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加强职业防护在预防医院感染中的作用 被引量:3
1
作者 张利 薛晓英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7年第12期2762-2763,共2页
关键词 交叉感染/预防和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条形码在临床检验工作中的应用体会
2
作者 张利 薛晓英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7年第15期3527-3528,共2页
关键词 实验室技术和方法 办公室自动化 质量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因捕获元件int1和ISCR1在临床菌株中的分布及与细菌耐药性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10
3
作者 陈霞 袁敏 +3 位作者 李桂喜 陈燕 禹惠兰 李娟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646-652,共7页
目的研究临床多种细菌中的Ⅰ型整合酶编码基因int1和ISCR1的分布情况,探究其与细菌多药耐药表型的关系。方法收集2011-2012年河北省某医院临床菌株,应用VITEK2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生化鉴定系统和16SrDNA序列分析进行种属鉴定,利用PCR... 目的研究临床多种细菌中的Ⅰ型整合酶编码基因int1和ISCR1的分布情况,探究其与细菌多药耐药表型的关系。方法收集2011-2012年河北省某医院临床菌株,应用VITEK2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生化鉴定系统和16SrDNA序列分析进行种属鉴定,利用PCR方法进行int1基因和ISCR1筛查;两种可移动元件的携带情况和菌株的多药耐药表型之间的关系采用卡方检验进行统计计算。结果共收集临床菌株372株,包括325株革兰氏阴性菌和47株革兰氏阳性菌;int1基因和ISCR1在22种(属)175株和18种(属)90株革兰氏阴性细菌中检出,同时在17种(属)71株革兰氏阴性细菌中检出,革兰氏阳性细菌int1基因和ISCR1检测均为阴性;通过对数据分层对比,统计分析发现,在int1基因不存在时,ISCR1的存在与否与菌株是否为多药耐药的关系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存在亦能介导更广泛种类药物耐受,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int1基因存在时,ISCR1的存在能介导更广泛种类药物耐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在ISCR1不存在时,int1基因的存在与否与菌株是否多药耐药的关系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存在亦能介导更广泛种类药物耐受,差异亦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在ISCR1存在的情况下,上述两种关系不明显。结论基因捕获元件int1基因及ISCR1在革兰氏阴性临床菌株中分布广泛,并与细菌的多重耐药、泛耐药明显相关,特别是ISCR1;应加强可移动元件int1基因或ISCR1流行状况的监测,为其在耐药基因捕获中的作用机制研究和控制多药耐药细菌在临床散播提供可靠的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t1基因 ISCR1 复合型Ⅰ型整合子 多药耐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老年人群小肠脂肪酸结合蛋白FABP2基因54位密码子多态性与血脂水平的关系(英文) 被引量:3
4
作者 常晓彤 王振辉 +3 位作者 侯丽娟 李彪英 董明纲 李桂喜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1397-1400,共4页
背景:有研究表明,在不同人群中,突变型54 TFABP2与血脂障碍以及代谢综合征的其他特征相关。目的:调查中老年人群小肠脂肪酸结合蛋白FABP2基因多态性频率分布,分析突变型54 TFABP2基因与血脂水平的关系。设计:病例-对照分析。单位:河北... 背景:有研究表明,在不同人群中,突变型54 TFABP2与血脂障碍以及代谢综合征的其他特征相关。目的:调查中老年人群小肠脂肪酸结合蛋白FABP2基因多态性频率分布,分析突变型54 TFABP2基因与血脂水平的关系。设计:病例-对照分析。单位:河北北方学院生物化学教研室和解放军第二五一医院检验科。对象:选择2003-10/2005-04在解放军第二五一医院体检中心进行体检的中老年人469名,男217名,平均年龄(56±10)岁;女252名,平均年龄(55±13)岁。除外肝、肾功能异常者,相互间无血缘关系;患者均对本实验均知情同意。