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六味五灵片对刀豆蛋白A诱导的小鼠急性免疫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研究 被引量:9
1
作者 刘慧敏 韩延忠 +6 位作者 郭玉明 牛明 张雅铭 沈宏辉 王伽伯 柏兆方 肖小河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33-140,共8页
目的研究六味五灵片(Liuweiwuling Tables,LWWL)对刀豆蛋白A(concanavalin A,Con A)诱导的小鼠急性免疫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将小鼠随机分成正常组对照组、模型组、双环醇组(Bicyclol,39 mg·kg^(-1))、六味五灵片低剂量... 目的研究六味五灵片(Liuweiwuling Tables,LWWL)对刀豆蛋白A(concanavalin A,Con A)诱导的小鼠急性免疫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将小鼠随机分成正常组对照组、模型组、双环醇组(Bicyclol,39 mg·kg^(-1))、六味五灵片低剂量组(8 g·kg^(-1))、六味五灵片高剂量组(16 g·kg^(-1)),各给药组每天给药1次,连续7 d,末次给药1 h后,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他各组尾静脉注射Con A(15 mg·kg^(-1))制备小鼠急性免疫性肝损伤模型。HE染色观察小鼠肝组织病理变化;比色法检测小鼠血清中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实时定量RT-q PCR测定法检测肝组织中白介素-12(IL-12)、干扰素-γ(IFN-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4(IL-4)、白介素-10(IL-10)mRNA的表达;流式细胞术(FCM)观察脾脏Th1(IFN-γ)/Th2(IL-4)细胞的变化;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法检测肝组织中Th1/Th2转录因子T-bet/GATA-3的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小鼠血清中ALT、AST、TBIL明显升高,小鼠肝组织病理损伤严重,肝细胞大量坏死、凋亡,表明造模成功。与模型组比较,六味五灵片低、高剂量组小鼠血清中ALT、AST、TBIL的水平明显降低;脾脏中Th1细胞减少,Th2细胞增多。肝组织中IL-12、IFN-γ、TNF-α的mRNA表达下降,IL-4、IL-10的mRNA表达上升,GATA-3蛋白表达上调,T-bet蛋白表达无明显变化。结论六味五灵片通过调节Th1/Th2的平衡,保护Con A诱导的急性免疫性肝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味五灵片 CONA 急性免疫性肝损伤 Th1/Th2免疫平衡 保肝 T-BET/GATA-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何首乌及其主要成分对正常人L02肝细胞损伤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16
2
作者 宋婧 马致洁 +2 位作者 王伽伯 肖小河 赵奎君 《北京中医药》 2016年第7期694-697,共4页
目的考察比较何首乌及其主要成分(大黄素、大黄酸、没食子酸、儿茶素)对肝细胞损伤作用的差异。方法以正常人L02肝细胞系作为评价模型,考察何首乌及其主要成分对肝细胞抑制率及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二... 目的考察比较何首乌及其主要成分(大黄素、大黄酸、没食子酸、儿茶素)对肝细胞损伤作用的差异。方法以正常人L02肝细胞系作为评价模型,考察何首乌及其主要成分对肝细胞抑制率及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二醛(MDA)、谷胱甘肽(GSH)、乳酸脱氢酶(LDH)、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影响。结果 4 mg生药量/m L何首乌70%乙醇提取物作用L02细胞24 h的抑制率接近40%。