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4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严重烧伤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表面人白细胞DR抗原变化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3
1
作者 刘静杰 胡森 +4 位作者 董宁 孙丹 柴家科 朱敬民 盛志勇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2003年第1期23-25,共3页
目的 :探讨烧伤后外周血单核细胞表面人白细胞 DR抗原受体 (HL A DR)的动态变化规律及意义。方法 :选取临床烧伤患者 30例 ,依据病程长短选取病程中 1~ 5个时间点静脉采血 ,以流式细胞仪测定外周血单核细胞 HL A DR的表达率 ,并根据烧... 目的 :探讨烧伤后外周血单核细胞表面人白细胞 DR抗原受体 (HL A DR)的动态变化规律及意义。方法 :选取临床烧伤患者 30例 ,依据病程长短选取病程中 1~ 5个时间点静脉采血 ,以流式细胞仪测定外周血单核细胞 HL A DR的表达率 ,并根据烧伤程度分组进行分析。结果 :伤后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 HL A DR的表达率明显降低 ,降低程度及持续时间与伤情有关 ,特重烧伤患者与中度烧伤患者〔(4.30± 1.5 0 ) %比(13.86 %± 2 .4 0 ) %〕、中度烧伤患者与轻度烧伤患者〔(13.86± 2 .4 0 ) %比 (5 8.80± 5 .6 0 ) %〕比较差异均显著(P均 <0 .0 1)。结论 :单核细胞 HL A DR的表达率是反映免疫功能的简单实用的指标。重症烧伤后免疫麻痹可持续较长时间 ,必要的免疫加强治疗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 外周血 单核细胞 白细胞DR抗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脓毒症大鼠小肠功能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37
2
作者 黎君友 孙丹 +4 位作者 吕艺 晋桦 姜小国 胡森 盛志勇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2004年第6期352-354,共3页
目的 探讨脓毒症大鼠小肠屏障、吸收、通透及其蠕动功能的变化。方法 以 Wistar大鼠缺血再灌注复合内毒素血症制备动物模型。将动物随机分为正常对照 ( N)、肠系膜上动脉夹闭 1h后再灌注 1h( I/ R1)、2 h( I/ R2 )和 4 h( I/ R4 )以... 目的 探讨脓毒症大鼠小肠屏障、吸收、通透及其蠕动功能的变化。方法 以 Wistar大鼠缺血再灌注复合内毒素血症制备动物模型。将动物随机分为正常对照 ( N)、肠系膜上动脉夹闭 1h后再灌注 1h( I/ R1)、2 h( I/ R2 )和 4 h( I/ R4 )以及再灌注 2 h后复合内毒素 2 h( I/ RL)共 5个组。分别测定各组动物血或小肠组织二胺氧化酶 ( DAO)、D 乳酸、D 木糖水平及肠蠕动 ,同时进行小肠普通光镜检查。结果  I/ R1、I/ R4和 I/ RL组血浆 DAO活性均显著升高 ( P均 <0 .0 5 ) ,小肠组织 DAO在 I/ R2和 I/ RL 组均显著降低( P均 <0 .0 5 ) ,从 N、I/ R1、I/ R2、I/ R4到 I/ RL,各组血浆 DAO和小肠 DAO的相关分析可见呈高度负相关( r= 0 .90 9,P<0 .0 0 1) ;I/ R 1、I/ R 2和 I/ RL组血浆 D乳酸均显著升高 ( P均 <0 .0 5 ) ;与 N组比较各组肠传输速度显著加快 ( P均 <0 .0 5 ) ;I/ R 1和 I/ RL组血中 D木糖浓度较 N组高 ,3h后仍高于 N组 ;血 DAO浓度与血 D乳酸浓度变化相关 ( r=0 .5 5 9,P<0 .0 5 )。结论 缺血再灌注后小肠的屏障、吸收、通透和蠕动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变 ;缺血再灌注复合内毒素血症时再次加速或加重了小肠屏障、吸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缺血-再灌注 内毒素 脓毒症 小肠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必净注射液对烧伤延迟复苏大鼠器官功能及死亡率的影响 被引量:62
3
作者 王文江 姚咏明 +4 位作者 咸力明 董宁 孟海东 雪琳 王今达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6-18,共3页
