3)。②打击伤组(n=9):L1节段脊髓行改良Allen’s打击,致伤力为500g·cm,处死时间同前。③空白对照组(n=2):只麻醉,不造模,伤后6h处死。各组在伤后相应时间点取脊髓标本(火器伤组取近伤段,打击伤组取伤点),进行神经丝蛋白的免疫组化染色,观察其阳性表达的吸光度(A)值;在伤后6h火器伤组和打击伤组分别在脊髓伤点、近伤段(距伤点1~3cm脊髓)、中伤段(距伤点3~7cm脊髓)及远伤段(距伤点近头侧10~12cm处的胸髓)取材,观察神经丝蛋白的A值。结果:经补充20只猪进入结果分析。①空白对照组神经丝蛋白的A值为91.1±3.01,打击伤组脊髓损伤后1,3,6h神经丝蛋白的A值均高于火器伤组(45.7±2.59,39.5±2.48,34.6±4.06;31.8±2.66,27.4±1.99,20.8±1.69),且两组神经丝蛋白的表达随着时间延长而下调(P<0.001)。②伤后6h打击伤组仅在伤点和近伤段神经丝蛋白的A值低于空白对照组(P<0.05),而火器伤组各部位神经丝蛋白的A值低于空白对照组(P<0.05)。结论:和脊髓打击伤相似,脊髓火器伤后神经细胞的破坏与修复并存,有一定的时空性,且与损伤程度有关。受伤后1h即可发现神经元细胞的破坏、崩解,但脊髓火器伤的波及范围较打击伤更为广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神经微丝蛋白质类 疾病模型 动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用生物可吸收止血材料的研究现状与临床应用 被引量:39
13
作者 张少锋 洪加源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2年第21期3941-3944,共4页
背景:目前市场已开发出多种不同组成和不同机制的止血材料,因其不同特性而应用各异。目的:概述国内外临床常用医用可吸收止血材料,对其组成、止血机制及临床应用进行总结,指导临床医生更加合理有效地应用止血材料。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C... 背景:目前市场已开发出多种不同组成和不同机制的止血材料,因其不同特性而应用各异。目的:概述国内外临床常用医用可吸收止血材料,对其组成、止血机制及临床应用进行总结,指导临床医生更加合理有效地应用止血材料。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CNKI和PubMed数据库中2002-02/2011-05关于止血材料的文章,以"生物材料,止血材料,生物可吸收材料,止血效果,止血机制"或"biomaterial,hemostatic material,bioresorbable material,hemostatic effect,hemostatic mechanism"为中、英文关键词。纳入与生物可吸收止血材料及其应用相关的文章;排除重复研究的内容和与研究目的不相符的文献。结果与结论:目前国内外主要应用的可吸收止血材料为纤维蛋白胶、氧化纤维素和氧化再生纤维素、α-氰基丙烯酸酯类组织胶、壳聚糖等。壳聚糖的止血性在于壳聚糖带有一定量的电荷,它的分子直接与创面上的红细胞发生交联反应形成血凝块,它的止血过程不依赖于机体凝血因子和血小板。α-氰基丙烯酸酯类黏合剂已应用于血管外科的中小管径血管吻合、神经外科的中硬脑膜修补、各类软组织修补、骨科中骨折的黏合等,并且成为介入栓塞治疗中的首选材料。在骨科领域纤维蛋白胶除了局部止血、防止粘连和渗漏外主要是作为缓释载体,骨材料支架而发挥作用。氧化纤维素和氧化再生纤维素已成功应用于神经外科、耳鼻喉科、肝胆外科等。不同的止血材料其止血机制和止血效果均不同,只有充分了解各种止血材料性能,才能合理、有效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止血材料 生物材料 生物可吸收 止血效果 止血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脱蛋白牛松质骨结合自体红骨髓移植修复骨肿瘤性骨缺损:与自体骨移植材料为对照标准的效果比较(英文) 被引量:3
14
作者 丁真奇 周亮 +4 位作者 练克俭 康两奇 郭延杰 翟文亮 郭林新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1期172-173,F0003,共3页
背景:对于骨肿瘤性骨缺损,以往多采用取自体髂骨移植修复。目的:以自体髂骨移植修复骨肿瘤或瘤样病变引起的腔洞性骨缺损为对照标准,观察脱蛋白牛松质骨结合自体红骨髓移植封闭残腔以及新生骨密度的情况。设计:随机分组设计、对照观察... 背景:对于骨肿瘤性骨缺损,以往多采用取自体髂骨移植修复。目的:以自体髂骨移植修复骨肿瘤或瘤样病变引起的腔洞性骨缺损为对照标准,观察脱蛋白牛松质骨结合自体红骨髓移植封闭残腔以及新生骨密度的情况。设计:随机分组设计、对照观察。单位:解放军第一七五医院骨科。对象:选择1993-07/1998-07解放军第一七五医院骨科收治骨缺损患者125例。随机分为实验组63例,患病时间(6.2±2.1)个月,骨缺损(136±30)mm3。对照组62例,患病时间(6.1±2.3)个月,骨缺损(133±37)mm3。方法:实验组接受脱蛋白牛松质骨结合自体红骨髓移植治疗,对照组接受自体髂骨移植治疗。首先彻底刮除肿瘤组织,用体积分数为0.95的乙醇烧灼创面后,再刮除烧灼面致出血,然后植入骨移植材料,植入的骨量要充足、紧密。以术后第1周的X射线片作为新骨生长的密度对比标准,术后第3,6,8个月分别摄X射线片,以术后8个月指标为两组比较标准。主要观察指标:比较骨缺损愈合情况,以残腔封闭及新生骨密度为标准。结果:两组患者平均随访20个月。随访6个月时,实验组失访1例。随访18个月时实验组和对照组各失访2例。术后8个月两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情况:骨缺损残腔消失,新骨组织与母骨融合为一体,密度和正常骨相同或高于正常骨,实验组44例,对照组46例;骨残腔基本消失,新生骨密度接近于正常骨,实验组12例,对照组10例。与自体骨移植材料相比,脱蛋白牛松质骨与自体红骨髓结合后对修复腔洞性骨缺损疗效相当。结论:应用脱蛋白牛松质骨结合自体红骨髓移植与自体骨移植修复腔洞性骨缺损,均可使腔洞性骨缺损残腔基本消失,新生骨密度接近正常骨,两种方法疗效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植 异种 移植 自体 骨移植 骨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肱骨体的解剖学测量与新型肱骨内固定器设计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翟文亮 白达强 +1 位作者 臧振峰 胡中伟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73-375,共3页
