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阵发性交感神经过度兴奋五例诊治分析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4
1
作者 朱衡亚 罗小春 刘泉坤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552-554,共3页
目的 探讨阵发性交感神经过度兴奋(PSH)的临床表现及诊治方法,提高对PSH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2月-2013年5月我院神经内、外科病房及外院高压氧中心诊治的5例PSH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治疗等资料.结果 5例患者中男4例、... 目的 探讨阵发性交感神经过度兴奋(PSH)的临床表现及诊治方法,提高对PSH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2月-2013年5月我院神经内、外科病房及外院高压氧中心诊治的5例PSH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治疗等资料.结果 5例患者中男4例、女1例,年龄25~77岁,其中严重脑创伤2例、反复脑梗死1例、缺血缺氧性脑病1例、脑出血1例.5例患者主要以阵发性躁动、高热、瞳孔散大、心动过速、血压升高、多汗、呼吸急促、肌张力障碍或姿势异常为临床表现.首次发作距原发病时间为1~60 d,发作时间为数分钟至半小时,发作频率1~10次/d,未发现昼夜规律,吸痰和排便为其可能的诱因.影像学检查提示颅脑损伤部位分散于额叶、顶叶、枕叶、颞叶、丘脑、小脑及脑干.抗癫痫治疗疗效不佳.结论 PSH病因不一,临床表现多样,早期容易误诊,目前主要是对症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感神经系统 肌张力过强 诊断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咪达唑仑治疗癫痫持续状态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9
2
作者 罗小春 韦国强 +1 位作者 万梅珍 陈娟 《浙江临床医学》 2010年第12期1319-1320,共2页
目的探讨癫痫持续状态的治疗方法,评价咪达唑仑治疗癫持续状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确诊癫痫持续状态(SE)住院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0例,给予咪达唑仑持续静脉泵入,对照组40例,给予地西泮联合苯妥英钠治疗。对两组疗效... 目的探讨癫痫持续状态的治疗方法,评价咪达唑仑治疗癫持续状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确诊癫痫持续状态(SE)住院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0例,给予咪达唑仑持续静脉泵入,对照组40例,给予地西泮联合苯妥英钠治疗。对两组疗效进行对照比较,并观察咪达唑仑的最大、最小用药剂量及其副作用。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的咪达唑仑安全有效剂量为1~10μg/(kg·min)。在治疗剂量下未见明显副作用。结论持续静脉泵人咪达唑仑治疗癫痫持续状态安全、有效,且副作用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癫痫持续状态 咪达唑仑 地西泮 苯妥英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梗死患者血清中MMP-9表达水平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2
3
作者 罗小春 万梅珍 +1 位作者 韦国强 陈娟 《浙江临床医学》 2009年第11期1157-1159,共3页
目的通过动态分析脑梗死患者血清中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表达水平,探讨患者血清MMP-9表达水平与脑梗死体积、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120例脑梗死患者(梗死组)和100例健康者(对... 目的通过动态分析脑梗死患者血清中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表达水平,探讨患者血清MMP-9表达水平与脑梗死体积、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120例脑梗死患者(梗死组)和100例健康者(对照组)的血清MMP-9的表达水平。采用统计学方法分析MMP-9水平与脑梗死的关系。结果梗死组血清MMP-9水平在第1、7、14天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血清MMP-9水平与脑梗死体积、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患者的预后明显相关。可认为血清MMP-9高水平是判断脑梗死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血清MMP-9水平升高是脑梗死的一个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 预后 神经功能缺损程度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代偿公式判断酸碱失衡的一致性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韦国强 陈娟 +2 位作者 王印国 罗小春 姚新丰 《中国现代医生》 2010年第20期85-87,共3页
目的比较Hamm等和周寿生等两组酸碱失衡预计代偿范围计算公式的差别。方法分别将1500份模拟及745份实测异常酸碱失衡数据,同时用两组公式判断其酸碱失衡类型,用Kappa检验两组公式的一致性。结果两组公式判断模拟200份(实测108份,下同)代... 目的比较Hamm等和周寿生等两组酸碱失衡预计代偿范围计算公式的差别。方法分别将1500份模拟及745份实测异常酸碱失衡数据,同时用两组公式判断其酸碱失衡类型,用Kappa检验两组公式的一致性。结果两组公式判断模拟200份(实测108份,下同)代酸,一致率为75.00%(70.37%),Kappa值为0.49(0.41),P均<0.01。判断模拟500份(实测132份)代碱,一致率为56.80%(59.09%),Kappa值为0.14(0.18),P<0.01(<0.05)。判断模拟200份(实测81份)急性呼酸,一致率为58.50%(65.43%),Kappa值为0.26(0.31),P均<0.01。判断模拟200份(实测168份)急性呼碱,一致率为53.00%(54.76%),Kappa值为0.20(0.24),P均<0.01。判断模拟200份(实测119份)慢性呼酸,一致率为84.50%(67.23%),Kappa值为0.45(0.41),P均<0.01。判断模拟200份(实测137份)慢性呼碱,一致率为73.00%(66.61%),Kappa值为0.49(0.43),P均<0.01。结论用Hamm等和周寿生等两组公式判断模拟及实测酸碱失衡类型均存在明显差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碱平衡紊乱 预计代偿范围 模拟数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压疮危险因素评估表在预防神经内科住院患者并发压疮中的应用 被引量:3
5
作者 许月萍 海恒林 +3 位作者 杨芬 张丰 唐翠 陈王丽 《中国基层医药》 CAS 2016年第7期1101-1104,共4页