目的观察血必净注射液对烧伤延迟复苏大鼠多器官功能损害和死亡率的影响。方法采用大鼠30%总体表面积度烫伤模型。130只雄性Wistar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伤组(n=10)、烫伤组(n=60,伤后6h腹腔内注射40ml/kg生理盐水)和血必净组(n=60,... 目的观察血必净注射液对烧伤延迟复苏大鼠多器官功能损害和死亡率的影响。方法采用大鼠30%总体表面积度烫伤模型。130只雄性Wistar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伤组(n=10)、烫伤组(n=60,伤后6h腹腔内注射40ml/kg生理盐水)和血必净组(n=60,血必净注射液4ml/kg,每日2次)。除假伤组外,各组再根据不同给药时间点分为伤前2h(n=20)、伤后2h(n=20)和伤后12h(n=20)给药组。分别观察不同时间点各组动物7d的死亡率及伤后12h多器官功能改变。结果与烫伤组相比,伤后12h血必净组动物死亡率显著降低(75.0%比40.0%,P<0.05);同时,血必净组伤后12h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尿素氮(BUN)、肌酐(Cr)及肌酸激酶(CK)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或P<0.01)。结论血必净注射液能够明显降低严重烧伤延迟复苏大鼠的死亡率,并对重要器官具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必净注射液 烧伤 延迟复苏 器官功能 Wistar大鼠 多器官功能损害 死亡率 血清丙氨酸转氨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人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凝胶剂促进糖尿病大鼠创面愈合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2
4
作者 孙同柱 付小兵 +4 位作者 赵志力 陈伟 孙晓庆 周岗 盛志勇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2003年第10期596-599,共4页
目的 :研究重组人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 (rh PDGF BB)凝胶剂对糖尿病大鼠皮肤切割伤创面修复的作用及其量效关系。方法 :13只糖尿病大鼠在背部各制备 4个全层皮肤缺损创面 ,面积 2 .5 4 cm2 ,将创面分成5组 ,即 rh PDGF BB凝胶剂高剂量 (1... 目的 :研究重组人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 (rh PDGF BB)凝胶剂对糖尿病大鼠皮肤切割伤创面修复的作用及其量效关系。方法 :13只糖尿病大鼠在背部各制备 4个全层皮肤缺损创面 ,面积 2 .5 4 cm2 ,将创面分成5组 ,即 rh PDGF BB凝胶剂高剂量 (14 .0μg/ cm2 创面 )、中剂量 (7.0μg/ cm2 创面 )、低剂量 (3.5μg/ cm2 创面 ) 3组 ,凝胶剂基质对照组以及空白对照组。创面局部应用制剂 14 d,观察伤后不同时间各组创面面积、伤腔容积变化及组织学改变。结果 :伤后 14 d rh PDGF BB高、中、低剂量治疗组创面面积分别缩小至 (0 .2 2±0 .30 ) cm2、(0 .0 5± 0 .0 6 ) cm2和 (0 .32± 0 .32 ) cm2 ,中剂量组明显小于凝胶剂基质对照组 (0 .2 3± 0 .2 2 ) cm2 (P<0 .0 5 )和空白对照组 (0 .2 2± 0 .2 5 ) cm2 (P<0 .0 5 )。伤后 7d rh PDGF BB高、中、低剂量治疗组伤腔容积减小至(0 .0 4± 0 .0 3) m l、(0 .0 2± 0 .0 2 ) ml和 (0 .0 6± 0 .0 3) ml,只有中剂量组明显小于凝胶剂基质对照组 (0 .0 6±0 .0 3) m l(P<0 .0 5 )和空白对照组 (0 .0 7± 0 .0 5 ) m l(P<0 .0 5 )。组织学检查显示 ,经 rh PDGF BB中剂量治疗的创面伤后 7d肉芽组织生长活跃 ,其毛细血管胚芽与成纤维细胞数量显著多于其他组 ,伤后 14 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 糖尿病 创面愈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迁移率族蛋白B1诱导巨噬细胞Janus激酶/信号转导及转录激活子通路活化的研究 被引量:10
5
作者 刘辉 姚咏明 +2 位作者 董月青 于燕 盛志勇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2004年第10期592-595,i002,共5页