相同浓度下,没食子酸、大黄酸及大黄素对肝细胞抑制率较高,儿茶素对肝细胞抑制率较低;大黄素、大黄酸对肝细胞的抑制率较没食子酸低;生化指标检测显示除AST外,没食子酸对其他生化指标影响均大于大黄素及大黄酸。结论在一定浓度范围内,没食子酸、大黄素及大黄酸对正常L02细胞具有细胞毒性,可能与何首乌的肝损伤有关;相同浓度下,没食子酸的肝毒性大于大黄素及大黄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何首乌 L02肝细胞 肝毒性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湿热发黄证之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不同分期的生物标志物筛查 被引量:2
3
作者 宋婧 马致洁 +2 位作者 王伽伯 宫嫚 赵奎君 《北京中医药》 2016年第12期1105-1108,共4页
目的通过对湿热发黄证之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HBV-related acute-on-chronic liver failure,HBVACLF)不同分期(早、中和晚期)的人血清样本进行代谢组学轮廓分析,分析其相关性与差异,并从中筛选具有差异性的小分子代谢物,即... 目的通过对湿热发黄证之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HBV-related acute-on-chronic liver failure,HBVACLF)不同分期(早、中和晚期)的人血清样本进行代谢组学轮廓分析,分析其相关性与差异,并从中筛选具有差异性的小分子代谢物,即生物标志物。方法湿热发黄证HBV-ACLF样本27例,其中早期14例,中期6例,晚期7例,运用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仪技术检测3个不同分期血清样本中的小分子代谢产物,通过Data Analysis和Mzmine软件进行色谱峰识别后进行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找出潜在生物标志物。结果共筛选出8个生物标志物;湿热发黄证之HBV-ACLF患者早、中、晚期之间具有明显的代谢组学差异,小分子代谢物也发生了显著性变化。结论影响湿热发黄证HBV-ACLF不同分期的生物标志物种类有视黄醇维生素类物质、前列腺素类物质、环氧脂肪酸、甾体类激素、甘油三酯类物质、甘油双酯类物质、磷脂酰乙醇胺类物质、甲状腺素葡萄糖苷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慢加急性肝衰竭 生物标志物 代谢组学 湿热发黄证 证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草炮制雷公藤降低其肝毒性作用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33
4
作者 赵小梅 宫嫚 +4 位作者 董捷鸣 王伽伯 肖小河 赵奎君 马致洁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19-124,共6页
为探讨甘草炮制雷公藤降低其肝毒性的作用,动物实验评价炮制前后雷公藤对肝脏的毒性,观察空白组、雷公藤组、甘草炮制雷公藤组肝组织病理切片、血清生化指标及细胞炎症因子的差异。大鼠肝组织病理切片显示雷公藤组肝组织损伤明显,炮制... 为探讨甘草炮制雷公藤降低其肝毒性的作用,动物实验评价炮制前后雷公藤对肝脏的毒性,观察空白组、雷公藤组、甘草炮制雷公藤组肝组织病理切片、血清生化指标及细胞炎症因子的差异。大鼠肝组织病理切片显示雷公藤组肝组织损伤明显,炮制后肝组织未见明显损伤;雷公藤组与空白组比较AST,ALT,CRE升高(P<0.01),UREA升高(P<0.05),ALB降低(P<0.01);甘草炮制雷公藤组与雷公藤组比较AST,ALT,CRE,UREA降低(P<0.01),ALB升高(P<0.01)。炎症因子检测结果显示雷公藤组与空白组比较IL-1β,IL-6,TNF-α显著升高(P<0.01);甘草炮制雷公藤组与雷公藤组比较IL-1β,IL-6,TNF-α显著降低(P<0.01)。甘草炮制雷公藤可有效降低雷公藤肝毒性,减轻雷公藤导致的肝损伤。该实验可为雷公藤合理制用提供参考,同时为甘草炮制雷公藤降低其肝毒性研究提供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公藤 甘草 炮制减毒 肝毒性 炎症因子
原文传递
基于内毒素特异质模型的生首乌与制首乌肝毒性比较研究 被引量:30
5
作者 李晓菲 李娜 +9 位作者 涂灿 李春雨 庞晶瑶 贾歌刘畅 赵艳玲 牛明 马致洁 王伽伯 孙洪胜 肖小河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481-1486,共6页
