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节段胸腰椎脊柱结核外科治疗的回顾性研究 被引量:31
1
作者 张嘉利 李大伟 +2 位作者 马远征 杨达宇 王天天 《中国防痨杂志》 CAS 2013年第5期305-308,共4页
目的探讨在多节段胸腰椎脊柱结核患者在抗结核治疗的基础上,采用不同入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及内固定术的治疗效果。方法搜集解放军第三○九医院2009年10月至2011年9月间收治的50例多节段胸腰椎脊柱结核患者,根据各处病灶不同病变特点... 目的探讨在多节段胸腰椎脊柱结核患者在抗结核治疗的基础上,采用不同入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及内固定术的治疗效果。方法搜集解放军第三○九医院2009年10月至2011年9月间收治的50例多节段胸腰椎脊柱结核患者,根据各处病灶不同病变特点、部位及椎体破坏程度选择不同的手术术式,按术式不同分为4个组:A组:前路病灶清除、植骨、前路内固定术10例;B组:胸椎或胸腰段侧前方病灶清除植骨、经椎弓根固定术6例;C组:腰椎后路病灶清除植骨、经椎弓根内固定术22例;D组:前路病灶清除植骨、一期后路椎弓根固定术12例。对手术时间及术后恢复情况进行分组整理分析,50例患者治疗前18例合并脊髓功能障碍,Frankel分级D级12例,C级4例,B级2例,E级32例。34例患者伴后凸畸形,Cobb角度10°~20°者16例,>20°者18例;对随访的患者Frankel分级、Cobb角度等进行治疗前后对比研究。结果A组手术平均时间(3.6±0.6)h,术中平均出血量(455±54)ml;B组手术平均时间(4.7±0.8)h,术中平均出血量(670±58)ml;C组手术平均时间(4.8±0.9)h,术中平均出血量(630±62)ml;D组手术平均时间(4.1±0.7)h,术中平均出血量(420±46)ml。术后1~3周患者症状均明显减轻。50例患者均获得随访,18例合并脊髓功能障碍的患者末次随访时Frankel分级改善1级者14例,改善2级者4例。50例患者术后后凸畸形矫正率为45.6%±12.3%,末次随访矫正角度丢失率为23.7%±20.4%。结论根据患者病变椎体的破坏范围及程度、脓肿的部位及大小,选择不同的手术入路及内固定方式,进行彻底的病灶清除和植骨融合术,可对多节段脊柱结核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脊柱 外科学 胸椎 腰椎 回顾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β-磷酸三钙/聚乳酸-聚羟基乙酸/异烟肼缓释材料制备与分析 被引量:4
2
作者 李大伟 马远征 +4 位作者 杨飞 崔旭 李力韬 安晋宇 张嘉利 《中国防痨杂志》 CAS 2013年第5期309-313,共5页
目的制备β-磷酸三钙/聚乳酸-聚羟基乙酸/异烟肼缓释材料,分析材料体内外性能。方法聚乳酸-聚羟基乙酸溶解于适量1,4-二氧六环中,将β-磷酸三钙、异烟肼二种粉末直接混入PLGA溶液中,超声混合均匀。将悬浊液置入模具中制成材料。扫描电... 目的制备β-磷酸三钙/聚乳酸-聚羟基乙酸/异烟肼缓释材料,分析材料体内外性能。方法聚乳酸-聚羟基乙酸溶解于适量1,4-二氧六环中,将β-磷酸三钙、异烟肼二种粉末直接混入PLGA溶液中,超声混合均匀。将悬浊液置入模具中制成材料。扫描电镜观察材料结构,并进行药代动力学分析。取36只新西兰大白兔,通过数字表法随机分为3组,每组12只;制作股骨髁缺损模型,分别于骨缺损处植入β-磷酸三钙/聚乳酸-聚羟基乙酸材料(β-TCP/PLGA)(实验Ⅰ组)、β-磷酸三钙/聚乳酸-聚羟基乙酸/异烟肼(β-TCP/PLGA/INH)(实验Ⅱ组)缓释材料,并设置空白对照组(实验Ⅲ组,不植入任何材料)。术后4、8和12周观察材料修复骨缺损的情况,并采用影像学、组织学评分和骨长入率评价骨修复效果。结果β-TCP/PLGA/INH缓释材料在局部可持续释放异烟肼至12周。12周后,实验Ⅰ组与Ⅱ组骨缺损得到修复,实验Ⅲ组骨缺损未修复;实验Ⅰ组和实验Ⅱ组的骨长入率分别为83.0%±7.0%、84.0%±6.0%,而实验Ⅲ组为10.0%±1.1%,组织学评分分别为(7.3±0.6)分、(7.1±0.8)分、(2.0±0.4)分。组织学评分和骨长入率在实验Ⅰ与Ⅱ组间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组织学评分t值为0.400,P>0.05;骨长入率:t=-0.217,P>0.05);和空白对照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组织学评分t值分别为14.700、11.404,P值均<0.01;骨长入率:t值分别20.604和24.262,P值均<0.01)。结论β-磷酸三钙/聚乳酸-聚羟基乙酸/异烟肼缓释材料可很好的修复兔骨缺损,材料降解速度与骨形成速度相匹配,并能在足够成长的时间范围内维持异烟肼的释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烟肼 药物释放系统 聚乙醇酸 乳酸 磷酸钙类 结核 脊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视脊柱结核 提高诊疗水平 被引量:24