目的 初步探讨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致炎效应的信号转导机制。方法 清洁级雄性Wistar大鼠,取其腹腔巨噬细胞,培养3 d后以10 mg/L HMGB1刺激。刺激完毕后直接在培养瓶中裂解细胞,分别采用免疫沉淀、免疫印迹法和凝胶阻滞分析等技术观... 目的 初步探讨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致炎效应的信号转导机制。方法 清洁级雄性Wistar大鼠,取其腹腔巨噬细胞,培养3 d后以10 mg/L HMGB1刺激。刺激完毕后直接在培养瓶中裂解细胞,分别采用免疫沉淀、免疫印迹法和凝胶阻滞分析等技术观察不同时间点Janus激酶2(JAK2)、信号转导及转录激活子-1(STAT1)以及STAT3的活化情况。结果 HMGB1可诱导大鼠腹腔巨噬细胞STAT1、STAT3在短时间内(2 h)活化,其中STAT3活化最为迅速,10 min即可达到活化高峰。但:HMGB1不能在短时间内(2 h)诱导JAK2活化。结论 JAK/STAT途径可能参与了HMGB1致炎效应的信号转导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高迁移率族蛋白B1 JANUS激酶 信号转导及转录激活子途径 信号转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D14基因多态性与烧伤后严重脓毒症易感性及患者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9
6
作者 蔺静 姚咏明 +3 位作者 黄志红 侯晓霞 朱敬民 柴家科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2004年第5期271-273,共3页
目的 探讨内毒素受体 CD14 C 15 9T基因多态性与烧伤后严重脓毒症易感性及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 研究对象包括 118例健康献血员和 16例烧伤面积大于 6 0 %全身体表总面积的患者 ,通过分析Hae 消化聚合酶链反应 (PCR)产物的片段 ,对其... 目的 探讨内毒素受体 CD14 C 15 9T基因多态性与烧伤后严重脓毒症易感性及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 研究对象包括 118例健康献血员和 16例烧伤面积大于 6 0 %全身体表总面积的患者 ,通过分析Hae 消化聚合酶链反应 (PCR)产物的片段 ,对其进行 CD14 C 15 9T基因多态性检测。研究 CD14基因型的分布与严重脓毒症易感性及病死率的关系。结果  16例烧伤患者的等位基因频率 (C4 3.7% ,T5 6 .3% )及基因型分布 (C纯合子占 12 .5 % ,C/T占 6 2 .5 % ,T纯合子占 2 5 .0 % )与健康献血员一致。发生严重脓毒症患者与非脓毒症患者基因型分布明显不同 ,严重脓毒症组 T等位基因频率 (71.4 % )高于非脓毒症组 (44 .4 % ) ,TT纯合子患者发生严重脓毒症的比例有所增高。结论  CD14 C 15 9T基因多态性可能对烧伤后严重脓毒症的发生具有一定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 CD14 基因多态性 严重脓毒症 易感性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必净注射液对脓毒症大鼠肾保护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43
7
作者 朱雪琦 王蕾 +1 位作者 刘清泉 姚咏明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680-683,I0001,共5页
目的探讨血必净注射液对脓毒症大鼠的肾保护作用。方法采用盲肠结扎穿孔术(CLP)制备脓毒症模型。健康Wistar大鼠80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和血必净治疗组,后两组又分为术后2、8、24和48h4个时间点亚组,每组8... 目的探讨血必净注射液对脓毒症大鼠的肾保护作用。方法采用盲肠结扎穿孔术(CLP)制备脓毒症模型。健康Wistar大鼠80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和血必净治疗组,后两组又分为术后2、8、24和48h4个时间点亚组,每组8只。检测各组血清肌酐(Cr)、尿素氮(BUN)、Na+、K+,尿Cr、Na+、计算钠排泄分数(FENa),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β2微球蛋白(β2MG),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及蛋白分析试剂盒测定肾组织白细胞介素6(IL6)及蛋白含量,通过光镜观察各组大鼠肾组织形态学变化。结果与模型组比较,CLP2h血必净治疗组血清β2MG水平下降,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CLP8h时血清BUN、肾组织IL6和24h时肾组织IL6均有明显下降;CLP48h血清BUN、Cr水平也较模型组下降,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或P<0.01)。血必净可减轻肾组织形态学损伤,阻止损伤范围进一步扩大。结论血必净注射液对脓毒症大鼠具有肾保护效应,其作用环节可能与抑制IL6的合成与释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血必净注射液 保护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皮细胞生长因子促进大鼠肺泡Ⅱ型细胞肺水转运功能的研究 被引量:8