目的基于内毒素特异质模型,比较何首乌炮制前后对大鼠肝脏损伤作用的差异。方法采用无毒剂量的脂多糖(LPS,尾iv 2.8 mg/kg)制备内毒素特异质模型大鼠,模型大鼠和正常大鼠均ig给予生首乌和制首乌50%乙醇提取物(生首乌剂量分别为生药1.08... 目的基于内毒素特异质模型,比较何首乌炮制前后对大鼠肝脏损伤作用的差异。方法采用无毒剂量的脂多糖(LPS,尾iv 2.8 mg/kg)制备内毒素特异质模型大鼠,模型大鼠和正常大鼠均ig给予生首乌和制首乌50%乙醇提取物(生首乌剂量分别为生药1.08和2.16 g/kg:制首乌剂量分别为生药1.08、2.16、4.32、8.64、17.28 g/kg),各给药1次,检测大鼠血浆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水平,HE染色观察肝脏病理学改变。结果在正常SD大鼠上,生首乌及制首乌单次给药8.64g/kg以下,未见有明显肝损伤作用:在内毒素特异质模型上,生首乌1.08 g/kg剂量(相当于生首乌6 g/d临床剂量的2倍等效剂量)可造成实验大鼠肝功能损伤,制首乌8.64g/kg剂量(相当于制首乌12g/d临床剂量的8倍等效剂量)对实验大鼠肝功能造成损伤。炮制后首乌中二苯乙烯苷的量下降明显。结论在内毒素特异质模型上,生首乌在接近临床等效剂量的情况下即可表现出肝损伤作用,而制首乌表现出肝损伤的剂量扩大4倍,提示炮制可降低何首乌的特异质肝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何首乌 特异质肝毒性 炮制减毒 内毒素 脂多糖
原文传递
基于肝细胞毒价检测的雷公藤质量评价方法研究 被引量:8
6
作者 赵庆国 王艳辉 +8 位作者 马致洁 张萍 赵艳玲 赵奎君 格小光 郝庆秀 黄璐琦 王伽伯 肖小河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78-383,共6页
目的建立基于肝细胞毒价检测的雷公藤药材质量评价方法。方法以正常人肝细胞(L02细胞系)为研究载体,以细胞抑制率为检测指标,优化建立肝细胞毒价检测方法 ,评价不同产地雷公藤及其地方习用品昆明山海棠药材的质量。结果以对乙酰氨基... 目的建立基于肝细胞毒价检测的雷公藤药材质量评价方法。方法以正常人肝细胞(L02细胞系)为研究载体,以细胞抑制率为检测指标,优化建立肝细胞毒价检测方法 ,评价不同产地雷公藤及其地方习用品昆明山海棠药材的质量。结果以对乙酰氨基酚(毒价定义为400 U/g)为阳性对照品,50%乙醇超声提取雷公藤后真空干燥为干膏,用培养基配制生药量3 mg/m L的供试液,稀释比1∶0.65,量反应平行线法检测,18份雷公藤样品肝细胞毒价17.78~4 131.4 U/g(相差超过200倍),5份昆明山海棠样品肝细胞毒价209.42~7 422.2 U/g(相差超过30倍),不同产地雷公藤及昆明山海棠药材的肝细胞毒价差异显著;并且所检测样品鲜品较市售干品毒性大。结论初步建立了基于肝细胞毒价检测的雷公藤质量评价方法 ,直接关联其临床肝脏毒副反应,对从质量控制角度提高雷公藤临床用药安全具有参考价值,也为雷公藤肝毒性成分筛选提供准确定量的方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公藤 昆明山海棠 肝毒性 毒价 质量控制
原文传递
马兜铃酸及其衍生物致癌性研究进展及应对措施 被引量:15
7
作者 柏兆方 徐广 +1 位作者 王伽伯 肖小河 《药学进展》 CAS 2018年第3期164-169,共6页
马兜铃酸(AA)诱发肾毒性和泌尿系统肿瘤已广为人知,原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也于2003—2004年对含AA的中药材与中成药提出了用药警戒并制定风险防控措施。2017年10月18日《科学-转化医学》杂志在线刊发了题目为"Aristolochic acid... 马兜铃酸(AA)诱发肾毒性和泌尿系统肿瘤已广为人知,原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也于2003—2004年对含AA的中药材与中成药提出了用药警戒并制定风险防控措施。2017年10月18日《科学-转化医学》杂志在线刊发了题目为"Aristolochic acids and their derivatives are widely implicated in liver cancers in Taiwan and throughout Asia"的文章,该研究通过基因测序发现亚洲肝癌患者基因谱中存在AA及其衍生物的特征突变位点和序列,据此首次提出了AA及其衍生物广泛关联亚洲肝癌发生的结论。国内外媒体对此争相转载并发表了系列对中药安全性及监管问题的质疑报道,一时成为了国内外舆论关注的热点,为AA安全性风险防控提出了新的挑战。为科学认知AA及其衍生物的致癌性,就AA及其衍生物致癌性的国内外研究进展和《科学-转化医学》杂志刊发文章的核心观点及存在的问题进行概述并提出应对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兜铃酸 致癌性 基因突变 泌尿系统肿瘤 原发性肝癌