目的为新型肱骨内固定器的设计和应用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解剖20具40侧成人上肢标本,观察腋神经、桡神经的走形及测量与相关骨性标志的距离,同时选取成人干燥肱骨标本30根,测量肱骨上段相关直径及周长,计算相关的最佳弧度。结果肱骨最... 目的为新型肱骨内固定器的设计和应用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解剖20具40侧成人上肢标本,观察腋神经、桡神经的走形及测量与相关骨性标志的距离,同时选取成人干燥肱骨标本30根,测量肱骨上段相关直径及周长,计算相关的最佳弧度。结果肱骨最大长(30.21±0.22)cm;大结节至腋神经距离(5.48±0.09)cm;大结节至三角肌粗隆距离(12.80±0.13)cm;肱骨最近端至肱骨肌管入口及出口分别为(16.10±0.27)cm、(21.04±0.26)cm;肱骨上段最佳弧度(3.90±0.03)rad。结论新型肱骨内固定物当其弧段部的弧度达到3.9rad时,能达到很好的服帖,且有效地避免桡神经损伤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体 弧度 新型肱骨内固定器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股骨干骨折并内侧皮质缺损重建的生物力学特征(英文) 被引量:3
16
作者 康两期 丁真奇 +6 位作者 翟文亮 赵卫东 刘晖 郭林新 练克俭 路迪生 郭延杰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8期239-241,共3页
背景:对于存在内侧皮质缺损的股骨干骨折,在临床应用内固定后,由于压力侧皮质的缺损,使应力集中于内固定物上,常导致内固定物弯曲、断裂而失败。目前临床尚无可靠的方法解决这一难题。目的:采用同种异体骨板重建股骨内侧结构,应用生物... 背景:对于存在内侧皮质缺损的股骨干骨折,在临床应用内固定后,由于压力侧皮质的缺损,使应力集中于内固定物上,常导致内固定物弯曲、断裂而失败。目前临床尚无可靠的方法解决这一难题。目的:采用同种异体骨板重建股骨内侧结构,应用生物力学的方法评价其稳定性。设计:随机对照实验研究。单位:解放军第一七五医院骨科,解放军第一军医大学生物力学实验室。对象:实验在第一军医大学全军医用生物力学实验室内进行,应用MTS858minBiomix生物材料实验机。3例成人股骨标本(家属自愿捐献),均为男性,年龄23,24,28岁。干预:模拟临床骨折类型在股骨内侧造成皮质缺损,然后比较钢板、钢板加异体骨板固定、钢板加骨板加内侧骨块复位3种情况下与正常股骨稳定性的差异。主要观察指标:各组在500N下的垂直压缩,10N下的三点弯曲及300N下扭转时的位移。结果:对照组和实验3组间的垂直压缩、三点弯曲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与实验1,2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旋转角度间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压力侧骨缺损单纯用钢板内固定效果最差,而用异体骨板加钢板固定强度明显优于单纯钢板固定,骨块复位加骨板、钢板固定优于单纯骨板及钢板固定。结论:应用异体骨板重建股骨干内侧皮质缺损,可较好的恢复股骨干内侧皮质的完整性,增加钢板内固定的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折 骨板 骨移植 生物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期前后联合入路上颈椎全切除术治疗上颈椎肿瘤 被引量:5
17
作者 林斌 郭林新 +4 位作者 丁真奇 练克俭 郭延杰 郭志民 刘庆军 《临床骨科杂志》 2006年第5期392-395,共4页
目的探讨一期前后联合入路上颈椎全切除术治疗上颈椎肿瘤的疗效。方法5例上颈椎肿瘤患者一次性行前后路肿瘤切除术,先行后路肿瘤切除、Cervifix内固定枕颈融合,再行前路劈开下颌骨经咽入路肿瘤切除术。结果5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54个... 目的探讨一期前后联合入路上颈椎全切除术治疗上颈椎肿瘤的疗效。方法5例上颈椎肿瘤患者一次性行前后路肿瘤切除术,先行后路肿瘤切除、Cervifix内固定枕颈融合,再行前路劈开下颌骨经咽入路肿瘤切除术。结果5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54个月,根据Frankel分级,3例由术前D级恢复到E级,1例由术前C级恢复到D级,术后无一例出现神经损伤、感染等并发症,1例术后30个月复发。结论应用一期前后联合入路上颈椎肿瘤切除术,可清楚显露上颈椎肿瘤,便于较大范围肿瘤切除,彻底减压,重建上颈椎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后联合入路 上颈椎 脊柱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体材料重建前交叉韧带术后康复训练 被引量:6
18
作者 宋光虎 练克俭 翟文亮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8期147-149,共3页