3
作者 马远征 《中国防痨杂志》 CAS 2013年第5期297-298,共2页
结核病的历史可追溯到公元前2400—3400年,这种古老的传染病至今仍威胁着人类健康,是发展中国家最严重的传染病之一。近年来中国结核病患病例数和死亡例数大幅减少,1990年至2010年间,患病率下降了1/2,死亡率下降了近80%,结核病发病率年... 结核病的历史可追溯到公元前2400—3400年,这种古老的传染病至今仍威胁着人类健康,是发展中国家最严重的传染病之一。近年来中国结核病患病例数和死亡例数大幅减少,1990年至2010年间,患病率下降了1/2,死亡率下降了近80%,结核病发病率年均降幅为3.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结核 发展中国家 诊疗 人类健康 结核病 传染病 病例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1例耐多药脊柱结核手术联合个体化化疗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21
4
作者 李力韬 马远征 +3 位作者 李大伟 崔旭 胡明 罗小波 《中国防痨杂志》 CAS 2013年第5期317-321,共5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手术联合药敏试验指导下的个体化抗结核化疗对耐多药脊柱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06年2月至2010年6月解放军第三○九医院全军骨科中心收治、且符合纳入标准的21例耐多药脊柱结核。包括初治结核6例,复治结核15例。21例... 目的回顾性分析手术联合药敏试验指导下的个体化抗结核化疗对耐多药脊柱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06年2月至2010年6月解放军第三○九医院全军骨科中心收治、且符合纳入标准的21例耐多药脊柱结核。包括初治结核6例,复治结核15例。21例患者入院后根据病灶特点接受不同方式手术治疗,术后参照既往抗结核化疗史及药敏试验结果,制定个体化化疗方案并定期随访。分析其临床特征与耐药表型,回顾术后1、3、6个月及之后每6个月随访时的临床表现,X线片、CT及三维重建、MRI等影像学变化及实验室指标,评价植骨融合情况及疾病转归。结果复治结核既往化疗平均持续(19.3±15.8)个月(7~49个月)。19例接受了开放手术治疗,其中1例于术后5个月内固定失效,有4例术后局部复发;2例接受的是CT引导下置管灌洗术。术后个体化化疗平均持续18.3(18~20)个月,末次随访时11例术前伴神经功能障碍者均有不同程度改善,9例伴后凸畸形者术后均得到良好矫正,但其中1例伴后凸畸形者因术后内固定失效,末次随访时后凸矫正明显丢失。18例最终临床治愈,3例仍在接受化疗。结论基于药敏试验的化疗联合手术的个体化治疗方案有利于尽早治愈耐多药脊柱结核,解决严重并发症,并避免耐多药菌株的播散及获得性耐药的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脊柱 治疗 矫形外科手术 药物疗法 抗药性 多药 临床方案 微生物敏感性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阶段系统化康复治疗对脊柱结核活动型截瘫患者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6
5
作者 李大伟 马远征 胡明 《中国防痨杂志》 CAS 2015年第3期261-265,共5页
目的探讨脊柱结核活动型截瘫患者的康复治疗方法,并评价分阶段系统化康复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3月至2013年4月治疗的85例脊柱结核活动型截瘫患者的临床资料。男46例,女39例;年龄13-73岁,平均(41.8±17.3)... 目的探讨脊柱结核活动型截瘫患者的康复治疗方法,并评价分阶段系统化康复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3月至2013年4月治疗的85例脊柱结核活动型截瘫患者的临床资料。男46例,女39例;年龄13-73岁,平均(41.8±17.3)岁。术后基于采用分阶段系统化康复治疗或常规康复治疗分为两组,观察组(43例)采用分阶段系统化康复治疗,即围手术期康复、早期三级医疗机构康复、中后期家庭或二级医疗机构康复;对照组(42例)接受常规的康复指导。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评定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MBI),神经功能评价采用美国脊柱损伤协会(ASIA){脊髓损伤神经学分类标准(2000年)》评估。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60个月,平均36.2个月。结果随访期间病灶无复发,X线或CT检查提示病灶均获骨性融合。