原文传递
基于炮制减毒思想的何首乌肝毒性物质基础初步研究 被引量:42
8
作者 郜丹 李晓菲 +4 位作者 尹萍 王伽伯 孙洪胜 李飞 肖小河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2044-2050,共7页
目的基于何首乌炮制前后的谱-毒相关分析,筛选何首乌肝毒性物质基础,为提高何首乌药材质量控制方法,确保临床用药安全提供参考。方法以何首乌生品及黑豆汁蒸制不同时间的炮制品为研究对象,采用UPLC-Q/TOF-MS技术表征各样品的化学信息,... 目的基于何首乌炮制前后的谱-毒相关分析,筛选何首乌肝毒性物质基础,为提高何首乌药材质量控制方法,确保临床用药安全提供参考。方法以何首乌生品及黑豆汁蒸制不同时间的炮制品为研究对象,采用UPLC-Q/TOF-MS技术表征各样品的化学信息,并结合文献初步指认其主要成分;再以正常人肝细胞(Lo2细胞系)为模型,细胞抑制率为评价指标,采用简单相关分析及多元线性相关分析方法,筛选何首乌致肝毒性的主要成分。结果共指认出何首乌生品及炮制品中的7种主要共有成分反式二苯乙烯苷、没食子酸、大黄素、大黄素甲醚、大黄素-8-O-β-D-葡萄糖苷、顺式二苯乙烯苷、儿茶素,并基于谱-效简单相关分析发现反式二苯乙烯苷、大黄素甲醚、大黄素-8-O-β-D-葡萄糖苷、顺式二苯乙烯苷、儿茶素5个成分与何首乌毒性相关性较强。进一步主成分回归分析发现大黄素甲醚与顺式二苯乙烯苷对何首乌毒性贡献度较大,提示这2个成分可能是何首乌主要毒性成分。何首乌高压黑豆汁蒸至36 h后才能达到减毒的效果。结论该研究可为何首乌的合理利用和毒性研究提供参考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何首乌 炮制 肝毒性 物质基础 安全性 谱-毒相关分析 用药安全 黑豆 UPLC-Q/TOF-MS 抑制率 简单相关分析 多元线性相关分析 反式二苯乙烯苷 没食子酸 大黄素 大黄素甲醚 大黄素-8-O-β-D-葡萄糖苷 顺式二苯乙烯苷 儿茶素
原文传递
基于药性功能认知的何首乌安全用药对策研究 被引量:11
9
作者 郭玉明 涂灿 +4 位作者 何琴 柏兆方 王伽伯 宋海波 肖小河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721-724,共4页
何首乌为中医滋补肝肾的良药,但近年来屡有肝损伤案例报道。何首乌自古就有毒性记载,近年来何首乌肝毒性报道多为偶发性的免疫特异质型肝损伤。临床不合理用药是导致何首乌肝损伤的主要原因之一,而药性功能定位不当、药不对症(证)可能... 何首乌为中医滋补肝肾的良药,但近年来屡有肝损伤案例报道。何首乌自古就有毒性记载,近年来何首乌肝毒性报道多为偶发性的免疫特异质型肝损伤。临床不合理用药是导致何首乌肝损伤的主要原因之一,而药性功能定位不当、药不对症(证)可能是造成何首乌不合理用药的源头性风险。何首乌性温,不寒不燥,有"阴中阳药"的特征,而何首乌肝损伤多见于免疫异常活化类疾患,属中医辨证阴虚火旺、热毒内蕴者。提出何首乌可用于精血亏虚的血虚证,而兼有阴虚火旺、热毒内蕴的患者使用时则需配伍补阴药而慎用单味何首乌,可从辨证用药、合理用药角度减少何首乌肝损伤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何首乌 药性功能 肝损伤 不良反应 用药安全
原文传递
基于网络药理学的两面针干预炎症靶点预测及作用机制研究 被引量:14
10
作者 邬国松 郑丽婷 +4 位作者 马庆 韩正洲 詹若挺 陈蔚文 牛明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659-668,共10页