8
作者 柳琪林 胡森 +2 位作者 王谊冰 姜小国 盛志勇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2002年第2期90-92,共3页
目的 :观察经气管滴入表皮细胞生长因子 (EGF)后正常大鼠肺泡液体清除率 (AL C)的变化 ,探讨EGF对肺泡 型细胞 (AT2 )肺水转运功能的影响。方法 :在国内首次建立了以 1 2 5I 白蛋白为示踪剂进行肺灌注检测 AL C的方法。将 36只 SD大鼠... 目的 :观察经气管滴入表皮细胞生长因子 (EGF)后正常大鼠肺泡液体清除率 (AL C)的变化 ,探讨EGF对肺泡 型细胞 (AT2 )肺水转运功能的影响。方法 :在国内首次建立了以 1 2 5I 白蛋白为示踪剂进行肺灌注检测 AL C的方法。将 36只 SD大鼠随机分为 6组 ,其中 5组动物经气管滴入 EGF(10 0 μg/ kg) ,分别于 48、72、12 0、16 8和 2 40小时各测量 1小时的 AL C,对照组以生理盐水代替 EGF,同时监测 AL C测量期间的血气变化。结果 :对照组 AL C为 (2 1.6 8± 3.6 5 ) %。气管滴入 EGF后 48、72和 12 0小时组 AL C显著升高 ,分别为(4 3.33± 13.2 1) % (P<0 .0 1)、(4 2 .5 2± 10 .0 5 ) % (P<0 .0 1)和 (34 .35± 3.76 ) % (P<0 .0 5 ) ;16 8小时后恢复正常水平。 48小时组和 72小时组在肺灌注后 6 0分钟的动脉氧分压也明显高于对照组 (P均 <0 .0 5 )。结论 :EGF可增加 AT2的液体转运能力 ,促进清除肺泡内液体 ,从而改善肺泡的氧气交换 ,有可能用于肺水肿和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ARDS)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皮细胞生长因子 肺泡Ⅱ型上皮细胞 肺泡液体清除率 吸入性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泡Ⅱ型上皮细胞形态与功能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8
9
作者 柳琪林 胡森 盛志勇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2003年第7期445-446,共2页
关键词 肺泡Ⅱ型上皮细胞 肺损伤 急性 干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脓毒症大鼠血浆C-反应蛋白变化及与内毒素水平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8
10
作者 柴家科 吴焱秋 +1 位作者 胡森 盛志勇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2001年第11期656-658,共3页
目的 :研究脓毒症时大鼠急性期反应以及急性期反应产物合成调控与内毒素 (L PS)水平的关系。方法 :雄性 Wistar大鼠 40只 ,腹腔注射内毒素复制脓毒症模型 ,随机分为正常组 ,内毒素攻击后 2、6、12、2 4小时组。应用改良过氯酸预处理血... 目的 :研究脓毒症时大鼠急性期反应以及急性期反应产物合成调控与内毒素 (L PS)水平的关系。方法 :雄性 Wistar大鼠 40只 ,腹腔注射内毒素复制脓毒症模型 ,随机分为正常组 ,内毒素攻击后 2、6、12、2 4小时组。应用改良过氯酸预处理血浆 ,基质显色法鲎试剂 (L AL )和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浆 L PS和 C反应蛋白 (CRP)浓度。结果 :L PS和 CRP在内毒素攻击后均显著升高 ,但 L PS在内毒素攻击后 2小时和 6小时变化显著 ;而CRP在各时间点均变化显著 ,峰值出现在 6小时时间点 ,上升幅度达伤前的 4倍左右。相关分析显示 ,CRP和L PS间呈显著正相关 (r=0 .96 2 1,P<0 .0 1)。结论 :脓毒症大鼠急性期反应显著增强 ,L PS可能具有直接或间接调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C-反应蛋白 内毒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脓毒症中T淋巴细胞凋亡及其调控研究进展 被引量:29
11