观察组与对照组术前、术后及末次随访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analoguescale,VAS)评分,观察组得分分别为(7.9±1.2)、(2.3±0.4)、(2.2±0.5)分;对照组得分分别为(7.8±1.3)、(3.1±0.8)、(2.9±0.7)分。观察组术前与术后、术前与末次随访得分比较,t值分别为29.031、28.752;对照组术前与术后、术前与末次随访得分比较,t值分别为19.955、21.508;P值均〈0.05。术前、术后及末次随访测量Cobb角,观察组分别为(30.1±3.2)°、(11.4±2.1)°、(11.7±2.3)°;对照组分别为(29.4±4.0)°、(10.8±2.3)°、(10.9±2.4)°。Cobb角术前与术后、术前与末次随访比较,观察组t值分别为32.037、30.617;对照组t值分别为26.125、25.702;P值均〈0.05。术前、术后、末次随访两组改良Barthel指数检测,观察组分别为(41.2±10.7)、(69.6±15.8)、(93.5±14.7)分;对照组分别为(42.3±12.6)、(70.5±13.9)、(87.1±13.2)分。术后两组改良Barthel指数明显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术前与术后、术前与术后6个月比较,观察组t值分别为9.759、18.862;对照组t值分别为-9.741、-15.910;P值均〈O.05)。两组改良Barthel指数术后6个月组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一2.110,P〈0.05)。两组患者术后第1天至3周,神经功能开始部分恢复;术后3个月至末次随访,观察组完全恢复36例,部分恢复4例,无改善3例。对照组完全恢复37例,部分恢复2例,无改善3例。结论对于脊柱结核活动型截瘫,分阶段系统化康复治疗较常规康复治疗的疗效为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脊柱/治疗 截瘫 康复 治疗结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关节结核局部药物缓释材料研究进展 被引量:7
6
作者 李大伟 马远征 《中国防痨杂志》 CAS 2013年第5期376-378,共3页
抗结核药物缓释材料是近些年骨关节结核治疗领域的新热点,材料在植入骨关节结核病灶内后,作为骨替代物修复骨缺损的同时,能够长时间释放抗结核药物。笔者简要综述了骨关节结核局部药物缓释材料的相关研究进展。
关键词 结核 骨关节 药物释放系统 生物相容性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负压伤口治疗在13例老年脊柱复治结核伴窦道形成中的应用 被引量:1
7
作者 罗小波 马远征 +2 位作者 李宏伟 鲍达 崔旭 《中国防痨杂志》 CAS 2013年第5期326-330,共5页
目的观察分析基于聚乙烯醇(PVA)泡沫行负压伤口治疗(negative pressure wound therapy,NPWT)结合个体化抗结核治疗在老年脊柱复治结核伴窦道形成中的应用并评价其治疗效果。方法对2008年3月至2011年3月临床收治的13例老年脊柱复治结核... 目的观察分析基于聚乙烯醇(PVA)泡沫行负压伤口治疗(negative pressure wound therapy,NPWT)结合个体化抗结核治疗在老年脊柱复治结核伴窦道形成中的应用并评价其治疗效果。方法对2008年3月至2011年3月临床收治的13例老年脊柱复治结核伴窦道形成的患者行NPWT治疗,采用改良罗氏绝对浓度间接法进行菌种鉴定和抗结核药物的敏感性试验,根据结核分枝杆菌药敏试验及耐药情况,制定个体化抗结核治疗方案:没有培养出结核分枝杆菌者继续延用原化疗方案化疗9个月(3HRZE/6HR),耐单药者化疗12个月(3SHRZE/9HRE),MDR-TB者化疗18个月(敏感的一、二线药物组合)。术后1、3、6、9、12个月进行随访,此后每6个月随访1次,了解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CT及三维重建资料,参考Bridwell标准(分为Ⅰ、Ⅱ、Ⅲ和Ⅳ级)判断植骨融合情况和伤口愈合情况。结果使用NPWT治疗的13例老年脊柱复治结核伴窦道形成的患者,窦道愈合均良好(参考Bridwell标准植骨均获Ⅰ~Ⅱ级融合);12~28d伤口完全愈合,平均17.5d。随访12~36个月,13例患者均未复发。结论NPWT是老年脊柱复治结核伴窦道形成治疗中一项重要的手段,结合个体化抗结核治疗,可以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压伤口疗法 结核 脊柱 治疗 复发 伤口愈合 老年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椎间孔镜下治疗腰椎结核的初步报告 被引量:1
8
作者 唐国柯 李大伟 +2 位作者 胡凯 袁野 马远征 《结核病与肺部健康杂志》 2017年第3期218-221,共4页