目的构建两面针干预炎症的"活性成分-炎症靶点-抗炎通路"网络关系,预测其干预炎症的靶点及机制。方法通过国内外文献调研和中药系统药理学分析平台(TCMSP)数据库及Pharmmapper服务器,以口服利用度(OB)和类药性(DL)作为限定条... 目的构建两面针干预炎症的"活性成分-炎症靶点-抗炎通路"网络关系,预测其干预炎症的靶点及机制。方法通过国内外文献调研和中药系统药理学分析平台(TCMSP)数据库及Pharmmapper服务器,以口服利用度(OB)和类药性(DL)作为限定条件对两面针成分进行筛选并预测和收集相关靶点。利用OMIM等数据库筛选炎症相关的基因和蛋白靶点;STRING数据库构建炎症靶点之间的交互网络;蛋白互作(PPI)网络分析获得"活性成分-预测靶点-炎症靶点"网络文件,并将其导入Cytoscape 3.5.1软件构建"活性成分-炎症靶点"网络,从而获得与两面针抗炎直接相关的靶点;利用DAVID数据库对筛选后的靶点进行KEGG通路富集,使用Cytoscape 3.5.1的插件ClueGO对其涉及的靶点进行生物学功能分析,最终合并以上关系构建"活性成分-炎症靶点-抗炎通路"网络。结果经筛选和分析获得两面针活性成分23个,抗炎靶点9个,包括COX-2、i NOS、PPARG、COX1、MAPK-14、JUN等,两面针抗炎的可能通路包括TNF信号通路、TRLs信号通路。结论初步揭示了两面针的抗炎作用是通过多成分和多靶点的相互作用,调控多条通路共同干预实现的,但关键的靶标和具体的调控机制尚待进一步的实验研究加以探索及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面针 网络药理学 活性成分 作用靶点 抗炎机制
原文传递
大黄趁鲜加工工艺:定尺寸饮片的研制及其质量评价 被引量:22
11
作者 谭鹏 张海珠 +3 位作者 张定堃 周永峰 王伽伯 肖小河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2407-2414,共8页
目的探索大黄原药材趁鲜加工成为定尺寸饮片的可行性及其质量评价。方法清洗鲜大黄药材,主根分离,去皮,先纵切成厚度为5 mm的薄片,再将薄片切制为长×宽=8 mm×8 mm的定尺寸饮片,将切制好的饮片平铺置于自动恒温鼓风式干燥箱内... 目的探索大黄原药材趁鲜加工成为定尺寸饮片的可行性及其质量评价。方法清洗鲜大黄药材,主根分离,去皮,先纵切成厚度为5 mm的薄片,再将薄片切制为长×宽=8 mm×8 mm的定尺寸饮片,将切制好的饮片平铺置于自动恒温鼓风式干燥箱内,干燥温度设定为45℃,连续干燥8 h,自然冷却,检定,即得生大黄定尺寸饮片。采用UPLC法测定大黄定尺寸饮片放置1年前后总游离蒽醌和番泻苷A、B的量,评价其质量稳定性。测定饮片中黄曲霉毒素、农药残留量、重金属残留量等指标评价其质量安全性。通过测定调剂称量误差范围来评价其调剂精准性。通过测定在水沸腾后煎煮10 min内番泻苷A的煎煮溶出曲线(煎煮溶出率)来评价其煎煮顺应性。考察了大黄定尺寸饮片炮制成为酒大黄、熟大黄和大黄炭的工艺可行性。结果结果显示,大黄药材具备趁鲜加工成为定尺寸饮片的工艺可行性。趁鲜加工后游离蒽醌总量和番泻苷A、B的保留率分别为96.92%、93.27%、91.67%,大黄定尺寸饮片室温放置1年后,游离蒽醌总量和番泻苷A、B的保留率分别为90.47%、86.59%、81.82%,表明其有效成分的保留率较高。趁鲜加工而成的定尺寸饮片中均未检测出农药残留,也未见重金属超标。连续称量6次大黄定尺寸饮片的RSD值为0.62%,而连续称量6次大黄常规饮片的RSD值为8.56%。箱形图显示,大黄定尺寸饮片的6次称量值的分布范围均匀,离异值极小。与大黄常规饮片相比,大黄定尺寸饮片中番泻苷A具有快速溶出、溶出率较高的特点。大黄定尺寸饮片可以炮制成为酒大黄、熟大黄和大黄炭。结论大黄药材趁鲜加工成为生大黄定尺寸饮片具备可行性,可避免由于干燥不及时导致的发霉变质现象,可降低有效成分的流失,缩短了生产周期,并提高了调剂精准性,质量稳定性良好。以鲜大黄药材趁鲜加工制备而成的定尺寸饮片具有品质道地性、质量稳定性、规格均一性、调剂精准性等特点,并具备加工成为不同炮制品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黄 趁鲜加工 定尺寸饮片 质量评价 超高效液相色谱法 游离蒽醌 番泻苷A 黄曲霉毒素 农药残留量 重金属残留量 质量稳定性 质量安全性 大黄炮制品
原文传递
白花蛇舌草对葡聚糖硫酸钠诱导的慢性溃疡性结肠炎小鼠的影响 被引量:28
12
作者 张振芳 赵宏伟 +6 位作者 柴煊 崔鹤蓉 孟雅坤 刘慧敏 王伽伯 柏兆方 肖小河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3期3520-3525,共6页
目的探讨白花蛇舌草乙醇提取物(EEHDH)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UC)及抑制肠炎组织异常增生的作用。方法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EEHDH低、中、高剂量(2.5、10.0、20.0 g/kg)组,葡聚糖硫酸钠(DSS)诱导UC模型,每天记录小鼠体质量、便血... 目的探讨白花蛇舌草乙醇提取物(EEHDH)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UC)及抑制肠炎组织异常增生的作用。