实验已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方法:①空腹12h后,采用全自动生化仪(Olympus AU 6400)测定血浆总胆固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载脂蛋白AⅠ、载脂蛋白B水平。②采集空腹静脉血1mL,枸橼酸钠抗凝,分离白细胞,蛋白酶K消化,酚/氯仿抽提基因组DNA。采用PCR-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检测各组基因型分布频率。主要观察指标:①血脂水平。②FABP2 54位点基因型分布频率。结果:①频率分布:男性54A/TFABP2基因型频率分布为A/A0.48,A/T0.42,T/T0.10;女性为A/A0.44,A/T0.46,T/T0.10。男性和女性突变型54T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0.31,0.33。男女间频率分布情况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②血脂:男性,54T等位基因携带者血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载脂蛋白B高于54A等位基因携带者,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女性,54T等位基因携带者血浆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于54A等位基因携带者,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在中老年人群中,FABP2基因多态性频率分布与性别无关;54 TFABP2基因携带者有高血脂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老年人 老年人 FABP2 多态性 突变频率 脂质 人类发育学 组织构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胱抑素C及尿微量蛋白对糖尿病肾病早期损害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5
5
作者 贾艳艳 张永良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3年第2期161-162,164,共3页
目的探讨血清胱抑素C(CysC)、β2-微球蛋白(β2-MG)、清蛋白(ALB)、尿素(BUN)、肌酐(CRE)及尿α1-微球蛋白(α1-MG)、转铁蛋白(TRF)、免疫球蛋白(IgG)、微量清蛋白(MA)等检测肾功能损害指标的敏感度及对2型糖尿病患者肾脏早期损害的诊... 目的探讨血清胱抑素C(CysC)、β2-微球蛋白(β2-MG)、清蛋白(ALB)、尿素(BUN)、肌酐(CRE)及尿α1-微球蛋白(α1-MG)、转铁蛋白(TRF)、免疫球蛋白(IgG)、微量清蛋白(MA)等检测肾功能损害指标的敏感度及对2型糖尿病患者肾脏早期损害的诊断价值。方法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特种蛋白分析仪等仪器对96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上述指标进行检测,并对结果用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2型糖尿病患者的上述各指标有不同程度的变化,其敏感性由高到低依次为血清CysC、β2-MG、尿α1-MG、TRF、IgG、MA、血清ALB、CRE、BUN。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肾脏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损害,各项指标对肾脏早期损害有着较好的诊断作用,经过对测试结果的对比分析显示:(1)除BUN、CRE外各项指标均能较敏感地反映肾脏早期损害。(2)敏感的程度(由高到低)分别为血清CysC、β2-MG、尿α1-MG、TRF、IgG、MA、血清ALB、CRE、BUN。(3)综合各因素,CysC是肾脏早期损害的最佳诊断指标,传统的BUN、CRE不能作为肾脏早期损害的有用诊断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肾脏早期损害 胱抑素C 微量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张家口市小学生肥胖状况分析 被引量:4
6
作者 常晓彤 董明纲 +2 位作者 吴健翎 王振辉 徐志伟 《中国学校卫生》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836-837,共2页