目的 探讨椎间孔镜下治疗脊柱结核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4月至2015年4月株洲市中心医院(3例)及解放军第三○九医院(16例)共收治的采用椎间孔镜治疗的腰椎结核患者19例.19例患者在正规抗结核药物治疗的同时,均应用椎间孔... 目的 探讨椎间孔镜下治疗脊柱结核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4月至2015年4月株洲市中心医院(3例)及解放军第三○九医院(16例)共收治的采用椎间孔镜治疗的腰椎结核患者19例.19例患者在正规抗结核药物治疗的同时,均应用椎间孔镜进行病灶清除及局部抗结核药物放置,对19例患者术前和术后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及血红细胞沉降率进行比较.结果 19例患者均在术后得到18~24个月的随访,患者疼痛视觉模拟评分从术前的(7.8±1.3)分降低到术后1周的(3.2±1.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1,P<o.05);血红细胞沉降率从术前的(55.0±32.0)mm/1 h降低到术后1个月的(23.0±7.0)mm/1 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9,P<0.05);随访期间未见明显症状加重或者复发患者.19例患者中,临床治愈18例,治愈率为94.7%;1例在治疗期间出现胃肠道结核,转解放军第三○九医院全军结核病研究所继续进行治疗.结论 椎间孔镜可辅助传统开放脊柱结核手术的治疗,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结核 脊柱 内窥镜 外科手术 微创性 评价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钛表面聚多巴胺、聚乙二醇、聚乳酸-聚羟基乙酸、异烟肼抗结核控释涂层的构建及生物学性能
9
作者 马云龙 李力韬 +7 位作者 李丹 彭明丽 赵冠人 李大伟 罗展鹏 顾苏熙 杨飞 马远征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725-734,共10页
目的构建钛金属表面聚多巴胺、聚乙二醇、聚乳酸-聚羟基乙酸、异烟肼抗结核控释涂层,评价其表面特征、体内外释药行为、体外抑菌性能及生物相容性。方法合成四臂巯基聚乙二醇(polyethylene glycol,PEG);通过迈克尔加成反应在钛金属... 目的构建钛金属表面聚多巴胺、聚乙二醇、聚乳酸-聚羟基乙酸、异烟肼抗结核控释涂层,评价其表面特征、体内外释药行为、体外抑菌性能及生物相容性。方法合成四臂巯基聚乙二醇(polyethylene glycol,PEG);通过迈克尔加成反应在钛金属(titanium,Ti)表面构建聚多巴胺(poly dopamine,PDA)涂层;利用多孔淀粉及四臂巯基PEG水凝胶负载异烟肼(isoniazid,INH),通过浇铸法或浸渍-提拉法附着于PDA涂层表面,同法再覆盖一层聚乳酸-聚羟基乙酸[poly lactic-co-glycolic acid,PLGA],制成Ti-PDA-PEG-PLGA-INH复合涂层;核磁氢谱图(proton nuclear resonance spectroscopy, HNMR)表征四臂巯基PEG末端官能团;扫描电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SEM)观察其表面特征,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检测Ti-PDA-PEG-PLGA-INH的体外释药行为,并进行体外抑菌实验。取25只新西兰大白兔制作股骨髁骨缺损模型,植入表面构建PDA-PEG-PLGA-INH的钛棒,采用HPLC法于术后检测静脉血以及植入材料周围肌肉组织、骨组织中INH浓度。另取12只兔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于背部椎旁肌内及左侧股骨髁分别植入表面构建PDA-PEG-PLGA-INH的钛片和钛棒;对照组于相同部位植入空白钛片及钛棒,术后通过病理组织学观察材料的体内生物相容性。结果 Ti-PDA-PEG-PLGA-INH控释涂层在钛金属表面均匀铺展,呈半透明状,表面光滑。体外药物释放前8 h突释明显,累积释放量占总药量65%,第9天时累积释放量达90%,随后释放趋于平缓,总释放周期达20 d以上。体内释药实验显示材料植入后兔静脉血、材料周围肌肉及骨组织中INH浓度平稳上升,于第28天左右达最高峰;且在第56天时肌肉及骨组织中INH浓度仍高于最低抑菌浓度;体外抑菌实验显示构建Ti-PDA-PEG-PLGA-INH控释涂层的钛片周围形成明显抑菌环。体内生物相容性实验显示材料植入4周后肌纤维间及骨组织周围可见少量炎细胞浸润,材料周围形成疏松纤维包膜结构;植入8周后未见明显炎性细胞浸润,纤维包膜更为致密,并明显增厚。结论成功构建Ti-PDA-PEG-PLGA-INH抗结核控释涂层,体内、外均具有合理的释药行为,体外对结核分枝杆菌具有良好的抑菌效果,生物相容性良好,是一种有潜力的脊柱结核局部药物控释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异烟肼 乙二醇 迟效制剂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