方法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EEHDH低、中、高剂量(2.5、10.0、20.0 g/kg)组,葡聚糖硫酸钠(DSS)诱导UC模型,每天记录小鼠体质量、便血、便形等症状改变,HE染色评估小鼠结肠黏膜组织病理改变,ELISA和实时荧光定量PCR(RT-PCR)检测血清及肠组织中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表达变化,免疫组化分析肠上皮细胞中核抗原Ki67阳性率。结果与模型组比较,EEHDH中、高剂量组小鼠体质量下降相对缓慢,停止DSS刺激后恢复也较快;同时小鼠腹泻、便血症状改善明显,病理损伤和肠组织异常增生显著降低(P<0.05、0.01);小鼠血清及肠组织中IL-6、TNF-α的表达及Ki67阳性率显著降低(P<0.05、0.01)。结论 EEHDH能够有效改善DSS诱导的UC症状,并通过抑制IL-6等炎症因子表达降低肠组织的病理损伤、炎症浸润及异常增生,EEHDH对UC的治疗及肠炎相关肿瘤的预防具有重要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花蛇舌草 慢性溃疡性结肠炎 白细胞介素-6 肿瘤坏死因子-Α 腹泻
原文传递
何首乌及其制剂导致药物性肝损伤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81
13
作者 朱云 刘树红 +10 位作者 王伽伯 宋海波 李永纲 何婷婷 马骁 王仲霞 王丽苹 周坤 白云峰 邹正升 肖小河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442-1447,共6页
目的分析何首乌肝毒性的客观真实性与何首乌及其制剂导致药物性肝损伤(drug-induced liver injury,DILI)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4年1月解放军第三〇二医院收治的158例发病前有何首乌及其制剂应用史DILI患者的临床特... 目的分析何首乌肝毒性的客观真实性与何首乌及其制剂导致药物性肝损伤(drug-induced liver injury,DILI)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4年1月解放军第三〇二医院收治的158例发病前有何首乌及其制剂应用史DILI患者的临床特征及治疗预后等临床资料。结果 158例发病前有何首乌及其制剂应用史的DILI患者中,92例(58.2%)与西药或不含何首乌中药制剂联合应用,66例(41.8%)仅应用何首乌及其制剂。在66例仅应用何首乌及其制剂导致DILI患者中,51例(77.3%)为何首乌复方,15例(22.7%)为单味何首乌;4例(6.1%)为生首乌及其制剂,62例(93.9%)为制首乌及其制剂;61例(92.4%)临床分型为肝细胞损伤型,1例(1.5%)为胆汁淤积型,4例为混合型(6.1%)。32例(48.5%)行肝脏穿刺组织病理学检查,可见肝细胞变性坏死、纤维组织增生、含吞噬色素颗粒Kupffer细胞和大量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等病理表现;4例患者进展为肝功能衰竭,4例肝硬化,1例死亡。结论何首乌及其制剂可导致DILI,但何首乌肝毒性的临床诊断仍需谨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何首乌 肝毒性 临床特征 病理表现
原文传递
中药品质生物评价的历史与发展 被引量:22
14
作者 李寒冰 吴宿慧 +2 位作者 牛明 王伽伯 肖小河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4期2809-2816,共8页
生物评价(biological assay)是药品质量控制的重要方法,由于中药成分的复杂性、功效的多样性特点,依靠化学成分理化分析的方法对中药进行品质评价还存在很大的局限性。近年来中药品质的生物评价日益得到广泛关注与应用。从中药历史发展... 生物评价(biological assay)是药品质量控制的重要方法,由于中药成分的复杂性、功效的多样性特点,依靠化学成分理化分析的方法对中药进行品质评价还存在很大的局限性。近年来中药品质的生物评价日益得到广泛关注与应用。从中药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中药品质生物评价的理念和方法自古有之,尤其是近年来我国CFDA及美国FDA强调了生物评价在中药或植物药新药注册与评审中的重要作用及意义,这标志着生物评价已成为国内外中药和植物药质量评控发展的共识性方向,当前正进入中药品质的生物评价时代。从回顾历史与展望发展的视角,对中药品质的生物评价进行了系统地梳理与总结,提出了以生物评价为核心的"中药整合质量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 品质 生物评价 整合质量观 质量控制