目的:分析近年来关于自体材料重建前交叉韧带术后康复训练的文献资料,了解该领域的发展趋势。资料来源:通过计算机检索Medline1990-01/2005-03的文章,检索词为“anteriorcruciateligament,reconstruction,rehabilitation”,限定文章语... 目的:分析近年来关于自体材料重建前交叉韧带术后康复训练的文献资料,了解该领域的发展趋势。资料来源:通过计算机检索Medline1990-01/2005-03的文章,检索词为“anteriorcruciateligament,reconstruction,rehabilitation”,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另外检索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2000-04/2005-04的文章,检索词为“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康复”,文章语言为中文。资料选择:选取有关膝关节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康复训练的文章,纳入标准:①随机或自身前后对照的临床研究。②观点明确。③采用自体材料重建。排除标准:①综述。②重复性研究。③异体或异种材料重建。资料提炼:共检索到49篇关于膝关节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康复训练的文章,选择其中符合标准的25篇进行综述。资料综合:观察并比较保守、激进两种不同性质的康复训练方法对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一般来说,用骨-髌腱-骨重建后的康复训练应早于用腘绳肌重建,股四头肌肌力训练对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相当重要,闭链训练适用于康复早期,开链训练适用于康复晚期。由于前交叉韧带中存在着本体感受器,而重建材料中不含有本体感受器,故术后本体感觉促进训练对膝关节功能的完善至关重要。结论: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的康复训练变得越来越激进。康复训练方案应该按照重建材料的不同及个体差异分别制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 前交叉韧带 康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板与空心钉治疗Haraguchi Ⅰ型后踝骨折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10
19
作者 陈长青 王成 +1 位作者 王耀生 周影 《骨科》 CAS 2016年第5期333-337,共5页
目的比较钢板与空心钉治疗HaraguchiⅠ型后踝骨折的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至2014年10月于我院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钢板或空心钉)治疗HaraguchiⅠ型后踝骨折40例患者的资料,使用钢板内固定的24例患者纳... 目的比较钢板与空心钉治疗HaraguchiⅠ型后踝骨折的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至2014年10月于我院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钢板或空心钉)治疗HaraguchiⅠ型后踝骨折40例患者的资料,使用钢板内固定的24例患者纳入钢板组,使用空心钉固定的16例患者纳入空心钉组,比较两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及其术后3、12、18个月的美国足踝外科医师协会(AOFAS)踝与后足功能评分。结果 34例患者获得随访(钢板组20例,空心钉组14例)。钢板组与空心钉组的平均骨折愈合时间分别为(9.4±2.5)个月和(12.5±2.9)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604,P=0.001)。术后3个月,空心钉组有2例患者出现后踝骨折块移位。术后3个月时,钢板组的AOFAS评分为(70.6±7.1)分,低于空心钉组的(76.9±6.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88,P=0.036);术后12、18个月时,钢板组的AOFAS评分分别为(85.1±8.5)分、(93.7±9.8)分,均优于空心钉组的(79.5±6.9)分、(83.5±7.3)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194,P=0.044;t=3.552,P=0.001)。结论采用钢板内固定治疗合并后踝骨折的踝关节损伤,较空心钉内固定具有固定牢靠、后期功能恢复较好等优点,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踝关节 骨折 骨折固定术 治疗结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胸腰椎骨折椎弓根钉内固定术后的护理 被引量:6
20
作者 罗春华 吴丽心 蔡正萍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10年第4期116-117,共2页
儿童的胸腰椎骨折脱位在脊柱骨折中发生率极低,小于1%,属于高能量损伤,创伤严重,常伴有不同程度脊髓神经损伤及合并伤。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儿童胸腰椎骨折脱位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方法,可以达到重建脊柱稳定性、解除脊髓神经受压... 儿童的胸腰椎骨折脱位在脊柱骨折中发生率极低,小于1%,属于高能量损伤,创伤严重,常伴有不同程度脊髓神经损伤及合并伤。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儿童胸腰椎骨折脱位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方法,可以达到重建脊柱稳定性、解除脊髓神经受压、便于术后护理及提高患儿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胸腰椎骨折 椎弓根钉内固定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