目的 了解张家口市区小学生超重、肥胖情况,为小学生原发性肥胖的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法选择张家口市7~12周岁3 043名儿童,分别测定身高、体重、血压和肺活量,计算体质量指数(BMI)和肺活量指数.应用BMI法筛... 目的 了解张家口市区小学生超重、肥胖情况,为小学生原发性肥胖的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法选择张家口市7~12周岁3 043名儿童,分别测定身高、体重、血压和肺活量,计算体质量指数(BMI)和肺活量指数.应用BMI法筛查超重和肥胖儿童.结果 张家口市儿童超重及肥胖检出率分别为11.47%和10.15%.其中,男女生超重检出率分别为13.2%和9.9%,肥胖检出率分别为12.9%和7.1%,男生超重和肥胖检出率均显著高于女生(P<0.01).超重、肥胖儿童的收缩压和舒张压数值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超重、肥胖儿童的肺活量>正常体重儿童(P<0.01),而肺活量指数明显低于正常体重儿童(P<0.01).结论 张家口市男童肥胖的发展趋势较为突出.提示及早预防和控制儿童肥胖有助于心肺功能的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胖症 横断面研究 学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耕作方式对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影响 被引量:6
7
作者 李桂喜 董存元 +1 位作者 陈希元 岳燕军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7期3713-3715,共3页
为了研究冀北坝上半干旱区不同耕作方式对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影响,以小麦和燕麦为例,试验共设免耕、传统、年年深松、年年浅松、浅旋和隔年深松6个不同耕作方式处理,研究土壤微生物数量与不同耕作方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土壤微生物数... 为了研究冀北坝上半干旱区不同耕作方式对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影响,以小麦和燕麦为例,试验共设免耕、传统、年年深松、年年浅松、浅旋和隔年深松6个不同耕作方式处理,研究土壤微生物数量与不同耕作方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土壤微生物数量在不同耕作方式下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明显降低;与传统耕作方式相比,保护性耕作模式均可提升细菌、真菌、放线菌数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干旱区 耕作方式 土壤微生物数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荧光定量PCR对解脲支原体及沙眼衣原体的检测分析 被引量:12
8
作者 贾艳艳 张永良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4年第8期1075-1076,共2页
目的了解泌尿生殖道感染患者解脲支原体(Uu)和沙眼衣原体(Ct)的感染状况,为临床诊断与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对983例泌尿生殖道感染患者的泌尿生殖道分泌物进行Uu和Ct检测。结果 983例泌尿生殖道感染者中... 目的了解泌尿生殖道感染患者解脲支原体(Uu)和沙眼衣原体(Ct)的感染状况,为临床诊断与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对983例泌尿生殖道感染患者的泌尿生殖道分泌物进行Uu和Ct检测。结果 983例泌尿生殖道感染者中,Uu的感染率明显高于Ct,且多以单独感染形式存在,而Ct多以混合感染为主;Uu阳性率女性明显高于男性(χ2=87.86,P<0.01);Uu和Ct在20~<50岁人群中的发病率明显高于其他年龄段人群,且随着年龄的递增而递减。结论荧光定量PCR技术具有简便、快速、准确的优点,对泌尿生殖道感染者实施常规检测Uu和Ct,对临床诊治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脲支原体 沙眼衣原体 荧光定量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源性肝脂肪酸结合蛋白基因与肠道干细胞分化发育的关系 被引量:4
9
作者 常晓彤 王振辉 付小兵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3年第14期2022-2023,T002,共3页