原文传递
中药药源性肝损伤临床评价技术指导原则 被引量:22
15
作者 肖小河 唐健元 +15 位作者 茅益民 李秀惠 王伽伯 刘成海 孙克伟 叶永安 邹正升 彭成 杨凌 郭玉明 柏兆方 何婷婷 景婧 李丰衣 安娜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931-1942,共12页
一、前言药源性肝损伤,亦称药物性肝损伤(Druginduced liver injury,DILI),是指由药物本身及/或其代谢产物等所导致的肝脏损伤,为临床常见的药物不良反应之一,严重者可致急性肝衰竭甚至死亡。药源性肝损伤已成为药物研发包括中药研发... 一、前言药源性肝损伤,亦称药物性肝损伤(Druginduced liver injury,DILI),是指由药物本身及/或其代谢产物等所导致的肝脏损伤,为临床常见的药物不良反应之一,严重者可致急性肝衰竭甚至死亡。药源性肝损伤已成为药物研发包括中药研发失败、增加警示和撤市的重要原因,受到医药界、制药业、管理部门及公众的高度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源性肝损伤 中药研发 评价技术 临床 药物性肝损伤 药物不良反应 LIVER 急性肝衰竭
原文传递
传统药物安全用药北京宣言 被引量:3
16
作者 肖小河 Hervé Louet +4 位作者 Victor Navarro Ikhlas Khan 李秀惠 王伽伯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930-1930,共1页
在人类历史进程中,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传统药物为人类防病治病和繁衍生息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其安全性和有效性均得到了历史的检验。但是,随着传统药物在全球范围内应用日益广泛,传统药物的安全用药问题也出现了新情况、新问题和新挑战... 在人类历史进程中,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传统药物为人类防病治病和繁衍生息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其安全性和有效性均得到了历史的检验。但是,随着传统药物在全球范围内应用日益广泛,传统药物的安全用药问题也出现了新情况、新问题和新挑战。对此,我们要充分认识科学技术进步和药品安全监管制度不断完善及其对发现、披露和处置传统药物安全性问题的推动作用,与时俱进地看待传统药物安全性形势和问题,与时俱进地加强传统药物安全性研究与监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药物 安全用药 安全性问题 药物安全性 宣言 北京 科学技术进步 监管制度
原文传递
中药安全性评价的挑战与思考 被引量:3
17
作者 王伽伯 宋海波 宁可永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CSCD 2018年第6期409-412,共4页
当前,公众对中药安全性问题的关注度很高,而且似乎比对西药的关注度更高。那么,是由于中药本身安全性存在问题,还是由于缺少可靠的数据带来的恐慌?如何加强中药安全性研究,不断提高中药安全用药水平?如何改进监管制度和政策,使中药安全... 当前,公众对中药安全性问题的关注度很高,而且似乎比对西药的关注度更高。那么,是由于中药本身安全性存在问题,还是由于缺少可靠的数据带来的恐慌?如何加强中药安全性研究,不断提高中药安全用药水平?如何改进监管制度和政策,使中药安全性评价与合理用药走上可持续发展道路?针对上述问题,本文尝试从分析当前中药安全性的形势和挑战切入,提出一些观点和建议,以期为提高中药安全用药研究水平提供思路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安全性评价 用药水平 可持续发展 监管制度 合理用药 安全用药
原文传递
不同产地昆明山海棠对巨噬细胞炎性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2
18
作者 续畅 赵庆国 +3 位作者 肖小河 赵奎君 王伽伯 马致洁 《国际中医中药杂志》 2015年第11期1005-1009,共5页