作者 董月青 黄军华 姚咏明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2004年第6期381-384,共4页
关键词 脓毒症 T淋巴细咆 细胞凋亡 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12
作者 姚咏明 董月青 《实用老年医学》 CAS 2004年第5期230-233,共4页
关键词 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 老年人 发病机制 常见 衰竭 临床综合征 MODS 激发 障碍 基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药抗内毒素血症治疗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8
13
作者 王文江 姚咏明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CAS 2004年第5期317-320,共4页
关键词 内毒素血症 中医药治疗 脓毒症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量快速测定木糖法检测创伤后肠道吸收功能的实验研究(英文) 被引量:16
14
作者 黎君友 孙丹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3年第20期2810-2811,共2页
目的寻找简单、快捷、精确、稳定和微量的检测肠道吸收功能的方法,以作判断严重创伤后肠道吸收功能的诊断指标。方法以Eberts等建立的方法作适当调整,使之微量和动态测定小动物血和尿中木糖的含量。反复作5次标准曲线,测定Wistar大鼠空... 目的寻找简单、快捷、精确、稳定和微量的检测肠道吸收功能的方法,以作判断严重创伤后肠道吸收功能的诊断指标。方法以Eberts等建立的方法作适当调整,使之微量和动态测定小动物血和尿中木糖的含量。反复作5次标准曲线,测定Wistar大鼠空腹血和6只口服0.5g/kg木糖(D-xylose)后大鼠2和4h血的含量,并测定7只肠缺血再灌注大鼠血木糖含量。结果经DU-7Backman扫描证实最大吸收峰在554nm,以5次0~4mmol/L范围内测定木糖标准曲线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79±0.0017);大鼠口服木糖后2h血含量(154±6)mg/L;4h后降至(87±11)mg/L。缺血再灌注后2和4h血含量分别为162±5和(80±8)mg/L,较正常大鼠2h吸收快。取大鼠口服2和4h血浆批内重复6次,批间重复6次,结果批内变异系数为1.98%,批间变异系数为3.10%;各标准木糖回收率为97.2%~104.3%。结论微量快速测定木糖方法简单、快捷、稳定,可用作判断严重创伤后肠道吸收功能损伤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测定 木糖 创伤 肠道吸收功能 实验 肠缺血 再灌注损伤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Janus激酶/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途径与脓毒症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5
作者 王松柏 姚咏明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2003年第11期690-693,共4页
关键词 JANUS激酶 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 信号通路 脓毒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烧伤脓毒症的新进展 被引量:5
16
作者 姚咏明 柴家科 《医学文选》 2003年第3期257-260,共4页
关键词 烧伤 脓毒症 发病机制 细菌外毒素 细菌内毒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皮肤增生性病变研究的最新进展:上皮间质过度增生的假上皮瘤样增生
17
作者 姜笃银 付小兵 盛志勇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4年第35期8045-8047,共3页