目的探讨内源性肝脂肪酸结合蛋白基因(L-fabp)在转录水平的表达与小肠干细胞增生分化的时空关系。方法利用免疫组织化学、原位杂交和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等技术,分别检测胚胎期E14d,E17d,E19d和幼鼠期P1d,P2d,P7d,P28d大鼠小肠... 目的探讨内源性肝脂肪酸结合蛋白基因(L-fabp)在转录水平的表达与小肠干细胞增生分化的时空关系。方法利用免疫组织化学、原位杂交和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等技术,分别检测胚胎期E14d,E17d,E19d和幼鼠期P1d,P2d,P7d,P28d大鼠小肠上皮细胞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L-fabpmRN水平及其定位分布。结果胎鼠E19d,小肠细胞内L-fabp基因开始转录mRNA为(2.8±0.23)%。到幼鼠期P2dL-fabpmRNA水平达到最高峰为(6.31±0.24)%,与E19d比较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的意义(P<0.001,t=8.411)。幼鼠P1d、P7d、P14d、P28d期,L-fabpmRNA水平有所减少,分别为(4.2±0.25)%,(3.89±0.23)%,(3.3±0.26)%,(3.36±0.23)%。与E19d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t=2.754,2.671,2.167,2.243);L-fabpmRNA原位杂交定位分析显示,E19d少量阳性细胞开始出现于绒毛顶部,阳性率约为1%。从P1d~P28d,L-fabpmRNA阳性细胞表达率不断升高,阳性率分别为12%,45%,65%,89%,并且分布范围从绒毛顶部向下逐渐扩大,而小肠隐窝底部细胞始终为阴性。与此相反,从P14d到P28d,PC-NA阳性细胞逐渐减少;到P28d,阳性细胞只局限于隐窝内细胞。结论肠道干细胞发育分化过程中,内源性L-fabp基因mRNA水平的变化,可能与L-fabp参与细胞分化成熟过程中磷脂膜构建及脂肪酸吸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系 内源性肝脂肪酸结合蛋白 基因 干细胞 细胞分化 细胞发育 免疫组织化学 小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外线照射充氧自血回输对高血压病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及白细胞介素2受体的影响 被引量:11
10
作者 李达 田福利 +1 位作者 任永卫 沈喜 《中华理疗杂志》 1996年第1期15-16,共2页
采用紫外线照射充氧自血回输法治疗高血压病患者28例,每周2次,6次为1疗程。测定1疗程前后T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白细胞介素2受体(IL-2R)的变化。结果:治疗后高血压病患者CD3、CD4... 采用紫外线照射充氧自血回输法治疗高血压病患者28例,每周2次,6次为1疗程。测定1疗程前后T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白细胞介素2受体(IL-2R)的变化。结果:治疗后高血压病患者CD3、CD4明显降低,CD8具升高趋势,CD4/CD8明显降低(P<0.001),而血清IL-2R含量明显下降(P<0.001)。表明该法治疗能有选择地改变和调节机体的免疫功能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T淋巴细胞亚群 白细胞介素 光量子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护分开改革管理运行模式探讨 被引量:4
11
作者 张利 薛晓英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7年第2期365-366,共2页
关键词 护理管理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年龄、种族及饮食习惯与IFABP基因Ala54Thr单核苷酸多态性的相关性
12
作者 王振辉 董明纲 +4 位作者 侯小平 常晓彤 刘洁 李桂喜 王洪涛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13-15,共3页
目的:通过对不同种族、不同饮食习惯、不同年龄组人群IFABP基因exonⅡ54位编码丙氨酸(A)/苏氨酸(T)单核苷酸多态性分析,探讨IFABP基因54位点突变诱因。方法:调查于2003-10/2005-03完成。①市区蒙古族人100名来源于张家口市。②牧区蒙古... 目的:通过对不同种族、不同饮食习惯、不同年龄组人群IFABP基因exonⅡ54位编码丙氨酸(A)/苏氨酸(T)单核苷酸多态性分析,探讨IFABP基因54位点突变诱因。方法:调查于2003-10/2005-03完成。①市区蒙古族人100名来源于张家口市。②牧区蒙古族人208名来自内蒙古集宁市中旗牧区,习惯于高脂饮食。③市区汉族人群192名来自张家口市区;按年龄分为3组:14~30岁组60名,35~55岁组64名,60~85岁组68例。④对照组:汉族人群136名,张家口驻军干部。各组人群均体检正常,相互间无血缘关系。利用聚合酶链反应,HhaI内切酶酶切,基因测序等技术检测各组对象的IFABP基因型。结果:636名受试者的资料全部进入结果分析。54T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牧区蒙古族人群0.51,市区蒙古族人群0.33;汉族各年龄组人群中,14~30岁组0.22,35~55岁组0.28,60~85岁组0.49;对照组为0.31。与对照组相比,牧区蒙古族人群和60~85岁汉族人群54T等位基因频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为χ2=13.52,P<0.01;χ2=5.99,P<0.05);市区蒙古族组,14~30岁汉族组,35~55岁汉族组54T等位基因频率差别无统计学意义(分别为χ2=0.12,1.75,0.16,P>0.05)。结论:IFABP基因54位点突变频率分布与种族无关,而可能与年龄、高脂饮食习惯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饮食习惯 多态性 单核苷酸 蒙古人种 汉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烟草节杆菌02181肌酸酶的基因克隆