目的评价压疮危险因素评估表在防止神经内科住院患者压疮发生的效果。方法应用压疮危险因素评估表对神经内科住院患者104例进行人院评估和在院动态跟踪评估,针对压疮发生的危险程度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2013年1—12月神经内科住院... 目的评价压疮危险因素评估表在防止神经内科住院患者压疮发生的效果。方法应用压疮危险因素评估表对神经内科住院患者104例进行人院评估和在院动态跟踪评估,针对压疮发生的危险程度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2013年1—12月神经内科住院患者中压疮危险因素评分≥16分者共104例,其中带入压疮27例,评分〉19分的难免压疮29例,评分≤19分的非难免压疮48例,采用相关的防范措施,住院期间未发生压疮或产生新的压疮。结论使用压疮危险因素评估表能有效防止神经内科住院患者压疮的发生,提高护理安全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疮危险因素评估表 压疮
原文传递
不同时间窗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65
6
作者 罗小春 龚文健 李敏辉 《中华全科医学》 2016年第5期763-765,共3页
目的探讨不同时间窗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0月—2015年10月收治的75例从发病至给药时间〈4.5h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从发病至给药时间〈3h,且... 目的探讨不同时间窗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0月—2015年10月收治的75例从发病至给药时间〈4.5h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从发病至给药时间〈3h,且静脉给予rt—PA溶栓治疗患者24例(A组),发病至给药时间3—4.5h,且静脉给予rt—PA溶栓治疗患者30例(B组),发病至给药时间〈4.5h未溶栓而常规治疗患者21例(对照组),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24h、7d三个时间点分析比较其NIHSS评分,并在治疗后7d对3组的临床疗效、颅内出血及死亡情况进行评估。结果A组、B组治疗后24h、7d的NIHSS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前(t≥3.38,均P〈0.05),也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后(t≥3.42,均P〈0.05);A组、B组治疗后24h、7d的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81、0.99,均P〈0.05)。A组、B组治疗后7d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χ^2=11.667、11.286,P〈0.05),但A组、B组的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98,P〉0.05)。A组、B组的病死率显著低于对照组(χ^2=3.780、4.989,P〈0.05),但A组、B组的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26,P〉0.05)。B组的颅内出血率显著高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3.881,P〈0.05)。结论发病3~4.5h和〈3h进行rt—PA溶栓临床疗效均显著,但时间窗的延长可导致颅内出血的风险增加,但死亡风险未增加,对发病4.5h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应当积极给予rt-PA静脉溶栓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溶栓治疗 急性脑梗死 时间疗法
原文传递
参麦注射液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住院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的预防价值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罗小春 陈娟 +1 位作者 朱衡亚 龚文健 《中华全科医学》 2018年第11期1832-1835,共4页
目的观察参麦注射液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住院患者血液凝血指标及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为参麦注射液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106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3例,对照组... 目的观察参麦注射液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住院患者血液凝血指标及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为参麦注射液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106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和对症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参麦注射液。治疗前和治疗后1周分别检测2组的纤维蛋白原、红细胞比容、血浆黏度和D-二聚体含量及进行双下肢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记录可能的药物不良反应,采用SPSS 21. 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与治疗前相比,对照组和观察组的纤维蛋白原、红细胞比容、血浆黏度和D-二聚体含量均降低(P <0. 05);治疗后,观察组的纤维蛋白原、血浆黏度和D-二聚体含量低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可疑症状和体征及多普勒检查出现血栓比例低于对照组(P <0. 05),2组均未出现明显的药物不良反应。结论参麦注射液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住院患者血液凝血指标有一定改善作用,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有一定预防价值,但本研究只进行了短期效果的评价,且观察指标有限,确切的疗效期待多中心更大规模的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麦注射液 缺血性脑卒中 静脉血栓栓塞症
原文传递
深静脉置管并发血栓治疗的护理 被引量:3
8
作者 许月萍 《中国基层医药》 CAS 2007年第5期874-874,共1页
深静脉置管有诸多并发症,其中之一有静脉血栓,最主要的护理是抗凝和抗血小板集聚及溶血栓治疗等。我科于2005年7月成功为1例左股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实施了溶栓治疗,现就溶栓的护理报告如下。
关键词 股静脉血栓形成 深静脉置管 溶血栓治疗 护理报告 并发症 溶栓治疗 血小板集聚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