目的:观察不同产地昆明山海棠对巨噬细胞上清液中炎性因子的影响,为昆明山海棠的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收集5批国内昆明山海棠药材,提取分离得醇提物,测定其作用于小鼠骨髓来源巨噬细胞(BMDM)的半数抑制率(IC50),采用 Eli... 目的:观察不同产地昆明山海棠对巨噬细胞上清液中炎性因子的影响,为昆明山海棠的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收集5批国内昆明山海棠药材,提取分离得醇提物,测定其作用于小鼠骨髓来源巨噬细胞(BMDM)的半数抑制率(IC50),采用 Elisa 法检测各组细胞上清液中白细胞介素(IL)-10、IL-6、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水平。结果与柳氮磺吡啶组比较,湖南岳阳产、浙江新昌产昆明山海棠醇提物巨噬细胞上清液中 IL-6[(4.22±0.38)pg/ml、(4.55±0.44)pg/ml 比(7.92±0.84) pg/ml]、iNOS[(0.07±0.04)ng/ml、(0.28±0.10)ng/ml 比(0.86±0.13)ng/ml]水平降低(P<0.05),贵州黔东南自治州、福建三明产昆明山海棠醇提物的巨噬细胞上清液中 IL-10[(19.34±6.06)pg/ml、(24.34±3.03)pg/ml比(9.06±0.40)pg/ml]水平升高(P<0.05)。结论湖南岳阳产、浙江新昌产昆明山海棠的醇提物对巨噬细胞的总体抗炎功效优于柳氮磺吡啶,可作为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道地药材”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昆明山海棠 巨噬细胞 关节炎 类风湿 地道药材
原文传递
雷公藤及昆明山海棠对巨噬细胞炎性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1
19
作者 续畅 赵庆国 +3 位作者 肖小河 赵奎君 王伽伯 马致洁 《国际中医中药杂志》 2016年第9期821-825,共5页
目的:观察雷公藤及昆明山海棠对巨噬细胞上清液中炎性因子的影响,为两药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及实验依据。方法收集2批雷公藤、2批昆明山海棠药材,提取分离得醇提物,测定其作用于小鼠骨髓来源巨噬细胞的半数抑制率,采用ELISA法检测... 目的:观察雷公藤及昆明山海棠对巨噬细胞上清液中炎性因子的影响,为两药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及实验依据。方法收集2批雷公藤、2批昆明山海棠药材,提取分离得醇提物,测定其作用于小鼠骨髓来源巨噬细胞的半数抑制率,采用ELISA法检测各组细胞上清液中IL-10、IL-6、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水平。结果与柳氮磺吡啶组比较,安徽亳州产、贵州黔东南自治州产的雷公藤醇提物的巨噬细胞上清液中 IL-6[(5.08±0.96)pg/ml、(6.24±0.20)pg/ml 比(7.92±0.84)pg/ml]、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0.14±0.04)ng/ml、(0.36±0.11)ng/ml 比(0.86±0.13)ng/ml]水平降低(P<0.05), IL-10[(21.20±4.24)pg/ml、(26.49±4.44)pg/ml比(9.06±0.40)pg/ml]水平升高(P<0.05);湖南岳阳产、浙江新昌产昆明山海棠醇提物的巨噬细胞上清液中IL-6[(4.22±0.38)pg/ml、(4.55±0.44)pg/ml比(7.92±0.84)pg/ml]、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0.07±0.04)ng/ml、(0.28±0.10)ng/ml比(0.86±0.13)ng/ml]水平降低(P<0.05)。结论雷公藤醇提物对巨噬细胞的总体抗炎功效优于柳氮磺吡啶及昆明山海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公藤 巨噬细胞 关节炎 类风湿 炎症
原文传递
药源性疾病及其风险防控 被引量:7
20
作者 肖小河 《药学进展》 CAS 2018年第3期161-163,共3页
药源性疾病(drug-induced disease,DID)是指药物在使用过程中引起人体功能异常或组织结构损害而出现系列临床症状的疾病,是药物小良反应在一定条件下产生的后果。
关键词 药源性疾病 防控 风险 临床症状 结构损害 功能异常 药物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