13
作者 智强 胡川闵 +2 位作者 易维京 周玉 侯小平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1年第4期34-38,共5页
目的在已知烟草节杆菌02181肌酸酶基因部分序列的基础上,从烟草节杆菌02181基因组DNA中克隆得到肌酸酶全基因。方法根据已得到的肌酸酶部分序列,利用基因组步移技术,分另q克隆得到肌酸酶基因已知部分序列的上、下游序列,再将3段序... 目的在已知烟草节杆菌02181肌酸酶基因部分序列的基础上,从烟草节杆菌02181基因组DNA中克隆得到肌酸酶全基因。方法根据已得到的肌酸酶部分序列,利用基因组步移技术,分另q克隆得到肌酸酶基因已知部分序列的上、下游序列,再将3段序列拼接,得到肌酸酶全基因,并在NCBI上检索证实。结果得到的烟草节杆菌02181肌酸酶基因的全长序列,在NCBI上检索后证实为一新基因,该基因全长1254bp(舍终止密码子TAA),为一完整的开放读码框架(ORF),编码417个氨基酸,理论分子量为46377Da,并与多种不同来源的肌酸酶有着较高的同源性。其中,与Arthrobactersp.FB24来源的肌酸酶氨基酸序列的一致性达到了80%(332/417),同源性则达到了87%(365/417)。结论成功地克隆了烟草节杆菌02181肌酸酶基因,为今后的基因表达奠定了基础,也为肌酐测定试剂的国产化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酸酶 基因克隆 基因组步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肠道损伤修复的最新研究进展:肠道干细胞增殖分化与脂肪酸结合蛋白基因
14
作者 王振辉 常晓彤 付小兵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4年第11期2100-2102,共3页
肠道是机体营养物质吸收的主要场所。食物来源的长链脂肪酸(longchainfattyacid,LCFA)在膜受体作用下由肠腔进入肠上皮吸收细胞,在亲水介质胞浆中与载体蛋白—脂肪酸结合蛋白(fattyacidbindingprotein,FABP)结合并被运输至代谢场所。肠... 肠道是机体营养物质吸收的主要场所。食物来源的长链脂肪酸(longchainfattyacid,LCFA)在膜受体作用下由肠腔进入肠上皮吸收细胞,在亲水介质胞浆中与载体蛋白—脂肪酸结合蛋白(fattyacidbindingprotein,FABP)结合并被运输至代谢场所。肠道内LCFA摄取,运输,合成、分解代谢及调控机制与其特异性载体蛋白FABP依依相关。目前,有关肠道FABP与脂类代谢,肠道损伤修复及肠道干细胞增殖分化的研究已成为热点之一,并取得重要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损伤 修复 肠道干细胞 细胞增殖 细胞分化 脂肪酸结合蛋白 基因表达 载体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噬血细胞综合征1例
15
作者 侯小平 王红霞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6年第12期2447-2447,共1页
关键词 组织细胞增多症 非郎格尔汉斯细胞/诊断 误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张家口地区2010~2012年间儿童铅中毒情况综合分析 被引量:4
16
作者 郭婧娴 张利 贾艳艳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3年第17期2279-2280,共2页
目的通过对张家口市及周边地区2010-2012年11 352名儿童血铅含量及铅中毒情况统计,了解该地区近年来儿童血铅水平及铅中毒发展趋势。方法采用BH2100钨舟原子吸收光谱分析仪测定全血中铅含量。结果 2010-2012年儿童血铅水平依次为(45.53... 目的通过对张家口市及周边地区2010-2012年11 352名儿童血铅含量及铅中毒情况统计,了解该地区近年来儿童血铅水平及铅中毒发展趋势。方法采用BH2100钨舟原子吸收光谱分析仪测定全血中铅含量。结果 2010-2012年儿童血铅水平依次为(45.53±18.55)μg/L、(48.01±20.27)μg/L、(48.94±22.63)μg/L,铅中毒率分别为2.25%、2.90%、3.39%。3年共检测11 352例儿童血铅含量水平为(47.62±20.88)μg/L,铅中毒率为2.89%。结论近三年,张家口市地区儿童含铅水平有所升高,铅中毒比率逐年上升。此现象应引起政府及社会各界广泛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铅中毒 儿童 孕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检测HBsAg六种试剂的比较