假上皮瘤样增生(pseudoepitheliomatoushyperplasia,PEH)病变是临床上罕见的以上皮-间质过超长生为特征的良性病变,多继发于皮肤创(烧)伤、炎症刺激、慢性皮肤病和皮肤肿瘤等多种疾病。部分病例可见calretinin等神经相关蛋白异常表达和... 假上皮瘤样增生(pseudoepitheliomatoushyperplasia,PEH)病变是临床上罕见的以上皮-间质过超长生为特征的良性病变,多继发于皮肤创(烧)伤、炎症刺激、慢性皮肤病和皮肤肿瘤等多种疾病。部分病例可见calretinin等神经相关蛋白异常表达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信号通路的活化。上皮-间质细胞之间激烈的相互作用引起是上皮细胞过度增殖和异常分化,可能是PEH病变发生的重要机制,对研究肿瘤发生机制具有指导意义。就PEH的原发病、临床和病理组织学特征、组织学起源和发病机制等内容进行概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皮 增生性病变 皮肤 临床 过度 间质 良性病变 特征 指导意义 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种去细胞真皮基质在体内转归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6
18
作者 刘强 冯瑞 +3 位作者 孟爱华 贺立新 杨红明 柴家科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49-50,T0003,共3页
目的初步研究异种(猪)去细胞真皮基质在体内的转归。方法经曲通(Triton)X100、胰蛋白酶处理得到异种(猪)去细胞真皮基质后,将其包埋于SD大鼠皮下,于术后1、2、4、6、8、12、16、20和30周观察异种(猪)去细胞真皮基质的大体形态及组织学... 目的初步研究异种(猪)去细胞真皮基质在体内的转归。方法经曲通(Triton)X100、胰蛋白酶处理得到异种(猪)去细胞真皮基质后,将其包埋于SD大鼠皮下,于术后1、2、4、6、8、12、16、20和30周观察异种(猪)去细胞真皮基质的大体形态及组织学变化。结果制备的异种(猪)去细胞真皮基质去细胞成分,胶原纤维排列有序,基底膜结构完整。大体观察异种(猪)去细胞真皮基质原始形态随时间延长而逐渐模糊,组织学观察异种(猪)去细胞真皮基质1周以炎性细胞浸润为主,以后成纤维细胞、毛细血管逐渐增多,真皮胶原排列逐渐规则、致密。结论异种(猪)去细胞真皮基质可在体内作为支架长期存在,并可诱导自身成纤维细胞及毛细血管有序长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体皮肤 去细胞真皮 基底膜 胶原 体内转归 成纤维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脓毒症定义及诊断的新认识 被引量:310
19
作者 姚咏明 盛志勇 +1 位作者 林洪远 柴家科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2004年第6期321-324,共4页
关键词 脓毒症 定义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严重腹腔感染大鼠组织Toll样受体2/4基因表达及其调节机制 被引量:21
20
作者 姚咏明 鄢小建 +4 位作者 姚风华 程明华 董宁 于燕 盛志勇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2003年第11期646-650,共5页
目的 :研究腹腔感染后主要脏器 Toll样受体 (TL R) 2 / 4 m RNA表达的变化规律及组织分布特点 ,并对其诱生机制进行初步探讨。方法 :采用大鼠盲肠结扎穿孔 (CL P)造成严重脓毒症模型。动物分为正常对照组(10只 )、假手术组 (10只 )、CL ... 目的 :研究腹腔感染后主要脏器 Toll样受体 (TL R) 2 / 4 m RNA表达的变化规律及组织分布特点 ,并对其诱生机制进行初步探讨。方法 :采用大鼠盲肠结扎穿孔 (CL P)造成严重脓毒症模型。动物分为正常对照组(10只 )、假手术组 (10只 )、CL P组 (6 0只 )及杀菌 /通透性增加蛋白 (BPI)治疗组 (2 0只 )。分别检测肝、肺、肾、小肠组织 TL R2 / 4 m RNA表达及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介素 10 (IL 10 )水平。结果 :CL P后 2 h肝、肺、肾及小肠组织中 TL R2 / 4 m RNA表达开始增高 ,伤后 6~ 12 h各组织 TL R2 / 4 m RNA表达迅速达峰值。 TL R4 m RNA表达于伤后 2 4~ 4 8h开始下降 ,CL P后 72 h趋于伤前范围甚至阴性 ,而 TL R2 m RNA表达则持续增高至 72 h。早期给予 BPI治疗后 ,动物 12~ 2 4 h肝、肺、肾及小肠组织 TL R2 m RNA水平均显著降低(P<0 .0 5或 P<0 .0 1) ,同时 CL P后 12 h各组织 TL R4 m RNA表达亦不同程度下调 (P<0 .0 5或 P<0 .0 1)。BPI治疗组伤后 12 h血浆 TNFα水平显著降低 (P<0 .0 5 ) ,恢复至伤前正常范围 ,但伤后 2 4 h血浆 IL 10水平显著升高 (P<0 .0 1)。结论 :严重腹腔感染可迅速上调体内多器官 TL R2 / 4的基因表达 ,诱导促炎细胞因子产生 ,T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OLL样受体 内毒素 细胞因子 脓毒症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