17
作者 卢青虎 《医学检验进修杂志》 1997年第4期168-168,共1页
关键词 检测 HBSAG 试剂 ELIS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心病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的观察 被引量:2
18
作者 阎锋 李华才 +2 位作者 史恩祥 袁长瑞 李亚雄 《上海医学检验杂志》 1991年第1期42-43,共2页
目前,血液流变学应用于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下称肺心病)的临床资料屡见报道,但多数研究仅涉及此粘度的改变等,未见更详尽的资料。为了了解肺心病引起的血液流变学的改变情况。
关键词 肺心病 血液流变学 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张家口地区人群7种元素水平调查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郭婧娴 张利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4年第7期869-870,887,共3页
目的探讨张家口地区人群7种元素水平及失衡情况。方法采用BH5100原子吸收光谱分析仪测定全血中铜、锌、钙、镁、铁含量,BH2100原子吸收光谱分析仪测定全血中铅、镉含量。结果调查结果显示儿童及孕妇体内5种微/常量元素缺乏情况较严重,... 目的探讨张家口地区人群7种元素水平及失衡情况。方法采用BH5100原子吸收光谱分析仪测定全血中铜、锌、钙、镁、铁含量,BH2100原子吸收光谱分析仪测定全血中铅、镉含量。结果调查结果显示儿童及孕妇体内5种微/常量元素缺乏情况较严重,儿童铅中毒检出率较高。结论应当重视体内各种元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实时监测以保证机体能够处于健康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素 儿童 孕妇 铅中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小细胞肺癌中血管内皮标记物显示微血管密度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28
20
作者 熊正文 徐昌富 +3 位作者 李宏伟 苏红 朱光君 李春光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223-225,共3页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标记物CD3 1、CD3 4 和FVIII在显示非小细胞肺癌 (NSCLC)微血管密度(MVD)中的差异 ,以及MVD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 采用微波免疫组化染色方法 (LSAB)检测CD3 1、CD3 4 与FVIII在 78例NSCLS中的表达。结果 血管...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标记物CD3 1、CD3 4 和FVIII在显示非小细胞肺癌 (NSCLC)微血管密度(MVD)中的差异 ,以及MVD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 采用微波免疫组化染色方法 (LSAB)检测CD3 1、CD3 4 与FVIII在 78例NSCLS中的表达。结果 血管内皮标记物CD3 4 、CD3 1与FVIII显示的MVD分别是 (6 5 8± 14 3)、(6 3 5± 17 9)和 (5 4 3± 19 4 )条 ,范围分别是 18~ 112条、16~ 10 2条和 16~ 10 3条 ,具有一致性 (P >0 0 5 )。CD3 4 、CD3 1与FVIII3种微血管内皮标记物显示NSCLC的MVD ,在转移组分别是(6 9 5± 15 7)、(6 5 3± 14 5 )和 (5 8 3± 16 3)条 ,在无转移组分别是 (4 4 3± 14 3)、(4 0 5± 12 6 )和 (36 5± 15 8)条 ,转移组与无转移组间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 (P <0 0 1)。结论 CD3 1、CD3 4 、FVIII相关抗原均能清晰地、选择性地显示NSCLC的MVD ,但CD3 4 比CD3 1、FVIII因子相关抗原更敏感 ,能突出显示较小的、不成熟的微血管或单一的内皮细胞 ;NSCLC的MVD与微血管内皮标记物的种类无关 ,与有无转移密切相关 ,MVD可作为预测NSCLC病人预后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血管内皮标记物 微血管密度 对比研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